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層析實驗高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層析實驗高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層析實驗高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層析實驗高中產品中有4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

層析實驗高中 在 ??? 政大 | 科系職涯訪談 | 個人成長 | IG經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0:48

環境工程學系 更多科系文章👉 #jin職涯訪談 這次邀請到 @ken.psychology 來跟我們介紹環境工程學系相關的內容 同時也有他選擇繼續就讀相關研究所的原因 為何開始會接觸心理學相關並且創帳號 那我們就繼續看下去吧~ 👉為何會選擇就讀環境工程學系 因為高中時對生物、地球科學、地理科目...

層析實驗高中 在 Beacon College (Official)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00:39:38

#Repost @ges_glocaleducation ・・・ 【突發!】北韓留學不是夢!GES開拓北韓留學!😱 . 北韓一直被視為神秘的國度,近年來北韓對外界發佈資訊相比以前多,吸引世界各地民眾的興趣,而且更多學生選擇前往北韓留學! 而北韓最高學府 — 金日成綜合大學,是當地精英階層人士的母校...

層析實驗高中 在 有用翔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20 04:19:20

紀念一下授袍 沒穿初音真的跟大家道歉 但是礙於當天要跑來跑去最後決定穿自己の衣服就好 (宜慧還問我怎麼沒有奇裝異服) - 大學四年也過得太快 雖然幾乎只有大三在唸國考 其他時間都在不知道幹嘛 (其實也幹了很多事) 但反正授到袍了 好像就要有藥師的樣子了 - 對 但是早上衛教還是亂講一通:$ - 順便...

  • 層析實驗高中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1 02:16:54
    有 1,214 人按讚

