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榕種土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榕種土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榕種土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榕種土裡產品中有25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Openbook閱讀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準備了薄禮 #感謝每位支持Openbook閱讀誌的朋友 Openbook第一次推出贊助機制,做為募資新手村成員,在發想的過程中,所有合作夥伴都給予我們寶貴的建議。大家所看到的「粉紅鯨魚」視覺,是來自於曾獲金蝶獎榮譽肯定的設計師吳欣瑋,他在收到第一版文案後,最終不但為我們打造溫暖的視覺呈現,...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烙野孩imyeahh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四十四部影片,屏東縣三地門鄉情人湖瀑布全攻略 拍攝於2020.07.12 烙野孩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7%83%99%E9%87%8E%E5%AD%A9-108421374001542/ 烙野孩IG:https://www.instagram.com/...

小榕種土裡 在 米卡Mika玩婚好日婚禮企劃(婚禮主持人林姿均Mik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8:12:52

疫情前每個週末都像是在打仗,不是趕去婚禮的路上,就是趕去洽談下一場主持!! 每次跳上高鐵,讓我心裡平靜和得到一絲喘息,都是映入眼簾的綠色稻田,最可愛的是~它們每塊可能都屬於不同人家,卻不約而同的搭配出和諧的色彩,有些是深一點的暗綠色、有的則是油亮黃綠色⋯ 特別是從外縣市主持完的回程,夕陽灑下來的瞬...

小榕種土裡 在 寫小說的人,光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10:51

(文長慎入) #終於可以好好寫下來 #沒想過一切這麼困難 #關於陪你野生曆 ⠀ 「認識牠們之後,對於世界的思考已經變得不一樣,將以更溫柔的心情面對自然。我很榮幸能為牠們獻出文字。」 ⠀ / 我是中間才加入《陪你•野生曆》的團隊,在那之前,四位插畫家們已經在草稿與正式上色階段都修改了無數次,只為了抓到...

小榕種土裡 在 蔡旺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5:49:39

陳文成逝世40周年音樂會在台南,市議員蔡旺詮與林易瑩為民主發聲 —————-///————————————- 〈內容:〉 陳文成博士逝世40周年紀念音樂會將於8月29日舉行,由台南市議員蔡旺詮與林易瑩擔任協辦單位並招開記者會,探討台灣民主之外,也邀請愛樂視障合唱團現場表演音樂會曲目,希望藉由音樂來...

  • 小榕種土裡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17:52:24
    有 24 人按讚

    #我們準備了薄禮 #感謝每位支持Openbook閱讀誌的朋友

    Openbook第一次推出贊助機制,做為募資新手村成員,在發想的過程中,所有合作夥伴都給予我們寶貴的建議。大家所看到的「粉紅鯨魚」視覺,是來自於曾獲金蝶獎榮譽肯定的設計師吳欣瑋,他在收到第一版文案後,最終不但為我們打造溫暖的視覺呈現,過程中也不斷提問、幫助我們思考「我們到底要和讀者溝通什麼」、「書評媒體的意義」等重要問題。

    10月底前,定期定額每月贊助Openbook閱讀誌300元以上的讀者,我們準備了「期間限定・粉紅鯨魚陪你讀L夾」等薄禮致贈,表達我們的無窮謝意。而鯨魚主視覺在發想過程中,原來設計師心中曾冒出了這些想法,趁此機會,想和大家分享:

    「剛開始著手這個案子的時候,島上好久沒有下雨,所以在畫太陽之前,先畫了雨,想著附近公園停五供二的細葉榕,撐到現在真不容易。之後案子上線,我們的水庫從北到南滿滿當當,暫停一陣子的文化活動終於也窸窸窣窣冒頭,想著耕作文字的朋友們,撐到現在也真不容易。既然雨都下足了,讓渴的人也能有涓滴(效應)照拂,主視覺的初心是這樣開始的。

    私心很喜歡Openbook的比喻,書評的本質就像揀果子,想要挑又大又甜的果子給你吃的那種心情,希望台灣的土地繼續長出又大又甜的果子那種心情,每週選書的慣常欄目,看起來是反覆枯燥的精神勞動,但卻是讓根紮得更深、果實更實的必備作業。於是把書堆成一丘梯田,把好書推高高,讀者只需要舒心坐在梯田山丘上,就可以看遠遠。

