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尖酸刻薄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尖酸刻薄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尖酸刻薄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尖酸刻薄例子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Rabbitfoot C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天分享的文我就暫時把他命名為「奶奶手織的supreme」,討論很熱絡,我本來想錄影的,但有點忙不過來,所以我還照舊用鍵盤來分享我的心情。前情提要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RabbitfootCo/posts/3522213427809284 我盡量盡量,我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3"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

尖酸刻薄例子 在 一撇中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15:09:22

《談興趣》 興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不同。總該是要有的,不然也不知道怎麼活下去。試想人生那麼長,總要找個地方揮發時間,不然那麼多的時光怎麼渡得完? —————— 有個哲理故事,總是讓我掩卷反思:「假若銀行每天都會存8萬6400元進你的戶口,你會每天買什麼?興奮的孩子拿這錢去買名牌,青年會默默地算計要...

尖酸刻薄例子 在 CONNICOLE | 康妮可電影影評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17:53:17

🦄 《侏羅紀世界》:你不能不知道的靈魂人物 (沒有爆雷) - 從90年代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系列電影到近幾年重新開拍的《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以「恐龍」為主軸的故事線不管過多久,都成功地吸引了大人和小孩。雖然我並不是個狂熱的恐龍迷,但永遠都記得小時...

尖酸刻薄例子 在 陳詠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16:43:59

《You make me want to be a better man》 早前電視重播了我很喜歡的《貓屎先生》(As good as it gets),那晚明明很累,但坐著坐著,又整齣看完了。整齣戲沒有甚麼大事發生,好看的,都是當中的幾個人。 對,戲如人生。事情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永遠都是當...

  • 尖酸刻薄例子 在 Rabbitfoot C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0 10:55:55
    有 137 人按讚


    昨天分享的文我就暫時把他命名為「奶奶手織的supreme」,討論很熱絡,我本來想錄影的,但有點忙不過來,所以我還照舊用鍵盤來分享我的心情。前情提要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RabbitfootCo/posts/3522213427809284

    我盡量盡量,我盡量不罵人,就比較沒有機會被罵,盡量保持正面,盡量不批判,所以我盡量不去評論supreme有沒有比較屌,我也避免去批判喜歡穿潮牌精品或少不更事的小少年,你我可能都傻過,明天的我依舊有可能覺得今天的我好嫩好呆,我曾經就是那個彆扭的小屁孩,屁孩只是過程。

    就拿我們共同的語言-「球鞋」來當例子好了,你我的第一雙球鞋,十之八九都是爸媽買的,那雙鞋不一定是最好最屌最酷最貴的,但往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忘的,我很感謝他們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那雙鞋,給了我一切。

    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也不一定是父母,但人生路總有人陪伴著你,總有人為你付出,如果沒有,或是你沒發覺也罷,沒什麼好埋怨的,沒有人是不辛苦的,我們有的辛苦,知道怎麼辛苦,知道什麼是辛苦,其實是很幸福的。

    我誠實,之前我從來沒想過,第一次買新鞋的那天,爽歪歪的那天,爸媽腳上穿的是什麼,我完全想不起來,我猜他們也不記得,可能他們從來沒在意過,轉眼我們長大,他們變老,我一直提醒自己,在我的能力範圍用我能做到的方式對他們好,報答他們,不能忘本。

    其實我忌妒羨慕也尊敬「在能力範圍內對自己好的人」,每個人價值觀不一樣,每個人能力也不一樣,在自己可以承擔也歡喜的前提之下,奢侈享受其實沒什麼不妥當,有清楚的自我認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夠認識自己,可能就不會捨得浪費時間或金錢或精力去取悅那些你可能根本就不認識的人。

    這社會其實有一些風氣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頂住,可以不要讓它變得更糟,曾經我也想過,那種尖酸刻薄的我就要殲滅他,我要很高明有技巧的臭他全家大小,但我們絞盡腦汁想著要如何嘴回去的同時,鏡子裡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那個尖酸刻薄的嘴臉,我試著選擇有愛跟包容,很多事都有正反兩面,不好的我就不反覆的傳頌,心裡也落的輕鬆。

    晚安,我不是聖人,很多東西我都是盡量盡量,但我們盡量盡量,就有機會習慣成自然,我們確實是可以努力讓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的。

