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日記 #1 如果從出社會以前就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的減肥史可以出一本書🤣什麼不吃澱粉(阿金)、南灘、只吃什麼東西、埋線、中醫、168...所有奇怪的減肥法都試過了,最厲害曾經在18歲的時候一個月瘦了7-8公斤,然後一上大學都跑去吃到飽不斷聚餐,過了不到半年只有溜溜球效應,爆吃又爆胖...經...
#減重日記 #1 如果從出社會以前就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的減肥史可以出一本書🤣什麼不吃澱粉(阿金)、南灘、只吃什麼東西、埋線、中醫、168...所有奇怪的減肥法都試過了,最厲害曾經在18歲的時候一個月瘦了7-8公斤,然後一上大學都跑去吃到飽不斷聚餐,過了不到半年只有溜溜球效應,爆吃又爆胖...經期大亂胃又整個搞壞。整個大學期間幾乎都是忽胖忽瘦忽胖忽瘦🤦🏾♀️
自從帶團之後,可能壓力大,又一直走路,睡覺比吃飯重要...沒有運動也有勞動...後來就沒有這困擾了
沒想到從前年底團量變少之後,疫情沒帶團的這一年,又胖了好幾公斤...可能大家都看我在爬山,以為我很常運動😆來到恆春半年的日子離爬山很遠...離運動更遠...又常常跑去喝酒,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每個早上起床都會被自己嚇到😅
直到四月多某一天在多特瑞遇到佩珊與Tim, 我們立了山盟海誓😆😆是說我也不想繼續胖下去了...
於是開始很認真的減重!
與其說減重不如說想要減脂吧!脂肪很不好肌肉很好,活到三十幾了也不想要亂減一通再次搞壞身體,瘦的漂亮瘦得開心也是一個重點,也不想只當一個只瘦表面的泡芙人..用了幾個方法期許自己事半功倍👍🏽
👉🏽飲食:
減肥80%靠飲食控制,吃對東西比節食重要。雖然外食,還是很小心地克制自己碳水化合物跟鈉的攝取量,吃全食物,並多補充蛋白質可以比較不會餓不會掉肌肉(豆類、奇亞籽、藜麥、鷹嘴豆等都是好的植物蛋白質來源),早上喝燕麥奶+奇亞籽(懶得出門)中午會吃一個拳頭的澱粉(盡量是飯、南瓜、地瓜、但很難買到五穀飯🥲),晚餐吃燙青菜、茶葉蛋、豆腐(不能是百頁)、特別是我知道自己對於麥類的吸收特好,所以減重到現在直接戒了麵包及啤酒(酒都沒喝了)
是想嚴格一點分高碳日跟低碳日,但我發現我對澱粉還是天天有渴望天天有期待...就默默地算了😆
👉🏽水:
自從帶團之後喝的水越來越少,後來幾乎一天沒有1000cc ,所以喝水對我來說是需要練習的,現在一天大概有1500-2000cc.還在努力中(喝水助代謝皮膚也變好)
👉🏽運動:
這次的目標就是讓自己沒有負擔的運動(不用每天花很多時間就不會有藉口)再次翻閱多年前曾經買的一本12分鐘HIIT減重計畫的書,並將它看完,也不想要跟多年前一樣每天跑步跑了好幾公里或一兩小時,我用了比較有效率的運動-高強度間歇,一開始為了讓自己不要懶惰或不想做,真的一天只做4分鐘,一星期只做12分鐘,外加一星期兩次的線上瑜伽。
後來慢慢習慣了,找了一些網路上的影片來跟著做每天大概花半小時(多半是May @may8572fit 或是Patty @pattycake_fit 的都很hard core 😅) 今天做上肢明天就做下半身或腹部,一星期兩次山㟲瑜伽 @wilderyogaplace 不變。
不用去健身房,在家裡也是可以運動到爆汗的💪🏾(防疫期間特別重要)
👉🏽睡眠:每天睡滿八小時,研究顯示每天睡滿八小時的人比較容易瘦。
👉🏽補充品:
