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小波在哪裡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波在哪裡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波在哪裡英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32的網紅繪本無極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們知道 小波跟小波媽媽的差別在哪裡嗎? 答案是:身上的斑點 (小波的爸爸,身上則是完全沒斑點喔) 《小波在哪裡》 《Where’s Spot ? 》 是Eric Hill 所創作的經典繪本角色, 小波在哪裡~小波在哪裡~ 以Spot 為名的第一部作品, 主角卻是小波的媽媽 而小波只出現一秒 ...
小波在哪裡英文 在 拐乖、平安、菜尾、波波、皮蛋、檸檬和皮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3:12:09
🐦 Something on her beak😂 なにか付いている(•ө•) わたしは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が、文法や助詞などを間違ったら、教え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 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小波妹妹正在長頭毛❤ 手機可以靠這麼近都沒逃走,她也有慢慢在進步喔😀 昨天日文課跟老師聊這次去東京的感想,覺得自...
小波在哪裡英文 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10:23:36
沒想到真的有人看完了我的廢話連篇還留言幫我加油 好值得痛哭流涕啊~ 嗚 (先澄清一下我沒有在攻擊還是抨擊誰 畢竟你要發什麼文在你的帳號本來就是自己開心就好 我只是說我自己不想發那種文而已) 然後我也不喜歡一直抱怨 所以到現在才想說來記錄一下哈哈 好ㄌ 我要繼續我的故事了 隔天一早8點30要到學校 (...
小波在哪裡英文 在 繪本無極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們知道 小波跟小波媽媽的差別在哪裡嗎?
答案是:身上的斑點
(小波的爸爸,身上則是完全沒斑點喔)
《小波在哪裡》
《Where’s Spot ? 》
是Eric Hill 所創作的經典繪本角色,
小波在哪裡~小波在哪裡~
以Spot 為名的第一部作品,
主角卻是小波的媽媽
而小波只出現一秒 😄
是後來的續作才是以小波為主角的故事,
在《小波去上學》的故事裡,
其實小波的配角朋友們也有自己的名字喔~
Helen : 河馬
Steve : 猴子
Tom : 鱷魚
Tina : 大象
Betsy:熊
(是從英文版延伸的續作內看到的)
這一系列的相關故事,
很適合1-3歲的幼兒,
因為有很多翻頁的機關可以吸引幼兒的目光,
被翻譯成中文版的故事有三本 (信誼出版社)
提供給大家參考
小波在哪裡英文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誠實中.陳時中》
#不小心一口氣讀完了
#內有珍貴照片
5月15日,國內連續8天零確診,33天無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擺出8顆芭樂,取其諧音「八樂」以資慶祝。是日傍晚,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結束後,抵達輔大醫院,參與MAC WARD模組病房發表記者會。2天之內可以快速組裝的模組病房為台美合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亦蒞臨現場,2人相見不握手只碰肘—此為防疫期間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要合照了,一群人在講台上隔出1.5公尺的社交距離,眾人摘下口罩,或者捏在手上,或對折放在口袋,唯獨陳時中,拇指與食指小心翼翼地捻著,彷彿手中捻著是一朵花。
.
