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米對方聽不到聲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米對方聽不到聲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米對方聽不到聲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米對方聽不到聲音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育兒甘苦談】終於開學了! 文/小米嘛 在期待了好久久久久久後,今天終於開學啦! 從上星期起就開始耳提面命不斷告訴兩小即將開學的事,準備升小一的鴨鴨姐姐期待極了;而莫名其妙從小班直接進入中班的依比則呈現一種似乎搞不清楚狀況的模樣,雖然也會跟著大喊:「耶~~要開學了!」,但一年前即將進入小班時也...

  • 小米對方聽不到聲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21:17:05
    有 38 人按讚

    【育兒甘苦談】終於開學了!

    文/小米嘛

    在期待了好久久久久久後,今天終於開學啦!

    從上星期起就開始耳提面命不斷告訴兩小即將開學的事,準備升小一的鴨鴨姐姐期待極了;而莫名其妙從小班直接進入中班的依比則呈現一種似乎搞不清楚狀況的模樣,雖然也會跟著大喊:「耶~~要開學了!」,但一年前即將進入小班時也是一模模一樣樣的狀況外。

    昨晚要兩小自己準備好書包和要穿的衣服後,早早把兩小趕上床,還好雖然放了整整三個月的假,但咱們家始終維持八點趕上床的習慣--開玩笑,小孩不睡媽媽哪有自己的時間是不是!說什麼也要準時趕去睡覺啊!--但不知道是太興奮還是太緊張,依比好不容易睡著了,半夜卻又爬起來該該叫。

    還以為今天會是一場混戰,沒想到媽媽前腳才離開床、小孩後腳就跟了上來!七點都還不到,兩小就已經乖乖坐好等著吃早餐了。

    忙著切水果烤麵包、再趁小孩吃早餐時快速綁頭髮,竟然七點半不到兩個孩兒都已整裝完畢可以出門了!效率之高,連猴子拔都看著時鐘疑惑地說:「我們之前都是幾點出門?」眼看時間還早,鴨鴨居然還可以得空看起故事書來了!奇怪,說好的手忙腳亂呢?🤣

    於是在意想不到的悠閒中,爹娘們順利把小孩打包送到學校,絲毫沒有一絲不捨~~~

    擔心會有一場混戰的媽媽還特地排了今天在家工作,送完小孩回到家打開門的瞬間迎來了一抹舒心的寧靜.......

    喔喔喔喔喔~~有學校真好!!

    又,昨天外出等過紅綠燈時,依比又無聊地捲起裙子玩,雖說裡面還有內搭褲,但此動作終究不妥,媽媽照例念了幾句:『依比!裙子不要捲起來!』

    才剛講完,旁邊就傳來一個年輕女子的聲音:「請問是依比嗎?」

    阿唷我的媽,難不成罵小孩罵到全世界都知道誰是依比了嗎?媽媽大驚失色,尷尬地問:『請問你是...?』

    對方笑著說:「真的是依比耶!我是之前在她們幼兒園實習的姊姊。」

    而這頭的孩兒呢?居然馬上露出害羞的表情低下頭說:「我忘記了....」

    阿咧?!想當初人家姐姐實習結束要離開時哭得那麼大聲,現在居然說忘記人家了,這像話嗎這?

    但話又說回來,這故事應該是告訴我們:在路上罵小孩時千萬要小小聲罵,免得因為罵小孩被人認出來啊啊啊阿~~🤣🤣🤣🤣🤣

    --

    後記

    一整天沒看到小孩,晚上回家後聽兩小嘰哩瓜啦分享,忍不住覺得好可愛,連理智線都變粗了呢!距離果然是種美感!學校是媽媽的救星無誤!!(蓋章確認)

    #終於開學了
    #有老師真好
    #拜託九月也要順利開學阿
    #圖為還有閒情逸致看書的小孩和上學前的開心模樣

  • 小米對方聽不到聲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9 09:00:15
    有 62 人按讚

    【盧斯達:點搞掂班後生仔? — 從 TVB 被大股東批評節目「老化」說起】

    TVB 大股東接受別家傳媒訪問,猛烈批評 TVB ,包括「節目及管理團隊全面老化」,遠離年青觀眾。咁你有咩高見?大股東說要搞更多有創意節目,例如講下「內地年青人創富故事」。

