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山海經最強神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山海經最強神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山海經最強神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山海經最強神獸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郭源潮 ◎宋冬野 你說你知道他們的世界 悲歌三首買一切 買崑崙落腳 蓬萊放思想 買人們的爭執釀酒湯 買公主墳的烏鴉 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 買胭脂河裡船行漁歌 黃金世界中萬物法則 你我都一樣 將被遺忘 郭源潮 你的病也和我的一樣 風月難扯 離合不騷 層樓終究誤少年 自由早晚亂餘生 你我山前...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Horseman & Story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鬼滅之刃第二季: 遊郭篇》要上了 十二鬼月中的上弦之月號稱比柱還要強 從上弦之陸到上弦之壹都不簡單的角色 一個上弦至少需要三位柱才有辦法應對 而其實很多上弦都是改編自日本的傳說 到底上弦是改編自日本傳說的哪隻惡鬼? 你們覺得十二鬼月的上弦改編自誰呢? 各位觀眾你們看完後的想法是甚麼呢? 趕快在留言...

山海經最強神獸 在 PA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4:50:25

🫀 死不是以生的對極形式,而是以生的部分存在著 ——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最近腦袋想起我最愛的一本書《挪威的森林》,從高中到現在看了至少超過五次,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翻開閱讀時都會有著不同的感觸,但不管什麼時期讀我都只會更愛,一次比一次深入。 死掉的人一直都是死著的,而活著的人卻不得不活下去,且需...

山海經最強神獸 在 芝麻棉花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16:22:17

🖍️ 竟然畫好了哈哈哈哈不愧是我(不其實只是不提早畫的懶芝麻_(:з」∠)_ 很想試試畫東方的傳說生物!!!( • ̀ω•́ )✧ 但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如何入手ww 最後決定先從大家應該會聽說過的上古四神獸開始畫起!~ 上古四大神獸出自於遠古神話,起初稱為“四象”或“天之四靈”,是屬方遠古星象崇拜的神...

山海經最強神獸 在 水墨頑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5 16:27:33

誰住嘉義~ 我這禮拜56日 要在嘉義藝博會 辦展覽! 來約 #嘉義亮點藝博即將開展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X 好思當代Haohaus 2018 年度聯合主題大展 動漫藝擺 —— 好玩到嘉 三部曲 2018 SWAG COMICS & ANIMATION ART FESTIVAL - ■ 201...

  • 山海經最強神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1 21:00:06
    有 725 人按讚

    郭源潮 ◎宋冬野
     
    你說你知道他們的世界
    悲歌三首買一切
    買崑崙落腳 蓬萊放思想
    買人們的爭執釀酒湯
     
    買公主墳的烏鴉
    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
    買胭脂河裡船行漁歌
    黃金世界中萬物法則
     
    你我都一樣 將被遺忘 郭源潮
    你的病也和我的一樣
    風月難扯 離合不騷
    層樓終究誤少年 自由早晚亂餘生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買石灰街車站的海鷗
    山水禽獸和年少一夢
    買太平湖底沉年水墨
    哥本哈根的童年傳說
     
    其實 你我都一樣
    終將被遺忘 郭源潮
    你的病也和我的一樣
    風月難扯 離合不騷
    層樓終究誤少年 自由早晚亂餘生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其實 你我都一樣 終將被遺忘 郭源潮
    你的病也和我一樣
    風月難扯 離合不騷
    層樓終究誤少年 自由早晚亂餘生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
    ◎作者簡介
     
    宋冬野,1987年11月10日出生於中國北京,是著名的中國民謠歌手,音樂創作人,代表作品包括〈董小姐〉、〈安和橋〉等。
     
    --
    ◎小編 R Shu/@poem4life 賞析
     
    這是中國詞曲創作歌手宋冬野在 2017 年發行的作品,宋冬野也憑這首歌詞,獲得第 29 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關於這首歌詞的含義,宋冬野本人在 2018 年 5 月時,在微博上給出了一種說明,但他也說,「一首歌其實被怎麼解釋都是對的⋯⋯聽歌的人和寫歌的人是平等的」。而今天,透過這首歌詞,我想跟大家聊聊,寫作時常常使用的、讓文字產生詩意的一種方法:陌生化。
     