    鯨魚是跟細田守借來的,《夏日大作戰》裡,鯨魚是守護者、給予祝福的天使,或是類似網路和平管理員那樣的存在,牠甚至在電影最後最後送給女主角夏希一襲戰袍,給她信心和勇氣。除了蘊含網路的意象之外,我也希望藉著這尾鯨魚,借來更多祝福、信心和勇氣,給OB繼續走更遠的路。」—— 設計師 吳欣瑋


    ───
    ◆贊助非營立書評媒體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https://lihi1.com/QrPU4
    ●10月底前,每月定期贊助300元以上,即享有:
    ① 實用禮:「期間限定・粉紅鯨魚陪你讀L夾」乙份
    ② 體驗禮:秒殺閱讀跨界活動,享優先報名
    ③ OB小書探陪你,好書不漏接:每月定期寄送推薦成人書、童書電子信

    即將邁入第5年的Openbook,已經累積了一些成果,為了維持評論的獨立公正,我們不接受書籍的置入行銷,日常營運來自申請補助,也積極執行政府標案與向企業募款。但是經費來源中,倚靠公部門支持的比例仍然偏高,為了長遠堅實地走下去,這一次,我們需要請各位讀者參與,成為我們的夥伴。

    ───
    誠摯邀請您成為Openbook之友,支持我們繼續關注並報導台灣原創作品,和我們一起,參與台灣原創文化的溫柔革命

    🚲過去4年多的日子裡🚲我們的成果🚲歡迎來讀:
    🥊Openbook好書獎(2017到2020年):https://pse.is/3lvpms
    🥊精彩專題一覽:https://pse.is/3mzxdn
    🥊《閱讀通信》1到150期:https://pse.is/3n6uka
    🥊這些童書很厲害:https://pse.is/3lxhgx
    🥊不能錯過的漫畫&圖文書:https://pse.is/3mjawd
    🥊Podcast節目《閱讀隨身聽》第1到5季:https://pse.is/3krd29

    ───
    🥋台灣最認真的非營利書評媒體🥋Openbook閱讀誌🥋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報導,認同文化議題應該得到更多重視,歡迎贊助支持 https://www.openbook.org.tw

  • 小榕種土裡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8:00:53
    有 251 人按讚

    #睡前故事:【石頭記】

    地鐵站人來人往,未必有人留意牆身石材上的花紋,但對年幼的他來說,每一格階磚每一格地板,都可以是一個迷宮。

    那一天,他細心盯著石牆,竟發現一個好像貝殻一樣的花紋。

    他問大人那是甚麼,每位大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滿意答案,於是他將這個疑惑收藏在心底,一直到長大後,學習到更多知識,他才發現那些花紋竟然是貨真價實的化石。原來,在大理石這種香港常見的石材裡,經常保存著億萬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

    後來,他成為了石頭的愛好者。香港雖然細小,但這個地域過去的地殼活動相當活躍,不止讓地貌變得山多平地少,香港的礦物資源也非常豐富。間中,他會抽時間到香港各地,逛逛地質公園,觀察不起眼的石造建築物,想知道不同石頭背後的故事。

    每天回家,他都會經過榕樹頭。日間,總有老人在公園打發時間,有人下棋,也有人隨著音樂起舞。某天起,他看到一位總是坐在樹下的老人。他每天維持接近的姿勢,側耳傾聽某種東西的聲音。

    //絲絲點點計算 偏偏相差太遠
    兜兜轉轉 化在段段塵緣
    紛紛擾擾作嫁 春宵戀戀變卦
    真真假假 悉悲歡恩怨原是詐//

    由於總是聽到《達明一派》的歌聲,起初,他還以為老人家在聽收音機。當他仔細一看,才看到歌聲來自其他老人的手機,這位老伯手中拿著的,竟是一塊石頭。

    「你在聽甚麼?」他問。

    「聽聲音。」老伯回答。

    「聽甚麼聲音?」他問。

    「花崗岩的聲音。」老伯回答。

    他當然不解。老伯遞出花崗岩讓他聽,當然也是甚麼聲音都聽不到。

    於是老伯解釋:

    億萬年前的香港,其實只是一個遍佈火山的海域,當那些火山連環爆發,噴出來的熔岩冷卻凝固,變成海面上的岩石,日積月累,成為我們現在站立的土地;而那些未有噴出的熔岩,則在地底深處凝固,變成花崗岩。

