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屏南工業區廠商協進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屏南工業區廠商協進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屏南工業區廠商協進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屏南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鐵機廠基地再生轉型 與鳳山中城連接共啟雙城Twin-Midtown發展大計畫 鳳山中城計畫,除了衛武營三連棟作為藝文、新創事業基地外,計畫中的另一處核心—臺鐵高雄機廠基地,就在近鄰且位在鳳山、苓雅、前鎮等三區的交界,曾是都市的邊緣地區,期望能變身為設計文創產業核心,共生發展形成高雄Twi...

  • 屏南工業區廠商協進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4 13:16:18
    有 252 人按讚

    台鐵機廠基地再生轉型 與鳳山中城連接共啟雙城Twin-Midtown發展大計畫

    鳳山中城計畫,除了衛武營三連棟作為藝文、新創事業基地外,計畫中的另一處核心—臺鐵高雄機廠基地,就在近鄰且位在鳳山、苓雅、前鎮等三區的交界,曾是都市的邊緣地區,期望能變身為設計文創產業核心,共生發展形成高雄Twin-Midtown發展大計畫地區。

    這是一個打破既有思維、突破現有框架的構想,很高興今天與高雄市議會特色公園小組的林智鴻議員、陳美雅議員、李雅慧議員、陳善慧議員、黃秋媖議員,以及鳳山工業區廠商協進會、高雄市綠色協會、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武慶里林振隆里長、高雄市鳳山工業區廠商協進會劉泳麟理事長、方師傅點心坊吳秋男總經理等,在台鐵局朱來順副局長及所率團隊導覽介紹下,走訪台鐵高雄機廠現勘。

    臺鐵高雄機廠1898年設廠,1975年遷移至鳳山現址,原為南台灣最大的車廂維護廠房,因應鐵路地下化即將遷移至屏東潮州,並預定於2021年7月騰空現址的設施。市府都發局刻辦理約32公頃之「工業區變更」,讓她重新獲得城市發展的新定位、新角色,也將賦予她全新機能,未來與衛武營相互輝映,並串連起建軍站商業區,以三足鼎立方式帶動整區發展,鳳山的中城,將成為國際設計與文化藝術經濟中心。

    我認為高雄機廠基地都市計畫的變更,需要回饋給市政府至少38.5~40%土地部分,短期可以將都計變更回饋市府部分,如挑高的貨車工場作為設計產業中心,引入各種產業製程以及服裝、珠寶、工業設計等產學共創產業,以接合及促進鳳山工業區的產業茁壯成長,並和衛武營的表演藝術產業雙輝映。中長期則可透過公辦都市更新帶動本區及周邊住宅與商業區發展,並融入低碳及生態概念,另外,我也認為應優先打通高雄機廠和衛武營間的交通串聯,以促進高雄機廠-鳳山工業區-衛武營間緊密發展。

    台鐵機廠不僅是台鐵的重要資產,更肩負著來自鳳山人關於地區發展轉型、環境品質提升的殷切期盼,我時常叮囑市府團隊,一定要走出來,傾聽在地民眾的想法,同時加強與台鐵局的溝通討論,必須用最嚴謹、最務實的態度去處理開發議題,與市府攜手台鐵局,與市民同心,共同促成鳳山中城計畫的落實,創造三贏局面。

  • 屏南工業區廠商協進會 在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 服務勤快 守護龜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8 13:46:10
    有 31 人按讚


