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論文題目分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論文題目分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論文題目分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論文題目分類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

小論文題目分類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6:39:58

. 【iPad介紹系列第一彈】 . 從在台大的時候開始使用iPad,到現在大概已經有四年多快五年的時間,實在覺得它對醫學生而言是個幾乎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如果要我筆電跟平板只能選一個,我還是會選平板。 . (第二頁) iPad可以聊的東西很多,趁著iPadOS 15正式發布的這幾天,先介紹我桌面上的...

小論文題目分類 在 隔壁班的阿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10:07

【#阿丸研究室|尋找小論文的靈感!準備篇!】 大家有沒有撰寫過小論文的經驗? 或是即將開始寫小論文呢?🙌 阿丸高中時也曾和同學一起分組寫小論文, 但阿丸覺得最難的部分其實是「尋找研究主題」 因為太多方向可以研究,又怕研究的不夠專精~😵😵😵 開始撰寫前先確立小論文的架構很重要, 才不會寫到一半卻...

小論文題目分類 在 Joe English|林軒英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44:29

《寫作的素養-1》 在台灣基礎教育最新108課綱下,人人都強調素養的狀態下,到底要如何才能增進素養?⁣ ⁣ 而身為一個高中英文補教老師,我想先切入「英文寫作」的面向來談我第一層個人的淺見。⁣ ⁣ 高中英文數年來非選題考的形式為:⁣ 1.翻譯兩句⁣ 2.作文一題⁣ ⁣ 過往學測多為看圖作文、經驗敘述...

  • 小論文題目分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2 11:03:05
    有 1,911 人按讚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 小論文題目分類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5 08:07:00
    有 286 人按讚

    【嬰幼兒】Bookstart閱讀起步走

    之前直播中提到,一月的時候我榮升為阿姨。今天我妹突然問我說:「你知不知道子兒吐吐?好像是隻豬的故事」「當然知道,我之前還有買他的娃娃,不過賣掉了」。

    原來是臺北市Bookstart的贈書,然後我妹就開始被我一連串的逼問(連我妹都不知道這就是 #她姊的碩士論文題目)我第一個反應是:「但這本是適合3-5歲的」我以為現在臺北市是分兩階段贈書,第二階段叫「回娘家」,而且為什麼只有一本?我妹表示,每年的經費不同,而且每個圖書館被分配到的書也不同,到五歲之前都可以領,但每年領到的書也不一定一樣。所以,有沒有可能今年的子兒吐吐太大,等到4-5歲的時候再去又拿到太小的?而且我連續對照了兩年的書單,裡面都沒有只有子兒吐吐這一本😒

    我就開始抱怨,說這樣分齡沒有確實拿到書也沒啥用,不如發紅包。(我查了一下,我部落格2012年時就抱怨過書單沒有分齡這件事)我妹就說:「不會阿我覺得有免費書可以拿已經不錯了呀。我就是一般民眾,我非專家,專家要背負逼政府進步的責任。」

    的確,罵了之後教育部Bookstart開始分類了,而且也公布了評審名單,超有效(那篇罵到上新聞,嚇死我)(回首人生,怎麼可以一路黑),但看來很可惜只是書單上標示適讀年齡,實際的贈書上並沒有確實做好分齡,滿可惜的。堂堂預算最多的臺北市都這樣了,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什麼情形呢? 歡迎大家分享。

    下午我妹去上月子中心的親子共讀課,我叫她即時轉播,看到桌上擺的書之後,我說了「專業」,我妹超驚訝,可能難得從我口中聽到好話🤣幹麻這樣,該稱讚的我還是會稱讚阿,就算是討厭的人但書好的話我還是會秉公評論der。

    不過課程中介紹的繪本我都丟在高雄。但不用擔心,姨姨有超~~~多~~~日文阿卡醬絵本讀好讀滿讀到吐哦!!

    小外甥女:姨姨好恐怖~~~😱

    可能我以後會從不食人間煙火的雲端下來講一些接地氣的繪本哈哈哈哈。(可以找我做母嬰用品的業配了科科)

    當年罵到上新聞的文章
    https://childrenbookmap.blogspot.com/2015/12/bookstart-Taiwan.html

  • 小論文題目分類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2 10:54:54
    有 1,666 人按讚

    【認識「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
     
    美國時間8月18日,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當中,通過2020年版本的黨綱。在這份黨綱中,除了對中國著墨頗多之外,其中備受矚目的是,正面論述中國是一個威脅,且拿掉了「一中政策」的字樣:「民主黨認為中國的挑戰並不主要在於軍事,但我們會威懾並對侵略做出回應。我們將強調我們對全球自由航行的承諾並抵禦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軍事恫嚇。」、「民主黨信守對《台灣關係法》的承諾,也將持續支持台海兩岸議題在符合台灣人民願望與最佳利益的情況下和平解決。」(p.92)
     
    而2016年版本的黨綱則是:「我們信守對一個中國政策及《台灣關係法》的承諾,也將持續支持台海兩岸議題在符合台灣人民願望與最佳利益的情況下和平解決。」
     
    以下,我們將簡介美國的一中政策以及所謂戰略模糊是什麼意思。知道這些名詞很重要,一方面來說,台灣媒體上常常會有人拿戰略模糊來當成「疑美論」的基礎(例:認為美國不會在中共侵台的狀況來前來幫助),另一方面,這是美國的兩岸政策核心要素之一。
     
    📖 到底什麼是一中政策呢?
    ➤ 參考閱讀1:一中原則和一中政策是什麼?https://pse.is/VFBCD
    ➤ 參考閱讀2:美國的一中政策 https://pse.is/TQFUH
     
