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岔賭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岔賭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岔賭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岔賭意思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466的網紅賭Sir(杜氏數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節錄自《#碌葛男人嫁得過》by #賭Sir — 撰於2018年 】 《有大學讀 唔通唔讀?》 賭Sir我真係阿Sir嚟,我教數學補習。每年中六放榜,都有學生好頻能,分數中中庭庭,高不成低不就,究竟讀大學?抑或搵工?賭Sir我又要化身顧問。 「夠分梗係讀啦!唔夠咪搵工囉!」有啲社會碌葛係完全...

岔賭意思 在 筋肉媽媽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06:08:53

【遲來的生日禮物!敬我自己,那個夢想GET的女人!】 昨天,是我2020年第一場比賽,努力了這麼多年.....拿到了IFBB Elite Pro(國際健美總會)的菁英職業卡(Pro Card)。 舉起職業卡,在舞台上照相時,我的眼淚,數度要奪眶而出(但是妝實在很濃,要是真的眼淚流出來,會出現驚人...

岔賭意思 在 娜塔 Nat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1:48:29

📣IG的捧友晚安,前幾天在 我可是生活家FB跟大家講要公布的好消息是 ⠀ #我終於可以領瘦身獎勵啦啦啦(媽啊要哭了)⠀ 一次講兩個,先聊我的再聊大家的!⠀ 跟大家說為什麼當初和韋德岔賭瘦下來要送我Saint Laurent包這件事,然後再講為什麼換成豪華旅行的由來。⠀ 🙌先問問有多少人是因為這篇認識...

岔賭意思 在 ?賭Sir|數學考試專家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6:00:55

【長文,講大學放榜,兩日後刪除】 . 最近同東波開始緊寫新書,書名係《如何成為社會碌葛》,其中有篇講升學,適逢今日放榜,我提早貼,啟發一下有緣人: . 「夠分梗係讀啦!唔夠咪搵工囉!」有啲社會碌葛係完全唔理解仔女嘅人生交岔點喺邊,深信學歷高前途好。 . 伯母,今時唔同往日啦!喺香港地,唔夠分都有得讀...

  • 岔賭意思 在 賭Sir(杜氏數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8 20:00:00
    有 21 人按讚

    【節錄自《#碌葛男人嫁得過》by #賭Sir — 撰於2018年 】

    《有大學讀 唔通唔讀?》

    賭Sir我真係阿Sir嚟,我教數學補習。每年中六放榜,都有學生好頻能,分數中中庭庭,高不成低不就,究竟讀大學?抑或搵工?賭Sir我又要化身顧問。

    「夠分梗係讀啦!唔夠咪搵工囉!」有啲社會碌葛係完全唔理解仔女嘅人生交岔點喺邊,深信學歷高前途好。

    伯母,今時唔同往日啦!喺香港地,唔夠分都有得讀,夠分唔讀亦無妨。

    點解唔夠分都可以讀呢?因為有樣嘢叫副學士,即係未算學士,但可以讀住一兩年先,成績優異就可以駁返上大學,真係讀學士。

    夠分又點解唔讀,要走去搵錢呢?因為學歷膨脹,沙紙唔值錢,以前大學生吃香,源於物以罕為貴,依家周街都大學生。莫講話學士啦,博士都大把!

    新一代人,有新嘅顧慮:「媽咪媽咪,學歷高係咪真係前途好?大學係咪真係值得讀?」

    嗱!【讀大學】嘅優勢、【唔讀大學】嘅劣勢,唔使我講你都知。以下嘅篇幅我會反過嚟講下【讀大學】嘅劣勢,以及【唔讀大學】嘅優勢,計吓條數,將現實世界嘅真象,客觀而全面咁分析出嚟。

    【讀大學嘅劣勢】

    若然不幸入到大學,每年學費$4萬,四年制順利畢業盛惠$16萬,榮升債仔。萬萬聲,仲以為打麻雀。

    打咁多萬子,贏到啲咩呢?贏到張沙紙,成為大學畢業生,好嘢!

    根據香港政府2018年嘅統計數字,全港720萬當中,有120萬人係學士或以上,即係每6個就有1個。

    每6個人就有1張嘅紙,有咩咁值得別人優待?真係值得花16萬去成為骰仔6面之中嘅其中1面?