    109/09/28(週一)
    第四次定期會總質詢:
    (圖一)文青里塞車日常,一週塞5天居民走投無路(請市長回答)
    請問市長:
    一、龜山區A7開發計畫於民國99年核定以區段微收方式進行開發,政府配合第一期工程辦理之合宜住宅皆已配售完竣並由承購戶進住;桃園市府依據進住近5千戶之人口數調整行政區,增設以A7四大社區為範圍的龜山區文青里。
    龜山區文青里居民總數已逾萬人,雖享有機場捷運A7站減緩通勤運輸之便,A7合宜宅四大社區居民迄今僅能依賴「文青路」進出社區,致上下班已呈現嚴重壅塞,汽機車流甚至回堵到各社區停車場出口,嚴重影響居民通勤與居住品質。
    目前A7合宜住宅的聨外道路只開闢到文青路,上下班時段汽機車流甚至回堵到各社區停車場出口,嚴重影響居民通勤與居住品質,聯外道路聽説要延到2026年施工,不僅文青里民無法再認受,未來A7產專區與各項建案陸續完工後,交通衝擊會更嚴重。
    (本席現在將文青里的陳情連署書代表文青里民交給市長,請市長要立即交辦處理,解決文青里的塞車問題,明年就過了閉鎖期(五年),如果再不解決而造成房價下跌的話,他們一定會申請國賠。)
    (圖二)壽山路拓寬、青山路接振興路
    再問市長:
    市長的三管齊下:
    第一條為青山路拓寬,研議要(取消)(高架門),不過該路因先前(八卦窯)文化資產遭破壞,需要做(文資保存),因而(暫時停滯)相關單位會在年底前決定保存方案。
    第二條是壽山路拓寬,畢竟這是北桃之間的聯絡道路,雖然桃園段已經完成,但新北段目前尚未推動,市長在北桃平台或遇到新北市長侯友宜時,都有向侯友宜力爭建設,希望他給夠予協助。
    第三條為龜山到A7站的新莊副都心快速道路,由於建設需要跨越縣市,因此已向交通部提出建議,希望由公路總局擔負推動角色,市長曾經承諾,將由桃園市政府、新北市政府及公路總局三管齊下,協助文青里民克服交通壅塞的問題。
    (本席要提醒市長您的任期只剩二年多一點點,要三管齊下只怕連(計劃完成)都做不到,
    1)文青里的塞車問題是現在進行式,還要等多久?
    2)本席提案建議市長,「立即將青山路的髮夾彎連接振興路納入開瓶計劃」,將青山路的上班族汽、機車分流到振興路,不要塞在文青路口才有立桿見影的效果。
    (圖三)假睏叫袜醒
    (請文化局長莊秀美回答)
    假睏乀叫祙醒!
    前面的議題都有提到樟腦寮磚窯廠的文化資產保存的問題。
    請問文化局張局長:
    1)現在是第四會期從第一會期開始就有議員同仁提出是否要將八卦窯的保存提出質詢,本席也在上個會期總質詢提出呼籲,但(文化局始終都沒有動作),一直到(8月份)地主整地將窯體破壞了,才緊急臨時公告暫定為(文化景觀)
    現在還有保存之必要與價值嗎?
    2)破壞之前為何都不作為?
    3)而且在廠址範圍內有遭掩埋的廢棄物又如何處理?
    (圖四)林口工五拓大都市計劃(請都發局局長盧維屏回答)
    桃園市龜山區樂善公墓「第三公墓」遷葬、禁葬的龜山區「林口工五工業區」擴大變更計畫案,市長答詢時,(允諾)全案暫緩強制區段徵收,將利用(一年)時間整合地方意見,現在已過了(一年六個月)了。
    請問都發局盧局長
    1)現在的執行進度如何?
    2)區段徵收的程序是否仍然持續進行中?
    3)現在(世界供應鏈)重組,對於工業用地的需求增加,市政府透過都市計畫開發龜山區,被限制發展達半世紀的土地,規劃開發工業區吸引廠商投資設廠,發展龜山。
    4)建國一村南側目前招標情形如何?
    請問稅務局姚世昌局長(沒圖)
    1)山鶯路二巷稅務局用地目前功能僅作為倉庫用,未何不蓋宿舍給員工使用、讓它在那荒廢雜草叢生、髒亂製造社會問題?