    如果說小米請日本著名設計師搞品牌重塑 (rebranding) 只是約花二百萬,那要重塑 TVB 在本地觀眾心目中的形象,花的就可能是天文數字,甚至好像中國自古以來的改革一樣,不改革尚且能慢慢死,一改革就會反噬,死得更快。

    積習難返,年輕甚至中年人口對 TVB 的定見,已經起碼過了一代。示威者在新聞現場喊出「無線新聞,事事旦旦」的口號,已經起碼是十年之前,那時的年輕人,今日都正步入中年。又有一整代年輕人,在一個不看 TVB (甚至電視) 同樣眼界大開、見識超越上一代的環境下長大。現在他們去看 Viu 的明星,就像文藝青年長大以來都是玩開電子相機和光碟,之後再回頭接觸 analogy 的菲林攝影和黑膠唱片,是回鍋行為。回鍋就代表要有額外誘因,人家看其他頻道,可能因為對方比你多一種地氣、多一種青澀感、有些東西敢講多點,或者簡單來說,那些頻道「不是 TVB」 。

    TVB 無論改不改,TVB 本身就無法做到 「不是 TVB」,改革二字,難。

    國家人民有感情,不能隨意傷害,觀眾也有感情,傷害之後就很難恢復。TVB 在我們長大之後的經營方法,難言對錯,向大灣區發展也許可能是「唯今之計」,但很多人早已認定,TVB不會再服務他們,也自尋新的資訊娛樂來源,與 TVB 脫鉤。這個隱暗的運動,在大股東發聲之前起碼十年,就已經在民間生根。你十年前跟對方分手,對方的世界早就沒有你,你的 bargaining power 會有多少?

    香港的水貨鋪和藥房發了十年自由行的財,已經去到不做本地人生意都可以盤滿盆滿。見你講廣東話,服務態度都特別差。香港人不仇富,你賺錢他沒話可說,但當你沒有自由行生意,要告急,然後說要重返本地,服務好本地顧客,自己的根一向在香港,本地顧客表情一定陰晴不定,說不準還會幸災樂禍一句:做咩返來做我地啲賤燦生意?

    至於如何拉緊自己與年輕人的關係?聽到這件事,年輕人的表情一定也陰晴不定。這十年二十年,「主流社會」(包括傳媒) 重塑的社會觀,基本上就是說年輕一代是多餘人。否則不會有甚麼事情都叫他們北上發展,去大灣區,那潛台詞就是說本地已經沒有資源給年輕人發展,但同時高層們仍然在香港吃香喝辣,也就是那一代人心照不宣、跨越黃藍的主流價值觀,一邊消費香港的剩餘秩序,不管之後是移民還是帶入棺材,一邊掃除競爭世代,沒有「接班意識」,那麼後生一代為甚麼突然會回來「睇你台戲」?

    否則,為甚麼中老年人和前輩世代,只要有個人說一句公道話,幫下手,年輕人就捧他們?因為這些品種萬中無一,反映整個社會反正是殺子成風的。

    為甚麼他們會提議做「內地年青人創富故事」?這便是要立一個「中國夢」的碑,想對後來者說,你肯奮鬥,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 (在中國) 出人頭地。這比起「獅子山神話」又更加神話。以李嘉誠為代表的成功神話,在香港經歷回歸之後,已經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亦沒人再幻想現在只要努力就能成為下一個成功人士。這件事,2000 年初出生的《麥兜故事》已經說了,那隻豬跟朋友說:我怕自己做唔到果D「社會棟樑」喎。

    老實是沒甚麼人會相信香港夢,更不會相信自己在地大脈博、人生路不熟、不知道內裡門路的中國,能夠成為成功人士。這個神話,在中國的年輕世代中間或許是可以推銷的,因為他們成長於經濟上升軌道,會有多一些樂觀,見過小溪,想著小溪的源頭還有一個大海;香港人則是倒轉的,見過大海,也見過大海乾涸。對他們來說,不敢想像「成功」,對大部份人來說,交得起納米樓的租,買不起樓,每年去兩次日本,已經是苦苦掙扎才能擁有的生活。跟一班主要是城市流民的年輕人談創富,是不是太離地呢?如果你沒多餘閒錢,你會去看股票貼士嗎?