    美國的「一中政策」主要核心是中美建交以來所奠定的原則,傳統上以所謂的「一法三公報」(台灣關係法,以及中美於建交前後之間所簽的三項公報)為基礎。
     
    其中,中國一直以來的「一中原則」,特別強調了《上海公報》中的內容,即:1、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2、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3、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上海公報》的內容,美國向來都沒有承認第三點,只說到他們「認識到」(acknowledges)中國的立場,並沒有「承認」recognizes(可是中國的翻譯硬是翻成承認)。因此,美國的一中政策只有包含前述兩點,但不包含第三點。這個區別非常重要,也因此,且技術上來說美國的「一中政策」和中國的「一中原則」內涵不一樣。(至於中國國民黨的一中原則,則是將上述的第二點的中國,認為是中華民國。順便讓大家知道一下這樣。)
     
    雖然原則是這樣,但是各方對一中政策的解讀並不相同。首先是專業人士的部份,包括美國政府官員及研究人員,並不認爲一中政策對台灣特別不利。他們認為,一中政策嚴格定義上奠基於「一法三公報」(台灣關係法+中美之間簽的三項公報),而歷屆政府基於特殊政策需要,會決定着重一法或三公報。就算後來的六保證、《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及《台北法》某種程度都成了成文法,建構起了更完整及符合現狀的美國對台政策體系,但核心還是一法三公報,也最常被官員引述。
     
    另一方面,對一般人來說,包括許多美國政治人物如國會議員,會把美國自70年代以來所有的對中政策概括爲「一中政策」。內容並不單指上海公報及建交公報的原始內涵,而可能加上了後來的一些補述,例如八一七公報設下對台軍售限制,三不政策、甚至國務院的一些內規方針等等。經過近半世紀的累積,這一套對台政策往往限縮了美台關係進展,常被概括爲「一中政策」的一部份。
     
    ===以上是背景介紹,來個小分隔線===
     
    民主黨黨綱去掉一中政策字樣,我們要來推敲他們去掉的是什麼意義上的「一中政策」。從黨綱內容來看,只提「一法」不提「三公報」,並說「基於台灣人民意願及最大利益,支持兩岸議題和平解決」,透露出「友台」的訊號,甚至頗有修改《上海公報》當中「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味道。問題在於,我們目前仍然不知道民主黨是否會有新論述,是否在考慮調整上述所說一中政策核心的「兩段論」,還是說他們在考慮調整半世紀以來除了《台灣關係法》以外的所有政策。這種作法其實正是美國長期以來「戰略模糊」的體現,只是現在模糊空間更大了。
    事實上,《台灣關係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戰略模糊」,先前是在「假設中共侵台,美國是否會出兵救援台灣」問題上保持模糊。(不過這個常被「疑美論者」拿來做文章,這是另外的題目了)
     
    Joe Biden最重要的幕僚之一Tony Blinken曾經提到,希望美國兩岸政策關係回到過去的戰略模糊狀態。但如果沒有了舊一中政策,我們無法確知新的論述是否一定會朝着有利台灣的方向。比方說,支持與台灣建交是一個方向,但要台灣與中國談判,接受某些中程協議也是一個方向。
     
    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民主黨的新兩岸政策核心精神爲何,使得民主黨形塑未來政策有更大不確定性。這都是民主黨要趕緊補充的。最近已有愈來愈多的討論是關於這點,例如像是華爾街日報這樣的媒體(商業菁英取向,觀眾的意識型態立場屬於中間派),都曾以媒體編輯室的立場發出評論,認為美國應該將對台政策說清楚,並且要保持明確一點的承諾,以應對中國壓力。我們的確認為,如果民主黨的主要立場是要爭取更多盟友一起防堵中國,那麼,對盟友的明確承諾是不可少的。
     
    當然了,民主黨黨綱對政府不一定有拘束力。2016年共和黨黨綱曾明確納入「六項保證」,與後來共和黨政府的對台政策大致沒有牴觸。但可能的民主黨政府是否會有明確的行動就不一定了。
     
    ===小小分隔線===

    另一個值得追縱觀察的是國會的態度。
     
    學者馬明漢(Michael Mazza)曾寫過一篇文章,關於《台灣防衛法》和《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他覺得美國國會的對台態度正走向「戰略清晰」,不過這目前比較清楚的態勢只限於幾位提案的國會議員。如果觀察近期的法案,可以發現幾乎除了已通過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RIA(https://pse.is/UTSMH),其他像是這兩三年國防授權法NDAA、共同決議案等,幾乎只提台灣關係法跟六項保證是台美關係的基石,而沒有提對台灣比較不利的三公報。這是否真的是一種「戰略清晰」的表現?是挺台力道的加強?我們認為的確是有這個趨勢。
     
    最後再老調重彈一次。台灣人要知道的是:台灣相關議題的大方向來看,目前來說是兩大黨的一個高度共識議題,我們要做的是去區分哪些人是「擁抱熊貓派」、哪些人是在理念上或利益上的友台派,我們應該要更仔細判斷執政團隊(或者「可能的」執政團隊)的整體立場和風向,找到我們需要更加強交流的人群、可以合作的人群,思考如何才能擴大台灣議題的支持基礎。
     
    📖 延伸閱讀:
    ➤ 美國政治菁英如何看中國:五種人物的分類
    https://pse.is/T3QBA
    ➤ 近期評論文章分享清單
    https://pse.is/UG4ZP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觀測站podcast: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Google:https://pse.is/U4JMN
    ➤ Youtube:https://pse.is/QSM4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