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兒骨科台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兒骨科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兒骨科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兒骨科台北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We want u!物理治療師 徵才說明: 專職物理治療師一名、兼職治療師一名 需骨科及輪值小兒物理治療師 (兒童發展中心包含物理、職能、語言、心理等多重專業跨領域合作) 本診所為專業復健科診所。 病患類型包含骨科、神經及小兒復健。 預計到職日110年11月1日 **歡迎應屆畢業生投遞履歷應徵**...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1的網紅Dr.詹姆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詞 (lyrics):詹益承 /曲 (composition):詹益承 主唱 (vocal):詹益承 /和聲 (vocal harmony):詹益承 & 陳泓道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詹益承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陳鵬安 鍵盤 (keyboard):陳泓...

小兒骨科台北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3:05:01

. 【恆基見習 Day 1】 今天一整天都在跟診。 恆基很小,規模大概跟台北常見的那種聯合診所差不多,只是多了住院功能而已。 一早先參加了員工禮拜,在一個看起來像是民宅改建的小禮拜堂裡舉行,裡面擠滿了人一起敬拜讚美。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超長的代禱:應該禱告了十幾分鐘,幾乎所有科室都有代禱事項。接著就到...

小兒骨科台北 在 Searchannel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09 01:37:17

為什麼不當物理治療師,選擇當教練?(2) . 實習遴選醫院,我刻意選了比較好找健身房的縣市,所幸第一家健身房教練有興趣與物理治療交流,那時候我就免費的在那邊自主訓練。大學練了兩年半,第三年才開始真正接觸槓鈴。 . 只是實習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遇到好的老師,收穫很多,遇到不好的老師,自己想辦法找收穫。...

  • 小兒骨科台北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09:37:06
    有 37 人按讚

    We want u!物理治療師

    徵才說明:
    專職物理治療師一名、兼職治療師一名
    需骨科及輪值小兒物理治療師
    (兒童發展中心包含物理、職能、語言、心理等多重專業跨領域合作)
    本診所為專業復健科診所。 病患類型包含骨科、神經及小兒復健。
    預計到職日110年11月1日
    **歡迎應屆畢業生投遞履歷應徵**
    工作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二段145號
    (捷運站出口,交通便利)

    *治療師薪水:48000~55000元起(獎金另計)
    獎金:年終獎金(全薪一個月起)、二節獎金(端午、中秋)、自費項目拆帳獎金(個人及團體),銷售獎金(輔具、耗材、其它⋯⋯)、單日人數達標獎金
    健康專欄獎金等
    *兼職時薪300元

    *自費發展項目: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訓練(Redcord,Pilates彼拉提斯)一對一工作站、Pilates器械及墊上團體訓練課程、重訓設備、骨震波治療、高能量雷射治療...等。

    *福利:聯盟診所舉辦專業進修課程補助、到職滿一年享公會年費全額補助、滿一年享專業進修課程補助、員工旅遊全額補助、定期員工聚餐、尾牙抽獎活動、刷手衣制服、團體保險。

    *勞基法權益:享勞健保及勞退,到職滿半年享3天特休、滿一年再7天特休!
    意者請將履歷(履歷、自傳、相片、相關證書)缺ㄧ不可轉為PDF檔 寄至
    rehabforce77@gmail.com

    郵件標題-姓名+應徵正職或兼職物理治療師。
    務必確認信件是否夾帶完全。
    應徵者請以e-mail為聯繫管道,謝謝。
    聯絡人:謝老師

    電話:0227327311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二段145號

  • 小兒骨科台北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7 09:33:51
    有 20 人按讚

    We want u 物理治療師
    有興趣的請洽下面這個信箱~
    Rehabforce77@gmail.com

    醫院/診所名稱: 信義原力復健科診所誠徵
    招聘職務: 物理治療師
    招聘人數: 1-2 人
    工作經驗: 0 年以上
    條件要求:
    專職物理治療師一名、兼職治療師一名
    需骨科及輪值小兒物理治療師
    (兒童發展中心包含物理、職能、語言、心理等多重專業跨領域合作)
    本診所為專業復健科診所。 病患類型包含骨科、神經及小兒復健。
    預計到職日110年11月1日
    **歡迎應屆畢業生投遞履歷應徵**
    工作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二段145號
    (捷運站出口,交通便利)