因疫翻紅 宛如唐僧肉
講台上,他示範何謂防疫新生活的社交,台下記者為取得最佳攝影位置,相互推擠咆哮,完全無視安全距離。時間回溯到一年前,其時,政府機關明白了網路聲量即民意的道理,各部會首長爭相當網紅蔚為風潮,當年的農曆年陳時中首度拍衛福部新春宣傳片,宣導國人如遇家暴、街上看到孤苦遊民,該打哪支電話求助。社群媒體菜鳥第一次拍片,臉有點僵,反應有點生澀,影片僅238個按讚。他事後自嘲:「面惡心善,不是民眾的菜。」但他現在哪裡不是民眾的菜呢?媒體和群眾看見這個66歲的阿伯,簡直像看到唐僧肉來著。
轉折點是今年1月20日,因應肺炎疫情擴大,台灣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升為二級開設,由他任指揮官坐鎮防疫記者會,至今逾120天無間斷。日前,民調顯示他因防疫表現獲跨黨派支持,滿意度高達94%。世界遇此百年大疫,台灣抗疫可防可控,外媒頻頻報導,他被日媒封為「鐵人部長」,台灣在國際的視野中,未曾有過如此清晰的能見度。
「民調來來去去的,當然現在大家給我們的評價很高啦,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目的,一開始目的是希望建立公信力、建立透明溝通的管道,這個我們大概有做到吧,所以大家會給我們肯定。」這一天,國內連續11天零確診,他接受本刊訪問,被問及爆紅心情,他言必稱「我們」,一樣是記者會上的和緩口吻,種種榮耀與冠冕歸於醫界專家、歸於疾管署團隊、歸於協助疫調的各中央與地方單位,當然,也不忘感謝國人的配合。
「這段時間,我們沒有用強烈的手段,去做任何我們認為防疫應該做的事,都是靠國民的配合,這是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專訪當日正值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大會,台灣又被拒於門外,他沒有憤怒,只是遺憾無法跟友邦分享「防疫台灣模式」,「有些國家激烈地封城,但國民不配合,效果反而減低。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跟決策者訊息夠不夠透明有關,如果我們讓民眾知道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大家想法會一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整個疫情公開透明,讓大家都得到一樣訊息的緣故。」
.
白話主持 收視率保證
話題一轉,他舉例疾管署如何拿出數據,跟民眾溝通不做普篩和快篩,然後20分鐘就過去了。訪問不過50分鐘,低頭瞄一眼訪綱上羅列10來個問題,他才回答2題,心裡不免暗暗著急。他每個回答都是長長的申論,有理有據,我猴急地追問自己想追問的,他慢條斯理地把話題導回自己想闡述的,恍惚的剎那,我以為置身某小鎮牙科診所,而非疾管署貴賓室。
但他的風格一向如此,我們側訪不願具名的醫藥線記者,「你在立法院觀察他,他對待立委跟這陣子直播,態度沒差太多。他被質詢時,會消化數字,很會講大白話。有些部長被問了什麼問題,就叫幕僚來回答,但他不會,幕僚就站在他後面,他在幫幕僚擋子彈,因為他對政策夠清楚。」政治人物的話術,有人如烈酒一樣刺激辛辣,有人如含糖飲料一樣甜膩,而他就跟白開水一樣,淡寡無趣,可面對如火燎原的疫情,如水一樣透明的說話之道,反而產生安慰人心的力量。他說:「有些比較緊急的情況,講出來一定會帶來人心不安,我們也會掙扎該不該講,但只要一次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公信力一旦破了,什麼都沒用了。」防疫如其名,誠實為上策,防疫台灣模式可供世界參考,指揮中心的危機處理何嘗不可作為台灣公部門的借鏡?說清楚,講明白,直球對決才是王道。
故而每個午後的防疫記者會變成全台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除了疫情匯報,偶爾擺放西瓜、芭樂,幫台灣農產品業配,偶爾擺放荷蘭餅乾和鬱金香,幫外交部做國民外交。小男生戴粉紅口罩被同學嘲笑,他說不如他們幾個老男人戴一次,做個示範,讓大家去思考顏色的性別議題。
.