    以前矜貴唔代表永遠矜貴,用以前嘅價值衡量依家嘅嘢,只有社會碌葛先會咁碌葛。思捷環球2007年股價$133,依家值$2.1。你依家係咪肯用$133去買?社會碌葛就係肯。

    【唔讀大學嘅優勢】

    若然醒目唔讀大學,首先梗係慳返$16萬嘅學費先啦!

    唔好話我市儈,呢筆數都唔少嘢。2016年香港嘅大學畢業生月入中位數只係得$13883(仲未折算返通脹,都竟然仲低過廿年前1996年嘅$15404!)中位數嘅意思即係月入$13883已經搵得多過一半嘅大學畢業生。將月薪乘返12,計返年薪,恰好就係$16萬幾。

    慳返$16萬,等同於你有條大學畢業嘅奴隸,每日返工忽必烈打仔--大汗疊細汗,捱曬騾仔,每個月頭畀曬成份糧你,全數進貢,十十奉獻,磅水磅足12個月,爽唔爽?

    慳返筆學費都事小,慳返4年時間事大!

    早4年投身社會,了解社會運作,發展學術以外嘅一技之長,見識世面,擴展人脈,甚至搞下生意等等,讀一世書都學唔到。就算唔講呢啲虛無縹緲嘅優勢,我就繼續實實在在咁講返嗰$16萬學費。

    $16萬學費,配合投資,4年可以變成幾多?

    以下會用 #社會精英 一致睇好嘅 #比特幣(#Bitcoin)換算一下。公道起見,我當喺首次泡沫嘅高位買入,再喺最近中美貿易戰谷底微彈嘅價位賣出,折算返盈利率。

    2011年7月,比特幣經歷首次泡沫,由幾蚊美金升到$31美金;

    2018年7月,比特幣經歷巨型泡沫,由萬三蚊美金,跌返落$6387美元。

    經歷7年,比特幣總共升咗【6387 ÷ 31 = 206倍】;

    換算返每年平均升幅【206^(1/7) = 2.14倍】。

    $16萬投資比特幣,4年後變成【$16萬 × 2.14 × 2.14 × 2.14 × 2.14 = $336萬】。

    一般大學畢業生要幾耐先儲到$336萬?$16萬,提早4年投資,複式計算嘅力量好大!

    【一個重要的反駁】

    「賭Sir,估唔到你咁市儈囉!讀書求知識、造學問嘅嘢,邊有得用嗰幾百萬臭錢去衡量架?」呢個問題係社會碌葛嘅最後一道防線,我依家就刺穿埋佢!

    大學生走堂如食菜,圖書館亦可以唔入,書都唔使鋤。閒時做功課,參考師兄師姐以前嘅答案,俗稱爬Source。想考試過骨,刨下教授上堂嘅PowerPoint,背下啲Past Paper答案,搞掂。

    當然,又唔可以怪曬大學生,事關好多大學教授都教得好Hea,棟篤企喺度照讀PowerPoint飛Slide,又怕出卷太難,學生會畀負評,影響續約,功課考試都唔敢大改。

    以上純粹個人偏見,但讀過大學嘅讀者相信都心照,似返個讀書人嘅同學,真係佔大多數?

    最終,有心讀書嘅,都係靠自己去圖書館或者上網研習,所以,係唔係大學生根本影響唔大,升唔到大學嘅,同樣可以去圖書館,或者上網自學任何知識。

    終極反問:其實大學嘅課堂絕大部份都歡迎旁聽,劍橋哈佛牛津嘅完整課堂甚至可以喺網上睇,若然一心求知識、造學問嘅,使乜讀大學?隨時可以上,仲要慳返筆學費,點解唔咁求知?因為無沙紙。

    不認不認還須認,社會碌葛讀大學,最主要就係買沙紙,造學問只係可有可無、隨緣不強求嘅副產品。

    【公道比較】

    換言之,讀大學唔一定有知識。同樣地,讀大學雖然唔可以全職返工,但亦可以兼職,唔一定無工作經驗同人脈。要計算大學抵唔抵讀,應該咁樣分析:

