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小事一樁成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事一樁成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事一樁成語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出版《見微知著》 作者序 人生中遇到大災難,許多人都有勇氣和毅力去面對,但遇到生活的小麻煩,卻往往感到困擾,覺得好難應付。兩夫妻面對生活的艱難困阻,大多會齊心合力去解決,「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即使解決不了,至少有同心協力的意志,較少會「大難臨頭各自飛」;但遇到生活上微不足道的爭拗,往往就吵起架來...
小事一樁成語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出版《見微知著》
作者序
人生中遇到大災難,許多人都有勇氣和毅力去面對,但遇到生活的小麻煩,卻往往感到困擾,覺得好難應付。兩夫妻面對生活的艱難困阻,大多會齊心合力去解決,「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即使解決不了,至少有同心協力的意志,較少會「大難臨頭各自飛」;但遇到生活上微不足道的爭拗,往往就吵起架來,互不相讓。關係的破裂往往因小事而起。
許多人讀很多書,知識廣博,談起大問題頭頭是道,但處理自己的生活小事,卻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許多人很聰明,但在一樁幾乎人人都會覺得不應該做、不值得做的事情上,他卻去做了,用他的全部聰明去證明他的愚蠢。
許多人非常精明,很會賺錢,很會計算,但忽然被一個沒有甚麼見識的小人物略施小計就騙去大筆錢財。
知識很廣闊,學問無邊無際,但人生的智慧不在大知識大學問中,而是在日常生活微不足道的瑣碎小事中。魔鬼很巨大,很恐怖,但最讓人防不勝防的卻是藏在細節中不顯眼的魔鬼。許多大人物可以處理國家社會的大事,解決政治、經濟的大難題,卻沒有能力解決身邊的夫妻之間、朋友之間的小問題。一生叱吒風雲的人物,在人人都會遇到的男女情欲或生老病死之類的事情上卻走不出困擾。
我從20歲開始,就過著閱讀、編輯、寫作的生涯。數十年來,讀過的書不少(當然想讀而沒有讀的就更多),人生經歷過許多起伏跌宕,在社會上看到最多的並非「失敗乃成功之母」,而是「成功乃失敗之母」。許多人從高處落下,不是不夠聰明,而是沒有自知之明。
我慢慢發現一些生活的小故事,一些漫不經心的話語,實際上蘊含著生活的大智慧。講出來似乎卑之無甚高論,但若成為時刻警惕自己的座右銘,則對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大影響,甚至帶來關鍵性的轉變。十多年來,我將收集到的小故事,加上自己的解釋和領悟,寫成好幾本關於人生的書。這些書在銷售一時之後,這幾年已沒有重印。現在從這些書中選出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百多篇,以新的書名重新出版。
成語「見微知著」的意思,是見到些微跡象,就可以從中知道整個真象和發展趨勢。用作書名,是表示從一些小故事中可以領悟到的大道理和生活智慧。
在我漫長的人生中,有一段數十年前抄在筆記本而沒有記下作者是誰的話,是我讀到的雋語嘉言中最值得時刻銘記的:「如果一個人想讓別人接受他的想法,他就不配稱為大師;如果一個人要你相信他,他就不值得你信任;如果一個人說他掌握了真理,他就是準備說謊;想勸說他人改信自己宗教的人,他就是還沒有了解宗教的真諦。」
這段話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都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而任何想要強加於人的觀念、想法、意見、信仰,後果都會適得其反。
因此,儘管本書寫下許多小故事和引申出一些道理,但每一個人讀後仍然需要深思,想想是否真有道理,是否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處境。千萬不要照單全收。盡信書不如無書。任何觀念、想法,哪怕你覺得很有道理,也要經過自己咀嚼。「小故事大道理」可以啟發思想,而不是用來堵塞思想的。
是為序。
李怡
小事一樁成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台灣島內最火的爭議,就是「台灣是否已淪為疫苗乞丐島」?