    「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來面對」
    .
    「12~18歲優先打BNT 家長急死灌爆臉書為『這群人』請命」
    .
    「一直給一到十類人,一堆人青壯年第一劑還沒打到,不是說要先普及第一劑的比例嗎?」、「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7、8年級生真的很邊緣欸」,「之前疫苗缺貨我忍了,整天罵雙北我也忍,3+11還忍得住,現在疫苗沒得打我忍不了,我們是被拋棄就對了」、「投票我們投,稅我們繳,然後被12到18歲插隊?」
    .
    辛苦了,指揮中心.
    .
    這次不只民也刁,統媒亂,甚至連一票綠委,也在耍白癡.
    .
    19歲打不到疫苗,是疫苗孤兒,完全就是假議題.
    .
    19歲是不可能成為疫苗孤兒的,何解?首先,全世界都是依著年齡排序向下打,如果19歲是疫苗孤兒,那全世界四處都是疫苗孤兒,依照年齡向下打的科學根據是,年紀越高者,越容易受到感染,年紀輕的,免疫力越強,重症率低,所以,按著年齡順序向下施打,這是專業取向.
    .
    除了高端,AZ、莫德納,18歲以上都有開放勾選,甚至BNT剩餘80萬劑,也能選,無論你是哪個年齡層,遲早都會打到,不會淪為疫苗孤兒.
    .
    再者,恐怕已經有不少19歲的人施打疫苗了,如你屬於第九類,是高風險疾病患者,你可能早就排到了,在過去,有22歲女大生因氣喘而打到疫苗的例子.
    .
    既然有打到疫苗,未來也會排到,並沒有不讓你勾選,那「疫苗孤兒」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
    .
    台灣屬於12年國民教育,國小到高中階段,是強迫入學的(當然根據憲法義務教育應是6年),換言之,並不是人人都會上大學,19歲,也未必都是學生.
    .
    今天因為BNT依據研究,可以打到12歲,如果是以學生作為需求,那麼,強迫入學的階段,打疫苗的必要性較高,相較於大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園是較為封閉的,就學時段,你幾乎不可能離開學校,就等於關在裡面,無論是中午吃便當,還是早自修,午睡,晚自習,乃或是社團活動,你都得在學校裡,他等於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更遑論翹課還是選修.校園圈封閉,長時間群聚,換言之,一個人感染可能全部人都中標.
    .
    相反大學生活圈則較廣闊,我們不會把一間大學跟一間小學相比,說他們有相同的感染率,光校地面積就不成正比,或將一個小學生跟大學生相比,他們防疫知識和防護自己的能力是一樣的.在BNT研究兒童年齡層的結果出來以前,他們才是真正的疫苗孤兒,直到現在,他們一劑都沒打到,我只看見,當小孩子終於可以被打疫苗的時候,一群人突然自稱自己是疫苗孤兒,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
    19歲就算了,有多少人假裝自己是19歲,在那邊炒糖吃?因為自己還沒打到,所以借題發揮?看到小孩子,應該保護的族群,好不容易可以打到疫苗,一群人突然變成井上喜久子,每個都在喊我19歲,不公平,我也要打.
    .
    這應該是泛年齡層的退化.
    .
    所謂相對剝奪感,就是尋求公平的假象,如果你仔細拆解他們的說法,發現每個邏輯都是矛盾的,而若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會發現那才是真正的不公正.一張嘴有人說要往東,有人說要往西,都想著自己的利益為優先,其實走的目的地根本不相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不過看起來一樣的東西,就是我反對.
    .
    反對、抱怨、杯葛,讓他們看起來很一致,所以「19歲」看起來就像他們共同的訴求,其實仔細看,多少人是在自我打臉,互相講屁話.
    .
    一群人罵,指揮中心為何不照年齡施打,為何要讓其他人插隊?另一群人則說,為何我26歲登記了到現在還打不到?然後是英系立委(自稱)聲明,主張應該讓18歲到20歲的年輕朋友也能同步優先預約接種,講白了,這些就是在插隊,爭取「優先」,當你一個年齡層搶先了以後,就會動搖到其他年齡層,照年齡層排序的原意就喪失了,今天讓19歲、20歲也「優先」好了,就會動搖到30歲人的權益,不是把7、8年級都炒成一盤孤兒,問題就解決了,70年次到80年次,就是30歲~40歲,加上20歲要先打,等於橫跨20年齡層的間距,大家都優先,就等於大家都沒優先,這些年齡層的權益,也根本是互相牴觸的.
    .
    換言之,19歲優先,7、8年級的順序就會被排擠,更難打到疫苗,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在喊什麼燒?為啥要一邊喊和自己訴求相反的東西?7、8年級是19歲嗎?
    .
    「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
    .
