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故事:小坦克投稿,第十一集】
今天的主角是補習班的前英文老師,Teacher Emma.
目前很喜歡bl和blackpink.
#故事開始
「教育圈很小,所以做什麼事都要小心一點。」
這是剛來補習班教英文時,主任對我說的話,所以我一直都很小心。
-
大麻是我在補習班的國中母屁孩,她和跟班中麻...
【糟糕故事:小坦克投稿,第十一集】
今天的主角是補習班的前英文老師,Teacher Emma.
目前很喜歡bl和blackpink.
#故事開始
「教育圈很小,所以做什麼事都要小心一點。」
這是剛來補習班教英文時,主任對我說的話,所以我一直都很小心。
-
大麻是我在補習班的國中母屁孩,她和跟班中麻、小麻,最愛在我上課時搗亂。她們上課時會直接上來擦我在寫的東西、或是在上課視訊,而我不能動怒,畢竟大麻的媽媽更破。
大麻會把我上課的內容用媽媽給的錄音筆錄下來,再賣給自己的同學。她媽無聊就會聽我上課的影帶,還會亂挑毛病。某次大麻上課拍抖音,我嚴肅的警告她,隔天她媽來把我羞辱了一頓。我哭給主任聽,說錄音賣錢和公然侮辱犯法,但主任說:「大麻補好久了,我們要把家長當親人。教育圈小,口碑先做出來,我們辛苦一點沒關係。」接著幫我加25元時薪當封口費。
-
從此我完全不敢管大麻,有時大麻暗戀的國中猴會在上課時闖進來,跟其他猴子在背後猜我的奶罩顏色。有一次我被他們猜哭,哽咽著講課,大麻媽聽完錄音打來,問補習班我是不是武漢肺炎,聲音才這麼啞。
但我只能小心的解釋並道歉。畢竟教育圈小。
-
啊,忘記說為什麼坦誠女孩叫她們大中小麻了。我是Emma,所以大麻都叫我破麻。她媽也會不小心叫錯,再自覺幽默的說對不起。
說實在,不只破,在這小小的教育圈,我快碎了。
-
前陣子,大中小麻開始瘋狂在我上課時間拍how you like that的抖音,媽的,超吵。我看到她們興高采烈的牽著手在教室後面走,只得提高音量,畢竟大麻媽媽會說我講話太小聲。大麻看到我講話變大聲了,就走上前把手機遞給我,要我別吵,幫她們錄影。
為了還在聽講的學生(還有大麻的錄音筆),我無視她們繼續上課,沒想到大麻擦掉我在黑板寫的所有句子,並拿她的手機用力頂我的肩膀。
「破麻!破麻幫我拍一下啦哈哈哈哈哈。」她把手機塞到我的手裡面。
沒等到我反應完,大麻直接把我推去撞白板。
好痛。社會敗類。
「社會敗類。」我以為自己只是喃喃自語。
但我發現我正在用力大喊。「社會敗類!!」
再見了、教育圈。
-
喧騰的教室瞬間靜默。
「拍抖音!上課拍抖音!不尊重我!」我用力拍桌子。
「從來沒有!沒有!尊重我!」我大聲尖叫。
大麻瞪著我,大罵「衝三小啦?」。
「抖音是不是!」我咆哮:「妳們現在把手牽起來,像那些影片一樣。」
中麻小麻看著大麻。中麻開始哭,因為我在補習班從沒罵過人。
我尖叫:「牽起來!跳!!!」然後她們牽起手來移動了一步。平常叫得最大聲的小麻也在狂哭,中麻早已淚崩,大麻用力咬著她雞掰厚又黑的下嘴唇,不敢哭。
我叫一個男同學用大麻的手機幫我播那首How you like that。韓團電音在死寂的教室中特別大聲。
-
我甩開門指著外面:「現在妳們來跳剛剛的舞,從一樓跳到二樓。」
這時小麻終於忍不住崩潰痛哭:「對不起老師對不起……」
我用盡全力尖叫:「跳!快點跳!!」
她們三個邊哭邊牽著舉高的雙手走了出去,而我在後面舉著手機放音樂。
補習班裡的人都嚇呆了,三個雞掰的國中死女生在How you like that的旋律中哭到鼻涕變成泡泡,尤其是中麻,看起來像屁眼沾到辣椒一樣哭得淒厲。
大麻生氣的大吼:「我要告我媽講!」我尖銳地吼回去:「我要報警抓妳媽賣錄音課!」聽到這個,大麻終於嚇呆閉嘴。
我們繞了一樓半圈,整層樓都是「look at you, now look at me.Look at you!now!look!at!me!」和哭聲。我還大聲唱中文歌詞翻譯:「看妳們是什麼死樣子!看你的死樣子!走!!繼續走!」
-
我狂喊「不要弄!」,所以沒人敢來拉我。但我懷疑,其他老師是不是因為也被弄過,所以沒來阻止?還是他們怕自己出面,會在好小好小的教育小圈圈沾上不必要的塵埃?