    反而個人最感不解的是,為甚麼現在全世界的嘴上都在說如何爭取年輕人呢?幾年前,世代之爭早就進入政治爭論,當時面對年輕人有別的想法,某大黨的人甚至高呼「依家年輕人大哂咩」,一時氣硬,會在之後陸續結出果子。如果當初能夠擴大會議,未必不能減慢大家揭破香港那塊畫皮的速度,這不會導致軌道改變,但可以減速,也許他們就能安然休退,或者多做幾年。某古典音樂家曾經說過,真正的大師,懂得提攜後輩。不一定是說大師技藝一定會被超越,但當你安靜下來的時候,還有後輩尊重,還有人睇你台戲。現實一點說,有接班意識,為的主要不是後輩,而是自己台戲下台時,仍是漂亮的收場。

    無意中看到本地學者王慧麟 2014 年在報章上一篇專欄,題為《搞掂班後生至講》,談到當時林鄭為了政改開「早餐飯局」,拉攏了各門各派的代表收窄分歧,但當時社會上的主流看法,是「其實政改都只係嗰幾個民主派大老嘅事,只要同幾個大老傾掂,個分歧越收越窄」,但其實權力是流動的,更大問題是你已沒有槌定音的條件,他這樣說:

    //「以前華叔響度之時,一支大槌搞掂晒,主流聲音素來佔晒上風……好啦,即使將來主流聲音繼續贏咗,佢地會feel到,今時唔同往日,唔可以唔照顧,內部極之對立嘅聲音及意見。同一道理,大家唔好以為,依家枱面上之民主派大老八面威風,查實佢地好多做埋今屆,甚至選多一屆議員就真係要交棒,唔可以唔交出權力。唔通做到八十歲仲雙料議員咁老土咩!從呢個角度講,佢地依家做嘅決定,係會影響下個世代,甚至再下個世代之接班,唔可以咁自私也。

    下個或者再下個世代對中國之態度係點呢?佢地會唔會好似依家大老輩咁樣,對中國有好大之情意結呢?佢地會唔會咁民族主義上腦呢?佢地會唔會好似華叔嗰輩愛國不愛黨呢?佢地同中國有乜嘢連繫呢?佢地嘅「中國因素」係乜嘢呢?

    ……年輕一代點樣睇中國,一定程度上影響緊大老們的決策。萬一呢班青年好唔鍾意大老們北上訪問,你估大老們敢唔敢大動作到,唔理黨內意見又監粗北上訪問呢?當然,民主派大老個個做慣大佬,把口一定好權威咁樣訓斥年輕一代太幼稚等諸如此類,但心底裡都 feel 到,決策唔可以再係咁樣唯我獨尊,畢竟下一代殺緊上嚟,唔可以獨裁到成個亞努科維奇咁樣。」//

    這個分析,現在看來真是驚雷一道,基本上預示了之後幾年香港各行各業的大致發展。既有的領導人物 /公司壓不到場,顧此失彼,而主要市場也日漸分崩。這個年代會有年輕人說自己偶像是楊明嗎?也怕同輩歧視自己。沒錯 TVB 還是很多人看,偶爾也會有聲量,在很多地方都是壟斷性優勢,但社會下層建築的改變,還是細水長流,漸見功夫。你獨沽一味,自然「策略不穩健」。

    王的文章,還有一句「依家西環同中環只係做大老之功夫,但就唔見佢地做下一代或下下一代之功夫,咁就好明顯見到,佢地工作之缺失」,這在 TVB 的例子也是一樣。你多年來做多少功夫,有沒有出力撩動各個年齡層的心?年輕觀眾,對 TVB 或者電視有沒有情意結?如果沒有,你的出品加倍地好、加倍親近,也可能會吸引到他們,但 TVB 如果能做肯做,早就做了,還需要老闆提點嗎?「搞掂班後生至講」,不過 TVB 處境難過特區政府,後者軍管即是, 商業機構如果還要打開門做生意,卻要拿到人們的心。

  • 小米對方聽不到聲音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9 09:00:03
    有 95 人按讚