    *治療師薪水:48000~55000元起(獎金另計)
    獎金:年終獎金(全薪一個月起)、二節獎金(端午、中秋)、自費項目拆帳獎金(個人及團體),銷售獎金(輔具、耗材、其它⋯⋯)、單日人數達標獎金
    健康專欄獎金等
    *兼職時薪300元

    *自費發展項目: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訓練(Redcord,Pilates彼拉提斯)一對一工作站、Pilates器械及墊上團體訓練課程、重訓設備、骨震波治療、高能量雷射治療...等。
    薪資待遇: 45,000~49,999元

    公司福利:
    *福利:聯盟診所舉辦專業進修課程補助、到職滿一年享公會年費全額補助、滿一年享專業進修課程補助、員工旅遊全額補助、定期員工聚餐、尾牙抽獎活動、刷手衣制服、團體保險。
    *勞基法權益:享勞健保及勞退,到職滿半年享3天特休、滿一年再7天特休!
    招聘截止日: 2021-10-31

    意者請將履歷(履歷、自傳、相片、相關證書)缺ㄧ不可轉為PDF檔 寄至
    rehabforce77@gmail.com

    郵件標題-姓名+應徵正職或兼職物理治療師。
    務必確認信件是否夾帶完全。
    應徵者請以e-mail為聯繫管道,謝謝。
    聯絡人:謝老師

    電話:0227327311

  • 小兒骨科台北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05 15:27:04
    有 131 人按讚

    《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 小兒骨科台北 在 Dr.詹姆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14 10:59:37

    詞 (lyrics):詹益承 /曲 (composition):詹益承
    主唱 (vocal):詹益承 /和聲 (vocal harmony):詹益承 & 陳泓道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詹益承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陳鵬安
    鍵盤 (keyboard):陳泓道 /貝斯 (bass):許廷暉 /鼓 (drums):歐陽欣漢

    錄音工程 Recording–
    台中 灰帽音樂工作室:梁祐鈞
    嘉義 樂在其中音樂工作室:劉耀文
    混音 Mixing–台北 Sweet-Tune Studio:張靖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台北 Sweet-Tune Studio:張靖
    樂團形象攝影 Imaging–道道爸攝影 陳泓道
    發行–好有感覺音樂事業有限公司 2020年二月

    緣由:
    添光(Lighting Up)本為替復健醫學會所寫的主題曲,主歌四段分別敘述了復健科四大領域-神經、小兒、心肺、骨科復健,副歌鼓勵醫療人員,困難挑戰會不斷來臨,但我們仍要勇敢迎擊!專輯發行於2020年,但因全球疫情影響,許多宣傳與演出活動都取消,一直到今年台灣疫情大爆發,再借用這首歌製作成MV,希望能記錄在台灣發生的事,也鼓勵持續努力著的每一個人。

    歌詞/和弦簡譜:
    前奏: 1 5 6m 5 / 4 4M7+ 2m7 5
    - A (神經組)
    當雙手不再靈活如往 1 5 6m 6m/5
    雙腳走不到他身旁 4 4M7+5 2m7 5
    說不出完整的一句話 吞不盡淚光 1 / 6m
    有人會陪你一起倔強 4M7 5 4 1
    - B (小兒組)
    看著你無辜微笑臉龐 1 5 6m 6m/5
    無力展開潔白翅膀 4 4M7+5 2m7 5
    有一天你仍會飛高高 世界更寬廣 1 / 6m
    寶貝你並沒有不一樣 4M7 5 1 17
    - 副歌 -
    雖然 困難不斷在前方 我們要大聲唱 4 / 1
    唱出人世間最美麗的 夢想 4 / 5
    今後 歡笑會跨越悲傷 歌聲更嘹亮 4 / 1 6m
    手牽手共同築一個家 4M7 5 4 1
    間奏: 1 5 6m 5 / 4 4M7+5 2m7 5 / 6sus4 6 ( E - #F )
    - C (心肺組)
    當心痛的感覺太猖狂 1 5 6m 6m/5
    呼吸彷彿置身海洋 4 4M7+5 2m7 5
    裹足不前深怕會缺氧 該冷靜一下 1 / 6m
    記得要慢慢吐出慌張 4M7 5 4 1
    - D (骨科組)
    陪伴疼痛的日子很長 1 5 6m 6m/5
    心酸在背後隱隱發脹 4 4M7+5 2m7 5
    挺不直抬不起舉不高 沉默的肩膀 1 / 6m
    我們用愛和耐心治療 4M7 5 1 17
    - 副歌 - //:
    雖然 困難不斷在前方 我們要大聲唱 4 / 1
    唱出人世間最美麗的 夢想 4 / 5
    今後 歡笑會跨越悲傷 歌聲更嘹亮 4 / 1 6m
    手牽手共同築一個家 4M7 5 4 1 ://
    今後 歡笑會跨越悲傷 歌聲更嘹亮 6m / 1 6m
    手牽手共同築一個家 4M7 5 1 努力為家人添一盞光 4M7 5 1