    我是親力親為的兔兔 A.K.A. RogerTheRabbit

    -
    置入一個我的IG好了 👉 https://www.instagram.com/rbft5422/

  • 尖酸刻薄例子 在 路亞好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4 11:38:52
    有 216 人按讚

    這幾天發生了一件事,詳細內容在前幾天的直播閒聊有比較多的細節。
    一些有我私人臉書的觀眾也大概都知道發生什麼事,這邊就不再贅述。

    網路影片創作者或是所謂的自媒體百花齊放,有的為名有的為利有的只是吃飽太閒。
    不可否認有許多游走在道德或法律邊緣的創作者,但是更多的是為各位帶來娛樂與知識的創作人。
    東西壞了不會修,點個影片。
    心情不好想聽歌,點個影片。
    剛吃飽飯想放鬆,點個影片。

    影片的風向與風格取決於創作者的喜好,呈現的內容會有能接受的觀眾群。
    (是,我的影片就是樸實無華且枯燥,感謝你們多年來的隱忍)
    當然也有沒辦法接受的觀眾。
    對創作者的批評與指教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創作者都會過濾與接受。
    但是當批評與指教超過「合理」的程度就變成一種言語騷擾。
    什麼叫「合理」?最基本的尊重與不涉及人身攻擊,就影片的內容批評。
    如果還要呼朋引伴去進行騷擾,那這個動作就是所謂的「網路霸凌」。

    很多網路上惡意的攻擊者都握著「你是公眾人物,你用影片賺錢就應該接受公評」的這個保命符。
    首先,公評不包括那些與專業,也就是影片無關或是無違背善良風俗的事。
    舉凡所有的公眾人物都是這個標準。
    你可以批評政治人物的行政問政,但是批評他無違背善良風俗的私德甚至是身體特徵就是「不合理」。
    更何況目前自媒體並沒有在影片本身賺取觀眾的利潤。
    舉個簡單的例子:
    今天好市多有免費的食品試吃。不好吃,吃完丟了走人,不會購買。好吃,買。
    你不會當場嫌棄難吃,也不會批評服務員的長相,更不會呼朋引伴的作亂。
    但是網路上這一切就變了。
    言語開始尖酸刻薄,對人不對事,放個大絕招「你EQ不好」再群起而攻的霸凌。

    釣魚界的影片創作者,目前看來似乎沒有人因為上述的各種言論或是人身攻擊而崩潰或是發怒。
    反倒是因為嫉妒,利益又或是為了爭奪發話權的少數特定團體因為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開始對影片創作者進行「不合理」的批判。
    網路盛行也才這二十年的事,不管是創作影片或是收看的觀眾都是使用者,在問題還沒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我想各位使用者都需要努力。

    昨天在我私人臉書上發了一段話。
    不管是內容或是我下方的回應,都是屬於尖酸刻薄等級,也就是俗稱的「酸民」。
    這是刻意的,也是我本來的樣子。
    只要有心,人人都能酸,但這對事情沒有幫助也無法處理問題。
    我知道,我也瞭解,所以我在修正。
    但是看完那段話還有我回應的朋友們,是否覺得這種口氣很熟悉,似乎在網路上常看到。
    這就是目前的「酸民文化」。
    沒有建設性,單純只是逞口舌之快,不可取。

    發這篇文章的用意不是為了炒熱度或是找支持。
    頻道裡有許多年輕的觀眾,你們將來會取代我們這些老人,支撐台灣。
    希望你們可以意識到這些網路現象,讓你們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環境。

    加油。

    如果你認真看完這篇文章,而且認同的話,我希望你可以分享。
    我相信觀眾大概都知道我對「熱度」沒興趣。
    「分享」是因為希望大家意識到這件事情。
    謝謝

  • 尖酸刻薄例子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3 07:05:40
    有 561 人按讚


    現在台灣對於這次防疫成績是不是自我感覺良好?是不是太過於重視國外的評價?如果從台灣長期以來,因為中國的「台灣省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民國早已滅亡」長期打壓,導致台灣人孤臣孽子的自信心低落,如果出現一點點的自滿與驕傲,這是很正常的。畢竟從1949年以來,台灣什麼時候有機會真正幫助歐美國家?什麼時候有機會被肯認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大?