    「陌生化」簡單來說就是「不直說」或是「不用日常的語言說」,以中文為母語的人,稍微讀一讀歌詞應該就能感受到郭源潮的歌詞的確「不日常」。
     
    以下我用 4 句歌詞,來說明它們到底陌生在哪。也試著用大家國中讀過的修辭來輔助解釋,說明〈郭源潮〉為何能產生詩意:
     
    ▌買崑崙落腳 蓬萊放思想 ▌
    |借代|
     
    這兩句話中,最為陌生的,就是「崑崙」與「蓬萊」,在中國傳統神話《山海經》中,崑崙山是西王母所在的仙境,蓬萊山也是八仙所在的神山。
     
    回到歌詞中,宋冬野就是透過「崑崙」與「蓬萊」這兩個陌生化的傳統詞彙,代指仙境。整句歌詞來看,就是指:用悲歌三首,買到仙境般的生活,在其中落腳生活、暢談思想。
     
    ▌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 ▌
    |調換順序、引用|
     
    根據宋冬野自己的解釋,「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引用自中國民謠歌手萬曉利的歌曲〈陀螺〉,歌中把人比喻為陀螺,並說人「在慾望裡轉/在掙扎裡轉/在東窗事發的麻木裡轉」,「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就改寫自「在東窗事發的麻木裡轉」。
     
    這段改寫之所以成功,不只因為他把一般人習慣的詞語「東窗事發」和「麻木」拆開,變為令人有點熟悉又帶些陌生的文字,更厲害的是,「東窗事發的麻木」被他拆成「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後,有了新的意思。
     
    「事發」延續上一句的政治意義,可以指任何重大事件的發生,而「樹木」在文學中,也是相對「高大、壯盛」的意象,符合「大事發生」的急迫感、嚴重感;而「東窗之麻」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解釋,則有「從東邊的窗戶看見外面麻之類的植物」,窗戶的開闊意象,加上麻相對「柔軟、矮小」的特質,讓整句頗有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悠閒感。
     
    因此,這句就有了兩種意思:
    (1)東窗事發的麻木
    (2)重大事件的緊張+觀看自然的悠閒
     
    而且兩種意思,放在歌詞中,都非常通順。這就是將常用的詞,拆解重組成陌生的句子,進而讓它「一詞多義」,歌詞因此容易打動不同族群的人。
     
    ▌風月難扯 離合不騷 ▌
    |婉曲、借代|
     
    想要解釋 「風月難扯」、「離合不騷」,我們可以先將句子拆開,變成「風月」、「難扯」、「離合」、「不騷」。
     
    首先聊聊「難扯」, 扯是牽動、拉動、使某個事物改變位置的意思,難扯, 因此也可以解釋成「難以改變」。像這樣需要延伸、聯想,委婉的談論一件事,在修辭學上,稱為婉曲。

    接下來,要理解「風月」,則需要用前面提過的借代。「風月」有兩種解釋,第一是「風花雪月」的簡稱,代指情感慾望之類的事。
     
    另外一種解釋則是,風、月都是容易隨時間變動的事務,中國古典文學中,也很常以「月」來形容時間的流逝。因此,整句話翻譯起來就是「即使歲月的流轉也,難以改變」,當然,也有人會翻譯成「情感慾望之類的事情,已經難以扯動我的心緒」
     
    而「不騷」這句話中,騷是憂愁、憂慮的意思,不騷就是指「不憂愁、不憂慮」。
     
    「離合」則再一次用到借代。字面上來說,「離」是指「分離」,「合」是指人「相聚」,但這句話要說的當然不只分離和相聚,「離合」是「悲歡離合」的代稱,意思就是人際之間的各種紛擾,「離合不騷」則是「我已經不會再為人際之間的悲歡離合感到憂愁」。
     
    無論採用哪種說法, 「風月難扯,離合不騷」兩句話呈現的都是一個人看盡世事滄桑,對於人世一切已經麻木,因此即使歲月的流轉,也難以改變這個人的想法,就算歷經人事的悲歡離合,這個人也已經心如止水。
     
    ▌層樓終究誤少年 自由早晚亂餘生 ▌
    |引用、轉品|
     
    這段歌詞中,宋冬野使用了古典的詞彙:「層樓」、「餘生」,並用古雅的詞句,「誤⋯⋯」代表「耽誤了誰」,另外也把形容詞轉品為動次,寫出「亂餘生」這樣的句子。從詞彙到句式都很陌生。
     
