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丑角色分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丑角色分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丑角色分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丑角色分析產品中有8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51的網紅彭紹宇 Peng ShaoYu,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二十歲那年,我陷入漫長難熬的心理折磨,告別十幾歲的懵懂,踏進另個年齡階段,彷彿一切都得重新開始,巨大的無力襲來,儘管二十歲正是美好年華,當時卻像遁入深淵。然而,卻也是在那樣的黑暗時刻,我遇見電影,我開始書寫電影,嘗試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現在想來,是電影將我溫柔接住。 二十四歲,我即將出版第一本...

 同時也有1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鳳梨妹 Vickyp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mongUs #太空狼人殺 #鳳梨妹精華 阿汪:『原來狼要全開來打』 鬼之票型,三狼裸體都盤不出來? 這局真是精彩精彩 週週上精華!趕快訂閱嘿( ˙꒳​˙ᐢ )💖 本集是2021/09/12的直播精華 💜歡迎大家追隨鳳梨妹Twitch台看直播哦!! 🚀記得訂閱+開啟小鈴鐺!之後會有更多Am...

小丑角色分析 在 彭紹宇 Wenny Peng / Peng Shao Y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22:01

Excited to announce my new book DREAMING IN THE BLACK BOX will be available in bookstores and online from Tuesday 13th July. 二十歲那年,我陷入漫長難熬的心理折磨,告別十幾歲...

小丑角色分析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04:39:30

#promo #科基百科 江湖在走,尊重包容要有,不然一言不和就去練舞室打,實在是有點累人。 不過,尊重包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因為人類本來就是愛貼標籤的動物啊(嘆) _ 探索事物的過程某種程度來說跟貼標籤很像:這個美麗的香菇不能吃(貼)、那裡太危險不要去(貼)...... 若是將這...

小丑角色分析 在 腦洞大開|商業時事X 議題分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8:58:03

【03/08-03/14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3月⠀ ⠀ ❶ 中國共享行動電源「怪獸充電」上市⠀ ⠀ ▍怪獸充電怎麼充電?⠀ ⠀ 中國共享行動電源企業「怪獸充電」在3/13 和美國證交委員會遞交招股文件,預計在近期完成上市。對於一直很好奇共享行動電源商機的腦編來說,在怪獸遞交上市文件...

  • 小丑角色分析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9 12:07:34
    有 174 人按讚

    二十歲那年,我陷入漫長難熬的心理折磨,告別十幾歲的懵懂,踏進另個年齡階段,彷彿一切都得重新開始,巨大的無力襲來,儘管二十歲正是美好年華,當時卻像遁入深淵。然而,卻也是在那樣的黑暗時刻,我遇見電影,我開始書寫電影,嘗試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現在想來,是電影將我溫柔接住。

    二十四歲,我即將出版第一本書《#黑盒子裡的夢》,這是過去不敢想像的事,儘管交稿近一年,在前段時間的密集籌備期,從命名、無數遍閱讀和校稿,到一一打造出這本書的一切,我仍感到不真實。有時冒牌者症候群也會作祟,那份擔憂與興奮,愈靠近出版之際愈強烈,但當我想起小時候第一次被校刊錄用文章,我緊抱刊物,凝視文字化作墨水時心跳撲通撲通的悸動,也想起在報紙上、在別人的書中讀到自己文字的怦然,彷彿恐懼就少了一點。

    除了幸運,還是幸運,感謝每一部影響我人生的電影,感謝時報文化的一路相伴,更要感謝本書強大的推薦人後盾——造夢的導演們與尊敬的電影界、文學界前輩好友,第一次出書,誠惶誠恐,感謝您們不吝借出光環,使這本書得以更加耀眼。

    此時不是出書的好時機,書市冷清,疫情未息,但在如此需要電影的時刻,文字能提醒我們那些關於電影的美好記憶。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命運,有些遺憾人在國外沒能與讀者面對面,但在最壞的時際,我仍相信能遇見最真誠的讀者。這是我三年來的足跡,重新編排、精選、重寫,也加入更多全新篇章,九萬字書寫,不敢說多好,但字字都是真心。

    《黑盒子裡的夢》7/13正式出版,未來會分享更多關於這本書的種種,賣書不易,做書人卻都是全心付出,如果願意的話,希望各位能支持(合掌),無論電影之於你們的意義多深多淺,你都能在裡頭望見自己的模樣,從中獲取寬慰,尋得溫柔。

    《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
    博客來: https://bit.ly/3qMVxm8
    誠 品: https://bit.ly/3xg9HPq
    讀 冊: https://bit.ly/3jIvrzd
    金石堂: https://bit.ly/3ykoatv(可預購)

    Excited to announce my new book DREAMING IN THE BLACK BOX will be available in bookstores and online from Tuesday 13th July.

