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尤達寶寶死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尤達寶寶死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尤達寶寶死亡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張璽醫師-小兒神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天上午參加了北醫附醫主辦的全人關懷-實踐工作訪研習,感觸良多,在這與大家分享一點小感想,讓大家在中秋連假享受月光美景時也思考一下生命和活著的意義。 當年還在日本習醫時,教授常常反覆告訴我們醫學裡唯二“絕對”的事- 1. 醫學沒有百分之百絕對。 2. 唯一的絕對就是,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會面臨死亡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Daptop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遊戲有點bug,但還滿搞笑的,誰是殺手、光劍、baby yoda、死亡筆記本、薩諾斯什麼災難都有 ►訂閱有感筆電 (我會非常感謝你😆):http://bit.ly/daptoper-subscribe ▶去追蹤我的IG吧: https://www.instagram.com/daptoper/ ▶...
「尤達寶寶死亡」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尤達寶寶死亡 在 彤彤與昕昕生活手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尤達寶寶死亡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尤達寶寶死亡 在 文森特 • 幸福 x 星座學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尤達寶寶死亡 在 張璽醫師-小兒神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尤達寶寶死亡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尤達寶寶死亡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尤達寶寶死亡 在 Daptop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尤達寶寶死亡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尤達寶寶死亡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尤達寶寶死亡 在 彤彤與昕昕生活手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6:26:54
#噴一次持續長達90日🔆 身為全職媽媽,照顧小朋友加上家居清潔🧹衛生,每日都做唔停手,尤其係疫情期間🦠,係咁消毒清潔🧽,真係攰死人😩 到底有咩方法可以Keep住殺菌又唔洗日日做呢💡💡 最近試用咗 #奈能.霧🚿 🔶日本製消毒除臭塗層噴霧 🔶不含酒精, 香料和氯.不傷人體皮膚。適合大人, 小朋友及毛...
尤達寶寶死亡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22 12:28:44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看劇學政治 #從《我是遺物整理師》看韓國的跨國收養〕 由Netflix製作的韓劇《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講述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青年韓可魯(陳俊翔飾)與叔叔曹尚久(李帝勳飾),一起經營遺物整理公司,透過遺物了解亡者的人生,並從中逐漸領悟到人生、死亡...
尤達寶寶死亡 在 文森特 • 幸福 x 星座學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6:42:20
_ 【從占星看新冠疫情】 #文森特星觀點 2020年不管是從東方還是西方角度來看 都是充滿災難性的一年,整個劇情走向高潮迭起 尤其是我們的主角新冠肺炎(COVID-19) 讓我們每個人都陷入了生活恐懼當中 至今已奪走全球逾125萬人的性命 從星象角度我們可以看出過去幾波走向 #肺炎消息曝光 ...
-
尤達寶寶死亡 在 Daptop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05 19:29:40這遊戲有點bug,但還滿搞笑的,誰是殺手、光劍、baby yoda、死亡筆記本、薩諾斯什麼災難都有
►訂閱有感筆電 (我會非常感謝你😆):http://bit.ly/daptoper-subscribe
▶去追蹤我的IG吧: https://www.instagram.com/daptoper/
▶我的Twitter推文都很隨興:https://twitter.com/DaptoperYT
▶很少在用的Facebook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aptoper/
▶《有感筆電 軍團》Discord群組:https://discord.gg/daptoper
▶ROBLOX《恐怖房屋 Horrific Housing》遊戲連結:https://www.roblox.com/games/263761432
特別感謝以下幾位【最強S級筆粉】的貢獻喔!