    ※【讀大學】 = +沙紙 + 4年兼職 - $16萬學費 - 4年時間
    【唔讀大學】 = +4年全職

    社會碌葛決定讀大學,只會諗:有咗張沙紙,$16萬學費畢業後總會賺得返。但事實上,應該係咁比較:

    【讀大學】 - 【唔讀大學】
    = ( + 沙紙 + 4年兼職 - $16萬學費 - 4年時間 ) - ( + 4年全職)
    = +沙紙 - $16萬學費 - 4年時間 - 4年全職與兼職的差額

    要得到一張大學沙紙,除咗要付出$16萬嘅金錢成本,仲要付出4年嘅時間成本,以及4年全職而唔係兼職嘅工資差額(以及經驗),即係機會成本。

    若然利用傳統經濟學嘅思維,夾硬將時間成本同機會成本變曬做金錢去衡量的話……

    首先,4年時間,可以將$16萬投資滾大,就算唔夠眼光投資比特幣(變$336萬)而只係保守地投資「終極大籃籌」港鐵股票:

    2000年11蚊,2018年44蚊,18年升咗4倍,平均每年升咗【4^(1÷8) = 1.08倍】

    即係平均每年升8%,仲未計股息。

    $16萬投資港鐵,4年後變成【$16萬 × 1.08^4 = $22萬】

    至於全職同兼職嘅工資差距,我攞個大概:全職每月萬幾,兼職每月幾千,就當差距$1萬,日積月累4年已經$48萬。

    (你可能反駁:兼職未必每月得幾千,筆者未畢業亦每 月幾皮,超過港人月入中位數,但記住我計嘅係差額,就算兼職月入唔只幾千,全職一定搵得更多,當差額$1萬唔過份。)

    換句話講,保守估計,讀大學嘅成本(機會成本)至少都應該係:

    (學費 + 投資機會) + 全職/兼職差額
    = $22萬 + $48萬
    = $70萬

    總結一句:若然你認為大學畢業生嘅身份,可以為你至少賺多$70萬,又或者你主觀地認為張沙紙可以為你帶嚟價值超過$70萬嘅成功感、滿足感、諸如此類,大學絕對讀得過。

    查實上述嘅道理,一字咁淺,好難唔明,甚至直頭係老生常談,唔少人都討論過。究竟社會碌葛係憑咩妙計去守住自己個腦,過濾啲道理呢?我教大家兩招:

    假設上述嘅道理,係一個無讀大學嘅人話你知,你咁應對:

    【唓!你讀唔到大學之嘛!梗係咁講啦!】

    假設上述嘅道理,係一個大學畢業嘅人話你知,你咁應對:

    【唓!咁你又讀?自己享受完就講風涼話!】

    用呢個邏輯,無論邊個講道理,都可以左耳入右耳出,堅守社會碌葛之位。

    講開又講,呢一招更可以進一步推而廣之,應用喺任何道理。當成功人士分享成功之道嘅時候……

    假設講嘅人尚未成功,你咁應對:

    【唓!係得嘅,又唔見你成功?】

    假設講嘅人已經成功,你咁應對:

    【唓!你都成功咗,講乜都得啦!】

    做社會碌葛一定要識呢招殺手鐧,否則呢個世界古往今來咁多至理名言,好容易變醒目。智慧係返唔到轉頭,當一個人叻咗,就蠢唔返。睇路啊!

    #有趣統計:
    蓋洛普於2013年的《內部高等院校首席學術人員調查報告》指出96%高等院校首席學術人員評價自己的大學院校課程,能好好準備畢業生,進入職場工作。但報告同時指出,只有14%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在大學所學的,能幫助自己在工作中應用。更嚴重的是,只有11%僱主認為,大學所培訓大學生的技能及知識,能幫助他們的業務發展。

  • 岔賭意思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7 22:05:04
    有 101 人按讚

    【腦中小劇場 第64場 破解工具人的練愛困局:投報不等值】
        
    「工具人不委屈」
             
    這款神秘的APP只有六個字,光看名字就不太稱頭,但它的副標卻有點搞頭,精準控管戀愛成本。
      
    軟體簡介如下:
      
    「工具人不委屈」從戀愛經濟學的架構,協助用戶計算客製化的「戀愛成本」,以合理的支出營造雙贏局面,數字運籌,理性停損。在暈船之前,我們送你上岸。
      
    最後兩句,讓你相信這世界有上帝。
      
    接著你滑到「戀愛成本」的頁面,底下有幾組待填欄位,包括用戶年收、約會餐點類別、特殊節日禮物成本、對方薪資所得,以及你的負荷期望值等。
      
    填寫完畢後,軟體會根據約會對象的財務結構,計算出一組符合用戶經濟水平的戀愛成本。每周更新,即時監控,一旦超過負荷期望值,軟體便會送出「跳船警示」,舊愛斷捨離,方能不委屈。
      
    然而你卻就此打住,陷入沉思,不委屈就夠了嗎?那下一次呢?
      