    截止今天為止,台灣只有388個確診病患,死亡人數6人。但是全球在12日的數據是,確診病患1780312人,死亡人數108827人。別忘了,我們在中國旁邊,兩岸交流極端密切。

    口罩產量,目前是日產1500萬片,之前是188萬片。一般民眾14天可以領取9片,醫療人員不虞匱乏。全世界裡,中國是第一大生產國,但是品質堪憂,其他國家連醫療人員都缺乏口罩,更別說一般民眾。

    談限制人身自由,我們現在還未在「法律上正式」禁止民眾出國、入國,乃至於日常生活的行動都是自由的,今天的職棒還是全球首發。但是其他國家已經限制民眾的一般生活,而且禁止出門,但本土病例仍然持續增加。

    這樣的成績,如果覺得自豪,其實很應該。而台灣能幫忙(Taiwan can help),並不是建立在炫耀或是與中國比較的基礎上,而是在自己稍微能站起來以後,幫助別人不要一直跪著。對於譚德塞先生,我們反彈是正常的,因為他的反覆與親中,是導致現在疫情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這次災難,我們付出太多,外國人更是慘重,身為世界衛生組織領導人,忽視台灣、相信中國、政策反覆、毫無章法,對他批評也是剛好而已,至於他認為自己因為膚色被歧視,那只是一種乾坤大挪移而已,如果在意PTT鄉民的謾罵,台灣的政治人物可能每個都得去跳樓。

    那麼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呢?她在臉書上轉貼台灣捐贈新加坡口罩的新聞,只加了這個字errr....作為評論。這個英文字,自然不是什麼好的評價,不用為她的行為抹粉塗脂,明顯就是對於台灣的捐贈不以為然。但是,我們需要義憤填膺,收回口罩嗎?

    何晶女士,除了總理夫人的角色外,她還是淡馬錫控股公司的執行長,原本就會有她的政治立場與商業考量。但是台灣與新加坡的長期友誼,並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左右的,即使她是總理夫人也一樣。台灣從來就沒有徵收新加坡在台灣設廠的口罩,而且也讓這些工廠產線移回新加坡,這批口罩是台灣人辛苦製造,考量新加坡醫護人員的辛勞,因此在他們的要求下捐贈,這些共同努力,不會是一個非政府人員就可以否定的,所以過了就好,親中立場的人很多,除非是像譚德塞先生這樣的人,否則沒有必要謾罵,而影響到兩國的邦誼,公道自在人心也就是了。但是,這次的例子仍然給了我一些啟示:

    1.政治人物的夫人,不是政治人物,不要對不是自己工作的事情擅自發言,這樣只會扯老公後腿。

    2.任何人,不論跟誰結婚,都應該要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配偶的工作附屬品。

    3.當選擇了政治人物結婚,政見不同不代表就要閉嘴,但是請體諒老公或老婆的處境。

    4.臉書是公開場合,請勿逞一時之快。

    5.別靠配偶上位,那不是自己應該得的。

    6.考量自己的事業而親中,不是問題,但是如果因此被批評,那也是應該的。

    7.政治人物的配偶,說話不要尖酸刻薄,因為對於配偶的政治生涯,傷害是很大的。

    8.會受配偶的政治立場影響很正常,但是因此影響自己的工作判斷就不好,這一點新加坡總理應該拿捏得很好。

    9.台灣與新加坡的友誼長存,我們一起度過瘟疫危機。

    10.親中一時爽,配偶很不爽。根據統計,夫妻一起在家工作,會影響離婚率,請謹慎小心。

    其實,真正的善行,不會因為外在的評論而有所改變,沒有上下之分,更不會計較毀譽對錯。

  • 尖酸刻薄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29 19:00:05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3"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叫做「快樂不在於你遇上的事,而是在於你所專注的事。」這一句話乍聽之下,有一點心靈雞湯的味道喔。

    通常我對這種說法,都不會太在意;只是呢,這句話卻是我少數感覺起來,很像是心靈雞湯,但是我個人會奉為圭臬的。

    今天呢,我就從一個心理學家,勞拉卡爾.史丹森。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做一個長期的調查裡,來跟你分享這個觀念。

    或許在你聽完之後,你會跟我一樣,發現這句話其實並不是雞湯,應該要把它變成是「座右銘」。

    勞拉勞拉卡爾.史丹森呢,他常年專注在「老年人」的心理狀態。

    在他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喔,其實人不可避免的,都要面對很多老化的狀態;不管是「心智能力」的衰退,更重要的一點是,「身體能力」的衰退。

