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山在虛無縹緲間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山在虛無縹緲間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山在虛無縹緲間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山在虛無縹緲間意思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作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讀者問我對推廣粵文寫作有甚麼看法,他似乎想聽一些獨特的面向。 首先,香港人身份賜予作家一項天賦,我們的用字較為靈活。有很多字詞,北方話人已經棄用,皆因是他們要我手寫我口,只要發音不好聽或不順口,或音不明義,他們就會用換文的手法遷就聲調,像不說質素,說素質;不用異彩,用光彩;不講營運,講運營等等。語...

  • 山在虛無縹緲間意思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1 16:19:37
    有 747 人按讚

    讀者問我對推廣粵文寫作有甚麼看法,他似乎想聽一些獨特的面向。

    首先,香港人身份賜予作家一項天賦,我們的用字較為靈活。有很多字詞,北方話人已經棄用,皆因是他們要我手寫我口,只要發音不好聽或不順口,或音不明義,他們就會用換文的手法遷就聲調,像不說質素,說素質;不用異彩,用光彩;不講營運,講運營等等。語音思考是我們最大的讀寫障礙,但廣東話人很少察覺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很少有寫得出的難唸句子,沒有不好用的字詞。相反,要我們遷就他們用新彙,反而覺得巉口,因而衍生抵制外來語的思潮。

    然而,與怪物戰鬥也小心自己變成怪物。靈活是沒有規範的意思,規範是把語言活生生的東西殺死,如果廣東話走向規範,要求人們在書寫當中只准用呢啲,不准用那些,那麼我們也算是參與一宗謀殺。一群在對抗規範的人慢慢在規範自己,這種情況很常見,也有點無可厚非。先是錯誤發生了(有香港人用了不當說的詞),然後要求更正(你應該這麼說才對),為了阻止錯誤繼續發生,開始制定一套正確標準(這一堆才是香港人的用詞),而標準也開始運行它的偵錯程序(呢個都唔可以用。下?呢個詞都唔講得?),然後就會執泥正宗而展開華山論劍——何錯之有?

    他們都沒有做錯,沒有他們的努力,我們就失守了,整個粵語世界都會掀起歪風,看看政府中人怎樣說話,你就知道甚麼叫歪風。只是,這種嘗試把所有東西更正過來的意識,也會把我們改造成一些酷吏,一步步把語言謀殺在正確的範圍之內。為了逃離自斃的宿命,我還要作法下去嗎?但若然不立法,又怎樣限制人們不做錯?難道要求正確是錯的嗎?

    由「我可以」到「我應該」,很多事都是這樣,因道德而降格。但他們沒有錯,因為他們「應該」。

    這種粵文寫作標準化的渴望其實出於一份熱心,希望本土文學能循着粵文這條路發揚光大,自成一家,意味它可以被研究,作為一門學術,被供奉在大學的論文墳場之中。事實上,粵文寫作不是今天才起步,早在十幾年前還會看陶傑專欄的時候,我已留意到旁邊的左丁山,我的第一反應是:「啊,乜原來咁寫都可以出街。」——那為甚麼中文老師一直說不可以這麼寫?

    我感像受騙了。一直以來在作文堂上我們都被教導千萬不可用口語,否則會被扣分,我認為這些老師需要為這種過時的學習框架負上一些責任,因為他們也有份謀殺書寫的靈活,把它局限在正宗白話範圍之內。在此,你可見到在「廣東話vs北方話」之上重疊了另一場對爭,那就是「白話文vs口語」。在極端者的眼中,這種區分是無謂的,「因為白話文就是北方話」,粵文寫作就是要用口語全面取代白話,成為新書面語。唔准用這個那個的的了了,改晒做呢樣嗰樣咁樣嘅呢。老師們對口語的極端打壓,造成了口語的極端反彈。假若他們有跟學生探討過有關文學「口述性」的問題,或許就不會搞成這樣。

    你有沒有聽過台灣朋友講出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呢?你會覺得很新鮮,新鮮的不只是你見證一個外語者使用自己的語言,還有你聽出了一些從未聽過的東西。你可能想質疑他,指正他,想說「咁講先至啱」,但細想之下又發現對方沒有說錯,他只是說得特別而已。在此,你發現語言的彈性,一些你從來沒有說過的東西,原來是可以被說出來的,這叫存在的驚奇。貢布羅維奇是波蘭人,卻寫得一手厲害的法文,厲害在他發掘出很多法語者不會用到的語法,將法文從原有的語言規範中解放出來。當我們在說推廣粵文的時候,所指的到底是類似的解放,還是指進入一個已有的規範世界?