失控爆淚 鐵人釋懷了
現在說來是一派輕鬆,但防疫120日,有無哪一個案例爆發,會讓心裡涼了半截?「有啊,第一例武漢回來的啦,再來是武漢旅遊團在台灣,從101搭車去台大看病,事情也很大…還有高雄金芭黎女公關,任何一個小洞都會變成大洞…」每一個個案染疫都足以掀起驚滔駭浪,但他講得水波不興,講著講著就是武漢第一次包機回台事件了,「那一陣子不是有人故意把檢疫所講出來,其他縣市單位檢疫所壓力就很大,我跟地方政府拜託,說都是為了國家做事情嘛,我們選的地方都不會有問題,如果縣市長不放心,那我就留在那邊睡,指揮官跟大家住在一起,總是比較放心…」
他還原2月3日武漢首班包機返台48小時經過,當晚接機,忙碌一整晚,隔日回台北,心想出了這樣的事,大家一定很擔心,不如早早開記者會,一整天人仰馬翻,得知有人確診,內心相當沉重。所以記者會就哭了?「大家很喜歡問我這個問題齁。我只是在記者會上想到留在武漢的人這樣多,第一班包機出問題,後來包機都不可能了。那時候武漢開始蓋方艙醫院,心想,生了病,本來人好好的,結果進去一條命都出問題,將心比心,一環一環想下去,覺得難過,可能又太久沒睡,太疲勞,一時情緒控管太差就哭了。」衛福部長管國人身體健康,也管心理衛生,問他不會覺得偶爾壓力大哭一哭比較紓壓嗎?「不知道欸,我很少哭,看到別人流眼淚,會覺得很怪,但反而哭過一次,會常常想到要哭,可能覺得用哭泣來釋放心理壓力也不錯。」
.
身段如水 同理不發火
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哭泣是將心比心,在記者會呼籲大眾停止肉搜感染者個資亦然,後來,他在公視《青春發言人》被小朋友問記者會上遇到記者問奇怪的問題不生氣嗎?他的好修養也是來自同理心,「問的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個社會有多元想法,大家都不一樣,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要用同理心去思考並好好跟他說,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好。」
因為同理心,讓他金句一句接著一句,也是他深受信賴,民調居高不下的原因。問他同理心養成從而何來?他回答任職衛生署副署長時,因處理公共事務,在開會中,養成把對方問題聽清楚的習慣,唯有把對方問題聽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
父為榜樣 專注教潔牙
只留下背影,因為陳時中不找記者來,也不讓拍照,甚至都不多說什麼。這樣的性格,也可能受到父親影響。
他的父親陳棋炎是台大法律系教授,為台灣民法權威,「他有從政的機會,但都拒絕。我很納悶,想說他平常意見都很多,為什麼政府請他當官,可以改變現狀,都不去?後來我才明白,在當時那樣的環境要改革是很困難的。但我爸做一件事,他寫了一輩子的判例研究,我問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他說一個學者從政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但這些判例研究做公開討論,可以統一法學的見解,可以使整個法律環境有所進步。
我對他做這件事感觸蠻深的,每個人只要找到某一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紮紮實實地把這事情做好,也許,社會會更好。」
對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的他而言,那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教大家刷牙,「我是一個牙醫師,我想教大家好好刷牙,潔牙做好,讓大家蛀牙變少。我覺得,我一個人很認真地在診所裡面教,我沒有辦法教很多的人,所以希望利用公共力量,讓更多人能夠潔牙,所以我從事公共事務,第一個願望是要讓台灣50%的人會潔牙,但後來的事情越做越多,就變成今天這樣子。」
1994年,他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率先推動試辦牙醫部門健保總額制,「牙科總額幾乎是我一手創設的,原因是想到如果我推廣口腔保健太成功,大家沒有蛀牙該怎麼辦?所以我才想說做總額好了。大家把口腔保健做好,沒有蛀牙,我們還有錢賺。這是我的初發心,但這樣的初發心反而造成我們(牙醫)費用的保障。」
當年單純只是想推廣口腔保健衛生,教會大家刷牙,結果從牙醫當到牙醫公會理事長、衛生署副署長、然後成了任期最長的衛福部長,那個初發心協助他推動了健保牙醫總額、幫蔡英文寫醫療政策白皮書、推長照2.0,也幫台灣守住了武漢肺炎的攻擊。初發心也讓他續任衛福部長,要調漲健保費用。
.
