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小學沒有教的法律和理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學沒有教的法律和理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學沒有教的法律和理財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德國家長給孩子多少零用錢算合適?】(文轉載自 歐洲觀點 - EUOpinions) 哇~能看到這篇文真是太讚了! 特別對於我們這種「外來家庭」,要給不給,給多少,實在有時很傷腦筋呢! 姐姐來這邊的第一年我都沒有給她零用錢,應該說「觀望中」。 之後決定給,因為希望她開始存錢和運用自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1/31前入手,享受優惠價1399!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
-
小學沒有教的法律和理財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1-21 19:00:00【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1/31前入手,享受優惠價1399!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常常會提醒很多朋友,我說喔我們看待這世界上,不能用非黑即白的角度去看它;因為黑跟白中間有很多的灰階。
凡事呢,我們在思考事情,或決定自己的行為的時候,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前提跟背景的思考。
這樣的說法喔,在觀念上很正確;但是呢,很多人在碰到自己的真實生命情境當中,可能是因為我們傳統教育的根深蒂固吧!
還是很容易就直的接掉入要找答案,而不是去思考這個問題合不合理,這樣的一個困境裡面。
我最近剛好讀到一本書叫做《哲學大爆炸》,它裡面呢有一段對話,就是有一個人,跟邏輯學家的對話,我覺得喔還蠻能夠呼應這個狀況。
所以呢,如果你現在的生命裡面,你常常很困擾於找不到答案,特別是對於自己的人生、對於自己的生涯覺得很困擾,那或許這段對話,可以給你一點小小的啓發。
這個對話是這樣哦,有兩個人叫做喬治跟艾迪,他們是朋友。有一天呢,艾迪他順手牽羊偷了東西,那這個店主就問喬治,艾迪有沒有偷東西,而喬治心中喔就有了拉扯。
他一方面想要忠於朋友,但另一方面也想要忠於自己的是非觀念。所以呢,喬治就把這個困境,跟一個邏輯學家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對話,想要探討這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辦?
邏輯學家聽完喬治的描述之後,就跟他說:「你卡在困境裡了,對吧?」喬治就回答說:「對啊!誒你是邏輯學家、你能不能幫我?」
邏輯學家回答:「嗯...我們首先來定義你的問題,你認為人應該告發犯罪者,這樣的信念是真的嗎?」
喬治說: 「當然是真的啊!」那邏輯學家再問:「那你是否認為人應該要保護他的朋友,這個信念是不是也是真的呢?」
喬治說:「肯定是嘛!」
邏輯學家繼續問:「可是既然艾迪是你的朋友,而他又是一個犯了罪的人,你同時相信喬治應該告發艾迪,跟喬治應該保護艾迪,這兩個信念,而且這兩個信念是矛盾的,對吧?」
喬治就說:「對啊!你說出來了,我現在到底該怎麼辦?」邏輯學家說:「請你定義你的條件、檢驗你的前提,犯罪到底是什麼?」
喬治說:「犯罪就是觸犯法律嘛!」
那邏輯學家繼續往下推:「人應該要告發犯罪者,真的是這樣嗎?要是你在納粹德國,你有個朋友觸犯法律,藏匿猶太人,你認為應該要告發他嗎?」
喬治說:「當然不行啊!」
邏輯學家就順藤摸瓜繼續說:「那麼人應該要告發犯罪者,這樣的信念就不是真的嘛!所以你可以保護你的朋友,又還是個好人,這個矛盾是不是就解決了?」
喬治松了一口氣說:「謝謝你邏輯學家!」
當然了,這一段對話要告訴你的,並不是說喬治哦,要隱瞞他朋友的罪行,這樣的觀念是對的;甚至這段對話,不是要告訴你怎樣是對的那樣是對的。
因為啊邏輯學家也可能換另外一個說法,就是如果你的朋友他是納粹,你應該保護他嗎?這也是另外一個問題,不是嗎?
所以你會發現一件事哦,為什麼我們說,千萬不要用非黑即白的角度去思考?因為非黑即白,會讓我們很容易的過分簡化問題。
每一個問題的發生,都有它的前提跟背景,在什麼樣的前提底下,應該要做什麼樣的判斷、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可以有怎麼樣不同的處置?