▶筆粉排行榜: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nyaFfFyBXJxwEmiWMMxgTUqwY1XlZlt5EwkIFbP4aMc/edit?usp=sharing
▶也歡迎加入我的YouTube筆粉會員,協助我為所有觀眾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影片喔!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swpBLny7YEqNJB4hI1Kg/join
▶全新熱賣中的《Drip 街頭迷因外套》有感筆電版本:
https://www.roblox.com/catalog/6503831695
▶黑色、軍綠色褲子《有感筆電 Joggers》第一代運動褲:
https://www.roblox.com/catalog/6117254717/Joggers-Daptoper-Pants-01
▶經典不敗的《有感筆電 dab》T-shirt連結:https://www.roblox.com/catalog/2473945771/dab-Daptoper-01
▶簡單好看的《有感筆電 Sportswear 運動衫》衣服連結:https://www.roblox.com/catalog/5434909842/Sportswear-Daptoper-02
▶獨特風格的《有感筆電 no u》T-shirt連結:https://www.roblox.com/catalog/5435092389/no-u-Daptoper-03
▶快成為《有感筆電 軍團》Roblox群組的一員吧:https://www.roblox.com/My/Groups.aspx?gid=44739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周一三五,看筆電YouTube」
希望你們喜歡我的影片,也歡迎按個鈴鐺🔔開啟YouTube通知喔~(´・ω・`)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bit.ly/daptoper-subscribe
►Roblox各種遊戲影片:https://goo.gl/7sUHGz
►非Roblox的各種遊戲影片:https://ppt.cc/flFXlx
►各種Minecraft影片:https://ppt.cc/foE2Mx
►看迷因梗圖系列:http://bit.ly/2D3WO0F
►忍笑大挑戰系列:http://bit.ly/2Npk6UU
►其他搞笑影片:https://ppt.cc/foaX7x
►Jailbreak越獄 系列:http://bit.ly/2CZdlCU
►Murder Mystery 2誰是殺手 系列:https://ppt.cc/fAENKx
►Bloxburg模擬市民 系列:http://bit.ly/2CXXdBW
👉工商合作,請寄email:odavido123@gmail.com -
尤達寶寶死亡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26 22:00:02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無尾熊性病」vs.「達賴出專輯」。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無尾熊性病」獲得56%的網友支持。
我們難得可以這麼光明正大討論性病。這則我提議的,先前還真的不知道在無尾熊可愛外表下竟然藏著花柳病,而且據說有半數都被感染,有些地方甚至九成都確診。
其實性病並不是人類專屬的,例如牡蠣會得皰疹,兔子會得梅毒,海豚會得生殖器疣,就是像「菜花」那類的東西。但是今天的主角「披衣菌」(Chlamydia)是一種「很成功的菌」,從青蛙到魚再到鸚鵡等的所有動物,都可能被它感染而生病,披衣菌可以說是聯繫所有物種的細菌,是全球最常見的性病,每年有大約1.31億人患病,而美國大約有十分之一性生活豐富的青少年,都感染了披衣菌。但是呢,披衣菌在人類身上的症狀很輕微,大部分的人是沒有症狀的,所以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感染,但是放著不管最後可能導致不孕、骨盆腔發炎,病人往往是等到想生小孩卻一直不孕的時候,才赫然發現自己感染了披衣菌。
雖然這些症狀是「人熊共通」的,但和人類不一樣的是,無尾熊一旦感染披衣菌,症狀就會非常嚴重,會引發劇烈發炎反應、長巨大的囊腫,還會損傷生殖器官,其實最明顯的就是,如果看到無尾熊眼睛周圍怎麼紅紅的,好像發炎的樣子,通常都是感染了披衣菌,而且細菌會快速跑到泌尿道,從生殖器跳到膀胱上,在最壞的情況下,無尾熊小便的時候會痛到慘叫,而且會產生明顯的氣味,嚴重的話可能會失明,最後死亡。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無尾熊一天差不多會睡20小時,清醒的時候也不太會消耗牠們珍貴的體力,唯二會做的事情就是吃飯和進行「樹上運動」,而且不管母熊有沒有排卵,公熊都會「硬上」,但公熊處處留情又不戴套,小寶寶生下來也會被媽媽感染,所以性病就這樣傳來傳去,最後就變成現在這樣超過半數都得病了。
加上無尾熊跟人類一樣也會感染「反轉錄病毒」,這種病毒類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會削弱無尾熊的免疫系統,讓牠們更容易遭受病魔攻擊,像是感染披衣菌或罹患癌症。還有我們人類壓力大的時候,免疫力不是會下降,容易生病嗎?無尾熊也很容易在壓力過大的時候感染披衣菌,我也不知道他們每天都在睡覺壓力是能夠多大。
其實無尾熊很脆弱,熊生很辛苦,主要死因有10%是被狗咬死,30%被汽車撞死,近年森林大火也是嚴重衝擊,但這些都不及披衣菌的殺傷力,40%的無尾熊都死於性病,導致最近20年來無尾熊數量暴跌了80%。
目前雖然有抗生素可以對付披衣菌,但有點治標不治本,加上用抗生素會干擾無尾熊的腸道微生物群系,影響牠們分解尤加利葉的能力,專家就希望從能夠預防疾病的疫苗下手。我們剛剛提到披衣菌是人熊共通嘛,但其實無尾熊感染的披衣菌版本,和人類感染的並非一模一樣,不過因為披衣菌本身的特性,加上菌的基因組比較單純,所以人熊身上兩種菌的相似度還是非常高,這些相似之處就使得專家認為,無尾熊很可能就是研發人類疫苗「缺少的那塊拼圖」!