    於是,老伯手中這塊花崗岩,其實記載著一億年前的香港記憶。

    「想像一下,一億年前的香港是怎樣的?」老伯說。

    這一刻,他閉上眼睛,拿著這塊花崗岩靠近耳邊,他彷彿聽到一億年前火山爆發的聲音,看見這塊石頭經歷過的歲月。

    有人說,一萬年太長;也有人說過,如果要為記憶加一個期限,希望是一萬年。但對比我們立足的這片土地而言,一萬年實在太短太短。

    公元前一萬年,亞特蘭提斯被地震和洪水毀滅,沉入海底;億萬年前,伴隨火山爆發和地震,香港這片土地無中生有地出現。

    人類以花崗岩為原材料,舖成道路,築起大屋,慢慢建成一個城市。時至今日,我們的日常生活,仍被億萬年前的遺產包圍。

    因緣際會,大家聚集在這裡,這一個屬於我們的家。可以說這是巧合,同時,也可以說是奇跡。

    Storyteller: 大館 Tai Kwun

    億萬年前,北半球某處經歷了一次山崩地裂,飛灰直衝天際,火焰向大地四周蔓延。平復過後,一塊蘊含著堅固岩石的土地應運而生。時至今日,在這險峻的地勢上如神蹟般築成了一座大都會—香港,而土地上那種帶有小黑點「花」紋的花崗岩,仍常見於各區的道路之上、建築之內,默默守護著我們的日常。

    由2021年澳門藝術節重點節目《大堂巷七號睇樓團》的團隊「歷歷在目」呈獻,以域多利監獄和香港礦石歷史為創作靈感,築修與岩石有關的浸入式環境劇場《牆邊練習曲》。觀眾將戴上耳機,步入以花崗岩建成的百年監獄,徜徉於投影、燈光、聲境與表演之中,觸摸由岩石連結的土地,再次凝視天天與人相伴的花崗岩,見證又一次的推翻重組。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環境體驗劇場《牆邊練習曲》〗
    2021年10月7 - 17日
    07 – 10, 12-17.10.2021│7pm & 9pm
    大館各處
    門票現於 art-mate.net 公開發售

    〖《牆邊練習曲》展覽〗
    日期:10月8-17日
    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5時
    地點:F倉展室
    免費入場

    了解更多:
    https://bit.ly/2XoVpPH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展覽故事 #牆邊練習曲 #大館 #大館表演藝術季 #SPOTLIGHT #環境體驗劇場 #石頭記 #睡前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https://bit.ly/388NCaD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 小榕種土裡 在 玩婚好日-婚禮主持人林姿均Mik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2 22:07:10
    有 35 人按讚

    疫情前每個週末都像是在打仗,不是趕去婚禮的路上,就是趕去洽談下一場主持!!

    每次跳上高鐵,讓我心裡平靜和得到一絲喘息,都是映入眼簾的綠色稻田,最可愛的是~它們每塊可能都屬於不同人家,卻不約而同的搭配出和諧的色彩,有些是深一點的暗綠色、有的則是油亮黃綠色⋯
    特別是從外縣市主持完的回程,夕陽灑下來的瞬間,有一種異鄉遊子,終於回到自己家鄉的感動(沒錯!我是偶爾感性噴發的無聊女子😅)

    因為要買 #琴葉榕 跑到彰化尋寶,意外搜尋到 #小田生活🌳
    其實我根本不在乎它餐點、飲品有多優,只是想滾滾草皮,聞聞草和泥土的味道,然後意外的收了一個 #抓周派對 的好地荒❤️

    喜歡隨便鋪一塊小毯子,餐廳放很Chill的曲子,然後很廢的躺著、趴著到夕陽出來,oh對了給大家一個小建議,因為小田生活的室內空間座位數不多,要室內用餐請預約,阿如果像我這種隨性派的,建議下午三點過後再來,不然會在草皮區被曬乾🌞

    #ka愛旅行 #田尾美食#田尾公路花園 #田尾景點 #彰化景點 #抓周場地 #抓周派對 #抓周佈置
    #玩婚好日x編織浪花
    #婚禮主持人林姿均mika
    #米卡mika玩婚好日婚禮企劃
    #玩婚好日婚創計畫oneweddingm

