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屏東市地名由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屏東市地名由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屏東市地名由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屏東市地名由來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Cheap,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戰鬥民族在高雄】與【左營、鳳山的一哥之爭】 現在我們覺得俄羅斯是戰鬥民族,但其實在清領時期的台灣,有著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的說法,而早期最動盪不安的便是現今的高雄地區,兩座縣城四度被攻陷.. 那麼我們從左營與鳳山的高雄一哥之爭說起.. #左營與鳳山的高雄一哥之爭 上一篇文章,我們簡單介紹...

  • 屏東市地名由來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2 20:10:55
    有 1,551 人按讚

    【戰鬥民族在高雄】與【左營、鳳山的一哥之爭】

    現在我們覺得俄羅斯是戰鬥民族,但其實在清領時期的台灣,有著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的說法,而早期最動盪不安的便是現今的高雄地區,兩座縣城四度被攻陷..

    那麼我們從左營與鳳山的高雄一哥之爭說起..

    #左營與鳳山的高雄一哥之爭

    上一篇文章,我們簡單介紹了打狗到高雄,也提到左營是高雄最早的行政中心,而鳳山是後來的行政中心,但其實左營和鳳山之間的行政中心變動也歷經好一番波折,用現代話講,有點類似為了爭奪高雄一哥,吵了上百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到左營,有一個著名景點叫做「鳳山縣舊城」,為何鳳山的城牆會建在左營?

    #左營的發展

    為了解答這問題,時間回到明鄭時期,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為糧食傷透了腦筋,因為鄭成功以為台灣物產豐隆,足以養活上萬大軍,實際上餓都快要餓死了,沒辦法只好把軍隊四散到各地開墾,也就是軍屯。

    #左營成為縣治所在

    今天的左營就是如此開發,這也是相傳左營地名的由來,說明了左營的開發與與軍事有關,當時陸路不發達,河流又湍急,最快的移動方式就是海運,而左營附近有萬丹港,附近有有龜山、蛇山當屏障,所以明鄭相當重視,左營也成為了打狗最早開發的地方之一。

    清朝把台灣納入版圖後,把今天高雄與屏東的平原地區,畫了一個行政區名為鳳山縣,而縣治就是左營,當時叫做興隆庄。

    #鳳山

    但左營畢竟是軍事興起的城鎮,大家還是比較常往下埤頭跑,下埤頭就是今天的鳳山區,因為下埤頭位於台南府城與阿緱(今屏東市)的中間,是一個交通重鎮,鄉民們也希望把縣城搬到下埤頭,這件事情吵了很久,但都不了了之,直到發生了一件事件..

    #戰鬥民族登場

    清代的台灣就是一塊修羅之地,會來到台灣的人幾乎都是在原鄉活不下去的鄉民,經歷黑水溝與瘟疫的洗禮,能活下來的人可說是戰鬥民族,他們又大多單身,所以只要遇到官吏貪污還是什麼不平的事情,就會揭竿而起,可不是上街抗議而已。

    所以台灣那時真的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每當造反時,首要目標就是縣城,而清政府不知道哪來的白痴邏輯,認為蓋城牆容易被叛軍利用,所以堅決不在台灣建城,結果就是毫無防禦,很容易被暴民打下。

    #朱一貴事件攻破鳳山城

    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鳳山縣城興隆庄就被佔領,隔年平亂後,在慘痛教訓下,鳳山縣城不得不築城自保,不過材料簡陋,土製的頂多在外面交了刺竹林,但仍是台灣第一座城,1760年又在四門增設砲塔加強防禦。

    #林爽文事件再度攻破

    蓋這種簡陋的城,完全是把戰鬥民族看沒有,1786年林爽文事件,響應林爽文的莊大田攻下左營鳳山城,雖然隔年清兵收復,但不久又被叛軍攻下,兩年後才由福康安獲得最後勝利。