    【盧斯達:點搞掂班後生仔? — 從 TVB 被大股東批評節目「老化」說起】

    TVB 大股東接受別家傳媒訪問,猛烈批評 TVB ,包括「節目及管理團隊全面老化」,遠離年青觀眾。咁你有咩高見?大股東說要搞更多有創意節目,例如講下「內地年青人創富故事」。

    如果說小米請日本著名設計師搞品牌重塑 (rebranding) 只是約花二百萬,那要重塑 TVB 在本地觀眾心目中的形象,花的就可能是天文數字,甚至好像中國自古以來的改革一樣,不改革尚且能慢慢死,一改革就會反噬,死得更快。

    積習難返,年輕甚至中年人口對 TVB 的定見,已經起碼過了一代。示威者在新聞現場喊出「無線新聞,事事旦旦」的口號,已經起碼是十年之前,那時的年輕人,今日都正步入中年。又有一整代年輕人,在一個不看 TVB (甚至電視) 同樣眼界大開、見識超越上一代的環境下長大。現在他們去看 Viu 的明星,就像文藝青年長大以來都是玩開電子相機和光碟,之後再回頭接觸 analogy 的菲林攝影和黑膠唱片,是回鍋行為。回鍋就代表要有額外誘因,人家看其他頻道,可能因為對方比你多一種地氣、多一種青澀感、有些東西敢講多點,或者簡單來說,那些頻道「不是 TVB」 。

    TVB 無論改不改,TVB 本身就無法做到 「不是 TVB」,改革二字,難。

    國家人民有感情,不能隨意傷害,觀眾也有感情,傷害之後就很難恢復。TVB 在我們長大之後的經營方法,難言對錯,向大灣區發展也許可能是「唯今之計」,但很多人早已認定,TVB不會再服務他們,也自尋新的資訊娛樂來源,與 TVB 脫鉤。這個隱暗的運動,在大股東發聲之前起碼十年,就已經在民間生根。你十年前跟對方分手,對方的世界早就沒有你,你的 bargaining power 會有多少?

    香港的水貨鋪和藥房發了十年自由行的財,已經去到不做本地人生意都可以盤滿盆滿。見你講廣東話,服務態度都特別差。香港人不仇富,你賺錢他沒話可說,但當你沒有自由行生意,要告急,然後說要重返本地,服務好本地顧客,自己的根一向在香港,本地顧客表情一定陰晴不定,說不準還會幸災樂禍一句:做咩返來做我地啲賤燦生意?

    至於如何拉緊自己與年輕人的關係?聽到這件事,年輕人的表情一定也陰晴不定。這十年二十年,「主流社會」(包括傳媒) 重塑的社會觀,基本上就是說年輕一代是多餘人。否則不會有甚麼事情都叫他們北上發展,去大灣區,那潛台詞就是說本地已經沒有資源給年輕人發展,但同時高層們仍然在香港吃香喝辣,也就是那一代人心照不宣、跨越黃藍的主流價值觀,一邊消費香港的剩餘秩序,不管之後是移民還是帶入棺材,一邊掃除競爭世代,沒有「接班意識」,那麼後生一代為甚麼突然會回來「睇你台戲」?

    否則,為甚麼中老年人和前輩世代,只要有個人說一句公道話,幫下手,年輕人就捧他們?因為這些品種萬中無一,反映整個社會反正是殺子成風的。

    為甚麼他們會提議做「內地年青人創富故事」?這便是要立一個「中國夢」的碑,想對後來者說,你肯奮鬥,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 (在中國) 出人頭地。這比起「獅子山神話」又更加神話。以李嘉誠為代表的成功神話,在香港經歷回歸之後,已經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亦沒人再幻想現在只要努力就能成為下一個成功人士。這件事,2000 年初出生的《麥兜故事》已經說了,那隻豬跟朋友說:我怕自己做唔到果D「社會棟樑」喎。

    老實是沒甚麼人會相信香港夢,更不會相信自己在地大脈博、人生路不熟、不知道內裡門路的中國,能夠成為成功人士。這個神話,在中國的年輕世代中間或許是可以推銷的,因為他們成長於經濟上升軌道,會有多一些樂觀,見過小溪,想著小溪的源頭還有一個大海;香港人則是倒轉的,見過大海,也見過大海乾涸。對他們來說,不敢想像「成功」,對大部份人來說,交得起納米樓的租,買不起樓,每年去兩次日本,已經是苦苦掙扎才能擁有的生活。跟一班主要是城市流民的年輕人談創富,是不是太離地呢?如果你沒多餘閒錢,你會去看股票貼士嗎?