    這個網友意見就更奇妙了,可以說是一種悖論的總和,我相信這人應該是36歲,硬要把自己跟19歲掛在一起,大家一起上車.高齡往下打,就是19~36歲照排序輪流等,12~18歲優先打不是莫名其妙,而是一開始根本沒有他們打疫苗的份,連選都沒得選,現在有單獨適合他們的疫苗,還有家長的需求,更重要的,她們未成年,是更需要保護的對象,我不知道「他們可以我也要」,這種前運思期的邏輯是怎麼來的,如果因為這種理由,所以優先施打,這才是莫名其妙.
    .
    19歲納入12~18歲打BNT疫苗,也無不可,但要注意這也是「學生防疫需求」的延伸,不是什麼「疫苗孤兒」,前者是合理的,後者叫做政治炒作,所以才會一堆打不到的也以為自己是孤兒,以為自己19歲.在這邊還要界定的是,大學教育,相較於半強迫的義務教育,是較有彈性的,而且並非必要性,所以很多大學可以自己延遲開學,而國小國中多半統一跟隨國家政策,兩者以教育的急迫性而言,也不可相比擬,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大學遠距教學,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寫論文報告,甚至沒有老師,也可以獨力完成.小學生則必須要有老師帶領,疫情期間,大學生遠距教學,自主學習較為容易,小學生遠距教學,進度和老師監督,制訂作業等等,較為不容易,不如問問,大學生見到自己導師一個禮拜有幾次?小學生可是天天要跟導師打小報告的.
    .
    以學習急迫性來講,70幾歲還可以讀大學,小六年齡多幾歲,便算晚學了,他們的語言/數理,都在發展階段的關鍵期間,錯過關鍵期間學習就困難了,甚至成為發展性學習障礙,沒讀大學,還可找到工作,小學沒畢業,根本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家長還會被告的.
    .
    以瑞典來說,在疫情期間,他們關閉大學/高中,小學生/國中生卻一定要入學,原因在此,真的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
    而19歲早就有人選擇工作了,而不是上大學,這就要以一般社會人士視之.
    .
    至於某些綠委,不管你是英系(自稱)還是正國會,老話一句,沒有政策辯護能力,也不用火上加油,別人都要蔡英文出來面對了,你英系還在為19歲請命,這英系不知道怎麼當的.請正確的分析民意,而不是像個草枝擺,與其在那邊跟國民黨炒作19歲,不如試著理解國民黨一流在幹些什麼-李艷秋說「好不容易扣除學生之後,還有剩下80萬劑BNT疫苗,卻又是從一、二、三類開始施打....第二類人就已優先施打過了,麻煩指揮中心公布這批人到底是誰?怎麼老打不夠?這次又要膨脹多少人來跟老百姓搶BNT?」
    .
    我不知道這秋是怎麼乘著19歲的浪潮在那邊胡亂質疑的,不過他講到一個重點,19歲如果納入,80萬BNT一般人恐怕就沒得打了,如果你真的那麼想讓年輕人優先,或許先想想如何抵制老屁股在放屁,到時80萬BNT學生打光了,這群人的矛頭又會指向誰呢?
    .
    現在在那邊跟著搖旗吶喊,只會讓人想到,別人在忙著維護防疫的信度,而你們自己卻在忙著選舉,別人在救火,你在騙選票.
    .
    在想著自己之前,麻煩考慮到公眾利益,每個人都只想拿走自己的部分,然後反對的代價由別人承擔,你多拿了必然有人減少,你搶先了必然會使其他人落後,沒有那種大家一起贏,大家一起先,這種直覺式的思考,恐怕連小孩都不如.
    .
    談論公共議題,不是這樣談的,若真想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試著說服其他人,被削弱福祉的人怎麼辦?被破壞的規則又如何?今天說的是12-18歲優先,而不是你們不能打,而他們優先,有十足的正當性和理由,他們這個族群,打過疫苗的人一個都沒有,說白了,19歲以上者,依舊可以登記,但他們不想照順序排,認為不公平.
    .
    今天因為12-18歲優先,才會產生所謂相對剝奪感,原本順序的平衡,好像傾斜了,人人勾起了自己也想打的慾望,想到了自己還打不到的窘境,藉由19歲的議題進行宣洩,那麼,把12-18歲取消,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恐怕18歲以下永遠等不到可以打疫苗,唯一可以打得又照排序被前面的大人打完了,他們變成真正的最後一名,然後他們都未成年,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
    有人說大學生活動力最強、社交活動最多,容易跨縣市,這也挺有趣的,真要說的話,小學生、國中生,都還沒獨立自主,每個人上完學都得回家,不更容易造成家戶感染嗎?現在台灣疫情情況,究竟是家戶感染嚴重,還是所謂跨縣市感染嚴重?一個一般成年人,四處去旅遊,享受暑假自我解封的快感,這沒有跨縣市和活動力最強的危險性嗎?獅子王不是年輕人,他的社交活動又如何呢?超級傳播者的年齡分布又是怎樣?死亡率最高是哪個年齡層?
    .
    而那些喊著19歲是疫苗孤兒,又痛罵12~18歲的人插隊,當真是在為年輕人著想嗎?
    .
    要我說的話,神父會這麼說,不用急,照著順序排,大家一定都打得到,BROTHER.