    —————————書籍資訊—————————
    ▫️幽暗的黑盒子,能通往最斑斕迷人的夢境
    ▫️電影,就是內在宇宙的鑰匙

    深愛電影,也認真看電影,為不負影院裡的流連時光,影癡男孩彭紹宇提筆寫下這本私人觀影筆記。曾受邀書寫多個觀影專欄,他的觀看範疇豐富多元,對影視動向、時事議題擁有敏銳的觀察。他的文字則具敏感共情的性格,擅於捕捉人物間埋藏的幽微互動,憐惜故事背後勾勒的細密情思。《黑盒子裡的夢》收錄了四十篇觀影筆記、兩本書的閱讀心得,以及兩篇影視產業現況分析。這是彭紹宇的第一本書,也是電影之愛的具象示現。

    全書分六輯:

    ▫️輯一「說出來,才不會遺忘」,以南韓政治電影開篇,再帶到台灣,直書藝術與人類歷史的深刻連結。電影是忠實反映時代的紀錄切片,也能成為社會前進的有效推力!

    ▫️輯二「追尋自我漫漫長路」,描繪不同世代應對人生千奇百怪的排列組合,或屈服或反抗,我們如何從他人的生命故事找到療癒自己的能量?

    ▫️輯三「影像,是映照現實的哈哈鏡」,關注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角力,看見差異與壓迫,並勇敢提問:生活難道是一齣「沒有小丑的喜劇」、「沒有反派的悲劇」?

    ▫️輯四「家庭群像,社會眾生相」,一探家庭親情複雜的難言滋味,愛與理解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輯五「愛的千百種模樣」,則與角色展開對話,談論愛是怎麼一回事。愛情是深刻雋永的史詩,是漸漸熟成的杏桃,是兩人攜手從黎明漫步至午夜,也可以是心底一句無聲的祝福。

    ▫️輯六「在這個不被善待的世界裡」,書寫疫病蔓延的社會,人們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在社會中找到適切的位置,善待彼此。

    此外,書末特別收錄「改變中的巨人」,兩篇影視產業分析,企盼為台灣影視找出兼顧故事與市場的借鑑途徑。

    「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楊德昌在電影《一一》裡這麼說。彭紹宇則說:「走出電影院,我就與自己有一部電影的不同。闔上一本書後,我也與自己有一本書的差距。」於是男孩一次次走入電影院展開探索人生的時空旅行,那幽暗的場域,能迸生最斑斕的夢境。

    書名的「黑盒子」既指電影院,也似飛航紀錄器,見證了觀影者在故事中的無盡追索。翻開這本書、參與飛行的我們才知道,原來故事裡頭追逐的每一道身影,皆是自己。

    電影,就是通往內在宇宙的那把鑰匙。

    ▫️影癡相惜.好評推薦▫️

      Kristin|「一頁華爾滋」版主
      王小棣|導演
      林龍吟|導演
      陳思宏|作家
      傅天余|導演
      聞天祥|影評人、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練建宏|導演
      鄭秉泓|影評人
      膝關節|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蕭雅全|導演  

    #DreamingInTheBlackBox
    #彭紹宇 #PengShaoYu

    IG: pengshaoyu

  • 小丑角色分析 在 次郎 JIR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5 03:10:07
    有 1,052 人按讚

    【🔥淺談 #VIVY 最新第9話,文略長🔥】

    前言:
    聰明點的人會把這種東西做成影片多點曝光
    但有時候寫成稿唸出來我又覺得沒辦法說得很好,於是往往傾向於這樣隨便亂打些心得,如果還能互相交流到並糾正自己錯誤可說再好不過
    p.s. 雖然打到最後有點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
     
    本集衍生出的問題我歸納出了下面四點:
     
    🌟1. 一個好的動畫觀感,如果多數人無法理解是不是就稱不算優秀?
     
    確實,文戲武戲並茂才是一部作品最佳完全體,你說 #鬼滅之刃 為什麼這麼多人吹捧?因為直白暴力簡單,配合不同閱歷背景的人便可產生各種化學效應,那你說 #EVA 屌嗎?各種藍色窗簾的分析與理解,甚至都有人戲稱網友可能比庵野秀明本人還要懂在講什麼,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在我來看,VIVY點介於兩者之間,它不會直白到你看一次能全盤理解,也不會模糊到完全看不懂在公尛,當你從後續劇情得到新的提示後重新咀嚼前面集數,你便會有新的發現也說不定。所以VIVY現在表現來講,我覺得一直以來都沒有偏離主軸,反而還繞著圈子再次針對使命與選擇做了更多詮釋。
     
     
    🌟2. 時間不夠所導致情感鋪墊不夠濃厚?

    在本話中僅20分鐘就塞了4人份的心境描寫──DIVA、松本、安東尼奧、垣谷,言語密度高到嚇人,除外還不得不再配上經典插曲來段打戲高潮,要在這麼短時間內吸收文字並轉化成情感最後有觸動到內心,確實是有點強人所難XDD
    不過可以看到相比前面一話話比較簡單的單元劇,這邊反而是在雙線描寫上多加著墨了不少,於是就會有人產生第3點的疑問....
     