    #縣城遷至下埤頭

    在連年戰火摧殘下,鳳山土城早就面目全非,官員都覺得鳳山土城旁邊有座山,叛軍容易經山攻入城內,易攻難守,又覺得這地方多兵災,是個不祥之地,於是把縣城遷到了下埤頭(鳳山區)。

    #兵鋒再起

    縣城這個頭銜,就像是小衰神一樣,誰套上誰倒楣,1795年林爽文事件才平定不久,台灣鄉民就因為物價飛漲又起來造反,陳周全、陳光愛在鳳山起義,雖然不久就被平定,但也亂了好幾個月。

    #鳳山縣城再度淪陷

    1806年海盜蔡牽、吳淮泗又攻陷鳳山縣城,還佔領長達80多天,大家這時又想起了舊縣城左營的好,想說那邊有兩座山可以倚靠,而下埤頭根本無險可守,於是縣城又搬回了興隆庄(左營),並記取教訓,蓋了更為堅固的石牆。

    #左營縣城淪為蚊子館

    但這座新城完工後,原本在下埤頭辦公的知縣、官員,嫌左營太偏僻沒人煙,大家還是喜歡在下埤頭辦公,所以造成了縣府明明在左營,但實際都在下埤頭辦公的怪現象。

    #鳳山再度成為縣城

    1847年,官員上奏後終於在道光皇帝同意下,認可下埤頭為縣城,這才讓鳳山縣一哥之爭告一段落,這也讓新蓋的左營新城成了蚊子館,讓其大半完整保存至今,也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鳳山舊縣城」。至於下埤頭的鳳山縣城,後來被日本人拆光了,只留下一座城門與三座砲台,這些古城也默默敘說著那時的故事。

    #當時鳳山有多恐怖

    由此可知,興隆庄與下埤頭,左營與鳳山的打狗一哥之爭,原因就在於強悍的台灣暴民,且鳳山縣的環境非常惡劣,1696年,鳳山縣府派了一百人到下淡水(今天的萬丹、東港)一帶警戒,結果無一人生還,沒人知道發生什麼事,又根據康熙末年出版的《鳳山縣志》記載,位於鳳山縣轄下的下淡水,九任巡檢八人死於任上,整個鳳山縣除了鄰近府城的區域外,基本上其他地區屬於「無政府狀態」,這時都已經距離清政府統治台灣十餘年了,可見當時鳳山縣是多麼恐怖。

    #高雄一百

    而歷經百年來的發展,鳳山縣後來變成了高雄,成為了南台灣第一大城,台灣的工業重鎮。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自106年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左營舊城見城計畫」,歷經多年文史調查、公眾考古與再現工程,於日前完成左營舊城東門護城河重新通水,還原城牆水岸風貌,在「高雄」之名誕生百年的2020年,為保存城市歷史記憶又添一筆珍貴資產,並持續進行中。歡迎大家來到高雄,走訪左營舊城,閱讀隱藏在這座城市的各種故事。

    更多 高雄一百相關活動訊息可至 文化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粉專查詢。

  • 屏東市地名由來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8-30 08:00:00
    有 127 人按讚


    〈龍的痕跡〉 上篇
    https://www.facebook.com/…/rpp.43516017323…/1852438034843715

    〈龍的痕跡〉 下篇

    我決定照著二百四十年事情的路線走。我騎單車到在蒜頭東邊的中庄仔,朴子溪位於中庄仔東邊,河道南北縱貫,河水往南邊流。

    當地有一句俗語:「嫁中庄仔爬溪崎,嫁蒜頭看會社。」以往嫁到中庄仔的女子清早就要到溪邊挑水,現在雖然不必如此,但中庄仔仍然是緊靠著朴子溪,這個地理形勢倒是沒變。所以故事說黃希哲本是中庄仔人,從中庄仔順溪而下找地,這是可以採信的。

    我循著外環道路騎到新厝內,新厝內在中庄仔西南方,已經離朴子溪有一段距離。難道二百四十年前,朴子溪真曾流經這裡?我該相信口耳相傳、毫無證據的傳說嗎?

