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然耳 諺語新知
想當然耳一語,無需多解釋大家都能理解其意思。但是這句話居然是出自以讓梨聞名百世的孔融之口。
孔融,字文舉,孔子二十代孫。孔子後人不但文采非凡,同時也產出不少典故。例如孔融十歲那年就和父親到洛陽遊覽。當時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只有十歲的孔融想去拜訪一下。於是就自己跑去登門拜訪,...
想當然耳 諺語新知
想當然耳一語,無需多解釋大家都能理解其意思。但是這句話居然是出自以讓梨聞名百世的孔融之口。
孔融,字文舉,孔子二十代孫。孔子後人不但文采非凡,同時也產出不少典故。例如孔融十歲那年就和父親到洛陽遊覽。當時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只有十歲的孔融想去拜訪一下。於是就自己跑去登門拜訪,並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友。」守門人通報後,李膺帶著疑惑接見了他,並問道:「到底你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孔融回答道:「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師資之尊。因此,我和你也算是世交呀!」見面第一句,就搬出孔子問禮於老子的典故。在場不少的嘉賓都嘖嘖稱奇。不一會兒,太中大夫陳韙也來到李膺家,賓客把剛才的問答告訴他,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詰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李膺大笑:「銳氣盡出,目無尊長,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這種性格,也預示了孔融的一生。初入官場時,就經常發揮他嫉惡如仇、不加遮攔的說話風格,經常開罪其他官員。當時司徒楊賜希望孔融能向晉升為大將軍的何進祝賀,孔融覺得對方不過是一名貪官污吏,轉頭就留下辭職信不再做官。但是,因為名聲太大,很快又被請回官場做侍御史。後來董卓廢漢少帝,孔融馬上跳出來大力指責董卓,然後董卓懷恨在心,派孔融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為北海相。
後來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孔融就先後擔任諸多官職,頗受皇室重用。但是他恃才傲物,時常頂撞當時手握大權的曹操。最為經典的,必然是「想當然耳」一語。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領軍隊攻破袁氏一族的根據地鄴城。大軍進城後,曹丕先進袁府,見到一位美人甚為歡喜,她便是袁紹次子袁熙之妻甄宓。曹操於是就將甄宓賜予曹丕。孔融得知此事後就寫了封信給曹操:「武討伐紂,以妲己賜周公。」諷刺曹操竟然縱容兒子貪圖美色,納娶仇敵的妻子。但是曹操想了很久,感覺歷史書上好像沒有這個記載,於是請教孔融到底這是什麼典故。殊不知孔融答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以今天發生的事來推想,當時必然如此)。曹操頓感被冒犯,心中對孔融的不滿又多加幾分。
#知史 #中國歷史 #孔融 #孔子 #曹操 #三國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 在 艾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都熟讀孔融讓梨的故事
但有人關心過
孔融長大後發生什麼事嗎
「孔融讓梨」企圖教會我們禮讓
孔融在四歲那年讓梨之後還有一件驚人之舉
他十歲時去到洛陽拜會當時的朝廷大官李膺
門房看著這個十歲的小孩
怎麼樣都不肯幫忙通報
孔融神色自若地告知與李膺是世交
那樣從容的態度騙過了門房 領他進了大門
當時李膺正設宴款待滿座的賓客
看見一個孩子進到家門來
好奇問他:
「我們何以見得是世交呢?」
孔融說:
「我孔融是孔子的後人,而你李膺是老子李耳的後人。相傳孔子曾問道於老子,這樣說來我們當然是世交。」
李膺一聽暗自佩服,大讚他年少聰明。
當時在座有一位賓客叫陳韙,一開口卻盡是酸言酸語: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氣定神閒,當場回敬:
「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後人解讀說是從小被要求禮讓
扭曲了他的人格發展
讓他小小年紀就如此尖酸刻薄
也導致他恃才傲物
發表後來被認定為不孝的言論
加上屢次直言進諫
導致曹操不滿最終被滿門抄斬
他們說是個性造就命運 講得好像他個性不好似的
我倒覺得當別人不懷好意衝著你來
為什麼要隱忍
不要害怕得罪別人
他們來惹火你時也從來沒怕過
好好過著自己的日子
不主動去招惹其他人
並不能保證你無憂無慮一輩子
總有人會見不得你好
見不得你好的人
自然有辦法編派各式各樣的說法 去醜化你的人格
#勇敢的人請小心輕放
#艾寫作
博客來:http://bit.ly/37yPoQK
誠品:http://bit.ly/37C5zfW
金石堂:http://bit.ly/2KS9Su5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 在 妮啵NiB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孔融回應這句話時,
也才十歲左右。
當時孔融跟隨父親到洛陽時,想去拜訪李膺,可是只有才華洋溢的文士和親戚才會被通報接見。
孔融走到門口,自稱是李膺的親戚,李膺問:「我和你有親戚關係嗎?」孔融回答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生關係,所以我們算得上是世交。」李膺聽了,大為讚賞,說孔融聰明。
這時大夫陳韙不服氣地批評孔融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隨即回答:「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文|#世說新語 #劉義慶
圖| @nibo_handwriting
資|#教育百科
-
#nibo語錄 #手寫 #練字 #語錄 #世說新語 #劉義慶 #孔融 #小時了了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 在 艾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孔融四歲讓梨然後呢
我們從小就聽了很多故事 企圖教會我們禮讓
「孔融讓梨」是最耳熟能詳的一個 只是
孔融在四歲那年讓梨之後 其實還有一件驚人之舉
他十歲時去到洛陽拜會當時的朝廷大官李膺
門房看著這個十歲的小孩 怎麼樣都不肯幫忙通報
孔融神色自若地告知與李膺是世交
那樣從容的態度騙過了門房 領他進了大門
當時李膺正設宴款待滿座的賓客
看見一個孩子進到家門來
好奇問他:
「我們何以見得是世交呢?」
孔融說:
「我孔融是孔子的後人,而你李膺是老子李耳的後人。相傳孔子曾問道於老子,這樣說來我們當然是世交。」
李膺一聽暗自佩服,大讚他年少聰明。
當時在座有一位賓客叫陳韙
一開口卻盡是酸言酸語: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氣定神閒,當場回敬:
「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後人解讀說是從小被要求禮讓
扭曲了他的人格發展
讓他小小年紀就如此尖酸刻薄
也導致他恃才傲物發表後來被認定為不孝的言論
加上屢次直言進諫導致曹操不滿最終被滿門抄斬
他們說是個性造就命運
講得好像他個性不好似的
我倒覺得當別人不懷好意衝著你來
為什麼要隱忍
不要害怕得罪別人
他們來惹火你時也從來沒怕過
好好過著自己的日子
不主動去招惹其他人
並不能保證你無憂無慮一輩子
總有人會見不得你好
而學會反擊只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罷了
#勇敢的人請小心輕放
#艾寫作
博客來:http://bit.ly/37yPoQK
誠品:http://bit.ly/37C5z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