要了解這個爭議,可以先看看《孟子》裡的一句成語「齊人之福」。東周春秋時,有位山東淄博(即古齊國)的人,他娶了一妻一妾,每天齊人都一早出門,晚上酒醉飯飽的回家,還會帶些熟食予妻妾共享,並炫耀他的交往非富即貴,人脈寬廣,地位很重要。某日,齊人之妻暗中尾隨,才發現齊人根本沒有看得起他的朋友,他所謂酒醉飯飽,帶回家的熟食,只有兩個來源:一是在墳場撿拾的祭品,二是沿街乞討求取。齊人妻回家把實情告之妾,妻妾抱著大哭。
蔡英文的行徑不就像《孟子》裡的齊人嗎?她向美日(甚至連小國立陶宛),乞討疫苗。這些國家將自己不敢打、不願打,又即將過期的阿斯利康(AZ)疫苗,以捐贈為名給台灣。蔡英文借此向台灣人民吹噓,炫耀美日重視台灣,是台灣最好的朋友和後盾,卻隱藏了乞討的內幕。
如果這些乞討得來的AZ疫苗,能幫助台灣人民解決疫情困境,也算是好事一樁,功勞一件。然而AZ疫苗在台灣施打結果,卻造成嚴重傷害,因之猝死者已近200人。也就是說,這近200條無辜生命是因蔡英文而死,這要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當權者早就被推翻了。然而現在的台灣人民,似乎已經罹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只能像齊人妻妾相擁而泣,大哭「此良人不能托負終身」,而齊人依舊日日吹噓,驕其妻妾,指他社會關係良好,人脈綿密,地位重要。
講完「齊人之福」的故事,並做了今昔之對比後,台灣被譏諷為「疫苗乞丐」,倒是符合實情的貼切形容,很有畫面感。所以,蔡英文真的不必惱羞成怒,還要動用網軍出草攻擊人,不更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做賊心虛嗎?
小事一樁成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6 黃偉民易經講堂
《周易》卦序,賁卦之後,就是剝卦。
繁華之後,便是凋零。
但剝卦之後,便是復卦。
山地剝和地雷復,是一組卦。兩卦相綜,互為一體。所以,古人說,剝極而復。浩劫是剝,浩劫後的重生再造便是復。
剝之後是復,背後的宇宙規律是生生不息。
也是說,再大的浩劫,挫折,不會把人類文明摧毀,一定有人能渡盡劫波,重建文明。
一株幼苗,會長成蒼天大樹,然後開花結果,果實在樹上,熟透腐爛,掉在地下變為爛泥,但其中的果核——種子,又在地上長成幼苗,再一次生命的循環。
這便是地雷復卦的一陽再起。
天地萬物,即使受到剝卦的浩劫摧毀,還有重建再生的智慧,與毅力,讓被剝的生命,延續發展。
傳統的香港價值在剝落,法庭不再主持公義,警隊不再保護市民,整個政府眼中沒有了香港市民,全力在迎合應付他們全不熟識的北京政策……
整個香港在爛掉,像剝卦,一支陽爻在最上,但內裡五支都是陰爻,整個內在,都爛掉了。
山地剝卦,孔子看到了這象,他又得出了什麼智慧呢?