  • 小榕種土裡 在 烙野孩imyeahh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17 17:00:07

    第四十四部影片,屏東縣三地門鄉情人湖瀑布全攻略
    拍攝於2020.07.12

    烙野孩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7%83%99%E9%87%8E%E5%AD%A9-108421374001542/
    烙野孩IG:https://www.instagram.com/im_yeah_hi/

    "情人湖瀑布"是以前德文部落「德文八景」之一,因風災摧毀原本規劃的道路,瀑布也遭掩蓋,近些年,才又沖刷出瀑布原本的美貌。八景包括天鵝湖、情人湖、土石城、雀榕樹、觀望山、蝙蝠洞、大石橋及天虹瀑布。

    從停車處到溪床,大約30分鐘路程,再上溯5分鐘可以到達情人湖瀑布,中間有岔路,詳見影片。


    這次前往情人湖瀑布之前,我們來到”T&C Good 龍豪手沖咖啡館”露營,海拔大約800m,離情人湖瀑布入口很近,這裡有咖啡可以試喝,也可以現場購買手沖咖啡或咖啡豆,一層一層階梯狀的營地,很舒適。


    這次我們不帶卡式爐,要用柴爐享受直火加熱BBQ的感覺,這次使用的「QUBE酷比 多功能野炊防風爐」真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多功能,居然要插上行動電源!!!這是一個新奇的體驗。

    插上行動電源後,透過旋扭,可以控制進料速度及風速,對!有一個風扇會幫忙吹,不用再拿厚紙板搧風了。

    防風是真的很防,燃燒室夠深,四面都由機體保護,強風不會影響燃燒。

    QUBE BBQ木顆粒原料取自台灣在地的農林副資材,經壓縮、再製,轉化成為對環境、人體均無害的100%純天然「綠色燃料」。如:蒜頭皮、竹子、苦茶籽,和芒果、荔枝、棗子的果木修枝等,燃燒時每種風味顆粒都具其獨特柴燒香氣。

    目前「QUBE酷比 多功能野炊防風爐」在嘖嘖平台有65折募資,到7月30日哦~

    「QUBE酷比 多功能野炊防風爐」嘖嘖募資平台: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bonfire?r=5553aff826

    Facebook: QUBE BBQ 木顆粒烤爐專家 (https://www.facebook.com/qubebbqtw/)
    Line官方帳號: @gpt6335r (https://lin.ee/1FuWwWqAU)
    Instagram: qubebbq (https://www.instagram.com/qubebbq/)
    客服信箱: service@qube-bbq.com.tw



    山裡的狀況也每年都不一樣,出發前記得做好功課。
    離開時要帶走垃圾,最好可以帶袋子幫忙撿垃圾。
    對影片有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有幫助的話🙇懇請按讚訂閱分享。

    情人湖瀑布停車點(右邊小路下切):https://goo.gl/maps/7Egn2prMixKuxNgQ6

    #Taiwan#imyeahhi#waterfall#屏東#Pingtung
    #情人湖瀑布#LoversLake

  • 小榕種土裡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2-14 22:00:06

    新型冠狀病毒,現在全球死亡人數突破SARS紀錄了,大家對中國民眾的刻板印象,一向是一致團結對外,對言論自由不怎麼在意。但這次情況卻不太一樣,因為發生李文亮醫師的事件。

    這位李文亮醫生是誰呢?我先科普一下。在去年12月,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34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師30日在他自己的150人醫學院同學群組裡,說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正在隔離中,沒想到被截圖po上網,幾天後他就被公安找去「喝茶」了。

    李文亮獲得訓誡書一張,上頭寫著:你的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超出法律容許的範圍,公安機關希望你中止違法行為。「你能做到嗎?」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你聽明白了嗎?」都說成這樣了,能聽不明白嗎?李文亮醫師只能乖乖畫押,就這麼「被噤聲」了。

    隨後他投入防疫工作,直到1月10日醫院接收了一名確診病例後,他就開始出現發燒症狀,兩天後住院,但當局依舊堅稱沒有人傳人也沒有醫護感染。中國當局一直到十天後,也就是一月二十日才首度承認有人傳人的現象。