  • 層析實驗高中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31 19:07:50
    有 1,911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74例本土,校正回歸73例,死亡15例;Rt值降為1.02,指揮中心研判疫情趨緩,指三級警戒發揮效果;蔡英文強調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購買疫苗,沒有阻擋問題;北市推「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新北首設大型篩檢站】

    台灣今(31)日新增274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病例,校正回歸數73例,本土總計新增347例,另新增15例死亡案例;全國三級警戒有效,Rt值降為1.02,指揮中心研判疫情趨緩;針對疫苗購買爭議,蔡英文總統下午直播強調,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購買疫苗,呼籲國人團結;台北市推動「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無症狀者留在社區將成常態;新北市首設大型篩檢站,最多每日可篩3,600人。

    ■新增347例本土個案、4例境外移入,另有15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4例本土個案及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73例,總計351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274例本土病例,為129例男性、14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4月29日至5月30日。另校正回歸個案73例中,為36例男性、3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4日至5月29日。

    陳時中指出,所有本土個案共347例,以新北市171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22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0例,台中市5例,基隆市及苗栗縣各3例,新竹市2例,花蓮縣、澎湖縣、高雄市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293例有雙北活動史,其餘縣市54例中2例有萬華活動史,46例已知感染源,6例關聯不明。(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陳時中說明,今日新增15例死亡個案(案1778、2111、2616、2656、2658、2795、3143、4936、5698、5732、6803、7140、7277、8031、8134),共計為男性9位、女性6位,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1日至5月28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5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1日至5月29日。

    境外移入部分,陳時中指出,新增4例皆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案8419、案8531、案8532分別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50多歲女性及50多歲男性,分別曾於4月29日(案8531)、5月10日(案8419、8532)出現相關症狀,3名個案於5月29日自印度返台,入境後至檢疫所集中檢疫並採檢,於今日確診。案8434為本國籍40多歲男性,5月14日自南非返台,入境後至防疫旅館進行居家檢疫,29日出現相關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送驗,於今日確診。

    ■Rt值從15降至1.02,陳時中:本土疫情趨緩、繼續維持警戒

    全國於5月19日進入三級疫情警戒至今已約兩個禮拜,疫情是否趨緩?陳時中出示圖表指出,本波本土疫情已漸趨緩,兩週內Rt值最高位於5月13至15日左右,Rt值高達15;但經過雙北以及全國陸續提升到三級疫情警戒後,現在Rt值已經下降到1,「朝向可控範圍前進,感謝全國人民和各地方政府,積極實施三級警戒,已經看到三級警戒的效果,」未來兩週要積極維持三級警戒的作為,希望把Rt值降到1以下。

    陳時中說,目前具體戰略方向是不斷滾動檢討三級警戒相關措施,不足的部分隨時檢討,希望發病到隔離的時間能縮短,縮短愈多疫情就能控制愈好;目前已準備購買相關抗病毒的單株抗體藥物,給輕、重症患者使用,盼能降低重症比率,以及可能被遺漏的病人或死亡個案。

    此外,因篩檢、通報程序塞車,指揮中心在5月22日公布400例「校正回歸」案例後,一個禮拜內每日校正回歸案例數大多超過200例,但昨(30)、今(31)兩日校正回歸案例數皆少於100例,分別為89例和73例。(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陳時中表示,從經過校正回歸的研判日圖表來看,5月21日達到最高峰,但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校正回歸案件數已逐漸減少。

    ■Rt值是什麼?指揮中心:低於1疫情就能反轉

    流行病學透過一個指標表示病情在一定區域的傳播情況,此數值簡稱為R,全稱為「即時有效傳染數」(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簡單來說,是指感染某流行病的一名患者,任意時間能傳染的人數。 Rt值是一種預測模型(Rt=R值+時間變化);R0值(讀作 R-naught)則是基本傳染數,指的是在特定環境,不考慮時間等其他因素,一個病人平均感染的人數,數值愈高,疾病的傳染力愈強。

    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說明,R0的定義是指「在沒有免疫力的狀況下,沒有任何介入措施,平均一個人可以傳給多少人。」去年疫情剛開始的病毒株,R0值約為2~3,但此次在台灣流行的英國變種病毒株傳染力更強,約為4~5。他表示,在這波疫情之前,從自身經驗也可以輕易看出,大家的防疫警戒心下降、社區戴口罩的人也變少了,萬華地區更因為在通風不良的室內傳播,造成一傳多的超級感染事件。