    (圖五)土重處研擬聯外、排水路匯入點(請水務局長劉振宇回答)
    整治南崁溪上游舊路坑溪水
    每逢大雨文化一路上的A8站附近都造成淹水,前年的611豪大雨造成舊路坑溪接近滿水位,有溢堤疑慮,近幾個月來媒體報導中國大陸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淹水嚴重已達數個數個月之久,因應氣候的變遷及防災的挑戰日益嚴峻,
    本席請教水務劉振宇局長:
    1)針對龜山南崁溪上游的舊路坑溪的整治有何撤底改善計劃?
    2)有編列預算?潰提了出人命了再來做?之前做的都是中央的補助計劃而且還是人家前立委爭取的2060萬呢!
    3)劉局長您有照顧龜山?
    ( 圖六)捷運棕線!捷運終線?
    (請市長回答)
    國發會9月初公布,前瞻2.0軌道建設預算從4241億元腰斬剩1903億元,主要是考量到十七項軌道建設要到113年後才能完工,雖然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交通部長林佳龍都表示,「被調整」的2300多億元將從年度公共預算等管道「補回來」,沒有刪減任何一項建設,鄭市長也保證桃園軌道建設包括鐵路地下化、綠線與中壢延伸線都已納入前瞻,進度比其他縣市來得快且已在施工中,基本上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但是,本席仍然相當擔心捷運棕線會不會受到影響。
    請問市長 :
    (1) 桃園捷運棕線是在107年5月1日獲行政院核定可行性研究案,但是後續的綜合規劃案至今尚未完成行政院核定;雖然沒有納入前瞻計畫,但是當未來原前瞻計畫內的軌道預算,從(特別預算)變成(公共預算),不會對捷運棕線產生預算排擠的效應嗎?不會影響未來捷運棕線的自籌款增加嗎?
    (2) 本席就以新北市長侯友宜擔心的情況為例,淡海輕軌107年底通車,主要走新市鎮的綠山線在一年半多營運下來嚴重虧損,在這樣的情況下,目前還屬規劃階段的藍海線二期淡水老街段,基於自償率的考量,就有卡關的可能性,甚至已通過交通部可行性研究審議的五泰輕軌、八里輕軌等,都可能胎死腹中。請問市長,侯友宜的擔心是杞人憂天還是有其道理?如果侯友宜的擔心不是杞人憂天,那本席現在擔心捷運棕線未來受到影響,誰來給龜山民眾保證捷運棕線會按照時間表往前走?
    (圖 七)拯救環保局,讓專業的來(請市長聽)
    請問市長
    1)這一年多來,你有沒有聽到產業跟你抱怨過環保局愈來愈差?
    2)再問市長,你知不知道有好幾個工業區廠商協進會聯合商討如何面對環保局空保科不合理的審查和行政擴權?
    這件事後來驚動到工策會總幹事陳家濬介入協調,目前各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的怒火還沒有平息。
    3)本席再告訴市長,今年7月桃園市廢棄物清除處理公會去環保署拜會副署長沈志修,席間多人向沈志修求救,因為過去沈志修當局長時建立的良好行政審查制度正在崩壞,目前桃園市環保局最有專業能力的副局長、主秘、專委,意見。不受專業不足又(自以為是)的(呂局長的重視),導致現在(環保局委外顧問公司)的(審查人員)比(環保局科員)脾氣大,(科員)比(股長囂張)(股長)比(科長)強勢,然後(局長)被這些人(牽著鼻子走)。