    李文亮則是一直拖到2月1日才終於確診,而這也成為他的最後一條發文。他在這條微博發文裡說今天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塵埃落定,終於確診了 最後甚至還有一個表情符號,如今看來格外令人不捨。李文亮最終在二月六日病逝。

    李文亮病逝後,網友封他為「烈士」醫生,認為他只不過是說了真話,做了正確的事,卻被迫認錯,當局欠他一個道歉。2月6日晚間消息傳出時,媒體紛紛報導,連WHO都推文哀悼,沒想到隨後中國當局又封鎖消息,施壓各界刪文,改口「全力搶救中」。根據英國BBC報導,2月6日當天深夜,《環球時報》和《人民日報》等幾家陸媒率先披露李文亮死訊:死亡時間晚間9點30分,沒想到隨後《環球時報》改口說,李文亮性命垂危,已被裝上葉克膜全力搶救中。

    現場記者和醫護,向BBC和其他媒體透露,「政府官員已經介入」,官媒被要求更改報導,說李文亮仍在接受治療,一直拖到隔天2月7日清晨三四點,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官方才允許媒體發布李文亮死訊,稱他2點58分離世。

    從李文亮心跳停止後才被用上葉克膜進行基本毫無意義的搶救,到他接受搶救的時間一再更新,死亡的訊息一再被否認,這場鬧劇讓中國民眾看傻眼,很多網民痛批官方「政治性搶救」,「李醫師竟然必須死兩次,國家恥辱!」「死後3小時才開始救,厲害了我的國!」還有人大罵官員是狗官,「還李文亮的命來!」

    中國政府試圖壓制輿論,上演搶救「屍體」的戲碼,本來是為了平息網友們的質疑聲浪,反倒引爆了人民怒火,網路上要求言論自由、公開疫情真相的呼聲,排山倒海而來!

    「一個健康的社會 不該只有一種聲音」

    這句話是李文亮生前接受《財新雜誌》專訪時說的,現在已經廣為流傳。此外,北大教授「張千帆」為首的多名教授也發起連署,要求把李文亮心跳停止的2月6日訂為國家的「言論自由日」,網友創立微博話題「#我們要言論自由」,點閱數超過200萬次,底下還有5500條帖子,有人說:「大家都憋了好久,今天終於爆發了。」

    不過5個小時之後,這些言論統統被刪光,甚至連義勇軍進行曲都被禁播。

    欸?這不是中國的國歌嗎?原來是第一句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被網友拿來當作號召,關注李文亮事件,結果不久後就遭到網站刪除,原因是「含有激進時政或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李文亮的死訊被證實之後,他的名字還一度從搜索榜消失,原來在中國有個慣例叫做「生前封口、死後封網」。

    雖然隔天武漢官員終於公開表示「深切哀悼」,這樣還是沒有辦法平息怒氣,甚至還有人質疑李文亮是”被病逝”,說李文亮的父母都被治癒活下來了,而他只有34歲,年紀輕輕怎麼會撐不過去呢?認為李文亮提到「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踩到中共當局地雷,「黨要你死,你不得不死。」

    這一點中國醫療專家澄清,病情急轉直下是因為「炎症風暴」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這也是許多病患的死因。這一次的來自中國民眾自己的批評聲浪,讓許多外國媒體不約而同指出李文亮之死,可能撼動中共政權。

    李文亮事件讓很多人聯想到2003年時,SARS疫情升溫,軍醫「蔣彥永」認為官方低報確診數據,把真實情況告訴外媒,引起輿論高度重視,但事後傳出蔣彥永夫婦在前往醫院途中被當局「帶走」,疑似受到軍方內部審查。之後更被軟禁在家、限制出境,也被禁止受訪。

    中共當局在重大災害後封鎖消息、打壓言論,最後引爆民怨,已經不是頭一遭。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遇難人數至今成謎,北京當局給出的數字是69227人,但現場搜救團體和民間組織都認為,死亡人數至少30萬,官方挖個洞填滿遺體,隨便給個數字,再逼人民「積極展開新生活」。面對外界質疑救災實情、捐款流向,要求調查豆腐渣工程,更是充耳不聞,就連教會悼念活動都遭到禁止,結果引發第一次強烈公憤。