    這種問題是先決的,卻往往押到最後,逼人要在魯迅和左丁山之間作個決擇。可是,香港人的優勢是甚麼?係我哋有能耐混用它,在白話文和口語的雜交下碰撞出新火花,捕捉那些從未有字詞來形容的虛無縹緲,而不是形式、形式和形式。

    優秀的語言分兩類,一種像德文那樣刻準而龐大,可以消除任何歧義,以致它不可以被誤解;另一種相反,是一種難以賦形的語言,很多東西都易被混淆,充滿着雙關,以致它可以最大程度將賦形的自由讓給語言的使用者。藉着模糊書寫性和口述性之間的法度,作家能夠騰出一個更大的賦形空間,捕捉語感,創造意思,同時亦摸索一條屬於自己的法度,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而一種死掉的語言,不存在這些異彩。

    如何讓不諳粵語的華文用家都能見識這種未見識過的中文?這才是一項艱難工作,也需要更大野心,因為這是口述文學的難題。今日的粵語已非與白話運動之時同日而語,它吸收了白話及其他地方的俚語,構成了粵式典雅,容得下通俗粗言。任何人想在它身上施以外科分離手術,都要好好想想自己是在削弱它朝,還是輔承它。愈強調排斥,愈易失去兼容。書與口的真正兼容,體現在「是咁的」這三個字之上。它不是「是這樣的」,也不是「係咁嘅」,而係「是咁的」。平常我們在廣東話的交談中甚少用到「是」和「的」,但語言會互相攜帶,在集體的用潮下,一種本來無人講的講法可以被講出來了。一般人統稱為潮語,反而淡化了這種造物的奇妙。

    的就是的,嘅就是嘅,你鍾意點用就點用。你是你語言的主人,除了中文老師和社會規範,沒有人能限制你用語和書寫的自由。而文學的作用,就是領人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發現到乜原來係可以咁講嘢嘅。然而,我們似乎花上太多精神去問怎樣寫,而不是問自己寫甚麼,但站在作家的角度,只要決定了內容,內容自會選擇所表達的形式。

    我們不是倒模工人,我們書寫是為了模造世界,並使它從死裡復活。

    作者

  • 山在虛無縹緲間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5 18:02:19
    有 685 人按讚

    管仲:中國歷史上一個最被低估的人

    歷史春秋網
        
    與老子一樣,管仲也算是孔子的同時代人。不過,管仲顯然要比孔子大很多,按照時間的推算,孔子出生的時候,管仲已經逝世數年了。如果把管仲與孔子進行比較,更可以看出管仲的不凡了。孔子雖然在《論語》中自誇:「如果誰用我執政,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但事實呢,似乎不像孔子想像得容易。孔子五十二歲那一年,受魯國國君重用,三年之後孔子離開魯國的時候,根本沒有出現三年有成的局面,相反,因為殺了一個少正卯,限制了魯國的思想自由,也影響了魯國的經濟發展。跟管仲相比,孔子既不能像管仲那樣教育農民怎樣種莊稼,也不懂得怎樣選拔人才;更不懂發展經濟要用非常手段、軍事要搞陰謀、外交要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了。孔子只會重複那一套恢復周禮的論調,天真地以為只要實現了他所倡導的那一套意識形態,就能治國安邦平天下,就能將國計民生的問題解決。一個脫離實際的理想主義者,儘管也有他本身的價值所在,但以此為方法,是無法治理好國家的。

    從現代政治的角度可以看出,管仲的才華,除了表現軍事和政治之外,還表現在經濟、哲學、法律、外交、教育、人才、管理以及道德倫理等各方面,既有治國平天下的實踐經驗,也有相關的理論總結。按照常理來說,這樣一個開拓政治局面,影響歷史發展,並且導致社會產生巨大變化的人,應該是有崇高的思想地位和歷史地位的,但在中國歷史上,管仲的地位,似乎遠遠低於同時代那些懷才不遇的「空談者」,比如孔孟、老莊等。連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只是將管仲列入《管晏列傳》,總共只有數百字的篇幅。漫長的中國歷史,只有晚清時的梁啟超算講了一句公道話,認為管仲是「中國之最大的政治家」。現在看起來,梁啟超的這一說法,一點都不為過。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對於管仲的評價——在《論語》中,孔子對於管仲的評價有兩處,一處是有人問孔子:「管仲儉樸嗎?」孔子的問答是:「管子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意思是管仲將一些市租據為己有,不算儉樸,即不算廉政。另一處是子貢和子路問孔子,對管仲背叛公子糾輔佐齊桓公怎麼評價?孔子的回答是:「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張開衣襟,成為蠻人統治下的老百姓了。可以看出,孔子對管仲總體上是肯定的,但同時認為管仲做人還有很大缺失,談不上一個道德完人。一個有污點的人,是不值得大力提倡的。