目前生物學家正打算在無尾熊身上,進行披衣菌疫苗的相關試驗,但其實也是頗有難度,因為專家們還在努力瞭解牠們的免疫系統,另外光是要從樹上摘下一隻無尾熊並且進行健康檢查,就要花掉2000美元,差不多6萬台幣,後續要讓無尾熊測試30種不同的標靶疫苗,費用也將會相當可觀。一般實驗室都會用「白老鼠」來做醫療研究,但可惜的是老鼠對披衣菌的免應反應與人類的有很大不同,所以直接拿無尾熊做實驗會是較為理想的。目前還無法得知,對無尾熊披衣菌的研究,會對開發人類疫苗方面有多大的幫助,尤其是目前COVID-19衝擊,連動物學家們的實驗室都被迫關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項研究就算沒有幫到人,也絕對會幫助到無尾熊們。
看起來披衣菌的疫苗研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法被抗生素治療的無尾熊,現在已經嚴重威脅整個物種的生存,目前有個充滿爭議的解決之道,就是把感染披衣菌的無尾熊安樂死,留下健康的個體繁衍後代,你同意這個做法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尤達寶寶死亡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2-26 20:00:07當一個人能煩惱變老、變醜,是幸福的,然而生命中有許多限制,尤其當生老病死突然臨到,心理的恐慌難以言喻,多麼希望今天像昨天一樣平凡。親子天下嚴選作家#葉揚、數感實驗室創辦人 #賴以威、921受災戶小緁與資深相聲演員 #宋少卿 4個人生故事,述說經歷生離死別後,最要珍惜的是真實陪伴,相聚時刻。
00:00:00 作家葉揚:終止孩子的心跳,是最痛苦的決定
作家葉揚懷第二胎24週時,寶寶確認為愛德華氏症,將有嚴重先天缺陷,百分之八十五會胎死腹中,百分之九十會在一年內死亡,醫生建議終止懷孕。
葉揚回憶引產當日的情景,必須在母愛和現實間作出最天人交戰的抉擇。經歷了這人生巨大的痛苦,她深深感到生命的可貴與渺小,希望告訴所有產前失去孩子的女性,縱使沒有成功生下孩子,「母親」的身份永遠不會消失。
【採訪:李佩璇、蘇岱崙|攝影剪輯:曾千倚|照片提供:葉揚、葉揚著.大塊文化出版「我所受的傷」】
● 延伸閱讀 ●
(文字採訪)作家葉揚:即使失去孩子,媽媽的身份依然存在: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314-
終止懷孕的那天:35歲的我和6個月的妳,初見即永別: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212-/
給來不及長大的寶寶:我怕隨著時間過去,只剩下我會記得妳: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180-/
00:02:26 賴以威 夫妻:失去孩子的日子,愛從未遠離
十年前,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從一通再平常不過的電話中,得知爸爸癌末,相處日子所剩無幾。2018年,命運再次捉弄人,父親節當天,1歲長子樂樂發燒送醫後,經歷加護病房的搶救,竟成永隔,最後確診為罕見的兒童急性壞死性腦病。
平常習慣與數學打交道的賴以威,以及同為創辦人的妻子廖珮妤知道,沒有任何一套科學理論可以解釋生命的脆弱與短暫。經歷2次至親驟逝,他們的人生體悟......。
【企劃:邱紹雯|文字採訪:諶淑婷|攝影:蕭凱堯、洪瑞琪|剪輯:蕭凱堯|平面攝影:楊煥世|封面設計:施雲心|照片來源:賴以威提供】
● 延伸閱讀 ●
失去兒子一年 賴以威:極度幸運,才能過上普通的家庭日常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996-/
00:08:34 921受災戶小緁:好想再跟姊姊說聲對不起
九二一大地震當下,小緁的家瞬間倒塌,被活埋的她聽著身旁的姊姊呼喚著她的名字直到氣絕身亡的那一刻,被親戚挖出後,父母已雙亡,留下她們姊弟三人和爺爺相依為命。
二十年的傷痛,永不可能被遺忘。