《周易.大象傳》說:
山附于地,剝。
上以厚下安宅。
剝卦,上卦艮為山,下卦坤為地。山在地上,但孔子閱讀到的,是山附于地,這便是剝了。
關鍵字,是「附」字。
附,是附屬的意思。
不要以為崇山峻嶺就很了不起,它只是大地的附屬。
也就是說,一個社會,政府是依附人民的;官員是依附民眾的;一間機構高層本來就要依附基層的,沒有基層,就沒有高層。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因為地殼運動,大地的部份隆起成為高山。
政治領袖,也是因為民眾的支持,才能崛起。所以,領導人的母體是百姓,山的母體是大地。
艮為山,家庭中是少男;坤為地,家庭中是母親。同樣是土,艮卦象徵的,是細土;坤卦象徵的,是大土。所以,山雖然高聳,不能忘記大地母體。
明白這個邏輯,便知道,山不能剝削地;領導人,不能若惹民怨。
這就是孔子觀察,山附于地,剝。這句話用字的微言大義。也是這個卦象的警告意義。
在上面的人,愚蠢地剝削下面的人,結果搞到離心離德,社會資源喪失,只剩下外表一層薄薄的殼。孔子提出挽救的方法,是上以厚下安宅。
愚蠢的領導人,喜歡剝削人,尤其是剝削下面的人,那便等於挖自己的樁腳。建築上,下面的基礎厚,上面的建築才會安全。
所以,老子說,高以下為基。
孟子說,民貴君輕。民為本,也就是重視基層百姓,基層充實,才能支撐起高層。
只有短視的領袖,才會拚命剝削基層。等到地基都被挖空了,整棟大廈便倒塌了。
社會情況去到剝這個危機時,救亡方法是「厚下」,用資源和政策,重新填實已經空虛的根基,這便是厚的做法。剝卦下卦坤強調的,是厚德載物,領導人對百姓要厚,根基才會穩。剝的危機便自然改善了。
孔子用「上以厚下安宅」的智慧,是人遇到剝卦時要修的德。任何居上位者,都應該用厚的方式,對待下面的人。然後自己住的房子「宅」,才能安下來。這才能安宅。上面的人,要改善剝的狀況,只能用厚下的方法來安宅。地基穩,樑柱,屋頂,整間房屋才能穩固。
宅,是指自己住的地方,是你的立足地,必須妥善安頓。要深切理解根基的重要,方法是:
上以厚下安宅。
如果只是租的,或暫住的房子,那叫「寓」,暫時借住一下。
但「宅」,是要長久打算的,是一個人的安居地,要費心機打理,不能將自己的「基業」,搞成剝的處境。
剝,上下資源不平均,造成剝的危局。要挽救,厚下才能安宅。
六十四卦的《大象傳》,孔子用「君子以……」的佔五十三個,用「上以……」的只有剝卦。其餘是:「大人以,先王以,后以」等等。
君子是了不起的人,有別於小人,一般人;先王、后、大人、上,都是指領導層。
剝卦用「上」,在上面的人 ,在剝削下面的人,才造成今日的局面。
此外,山地剝,也是大自然風化的象。
山,由於高過地面,愈出頭愈容易遭風吹雨打的剝蝕。整座山,因風化慢慢剝落。崩毀的石塊沙土,落在地面。要維持高聳山形很難,人間的風雨都會將你剝落。
山將自己拔高,凸顯於地上,那便成了剝卦的象;如果山,把自己藏於地下,那便是地山謙卦,六爻皆吉了。
埃及的金字塔,山在地上,也是剝卦。裡面的法老王屍身製成木乃伊,也是山地剝的卦象。外表保存好,內裡肉身腐爛,保留最後一支陽爻,也是希望《周易》卦序的剝極而復,希望靈魂再來,追求生生不息的永生。
《雜卦傳》說:
剝,爛地;復,反也。
剝卦最可怕的,是外面一支陽爻,看上去好像好好的,和以前一樣,但裡面全爛了。整個核心都腐蝕,爛掉了。
剝,是裡內的殘破全爛,而外面一支陽爻,遮住了真相。從初爻的根部爛起,等到發覺時,已經太遲了。
剝,爛也。
剝卦只有一個字,就是爛字。
這個「爛」字,大有來頭。
《春秋》是經,記述梁國滅亡,只有兩個字:梁亡。
《春秋.公羊傳》是傳,它是解釋經的。它在這兩字的引伸:
梁亡。
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
自亡也。
其自亡奈何?
魚爛而亡也。
這便成為很名的成語:
魚爛而亡。
不是外力被殺,是內裡腐爛而亡的。
這便是剝卦引伸的現象。
一個國家,一個政權,一間企業,一個家庭,一個人,走到剝的狀態,敗亡,不用外敵,只因爛,裡面全爛透了,魚爛而亡,敗亡在即。可惜當事人仍渾然未覺。
直到大局整體潰爛,已經挽救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