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屏東來義餐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屏東來義餐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屏東來義餐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屏東來義餐廳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007的網紅Agnes Chee謝嫣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信報》專欄 「盆菜的魅力」 我不抗拒,但也不特別熱衷打邊爐,總覺得吃起來味道都差不多,因為都是吃湯底和醬料的味道,所以打邊爐一定要材料夠好、飯腳夠對味,否則越吃越索然無味——對盆菜亦有同感,比起打邊爐好一點的是,盆菜裡頭的材料都是經過分開處理再擺入盆中堆疊成型,再淋上一個特別熬製的醬汁作為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萬的網紅Ting's Bistro克里斯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之前去紐約旅遊,吃了一份 炸雞鬆餅那股又甜、又鹹香的滋味,讓我留下超級深刻的印象。如今終於靠自己跟#尋蜜趣 小農蜂蜜 的力量重現甚至超越當時的美味啦! #炸雞鬆餅 #小農蜂蜜 #炸雞 【尋蜜趣】台灣小農夫婦蜂蜜 https://lihi1.com/ek5Z4 【克里斯丁人氣影片】 ■ 牛排如何...

屏東來義餐廳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6-15 12:11:19

從台北開車到長濱,五個小時的路途,為的是去 @sinasera24 吃一餐。  心曠神怡的風景,緊緊牽動著用餐體驗。  位於「畫日風尚」旅館內的Sinasera 24,主廚楊柏偉 @nickyangpowei 烹出呼應地景與風土的一餐,輕盈剔透,靈動秀逸,花東之美盡現於此。  台北的餐廳...

  • 屏東來義餐廳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3 20:32:46
    有 52 人按讚

    《信報》專欄

    「盆菜的魅力」

    我不抗拒,但也不特別熱衷打邊爐,總覺得吃起來味道都差不多,因為都是吃湯底和醬料的味道,所以打邊爐一定要材料夠好、飯腳夠對味,否則越吃越索然無味——對盆菜亦有同感,比起打邊爐好一點的是,盆菜裡頭的材料都是經過分開處理再擺入盆中堆疊成型,再淋上一個特別熬製的醬汁作為橋樑,將所有材料連結在一起。盆菜有象徵意義,中國人最講究的豐盛、團圓、熱鬧、喜慶感都共冶一爐,確實是聚餐的佳餚之選。吃盆菜還有個好處——隔夜餸更入味,雖然不是太健康,呵呵。

    多年來吃過無數次盆菜,印象深刻的卻是寥寥無幾。十多年前,家人來港旅行,因人數眾多足夠自行成團,我們交由旅行社安排,來了個元朗一日遊。在屏山的午餐,正是在一家類似村屋改建而成的餐廳吃傳統盆菜。過了那麼久,照片沒留下、什麼招牌都忘了,但味道牢牢記住了。那九棍加門鱔打成的魚蛋略帶鬆軟,肉質綿密又有鮮甜魚味、客家燜豬肉的豬肉甜味深肥油入口即化,還有雞汁燜的花菇……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爸媽仍然對於那次在朗屏吃過的盆菜念念不忘。後來跟好友鄧達智談起盆菜,我說我在吉隆坡長大,但從未見過馬來西亞華人吃盆菜,是在近20年,盆菜經過電視節目傳開後,才開始看見餐廳都賣起了盆菜,所以我估計盆菜的發源地是元朗圍村?他說是的,相信在南宋時期已有盆菜的雛形,但來到新界圍村後便逐漸演變成自屬的面貌,也就是我們現在吃的盆菜。

    我上網一搜,整理出來的資料,盆菜出處有三說:一,八百多年前,圍村村民招呼逃難至圍村的南宋落難皇帝宋帝昺,家家戶戶各煮一道菜以盡地主之誼,倉促間以木盆充當器皿,每款菜式堆疊而成一道佳餚獻上;二,文天祥被追殺,狼狽逃至深圳市的灘頭,船家們同情這位大將軍,將自己儲備的豬肉、蘿蔔、新鮮捕獲的魚蝦來做菜請他和部隊吃,沒那麼多碗碟,就以木盆一起盛裝大堆頭呈現;三,圍村人的習俗是帶備菜肉酒飯上山祭祖,伙頭也會在山上搭爐煮食,煮好的菜式後,便置放入木盆大家圍在一起吃。