從高中懵懂少女被迫一夜之間長大成人,小緁經歷喪親之痛、獨立照顧弟弟,還要面對世人異樣眼光,在社工和先生支持下勇敢走到今日,建立自己的家庭後,以母親身份重新看待自己的經歷,若時光能倒流,最想跟不幸罹難的姊姊說聲對不起。
【採訪:李佩璇 黃怡菁|攝影剪輯:曾千倚|採訪協力: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中區辦事處|照片及影片來源:小緁提供(小緁家庭照)、財團法人九二一賑災重建金會、鄉親報─果然文化工作室、部份畫面翻攝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攝影者:翁文俊
、林錫銘、呂秋明、杭大鵬、楊文財】
● 延伸閱讀 ●
921,20年後的你|小緁:現在耳邊好像還聽見,姊姊叫我的聲音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277-/
921,20年後的你|小志:爸爸唯一的舊照片,一直放在我的皮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291-/
921,20年後的你|走過餘震的每一天,不能把爸媽還你,只能與你作伴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280-921
00:11:24 宋少卿一年內半內喪4親 :離別不是刮掉一塊肉
資深相聲演員宋少卿:「親友離世,那只是個離別,不是從你身上刮掉一塊肉,不是!」宋少卿經歷一年半內養父母、岳父、生母過世的打擊,除了感念養父母視如己出的恩情,更從悲傷中理解,人生要珍惜當下的緣份,不要到「兩眼一閉、兩腿一伸」再後悔。
【採訪、攝影剪輯:曾千倚|照片提供:宋少卿】
● 延伸閱讀 ●
一年半內痛失4位至親,宋少卿的悲傷與豁達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652-/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尤達寶寶死亡 在 張璽醫師-小兒神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天上午參加了北醫附醫主辦的全人關懷-實踐工作訪研習,感觸良多,在這與大家分享一點小感想,讓大家在中秋連假享受月光美景時也思考一下生命和活著的意義。
當年還在日本習醫時,教授常常反覆告訴我們醫學裡唯二“絕對”的事-
1. 醫學沒有百分之百絕對。
2. 唯一的絕對就是,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會面臨死亡
傳統上醫學院所受的教育往往是如何醫治病人,關於死亡這件“必然”的事,反倒接觸的機會不多,甚至有一種“病人的死亡等於醫師的失敗”的感覺,雖然知道“絕對”會發生,但是一直沒有好好學習如何應對。
兒科與其他科不同的是,在執行醫療過程當中,大部分的醫療決策與病情解釋的對象,不是病患本身,而是家屬---病患的父母親。理所當然的也會面臨當病童到了已需要面對緩和醫療或不積極急救的情況。這樣的情境讓我不禁在課堂上,回想起自己在日本接受訓練時的種種情景。
自2010年返台,時間飛快,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年了。雖然我現在是一名小兒神經科醫師,但是2001年剛自醫學院畢業的我,嚮往是成為一位新生兒科醫師。因此我在日本十年的醫師生涯中接觸且參與了不少早產兒的治療。日本的早產兒醫療可說是相當先進(依照我的老師的說法,日本人手這麼靈巧,這麼會做模型,非常適合做早產兒醫療…這樣好像早產兒醫師都是愛公仔的宅宅),而當時日本全國1000g的新生兒存活率高達8成,換句話說不管是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或是像我曾經被外派到,人口可能10萬不到的日本海港口小城 舞鶴市,即便是1000g的早產兒,10人裡面也8人能夠能存活。因此在日本服務的那幾年,我們團隊也常常成功的救活500g甚至是400g以下的寶寶。