[爆卦]岳飛正氣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岳飛正氣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岳飛正氣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岳飛正氣歌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智者原型 - 兼顧做事與做人,才是真智慧> 文 / 周震宇 我常常覺得,能把聰明用在對的地方,兼顧做事與做人,才是真智慧。 南懷瑾老師曾經舉三位歷史名人為例,說明成功的境界: 第一位是北宋民族英雄岳飛。 岳飛打仗可以說是百戰百勝,「做事」這個部分,沒有話說;在「做人」這個部份,卻成為他冤...

  • 岳飛正氣歌 在 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20 01:36:06
    有 34 人按讚

    <智者原型 - 兼顧做事與做人,才是真智慧>

    文 / 周震宇

    我常常覺得,能把聰明用在對的地方,兼顧做事與做人,才是真智慧。

    南懷瑾老師曾經舉三位歷史名人為例,說明成功的境界:

    第一位是北宋民族英雄岳飛。

    岳飛打仗可以說是百戰百勝,「做事」這個部分,沒有話說;在「做人」這個部份,卻成為他冤死的主因 :

    其一,是他得罪了昔日長官張俊,被張俊和秦檜聯手陷害 ;

    其二,是他的政治理念跟老闆宋高宗不一樣,又常常不管老闆的想法,在國家財政吃緊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北上抗金,宋高宗最後只好賜他一死,找回當老闆的安全感。

    第二位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跟岳飛相反,「做人」很成功,他散盡家財,起兵抗元,連敵人元世祖忽必烈都欣賞他;不過呢,在「做事」方面,他每戰必敗,不但連累妻兒,自己也變成階下囚,在獄中寫下<正氣歌>之後就被處死了。

    讓南懷瑾老師稱頌的這第三位,是唐朝名將郭子儀。

    身高一米八,儀表堂堂的郭子儀,勤王每戰必勝,戰功彪炳,這是「做事」成功 ; 他不但深受部屬愛戴,也知道功高震主很危險,在打勝仗之後,馬上辭去兵權,讓皇帝老闆安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郭子儀,晚年地位崇高、退休後富貴加身,跟七個兒子、八個女婿大團圓,享受人生最平凡的幸福,直到善終,這是他「做人」的成功。

    關於郭子儀的智慧,有個小故事也很值得一提。

    郭子儀晚年在家養老時,王侯將相前來拜訪,郭子儀的姬妾從來不用迴避。唯獨唐德宗的寵臣盧杞來串門子的時候,郭子儀趕緊讓眾姬妾退下,自己單獨接待。

    盧杞走後,郭子儀向家人說明:「盧杞這個人啊,相貌醜陋,心地險惡,如果姬妾見到他,肯定會忍不住笑出聲來,盧杞聽了必然懷恨在心,將來他大權在握,若想起今天因為長得醜被取笑這事兒,我郭家就要大禍臨頭了」。

    後來盧杞當上宰相,果然被郭子儀料中,他事先巧妙的避開了一場大禍。歷史上的名人,能像郭子儀這樣跟任何人都能和諧相處、把人生經營得面面俱到的人太少了,他的智慧確實讓人佩服。

  • 岳飛正氣歌 在 劉天賜個人專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3-07 11:33:40
    有 109 人按讚

