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師:晴雅集 》2021📍79/100
月初在Netflix上架的東方奇幻電影,改編自夢枕獏的日本小說系列《陰陽師》,故事講述古老的邪惡禍蛇即將重回人間,陰陽師晴明(趙又廷 飾)與武士博雅(鄧倫 飾)在斬妖除魔之路上,一步步揭開危險背後、陰謀當中的愛恨情仇。
導演郭敬明從《小時代》系列作...
《陰陽師:晴雅集 》2021📍79/100
月初在Netflix上架的東方奇幻電影,改編自夢枕獏的日本小說系列《陰陽師》,故事講述古老的邪惡禍蛇即將重回人間,陰陽師晴明(趙又廷 飾)與武士博雅(鄧倫 飾)在斬妖除魔之路上,一步步揭開危險背後、陰謀當中的愛恨情仇。
導演郭敬明從《小時代》系列作者一躍成為電影編導,靠著高顏值、高狗血成就了「流量電影」一詞,此後不斷在冷熱交織的極高討論度中載浮載沉,不只歷經抄襲等多次重大風波,16年電影作品《爵跡》更是負評爆炸導致已完成的續集上映失敗,也讓新作《陰陽師:晴雅集 》簡直像是背著原罪,未上映就有千萬網友等著開槍。然而電影始終是眾志成城的結果,以下除了討論郭敬明的指導優劣、個人風格之影響以外,還想聊聊淹沒在一片罵聲中的幾處優點,以及對東方奇幻電影和同IP新片《侍神令》的討論!
【特效極佳!被指抄襲《奇異博士》?】
東方奇幻電影一直不是特別被台灣觀眾吹捧的類型,多數人能對《哈利波特》怪物、咒語如數家珍,卻在看東方神怪時感到無比彆扭,以往特效精緻度的差距是一大主因。因此《陰陽師:晴雅集 》的表現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找來製作過《末日列車》的韓國特效團隊,打鬥時的翅膀翻飛、龍身壓境時的滿目瘡痍都不馬虎,配上奢華繁複、色彩飽滿的美術設計,就像是從寒毛到指尖都極度完美的電玩廣告,是少了真實感但極其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另外本片中傳送門技能被說抄襲《奇異博士》,雖然橘色光圈看起來有些類似,但圓圈傳送門不能算是獨一無二的新概念,尤其它不是故事重點、沒佔據過多打鬥場面,個人覺得此爭議有點言過於實。
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戲份比重和劇本編排上,除了懸疑片常見的難以收束、生澀地用念白配回憶來揭露真相,《晴雅集》顧名思義該以晴明和博雅的情義為主,公主、師傅和鶴守月的三角戀為輔,只可惜天秤越演越歪、配角最終鳩佔鵲巢,即使三人的曠世虐戀戲劇性十足,仍彌補不了慕「晴雅」之名而來的廣大觀眾。不過這很可能是製作方選擇明哲保身的結果,中國廣電總局明文指示「同性戀關係點到為止,可轉為友情,明確的同性戀題材和角色設定嚴格禁止」,因此雖用《晴雅集》吸引特定受眾、炒熱話題,片中卻戲份寡淡加用副線混淆視聽,連以兄弟友情為主打的其他雙雄電影都沒這麼淡薄。
【郭敬明的「男色美學」代表什麼?】
本片雖然在中國評價極差,但從Netflix快速上架能看出郭敬明在美國人眼裡還是很有商業價值的,點閱率也顯示出水準平穩的高顏值爽片永遠有其市場。郭敬明愛好男色的招牌風格仍以最大程度展現在片中,不然古裝奇幻電影中是很難看到全男星裸上身近身肉搏的,等於把從電影存在至今的陋習—「男性凝視」顛倒過來,以往女性在影視作品中裸露時間、程度都遠遠大於男性,滿足對女色的慾望、潛移默化中物化了女性,舉個例像《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宮中侍女各各爆乳裝極不符合時空背景,當年反彈的聲浪雷聲大雨點小,現在《陰陽師:晴雅集 》提供了一個相反的例子,你認為是物化男性、矯枉過正?或者不需要嚴肅看待、觀眾擇其所好就不成問題呢?
同期新片《侍神令》近期也將在Netflix上架,故事雖然和《陰陽師:晴雅集》完全不同,但改編自《陰陽師》的衍生電玩、主角也是晴明,只是改由陳坤飾演,攜手20年老友影后周迅,光是這超級陣容就贏在起跑點了,究竟兩部作品適不適合相提並論,只能待上架後分曉。話說陳坤和周迅早年合作的兩部《畫皮》都是東方奇幻愛情經典之作,推薦大家看看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畫皮Ⅱ:轉生術》,趙薇和周迅交換著飾演千嬌百媚的狐妖、外強內韌的女將軍,人和妖的七情六慾、千百年的愛恨貪嗔等東方魅力盡在其中!