但是無論怎麼順利,該遇到的還是會來的,實習醫師第一個秋天,負責了一位28周,出生體重800g的單胞胎男孩,出生第一週期間,順利的度過了肺部及心臟等問題,進入了第2周。當時我們醫院的規定是,負責醫師在病童拔管前需全天留院執行第一線照護。因此當時應該是連續住在醫院的第10天左右,心想應該在撐一下,兩三天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意,就當開始討論何時拔管的那幾天,突然血壓變低、末梢循環變差,身體出現浮腫,檢查電解值後判定是腎上腺功能的問題,因此給予類固醇治療。隨著血壓上升,開始排尿後浮腫也逐步改善,當晚十二點於大夜交班時叮嚀主護理師,目標血壓不超過70mmHg,注意尿量後,我就進去值班室休息。大概凌晨五點左右被大夜護理師叫醒,說血中氧氣含量頻繁的掉至危險範圍。起床一看,小朋友膚色蒼白,活力差,當下立即抽血並立即執行腦部超音波,一放上超音波探頭立刻發現是腦部出血,且是大範圍出血。一向溫和不太罵人的我也忍不住對著大夜護理師說“怎麼顧的,搞什麼啊”。當下護理師早已淚流滿面,頻頻向我說對不起。當時的我應該是氣到神智不清了,回了一句“不要向我說對不起,你應該是向他的父母親道歉”。待當時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來了之後,我們向家屬說明當晚所發生的事情,並解釋目前情況相當不穩定且就算救起來預後也預期相當不好。說明完後的第二天,家屬回覆決定不採取積極治療。聽了家屬的回覆,我個人覺得應該還有機會,家屬不應該就這麼放棄治療。但是主任告訴我,生命的價值有時不在長短,即使短暫,共處的美好記憶卻是可以永恆活在人的心中。千萬不要將自己定義之醫療成功,單純地建立在病人的生存上。如果有能力,沒有父母不全力愛自己的小孩。也沒有一位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小孩比自己更早走,反而有更多的家長會將小孩子生病過世的責任加附在自己的身上。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有時做這樣的決定對家屬來說是有多麽困難。當下主任也與我分享兒科死亡宣告的技巧以及兒科如何讓小朋友與家長告別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若是當下已執行復甦式一段時間,感覺回不來時,一般來說,家長往往無法當下告知醫師停止急救,因為喊停止等於宣告死亡,這對家長來說是難以承擔之重。因此可向家長說明「小朋友已經很努力了,再加油下去對小朋友來說真的太累了,是否讓他好好休息」。另外,最後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抱小朋友,讓一家人能有好好獨處的時間。因為有一些早產兒出生後就住進保溫箱,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抱過自己小朋友。第一次抱他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抱他,所以抱小朋友時盡可能的把身上的管路都拔掉,監控系統也盡量拿掉,並且轉靜音。醫療團隊則在護理站看螢幕確認心跳等生命徵象。聽完主任的說明後隔天,那位28週的小朋友的生命力也慢慢轉弱,因此我們也急忙的聯絡了家屬來與小朋友做最後的會面。這是我第一次送走我負責的小朋友,也帶給我很大的衝擊。當螢幕顯示心跳逐漸轉慢、停止。主任帶我進去,向家長宣告及確認死亡時間,當下真的有一種非常不真實的感覺,3天前才在規劃是否拔管,而現在這個瞬間我卻在宣告他生命的結束。而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當我們團隊送小朋友離開加護病房時,爸爸媽媽轉身像我們深深的一鞠躬並向我們說“謝謝你們的照顧”,老實說當下家長對我們道謝,真的非常意外,就如同主任說的,生命的意義也許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每一個全力燃燒的生命,即使短暫,也可以是永恆的。就如同我,“他”應該也一直活在他父母親的心裡。