    本席就隨便舉個例子,桃園市環保局稽查科去年四月去稽查一家(電鍍廠)和一家(再利用廠),硬把人家可以(回收處理再利用)的(輔助陰極板)與(銅粉),指稱為(印刷電路板廢料)及(粉屑),視為(廢棄物要裁處),但全國超過(七成以上)的電鍍業者都是這樣處理,而且行之多年,本席當時向環保局建議,這類攸關整體產業,屬於通案而非個案,(桃園市環保局若一定開第一槍),就至少向(環保署詢問)究竟是不是(廢棄物)之後再來(裁處),本案也因確實難以草率認定而就此打住;(結果時隔一年多),今年7月,換個(承辦人),本案竟(再度重演),(一模一樣的裁處公文)又發給(業者),所以那天公會去拜會(沈志修副署長時),有將本案提出來當案例,當面向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陳情,賴瑩瑩當場回覆這種(過去沒有明確規範),必須召開(產業研討會)才能判定,而且即便判定是(廢棄物也會讓產業有時間調整後續處理問題。市長,你知道環保局後來怎麼辦理此案嗎?當公會回來後把這些意見告訴環保局長官,也希望環保局可以和環保署交換意見,結果(副局長)管不動(科長),(科長)管不動(科員),(科員)竟發揮(個人辦案精神),主動(行文去問(工業局)電鍍業製程,想要(挑毛病),就是(不願意問環保署),結果(7月)時說人家是(E類廢棄物),道理講不過,(9月)又改說這是(C類廢棄物),要(裁處業者),整個案子到現在還沒完沒了。明明(很簡單只要行文給環保署),讓(環保署判定)就可以獲得解決的問題,環保局卻搞成這樣,
    4)「請問市長,這樣的環保局是在輔導桃園產業,還是在惡整桃園產業」?
    本席要講,環保局像這類的事件,諸如:
    1)審查意見前後不一
    2)不一次告知,承辦科員宛如自走炮,引用法條全憑個人見解,這一年多來真的愈來愈多。
    5)請問市長,當產業已經無助到要向環保署求救時,你認為現在的環保局是不是需要做一些改變了?
    本席認為,環保局最主要需要改變的,就是(加強專業)。現在的環保局習慣把審查業務委外給顧問公司辦理,叫做「外審」,但是這些顧問公司聘用的(員工專業程度往往不足),(因為委外發包的經費有限),(聘用員工的薪資都有規定),所以顧問公司只能(晉用比較低薪)或是(剛出社會的新人),(專業不足,流動率又高),最讓業界詬病的就是(空保科)辦理固定(汙染源許可制度),每年都是(台灣曼寧)公司承攬,(空保科的科員)整天就是跟這些半調子的環工新鮮人)打交道,難怪空保科的程度一年比一年差。
    本席很納悶(建管處)就可以請(桃園市建築師公會)來(協助審查建照),為什麼環保局就不會請(環工技師公會)來協助審查呢?為什麼(不讓專業)的來呢?為什麼不讓環保局的(承辦科員多跟這些學有專精的技師接觸交流),促進專業呢?
    本席這樣問環保局,環保局就會說全國各縣市環保局都是這樣辦理,本席很不服氣,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為什麼桃園市環保局就不能領先創新帶動風潮呢?可惜,這樣創新領先的機會已經被(南投縣搶先了)!(南投縣政府已經在今年公告該府環境保護局委託(台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辦理「南投縣固定污染源許可證審查」,委辦事項包括:
    (一)固定污染源許可證審查及現勘。
    (二)固定污染源許可證疑義討論及相關意見回覆。
    (三)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設備效能評估及建議。
    6)請問市長,當南投縣政府環保局都已經跨出了這一步,桃園市環保局還要繼續故步自封嗎?是不是也應該改變舊制度,引進技師審查制度,讓專業的來?
    7)最後,本席也要提醒環保局呂局長,雖然你也是台大學環境工程學博士,但你的專業在(環境污染新聞)與(媒體傳播),(在各大學任教的課程也多與傳播相關),但現實的(世界環保產業的複雜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現在環保局最重要的空、水、廢(空氣保護、水汙染、廢棄物)業務,專業最強的人都在市府大樓11樓,他們的專業能力是你(做好環保局長)最大的幫手,希望你(虛心的)多請教他們的意見與看法。