💛益生菌:曾經看到一個實驗報告,身上有多一些好菌減重效果會事半功倍,並且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改善細菌叢生態及幫助排便。而市面上有很多益生菌都是死的不一定有用(喝市面上的益生菌飲料也是太多糖了不行)於是我選擇吃多特瑞的PB益生菌,獨家的雙層膠囊技術可以保護益生菌的存活,外層有果寡糖及益菌素纖維,內層則是60億隻六大類菌種,讓他們在我的肚子裡結合,前幾天真的排出陳年老物嚇死寶寶。
💛輕暢膠囊則是有八種體內重要的消化酵素,幫助食物分解、消化及代謝。
💛植物乳清蛋白的部分,我的比的是高蛋白,比較了每一百公克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其他營養素,我現在喝的是My Protein ,(但後來發現安麗更好,喝完之後我要買安麗的😅)
👉🏽精油輔助:
要說用精油就能減重的話是太誇張,但他絕對是一個好的輔助品,因為市面上的什麼降低食慾聞香棒或是塑身油一定都有加精油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化學製成,化學聞多了會有慢性神經毒,不如自己做。
不想要減下來鬆鬆垮垮又充滿橘皮,首要是認真運動,然後是擦塑身乳液。每天早晚也用了無香料乳液加上清迎複方+葡萄柚+粉紅胡椒等精油擦肥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全身😆)
多特瑞的清迎複方內含了肉桂.薑.薄荷.檸檬.葡萄柚精油,還有胡椒系列,,除了來源清楚,完全天然,可以自己調濃度,幫助平衡血糖、促進新陳代謝、改善飲食失調、消水腫助排水、助分解脂肪(葡萄柚)
因為我太愛吃,有時候不是餓只是嘴饞(金牛的弱點😅)於是調了一罐解嘴饞配方想吃的時候就擦在身上及嗅吸穩定自己的血糖及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神經降低自己的食慾(用清迎膠囊也可以)
雖然還不到一個月,我也不知道瘦了到底多少(沒有一個準確的體重計及體脂計),不過看到照片的對比也是想要先紀錄一下,想要努力的人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到你/妳。
小小的希望是可以朝著又美麗又健康的四十歲邁進🥺(是要從三十歲開始努力的🌝)
#希望下次分享的時候又進步了
#亞斯米的減重日記
#在家運動日記
小六排水法練習 在 阿酸教練跑跳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09/6/20開始在 @fitplantgym 工作五個多月啦!真的是不知不覺😆
生活跟自由教練差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跟大家分享看看囉🌝
❤️生活模式變健康了。
自由教練時期會因為隔天課比較晚而比較晚睡,常常睡到上課前一刻才起床,沒吃飯就上課,可能下午才吃第一餐😆
🤍工作收入CP值雖降低,但薪資收入沒什麼差別。
單堂的收入比自由教練低,但要處理的雜務有工作同仁協助處理,客戶來源有公司幫助。
接下來或許會考慮到各種貸款的可能,有掛公司跟薪轉或許都會再輕鬆一點😉
🖤時間變多,卻也變少了,更會規劃時間。
自由教練因為時間很自由,對自我的提升進步也很自由😆或許在學生眼裡我是很積極進修的教練,但其實自己心裡知道自己其實沒有這麼努力。(還是我身邊優秀的老師太多了🤔)
工時雖然比以前自由教練長,但現在更會利用時間,待在公司可以練習、可以跟其他教練及夥伴們聊各種話題、可以跟@chungfu.chiu 討教訓練上的問題、可以看書...並且在家裡滑手機、睡覺,時間更多了。
自由教練工時雖少,但工時非常分散,蠻少有機會能夠休息整天,畢竟不工作就沒有錢😭現在能夠規劃自己哪幾天全休息完全不接學生!
🤎員工福利!