    在祠堂拜過公媽後,我沿著外環道路再往南騎,遇到新開闢的腳踏車自行車道,我改道走上自行車道。一路往南邊走,行過死溪仔、榕樹王,才遇到了在此從南北向轉為東西向的朴子溪。

    我站在橋頭,隔著朴子溪對面就是蒜頭糖廠。公元一八九五年日人來台,開始著手建糖廠,所以可以確定從一百年前,朴子溪就是在現在的位置了。但是它的舊河道究竟在哪,什麼時候改道,仍然是一個謎。

    望著無聲流過的溪水,我突然覺得很無力。從清朝開始,打唐山坐船進朴子溪的人,發現朴子溪繞著蒜頭庄盤旋,似乎怎麼繞也繞不出去。所以傳出「對唯早仔踅到下昏,踅袂出蒜頭庄」的說法。它自古就如此令人迷惑。

    這條神秘的龍,只是默默的流動,不會主動告訴你任何事情。
     
    我循著原路北行,回到榕樹王庄,相傳嘉慶君遊台灣時曾到此庄榕樹下乘涼。榕樹王庄有一石碑,刻著「重興義渡碑誌」,是當時為了南北往來渡朴子溪的行客而設置義渡。
    我撫著義渡碑的刻字:「榕村之北有溪焉,發源於牛溪……」

    -\-\-\-\榕村之北?

    可朴子溪明明在榕樹王庄的南邊啊!

    我趕緊看石碑的日期,是嘉慶十一年五月立的,落款處有「笨港庄」字樣,難道這證明了嘉慶年間,朴子溪不像今天是在榕樹王庄南邊,而是從榕樹王庄北邊橫過?

    若兩百多年前,朴子溪果真在榕樹王庄北邊經過,今天會不會留下什麼痕跡?我跳上單車,賣力往北騎。
     
    這地方有個奇特的地名:死溪仔-\-\-\-\我確實看到了一池小小的水塘,我記得小時候,這裡小水塘更有三四個之多。

    我緊急煞車,停在路中四處觀望-\-\-\-\死溪仔?難道是朴子溪舊河道的遺跡嗎?

    若然,那麼我現在站立之處:

    -\-\-\-\是那個唐山師父,坐船來到蒜頭,大嘆「對唯早仔踅到下昏,踅袂出蒜頭庄」的河道嗎?

    -\-\-\-\是二百四十年前,被屠殺的官兵、土匪屍首沉屍之處嗎?

    -\-\-\-\是二百四十年前,帶著鉅款和族人的黃希哲,摸到溪水溫暖決定上岸定居之處嗎?

    -\-\-\-\是二百四十年前,黃元交傾倒米糠之處嗎?

    -\-\-\-\是嘉慶十一年,笨港庄人籌資設義渡的擺渡之處嗎?

    -\-\-\-\這條沉默的龍啊,滋潤了多少田園?緘默了多少秘密?吞食了多少屍骸?承載了多少故事?
     
    □ □ □
     
    《嘉義縣志》記載:「嘉慶十五年六月嘉義新港大雨,洪水氾濫,田園流失無算.......」

    這,或許是最有可能的改道的日期。新港古名笨港,也就是榕樹王義渡碑上寫的「笨港庄」。可憐石碑才立了四年,「榕村之北有溪焉」這句話就走進歷史了。

    這隻「聾龍」二百年前走過的行跡,終於在民間傳說、舊地名、文物和史料中拼湊出來了。
     
    □ □ □
     
    我重新站上橋頭,望著依舊默然的溪水,這條龍被兩岸堤防緊緊困住,似乎經過二百年的禁錮,早已馴化。

    我出生時帶來的血跡、先民開墾的足跡,原來與這條龍游過的痕跡,密密相疊。

    龍啊!我終於能在我生長的大地上,劃出你的行跡了。
     
    當晚,南台灣發生五十年來最嚴重的的水災,朴子溪一夜暴漲,滾滾洪流沖毀了數處堤防,彷彿萬古以來沉睡的巨龍重新甦醒。

    我一夜不能闔眼。
     
    (完)