漲健保費 不惜捨官位
調漲健保費率是台灣政壇不可說的佛地魔,每次調漲幾乎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但陳時中說他已經做好隨時準備畢業的打算了,該漲的要漲,該省的要省,該改革的也要改革。「醫療費用不夠,預算當然要省,但要合理的節省,留有餘裕的錢去做改革。我們現在的醫療效率太高了,把人事算得很精,護理人員的時間、每一張病床、每一分、每一秒,都掐得很緊。這次的防疫我們就看出這個危機,雖然這次整體疫情控制得很好,對正常的醫療沒有產生影響,可是未知的疾病很多,現在十年就一發嘛,中間會有小波折,我們不會每次都運氣很好,不見得每次都能控制得住。我們的醫療量繃得太緊,平常(應該)讓醫療人員輕鬆一點,去進修,戰時才有餘裕去打仗…」
3年前就任衛福部長,上任時引用醫師誓詞表示「醫療是服務業」,引發醫界反彈,如今要捍衛醫護人員的專業,言必稱「我們」,可他還是小鎮醫生的口吻,緩緩的,淡淡的,有理有據說他要如何巧推健保調漲的計畫,「我一面推,一面注意對方(社會輿論)的想法,我可能因應他的想法,退兩步,然後進三步,來來回回,一步一步,這樣,事情就一定會成功。」
小波在哪裡英文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防疫誠實中.陳時中》
#不小心一口氣讀完了
#內有珍貴照片
5月15日,國內連續8天零確診,33天無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擺出8顆芭樂,取其諧音「八樂」以資慶祝。是日傍晚,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結束後,抵達輔大醫院,參與MAC WARD模組病房發表記者會。2天之內可以快速組裝的模組病房為台美合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亦蒞臨現場,2人相見不握手只碰肘—此為防疫期間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要合照了,一群人在講台上隔出1.5公尺的社交距離,眾人摘下口罩,或者捏在手上,或對折放在口袋,唯獨陳時中,拇指與食指小心翼翼地捻著,彷彿手中捻著是一朵花。
.
因疫翻紅 宛如唐僧肉
講台上,他示範何謂防疫新生活的社交,台下記者為取得最佳攝影位置,相互推擠咆哮,完全無視安全距離。時間回溯到一年前,其時,政府機關明白了網路聲量即民意的道理,各部會首長爭相當網紅蔚為風潮,當年的農曆年陳時中首度拍衛福部新春宣傳片,宣導國人如遇家暴、街上看到孤苦遊民,該打哪支電話求助。社群媒體菜鳥第一次拍片,臉有點僵,反應有點生澀,影片僅238個按讚。他事後自嘲:「面惡心善,不是民眾的菜。」但他現在哪裡不是民眾的菜呢?媒體和群眾看見這個66歲的阿伯,簡直像看到唐僧肉來著。
轉折點是今年1月20日,因應肺炎疫情擴大,台灣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升為二級開設,由他任指揮官坐鎮防疫記者會,至今逾120天無間斷。日前,民調顯示他因防疫表現獲跨黨派支持,滿意度高達94%。世界遇此百年大疫,台灣抗疫可防可控,外媒頻頻報導,他被日媒封為「鐵人部長」,台灣在國際的視野中,未曾有過如此清晰的能見度。
「民調來來去去的,當然現在大家給我們的評價很高啦,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目的,一開始目的是希望建立公信力、建立透明溝通的管道,這個我們大概有做到吧,所以大家會給我們肯定。」這一天,國內連續11天零確診,他接受本刊訪問,被問及爆紅心情,他言必稱「我們」,一樣是記者會上的和緩口吻,種種榮耀與冠冕歸於醫界專家、歸於疾管署團隊、歸於協助疫調的各中央與地方單位,當然,也不忘感謝國人的配合。
「這段時間,我們沒有用強烈的手段,去做任何我們認為防疫應該做的事,都是靠國民的配合,這是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專訪當日正值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大會,台灣又被拒於門外,他沒有憤怒,只是遺憾無法跟友邦分享「防疫台灣模式」,「有些國家激烈地封城,但國民不配合,效果反而減低。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跟決策者訊息夠不夠透明有關,如果我們讓民眾知道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大家想法會一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整個疫情公開透明,讓大家都得到一樣訊息的緣故。」
.