-
當我們跳到二樓猴子班的時候,猜奶罩的男猴子們全都探出頭,不敢靠近,只是吃驚的看著我們。
(Ha, how you like that?)
大麻滿臉鼻涕的想要停下,我就抓著她的手往前走,加入了這場失控的抖音。
(You gon' like that that that that.)
我們就像真正的明星;在人人側目的場合中,四個調皮小辣妹牽著高舉的手,充滿生命力的往前踏步。
(How you like that? (bara bing bara boom )
我知道大麻跟暗戀對象對到了眼,因為她終於放聲痛哭。
我們就這樣手拉著手走回了教室,我叫她們跟著我一起唱巴拉逼巴拉步,但只有小麻帶著悽慘的腔調在唱。教室終於安靜了。
-
後續我不便多談,因為大麻媽媽犯法在先、這家補習班也有某些法律問題,所以我暫時沒事。主任要我鞠躬道歉,他覺得教育圈真的很小,我們以和為貴。幹,是要和貴到屁眼合起來啊幹?被錄音被罵破麻被研究奶罩顏色的又不是你!又不是你!所以我告訴他,我要辭職了。
-
臨走前,主任沉痛地對我說:「教育圈很小,你今天惹到我們這些前輩——」不等他吠完,我就背著包包走了。走出該死的教育圈。
-
「那我就在教育圈外看你嗝屁。」隔天早上,我用LINE回覆主任這句話。接著,我放下手機,播放音樂,在房間搖擺。
-
실컷 비웃어라 꼴좋으니까
(能笑就盡情嘲笑吧)
이제 너희 하나 둘 셋
(現在數到3到你了)
Ha, how you like that?
尖銳的聲音英文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睡前故事:【強姦】
「我被強姦了。」他說。
當 Peter 在 WhatsApp 向 Marco 憶述自己前幾日被男人強姦的那件事,Marco 錄音如是說:「當然你可以告那個男人,但你都要有心理準備,不一定可以成功起訴。」Marco 謹慎緩慢地吞吐著這些字句,彷彿舌頭在玻璃碎之間閃躲挑動著。他儘量不用太尖銳強烈的字眼回應 Peter。客套而親密。
Peter 心底內當然或多或少期許聽到一些矯情造作的說話,譬如說:「你沒有事吧?」、「你還好嗎?」。但他感受到的是,一把卡在溫柔與暴烈之間的聲線。
Peter 這晚又失眠了,他恐慌地拾起手機,手指滑動著 WhatsApp 的聯絡人名單,如同抓緊懸崖邊的一根枯草,他試圖尋找著一個能讓他攀抓的人。一個個看似熟悉而又陌生的英文名字略過:Paul、Andy、Wilson、Michael、Kenny……
他點開了 Marco 的對話框,不斷把一連串隨機的文字傾倒在輸入框中:「痛、他來了、洗澡、壓、呼吸不了、他來了、為什麼、呼吸不了」那是一連串漸漸瓦解的筆劃,被割喉的吶喊省略成一連串的黑點。Marco 問他有什麼事,Peter 打開 emoji 的鍵盤,不斷搜刮一個能準確表達自己的 emoji。
那是一張 WhatsApp emoji 無法刻劃的表情,那是一張缺乏五官的恐懼,在他內心最深的盡頭絞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孤獨,就像隔著幾重玻璃膜,你歇斯底里地敲打著玻璃膜,但玻璃膜外的人鼓掌歡呼,以為你在跳舞。
Peter 決定直接打電話給 Marco。「而我不知道那個男人叫什麼名字。」電話的另一端透露著微弱的呼吸聲。「我不知道他住哪裡、他的手提電話、他的公司地址,我甚至忘記了他的樣貌。那我應該怎樣控訴他?」Peter 壓抑自己激動的聲線,以防吵醒隔壁房間的父母。
他被強姦的第二天早上,就想找回與那個男人的 Line 對話紀錄,也許從第一句「hi」開始,就已經透露了蛛絲馬跡,證明了強姦的導火線。但如果 Peter 一早已經預料自己將會被強姦,那這還是強姦嗎?