    從念書到出社會,自己就是工具人的命。什麼脫單聖典都是贏家寫的自傳,只有搶著買單才讓約會延命,然而噴錢不打緊,對方總是心不在焉才教人心寒。
      
    能夠不委屈很好,但你更想知道自己出了什麼差錯?苗頭不對就跳船確實明智,但一直割腫瘤止血,終究無法改善體質,最起碼你得明白,自己的投入與回報為何總是不等值?
      
      
    投報不等值的主因
      
    ● 內建程式出包:
      
    「付出越多 → 收到回饋的機率越高」
      
    多數工具人在出廠之際,大腦都會被植入這套內建程式,倘若談的是物理現象,這種線性連動或許能成立。可惜戀愛是化學現象,不是用力催油門,整台車就會飛起來,畢竟從油門到儀表指針,一條路走到底,
      
    但感情不是。
      
    想收到回饋,甚至對方的青睞,完全取決於對方的感受。然而「自身的付出」和「對方的感受」不一定存在線性連動,而是雙方的主觀感受各自運作。這是兩條獨立通道,接得上是運氣,接不上是天命,因此你只能控制如何輸出,但無法控制對方如何讀取。
      
    也就是說,你的付出,不一定能符合對方「需求」。
      
    為什麼會出這種包?
      
    因為這套程式的設定原理,是藉由橫掃每份帳單,包攬所有差活兒,每日照三餐問候,以一條龍式的服務精神,來建立「體貼且體面」的形象。表面看似光彩,但它最大的漏洞,就是自我感覺至上,完全忽略了「對方的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一旦打不中對方的心,換來的只有不甘心。
      
    付出越多,不甘心的機率可能比被愛的機率還高,這才是現實世界。
      
    ● 錯失停損時機:
      
    同樣都被植入程式,但此類工具人比較像某種「中途覺醒」的狀態,也就是「發覺一直買單不是辦法,想要求AA制(均分),但就是開不了口」。
      
    開不了口,正是讓裂口擴大的主因。
      
    一般而言,見面三至五次後,基本印象就大抵成型,若想反口要求AA制,這是最後的黃金時機。有些人之所以抱著「想悔棋但怕壞名聲」的心情苦撐,就是不幸錯過了停損點,導致錢一直丟,血一直流,告白時開不了口頂多窩囊,想反悔卻開不了口才叫地獄。
      
    不甘願的怨,是分手的必要條件。
      
    ● 歸因模式僵化:
      
    當對方回饋不如預期時,有些人擔心破壞關係,索性把矛頭全都指向自己,進行「內在歸因」(Internal attribution),就是俗稱的「一定是我不夠好,對方才沒感覺」。因而加倍付出,希望能補回進度。
      
    可惜,這假設只對了一半。
      
    因為除了內在因素,還有「外在」因素。除了自己的問題,也可能是雙方人格特質、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性出現歧異。事出有因,冷靜分析絕對勝過自行背鍋,但歸因模式的僵化,會讓人朝著狹隘的假設前進,錯失了岔口的指引。
      
    把問題往自己身上攬,有時不是體貼,而是判斷力與自信心的退讓。
      
    ● 沉沒成本謬誤:
      
    當一段關係前景堪憂,某一方卻還不斷付出時,通常是因為「沉沒成本」(Sunk cost)謬誤所致,也就是「之前付出了太多,至少要扳回成本」的心態作祟。
      
    把感情當成投資沒問題,但它最大的風險是「難以脫身」。一旦以數字操盤戀情,就會讓人一直耗在賭桌上,為了將先前押上的籌碼一併討回,不得不拼命加注,這種賭徒心態,正是「沉沒成本」的餘毒。
      