白話主持 收視率保證
話題一轉,他舉例疾管署如何拿出數據,跟民眾溝通不做普篩和快篩,然後20分鐘就過去了。訪問不過50分鐘,低頭瞄一眼訪綱上羅列10來個問題,他才回答2題,心裡不免暗暗著急。他每個回答都是長長的申論,有理有據,我猴急地追問自己想追問的,他慢條斯理地把話題導回自己想闡述的,恍惚的剎那,我以為置身某小鎮牙科診所,而非疾管署貴賓室。
但他的風格一向如此,我們側訪不願具名的醫藥線記者,「你在立法院觀察他,他對待立委跟這陣子直播,態度沒差太多。他被質詢時,會消化數字,很會講大白話。有些部長被問了什麼問題,就叫幕僚來回答,但他不會,幕僚就站在他後面,他在幫幕僚擋子彈,因為他對政策夠清楚。」政治人物的話術,有人如烈酒一樣刺激辛辣,有人如含糖飲料一樣甜膩,而他就跟白開水一樣,淡寡無趣,可面對如火燎原的疫情,如水一樣透明的說話之道,反而產生安慰人心的力量。他說:「有些比較緊急的情況,講出來一定會帶來人心不安,我們也會掙扎該不該講,但只要一次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公信力一旦破了,什麼都沒用了。」防疫如其名,誠實為上策,防疫台灣模式可供世界參考,指揮中心的危機處理何嘗不可作為台灣公部門的借鏡?說清楚,講明白,直球對決才是王道。
故而每個午後的防疫記者會變成全台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除了疫情匯報,偶爾擺放西瓜、芭樂,幫台灣農產品業配,偶爾擺放荷蘭餅乾和鬱金香,幫外交部做國民外交。小男生戴粉紅口罩被同學嘲笑,他說不如他們幾個老男人戴一次,做個示範,讓大家去思考顏色的性別議題。
.
失控爆淚 鐵人釋懷了
現在說來是一派輕鬆,但防疫120日,有無哪一個案例爆發,會讓心裡涼了半截?「有啊,第一例武漢回來的啦,再來是武漢旅遊團在台灣,從101搭車去台大看病,事情也很大…還有高雄金芭黎女公關,任何一個小洞都會變成大洞…」每一個個案染疫都足以掀起驚滔駭浪,但他講得水波不興,講著講著就是武漢第一次包機回台事件了,「那一陣子不是有人故意把檢疫所講出來,其他縣市單位檢疫所壓力就很大,我跟地方政府拜託,說都是為了國家做事情嘛,我們選的地方都不會有問題,如果縣市長不放心,那我就留在那邊睡,指揮官跟大家住在一起,總是比較放心…」
他還原2月3日武漢首班包機返台48小時經過,當晚接機,忙碌一整晚,隔日回台北,心想出了這樣的事,大家一定很擔心,不如早早開記者會,一整天人仰馬翻,得知有人確診,內心相當沉重。所以記者會就哭了?「大家很喜歡問我這個問題齁。我只是在記者會上想到留在武漢的人這樣多,第一班包機出問題,後來包機都不可能了。那時候武漢開始蓋方艙醫院,心想,生了病,本來人好好的,結果進去一條命都出問題,將心比心,一環一環想下去,覺得難過,可能又太久沒睡,太疲勞,一時情緒控管太差就哭了。」衛福部長管國人身體健康,也管心理衛生,問他不會覺得偶爾壓力大哭一哭比較紓壓嗎?「不知道欸,我很少哭,看到別人流眼淚,會覺得很怪,但反而哭過一次,會常常想到要哭,可能覺得用哭泣來釋放心理壓力也不錯。」
.