雖然進公司繳的稅金變高,但心卻安了一些,結婚有婚假、好看的制服、時不時廠商贊助、有底薪,不擔心疫情來臨沒有收入的窘境等等。
💙半強迫成長😆
公司每季需要學、術科考試,每個月撰寫六篇文章,或是拍影片、準備內訓,週會時提出教學的問題一同討論解答。
身為一個有壓力才會做事情的人,這些規則都是讓我成長的動力🤭
可能還有些事情沒有詳述到,謝謝植健身接受對事情有些固執、有點ㄎㄧㄤ的流浪自由教練😆
還有最感謝的就是願意跟我跑來跑去的學生們,必須說有你們才有我啦🥺🥺🥺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留在植的學生也是滋養我成長到現在的貴人🙇🏻♀️
期待未來有機會再讓level upup的我給大家滋養🤘🏻
在這種工作轉換下,當然也有適應期,有些壓力、有些猶疑,雖然爸爸跟蜜蜂初期完全不解為何我選擇還是想要進入健身房工作,
但也謝謝蜜蜂 @shamu0325 在我各種工作後軟爛的時候,丟垃圾、鏟貓砂、餵貓、洗曬衣服、等我下班等個半個小時(甚至以上)都沒有生氣、沒吃晚餐就等我下班吃晚餐、昨天碎念廁所排水孔會出現可疑小蟲,今天早上就用抹布把排水孔蓋起來的貼心舉動等等,最愛你💕
(雖然也是常常被我數落到不行😆)
當然當自由教練也有許多好處,像是臨時的工作邀約可以無憂無慮的請假、爽爽過人生,每個人有不同適合生活的方法,我喜歡這樣的踏實人生,要說是奴性也沒關係,但近幾個月的日子確實讓我覺得流暢、舒服👍🏻
(沒上班文變超長流水帳、大家隨意看看)
小六排水法練習 在 辛西婭的靈魂藥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書導讀
你有多久沒吃澱粉了呢?你斤斤計較體重計上面的數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嗎?聚餐的時候,看到一整桌的美食,不吃很難過,吃了又有愧疚感嗎?
今天不是賣書,而是單純分享。前幾天逛書店,被這本書的書名給吸引住了,覺得這本書寫得真好,所以我就來個劇透。
「不減肥才能瘦」。我們被各式各樣的減肥法折磨得太痛苦了。這個也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結果還沒有瘦。
作者黃慧如,就是要把我們從這種飲食地獄裡解放出來。她是鼎鼎大名的康健雜誌的總編輯,同時也是一個從印度進修回來的瑜伽老師。本書包含了最新的科學減重概念,而我最喜歡的,是作者的融合瑜伽的生活態度:「不強求」。
學習瑜伽,越是刻意強求,反而偏離所願。減重也一樣,只有融入生活,樂在其中,才能長久。
先來幾個重要觀念:
不吃澱粉,不會變瘦。
沒辦法放心享受美食,不會瘦。
做自己不喜歡的運動,不會瘦。
拼的命工作不睡覺,不會瘦。
房間髒亂,會長贅肉。
對自己不誠實,不會瘦。
有沒有覺得當頭棒喝?本書分成五個部分:飲食,運動,情緒,生活及心靈,一起來看。
#第一部分,飲食。
飲食最重要的,就是要吃。千萬不要讓自己挨餓,不要挑戰意志力。因為,#我們的身體不希望我們減重,它 #嫉餓如仇。人演化到現在,如果讓自己挨餓,身體就會進入一種節能的模式,因為你的身體以為遇到饑荒了。
這個時候,你會感受到一股力量伴隨的飢餓感,不停的催促你進食,一直到你破功為止。所以,不吃東西也瘦不下來,是一種優勢基因啊!如果幾天沒吃東西,我們就立馬瘦了好幾公斤,那我們祖先就沒有辦法活到現在。
所以我們不能不吃。關鍵是,應該怎麼吃。
重點來了:沒有不能吃的東西,只有應該要多吃的東西。
有沒有什麼食物,吃了不容易餓,最好還可以促進代謝,越吃越瘦?
有的。這世界上就有兩種食物符合這個需求。
第一種食物,吃了有飽足感,還可以修復身體機能,促進代謝,在老人家身上尤其重要。如果吃的不夠,我們很有可能會肌肉萎縮,甚至骨質疏鬆。
這個黃金食物,就是蛋白質。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有可能會跟運動選手一樣多。
如果你是一個60公斤的女性,你每天就要吃60克到80克的蛋白質,這包含了兩顆蛋,一塊豆腐,還有2分和手掌一樣大的肉。相信很多人吃不到這樣的份量。
偏偏我們外食,想想看我們買得到的早餐:饅頭燒餅麵包和粥,幾乎沒有什麼蛋白質。根據研究,早上攝取豐富的蛋白質,一天可以減少200大卡的攝取。所以,把早餐改成煎蛋,豆漿,鮪魚和肉排吧。
現在我們知道,不能挨餓,要盡量攝取蛋白質。
第二種超級食物,是什麼呢?答案就是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減緩食物吸收的速度,吃下去的澱粉吸收速度會變慢,就不會馬上變成脂肪堆起來,而你日常的活動,就能夠把這些熱量慢慢消耗掉。蔬菜的份量,最好跟肉一樣多。
那你可能會問:有沒有什麼是一定不能吃的東西?