    事實上,你為對方噴出去的錢,都是一種「已確認的損失」,這些損失原本就是戀愛的一部分,一旦抱著回本的期待,互動只會淪為算計。
      
    倘若真要投資,也得評估前景。有遠景,可視為成本,沒有遠景,就只是「沉本」,死命硬撐,情場終究淪為修羅戰場。
      
    畢竟,用投資心態去操作一段感情,只會讓人糾結成本,而非經營關係。
      
      
    如何調適心態,破解困局:
      
    ● 幫自己開箱:
      
    在傷口擴大前,首要的止血步驟,就是先試著理解「付出越多 → 收到回饋的機率越高」這套程式帶來的風險。
      
    當你決定仰賴這套程式走跳情場,唯有幫自己開箱,徹底透視自己的工具人體質,才能「預見」將來會遇到的各種衝擊,包括你可能會忽略對方的心理需求、錯過要求均分的時機、進行無效的內歸因,甚至在情路走到盡頭時還不肯收手等。
      
    這是一種類似「症狀衛教」的做法,也就是把整個病程的走勢圖,直接攤在案主面前,讓他看清楚接下來會遇到的關卡,並為此做好心理準備。你勢必要接受某些事實,但也可以趁此修正路線,避開難堪的場面,只要做好衛教,就能有效降低衝擊。
      
    順帶一提,我們早在上一段幫你開箱了。
      
    ● 替對方解鎖:
      
    倘若「對方的回饋不如預期」時,除了自己不夠好,依照對方的立場,或許還有以下幾種可能:
      
    ■ 輕忽:這是最常出現的類型,也就是對方的回饋,不一定體現在「帳面」上。對方的時間成本、陪伴品質,或是對你的關心深度,都是另一種回饋形式,只是它們很容易被認為理所當然,因此被你輕忽了。

    ■ 性格:倘若對方「原本就這樣」,可能生性害羞,或者天性淡漠。但無論如何,你該思考的都不是如何改變對方,而是選擇適應對方,或直接下莊。

    ■ 習慣:當你決定整組撩下去,就不能期待對方會手軟。他可能會開始習慣的付出,胃口逐漸被養大,這是一種類似「耐受性」(Tolerance)的現象。除非你改變做法,否則對方的回應慢慢失去熱度,也是剛好而已。

    ■ 暗示:很簡單,對方正在暗示,希望你知難而退,所以擦乾你的淚,往前看吧。
      
    ● 套用預期價值論:
      
    當你砸了一堆銀兩,關係卻還是苦無進展時,預期價值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或許會是你的苦海明燈,它的公式如下:
      
    追求動機 = 對方的價值 x 建立關係的成功機率
      
    意思就是,當我們展開攻勢前,除了對方的吸引價值,還必須考慮「成功機率」。不可否認,「顏值」往往是追求動機的最大吸力,也是粉紅泡泡製造機。這種泡泡往往具有自我催眠的神效,催眠到後來還會出現那種一看就是在做夢的畫面,因此大腦一旦被粉紅泡泡佔據,除了壓縮智力,還會壓縮我們對成功機率的判斷力。
      
    事實上,兩個人「聊得來、個性合」,才能提高建立關係的成功機率,讓關係走得更穩健,因為這代表「人生興趣」與「價值觀」的相契。依據人際吸引理論,這兩項條件是鞏固關係的地樁,交往時間一久,反而能促進顏值的耐看度,但若單看顏值,並無法促進雙方「人生興趣」與「價值觀」的契合度
      
    因此,掂掂自己的斤兩,仔細評估成功機率,你該觸摸的是真實世界,而不是一廂情願的平行世界。
      
    ● 不甘願,就喊停
      
    只有一個條件,能決定你是否要喊卡,那就是「甘願程度」。只要心甘情願,情場沒有極限。然而當你結帳時會下意識翻白眼,大腦自動跳出算式,就代表你們該好好聊一聊了。
      
    鼓起勇氣,好好說出你的困擾,就當作替這段關係進行「體檢」。這樣做不僅能幫自己開箱,也替對方解鎖,有機會澄清彼此的想法,至少不會心懷怨懟。若有共識是命不該絕,但即便退場,也好聚好散。
      
