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價值》
-
補教老師,感覺跟傳統體制教育中的老師有點不同,但我常覺得定位,是自己定的。⠀
⠀
本週想分享這篇是因這學期剛好當天來回台南授課,去程由永康楊宇主任接送,之前一直沒機會能與主任深聊,很高興今年能在車上與主任閒話家常、分享理念與生活。⠀
⠀
身為教育工作者,不免俗地會討論彼此的教學...
《老師的價值》
-
補教老師,感覺跟傳統體制教育中的老師有點不同,但我常覺得定位,是自己定的。⠀
⠀
本週想分享這篇是因這學期剛好當天來回台南授課,去程由永康楊宇主任接送,之前一直沒機會能與主任深聊,很高興今年能在車上與主任閒話家常、分享理念與生活。⠀
⠀
身為教育工作者,不免俗地會討論彼此的教學方法、態度以及課程設計等等,尤其我的英文課還會常因為不同班級特性而有不同的上法。⠀
⠀
很多成長是透過互動才會知道的,面對厲害的老師、前輩也會讓人想學習,取經,讓自己更好或是能更加確定自己走在對的道路上,堅持信念。⠀
⠀
(一)⠀
先來談談我心中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其實我自己也是平常會請教練或是去上課進修的人。⠀
⠀
求學過程中不免會發現有些人專業能力很強,好比說某科目特別擅長,就讀什麼專業的科系等等,但是科目分數高、學歷高、名稱好看就代表會教導嗎?⠀
⠀
所以多少會遇到那種成績很好的同學,請他教自己,會得到「#^@...(解釋不是很清楚)就這樣呀」。⠀
⠀
除了可能對方沒有很想教自己外(壞),很多時候也是對方不知道如何「表達」。⠀
⠀
教育工作者不外乎就是要將專業有效地傳達,然而,專業與表達能力是分開的,甚至可說是「兩項專業」。⠀
⠀
擁有高學歷、專業能力不代表能表達清楚,但是能夠有效表達的老師是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
⠀
(二)⠀
同理心。⠀
同理與同情不同,同理是能夠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能力。⠀
⠀
這幾年可以陸續感受到數位時代、少子化、台灣長工時導致家庭關係失衡下的同學心理與表達自身狀態能力已不如過往的同學。⠀
⠀
可以說脆弱、玻璃心、巨嬰或是善於逃避,但這就是現實。⠀
⠀
同理心並非要順從有狀況的同學,而是能設身處地思考,⠀
「如果我是他,我可能需要什麼?」進而勾勒出輔助的型態,給予適度的引導,甚至是適當的訓練。⠀
⠀
尤其日趨精緻教學的時代,我不認為線上課程能完全取代實體課,因實體課能給予的連結與約束力更多(這之後談)。⠀
⠀
(三)⠀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並持續提供價值。⠀
⠀
雖然補習班某種程度算是商業營利場所XD,畢竟還是要生存,這不否認。⠀
⠀
而這幾年我所閱讀有關教育、心理學的書籍,發現學習其實就一個過程。⠀
⠀
「心態調整,找正確方法,養成習慣、刻意練習,達成自律的自己,心境也會更加自由。」⠀
⠀
而老師給予的就是前兩者,輔導學生心態建立,給適合的正確方法,當然,一旦學生ok了,也不太需要補習,自學即可,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自學能力已經養成。⠀
⠀
尤其現在免費學習資源很多,書籍更是,擁有自律自學能力,無論在何處都能有所提升。⠀
⠀
除非需要短期特定的訓練,像是口說考試、面試等,或是要找老師特別批改作文,可能就是另請老師針對特定項目加強,其他說真的,自學即可。⠀
⠀
這也是主任在車上與我提到的,很多學習方法其實可以在國中就能奠定起來,已有自學能力,那這樣高中老師該怎麼做?⠀
⠀
我認為,老師能做的就是「提供更多、深遠的價值」。⠀
⠀
而這個「價值」同時代表著一位老師是否能保持開放心態、向上學習、拓展視野、追求新知,引導學生探索內在與外界的未知。⠀
⠀
/⠀
⠀
「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所剩下的東西。」⠀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the learned in school.”⠀
⠀
/⠀
⠀