    透過居家辦公、娛樂場所關閉等介入手段,讓R0值下降,林先和說,國外也都是如此,大波傳染事件結束後,透過封城都能控制疫情,「接下來要做的是讓疫情穩定,不至於一旦回歸正常生活,很快又爆發新一波大感染。」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公布圖表中的Rt值是模擬最糟狀況的模擬數字,目前最新數字是1.02,代表一位病人可以傳給1.02個人,「這個值低於1以下就表示疫情可以反轉。」而Rt值的高峰會比確診數的高峰來得更早,是因為病患從發病到確診有一段時間差的關係。

    至於重症人數部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本土案例累計確診數7千多例,其中有1,055人屬於重症,若不分年齡層,重症比例為14.9%;若細分年齡區間,年齡大於60歲者,重症比率是27.5%。他坦言,數字有增加趨勢,罹病民眾是年長或有慢性病族群,確實重症比例偏高。

    ■中央擋民間買疫苗?蔡英文首度直播談話:政府全力協助,沒有阻擋

    針對地方政府、民間團體、企業爭相表達購買疫苗,陳時中表示,目前向食藥署行文的有4個單位,跟指揮中心行文有2個單位,至於媒體有報導但還沒正式來文,有10個(單位)沒提出。民間團體自行接洽「並不是說這樣不行」,但最後還是要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也要確認貨源符合指揮中心的要求。

    至於外界質疑國產疫苗沒有進行三期實驗,安全性不夠。陳時中特別拿出圖表比較2家國產疫苗與國際AZ、BNT等疫苗,並指國內一、二期臨床試驗人數包含老年人口在內將近4千人的試驗,規模比國外一、二期數目還多,是擴大執行,可以算是二、三期延續計畫,可以確保安全性。

    陳時中補充,三期臨床試驗時間通常會拉很長,如果等到三期做完才決定購買會緩不濟急,國外包含嬌生、AZ、BNT、莫德納等4款疫苗都是尚未完成三期,各國就已經核准EUA。

    針對疫苗爭議,蔡英文總統下午5點也首度透過臉書直播發表談話。蔡英文表示,疫情這兩天已有趨緩但仍充滿挑戰,感謝國人過去兩週忍受不便生活,並希望能持續配合防疫指引,避免不必要外出。

    關於民間和企業願意捐贈疫苗一事,蔡英文指出,行政院已宣布,民間宗教團體將由內政部次長陳宗彥擔任窗口,企業由經濟部長王美花擔任窗口。她強調,「政府樂意與民間一起努力,沒有阻擋(購買疫苗)的問題,」疫苗需要做查證,才能確保原廠、安全、合法、有效。

    為了因應之後將進入的大量疫苗施打階段,蔡英文表示,行政院政委唐鳳已經在做疫苗預約系統設計,現在正在測試,測試完後就可以使用,國人將會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可以施打疫苗。

    蔡英文並否認國產疫苗炒股問題,強調相關財報都是公開,可以查證,「我們也做了內部清查,相關政務人員都沒有炒股問題,若有人具體指控,一定依法嚴查。」

    蔡英文最後強調,過去一年多因為國人團結冷靜,才能守住第一波疫情,眼前挑戰如果驚慌失措,不會有幫助,從三級警戒到疫苗大規模接種,相互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立法院三讀紓困條例,上限至8,400億元;入境離島將全面普篩

    立法院院會今日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提高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總額上限至新台幣8,400億元,並延長紓困條例及特別預算施行期限至明(2022)年6月30日止,此波紓困最快6月4日就能發放。此外,立法院也通過國民黨團提出附帶決議,包括本次新追加的地方政府紓困特別預算分配比例從6%提升到10%,以及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入境全面普篩,並在一週內設置完成快篩站。

    入境離島需篩檢一事,指揮中心也表認同。陳宗彥表示,指揮中心經評估後將同意交通部民航局所屬台北松山、台中、嘉義、台南及高雄小港航空站設立篩檢站。旅客搭乘國內航線前往離島時,應於搭機前填寫「健康聲明書」,現場有症狀者不可搭機,且應配合病毒核酸檢測;若為過去14天內有症狀者,須現場配合接受抗原快篩檢驗且為陰性,始得搭機。經抗原快篩檢驗陽性的旅客,將由航空站安排搭乘防疫計乘車送至衛生單位指定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