    ● 交心才是王道:
      
    數字固然能讓你的戀愛成本不委屈,然而不斷排除對象,並無法讓你學會如何維繫關係。因此與其執著數字的運作,不如悉心觀察交往時的互動細節,「謀定而後動」,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你必須從眼神、語氣、動作以及對談內容,仔細認識一個人,嚴謹地分析雙方的價值落差,再衡量自己的「口袋深度」與「甘願程度」,以不逞強的態度,來決定你想掏出的籌碼。
      
    這時候你才發現,交心比交錢辛苦多了。
      
    所謂對的人,是你願意為他調整價值觀,修正內建程式的人,一旦走到這一步,才稱得上是客製化。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需要被認真地對待,即便投報不等值也很正常,因為他不是你,你也不是跟鏡子交往。
      
    反過來說,倘若對方無心戀棧,只吃定你的荷包,趕緊認賠殺出,然後找個兄弟到快炒店喝到掛,至少明天過後,你還能學到如何排除人選。
      
    戀愛經濟學有時還算管用,可惜化學反應講的是默契,一旦默契(tacit agreement)被寫進數字,到頭來只會剩下契約(agreement),
      
    而且還是讓人想違約的那種。
      
        
    (全文刊於張老師月刊2020年11月號) 張老師文化讀家粉絲團
      
      
    #預期價值論
    #沉沒成本
    #歸因模式

  • 岔賭意思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6 12:15:28
    有 9,710 人按讚

    【遲來的生日禮物!敬我自己,那個夢想GET的女人!】

    昨天,是我2020年第一場比賽,努力了這麼多年.....拿到了IFBB Elite Pro(國際健美總會)的菁英職業卡(Pro Card)。

    舉起職業卡,在舞台上照相時,我的眼淚,數度要奪眶而出(但是妝實在很濃,要是真的眼淚流出來,會出現驚人的妝容土石流崩塌畫面吧~),好希望老公目睹我的這一刻,好想奔回家抱著筋肉老爺與奶諾~~

    憋著眼淚,下了舞台後,好多恭喜我的朋友與粉絲,所以我繼續笑著,隱藏著澎湃的情緒直到回家,期待著開門時,拿著我的獎牌與Pro Card給兒子老公看看,期待著那個擁抱~~

    結果!!
    他們兩個人外出去拿甲蟲標本了!!
    他們兩個人外出去拿甲蟲標本了!!
    他們兩個人外出去拿甲蟲標本了!!
    (再次證明一家主婦地位不如幾隻假蟲!)

    所以我默默地去洗掉濃妝和黑漆漆的身體,再默默的把這週末因為比賽耽擱了沒洗的衣服們洗洗曬曬,用非常平凡的家庭主婦面貌,迎接嘻嘻哈哈帶著甲蟲標本回家的父子二人。

    然後我以為老公會給我一個大擁抱說我好棒;

    結果他一邊大笑一邊說:「以後我要叫你波神,雙關喔,因為你有波卡了,又很波」!(有時候對於處女男生表達愛意的方式我真的無法進入理解)

    反而是兒子立刻黏過來抱抱,邊親邊說:「媽媽好棒喔!兩個獎牌誒!什麼是Pro Card啊?媽媽第一名的意思嗎?」

    好啦~~~雖然跟自己多年來預期拿到Pro Card的激情畫面完全不同(我以為我會跪倒在舞台上,然後回家老公抱我轉圈圈之類的~)

    回覆了一些訊息,累得直接在沙發上睡著,直到早上起來,帶著水腫到不行的身體,方有時間慢慢整理自己的情緒。

    這張Pro卡,是開始比賽後所有選手的夢想之一,從業餘選手晉升到職業選手,未來得以用職業選手身份到各個國家由IFBB舉辦的職業賽事比賽。

    我因為筋肉老爺喜歡,開始跟著他比賽,拿到Pro Card一直是他的夢想。從2016年,我倆開始攜手比賽,茶餘飯後老公連打開電視看得都是Netflix健美賽事紀錄片,這一直是他人生的重要目標,後來也成為我的。

    2016年,我們飛香港比業餘賽,帶著三歲的奶諾一起,他還坐在娃娃車上呢,看著舞台上的爸爸,一片寧靜時,筋肉老爺聽到兒子在台下發出「ㄙㄚ 、~~~~」的聲音為自己加油,那一場比賽,他是分組冠軍,我也是。