    而「層樓」與「少年」的句子,引用自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郭源潮〉融合了這闋詞的意義,「層樓終究誤少年」就是指:年少時,為了寫出憂愁的詩詞,耽誤了許多大好時光。
     
    不過,即使不知道辛棄疾的詞,這句話也有另一種別具風味的解釋:層樓本身就是高樓的意思,同時也是人仰望的目標。在現代社會中,高樓不免令人想起都市、浮華夜景或資本主義。
     
    因此這句話也可以解釋成,少年時追求榮華富貴,或者從家鄉來到都市追逐理想,卻因此耽誤大好時光。但這似乎是許多人逃脫不了的業障,詞句中用了「終究」這個詞,加深了這句話無可違抗的命定感:一代代的年輕人,即使聽過上一被追逐理想失敗的故事,作為少年,總是會情不自禁,被理想的光芒吸引,卻因此耽誤了年少的時光。
     
    然而,如果能夠拋下理想的執著與桎梏,卻可能面臨另一種煩惱:過度自由,可能讓心靈飄零無依。若年少的理想與找工作、賺大錢合流,那麼老後的飄零無依,就不僅是心靈,也可能是沒錢買房、無法養老的、經濟上漂泊與凋零。
     
    兩句話合起來看,世界彷彿注定殘酷,追逐夢想使人耽誤年少時光,但如果選擇自由,也同時要承擔漂泊的痛苦。在「不日常」的陌生化詞句中,宋冬野兩句話就說盡人世的無奈。
     
    歌詞之所以動人,可能包含幾個層次:文辭優美、故事動人、視野/意境遠闊。今天談的只是最基礎的「文辭優美」,如果想知道整首詞的故事和意境,下面附上幾個連結,有興趣都歡迎點進去,看看對這首詞深入的解析。
     
    ►宋冬野自己曾在微博上解釋這首詞,現在已經找不到,這裡有人備份他的微博全文:
    為什麼有人說宋冬野的《郭源潮》是他寫過的最好的歌曲呢?
    https://bit.ly/38CDNC2
     
    ► 這篇文章提到,為什麼〈郭源潮〉可以感動中國音樂界
    大麻的民謠啟蒙《宋冬野》北京民謠當代傳奇
    https://bit.ly/3yGrrTI
     
    --
    美術設計和攝影來源:李昱賢,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1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當代詞選 #宋冬野 #郭源潮

  • 山海經最強神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7 22:13:14
    有 6,959 人按讚

    上一期我們說到《山海經》的行文內容頗似遊記,作者有可能是一群古代探險家。但這一群探險家到底是誰呢?誰有這樣的能力可以走得那麼遠,又把各地的山河、物產、怪獸、民族都記載得那麼詳盡呢?

    根據最傳統的說法,《山海經》是大禹治水時,率領著整個工作團隊為了探查水源分佈,四處遊歷而留下的田野調查記錄。——這個說法如今看來是不可信的,想來是因為大禹曾經將中國領土劃分為「九州」(九大行政區)並制定各地的賦稅政策,所以當古人想到《山海經》這種大部頭的地理記錄可能是誰編寫之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禹。

    如果不是大禹寫的,那作者又可能是誰呢?——解開問題的關鍵,就要從《山海經》的「寫作意圖」下手。如果我們知道《山海經》的「寫作意圖」是什麼的話,或許就能反推出是什麼人、出於什麼目的才寫下了這本書。

    根據初步觀察,《山海經》的內容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非常強調各地出產什麼樣的銅、鐵或礦藏。

    《山海經》的作者們為什麼這麼在乎銅、鐵或礦藏呢?或許大家第一直覺反應是「他們要用來製作青銅器呀」,但在青銅器出現以前,華夏民族運用銅、鐵、礦藏的技術已很成熟,而他們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製造顏料」。銅礦可以製造青色或藍色顏料,赤鐵礦可以製作紅色顏料,磁鐵礦可以製作黑色顏料……等等。正是因為華夏民族對顏色非常重視,所以後續才有彩陶文化或冶煉技術的出現。

    那為什麼華夏民族如此重視顏色呢?這顯然與宗教、祭祀有關。就考古文物視之,早在新石器時代,青、 赤、白、黑、黃五種顏色不僅已具有祭祀方位的含義,甚至直接影響到後來華夏文明中禮樂制度的確立。若據此推測《山海經》的寫作目的之一是為「祭祀」服務,也許並不為過。