記得,沒有不能吃的東西。吃你想要吃的東西,我們才能一直瘦下去,但是 #我們要改變對待美食的態度。
面前端來一片水果千層,怎麼辦?享受它吧!但是,我們要帶著正念吃。正念飲食(Mindfulness Eating ),就是要我們吃出食物最棒的味道。
看著這片水果千層蛋糕,有三十層派皮和奶油折疊在一起。想像一下,甜點師傅必須一片一片地煎餅皮,一層一層地抹開奶油,然後疊起來,重複數十次。要做到平整,需要長時間技術的淬煉。吸氣,聞到奶油,水果和薄荷的香氣混在一起。食物送入口後,舌頭上七千多個味蕾,感受到綿密,彈牙,奶油甜味帶著水果酸,是不是融合得恰到好處?
這時,你的多巴胺,也就是掌控幸福感的神經傳導物質,在腦內炸開了。
只接受最棒的味道,而不是毫無節制的亂吃。體會食物帶給我們的溫暖和幸福感,而不是焦慮和愧疚。
#第二部分,享受運動,而不是逼自己運動。朋友下定決心減重後,下班後拖著疲累的身軀到健身房,為了逼自己就範,還買了教練課。付了錢,就不能不去對吧。他的運動習慣,就建立在這個不得不去上面。結果,他用金錢逼出來的運動魂,有一天就魂飛魄散了。因為它並沒有把運動內化到生活習慣裡。
減肥不一定要跑步,不一定要拳擊有氧,只要是你喜歡的運動,都是好的運動。最好的運動,要像約會一樣,結束了就想著下一次。運動完了,還會期待著下一次的運動,就是好運動。
運動完,記得:為了肌肉而吃。運動完是我們吃澱粉最好的時機,我們必須吃。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運動完吃澱粉不是吸收會更好嗎?其實,就算沒有運動,吃下去的澱粉也是全部都吸收了。
運動完吃蛋白質和澱粉,這些營養素會進入肌肉組織裡面去修補,不會變成脂肪堆起來。並不是要鼓勵大家運動完大吃,但是如果妳一定會吃,這是最好的時機。
#第三部分:情緒。
不要一直煩惱著想事情,趕快去睡覺。如果你的大腦一直在煩惱,你就會腦滿腸肥。
這是有科學證據的。只要好好睡覺,就可以瘦身。
很多來減重的媽媽,都告訴我: 當媽媽之後,熬的不是夜,是自由。睡眠的情況只能分成兩種: 一種是缺乏,一種是非常缺乏。
長期缺乏睡眠的人,為什麼瘦不下來呢? 因為荷爾蒙分泌出了大問題。
如果我們沒有睡滿七個小時,身體的壓力荷爾蒙,也就是皮質醇的濃度會上升,讓我們處於慢性壓力。壓力是什麼?對我們的祖先來說,很有可能是饑荒和災難,我們的身體,會啟動儲存能量的機制,也就是堆積體脂肪。
如果沒有睡滿六小時,生長激素的分泌就會瘦到組礙。生長激素可以讓你早上神清氣爽,在夜間排除老舊細胞,也是抗老的關鍵荷爾蒙。
正確的睡眠,可以在一個晚上分解300卡的脂肪,相當於一晚半的飯的熱量。所以,#好好睡覺。
另外,用心休息也很重要,成功人士多半有讓自己能進入心流的嗜好。我很喜歡作者的這個金句: 成功,是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一萬兩千五百小時的刻意休息,和三萬小時的睡眠。
#第四部份:生活
光是整理房間,就可以瘦下一公斤。
髒亂和肥胖其實沒有什麼不同。當我們居住的空間變得髒亂時,身體就會產生垃圾,形成贅肉。
居住的空間有太多不需要的東西,這代表一種慾望。我看到這個東西,我想要這個東西,我要得到這個東西。
其實,慾望就是飢餓感,滿足慾望的方式就是吃東西。而當房間擺滿零食的時候,你又得不停地克制自己,久而久之,意志力就被你用完了。
我們要做的,是整理你和空間的關係,而不是收納。先丟棄不需要的東西,而不是讓收納櫃越來越多。
#第五部分:心靈
前面四點,告訴了大家該怎麼做。先來給大家複習一下:
#多吃蛋白質和纖維,享受美食,沒有不能吃的東西
#做你喜歡的運動,為了肌肉而吃
#刻意休息,好好睡覺
#房間要輕,你才能瘦。
第五個部分,要告訴大家:聽內心的聲音,誠實面對自己。越是刻意強求,反而沒有辦法達到目的。