    三年後,浙江溫州發生動車追撞事故,車廂脫軌墜橋,現場宛如人間煉獄,兩輛車上一共載了1630人,當局竟然只花了不到8小時就宣布搜救結束,效率實在驚人,不少人擔心還有一堆罹難者甚至生還者在裡面,官方卻直接找來好幾輛挖土機推倒、拆解、就地掩埋車廂,中國網友全部驚呆了,上微博大罵冷血官僚毀屍滅跡,到底在殺人還是救人,嗆官方「你刪一篇,我就再發一篇」!批評聲浪排山倒海,但北京當局的解決辦法是「加強網路監管」。

    兩次事件點燃的憤怒情緒,和要求真相的聲浪,的確都隨著時間逐漸消退了,《紐約時報》報導也指出,習政府過去7年來不斷打壓律師、記者和商人,讓敢說真話的人比以前更少。

    不過這回連一些官員和企業高層都罕見表態,發表一些被認為是「不滿政府」的言論,顯示中共的宣傳機器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有效了。中國網路評論人侯志輝認為,以前很多人可以置身度外,但這次不一樣。這是在說,地震是地域性的,動車你可以不坐,但面對病毒,是要怎麼樣置身事外?

    以前中國政府跟民眾的默契,是民眾交出言論自由,來交換政府照顧民眾,但這次中國在新型冠狀病毒上的處理,的確讓很多民眾開始對這個安排產生動搖。

    我一向都認為,民權是要自己爭取的, 台灣也是在許多像鄭南榕這樣的前輩的犧牲下,才有今天的民主。中國爭取言論自由的動力,也必需要是自發的,這不是國際壓力可以逼出來的,李文亮有可能是這股自發運動的開端嗎?非常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告訴我你們的看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小榕種土裡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9-29 21:30:00

    無論是在辦公室或是居家,想要為生活帶點療癒感的綠意又希望養一些不用怎麼管理也能養活的植物,那麼這10種裡一定有適合你的植物!不用擔心變成植物殺手,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綠手指~

    1. 虎尾蘭 Snake plant
    虎尾蘭較適合住在陰影因為直曬較不利生長,因為它的葉子儲存大多的水分,即使二至三週澆水一次也能存活

    2. 富貴竹 Lucky bamboo
    竹子能存活在部分陽光下且幾乎不需澆水,因為它不是生長在泥土裡而是有石子的水中,只要每週查看你的植物一次 ,確保它依然滋潤並視情況加水

    3. 吊蘭 Spider plant
    吊蘭被掛起來時好看,並能有部分陽光或直曬,每兩週澆水一次 忘記的話別擔心,它不澆水也能活得很久

    4. 無花果樹 Fig tree
    無花果樹較喜歡陽光,但是間接的陽光能長得更好,每週澆水一次最理想

    5. 白鶴芋 Peace lily
    這款盆栽植物最適合部分陽光或陰影 ,但通常陽光越多越容易長花
    每7天到10天澆水一次

    6. 蔓綠絨 Philodendron
    雖然它必要時能忍受直曬 ,但部分陽光最佳,蔓綠絨很容易照顧 ,只要每一至兩週澆水一次

    7. 多肉植物 Succulent
    這些帶刺的植物不喜歡直曬或陰影 ,在部分陽光生長得最好
    小心別過度澆水,每月一次即可畢竟它是沙漠裡的植物

    8. 盆栽榕樹 Ficus tree
    將你的盆栽榕樹放在有部分陽光的地方,每週至少澆水一次就可以

    9. 君子蘭 Clivia
    君子蘭可以忍受直曬但放在陰影處最佳 ,因此放在哪裡都行,每兩週澆水一次即可 甚至能更久一點

    10. 蘭花 Orchid
    蘭花因為生長在樹上因此較習慣陰影,綻放後可以考慮放在廁所或甚至淋浴裡 ,它非常喜歡濕氣

    10 Easy Houseplants That Anyone Can Keep Alive
    #SELF #室內植物
    ------------------------------
    ❗需要字幕的朋友 👉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馬上訂閱傳送門 → http://bit.ly/2eoVk7R

    --------------------------------------------
    【更多VOGUE TAIWAN】
    +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 Twitter:https://twitter.com/Vogue_Taiwan
    + LINE:voguetaiwan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bit.ly/2eoVk7R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 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是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 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和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上傳推薦給大家,也請喜歡我們頻道的各位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我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多的內容給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