  • 屏南工業區廠商協進會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03 00:59:11
    有 357 人按讚

    8月1日是 #原住民族日
    原本當天就想分享我為《#百年香山》第二輯,寫的 #香山開發史,這是一本由竹塹城社區願景協進會發行、紀錄在地長者的生命訪談集。基於種種因素,遲至今天才分享。
     
    踩在有記憶的土地上,踏實做事、帶來改變。這是我對自己從政的期許。
     
     
    📖
    香山開發史
     
    #近山逼海的開展之地🌊
     
    綜觀全台的史前遺址,多數坐落於山海間。開墾,是將荒地開闢為宜人居之所。據聞香山,是新竹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
      
    除了列在教科書中的台東長濱文化、十三行文化,到前陣子因臺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受到注目的南澳漢本遺址,史前遺址幾乎都在山海間的小平原區域。
      
    香山是台灣西部山與海距離最近的地方,在狹長的香山平原上,於西元2000年,發現了史前遺址—「上沙崙文化遺址」 。其位在香山區樹下里浸水街附近的沙丘上,根據考証,遺址主要有2個文化層,下方文化層是屬於四千五百年到三千五百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繩紋紅陶文化;而上層文化層則是出土近代漢人的文物,推測大約是清朝早期的漢人墓葬物品。
      
    上沙崙文化遺址比著名的十三行遺址(一千八百年到八百年前)早了近兩千年。可惜出土文物不多,無法判定當時居住於此的究竟是哪一個族群的祖先。
      
    在鹽水里的耆老訪談中,蔡清火阿伯分享了一句俗諺:「近山逼海,做呷挫屎」。巧妙地點出古早時香山討生活、求溫飽的艱辛。
      
    幾千年前,新竹地區的史前聚落,同樣有人為了滿足基本生存需求,選擇於香山定居。無怪乎,清火阿伯憶及在物資貧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甚至會有市內的人選擇下嫁到香山求個溫飽。
      
    香山是,新竹地區人類文化的開展之處,故事自此揭開序幕。
     
     
    #原住民與渡海之人
      
    雖荷蘭、西班牙、鄭氏王朝皆曾統治台灣,然統治力皆不曾貫通南北,在十七、十八世紀,香山居民仍是以原住民為主。
      
    新竹市政府網站「新竹沿革」寫道:「『竹塹』是居住在新竹平原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音譯。明永曆15年(1661),命左先鋒楊祖駐屯竹塹;康熙57年(1718),王世傑率族人由同安首先開墾竹塹埔,這是漢人開墾竹塹之開始。」當時的竹塹埔,是以暗街仔(今東前街與平和街一帶區域)為圓心。
      
    因著渡海之人的強勢迫遷,一路北遷的竹塹社,最終在采田福地(今新竹縣竹北市新社村)於康熙36年,歸順清廷成為熟番。
      
    當中的竹塹社,據廖瓊林撰《新社采田公館記略》云:「我祖造基海島,我社始基於香山,繼移於竹塹。及索遷至舊社,始營公室,纔入版圖,厥分七姓,曰錢、衛、廖、三、潘、黎、金、為國新丁。」極有可能始於香山。
      
    荷西時期,曾有西班牙人探險南下竹塹(今新竹),甚至遠及二林社(今彰化二林);直到荷蘭時代,竹塹社才受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管轄,荷蘭戶口表中,有代表該社的「Pocael」名稱的出現,1650年時,計130戶、520人。
      
    永曆15年(1661)四月鄭成功克台後,於六月派遣左先鋒楊祖駐紮竹塹屯墾。 這是漢文名「竹塹」最早的出現。此時的竹塹社居住於香山、鹽水港一帶。永曆30年(1676)鄭軍置通事於竹塹社,永曆三36年(1682)鄭克塽修築台灣北部雞籠等港,徵調原住民搬運糧食,軍令嚴苛,原住民紛紛起而抗之,竹塹社、新港社響應,殺通事、社商。鄭克塽派左協理陳絳督兵征剿。
      
    香山沿海一帶有許多百姓公廟,百姓公是台灣漢人對客死他鄉或無子孫祭拜之孤魂野鬼的統稱,沿海各里耆老們對於百姓公的遺骨為誰莫衷一是,有說兒時聽長輩們說過因為香山靠海,有些船在此上岸,漢人、外國人和原住民打鬥有死傷就地在此埋葬;有說是閩客械鬥、漳泉械鬥;有說在明鄭與清廷開戰時,清兵上岸於此兵戎相見;或說日治初期日兵上岸即遭抵抗,死去的日本兵只能草率掩埋…。後來開墾時挖出遺骨,即送到百姓公廟供奉。
      
