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朋友便便有血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朋友便便有血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朋友便便有血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朋友便便有血絲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李婉萍的營養天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很實用的訊息喔! 過年就醫不方便,如果有腸胃問題,先看看錦囊妙計吧! 【上吐】 嘔吐通常在腸胃炎第一天出現,且最為嚴重。如果嘔吐超過24小時,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就要想想其他可能的原因。 如果不吃東西還是一直吐,合併頭痛、意識不佳或頸部僵硬,要小心腦炎或腦膜炎;如果嘔吐物帶有黃綠色的膽...

  • 小朋友便便有血絲 在 李婉萍的營養天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2-04 23:06:50
    有 51 人按讚


    很實用的訊息喔!

    過年就醫不方便,如果有腸胃問題,先看看錦囊妙計吧!

    【上吐】

    嘔吐通常在腸胃炎第一天出現,且最為嚴重。如果嘔吐超過24小時,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就要想想其他可能的原因。

    如果不吃東西還是一直吐,合併頭痛、意識不佳或頸部僵硬,要小心腦炎或腦膜炎;如果嘔吐物帶有黃綠色的膽汁,要小心是否有腸道阻塞,如果帶有咖啡色,則可能是胃出血。

    小朋友有時在吐完後,沒多久就感到飢餓,急著想吃東西,此時千萬別任由他大吃大喝,以免超過胃的忍受度,吃完馬上又吐,反而更不舒服。

    如果小朋友想吃,應該每次給予少量,將平常一次的分量分成多次,並避開易脹氣或難消化的食物;小朋友吃不下不勉強,讓他休息到下一餐再說。

    【下瀉】

    腹瀉比較不像嘔吐那麼棘手,畢竟多少還吃得下,也不會吐得滿地都是。但如果大量水瀉,就要注意尿量是否減少,哭的時候有沒有眼淚,眼窩是否凹陷,這些都是脫水的徵象。如果體重減輕超過9%,就是嚴重脫水,無論如何都必須立即就醫。如果大便有血絲,每次量不多但非常頻繁,要小心細菌性腸胃炎,若合併高燒不退,有可能是菌血症等腸道外併發症,應立即就醫。

    腹瀉時不必刻意禁食,避開太甜或太油的食物即可,母乳也不用停,配方奶的濃度一開始也不必減半。腹瀉和嘔吐都可能造成脫水,口服電解質液是最好補充品,一開始每公斤體重補充50至100cc,在4小時內分次給予,接下來在每次吐或拉之後酌量補充,10公斤以下幼童60至120cc,10公斤以上120至240cc。至於運動飲料,並不合適。

    【肚子痛】

    一般腸胃炎是肚臍周圍痛,開始時也可能先痛上腹部,這個位置和胃有關。肚臍下方痛可能是膀胱發炎引起,肚臍左下方疼痛,可能是便秘造成的痛,疼痛在肚臍右上方,可能與膽囊有關。

    右上腹或左上腹痛,如果合併咳嗽發燒,有可能是肺部下葉發炎。

    至於肚臍右下方的痛,首要考慮我們熟知的闌尾炎(俗稱盲腸炎),闌尾炎症狀千變萬化,典型症狀是從肚臍周圍開始疼痛,慢慢轉移成右下腹痛。

    小孩比大人更難診斷,常常在闌尾破掉後才被察覺,此時腹痛範圍擴大,輕壓就會痛,甚至不能用正常步伐走路,因為腿部肌肉牽動腹部發炎組織,引起劇痛。

    一般而言,持續性腹痛必須馬上就醫。間歇性腹痛,如果是腸胃炎引起,如上腹痛伴隨著嘔吐,或肚臍周圍痛伴隨著拉肚子,可以先觀察,有變化再送急診。腸套疊也會出現間歇性腹痛,特色是痛的時候痛到歇斯底里,不痛的時候就像沒事一樣,必須立即就醫。

  • 小朋友便便有血絲 在 葉勝雄的育兒發燒友.小兒科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2-04 22:53:47
    有 629 人按讚


    過年就醫不方便,如果有腸胃問題,先看看錦囊妙計吧!

    【上吐】

    嘔吐通常在腸胃炎第一天出現,且最為嚴重。如果嘔吐超過24小時,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就要想想其他可能的原因。

    如果不吃東西還是一直吐,合併頭痛、意識不佳或頸部僵硬,要小心腦炎或腦膜炎;如果嘔吐物帶有黃綠色的膽汁,要小心是否有腸道阻塞,如果帶有咖啡色,則可能是胃出血。

    小朋友有時在吐完後,沒多久就感到飢餓,急著想吃東西,此時千萬別任由他大吃大喝,以免超過胃的忍受度,吃完馬上又吐,反而更不舒服。

    如果小朋友想吃,應該每次給予少量,將平常一次的分量分成多次,並避開易脹氣或難消化的食物;小朋友吃不下不勉強,讓他休息到下一餐再說。

    【下瀉】

    腹瀉比較不像嘔吐那麼棘手,畢竟多少還吃得下,也不會吐得滿地都是。但如果大量水瀉,就要注意尿量是否減少,哭的時候有沒有眼淚,眼窩是否凹陷,這些都是脫水的徵象。如果體重減輕超過9%,就是嚴重脫水,無論如何都必須立即就醫。如果大便有血絲,每次量不多但非常頻繁,要小心細菌性腸胃炎,若合併高燒不退,有可能是菌血症等腸道外併發症,應立即就醫。