剛從美國回來的時候,我爆肥五公斤,那時候我還沒有開始研究減重。我安慰我自已是變壯了,只是剛好壯在肚子。選了一個最流行的飲食法,把食物二分為好與壞。結果,我開始害怕所謂的壞食物,但是壞食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好吃,而吃好吃的東西是我們的本能。吃完了之後,就開始感到後悔,真的就是所謂的又愛又恨。
放過自己吧!其實當減重醫師的初衷,是想要讓大家的生活輕鬆一點。我們無法完全不在意外表,沒有辦法完全自外於別人的眼光活著,但至少讓我們生活有個指引,少走一些彎路。
因為這本書,這幾天去健身房上了瑜伽課程,我體驗了一件事。瑜珈有一個姿勢,坐著把腳伸直,雙手向上平舉,身體直直的往前,一直到頭碰到膝蓋為止,但我不管怎麼壓就是碰不到。瑜伽老師告訴我,放鬆,把你身體的重量交給地心引力,不要給身體設限。
雖然還是碰不到,但大腿最緊繃最痛的地方竟然就鬆開了。
緊繃的生活也是一樣。生活和河道一樣彎彎曲曲,我們不要去截彎取直,那耗費太多力量。順著河道走,不要活成別人眼中的成功,而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會把快樂回饋給我們。
#祝大家都能找到身心平衡的生活
#文章摘錄自減重名醫蕭JJ
分享一下,最近的飲食習慣只是從麵食改成了飯食,合成性蛋白質減少(豆腐豆乾素肉素魚等等)就自動排水減了三公斤,細微的觀察身體變化,就能找到最適合的方式噢~
謝謝你,我愛你💕
小六排水法練習 在 雜學校 ZA SHA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校外教學 :第01篇📯】
除了實體的活動展出,更要實際的執行。
雜學校告一段落了,除了展覽,我們想做的事很多,此次與 國發會 財團法人立賢教育基金會 一同合作,落實地方創生、偏鄉議題,邀請教育創新團隊共同串聯,以其專業領域與技能,媒合前往偏鄉中小學進行深耕教學計畫,讓教育的影響力遍佈角落。
─
✹不一樣的音樂課:嘉義縣朴子市雙溪國小✹
器物的聲音百科 SOUND Lab 也是今年雜學校的參展單位之一,「器物的聲音百科」是一堂生活中的音樂課,跳脫傳統的音樂教育,結合3D列印及日常生活的用品。透過工作坊的形式帶領孩子透過自己的雙手探索有趣的聲音科學,進而引發對音樂的想像力,並運用周遭物件化為隨手可得的樂器,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音樂。
─
生活是最好的連結,從第一堂發現聲音開始,探索校園中或日常生活中能變成樂器的物品;到透過科學方式了解管樂器發聲原理,認識聲音的三要素,學習吹嘴如何製作;挖掘生活中的零件成為製作樂器的素材,可以是水管、防撞條、排水管等,接著重組、開個孔、拉長管子,就能馬上感受到聲音的變化!進而親手製作出自己的樂器。(前情提要)
把音樂融入故事裡,把想像的畫面創作在紙張上,成為音樂演出的劇本;這天我們練習製造聲音,嘗試用線條或符號畫出音調的高低與情緒起伏,除了主樂器也集思廣益謄寫出背景音樂,是風的聲音、煞車聲、碰撞聲、選舉的吵雜聲…..,然後起身找尋應對的物品,試著產生擬真的聲音(像音效師般),邊吹奏自己製作的專屬樂器邊搭配故事排練.......
老師想給的很多,只為了讓孩子能有滿滿的收穫。倒數第二堂課,五六年級的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也很願意嘗試,相處的日子裡,觀察進度的快慢與吸收的多寡,從中調整課程內容,課後的討論成為團隊重要的交流時刻;此計劃的進行,給孩子新穎的音樂概念,也給團隊提出教育創新的可能。
#沒錯就是後製造
#雜學壹號 #仰志貳號 #拾拾參號
#巡迴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