    食肆禁晚市堂食快兩個月,盆菜的熱潮再次被炒起,以應付人們在家過節的需求。近期吃過較有驚喜的盆菜,當數來自鼎爺私房菜的出品,18種材料中,有4款手工老菜:花膠釀雲吞、肉蓉釀海參、龍穿鳳翼和潮汕海蝦棗,做得細緻可口,特別是花膠釀雲吞,真是難得一見。筒膠釀入雲吞餡,再用條蔥紮好,很骨子,筒膠化身為高級雲吞皮,咬開後皮餡也不鬆散,很不錯。龍穿鳳翼,將雞翼起骨後,釀入芹菜、甘筍等,芹菜的香口讓味道發揮得更好。盆菜汁調配得好,富含上湯的鮮甜味,略帶膠質不會太厚重,吃罷不涸喉很舒服。其他的大路材料如燜豬肉,燜得鬆化;芋頭、蘿蔔軟身不爛;豆卜、豬皮盡吸精華,最美味!唯一缺點是鮑魚煮得不夠稔,咬起來較硬。另外一款值得推薦的是東來順麻辣盆菜,內蒙古羊腩飽吸麻辣汁後的味道是天寒地凍最需要的撫慰,好久沒吃了,必須去買一個回家。

    圖解:
    鼎爺私房菜的盆菜,有四款手工老菜,做得骨子,整體而言水凖亦不俗。

    #盆菜
    #鼎爺私房菜
    #元朗圍村
    #客家菜

  • 屏東來義餐廳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12 10:32:36
    有 836 人按讚

    南國漫讀節 X《宣一宴南國變奏曲》: 譜出屏東風味新層次

    二O一五年,詹宏志先生的妻子、同時也是飲食作家王宣一,在義大利出遊時不幸地離世。王宣一生前,為了保存媽媽的好手藝與來自江浙的宴客文化,經常煮飯宴請朋友,而有了「宣一宴」之名。詹先生為了紀念妻子,在妻子離開後反覆練習,希望能把宣一宴保存下來。

    這次屏東縣政府舉辦的 南國漫讀節 Reading Festival in Pingtung,不但是今年台灣最大且最長的閱讀節,更邀請到詹宏志先生合作,使用屏東的好食材,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屏東縣長官邸,做出宣一宴的南國變奏版。這是宣一宴在北京跟上海登場後,第一次在台灣正式上桌,對屏東意義非凡,而且不是單純的復刻,裏頭充滿創新的巧思。

    我很榮幸因為屏東女兒、 #明日的餐桌 作者身份受邀出席這場盛大的饗宴,我說的盛大,不是餐宴的氣派與鋪張,一點都不,而是這場晚宴的風味與文化的厚度。

    詹先生在宣一宴的開場提到,宣一宴其實造就現在的他。這不僅是對妻子的回憶跟感謝,宣一宴的餐桌上曾經集結了多少美好時光,王宣一親做的每道菜,往往不斷的創新,把旅行路上曾經相遇的美好味道,一一融入到宣一宴裡。而宣一宴裡保留的江浙宴客文化,就是把最好的食材藏在菜的最下面,為的是不讓客人感到壓力,但是吃到最後,客人會知道這餐的珍貴與用心。

    宣一宴南國變奏曲,對屏東來說別具意義:不僅是宣一宴與屏東食材的交融,而是透過宣一宴,與屏東的山跟海對話,為屏東建構一個新的飲食文化輪。如果說宣一宴過去是建構詹先生「我之為我」的飲食體系,在這一場宣一宴南國變奏曲,我彷彿看見詹先生試著幫屏東建構「南國之為南國」的飲食體系。

    以向土地學習為初衷,宣一宴南國變奏曲選擇了屏東「竹田檸檬」、「內埔黃檸檬」、「內埔黑豬肉」、「霧台土雞」、「東港海鮮」、「萬丹紅豆」、「恆春瑯嶠米」、「車城海鹽」,總共做了十四道菜。要不是這場晚宴,我還不知道這些屏東食材,已經是現在台灣米其林餐廳的當紅炸子雞了!