    腹瀉時不必刻意禁食,避開太甜或太油的食物即可,母乳也不用停,配方奶的濃度一開始也不必減半。腹瀉和嘔吐都可能造成脫水,口服電解質液是最好補充品,一開始每公斤體重補充50至100cc,在4小時內分次給予,接下來在每次吐或拉之後酌量補充,10公斤以下幼童60至120cc,10公斤以上120至240cc。至於運動飲料,並不合適。

    【肚子痛】

    一般腸胃炎是肚臍周圍痛,開始時也可能先痛上腹部,這個位置和胃有關。肚臍下方痛可能是膀胱發炎引起,肚臍左下方疼痛,可能是便秘造成的痛,疼痛在肚臍右上方,可能與膽囊有關。

    右上腹或左上腹痛,如果合併咳嗽發燒,有可能是肺部下葉發炎。

    至於肚臍右下方的痛,首要考慮我們熟知的闌尾炎(俗稱盲腸炎),闌尾炎症狀千變萬化,典型症狀是從肚臍周圍開始疼痛,慢慢轉移成右下腹痛。

    小孩比大人更難診斷,常常在闌尾破掉後才被察覺,此時腹痛範圍擴大,輕壓就會痛,甚至不能用正常步伐走路,因為腿部肌肉牽動腹部發炎組織,引起劇痛。

    一般而言,持續性腹痛必須馬上就醫。間歇性腹痛,如果是腸胃炎引起,如上腹痛伴隨著嘔吐,或肚臍周圍痛伴隨著拉肚子,可以先觀察,有變化再送急診。腸套疊也會出現間歇性腹痛,特色是痛的時候痛到歇斯底里,不痛的時候就像沒事一樣,必須立即就醫。

  • 小朋友便便有血絲 在 葉勝雄的育兒發燒友.小兒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9-22 17:26:37
    有 524 人按讚


    拉肚子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有些人會自己服用一種半邊是綠色、半邊是灰色的膠囊來止瀉,這樣好嗎?拉肚子的時候,什麼可以吃,又什麼不能吃呢?還有,拉肚子一定要看醫生嗎?讓我們來一一解答吧!

    其實拉肚子常常被家長忽略。很多時候,家長帶小孩來看醫生,以為只有感冒而已。一直到醫生主動問小孩有沒有拉肚子,小孩點頭,家長才知道小孩有拉肚子。這類的拉肚子,大多一天只有一兩次,也只持續一兩天,因此還來不及引起家長的注意。

    哪一種拉肚子可以不用看醫生呢?答案是飲食過量所引起的腹瀉。有些小朋友和爸媽一起去「吃到飽」餐廳,不小心吃下太多食物。這些來不及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很快地經過腸胃道,就變成腹瀉了。這種腹瀉可能很大量,但通常次數不多,只要拉乾淨就沒事,肚子也不會再痛了。

    哪些拉肚子一定要看醫生呢?
    一、有發燒,代表身體受到某種病菌感染。
    二、拉完肚子後,還是會肚子痛。這時候要排除其他造成腹痛的原因,例如闌尾炎。
    三、大便有血絲,代表可能有細菌感染。
    四、大量水瀉,要讓醫師評估脫水的程度。
    五、超過三天,通常不是單純飲食所引起的了。

    如果擅自服用止瀉藥,是很危險的事情喔!如果肚子裡有很多壞的細菌,吃了強效的止瀉藥,雖然暫時不拉肚子了,但是會讓細菌在肚子裡停留更久。如果腸子的壓力不能透過腹瀉來釋放,最嚴重還可能造成腸穿孔,萬一細菌跑到腹腔裡,就難以收拾了!

    醫生一般不會用太強的止瀉藥,而是開收斂劑,讓大便能盡量成形,但不影響腸胃的正常蠕動。另一個好方法是吃益生菌,益生菌就像警察一樣,到肚子裡維持秩序,叫病毒和壞的細菌快點走開。

    拉肚子時,在飲食上要注意些什麼呢?如果只是過量飲食引起的腹瀉,沒有造成腸黏膜的損傷,就照平常一樣的飲食就可以了。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腹瀉,這時候盡量避免太油或太甜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在平時就會增加排便次數,腹瀉時就更雪上加霜了。

    如果腸胃炎造成腸黏膜受損,醫生會建議清淡一點的飲食,粥或米湯是最好的食物,因為容易吸收,又可以供給腸黏膜修護時所需要的能量。如果已經有脫水的現象,例如尿液減少、口乾舌燥、一直口渴,可以補充口服電解質液。

    口服電解質液是針對腹瀉所設計的,可以同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又不會加重腹瀉,和一般的運動飲料不一樣。腹瀉時要喝運動飲料是以訛傳訛的說法,在脫水的情況下,運動飲料的電解質濃度不到口服電解質液的一半,補充電解質的效果差,而且糖分過高,還可能加重腹瀉。

    也有人說運動飲料要先稀釋一半再喝,但這樣一來電解質的濃度就更低了。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只是一般的腹瀉,腸黏膜沒有受損,也沒有脫水,喝運動飲料倒是沒有什麼大礙,可能也因此讓這個說法一直流傳下去。

    香蕉和蘋果是腹瀉時特別可以吃的水果,因為都含果膠。腹瀉時醫生常開的收斂劑,就有果膠的成分。不過記得要選綠一點、生一點的香蕉,因為太熟的香蕉,果寡糖佔的比例較大,反而促進排便。而蘋果要直接吃果肉,若只喝果汁的話,果膠的成分少了,果汁中的山梨醇也會促進排便。由此可見,生活中處處充滿學問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