    山與海的交界之處,原住民與渡海之人在此相遇,原本尚未有固定名稱,「香山」之名,是漢人大量來此開墾時才出現的,這是後話了。
     
     
    #淡水廳治在竹塹
      
    新竹地區大規模的漢人開發,一直要到清廷治台時期才開始,「六死三留一回頭」這句俗諺道盡當年漢人開墾之艱辛。
      
    雍正年間積極鼓勵開墾,甚至放寬許多條件,像是:雍正2年(1724)准許民番進行租佃,朝廷覆准「福建台灣各番鹿場閒曠地方可以墾種者,令地方官曉諭聽各番租與民人耕種。」因此,漢人取得土地的方法時常是以租佃方式進行,即表面上是番產,實際上土地卻是由漢佃掌控。逐漸吸引漢移民前來拓墾。
      
    香山地區則是在康熙末年,有閩人許、晉、葉三姓人入墾,然遭遇番人抗拒,三姓人被慘殺者達十餘名,致墾務中斷一時。直到雍正年間有泉州府惠安縣人吳忠信及同安縣人吳祖入墾香山。
      
    「香山」這地名也是在這時期出現的,一說為福建惠安陳姓族人遷居到此。其族人目前大多居住在埔前聯里,於大坪頂一帶,漫山遍野無名花草盛開,薰芳馥郁,故名香山。另一說自鹿仔坑秀才林秀春,傳云:香山往昔為竹塹番棲住地,漢人初來稱曰番山,後覺地名不雅,乃改稱「香山」。
      
    香山港的存在讓香山在清代有一定的位置,道光末年至咸豐年間,竹塹港已漸淤淺,而被南邊的香山港所取代。 自大陸來的商船主要停駛於香山港,再以小船轉運舊港,因此兩港常常合稱「香舊」。 其開港年代各文獻說法不一,有一說是道光五年(1825)甚至更早,《新竹文獻會通訊92號》所記載為光緒二年。 船隻往來頻繁、郊商、鄉民買賣雲集,連帶讓香山天后宮也擁有竹塹城內的信徒,一時香火鼎盛。
      
    此時,香山其他地區仍有不少熟番,依據熟番大租繳交數量可推論,在清治時期,香山地區仍有不少原住民存在。
      
    無怪乎,位於香山南端中隘里的陳金昌耆老提及老一輩告訴他,早先這一帶是「番仔庄」,「隘口」是彼此交換物品的集市之意。
     
     
    #日出日落香山觀海
      
    《新竹縣鄉土史料》中,新竹八景關於「香山觀海」的描述為:台灣鐵道驛站只有香山可觀海。
      
    現在從香山車站往外看,所見的是貫穿香山的省道中華路,很難想像在日本時代,「香山觀海」為八景之一。其實海埔新生不過是國民政府來到台灣這幾十年的事,香山火車站前轉角朝山里的陳漢卿阿伯亦在訪談中提及,過往的中華路是石頭路,路旁滿是竹林、林投樹,於朝山活動中心旁,甚至可以在道路間看到堤防。
      
    由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明治版,1898)與Google地圖(2017)的套疊可得,過往的香山火車站離海岸不過一百多公尺。
      
    昭和七年(1932)後因戰爭因素,總督府停止海峽貿易,香山港轉為以漁業活動為主。
      
    大正13年(1924)碑圳公有化政策實施後,將既有何勝圳改建延伸至香山地區,末代圳長何汀甫捐出,由政府擴大整治,原先命為昭和圳,後考慮居民習慣的稱呼,更改為汀甫圳。汀甫圳引頭前溪水,流經十八尖山腳下,過香山地區入海,是竹塹東南隅的重要灌溉水源。可見香山當地水脈無法提供足夠的灌溉水源,只好遠從十幾公里外的頭前溪引水灌溉。從汀甫圳的修築年代研判,香山地區的大規模水田化,可能遲至日治中期才發生。
      
    而汀甫圳未及之區域,則多靠水塘,或是旱田耕作,在香山地區,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擁有大片甘蔗田,五分車鐵道一路從新竹糖廠延伸到香山以及苗栗竹南一帶。也因此,香山在日本時代的都市規劃中,是作為新竹州的糧倉與後花園。
     