很多人覺得補教業滿功利的,要求分數,確實,小朋友被家長送來,要的不外乎是成績變好,考第一名等等,補習確實是想要提升成績,但教育的責任並不是把每個人教成第一名,一個班很多人,但第一名基本上只有一個。⠀
⠀
長大之後會發現,成績好可能過得算穩定,也可能過得很不錯,但不代表成績不好就很糟,只是擅長的不在傳統學科罷了。⠀
⠀
成績好壞與否都不是重點,而是「心態建立」與「態度養成」,除了專業知識傳遞外,讓小朋友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他們人生經驗的啟發甚至促使找到興趣,因為,最後會在內心埋下的,都是學生心中喜愛的老師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
⠀
這就是責任。⠀
⠀
因此,成為一個會教書的老師不夠、受人喜歡的老師也不夠,還要成為能夠帶給同學更多價值的老師。⠀
⠀
「你花最多時間跟誰在一起,你就成為怎樣的人。」以及「你內心所欣賞的典範也會引領你成為怎樣的人。」⠀
⠀
這也是我總是喜歡分享旅遊規劃、思維觀念、透過電影、影劇賞析引領學生進行開放式答辯思考;⠀
或許畢業後學生會忘記英文單字、文法系統,但不會忘記我在台上傳達的想法,也希望透過短暫的參與,讓同學的人生有一點點不同的視角。⠀
⠀
/⠀
⠀
謝謝台南楊宇主任與國瑄老師每週的接送,平時邊緣的我很少與人雙向交談,能夠每週這樣的談天、分享,是我奔波勞碌週六的一帖涼劑。⠀
⠀
/⠀
⠀
推薦閱讀:⠀
1.耶魯校長:什麼是教育的本質?https://reurl.cc/0OqKaY⠀
2.《人才,自造者》-謝宇程⠀
3.《把時間當朋友》-李笑來⠀
4.《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查理蒙格⠀
⠀
⠀
⠀
⠀
#林軒英文 #joeenglish #joeshare #林軒分享 #joe是愛分享 #老師的價值
少子化英文作文 在 Oops!! W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遇到好老師是一生的幸運
#所有的光都會變成暖暖的痕跡
老師可以說是職場上最受到尊敬的職業了,不過真的體驗過當老師就發現要當一個好老師不容易,也是會有遇到挫折的時候,明明那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這樣?特別是學校體系的老師,還要肩負很多責任,少子化,有些學校的老師還要幫忙招生,留住學生,根本跟補習班一樣,學生最大。
我當過家教老師,還有補習班老師,還有大專院校兼課老師還有講師,也有自己開花藝課等,我覺得不同位置上老師責任跟壓力都不太一樣,當然我也蠻愛上課,蠻常當學生,在不同的角色切換,我發現只要用心學生會感受到的。
如果只是踩在老師的位置上,要讓學生聽話,那就是彼此都痛苦了,鼓勵每個人長出自我的時代,老師要贏得尊重全憑實力跟真心,當一個學生一輩子可以遇到幾個好老師,也許就是一生成長的養分。
我覺得我的國中、高中國文老師影響我甚遠,常常鼓勵我多寫文章,就算修辭那些我都背不起來,老師還是肯定我的天份,就算有時候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時候,總會想到阿,作文還算寫得不錯。
高中英文老師人也很好,就算我那麼討厭英文,老師也沒有罵過我,英文補習班更誇張,我常常繳錢沒去上課在外面遊蕩,老師打給我媽,我媽會跟老師說,沒關係老師妳多鼓勵她就好。後來畢業前聽到這段話也是覺得感動哈哈哈,我媽平常都一直罵我,卻跟老師說不要罵我。
看來我討厭一個東西表現蠻極致,喜歡也是,感謝每個堅守岡位的老師,努力不會沒有用,所有的光都會留下暖暖的痕跡。
少子化英文作文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新聞, 今天先生錄製影片談論台灣街道正名運動,說立法院被中國包圍了,包括濟南、青島、杭州、紹興等道路,其實整個台北市都被淹沒在中國的城市名稱中。
台灣阿北柯文哲是一個好朋友自主創立的粉專,先生不過是錄製了一段影片好意提醒動不動就反中仇中的民進黨當局,既然那麼有台灣價值,不是應該趕快把這些中央政府單位附近的街道名稱改一改嗎?沒想到竟然引來鋪天蓋地的攻擊抹黑,不到幾個小時就下架粉專。討論台灣意識難道只是蔡英文的專利?只有民進黨能說?