就像我們面對我們的人生,可能你不想要父母親幫你安排的路,然而你自己找尋你自己可以發揮的地方,你就真的有把握你想要做的事情,一定是你熱愛的嗎?
是不是常常有時候,我們也會很多的矛盾跟糾結?要嘛就是抱怨這個世界沒有給你機會;要嘛就是當機會來了,你又不敢選擇!
又或者是當機會一大堆的時候,你不知道選哪一個?再不然就是抱怨這個世界沒有給你任何機會,然而你也沒有做額外的努力!
所以呢,我常常覺得喔一個人的成長跟成熟,最具體的特徵,就是他開始不是用非黑即白的角度在想事情;他會把任何事情,都還原到它的前提跟背景。
在你聽到錄音的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快要過農歷年了,在我們的文化裡面,這就是一個除舊佈新的時節。
接下來新的一年,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你過去每一年的延申,你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今年,你可以有一個不一樣的開始!
然而這種新年、新希望哦,我們常常會很急匆匆的幫自己設定目標;可是今天呢,我想要鼓勵你哦!
無論你想要走去哪裡,你問自己,你的前提跟背景是什麼?什麼是你真正的喜歡,什麼是你真正的熱愛?
這些問題很大,可能我在這邊捅了馬蜂窩,你也可能會不太舒服;然而如果你想要未來過一個更好的人生,此刻的你,正是要去面對這樣的問題,所以回到你的人生,什麼是你最在乎的?
談到這裡喔,就讓我想到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裡面的最後一講「人生羅盤」的定位。
知道自己在生命各個層面,真正需要也想要的是什麼?這就是你做任何生涯決定的最大前提!
所以囉,如果在這個時節,你聽到這一段內容,我希望你不要太快的、急匆匆的要為自己做任何的決定。
覺得我今年一定要怎麼樣,或者一定不要怎麼樣;是不是花一點時間,把自己真正要的,好好的釐清?
然而如果你不知道從何開始,或許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你聽到這段錄音的時候,我們【過好人生學】1399的優惠,也即將在1月31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參與這一門課,歡迎你的加入。
然而不管你是不是會加入【過好人生學】,我都很希望你能夠跳脫出非黑即白的想法,過上一個更自在、更美好的人生,在此由衷的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好朋友;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開通了Podcast。
所以無論你是用蘋果,還是Android手機,裡面都有內建的Podcast,你都可以訂閱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的優惠,即將在1月31號的晚上12點截止。
期盼你能夠把握,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小學沒有教的法律和理財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德國家長給孩子多少零用錢算合適?】(文轉載自 歐洲觀點 - EUOpinions)
哇~能看到這篇文真是太讚了!
特別對於我們這種「外來家庭」,要給不給,給多少,實在有時很傷腦筋呢!
姐姐來這邊的第一年我都沒有給她零用錢,應該說「觀望中」。
之後決定給,因為希望她開始存錢和運用自己的金錢去買一些「不需要跟我討論」的小東西(例如髮飾和可愛文具,或同學生日禮物等等),所以從今年九月開始「發放」!
赫然發現,姊姊對我實在很好。
我原本「提議」的金額就跟表上差不多,但她說「太多」所以調整了。現在要思考一下要不要調整回來了呢...><
也幫姊姊看到了「13-15歲假日可以工作兩小時」這個可喜可賀的訊息!她一直想到我們家轉角咖啡廳打工~學煮咖啡。
這個金額肯定與台灣家庭不一樣!
不過參考一下零用錢的概念囉!
==========================
#德國家長給孩子多少零花錢算合適?[來源:德國DW]
摘要:德國各聯邦州的暑假都已結束,學生們重新進入課堂模式。一般說來,德國家長在孩子入學後會開始定期給些零花錢。不過給與不給、給多少都是挺有講究的事呢。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中小學每年新學年總會伴隨新氣象。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人生開啓新篇章,接下來還會面臨各種學業和生活的考驗。已經在讀的學生們同樣也同樣可能有各種新經歷。在不少德國家庭里,家長和孩子之間,隨著新學年的開始,也會開始"新一輪談判",關於什麼呢?關於零花錢!