    如果要寫宣一宴的厚度,大概寫不完吧,不如來談談菜色:像是霧台土雞跟蛤蠣做成的「大武森雞湯蛤蠣凍」,看似清淡但後勁爆發,跟葡萄酒很像。

    潘孟安縣長說,霧台土雞是屏東縣府為了安置八八風災的災民,而特別請專人協助輔導在地產業發展,都是自然放養的土雞,還成為現在屏東最知名的餐廳 AKAME 採購的食材,為這道雞湯凍增添了另一層社會意義。

    小時候最愛的鵝卵鼻、怎麼看都美的大武山...,南國的地景在我腦海鮮豔的展開,難以遺忘的家鄉味、屏東山海的豐美、由詹先生增添的文化厚度,自然造就了一場盛宴,我在裡面頓時渺小了起來。

    執行單位青鳥書店,邀請了同為屏東子弟的王騰崇,還有吳明榮,張鐵志,蘇碩斌,彭天恩ALEX,葉怡蘭,小野,陳志煌JAMES,沈方正,劉克襄,舒國治,鍾永豐,馬世芳,何承育,蔡瑞珊,許華仁..,大家一起成就這幸福時光。

    不知為何,宣一宴對我似乎也起了神奇的作用,一直覺得心情愉快,偷偷跟大家說,第二天睡起來,我發現連晚上睡覺都在微笑。宣ㄧ宴最著名的紅燒黃牛肉,一直在我腦中揮之不去,那道菜的特色:吃一口嘴巴就被膠質黏住張不開,更是一種深刻的身體記憶。

    後來我還跟詹先生要那道紅燒黃牛肉的做法,詹先生很大方的給我。我想,這場「宣一宴南國變奏曲」不會是終曲,而是開場曲,同時是數位經濟教父的詹先生,用開源的方式,邀請大家共同創新來譜出變奏曲。

    最後謝謝潘縣長、縣府同仁、青鳥的蔡瑞珊、 張鐵志、老爺酒店的沈方正老師、還有所有幕後的工作同仁,謝謝大家盡全力幫屏東的土地譜出風味新層次,感謝這次的交會,這一刻永存記憶!願我們能記得用傳承、創新與累積,不負屏東這片土地帶給我們的美好。

    #屏東的土地是一本大書
    #南國漫讀節
    #我屏東我驕傲
    #向土地學習
    #宣一宴

  • 屏東來義餐廳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1 22:23:10
    有 1,376 人按讚

    #食況轉播 #Sinasera24

    從台北開車到長濱,五個小時的路途,為的是去 Sinasera 24 吃一餐。

    為的是隔日午前,降雨稍歇的空擋,輕步至旅社後方看海。竟然有海可看哪!那個濕漉漉的週末,鋒面路過,無處不雨,沒有「泡湯」就不錯了,竟還能有那片刻乾爽,讓人可以無遮無蔽,坦蕩蕩站在比海平面高一些的坡地上,俯瞰與眺望。不敢奢求碧海藍天了,天髒就髒,海灰就灰,可是有綠,高高低低深深淺淺的綠,捱著東海岸鋪展開來,青草軟厚如毯,灌叢圓蓬如髮,椰樹的羽狀複葉如彩球,往天空一顆顆炸開。這裡終究是熱帶呢,北回歸線以南。