    樂團簡介:
    醫師也玩創作樂團?是想訴說什麼呢?
    一位擁有永久重大傷病卡的復健專科醫師兼創作歌手–Dr.詹姆士–帶領樂團成員:吉他手(復健/疼痛專科醫師)Pac、鼓手(麻醉專科醫師)抓哥、貝斯手(工程師)杰哥、和音兼鍵盤手(營養師)道道,一同譜出關於生命與醫療的樂章。

    Dr.詹姆士醫療團隊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rJamesMusic/

    =KKBOX:
    https://www.kkbox.com/tw/tc/artist/y1-oCaJWZOt1uu0F0UX7708K-index-1.html
    =博客來網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216433?sloc=main
    =誠品網購: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4292712828769

  • 小兒骨科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20 19:57:47

    本集主題:「讓他自己來: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給長者的復健運動全圖解」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毛琪瑛(復健科醫師)、李宜蓉(物理治療師),
      
    內容簡介:
    我們都會老,但是不想老,
    如果可以健康生活,
    誰會希望成為一位需要時時被照顧的老人?
      
    「讓他們自己來吧!」
    能力帶來尊嚴,尊嚴使人快樂,
    因此教會長者們在家運動、為身體著想、為健康努力,
    絕對比無時無刻在他們身旁呵護照顧來得更有意義,
    如果你愛他們,就請聽聽專業醫師與治療師的建議,
    讓長者能夠獨立,也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用滿滿的愛+正確的方法,
    幫助長者們選擇「有能力、有尊嚴」的生活吧!
              
    長者功能退化、生活自理困難?
    運用正確的復健運動,可以建立長者自信,
    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提升自主活動能力!
      
    照護者身心俱疲、期待長者進步?
    透過正確的指引,避免運動過程自身受傷,
    讓長者能夠獨立,給自己日後喘息的機會!
      
    依照不同長者的狀況,來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運動!
      每位長者的身體狀態、退化程度都不盡相同,若是請他們都用相同的方式來做復健運動,就會容易受傷。因此本書將運動強度分成A~H共8等級,讓長者可以透過書中的簡易評估,找到合適自己的運動程度,由入門開始逐漸增強難度,才能在不受傷的前提下一天一天更進步!
      
    「躺→坐→站」三步驟循序漸進,練習適合自己程度的復健運動!
      本書設計的最大前提,是讓長者在「舒適、不過荷、不受傷」的情況下養成良好的復健運動習慣,因此動作規劃順序上,會讓長者先由不費力的躺姿開始練習,慢慢地進階至坐姿,最後進入站姿運動,當長者們覺得復健運動其實並不麻煩時,就會更有意願持之以恆下去!
      
    專業治療師親自示範,讓長者輕鬆看懂,一步一步慢慢學習!
      除了在診所,在家也能做復健運動喔!全書運動皆由真正專業的治療師,以清楚的照片圖解一一教學,每個細小動作都具細靡遺地說明,另外也根據他們多年的職業經驗,列舉出大家常做出的NG動作,提醒長者們不要因為姿勢錯誤而不小心受傷!
      
    作者簡介:毛琪瑛醫師(32年臨床經驗)
      
    經歷:
    台北醫學院醫學士畢業
    前台大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前市立陽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附屬復健醫院研究員
    中華民國復健醫學會專科醫師
    現任中華民國復健醫學會監事
    現任實康復健科診所資深顧問醫師
    曾獲商業周刊百大良醫復健科好醫師之殊榮

    著作:《微伸展,輕運動 :徹底擺脫全身痠痛麻》
      
    作者簡介:李宜蓉(8年臨床經驗)
      
    學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研究所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學士
    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師資認證
    失智症物理治療師專業照護培訓認證
    八仙塵爆居家復健特約物理治療師
      
    專長:
    骨科物理治療
    神經物理治療
    老人復能運動
    小兒物理治療
      
    現任:
    實康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運動團體班帶領治療師
    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居家暨社區復健團隊特約治療師
    新北市教育系統特殊教育物理治療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