    管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境遇呢?想來,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因。在我看來,中國文化最大的薄弱之處在於認識。對於事物的認識,在很多時候,總是由於不夠深入,理解能力不夠而出現偏差。中華文明一直算是農業文明,在某種程度上,一直有著狹隘而迂腐的成分。比如過於相信個人的自覺,不重視人道,理性意識淡泊,科學精神匱乏,辨偽機制、創新意識以及法制精神薄弱等等。這當中最大的表現就是孔孟所提倡的「君子之道」更像是空中樓閣,由於缺乏對人性的深入瞭解,顯得虛無縹緲。從現代哲學的角度來說,孔孟的君子之道是建立在「性善」的前提下的,但實際情況呢,人性本來就是無是無非的,談不上「善」,也談不上「惡」,它只是複雜多變。儒家的出發點有問題,決定了「君子之道」的整個哲學體系有問題,也決定了那種「君子之道」道德教化治國的方式無法實現。
      
    與此同時,中國人重言不重行、重名不重實的習慣和傳統,又使得中國文化在很長時間里,一直對實踐者和操作者缺少足夠的研究和尊重。管仲是一個管理者,也是一個制度的創造者。歷史是由後人寫就的,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諸多的思想和認識,大都體現在具體措施之中,隨著歲月的流逝,真正呈現在後人面前的,已變得相當渺茫了。因此,當人們在整理某段歷史時,往往會因循舊日的文字資料去尋找,很難通過當時的世俗人心去比較和鑒別。這樣的方式,使得歷史的整理者很難,也無法體會一些管理者的高妙和良苦用心。再加上歷史的整理者往往都是沒有實踐經驗的文人,對於曾經的管理者,很難有切合實際的判斷,甚至,對於他們的位居高位,還在潛意識里懷有深深的嫉妒。因此,有關歷史的評價總是隔了一層——這當中的反差,或許,還有人性陰暗的成分吧。歷史是複雜的,在分析歷史時,不可不正視這些看起來細枝末節的問題。
      
    因為這樣的思維習慣和傳統,中國文化對於那種實際上迂腐,卻更有悲壯的色彩的方式更為推崇;或者,推崇灑脫而富有遊戲精神的老莊。比較起管仲的理性和實際,孔孟的方式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更符合中國文化對個人的道德要求;老莊呢,則更純粹,更像一個完美的人生理想。並且,像孔孟和老莊,一輩子都在「修身」,雖然在諸多方面不同,但都堪稱道德完人;不像管仲,似乎總有道德上的瑕疵。歷史的記述者總是被更多的情感因素所左右,正因如此,人們更覺得孔子高山仰止,老子智慧無邊,孟子的英氣勃發,莊子灑脫自然,他們的文化和思想地位遠遠地高於管仲,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管仲

  • 山在虛無縹緲間意思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2-25 08:46:11
    有 310 人按讚


    年尾檢討︰我是否稱職的Public Intellectual?

    祝賀各位讀者聖誕快樂!差點搞錯周二休假停刊一天,中午才知道《信報》仝人那麼勤力,平安夜仍上班。又到年尾,本應休息一下,不想討論令人厭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但他實在太瘋狂,突然從敍利亞完全撤軍,國防部長馬蒂斯極度不滿,唯有選擇辭職。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記招上表示歡迎美國退出敍利亞,但指出美軍說了多年,仍未撤出阿富汗。翌日,特朗普就宣布撤出一半阿富汗的駐軍,他的行徑實在令人懷疑。

    美國政府更因墨西哥圍牆撥款的爭議而partial shutdown部分關門,連中美貿易談判都可能受影響,因「貿易專員」辦公室屬暫時關門的一部分,除首長級外,其他員工被furlough暫停發工資,停工回家。特朗普認為今次背水一戰,因為美墨圍牆(The Wall)是他最iconic的一個選舉承諾,如今次不成功,明年1月眾議院易手後,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機會。不知道這場對峙將持續多久,影響肯定比今年上兩次shutdown大,是近日美股暴跌的其中一個因素。

    來年須關注美滙走勢

    很多人尤其特朗普,都把美股大跌市的責任歸咎於聯儲局。一如我所料,據聞他曾多番考慮炒掉鮑威爾,但暫時尚好,他承認可能沒有這個權力。正如我在上周另一文章指出過,就算不炒也可令鮑威爾的生活變為living hell,逼他請辭。

    很多朋友問我怎樣看明年,要擔心的東西似乎很多︰美國經濟放緩,中國經濟冷卻得更快,中美在貿易和科技等領域的鬥爭加劇等,不勝枚舉。

    總結下來,最值得大家關注的就是美滙指數DXY,近期徘徊在96.5至97的狹窄區間。如因英國出現無協議脫歐,DXY短期或將大升至100或以上,如ECB始終無法加息,甚至乎要重啟QE,DXY亦會長期走強。如美元太強,不利包括中國在內的EM(新興市場),人民幣肯定將面對極大貶值和資金外流壓力,A股和港股也肯定好不了。我估計,倘明年人民幣不幸跌至7.2至7.3兌一美元,國內和香港經濟將面臨極大考驗。