身段如水 同理不發火
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哭泣是將心比心,在記者會呼籲大眾停止肉搜感染者個資亦然,後來,他在公視《青春發言人》被小朋友問記者會上遇到記者問奇怪的問題不生氣嗎?他的好修養也是來自同理心,「問的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個社會有多元想法,大家都不一樣,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要用同理心去思考並好好跟他說,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好。」
因為同理心,讓他金句一句接著一句,也是他深受信賴,民調居高不下的原因。問他同理心養成從而何來?他回答任職衛生署副署長時,因處理公共事務,在開會中,養成把對方問題聽清楚的習慣,唯有把對方問題聽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
父為榜樣 專注教潔牙
只留下背影,因為陳時中不找記者來,也不讓拍照,甚至都不多說什麼。這樣的性格,也可能受到父親影響。
他的父親陳棋炎是台大法律系教授,為台灣民法權威,「他有從政的機會,但都拒絕。我很納悶,想說他平常意見都很多,為什麼政府請他當官,可以改變現狀,都不去?後來我才明白,在當時那樣的環境要改革是很困難的。但我爸做一件事,他寫了一輩子的判例研究,我問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他說一個學者從政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但這些判例研究做公開討論,可以統一法學的見解,可以使整個法律環境有所進步。
我對他做這件事感觸蠻深的,每個人只要找到某一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紮紮實實地把這事情做好,也許,社會會更好。」
對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的他而言,那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教大家刷牙,「我是一個牙醫師,我想教大家好好刷牙,潔牙做好,讓大家蛀牙變少。我覺得,我一個人很認真地在診所裡面教,我沒有辦法教很多的人,所以希望利用公共力量,讓更多人能夠潔牙,所以我從事公共事務,第一個願望是要讓台灣50%的人會潔牙,但後來的事情越做越多,就變成今天這樣子。」
1994年,他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率先推動試辦牙醫部門健保總額制,「牙科總額幾乎是我一手創設的,原因是想到如果我推廣口腔保健太成功,大家沒有蛀牙該怎麼辦?所以我才想說做總額好了。大家把口腔保健做好,沒有蛀牙,我們還有錢賺。這是我的初發心,但這樣的初發心反而造成我們(牙醫)費用的保障。」
當年單純只是想推廣口腔保健衛生,教會大家刷牙,結果從牙醫當到牙醫公會理事長、衛生署副署長、然後成了任期最長的衛福部長,那個初發心協助他推動了健保牙醫總額、幫蔡英文寫醫療政策白皮書、推長照2.0,也幫台灣守住了武漢肺炎的攻擊。初發心也讓他續任衛福部長,要調漲健保費用。
.
漲健保費 不惜捨官位
調漲健保費率是台灣政壇不可說的佛地魔,每次調漲幾乎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但陳時中說他已經做好隨時準備畢業的打算了,該漲的要漲,該省的要省,該改革的也要改革。「醫療費用不夠,預算當然要省,但要合理的節省,留有餘裕的錢去做改革。我們現在的醫療效率太高了,把人事算得很精,護理人員的時間、每一張病床、每一分、每一秒,都掐得很緊。這次的防疫我們就看出這個危機,雖然這次整體疫情控制得很好,對正常的醫療沒有產生影響,可是未知的疾病很多,現在十年就一發嘛,中間會有小波折,我們不會每次都運氣很好,不見得每次都能控制得住。我們的醫療量繃得太緊,平常(應該)讓醫療人員輕鬆一點,去進修,戰時才有餘裕去打仗…」
3年前就任衛福部長,上任時引用醫師誓詞表示「醫療是服務業」,引發醫界反彈,如今要捍衛醫護人員的專業,言必稱「我們」,可他還是小鎮醫生的口吻,緩緩的,淡淡的,有理有據說他要如何巧推健保調漲的計畫,「我一面推,一面注意對方(社會輿論)的想法,我可能因應他的想法,退兩步,然後進三步,來來回回,一步一步,這樣,事情就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