小朋友走了不就後,那位主護理師也離職了,一年後某個機會,她回到單位,善良的她還是向我反省,也許那天她再多注意一點,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我不確定,只能說是我們團隊,尤其是身為主責醫師的我實力不夠,為了不讓同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只能檢討,繼續向前走,如同當時的主任說的,我們沒有時間悲傷,因為還有小朋友在等著我們救。所幸那位護理師後來也回到她的家鄉,在京都隔壁的福井縣再度繼續新生兒醫療服務。醫護團隊對病患全心的投入,其實自己也還是需要心靈的依靠,尤其是努力結果不如預期時,精神的支援更不可少。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也發現醫護人員面臨生死交關的場景,心靈的安定對於醫護是多麽的重要,許多一線醫療人員因為無法承擔他人生命的心理壓力而造成許多憾事,台灣日前也發生過,因此北醫附醫也開始關注照護員工們的心靈健康。這不僅是照顧員工,同時也間接地增加醫療品質,給病患及家屬更好的醫療照護。
尤達寶寶死亡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貝幫TV_育兒懶人包】《老婆懷孕3次都保不住! 不是畸形就是死胎,只因老公天天吸一包菸》
英國杜倫大學研究菸味對胎兒的影響,他們用3D超音波觀察胎兒,發現一般正常發育的胎兒愈接近出生,會減少在母體裡的動作;但追蹤暴露在香菸有害物質中的胎兒,隨著出生時間接近,動作反而越來越多,不只不停躁動用手摸臉、摀鼻、皺眉,表情看起來還很痛苦!胎兒養分是透過媽媽的胎盤供應,菸品中的尼古丁會溶入媽媽血液,再經臍帶和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不但導致胎兒體重偏低、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遲緩、先天畸形、早產,嚴重還會造成胎兒死亡。一手菸害自己,二手菸害別人,三手菸最可怕!所謂「三手菸」,是指菸熄滅後殘留在環境中的焦油、尼古丁、二氧化碳這些毒性化合物,會附著在頭髮、地毯、窗簾、衣服、食物、傢俱的表面,就算沒有菸味,這些眼睛看不到的有毒物,還是會存在環境中, 尤其當空間不通風或密閉,毒性物質的殘留時間,還可能長達六個月以上。一旦接觸進入人體,就會帶來可怕的致癌風險!為了寶寶健康著想,準爸媽都應該戒菸,更要讓胎兒遠離二、三手菸的傷害,給寶寶一個乾淨、無污染的空間!
👉限量搶購:https://bobocan.cc/日本正負零空氣清淨機
尤達寶寶死亡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看劇學政治 #從《我是遺物整理師》看韓國的跨國收養〕
由Netflix製作的韓劇《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講述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青年韓可魯(陳俊翔飾)與叔叔曹尚久(李帝勳飾),一起經營遺物整理公司,透過遺物了解亡者的人生,並從中逐漸領悟到人生、死亡的溫情故事。
該劇溫暖又細膩的劇本不僅賺足觀眾熱淚,更精準地塞入大量社會議題,增添不少反思之處。
*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
▌和馬修一樣的KAD們
劇中由韓裔美籍音樂人Kevin Oh飾演的馬修·葛林一角,是出生不久就被送養至美國家庭的韓裔孤兒,但卻因為領養家庭的漠視或拖延而無法順利取得國籍,最後淪為無國籍者,只能被遣送回韓國。
過去70年,有將近20萬名韓國兒童和馬修一樣被外國家庭收養,成為韓國被收養人 (Korean adoptee; 簡稱KAD)。
▌跨國收養的人數變化
跨國收養風潮始於二戰後的戰爭孤兒潮,初期日本因為曾短暫成為主要輸出國。
但隨著1950年韓戰爆發,韓國戰爭孤兒以及駐韓美軍留下的大兵寶寶數量越來越多,1955年後,韓國正式取代日本亞洲最大孩童出養國的地位,並於1980年代達到高峰,成為美國跨國收養量最大的國家,並長期背負「嬰兒出口國」的罵名。