    (二)非常強調如何祭拜山神

    《山海經》還有個特色就是詳細記載了各座山系的神靈祭拜方式,因此也是最早的山神祭拜指南。(就像你要去霞海城隍廟參拜月老之前,一定會先看月老參拜注意事項一樣。)

    如〈中山經〉就記載了如何祭祀「岷山之神」: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賈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狀皆馬身而龍首。其祠:毛用一雄雞瘞,糈用稌。」

    這翻譯成白話就是:「此處山神長的模樣都是『馬身龍首』,要用帶毛的動物來祭祀祂,最好要用一隻公雞埋入土中,米則選用稻米。」

    這些記載雖然在現代看來真的很不可思議,但「祭祀神靈」本來就是古人生活的日常,他們與大自然打交道的方式就是敬畏與祭祀。結合上述第一點來看,《山海經》的寫作目的是為「祭祀」服務,已經是很明確的了。

    (三)詳細記載草木或妖怪食用後的療效

    《山海經》其實也是一本中醫奇書。根據學者研究,《山海經》中提及醫療相關的記錄總共有111筆,《山海經》編者們相信,服用了某些草藥或是吃了某些妖怪(對,你沒看錯……妖怪是可以吃的……)可以治療傷病。例如:

    1. 吃了「薲」(植物)可以消除憂愁(古代的人就有憂鬱症了……所以憂鬱症其實不是現代才有的文明病)。

    2. 吃了「薰草」(植物)可以預防麻瘋病。

    3. 吃了「草荔」(植物)可以治療心痛。(失戀的人快找來吃!!)

    4. 吃了「讙」(妖怪)可以消除黃疸。

    5. 吃了「鴜魚」(妖怪)可以消除狐臭。(不用動手術……)

    6. 吃了「人魚」可以治療癡呆症。(不!你怎麼可以吃人魚!現在看不到人魚難道是因為從前被大量捕殺?)

    簡單來說,《山海經》可以被視為古代的本草學、食療學。而在上古時期,人們的疾病、災禍都求助於巫師,所以掌握這一套醫學知識的其實都是「巫醫」;由此看來,若說《山海經》是古代巫師隨時攜帶在身上的一本「百科全書」,似乎並不過分。

    (四)總結——《山海經》乃是巫者之書,是中國古代霍格華茲學員的必讀教科書(誤)

    由於我這篇文章不是論文,所以無法詳細而全面的進行考證,但粗舉以上三點,就是為了凸顯《山海經》一書的特質——它是一本「巫術」之書。從這個角度看,書中為何記錄礦藏,為何記錄草木,為何記錄妖怪,似乎都可以得到較為合理的解釋。

    既然《山海經》的寫作目的已經很明確了,就是為「巫術」及「祭祀」服務,那這本書的創作者是誰,也就呼之欲出——應該就是上古時期的巫者們。

    當然,此書中的知識絕不可能是一兩個人寫下來的,必定是經過了長時期的知識傳承,不斷的記錄與擴寫而成。故而《山海經》乃是只能在巫者集團中流傳的「秘典」,其中所秘載的知識必不可外流,否則巫者集團的權威便會失落。

    至於《山海經》成書之後,為何傳說此書的作者是大禹?恰恰是因為大禹被視為「群巫之首」,所以著作權歸他所有,其實也是順理成章。

    (大禹治水雖然很有功勞,但大禹之所以能成為共主,恐怕還是由於他是「巫王」的後裔——他是顓頊的孫子,黃帝是他的遠祖,巫術可說是他們的家學。總之……血統還是最重要的啦。)

    行文至此,「作者是誰」的問題應當告一段落。既然我們認為《山海經》是一本「巫者之書」,是否表示此書內容都是不可靠的迷信傳說?非也。或許其中記載的都是真相,只是後人先入為主,認為不可信罷了。

    《山海經》中有多少驚人的真相?就留待往後再討論吧……

  • 山海經最強神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5 21:00:02
    有 369 人按讚