那個男人離開酒店之前,就已經刪除了手機裡所有的對話紀錄,也把自己的帳戶封鎖、刪除了。一切話語、相片、聲音、氣味都在 Peter 的記憶中活著,而那個男人等於沒有存在過,所以他從未誕生,也從未死去。
Peter 曲起背脊和雙腳,在床上瑟縮成一團。他想起以前在前度 Bosco 的床上睡覺時,也是這樣曲起身體瑟縮著。Bosco 對於人體的詮釋總是浪漫而單純的,他總是以為 Peter 彎曲的姿勢是為了翹起那十七歲的臀部,為了把臀部貼近凌晨尚未安睡的他,於是他總是隔著 Peter 的內褲摩擦。Peter 渾身顫抖著,Bosco 以為那是自己纏綿的耳吻帶給 Peter 的感動。
Peter 說:「我好痛。」
Bosco 輕輕吻了 Peter 的唇,呢喃著:「其實你好舒服。」
皺摺的床單饑渴地吸啜著 Peter 身體後方流出的鮮血。
「練泰拳吧,下次再有人碰你,你就反抗。」Marco 在電話裡嚴肅地說道。所以這場對話兜兜轉轉到頭來,脆弱如同玻璃瓶被人拋來拋去,終究還是控訴脆弱的本身,而不是打碎玻璃瓶的人。
Peter 鬆開了手,手機跌在在床的一邊,徒然響著另一端慌張的呼喊聲:「喂?喂?你沒有事吧?」床頭上的灰藍色鬧鐘滴答滴答刻著午夜的紋理,凌晨兩點正,Peter 側躺在床上捲縮成一團顫抖的肉身。這晚沒有風,九月的暑氣撐開窗的隙縫,混成沉甸甸的一團壓在他身上,他用指甲不斷抓刮著自己的頭皮和床單,他把頭顱埋在被汗水濕透的枕頭中,歇斯底里地唸著。
我被人強姦,然後你叫我練泰拳?
我被人強姦,然後你叫我練泰拳?
電話的另一端沉默了片刻,Marco 思考了許久,讀出他的結論:「其實我理解不了什麼叫受害,我知道整件事情怎樣發生,你已經跟我說過了,但,我還是理解不了什麼叫受害。」
施比受,更為有福。「福」的讀音短促而暴烈,就如 Fuck 的一聲抽搐。Peter 在電話邊默默地叫了一聲「Fuck」。
Storyteller:鏡語 @mirror_whisper
Illustrator: Lorraine @hiuyucheng
〖作者想說的話〗
希望你們知道,故事不必然總為人們帶來希望,希望是一種特權,而事實上更多人的故事記載了各種苦難,而我希望我(們)的苦難能讓人看見。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鏡語 #mirrorwhisper #Lorraine #hiuyucheng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https://bit.ly/388NCaD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尖銳的聲音英文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811)
不可缺的篇章之四
1976年4月7號傍晚,我和麗儀下班回家,剛進門女兒就喊道:「鄧小平落台呀」。她是從電視上剛播出的新聞得知的。那是四五天安門事件後,毛澤東作出的「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的決定。連小女兒都知道我們是多麼關注中國政局。因為那是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有直接影響的事。
麗儀來香港頭兩年是中共的文革後期,中共黨內要求恢復舊有秩序、挽救頻臨崩潰的經濟的周恩來鄧小平的官僚派,與毛江強調要「繼續革命」和反對「復舊」的極左派,鬥爭趨尖銳化。極左派操控宣傳系統,也影響香港許多只知跟風而不知中國社會內情的左派員工。但麗儀是知道中國真實情況的。她幾乎每天都跟我談大陸政局,幫助我掌握時勢,並沒有隨著中共輿論的「批鄧」風潮起舞。
1976年正值《七十年代》原租用的舊樓要拆,我們找到莊士頓道屬霍英東的物業,決定成立天地圖書公司。麗儀替我奔走集資,協助創設這個具一定規模的書店。1976年四人幫事件後,她投放時間精力助我分析時局,使齊辛在評論中國變局方面建立一定地位。接下來,《七十年代》的分析,漸從黨內鬥爭、反極左的層次進而探討中共整個體制的問題,尤其是批判中共的特權階層,觸怒了直接管港澳工作的北京掌權者。雜誌從受中共回朝派的歡迎轉為受壓制。而我也在海外知識人的影響下,從對中國認同,轉為「重新認識中國」的歷程。與中共反向互動的結果,就促使我帶同《七十年代》,脫離左派陣營,即離開天地獨立經營。這段過程以後再細說。
這裡要談的是,在這段與中共分離的認知過程中,麗儀每一步都與我同行。為此,她放棄了安穩的中資機構的工作,中資提供的廉價居處也被收回了。這不是容易的事。我原以為麗儀會猶豫,畢竟她的家庭出身和事業基礎都源自中共黨,但實際上她很堅決。
在艱難的經濟壓力下,麗儀想依靠過去在大陸的人脈關係做生意,賺點錢協助我重建一個獨立的輿論陣地。但她的誠實使生意無成效。有一次她到北京接洽事情,還險些因我的關係被扣查。她的挫折感不比我少。
脫離中資陣營後,一向認真工作的麗儀變得有一段時間無所事事,有點落寞。1983年,日本亞細亞研究所同我聯繫後,邀請麗儀到日本任客座研究員三個月,其後她又在三菱總合研究所的刊物上撰寫關於中國市場的專欄。
《七十年代》1970年創刊,1981年起獨立經營,84年改名《九十年代》,1998年停刊。辦了28年多的政論雜誌,不用說常有些文章或採訪引起爭議。雜誌結束後我未停止過在報章上寫政論,也受過不少攻擊。在香港仍然有言論自由的保障下,不畏權勢或許不是太難,真正困難的是不畏群情:當群情洶湧地說你錯了,而你相信自己是對的,你能夠堅持嗎?