    反而個人最感不解的是,為甚麼現在全世界的嘴上都在說如何爭取年輕人呢?幾年前,世代之爭早就進入政治爭論,當時面對年輕人有別的想法,某大黨的人甚至高呼「依家年輕人大哂咩」,一時氣硬,會在之後陸續結出果子。如果當初能夠擴大會議,未必不能減慢大家揭破香港那塊畫皮的速度,這不會導致軌道改變,但可以減速,也許他們就能安然休退,或者多做幾年。某古典音樂家曾經說過,真正的大師,懂得提攜後輩。不一定是說大師技藝一定會被超越,但當你安靜下來的時候,還有後輩尊重,還有人睇你台戲。現實一點說,有接班意識,為的主要不是後輩,而是自己台戲下台時,仍是漂亮的收場。

    無意中看到本地學者王慧麟 2014 年在報章上一篇專欄,題為《搞掂班後生至講》,談到當時林鄭為了政改開「早餐飯局」,拉攏了各門各派的代表收窄分歧,但當時社會上的主流看法,是「其實政改都只係嗰幾個民主派大老嘅事,只要同幾個大老傾掂,個分歧越收越窄」,但其實權力是流動的,更大問題是你已沒有槌定音的條件,他這樣說:

    //「以前華叔響度之時,一支大槌搞掂晒,主流聲音素來佔晒上風……好啦,即使將來主流聲音繼續贏咗,佢地會feel到,今時唔同往日,唔可以唔照顧,內部極之對立嘅聲音及意見。同一道理,大家唔好以為,依家枱面上之民主派大老八面威風,查實佢地好多做埋今屆,甚至選多一屆議員就真係要交棒,唔可以唔交出權力。唔通做到八十歲仲雙料議員咁老土咩!從呢個角度講,佢地依家做嘅決定,係會影響下個世代,甚至再下個世代之接班,唔可以咁自私也。

    下個或者再下個世代對中國之態度係點呢?佢地會唔會好似依家大老輩咁樣,對中國有好大之情意結呢?佢地會唔會咁民族主義上腦呢?佢地會唔會好似華叔嗰輩愛國不愛黨呢?佢地同中國有乜嘢連繫呢?佢地嘅「中國因素」係乜嘢呢?

    ……年輕一代點樣睇中國,一定程度上影響緊大老們的決策。萬一呢班青年好唔鍾意大老們北上訪問,你估大老們敢唔敢大動作到,唔理黨內意見又監粗北上訪問呢?當然,民主派大老個個做慣大佬,把口一定好權威咁樣訓斥年輕一代太幼稚等諸如此類,但心底裡都 feel 到,決策唔可以再係咁樣唯我獨尊,畢竟下一代殺緊上嚟,唔可以獨裁到成個亞努科維奇咁樣。」//

    這個分析,現在看來真是驚雷一道,基本上預示了之後幾年香港各行各業的大致發展。既有的領導人物 /公司壓不到場,顧此失彼,而主要市場也日漸分崩。這個年代會有年輕人說自己偶像是楊明嗎?也怕同輩歧視自己。沒錯 TVB 還是很多人看,偶爾也會有聲量,在很多地方都是壟斷性優勢,但社會下層建築的改變,還是細水長流,漸見功夫。你獨沽一味,自然「策略不穩健」。

    王的文章,還有一句「依家西環同中環只係做大老之功夫,但就唔見佢地做下一代或下下一代之功夫,咁就好明顯見到,佢地工作之缺失」,這在 TVB 的例子也是一樣。你多年來做多少功夫,有沒有出力撩動各個年齡層的心?年輕觀眾,對 TVB 或者電視有沒有情意結?如果沒有,你的出品加倍地好、加倍親近,也可能會吸引到他們,但 TVB 如果能做肯做,早就做了,還需要老闆提點嗎?「搞掂班後生至講」,不過 TVB 處境難過特區政府,後者軍管即是, 商業機構如果還要打開門做生意,卻要拿到人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