- - - - - - - - - -
#陰陽師 #晴雅集 #瀧夜曲 #2021 #Netflix
#影評 #放映雞 #奇幻 #愛情 #電影 #電影推薦
#導演 #郭敬明 #配樂 #川井憲次
#趙又廷 #鄧倫 #汪鐸 #王子文 #春夏
#bl #耽美 #侍神令 #趙薇 #陳坤
小侍女千代義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4 黃偉民易經講堂
香港的盛筵已過,很多人魚貫離場。
但總要有人留下來,打掃收拾的。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鄒幸彤留下來,告訴你,香港土生土長菁英的追求。
菁英的意義,不在於學歷,不在於收入,而在於他們的追求——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些年,很多人都被林鄭搞糊塗了。
她愛標榜自己小學中學階段年年考第一。
香港大學畢業後又考上AO政務官,做高等華人。
她終日乾乾,每日工作十六小時,一星期工作七天。
她斷六親,和丈夫都少溝通。
她刻意告訴你,她不懂用八達通坐地鐵:她不知道7-11沒有廁紙賣……
這些都是你們的日常生活,她全不懂。她做的事更重要,她是菁英!
到鄒幸彤的新聞出現,我們才見識到什麼才是香港菁英。
她因支聯會副主席的身份被捕。
新聞界才開始注意到她的學歷背境。
她有沒有像林鄭一樣中小學年年考第一?不知道,她從沒有提及。
記者從舊剪報中,得知她的A-level成績,是全優5A,拿獎學金,入讀劍橋大學。
2008年因為汶川地震的義工工作,她看到人間的需要,她轉攻法律,做一個人權大律師。
她沒有將這些掛在嘴邊。
她背起支聯會的工作。
1989年,北京天安門的大屠殺,他們要拉他們自己的總書記、國家主席下台。不惜動用軍隊,血洗在天安門靜坐示威的學生。
整個香港沸騰,所有香港人都投入了這個時代的洪流。
但鄒幸彤當年只有四歲,今日為什麼要背負起這個沉重的歷史包袱?
我曾當面問過她這個問題,她淡淡的輕聲說:
總要有人做。沒有人接力,她便攞來做囉!
她輕描淡寫,沒有化解我的不安。
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喫苦茶。
佛教的本義是蓮花。
蓮花出於泥濘之中,但卻可以一塵不染。
佛教行人的修行在骯髒的淤泥,但他們的目標是蓮花。
淤泥,只是成就他們心中蓮花的養料。
愈是骯髒不潔的泥濘,愈能開出燦爛一塵不染的蓮花。
不在乎際遇的苦難,因為這些都是滋養你心中的白蓮花開。
這也是《周易》乾卦的總結論: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九,是陽爻。
乾卦六爻都是陽爻,都是九。
人間六個階段,六種際遇。
初九:潛龍勿用。懷才不遇。
九二:見龍在田。虎落平陽。
九三:終日乾乾。埋頭苦幹。
九四:或躍在淵。知所進退。
九五:飛龍在天。大權在握。
上九:亢龍有悔。眾叛親離。
六支陽爻,支支都是九。用九,用那支九?
乾卦的結論苦口婆心,教我們用九,不要為九所用。
際遇可以變,但你不能變。
際遇,是成就你的養料,用它,不要因際遇影響你的追求。
因為際遇是動態的,群龍無首。
無首,即是無尾。
無首無尾,即是一個圓圈,周而復始。
任何的處境,都可以成就你的追求,任何的處境,都可以幫你開出你心中的白蓮花。
方法是用坤卦的精神。
坤卦六爻皆陰,陰就是六。
坤卦的結論是:
用六,永貞吉。
用六,不要為六所用。
乾是天理,坤是人生。
人生要因應時勢,無論是那支爻,那個處境,用它,不要被它左右。
精神基礎是:永貞吉。
這個貞,是坤卦的大原則,牝馬之貞。
母馬永遠要跟著雄馬走,不能因形勢而超越。
乾為天,為馬。
我們在人間,要因應形勢,但大原則,是跟著天理走,不能超越天理,這樣便永貞吉。
跟天理,盡人事,無論那支爻,那個六,都永遠吉祥。
乾坤兩卦,教我們用九用六,就是這個意思。
任何處境,都可以用,都可以成就我們的理想。
儒家教我們頂天立地,做中流砥柱。
《論語》中,子路說:
君子之仕也,
行其義也。
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子路認為,在亂世中,很多人,潔身自愛,做隱士,忘記時代,忘記自己,把自己身心人格搞得很清高。但這樣做,將社會的責任,人倫的角色,搞亂了。
只計算自己一塵不染,對時代,對社會沒有盡責。
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行其義也,見到要做的便做了。至於利害得失,理想能否實現,沒有計算,已知之矣,心裡有數的了。
與鄒幸彤有十幾次的碰面之緣。印象中,她都是低調沉默,坐在一旁不說話的。原來,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是一個有絕藝傍身的俠女!