     
    #國民政府在台灣
      
    香山在此時期面臨了三次的行政區劃重大變更。
      
    先是戰後新竹州解體,1946年,國民政府將原日治9轄區整併東、西、南、北、香山等5區,並將新竹縣竹東區、竹東鎮、寶山鄉併入新竹市竹東區和寶山區,新竹市當時為全台九個省轄市中面積第二大市(僅次於屏東市)。
      
    二於1950年,台灣調整行政區劃,省轄新竹市被撤銷降級,和新竹縣合併,成為新竹縣轄的新竹市。香山、竹東、寶山成為新竹縣轄鄉鎮,原省轄東西南北四區整併為新竹縣轄市,設縣政府於今市政府。
      
    直到1982年,新竹縣市分治,新竹市(升一級回來)和新竹縣分離,縣政府遷至竹北。新竹市與香山鄉合併升格為省轄市,香山鄉改為香山區,才成為今天的樣貌。
      
    民國40年初,有鑒於相思樹經濟價值菲薄,大量農民隨當時風潮所趨改種荔枝。民國56年時,曾經一度盛行栽植洋菇,由食品工廠收買製造罐頭外銷,賺取不少外匯。民國50年台灣玻璃奠基設廠,帶動大同磁器、中台興、美爽爽等廠商前來投資。民國63年都市計畫規劃出香山工業區;民國67年朝山都市計畫實施。 許多耆老也在這段時期,因工業區的興起,選擇棄農從工。
      
    1940年代至1966年間,沿海浮復地急速陸化成為海埔新生地。香山本為港泊地,容易變遷,一旦潟湖地形變化或淤淺,港口機能即迅速衰頹,必須另尋泊地取代。歷史上的香山港泊地一直在頂寮、下寮、汫水港、鹽水港、內湖等地擺盪,而最後以潟湖陸化終結。
      
    幸好,潟湖區是優良的漁場,沿岸漁業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產業活動,挖公呆、養蚵是許多耆老的共通記憶,香山海域養殖牡蠣的時間更是超過百年,卻因「綠牡蠣事件」重創養蚵業,2004年底,根據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老師林曉武的研究報告,新竹香山一帶的牡蠣銅含量高達1000ppm,是世界平均標準的40倍以上。造成當地牡蠣銷售量嚴重下滑。然政府期間並無積極作為,一直到2009年,漁業署才陸續收購銷毀並禁止養殖。
      
    一個百年產業,因工業污染而沉寂,農地也逃不過同樣的命運,2001年到2006年間「鎘米事件」,受汙染面積共約33公頃,主要分布於浸水里和樹下里;肇因為汀甫圳的牛埔溪支線及八輪支線流經香山工業區,水源受到工廠排放水污染。雖然92年9月15日新竹香山區浸水社區部分區域(約3.2公頃)已完成改善並解除列管。 但地方的恐懼仍未消失,在訪問的過程中,仍會聽到地方耳語-刺鼻氣味、圳裡突兀的顏色和油汙…,香山工業區在面臨傳統產業出走後沒落,原有的農、漁業也受到損傷,擁有豐富生態的濕地與丘陵綠意的香山,該如何尋找新的出路?這也是我們在訪談的過程中,最常聽到的耆老擔憂,該如何讓子孫留在香山?
     
     
    #看不見的城市
      
    時光荏苒,地景更迭。
      
    義大利名作家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的「城市與記憶之三」說過;「當來自記憶的浪潮湧入,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將它吸收,然後脹大。」
      
    透過與耆老的訪談,屬於香山的共同記憶於焉展開、往外延伸,景色、聲音、心情的記憶,相同的事件、相異的感受…,記憶隨著時間被型塑或保有原貌。百年香山,存在於耆老的口中和老照片裡,我們紀錄、串聯、想像。
     
    或許,耆老訪談的意義就在這裡了吧!透過地方人的回憶,見證香山的興衰。
     
    或許,我們都存在於某個看不見的城市,找尋自己的城市。
     
     
    ————
    註釋和參考書目都在書中。
    照片是回母校盪鞦韆,以前是輪胎泥土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