    擇善固執
    現在有罵人奴性,奴隸已經是消先的「行業」,奴性卻完全未曾消失過。究其原因,人類有祖先傳下來的「可飼養動物的動物本性」,透過利誘(給與獎勵及額外供給以及懲罰(酷刑或恐嚇),則使到這種動物「轉性」,屈從或愚昧地服從。這便是奴性之根源。一如訓練驢子服從,利用它對蘿卜及鞭子的反應。
    先說受到利誘。人們很多「受軟不受硬」,這是假自尊作祟啦。似乎「軟功」易於接受,不失面子。甚至吃了「軟東西」,內心感到甜蜜舒適寫意,上起癮來。「軟功」是一片糖衣,一件名牌,一種難得的方便…令接受者昏昏焉,沉醉了、麻痺了、「疿」了也不自知!反而覺得飄飄然樂趣。其實,接受「軟功」的代價遠比付出之成本高,即是人家付出少少,自己付出多多,包括尊嚴、人格、宗旨、信仰,承諾等等。
    古人有講「固執」,擇善固執。消滅內心的奴性,便要回執,貪,不只錢財物質,還有恭維的說話,各種無形的方便,掌聲(可以殺人不見血),光彩的燈光,荷蘭水蓋,和各種世俗無知的崇拜。這些東西都是誘發出人類內心奴性的利鉤,一旦被套住了,猶如神仙索,不能自解,當然甘心做奴隸,可以不知不覺,也可以自知而無法解縛。
    說到恐嚇,可以分軟硬不同之恐嚇。老千行慣用「隆千並舉」,又讚又嚇,羊枯才易上鉤。營業員最初板斧乃「好言相向,繼而危言聳聽」,不吃勸酒,便灌罰酒!都是生效的。給你「天堂」,不受,給你「地獄」,你的奴性便油然產生了。
    軟嚇,便是似是而非的勸說,一般人沒有受過「邏輯」訓練,不知如何認識謬誤,不知如何拆解,往往便受愚弄。或者,自少便先去獨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維訓練,人云亦云,客易上大當。(包拗頸之徒也容易受人欺騙,自認聰明自認打得!)
    聰明狡滑者,製造尢氣候(形勢)令到「環境迫成」。這是利害關頭,甚至是生死關頭瞬息間的決擇。非理性的決擇,很難受的,很困難的。可幸,我們歷史上經常歌頌這些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捨棄生命不做奴隸。這些都是英雄。岳飛,文天祥等等。自少使到我們崇拜這些人物和精神,《岳飛的少年時代》、《正氣歌》都要背誦。現在呢,九十後、千年後,新移民子弟有誰可以陪我背誦呢?
    硬嚇,便是以死,以痛苦相嚇。又幸好,我們二千多年前,孔夫子,孟夫子已有名言。「捨生取義」,人類的光輝從這方面發揚出來。光輝令到人們能夠戰勝內心的奴性。不甘心做任何制度,任何人物,任何主義的奴才。
    吾師戴天先生房間有一幅小畫,一個武裝打扮的男人,正舉拳表示發怒!旁寫上「能怒不為人奴」!

  • 岳飛正氣歌 在 馮光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9-14 16:16:49
    有 1,014 人按讚


    「上報」這篇文章
    是文言文與白話文的爭論過程中
    所看過寫得最有觀點且聚焦清楚的一篇

    看完你也許才明白
    文言文與白話文真的沒有什麼好爭
    可是,「比例」要注意、「方向」需清楚

    摘錄一小段:

    「…………以上種種離鄉背井
    遠離權力中心
    渴望收復失土的心情

    放在台灣戰後的歷史脈絡
    不正反映了隨者國民黨撤退來台的一批人的經驗與渴望嗎?
    如你覺得我想太多,再想想課本的詩詞:

    岳飛的〈滿江紅〉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收復失土的想望)

    文天祥的〈正氣歌〉(文天祥從南方被俘虜到元大都,但堅持漢賊不兩立、寧死不屈)

    屈原的〈國殤〉(《九歌》中有那麼美的情詩,偏偏要選一首榮耀民族救星、先賢先烈的詩歌?)

    北朝樂府〈木蘭詩〉(鼓勵全民從軍?)

    也別只聚焦文言文,想想白話選文
    如余光中的〈鄉愁四韻〉、陳之藩的〈失根的蘭花〉
    你會驚訝懷鄉的詩歌竟然有如此高的比例…………

    見作者舉這些例子
    才赫然發現,真的耶,如果不整理這些內容
    哪天,「國文」高手赴中國
    搞不好都會因為「試圖顛覆中國」
    而「被李明哲」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