家長給不給、以及給孩子多少零花錢,自然是因人而異、因家長的教育方式准則以及經濟能力而定。不過,德國青少年研究所(Deutsches Jugendinstitut, 縮寫DJI)的確專門就零花錢這一話題作過各類調查,也給家長們提出過相關建議。比如該組織建議,家長應該在孩子入學以後,在德國一般是6歲,開始定期給孩子零花錢。從學前兒童到入校學生,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孩子在生活中也會更加獨立自主,一些孩子甚至會逐步開始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步行、坐校車或公交車完成上下學的路程。零花錢的支付是一種切實的獎勵方式,也是家長表達對孩子信任的方法。
德國青少年研究所建議,在孩子6歲以前,每週零花錢不要超過1歐元。10歲以上的大孩子,家長每月支付一次零花錢比較合理。
德國新聞網站"明鏡在線"(Spiegel Online)上週一篇講德國零花錢的文中還提到了一種不定期的零花錢支付方式。有些家長不是按週或按月給孩子一定金額的零花錢,而是在有具體需要的時候,比如孩子和班級一起春遊或是需要購置什麼和學習有關的物品時。
依照德國比勒費爾德(Bielefeld)大學教育系的席格勒(Holger Ziegler)的觀點,這種只在有購買需求時才給孩子錢的做法的一個缺點是,孩子沒有從小理財的機會,可能因此失去積攢和分配的的樂趣。
德國青少年研究所建議的按照孩子年齡給的零花錢金額如下:
6歲以下 每周不超過1歐元
6歲 每周1-1.5歐元
直到10歲前, 每長大一歲,零花錢每周遞增1歐元
到了孩子10歲 每月可給15-17.5歐元零花錢
11歲 每月17.5-20歐元
12歲 每月20-22.5歐元
13歲 每月22.5-25歐元
14歲 每月25-30歐元
15歲 每月30-37.5歐元
16歲(如果經濟上還不獨立),每月最多45歐元
17歲 每月不超過60歐元
18歲及以上 每月不超過75歐元
以上金額只是德國青少年研究所的建議,該組織還強調,家裡的親朋有時候會塞給孩子一些現金作為禮物,這些錢不算零花錢,不該影響孩子定期得到的零花錢金額,同時也不該讓孩子對額外的獎勵有依賴性。
如果對自己所得零花錢金額不滿意的孩子們,也可以自力更生,另尋創收之路。德國法律規定,13歲至15歲的少年,在假期每天可在8點至18點帶薪工作最多兩個小時。這個年齡段的少年如果是農業家庭出身,則可以在假期幫助家裡每天帶薪工作最多三小時。德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同時規定,15歲至18歲的青少年,每天在6點至20點之間,可以帶薪工作最多8小時,每周工作天數不超過5天。
德國建屋儲蓄銀行(LBS)去年7月公佈的德國青少年零花錢統計顯示,德國9歲到14歲之間的少年去年一年平均每月零花錢20.4歐元,其中有半數人還額外做零工,在父母給的零花錢之外再讓手頭"寬裕寬裕"。
原文連結:goo.gl/orzSFh
小學沒有教的法律和理財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其實鬼島台灣的生活品質也沒那麼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當然,這些統計主要是針對已開發國家,針對不同的人種做調查,我認為對台灣的感受會有頗大的落差。」
《富比士》對InterNations的海外人士做出調查,訪查超過1萬4千名、來自191個的海外人士,要他們選出心目中「心目中最棒的移居地」,結果台灣打敗了馬爾他和厄瓜多,高居第1,大部分海外人士會選擇台灣的主要原因是民風友善、經濟發達,而且擁有美麗的自然環境,不管在生活品質,或是個人理財,台灣都是最棒的地方。
IKEA集團董事Martin Lindström已經在台灣住了近10年,他為台灣背書表示,在台灣很容易有家的感覺,台灣是隱藏在亞太地區的一塊寶石,不但自然景色優美,島上還有許多美食以及令人驚豔的咖啡館,最重要的是,人民非常友善,比起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台灣在衣食上的花費非常平易近人,醫療系統也令人滿意,小缺憾是房地產有變高價的趨勢,而且中文實在有點難學。
居住台灣的海外人士高達85%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滿意,而全球的平均是64%,此外,每6個海外人士就有1人來台灣找更好的生活品質。