    ■北市推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無症狀者留社區將成常態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表示,之前台北市快篩陽性民眾(不分年齡)都送至防疫專責旅館,隔離10天後若都沒有症狀或退燒超過1天以上,防疫專責旅館就可以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繼續居家隔離7天。但為使防疫旅館、醫院資源更有效運用,台北市今天起實施快篩陽性分流,並公布新的「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

    黃珊珊表示,計畫分為三大類:中重症者(不分年齡)由救護車送往醫院;輕症者(不分年齡)由防疫計程車、巴士接送至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無症狀患者則細分為三種,一為55歲以上,二為55歲以下但有慢性病者、需照顧者、評估無法居家隔離者,這兩類由防疫計程車、巴士接送至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最後一類為55歲以下,採居家隔離17天,並由健康中心每日關懷個案狀況。

    黃珊珊表示,未來社區內有確診者、陽性快篩無症狀者隔離,將成為未來新常態,「大家要有心理準備,這些都會發生在你身邊。」

    ■新北設3,600人大型篩檢站;疫調分析:7成足跡在居家周遭

    新北市疫情嚴峻,今日新增本土案例126例、校正回歸45例,是今日確診數最多的縣市,目前新北市累計確診數已達3,478例。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目前已經有30處快篩站,但為提供市民快速注射疫苗場所,新北市在板橋江翠重劃區首設大型疫苗接種暨快篩站,該處腹地達4.3公頃,而且離社區還有一段距離,非常適合疫苗接種以及快篩。現場共設有3個快篩站,每站有6個窗口,最多可開到18個窗口,1個窗口每天約可篩檢200人,最多可達3,600人,未來可改變成大量疫苗接種的場所。預計6月3日開始預約或到現場登記。

    另外,侯友宜指出,新北市警方疫調分析確診者4萬多筆足跡後發現,其中有71%都在居家周邊,17%在公共場所,9%在醫療院所;公共場所中,以傳統市場47%最多,賣場26%其次,公園17%,其他10%。他呼籲,民眾無論室外、室內都應暫停聚會,從戶外回家後持續戴口罩保護家人,並減少外出採買。

    ■醫護在馬路邊救病人?N95口罩不夠用?指揮中心加開記者會澄清

    昨晚有2部於衛福部立台北醫院拍攝的影片在網路上流傳,一是多名患者躺在院外臨時搭建的病床上接受救治、二是醫護在院外救治病患之餘還拿著掃把清除地面積水,引發質疑「醫療量能崩潰,醫護只能在馬路邊救病人」。

    指揮中心今天上午臨時召開記者會,陳宗彥澄清,並提出四點聲明:第一、所在地仍屬院區裡,不是路邊;第二、棚內並非治療,而是讓病患等待檢驗結果;第三、臨時棚是為了讓病患等待過程可遮風避雨,需要躺臥的會讓他們使用,旁邊也有醫護人員注意;第四、部立台北醫院醫療量能充足,絕非因為量能不足才將病患移到戶外治療,希望民眾勿再以訛傳訛引發不必要恐慌。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進一步說明,病人必須先做抗原快篩,陰性才可進急診、PCR陰性才可以住院,這是全國醫院都適用的規定,主要就是要保護院內病人、醫護和醫療資源。

    針對台北馬偕醫院有醫師向媒體爆料指出,院內醫護防護裝備嚴重不足,N95口罩一人只發2個,院方甚至要求醫護重複使用,規定要戴滿8小時,若不到8小時還要收起來下次再用。

    對此,陳宗彥出示數據指出,目前所有防疫物資狀況都充足,而統計自5月3日至5月27日撥發數量,包括醫用外科口罩3,851萬6,600片、N95口罩235萬4,370片、隔離衣141萬6,160多件、防護衣21萬9,760件,強調地方戰備存量都有達到標準。陳宗彥也喊話要地方衛生單位應注意,隨時撥補給各大醫院,不希望再看到有醫護人員重複使用N95口罩。