    海的文學史 ◎陳少
     

    是海的皺紋吧
    剛毅的線條和力道
    篆刻太平洋
    幾萬年才年輪這輩子的洋流
     
    習慣人群的人不敢想念海
    山的倒影襲來
    海會在人群中輕易地指認
    比海還深的孤獨
     
    我遠遠盯著十年後的自己
    比現在更習慣一個人,一個人靠近質數
    不斷隱匿在大霧之中
    我想山也是
     
    蛾產卵
    死亡遠大於存活
    那些最有資格的昆蟲鳥獸
    輪流隆起成山
    輪流低窪為湖
    我們被遠遠拋在原地
    苦苦學步
     
    從眼前游過的魚
    鱗片反光
    也許是上下輩子
    所遇見
    決定互換肺與鰓的對象
     
    嚮往海的人啊
    死後志願候補為山
    日夜扔擲巨岩,抽長森林和稜線
    睡足八小時,把肺腑海拔最高
     
    每天凝視海的遼闊
    每天讓海穿越身體
     
    畢竟離開羊水的那刻
    我們就得重新學習
    閉氣與漂浮
    打水與相愛
     
     
    -
     
    ◎作者簡介
     
    陳少,一九八六年生,臺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畢業。得過林榮三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優秀青年詩人獎。
     
    著有詩集《被黑洞吻過的殘骸》以及《只剩下海可以相信》,希望將來能帶著這本詩重返南太平洋,獻給薩摩亞和萬那杜的朋友。
     
    -
     
    ◎小編林淵智、林宇軒賞析
     
    相較於人類的一生,已經存在幾十億年的海洋的確是非常老的,也因此詩人才會以「皺紋」去形容海上的浪:肌肉過度使用時會造成皺紋的產生,正如同海浪不斷地重複,在時間之上「篆刻」著太平洋。時間總在成長停滯之時快慢著周遭的流速,因此我們在與周遭萬物的回憶相處時,往往會回歸自身的內心去省思、回顧自我,進而獲得更多的感悟。
     
    詩人在第一節即寫道「幾萬年才年輪這輩子的洋流」——我們在原地苦苦學步時,昆蟲鳥獸卻早已向著自己的山與湖演化而去。詩中時間與空間互相揉合、凸顯了人性的孤獨,使得「我遠遠盯著十年後的自己」中,對於「一個人」自身的獨處之感顯得更加強烈:質數、大霧、不用被看見……這些種種不確定的孤獨並不是只專屬於我們,因為自然也是,「山也是」。
     
    這些造成詩人孤獨的原因,只有海可以見證。在詩人的眼裡,「海」是全知的,即使藏於人群之中,也能輕易被指認出自身的孤獨,就像是一座大霧裡的山,日夜變動自我、扔擲巨岩、抽高稜線,於是「山」成了詩人的信仰之一,而海成了相對於山的孤獨與另一種救贖。
     
    詩人將自然形塑成一個神聖而巨大的角色,從巨觀與微觀的角度分別進行探尋。以「蛾」為觀察對象,「我們被遠遠拋在原地/苦苦學步」是多麼悲哀;詩人筆下魚演化的「互換」是如此輕易帶過,卻絕非「上下輩子」這麼輕易。這些「凝視」除了表現出一種嚮往,更隱隱傳遞出「我們都是一座座山」的意味,離開羊水之後都終將在各自的時間與空間,邁向更遠的旅途。
     
    在回顧自身時,我們往往只能看到遙遠的雪泥鴻爪,如前世約定交換器官的水族與陸生動物、產卵的蛾在死亡與存活之間的達爾文演化論;然整首詩關於生物的描寫,儼然就是一整部地球的演化史,隨著時間的厚度被拉扯得日漸單薄,單單凝望著山海之間一切變動的人,其孤獨的劇烈更容易被歷史所刺穿。
     
    這首詩收錄於陳少的詩集《只剩下海可以相信》。據詩人自述,這本詩集為他壯遊南太平洋兩座小島國「薩摩亞」跟「萬那杜」的成果。因為島嶼面積不大,走幾步路便會撞上海,因此對詩人而言是「無時無刻不被海擁抱著」的。詩題〈海的文學史〉呈現出詩人在針對海進行思辨的同時,不忘「以自然回頭觀照人文」,或者説「以人文觀照自然」。文學所紀錄的究竟為何?在自然與人文之間,我們究竟該如何找尋兩者的關聯性而不致流於斷裂?這是身為在這片環境中生活/生存的我們,必須像詩中的浪一樣,不斷不斷思考的課題。
     
     
    -

    美術編輯: @arteditor053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2020102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少 #海的文學史 #海洋 #只剩下海可以相信 #薩摩亞 #萬那杜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南方家園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