中國的適合居住排名大幅滑落,主因是「環境汙染」,在所有受調查的海外人士中,將中國環境評為卓越的居然「一個都沒有!」;工時也成為中國的問題,有高達4分之1的人對中國的工時不滿,中國為了經濟而犧牲了這些生活品質及健康,是海外人士不滿的主因。
國際知名研究機構「Reputation Institute」多年來致力於不同的依據指標,創造不少可信機制,他們訪問了超過4萬8000名G8(八大工業國組織,成員含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目前俄羅斯會籍遭凍結)國家組織的人民,讓他們對70個國家評鑑16項指標,列出了「2016全球聲譽報告」,這些指標如政府效率、失業率、治安、生活環境、經濟發展、教育普及、文化地位、友善程度、服務水平等,分數加總愈高、評價愈好,最終由瑞典獲得冠軍。
前10名的國家,分別是瑞典(Sweden)、加拿大(Canada)、瑞士(Switzerland)、澳洲(Australia)、挪威(Norway)、芬蘭(Finland)、紐西蘭(New Zealand)、丹麥(Denmark)、愛爾蘭(Ireland)、荷蘭(Netherlands)。歐洲國家就占了7個,北歐更是多年獨占鰲頭,不愧是人人悠然神往的國度,如果以2016年之數據與前兩年比較,不難發現幾乎都是這些國家輪流洗牌,他們有極大的共通點,除了一直以來在社會福利上非常關心居民權益,也很注重經濟發展狀況,最重要的,是人民普遍都很幸福快樂。
比方說,第1名的瑞典,國家天然資源豐富、氣候舒適、風景宜人,極高的醫療技術讓這兒成了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瑞典沒有參加過二戰,因此有更多餘裕把資金挹注在社會福利上,包含父母長期帶薪產假、醫療補助、失業保障、養老金等等,更厲害的,該國的教育是從小學到大學所有學費全免。
加拿大是著名的自由國度,尊重不同文化與族群之發展,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高度發展的科技,此地是全球經濟最富有、最高度開發的國家之一,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種的文化,內化並綻發無比耀眼的光彩。
而瑞士的美舉世知名,阿爾卑斯山脈與山腳湖畔的夢幻畫面,就彷彿身處童話故事般的錯覺。此地採聯邦制,民主與法律公開透明;獨特的工藝技術如手錶、瑞士刀、巧克力等創造無數經濟奇蹟;優渥的觀光資源令人驚艷。
亞洲國家排名第1的是日本(Japan),全球排第14名,便捷的交通、發達的經濟,還有獨特的文化修養與器度,讓日本的受歡迎程度始終居高不下,亞洲第2國家是新加坡(Singapore),全球排名第20。新加坡雖然國土小,但不論經濟實力或國際地位都十分獲得尊重,它同時也是重要的航運中心、金融中心與環保典範。
台灣(Taiwan)在亞洲國家排名第3,全球排在第25,事實上,台灣的科技發展與金融實力在全球中名列前茅,在世界競爭力排名上往往也有不錯表現。友善、親切、熱情更是許多外國人對台灣民眾的第一印象,如果持續保持並有所進步,相信明年聲譽會再次提升,台灣聲譽還贏過全球排28名的美國(United States)、全球排45的南韓(South Korea)、全球排57的中國(China)。報告中指出,人口愈高、國民生產總額愈大的傳統大國,在世界上的聲譽其實都不太好,在這份排名中,法國(France)分數比去年大增4.9分,是所有國家中進步最多的;土耳其(Turkey)退步最多,總分比去年少7分,名次只落在第58名。
如果以聲譽倒數5名來看,分別是伊拉克(Iraq)、伊朗(Iran)、巴基斯坦(Pakistan)、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與奈及利亞(Nigeria),很顯然地,都是與戰亂、貧窮脫不了關係的國度,中東地區因為伊斯蘭國(ISIS)的動亂肆虐,近年來引發不少戰爭與恐怖攻擊,泯滅人性的行為和險惡,讓不少居民紛紛逃往歐洲避難,造成數千萬的難民潮,無家可歸的難受和看不到未來的艱辛,是那些無辜百姓最切身之痛,在連綿的戰火與貪污的腐敗下,人民想求溫飽已經是個很大的問題,更遑論想要有生活品質,「幸福」對他們來說,就是個遙不可及的詞彙。
http://udn.com/news/story/1/1927588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8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