    (文/林雨佑、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黃適敏、柯皓翔;攝影/余志偉、鄭宇辰)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Rt值 #R0值 #疫苗 #國產疫苗 #紓困 #入境離島普篩 #大型篩檢站

  • 層析實驗高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30 14:58:48
    有 186 人按讚

    #民進黨做疫苗靠的是科學還是政治❓
    #硬凹國外二期後EUA原來為護航國產🤔️
    #連陳時中也在偷換概念說國外沒做三期❗️

    昨晚民進黨網路社群中心主任范綱皓做了一張圖卡宣稱國外疫苗大廠二期試驗後就可EUA,台灣國產疫苗擬比照,引爆網友群起圍剿、甚至有在美國做完Moderna三期試驗的鄉民現身貼單據爆氣打臉(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2301958.A.89B.html)。



    一開始一直以為這圖是側翼做的,也百思不解執政黨怎麼可能刻意製造這種google一下就可以被破解的謠言?國外疫苗主要廠牌有做三期臨床應該算是常識了。

    後來我回去再看了一下范主任的原文,大概懂了他的邏輯在哪,幫大家推敲一下🔍

    我猜,是有人塞資料給他做圖卡,看了裡邊說BNT預計最終研究收案日期寫2023/4/6、初步研究收案日期寫2021/10/29就高潮,就說第三期試驗還沒結束,寫出了「#二期試驗後就可EUA使用」這樣去脈絡又理解錯誤的句子。

    #根本偷換概念 沒做完三期不等於沒做三期!

    三期試驗還沒結束?嗯...理論上硬要這麼講是可以,但人家三期臨床試驗當中最關鍵的「#效力分析的期中分析報告」跟「#最終試驗報告」去年底就都已經出來了,才能夠申請跟被授權EUA,剩下都是繼續觀察、收尾寫分析報告階段而已。



    主菜都上完了帳都結了在剔牙了硬要說這場飯局還沒結束...嗯,好喔。



    但你拿這個就說「#國外疫苗二期試驗後就可EUA」、「台灣可比照」,根本在玩文字遊戲混淆視聽,也完全不了解FDA的規範跟這些藥廠的去年到現在的實際作法。

    三期還沒結束跟你說二期後可以EUA到底有什麼關係?

    唯一的可能➡️
    是因為你要 #護航只做二期不做三期的國產疫苗 ❗️



    范說他的資料來自美國FDA下的網站,好哦,我直接拿FDA規範給各位看,目前就是 #要求要做三期臨床有數據才可以申請EUA啦(見圖)。

    #邏輯很棒的友人C :「我也可以說他第一期做完後就可以EUA啊,因為3就是在1跟2後啊!」
    #富實驗精神的友人P :「我們剛剛實測了一下,路人對於Nov.跟Dec.誰前誰後確實要猶豫兩分鐘,所以我估計民進黨網路部的主任應該是無法分辨時間順序前後,或是他分不清2跟3哪一個比較大!」

    
#鄉民lzw1988:「小寶高中畢業後到到鎮上的企業面試。
小寶:我雖然只有高中畢業,但是找遍全鎮也找不到大學學歷以上的青年,我已經很不錯了,你們應該錄取我。

    面試官:你家隔壁小明跟小華不是正在念碩士?
    小寶:幹!攻擊我對你們企業有什麼幫助?」

    ⋯⋯

    昨晚跟朋友聊完後,發現范主任又發了第二篇文解釋他的邏輯(還是要硬凹,我覺得他應該是背鍋的同情心瞬間消失),並附上三篇連結(見留言參考資料)。問題還是一樣,再說一次:



    范的第一篇圖卡說「國外疫苗二期試驗後就可以EUA,台灣擬比照」,但人家其實 #有做三期臨床試驗,而且都做到三期臨床「期中初步報告」出來才可以EUA。而且全部都是在至少「三期試驗期中報告」出來「後」才授權,極少部分在「最終報告」出來「前」就授權。(見圖)