    2017年,我們到大陸與香港比業餘賽,我們都名落孫山,因為沒有很懂備賽與實際比賽要求的體格,花了很多錢,很多時間,失敗成為了養分。

    2018年,我們一起比了很多賽,歷經了前年的失敗後,開始都有前三名,或者很多第一;也歷經遴選成為國家代表隊選手出賽國際業餘賽,筋肉老爺甚至在蒙古拿到了第二名,能在國際賽上得到這樣的成績真的很棒,我最好的國手出賽是第四名,至少打敗了所有亞裔選手,於是我倆熱血沸騰,總是在做夢有一天我們可以在賽場上一起拿到職業卡!

    2019年,筋肉老爺成績不凡,他拼了命地一直備賽期望能在狀態極好的狀態下拿到卡;幾乎每兩三個月就一場比賽的狀態下去比,又一起跟我拼事業賺兒子教育費,然後他過勞身體長期發炎狀態下中風了,夢想被迫中斷;我繼續比著,因為那曾是我們的夢,不能放棄......

    2020年,我已經可以獨力撐起家庭,筋肉老爺也復健的越來越好,我們的夢想因為意外而擱置了;這一年他努力在醫療與學習當奶爸上,對於一個曾多次披著奧會旗幟出國征戰的英雄來說,掌聲換成了兒子賭氣聲,實在也是挑戰;

    而我把更多心思放在精進自己的知識、拿學經歷、才可以做出更精緻獨眾的實用教學,努力開課上班,努力當網紅(誒這有嗎?),努力開創第三收入.....比賽雖然不曾放棄過,因為不知何時開始那也成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但實在沒有多餘體力準備,所以開始經營幕後裁判的學習。

    然後想要做更多財務規劃、想要買個自己的窩、想要成為更強大的母親與老婆、想要變成更超越自己的自己......很多實際生活層面的需求,比賽,逐漸被埋入心底。

    一個健身產業前輩,幾週前相遇,要我不要放棄,因為我和老公都是優秀的選手;一個德高望重的醫生朋友,告訴我我的堅強影響了他身邊很多同事與友人,告訴我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激發了我的比賽魂,我想至少要對得起自己一次,不要後悔。

    臨時參賽但也不是沒有準備,用這幾年學習下來的女性運動原理(也就是大原則下能維持荷爾蒙穩定、高能量流的的身體狀態),結果因為平時身體健康運行良好,減脂十分順利、肌肉也維持住了、又因為柔軟度有提升.......我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Pro Card,雖然兩個最愛的男人不在舞台下看著我。說是臨時抱佛腳的參賽,其實我從2016年準備到現在都不曾停止過。

    夢想的追求永遠是不終止的道路,
    過程可能很多阻礙、岔路,
    但終究像牛一樣的堅持下去,
    總有一日夢想會成真,
    然後,
    你會發現,
    夢想成真後,
    只是成就了另一個新夢想的起點,
    人生又有了源源不絕可以努力下去的目標。

    我40歲,
    我是筋肉媽媽,
    我是筋肉爸爸的老婆,
    我是奶諾的媽咪,
    我是IFBB Elite Pro菁英職業卡選手!!!

    送我自己遲來的生日禮物!!!(要好好更努力了不然之後都成為國際賽事的馬尾~~~)

    #小知識時間
    IFBB是所有健美聯盟中的牛頭,歷史悠久也最具指標性,由喬·韋德與本·韋德兩兄弟於1946年成立,阿諾.史瓦辛格就是這個聯盟的指標人物。

    經過多年,現在全球IFBB已經分裂變成兩大聯盟,評審標準也日趨月異;IFBB分割為以Rafael Santonja為主席的IFBB國際總會(IFBB international /Elite)與以Jim Manion為主席的IFBB職業聯盟(IFBB pro league/NPC)。由於兩個聯盟要求的評審標準頗具有差異性,IFBB international /Elite是世界各國家健美協會所跟隨的聯盟,必須接受國際藥檢規範,所以更要求選手的體態健康性與勻稱。

    認識健美比賽職業卡與聯盟參考文章在留言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