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屬龍虛歲幾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屬龍虛歲幾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屬龍虛歲幾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屬龍虛歲幾歲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工頭堅。旅行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43 1864年(文久四年),坂本龍馬,虛歲三十。距離他被暗殺,還有兩年多的時間。 早期讀陳再明先生在聯經出版的《日本人物群像》,寫到龍馬,驚嘆於其畢生事業,幾乎都在生命最後兩年完成;我每次回顧,也常感到驚訝或慨嘆。 這個人如果多活幾年,不知還會創造多少精彩! 但...

  • 屬龍虛歲幾歲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1 17:00:32
    有 261 人按讚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43

    1864年(文久四年),坂本龍馬,虛歲三十。距離他被暗殺,還有兩年多的時間。

    早期讀陳再明先生在聯經出版的《日本人物群像》,寫到龍馬,驚嘆於其畢生事業,幾乎都在生命最後兩年完成;我每次回顧,也常感到驚訝或慨嘆。

    這個人如果多活幾年,不知還會創造多少精彩!

    但此刻慨嘆,或許尚早。

    龍馬懵懵懂懂、尋尋覓覓,到了三十歲,終於有了名師,找到方向。

    這年舊曆二月,勝海舟奉幕府命令,前往九州各藩,進行考察與協商。此行是為了攻打長州,預做準備。

    長州(山口縣)位在本州最西端,一旦開戰,就近需要九州各藩協助,因此海舟先行前往了解部署,實屬必要。

    他帶上了龍馬同行。

    幕府高官隻身前往九州「出張」,已算稀奇,還帶了一名浪士,更是不合常理。但他一方面需要護衛,另一方面,也想讓龍馬見見世面。

    他們這趟旅行,從神戶、佐賀、熊本、長崎,最後再從佐賀乘船回到神戶與大阪,歷時兩個月,可說是師徒相處最久的一段時間。無論小說與戲劇,都有動人的描述。

    海舟在長崎海軍操練所,曾經待過五年。無疑留下許多回憶。

    海龍師徒來到長崎,原本住的是森崎奉行所,後來又換到立山奉行所。這個立山奉行所原址,現在是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非常推薦大家去看。

    我'09年初次參訪,正好遇到「阿蘭陀とNIPPON」(荷蘭與日本)特展,內容極為豐富精彩;即使不談特展,它的常設展也很值得花時間細品。對於長崎這座國際城市的身世,可獲得全面性的了解。

    和館內相連的,還有長崎奉行所立山役所的部份復原空間。

    或許有人會好奇,幕府不是在江戶嗎,長崎這麼遠,應該屬於哪個藩管理?

    其實長崎當時是「天領」,也就是幕府的直屬領地。畢竟,和海外貿易這麼重要的事,幕府怎能交給其他藩代管呢。

  • 屬龍虛歲幾歲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7 17:46:32
    有 133 人按讚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28

    來做點彙整吧。

    龍馬在 1858 年末回到家鄉之後,將近有三年時間,並沒有太多作為。直到 1861 年(文久元年),也就是土佐勤王黨成立的那一年,忽然開始動起來。這時他虛歲已經二十七了。

    這年十月,他先是申請去了丸龜藩「劍術詮議」(切磋劍術的意思)。期滿之後,又申請延長,渡海去了安藝(現在的廣島)。

    在這段期間,他受到武市半平太的密令,做為使者,遠道前往長州(山口縣),會見了松陰的高徒與妹夫——久坂玄瑞。最後取道大阪,再回到土佐。

    姑且先不論行程中的細節,靜極思動的龍馬,似乎熱愛這種「東奔西走認識人」的情境。不過根據一些與他會面的記載,當時他依然未有自己明確的主張,也不像某些「雄辯家」型的志士,能夠侃侃而談天下大勢。

    我自己的理解,是他尚未找到,真正能夠投入並信服的志業與方向,還在「聽人說」的階段。

    龍馬曾經去過的丸龜藩,屬於讚岐國,也就是今天的四國香川縣。

    回顧過去的旅行,雖然不是為了龍馬,卻的確去過丸龜。當時是一趟建築主題之旅,主要是為了拜訪谷口吉生建築師的「猪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MIMOCA)。附近的海邊,還有中津萬象園+丸龜美術館等等。

    我驚訝的是,即使像丸龜這麼一個在四國、人口大約十萬的小城市,都有這麼「立派」的現代美術館,以及優美的庭園。

    龍馬雖然生在四國土佐,也曾到江戶見世面,但對於四國的其他「國」,還有許多地方仍是初見。特別是又遠道去本州最西邊的萩,那顆「驛動的心」,想必也被撩撥起來吧。

    從旅行的角度來看,四國算是我很晚才去到的區域,但過去幾年也因各種行程,陸續去了不少城鎮,以及內海上的島嶼。

    和九州充滿火山與溫泉的粗獷不同,四國相對非常「秀氣」。雖然山多地狹,仍有不少值得發掘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