杜甫有一首七言古詩,記述一位武功絕世的女劍客。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脣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詩的開頭八句: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從前有位女劍客,公孫大娘,她的劍法震驚天下。
睇過她出劍的,都神色驚訝;天地間都隨著她的劍氣而起伏低鳴。
跟著杜甫用神話來描述他當年所見的:
好似后羿射日,一招接一招,連綿不斷;又好似天神騎龍,在天際飛翔。
出劍時,勢如雷霆萬鈞,令人無法呼吸;收劍時,萬籟俱寂,像江海風平浪靜,水光清澈。
絳脣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但自從公孫死後,江湖寂寞了,再沒有見到這樣的高手。幸好,原來她晚年收了弟子,傳承她的絕藝。
今次在白帝城,重現公孫劍法。和她一席傾談,始知她劍法淵源。但這樣一來,又引起詩人杜甫的無限回憶了。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由這位弟子李十二娘的劍法,勾起了杜甫初見公孫神劍的往事。當年仍是開元盛世,玄宗成立教坊和梨園,單是人數就有八千人,而公孫就是第一高手。
一場安史之乳,大唐由盛而衰,由開元轉天寶,也像詩人自己,由壯年已變衰弱,也像九七後的香港,繁華不再。
五十年如反掌便過,見過繁華,如今憑弔衰敗,多麼令人神傷。人才四散,往事如煙。
用師徒兩人舞劍,襯托人世盛衰,就像今日香港人憑弔往事,不勝滄桑。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全詩結尾,杜甫感慨的說,當年盛世時的皇帝,玄宗已經死了六年,在金粟山上的陵墓旁的樹,已雙手才能拱抱了。我這個玄宗時代的小吏,今日流落在蕭條的白帝城裡,唔知做乜!
今夕又一曲急管絃歌,但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自己盛年年已過,世情又衰敗,四顧茫茫,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雙腳生滿雞眼,本來就寸步難行,心情沉重,反覺得自己是否腳步太急呢!
香港無論在行政、立法、司法,都在急速衰敗之中。百多年多賴以生存和信任的法庭,都成為香港良心的奪命之所。
你和我都是杜甫,借鄒幸彤的一劍而神傷之中。
小侍女千代義雄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記得她嗎?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Remember her?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Translated
中秋節快樂!哲生原力與你同在(^_−)−☆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中秋節已成爲與春節齊名的主要節日之一;而受到地區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
自古中秋節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象徵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並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
【中秋節的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主要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餅起義等三種說法。
《傳說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當時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遂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並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
后羿平日除了傳藝狩獵外,都和妻子在一起,人們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然而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路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即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便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當嫦娥將藥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裏時,被一旁的小人蓬蒙看見了。
三天後,后羿率衆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衆人離開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之後,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且怒,抽劍欲殺惡徒,但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拚命地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卻又十分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傳說二: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斷。
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以示懲處。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
《傳說三: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的民眾無法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
朱元璋欲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的搜查行動十分嚴密,想要傳遞消息並不容易。於是朱的軍師劉伯溫想出一個計策,他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將藏著紙條的餅分送到各地的起義軍手裡,來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到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那天晚上,一輪明月高掛之際,各路大軍一呼百應,有如星火燎原,很快便攻下了元大都,起義大獲成功!
此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小侍女千代義雄 在 Andy家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秋節的由來🌕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裏光。”
在台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台灣民衆特別重視中秋節,許多習俗代代相傳,一家人又可以團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那麽中秋節的由來是怎樣的呢?中秋節又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中秋節的含義】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定於農曆八月十五;因爲恰好在三秋的中間,所以稱之爲中秋。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爲與春節齊名的主要節日之一。
受地區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
🌕中秋節的由來—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壹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長生不死藥。
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衆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衆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
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祝福中秋月圓 人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