所以我常常勸先生,媒體在人家手上,加上一堆側翼、名嘴護航,只要對他們不利的,哼哼,還不簡單,直接關門做,叫媒體不要大肆報導或討論就沒事了,像論文門和立委租房事件,不都是這樣,主流媒體不報導,政論節目沒討論,壓根一點壓力也沒有。現在竟然連討論街道正名也會引來圍毆,民進黨真是日出東方,永遠不敗,在野黨永遠是陪玩的份而已!
我們既沒有側翼,也沒有資源,現在不過是看不下去的好朋友出來創立一個粉專,要讓大家重新認識柯文哲,藉由這個粉專隨時澄清、更正錯誤的訊息,這只是一個很台灣、很本土的平台,為什麼這樣也會被罵慘了?難怪先生說最痛恨人家抹黑、抹紅 了,我最近比較少寫臉書了,除了想安先生心外(其實他是怕我挨酸民揍啦) ,也是領悟到了現實 ,現在執政黨萬年執政應不成問題,政治路難行,難於上青天, 套句流行用語:「 我OK, 大家多保重!」
不過身為小市民,我想知道蘇貞昌院長先前在告別式上被誤傳摔筆,卻能迅速找出PO文者並告贏對方,不知蘇院長是用何種理由提出?是用何種管道申訴?是在什麼地方提的?我們臉書粉絲頁被下架的事情,要去哪裡申訴?
先生打完 AZ 疫苗當晚發燒頭痛,這種事他通常不會跟我說,因為我會碎碎唸,一直唸、一直唸。我身為醫師,什麼也逃不過我的眼睛,但是他耐力太強隔天還是去上班,我也只能給他備著止痛藥。所以我都跟先生說你別羨慕陳時中了,他漲了多少保費,買什麼疫苗給我們打,堅持進口萊豬給我們吃,只要沒人討論, 呵呵, 對他們一點壓力也沒有。打沒有選擇的疫苗很辛苦,大家加油,汗水取代淚水,今年會更好。
最近很紅的一個話題就是少子化,回答記者的問題,我的答案是,如果可以八千塊租一間市區房子, 含接送加早餐,有這好康,還怕女性不願意生嗎?
#作文練習
少子化英文作文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次學測,一萬多名考生英文作文0分,卻沒有引起社會注意, 因為這些考生都會考上大學的。
為何大學競爭力變這麼差,
相信大家心裡早有答案。
這幾年台灣嚴重對立,
外有兩岸關係冰凍,經濟困窘;
加上少子化衝擊、退場機制失靈;
這兩年政治更公然干預學術,
校園充滿民粹氛圍。
主管部門教育部
似乎早已放棄整治大學沉痾,
不看不聽,
又哪裡會在意高等教育節節敗退?
查百強排名時,從第一名看下來,
一個非常直觀的印象是:
牛津、哈佛、劍橋等「第一梯隊」,
自然是台灣沾不上邊;
緊接著是大陸清華北大、新加坡、
香港、日、韓等「第二梯隊」;
接下來,
大陸前10強大學例如上海交大、
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此時還看不到「台灣大學」的名字,
令人開始有點沉不住氣。
再下來,
等到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
等大學也開始躍入眼簾,
台大的名字才緩緩出現。
僅僅是10多年前,
台灣的高等教育
還不把大陸大學看在眼裡,
當時北大、北京清華
還在後頭苦苦追趕,
連百強都沒進入,
台灣自認競爭對手
是香港、新加坡;
星港都是雙語教育,有國際化優勢?
沒關係,
台灣有優質師資和研發能量可以補強。
不料過去5年來風雲變色,
台灣的大學排名愈來愈差,
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落後。
不提別的,
此次QS學科排名,
2018年台灣還有26個學科進入50強,
2019年掉了8個,今年又掉了7個。
明年呢?又要掉幾個?
我們還有任何優勢嗎?
https://gvlf.gvm.com.tw/article.html?id=7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