    范一開始論述、後來再次發文強調的東西是這三家的「三期試驗還沒結束」,這完全無助於鞏固他原本的核心論點。



    不要說我不留情面,念在有過幾面之緣,這裡 #平衡報導一下對執政黨與范主任有利的資訊:

    

據某位醫院院長在臉書發文表示,「前兩天5/26 WHO 邀5家已上市的疫苗廠以及11家,具潛力尚未進行三期的疫苗廠開視訊會。會議目的在探討如何以Immuno bridging study 取代傳統三期臨床。」

    因為三期臨床很貴規模又大,目前要開展各方面條件確實有很多困難。國產疫苗高端的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已表明因為太貴(3萬人X2萬美金), #不做三期!

    

這個會議內容聽起來很合理,如此看來,國產疫苗如果順利,最快可以拿到的大概是歐盟的EUA,引述朋友的論點:短期內對台灣人的幫助就是大概可以去歐洲旅行+有國際認證對國產疫苗較安心。

    如果以後要改規則,那是以後的事,真心祝福國產疫苗可以適用且順利。我也不是沒看過認真努力開發國產疫苗的相關從業人員發的奮鬥開心文,當然肯定也感謝他們的努力。

    

我發文的重點,#在反對造謠、#反對混淆視聽。



    現在我就請教 民主進步黨,照現有的規範,三期臨床沒做就是沒做,#如何說服大家相信國產疫苗?

    這麼喜歡引用AZ、BNT與Moderna的”Estimated Study Completion Date”,那請問國產三期要不要做、預計何時可以做完?或至少出個三期臨床的期中初步報告解盲給大家看?

    范主任丟出的資料,反而證實AZ、BNT與Moderna不但 #都有做三期,規模還都是數萬人起跳!

    國產疫苗因為嫌貴就不做三期,只做完所謂的「二期擴大」試驗就想衝緊急授權?就要送食藥署審查處理?#食藥署還號稱要照美國FDA標準來審查,真的嗎?如果不放水,國產疫苗審查還能通過嗎?

    #那為什麼還沒解盲 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就可以親自掛保證七月打國產疫苗?

    你們做疫苗靠的到底是政治力,還是科學力?



    民進黨繼續這樣玩(做圖卡散播錯誤資訊)沒關係,不好好講清楚國產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用理性論述說服大家「#試驗第幾期不重要重點是試驗內容已經完備」且不得已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到時候有多少民眾敢打國產疫苗?

    #遠見雜誌 的「新冠肺炎疫苗政策 企業滿意度大調查」,有93%企業主認為應優先進口國際認證疫苗,僅2.2%認為應繼續等待政府核准國產疫苗再施打。#台灣民意基金會 的針對疫情的民調,有4成9的民眾贊成「只要有合格疫苗,不論是哪國製造,都願立刻接種」,4成3則不贊成。

    說真的,很多人包括我,對國產疫苗並沒有特別偏見,只是擔心安全性與有效性,因為政府目前的作為與處理方式真的難以讓民眾安心,給人感覺就是 #早就計畫好了一路硬推到底。

    此外,把大家對國產疫苗的信心進一步玩壞的,不就是貴黨黨員幹部這種 #用錯誤資訊造謠來護航的手法?

    疫情當前,每天都有人死去,案號還不一定會登錄、報出,實在令人痛心。

    真的別再搞政治了,「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你造謠一次,我們又要上來闢謠一次,國產疫苗的爭議與疑慮又多一次,大家正事都不用做了。#側翼殺手蔡依刪 兩週內已經刪文三次,你還要讓他再刪第四次?

    到底誰在阻礙防疫,搞了半天原來小丑就是你自己。

    --

    

感謝 徐巧芯 找圖及協同討論💪
    快去按她讚讓她破十萬讚💯💯



    (補充參考資料見留言)


    --

    #好消息 :今天下雨加確診數與死亡數趨緩,感謝上帝感謝老天感謝辛苦的基層醫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