    心曠神怡的風景,緊緊牽動著用餐體驗。

    美好的感受,從餐廳外延伸進餐廳內。位於 畫日風尚休閒會館 Dawn Resort 內的Sinasera 24,就座落在那可以看海的斜坡上,大片玻璃把天光與美景引入室內,持續療癒身心。療癒身心的,當然還有美食,主廚楊柏偉(Nick Yang)烹出呼應地景與風土的一餐,輕盈剔透,靈動秀逸,花東之美盡現於此。

    台北的餐廳不是沒有強調物產風土者,食材從哪裡來、概念怎麼發想,往往解釋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城市裡,總是隔靴搔癢。在Sinasera 24,我感受到強烈的連結,菜色與風土,工藝與物產,人與土地,一切串連得順極了。是因為絕景嗎?是因為悠閒的氣氛嗎?還是因為雨後冒現的蝸牛們?前一刻我還在後院看見他們背著螺旋的殼,下一刻我就嚐到了白玉蝸牛,與花椰菜泥、花椰菜泡泡、橄欖油構成的清爽開胃菜。

    開車上路,專程去一間餐廳吃飯,享受愉悅的在地風情,不就是「米其林三星」的原始意義?

    #花東的山與海

    「Sinasera」是阿美族語「大地」之意,「24」直白表達二十四節氣。

    Nick主廚是台南子弟,年方三十,曾在法國馬賽的米其林三星餐廳「Le Petit Nice - Gérald Passedat」擔任部門領班廚師(chef de partie),原想繼續在法國打拼,卻被畫日風尚的老闆打動,回到台灣,而且是台東長濱,打造一間旅社內的看板法國餐廳。相當大膽的決定,卻也非無脈絡,Nick主廚曾在台東長濱服替代役,國中起就投入餐飲的他,訓練當地國中生參加廚藝比賽,說服校長打造專業廚房;台東豐饒的山產與海產也讓他傾心不已。

    一走進餐廳,門口的食材桌就展現了花東的山與海。值此初夏時節,瓜果當道,綠竹筍進入盛產,鄰近漁港的海產新鮮好用,穿插著鵝肉、乳豬、鵪鶉,沒有牛排,但有南溪部落的苦茶油、永福部落的迷迭香、太魯閣的馬告、舞鶴的蜜香紅茶、鹿野的紅烏龍。多麽理所當然。

    台東特產的旗魚與鬼頭刀魚,當然要嚐。旗魚料理好漂亮!宛如一幅畫,整塊拍打成薄片再切割的旗魚是畫布,彩色番茄是顏料,繪上黃綠紅點點;狠心切開,魚肉仍保留絲絲纖維,滋味清淺,連著下方的紅蔥頭與粉紅胡椒醃漬的番茄,蘸一蘸旁邊的番茄澄清高湯凍,才多風姿。其實如果再多下點鹽與酸,並且強調海鹽顆粒的口感,整體味覺會更鮮明。

    鬼頭刀魚已成招牌,也像一幅畫,熟成四十八小時的生魚片蜷曲成鮮花,棲息在大黃瓜與過山香的膠凍上,嫩綠對比膚粉十分好看。卻還有一團雪白,原來是飛魚鮮奶油,滑順油脂凝結了鮮味,經過熟成已然香腴脂肪帶甜的鬼頭刀,沾上飛魚鮮奶油更加醇厚,但不怕太膩,底下的大黃瓜凍捎來清涼;多一絲絲海味,則是Nick主廚親自桌邊刨上的自製柴魚。「這是台東大海的食物鏈」,Nick主廚解釋道,「鬼頭刀魚會吃飛魚!」