    那在一般直覺上的認知,都會覺得老化的過程,它其實會必然影響到,除了身心功能之外,它也會影響到這些老年人,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對於「快樂」的感知。

    但是呢,越研究越發現喔,這裡面是有矛盾的。它的矛盾就在於,其實有很多老年人,在他變老的過程當中,他對「快樂感知」恰巧是相反的。

    他隨著年紀越大,他越覺得自己更年輕、更有力氣,身體更健康。那關於這一點發現,就引起了卡爾.史丹森的好奇。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年紀越大,身心功能越差;但是他們主觀的「快樂感知」和「快樂詮釋」,卻朝向更正面、更快樂的部分?

    他發現啊,這些「銀髮族」會更常、也更全面的,在自己的內心跟外在世界,去創造能夠提振自己情緒的經驗。

    相對於年輕人,老年人更常想起自己的正面回憶,產生愉快的念頭,尋求並保存看了會開心的訊息;搜尋並且注意那些快樂的臉部表情,而且把注意力放在消費性產品的優點上。

    但是卡爾.史丹森也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這樣子;因為如果他說,所有的「銀髮族」都是這樣的話,它顯然不符合我們平常的經驗。

    他所關注的是,其實有一部分,或許你也可能認識過這樣的「銀髮族」,他們真的是越老越開心。

    不可否認他們的身心機能,在客觀上是衰退的,但是他們主觀的感知,在情緒層面卻是越來越開心、越來越圓滿的。

    進一步的研究就發現,這些「銀髮族」為什麼越活越回春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他們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會讓他們感覺到開心,跟正面的事情上。

    其實你可能會認識,有些越老越開心的長者;你會發現,他們非常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他們會善於找到對方,並且鎖定正面因素的人,表現出最大程度的情緒提升。

    而技巧比較差的人,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擺脫生活裡面的磨難,他們的情緒,會隨著年齡而變得日益低落。

    所以呢,你可能會認識有些老人家,愛發脾氣又尖酸刻薄,那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注意力,放在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上。

    可是,那些會把注意力放在正面事物,把負面事物拋諸腦後的人;卡爾.史丹森他就講過,一個他親自做研究訪談的例子。

    他訪問了一個住在安養院的姐妹。那個時候呢,他就問對方,怎麼樣去應用各種生命當中的磨難,跟負面事件。比如說像生病,還有呢自己身旁,一直有親友過世。

    結果呢,這一對快樂的姐妹花,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他們說:「喔~我根本沒有時間擔心那種事情。」

    在當下卡爾.史丹森他聽了有一點迷惑,因為退休人士並不用工作,也不用操持家務,也沒有照顧家庭的責任;照理來說,他們唯一有的就是「時間」。

    結果呢,他就進一步體會到,其實這一對姐妹花喔,他們說「沒有時間擔心那種事」。

    「時間」對於這些老年人他們的定義,可能已經不是在於,他每天能夠支配的時間;而這裡所謂的「時間」,是指他們的餘生。

    年紀大的人,其實都不可避免的,要去面對到自己「餘生有限」這樣的概念。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時間,也就是「餘生」啊,耗費在那些不快樂的事情,在他們認為這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

    所以呢,聽到這裡,如果回到你我,我們可能都還沒有邁入老年。但是呢,不妨透過今天的分享,你想像一下,自己已經「餘生有限」。

    或者是極端一點,你想像自己的今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或者是最後一個禮拜,或者是最後一個月。請問一下,你會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什麼事情上呢?

    回頭想想那句話,「快樂不在於你遇上的事,而是在於你所專注的事。」你說它是雞湯,還是應該要把它當成是「座右銘」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如果呢,你覺得自己的餘生,放在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裡,而其中有一個部分,就是想要「好好的寫作」。

    你並不是想要成為一個作家,而是想要透過文字的表達,留下一些值得自己跟別人紀念的事物;那麼【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會非常的適合你。

    我們要帶給你的,並不是要去寫那些套路式的文字;我們透過【寫作小學堂】會陪伴你,瞭解到文字的本質。其實「寫作」它在本質上,是一個思考的訓練。

    當你能夠回歸到本質的時候,不管你要不要成為作家,我相信這都是能夠伴隨你,人生活得更好、活得更圓滿的一個必要能力。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