▌跨國收養的風水輪流轉
韓國這股跨國收養的風潮延續到1980年代晚期,隨著經濟實力和民族意識的抬頭,韓國政府於1988年起一改原先開放到幾近鼓勵的態度,漸漸減少國內兒童出養的數目。
加上1990年代後中國開始加入送養孩童的行列,尤其在一胎化政策的推波助瀾下,女棄嬰的數目大量增加,1995年後中國年送養數正式超越韓國,在1991至2008年這17年間已送養超過7.2萬名孩童,遠高於韓國的2.9萬。
▌跨國收養的成因
這些兒童被送養的歷史脈絡,其實是後殖民與冷戰的遺續和韓國現代化相互催化而生的血淚史。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Eleana Kim指出,早期韓國孩童大量被送至歐美國家的主因包含:
①韓戰後赤貧的經濟狀況
②社會福利制度缺乏
③傳統儒家思想重視父系血脈、國內收養率極低
而在1960年代進入工業化社會後,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未婚懷孕現象增加,離婚率也隨之上升,傳統家庭制度鬆動,出現許多非婚生子女,他們不見容於韓國保守的父系社會而慘遭棄養。
除了父權社會與社會福利政策不足等內部因素外,身為KAD的美籍學者Kim Park Nelson也點出,跨國收養涉及「複雜的經濟關係」,當時的韓國每年能藉由出養收益1500萬至2000萬美元,更能減少大量的社福支出。
此外,同為KAD的瑞典學者Hübinette則從人口控制的觀點出發,解釋了為何韓國的出養數會在1970至80年代達到高峰,這是因為威權時期為了避免人口過剩,政府積極鼓勵家庭計畫以及移民,而跨國收養恰好為兩者之結合,因而被視為控制人口的一大良方。
▌被收養者面臨的困境
這些跨國收養的孩子們最常面對的問題,是要應付「種族」與「收養」雙重歧視,以及成長階段中的自我認同危機。
時至今日,仍存在對種族與領養的歧視,更何況是數十年前的美國,調查就顯示,多數的KADs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被歧視的經驗,其中因為種族所造成的歧視比例高達七成,另外兩成八則為因收養導致的歧視。
在文化認同方面,周曉楓發現被收養的亞裔子女在文化認同的經驗與亞裔移民二代很接近,他們都缺乏和移民母國的聯繫。
但被收養者在建構自我認同上往往有更多挑戰需要克服,因為相較於移民家庭,收養家庭的環境未必能讓他們接觸原生母國的文化,尤其早期收養家庭的教養方式傾向讓他們完全美國化,致使在成人後容易出現失根的失落感。
美籍KAD鄭敬娥就曾在回憶錄《血之語言》中自述: 「在韓國,『美國人』等同於『白人』,而我既不能說流利的韓語,又不是白人,這讓我感到自己不倫不類。」
而更不幸運的,則是如同馬修一樣,雖被收養,但因故無法順利取得國籍者。根據Adoptee Rights Campaign統計,全美大約有3.5萬的被收養者沒有公民資格,他們多半是在2001年《兒童公民法》生效之前被收養的。
因為在這之前,公民身份必須由收養家庭主動申請,而不是在領養過程中自動授予。有些家庭可能是不知情,或因為申請所需的費用和程序而忽略這個過程,也有些收養家庭則是實質上拋棄這些被收養者。
沒能成為美國公民的被收養者們,許多在成年後因為犯罪紀錄,而被迫遣返回數十年前離開的陌生母國,但他們不僅舉目無親,甚至可能連一句韓文都不會說。
很多人無家可歸,經常露宿街頭,或是再次犯罪,走上絕路者也不在少數。
韓國領養服務中心的首席顧問Hellen Ko就直言:「對他們來說,被遣返就像是被判死刑。」
雖然2001年後,被收養的孩童可以直接擁有公民資格,但《兒童公民法》並不溯及既往,期待這些沒能順利獲得公民資格者,能早日得到應有的保障。
#政治 #台灣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政經八百 #大學生 #政府 #公民 #民主 #社會 #南韓 #韓國 #我是遺物整理師 #韓劇 #李帝勳 #收養 #Netflix #追劇 #跨國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