    臺文網誌版:
    http://ngtsinlam.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html

    -\-\
    以下廣告

    「活水來冊房」首部書話作品
    ──《藏書之家:我與我爸,有時還有我媽》
     
    【精裝典藏版】
    8月24日(五)各大網路書店全面開放預購
     
    ✦全宇宙限量800套,售完不補
    ✦特藏限定版封面設計
     
    【精裝典藏版】限定贈品
    ✦「活水來冊房」私人藏書章印,作者親蓋,獨一無二
    ✦版畫家洪福田獨家設計水印木刻藏書票,手工套印,質感非凡
     #三款限定色任君挑選
     限量藍─讀冊、三民、誠品、金石堂及部分實體通路
     限量黃─臺南聚珍台灣(已售完)
     限量紅─博客來(已售完)
     
    👉購書連結 
    讀 冊 https://lihi.cc/r4Ie3
    三 民 https://lihi.cc/n0bbW
    誠 品 https://lihi.cc/BPzKT
    金石堂 https://lihi.cc/h9JcG
     
    【平裝普及版】
    ✦9月1日上市
    ✦活潑好讀版書封設計
    ✦千金譜弟弟睽違76年再登封面人物
    #發表會也會出現喔
     
    👉全臺巡迴新書發表會,三地開講
    ✦臺北9.1|https://lihi.cc/U2gjM
    ✦臺南9.15|https://lihi.cc/DB949
    ✦臺中10.20|https://lihi.cc/axipR

    -\-\
    講題:文化由來要啟蒙
    內容:1921年10月17日在今日大稻埕靜修女中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如何扮演文化思想啟蒙的火車頭,帶領臺灣社會體驗各種現代思潮的洗禮,導致各式各樣思想文化的交流和衝突,並影響了「臺灣人」的認同。
    時間:9/8(六)13:30-15:00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主持人: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創辦人)
    發表人: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與談人:黃震南(臺灣文史作家、藏書家、臉書專頁「活水來冊房」 經營者)
    活動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32638394110998/
    報名方式:
    https://goo.gl/forms/V794RyWqx0CI9bnC3
     
    講題:我的文獻哪有這麼臺!——談吾家收藏的臺灣文獻
    時間:10/6(六)11:00-12:00
    地點:孫立人將軍行館(屏東縣屏東市中山路61號)
    活動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80441905409196/

  • 屏東市地名由來 在 環遊世界的小羊兒 (美食旅遊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7-13 18:49:07
    有 84 人按讚


    #歸來火車站
    #屏東旅遊
    【屏東♥歸來火車站】
    以雞蛋花、青蔥、大力蔘當地名產,打造立體3D鐵軌!
    http://yangyoyo84.pixnet.net/blog/post/329657895
    屏東縣政府,展開營造計劃。
    在歸來火車站橋下空間進行3D彩繪,
    以當地慈天宮廟口的雞蛋花樹開始,
    結合當地的名產,蔥、豆薯、牛蒡、雞蛋花、鐵軌,
    生動活潑有趣的3D彩繪,距離完成還有一個月。
    到時候屏東市又多了個踏青的好地方囉!
    實際到訪體驗的感受:

    遊玩價值★★★★
    環境氣氛★★★★★
    貼心提醒:
    因為感受不同,★僅供參考。

    雞蛋花樹被當地居民稱為:「番花」,
    在社區相傳是荷蘭人帶來種植的,
    因為當時的台灣人都稱紅髮荷蘭人為番人,
    歸來先民把番花的名稱和由來流傳至今,
    是歸來社區的精神象徵。

    #南台灣愛七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20478801387639/?fref=ts
    http://yangyoyo84.pixnet.net/blog/post/32965789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