    但如美元「聽話」,按大摩和其他分析師的預測,隨着明年即將停止加息,甚至停止QT,DXY或將在短期內見頂,然後逐步回落。這個場景是對EM,包括中國在內最有利的。只要人民幣穩定或最好稍為走強,就能繼續吸引外資來買債券和股票,到時A股和港股就有機會逐步反彈造好,債券亦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亦感激編輯對我的容忍,經常遲交稿,更不好意思,愈寫愈長,霸佔了大量篇幅。大家可能都已經頗清楚我寫專欄的目的,主要是扮演一個我認為在香港以至國內較缺乏的Public Intellectual(公共知識分子)角色,但不知是否稱職?請大家多多指教。

    很高興能借用這個平台,讓我也在不停學習,思想也在演變,同時亦可跟大家分享一些觀點,並希望能起一點教育作用,啟發更多人去思考和討論一些問題,例如中美關係、經濟理論、科技趨勢、氣候變化和其他人類面對的挑戰,甚至偶然一點文化,所以開始懷疑我的專欄應否仍放在投資版。

    在我開筆前,環顧其他各類專欄,投資的大部分都在推介本地莊家股,沒落之後又演變為推介大陸莊家股,一時潮流興互聯網+,一時拍電影,賣手機的突然搞FinTech,唔掂就再變Techfin。有幾多個儍到好似我咁,在討論CAPE、ERP和R*等概念(現在多了),看似抽象,但其實這些知識對發展健康資本市場更重要。

    就算在政治層面,眼見大部分作者都只留意本港問題,特首林鄭的房屋政策做得如何(仍有不足),處理各司法案件有沒有偏頗(當然有)等。這些對香港人重要,但香港是一個所謂開放型的國際都市,眼光必須更遠大。如要繼續扮演重要的中外橋樑角色,也要了解國內情況和國際形勢,中美關係,尤其重要。不敢說我的國際經驗最豐富,從未做過任何政府的官員,但確有30年在美國、香港和內地的工作經驗,高科技研究和投資兩方面為主。部分更因old school tie關係,認識了不少接近美國權力中心的精英,包括一眾重量級CEO、學者、傳媒人,以及多位現任和前任部長和政客,再加努力學習和分析,相信對美國政商界的理解程度,不會比太多美國本地專家差。我是一個局外人,觀點可能比他們更客觀,亦可更加直言。

    例如一早認定米勒(通俄案特別檢察官)未必有意把「通俄門」真的查到水落石出,所以一直拖延交出報告,民主黨領袖如佩洛西(Pelosi)雖痛恨特朗普,但也對彈劾有很大猶豫,因將為美國帶來極大傷害。據一些美國政治專家好友的最新觀察,情況確實如此。但罪證已累積如山,要拖延彈劾甚至刑事檢控,也不容易。不檢控在任總統只是司法部的傳統慣例,並沒有清晰憲法理據。

    很難衡量自己是否任務成功,但最少立論應算較特別,既非「畀冧巴」,亦非談論一些虛無縹緲的所謂投資心得,反而主要討論一些大家可能未想過,但其實更重要的大問題。不少討論過的題材,例如半導體、AI、美國政經情況、中國經濟改革等,都引來不少迴響,國內外以至海外都有。承蒙錯愛,從「呃 like」的「自戀狂」標準來看,應已成為香港傳媒中最受歡迎的columnist之一。

    從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得到的feedback,國內外讀者質素非常高,除投資者和同業先進外,亦有很多其他專業人士和學者。最高興一點是很多讀者為年輕人,經常在香港和國內不同場合,包括在街上碰到聊天,他們似乎不嫌棄我寫的東西太老套,反而告訴我能起啟發思考作用,或者只是哄哄我,但已令我「老懷安慰」!

    勿沉迷5G免墮陷阱

    偶然更見到國家某些政策,例如供給側改革(仍期待正版的出現)和現在盛傳的大幅減稅(應盡快),由最初所有人都說我發神經,不接地氣,到後來,雖不敢說採納了我的意見,最少可算不謀而合。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的一些其他建議,例如小心過度沉迷5G和其他所謂高科技,慎防因此誤墮「修昔底德陷阱」,以及現在大部分人仍覺絕不可能的,逐步出賣非核心國有資產,以此填補財政缺口和提升經濟效率。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頗有主見」的人(非朋友更有較強烈形容詞),當然不是所有觀點都正確,更非全能先知,但最少我有能力(和膽識)清楚解釋我的論點,絕不含糊。有時亦因此而引起跟一些朋友和讀者的頗激烈辯論,如有得罪之處,在此道歉,請多多包涵!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