我常想到一個故事:
在發生木馬屠城的特洛伊城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一面古銅鏡,銅鏡後面刻了一段古怪的銘文。許多考古學家去看,卻怎麼都看不懂。古鏡就放在博物館中。二十年後,一個年輕考古學者來看銅鏡,他拿出一面普通的鏡子,照着銅鏡背後的銘文,原來只是左右倒轉寫的希臘文。鏡子一照銘文就清楚了,上面寫着:「致我最親愛的人:當所有人認為你是向左時,我知道你一直向右。」這段文字,正道出銘文何以左右倒轉的原委。
許多民族都有左卑右尊的觀念,英文的right,既是右的意思,也是對的意思。這面銅鏡大概是美麗的海倫留給她苦命情人的,她要告訴他:儘管所有人認為他是愚蠢的,錯誤的,但她絕對相信他是對的。
這是一個杜撰的故事,卻令我想了又想。
人生的道路並非筆直順暢,挫折彎路難免。有時候是因為選擇錯,有時候是因為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是非價值而碰壁。人總要忠於自己,但忠於自己絕不等於會成功,事實上堅執己見的失敗機會更大。當輸了,失敗了,會有許多人認為你是愚蠢的,錯誤的,但若始終有一個人在你身邊說:我絕對相信你是對的。這種情感,這種信任,這種堅持,足可使人度過困乏和難關。
回顧一生的編寫生涯,受到種種批評甚至鋪天蓋地的圍剿是常有的事,但過去總有一個聲音在我身邊說,你也許不合時宜,但你是對的,也是應該這樣做的。
通常開始時這只是一個人的聲音,但這聲音太重要了。她離去後,我在困難時刻,仍然會在冥冥中聽到這聲音,於是挺起身繼續走自己的路。(48)
圖1,1962年,麗儀帶一歲女兒來港,孫女餵食爺爺。
圖2,1983年在日本研究所當了三個月研究員,與我同遊京都。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尖銳的聲音英文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多了兩個視訊生,一個新生,一個舊生復課,這疫情升溫之際,所幸有視訊課程可用,還能進行教學工作。
偶然在YT上聽到Jonas Kaufmann唱杜蘭朵公主中的選曲“公主徹夜未眠”,覺得這聲音很有意思,就做了聲譜分析把整首歌取樣分析。
歌曲連結:https://youtu.be/xN-JCdM4or0
兩個特質,一是歌手本身的,另一是混音後製的技巧。
歌手本身聲音真是渾厚,唱的高又渾厚的聲音很罕見,他的歌手共振峰(1)大約在2400Hz上下,壓的很低,比較明亮點的男高音大約會在2600~2800之間,我就尖銳了大約在3100Hz附近。
渾厚的男高音很罕見,因為有矛盾的生理、物理性。渾厚往往要有厚而長的聲帶,但這聲帶就會使音域偏低,那一樣要唱C5的高度,這渾厚的聲音就相對以自己的起音而言唱的更高。而像男孩的聲音,也伴隨著較高的起音,要唱C5就容易的多,但聲音就輕而薄。
但這沒有一定,聲帶是個變數,口鼻腔與胸腔的空間形狀也是個變數,也有較短而薄的聲帶,原聲很男孩,卻配上了巨大空間的口鼻胸腔。聽覺上有個好處,就是音色在歌曲音域的統一性會比較好,像帕華洛帝就是這樣的例子。
而在(2)混音後製的部份,由3000Hz之後,明顯的看的到有做等化器的高頻衰減,而形成一條明顯的斜坡。這聽覺上會變得圓潤感變強,類似是絲綢的柔順綿密的觸感,聽覺上有著相似的柔順圓潤感。
就少了尖銳感,聽起來更滑順。
這混音的方法,我聽了幾個歌劇的影片,都用上了這個技巧,我在想似乎音樂廳的空間、減音、殘響的特質,也好像有這個高頻呈斜坡衰減的特質,聽起來有點相似,但找不到相關的討論,至少中文沒有,要找英文的。
咳!本宮乏了....
~~~~~~~
※ 一對一視訊個人課,請私訊
1. Skype ID: https://join.skype.com/invite/jxPHO1DdHiXT
2. Line ID: joseyang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