    一道金蘭魚也很好。金蘭魚是台東俗名,上網一查,別名還有紅雞仔、紅魚(澎湖)、肉檨(澎湖),確切魚種眾說紛紜,但總是笛鯛科之一員,肉質細嫩,口感上乘。小小一尾,Nick主廚片成帶尾菲力,以魚高湯、甜茴香蒸得熟而不老,襯上大量的橄欖油與剁碎的番茄、香菜、九層塔、青龍辣椒。金蘭魚真美味!秀嫩幼滑,熟度恰好,清淺的風味又與橄欖油相得益彰,那形同變奏的莎莎醬,番茄提供酸度(有另用檸檬調味),香菜、九層塔、青龍辣椒提供芬芳,整體十分清爽宜人。剩下的醬汁拿來蘸麵包,也非常好吃。

    加碼的長濱小龍蝦,當天剛好抓到,蝦身炭烤,撒上杏仁、柳橙皮、香菜籽與漬檸檬皮的香料粉,蝦殼與紅蘿蔔熬成鮮甜醬汁,蝦腦鋪底,另疊上東港櫻花蝦脆餅。火烤的熟度精準,蝦肉彈脆鮮活,柑橘氣息很討喜,醬汁裡的胡蘿蔔也把味道調得甜美。

    #肉類料理也好

    海鮮精彩,肉類料理也不遜色。

    一道鵝肉我很喜歡,台東地產,與屏東來的綠竹筍一起包進餡餅裡,上頭刨削大量榛果屑,底下墊著鳳梨、洋蔥與荖葉的佐料,還附上一碗鵝肉與綠竹筍湯,浮游湯面的班蘭葉油飄散清甜。餡餅好味,煎得薄脆香口,熱氣竄出一度以為是台菜了,鳳梨的酸甜與荖葉的異香又提醒東岸的熱帶風情,焦糖化洋蔥串連起鵝肉餡,不會衝突。喝口湯,清鮮味美,幾乎以為是家常筍湯了,斑蘭葉的甜香又挑逗感官。風味組合耳目一新的一道。

    台東金崙的乳豬,炭烤並薰香,上桌秀時迷迭香撲鼻而來。小小一塊,皮薄肉嫩,真是很小的乳豬,嬰兒般的肉質,想想有點罪過,卻是表皮脆纖維細,難以拒絕。搭配迷迭香鹽、酸白菜與玉米筍泥,玉米筍連殼炭烤,打成泥顏色不變,味道像經過濃縮般極甜,令人驚艷。

    鵪鶉就稍遠一點,來自嘉義,腿與胸分開,腿以迷迭香、咖哩、紅椒、馬告等等香料醃製並炭烤,繁複馨香吮指回味,用山胡椒葉包著吃更增清香;胸則乾煎,搭配鵪鶉骨醬汁、甜菜根醬、黑蒜醬、燈籠果醬,一小塊佛手瓜,以及佛手瓜上頭的鵪鶉胇!鵪鶉胇耶!其實像鵪鶉蛋,只不過更加綿滑,更有禽味,小小一粒相當有趣。

    甜點也令人滿意。巴西蘑菇冰淇淋,鮮味滿盈,腐乳脆片鮮鹹呼應,豆乳奶酪香草芬芳,焦糖爆米花甜脆可口,所有元素平衡和諧。

    真正的重頭戲,則是最後的petit four,玲琅滿目陣仗驚人!台東水蜜桃與龍艾草冰沙、野生愛玉蜜香紅茶凍,花粉與迷迭香蛋蜜汁的白巧克力,台東芭蕉蛋糕與檸檬龍艾草糖霜,蜜桃與薰衣草法式軟糖,月桃焦糖布蕾,蒸花蓮地瓜與起司醬,檸檬馬告焦糖泡芙,眼花撩亂心猿意馬,最後一一入肚。

    #專程前往的儀式感?

    米其林三星「專程前往」的意義,Sinasera 24在台東長濱實現,再貼切不過。畢竟,它是一間如假包換的法國餐廳。

    不禁要想,推動人們跋山涉水享用一餐的驅力是什麼?如果沒有儀式感,沒有慎重完整的體驗,一間餐廳作為旅行目的地的重要性是否就會降低了呢?

    跨國旅遊困難的後疫情時代,台灣島內的美食旅行,或許也會長出新風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