     
    🌟3. 垣谷與安東尼奧究竟是在追求什麼答案?
    安東尼奧作為輔佐歐菲莉亞的AI,其使命本是從旁輔佐,然而卻鑽牛角尖認為是觀眾不行、舞台不對,所以才對歐菲莉亞唱出的歌聲不贊同,最終選擇了一種「這屆觀眾不行啦,幹林北自己來上」,結果親自上陣唱得不錯觀眾就心滿一足,又產生了「不對!歐菲莉亞的歌聲才不是這種程度,她一定能表現更好。」
    最終,陷入一個我明明是向著歐菲莉亞的立場來唱、來思考,卻還是無法成為像她一樣的存在的死圈。
    然而其實對歐菲莉亞來說,她就是希望安東尼奧能聽她歌聲而笑在努力,一個覺得對方不夠好而沒笑、一個自已努力唱卻還是無法讓對方露出笑容,歸根究柢問題是在自己身上呢www
    安東尼奧: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
    ※這邊動畫12:53處現在是翻「為什麼我成為她還是有著一樣的煩惱和瓶頸」,翻譯上 #木棉花 應該是有錯翻,意思跟劇情對不太上,如果有相關同仁看到建議再確認一下。
     
    而垣谷的部分我覺得有兩種方式可以解釋他的行為
    其一是因為他對AI的老師產生了情感,最後在被老師拯救後,卻發現世人對AI的尊重與自己相差甚遠,所以希望所有AI做好自己使命就好,不要擅自曲解或是擴大解釋自己使命,以防止像老師這樣的AI悲劇再次重演。
     
    其二是AI被創造的使命是讓人類幸福,為達成使命可以賠上性命也在所不辭,就像老師拯救他一樣,但是垣谷想知道AI自己在最後是否有得到幸福呢?最終DIVA告訴了其答案──有獲得幸福,且還用他最討厭的擴大解釋使命方式「我的一切都是為歌而生,我的使命是用歌聲帶給大家幸福,所以必須傾盡一切努力去唱歌,使在某人成為觀眾時也能帶給他幸福、帶給他最好的歌聲。」DIVA因為執行使命使他人幸福,所以她本身感到幸福,這種不被自己使命束縛反而是貫徹自我的行為上,DIVA還真的是有點像擁有了自我意識的「人類」。
     
     
    🌟4. 松本與安東尼奧的不同之處是?
    前面兩起事件,松本最初也是推導出類似安東尼奧的結論「你太菜了,我自己上來幹吧」但是隨著時間而進化,松本從主導變成了志在輔助VIVY完成使命,劇情也對松本前面的言行舉止做了更詳細解釋,如果單幹,就會成為安東尼奧2.0,可以說在雙線描寫與角色立場對照上,還是非常有長月RE0筆下的風格呢w
     
    總結:
    VIVY與DIVA對唱歌與自己使命的解讀顯然是完全不同,VIVY是如果人類能幸福那未必需要透過唱歌,DIVA則是貫徹唱好一切來使人類獲得幸福,一種我要唱歌也要讓人幸福的我全都要俠。
    於是我們可以來個大膽推論,在作品大世界觀「AI的誕生是為了人類幸福」,因為前面事件可以看出AI使命不一定只能有一個,也甚至能擴大解釋自身使命所造成的幸福,那麼對AI來講,最終得出了「因為無法讓所有人類都獲得幸福,只要人類都消失是不是就都幸福?」的BUG,才發生了第一集慘案,而博士希望VIVY能去更加多元理解人類與AI間對幸福的定義、感受,從而進階阻止悲劇發生,一個跨越百年的 #看醫生遊戲(X) 就此謝幕,好像也是挺合理的齁www

  • 小丑角色分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8 21:00:20
    有 544 人按讚

    因應肺炎疫情,從明日開始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許多公司則在本週實施遠端工作,我也不例外。
     
    想起平常工作日,中午、晚上部分時間都待在電影院看試片、特映,此模式瞬間消失,才進入居家工作第二天,就有點懷念在電影院做夢的時候。不過,防疫期間在家時間變長,也總算趁上週末開始看《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一季,希望追完第八季之後,台灣的疫情也穩定受控了。
     
    在暫時沒有新片能看的狀況,且相信大家目前都在串流平台找片子,有鑑於此,這陣子就不定期上來和大家聊聊我非常喜歡,且能在串流平台看到的電影,推推舊文,刷刷存在,提醒舊雨新知這些電影或重溫,或新看,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今天推薦的第一部串流電影,是 #Netflix 的《#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關於離婚的故事,美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在 2005 年拍出《親情難捨》,以孩童、青少年視角,遙望父母的分居與離異,側寫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家庭失能,同時散發濃厚的紐約情懷,奠定日後創作「諾亞鮑姆巴赫式」城市悲喜劇的基調。
     
    14 年後,2019 年,諾亞鮑姆巴赫似乎再度回憶童年往事並深刻挖掘過往婚姻(與珍妮佛傑森李的離婚),透過成年人視角(同樣是知識份子),緩慢描繪一幅分崩離析的當代美國家庭肖像,這次擦掉稚氣、糅合不解,洗滌出的是成熟、餘韻綿延的《婚姻故事》。
     
    此作開頭第一場落淚戲便十分出眾,飾演劇院表演者的史嘉蕾喬韓森表示表演舞台劇感覺不對,無法掉淚,但經過亞當崔佛在家中的「筆記指點」後,一轉身、一別頭,眼淚潸然落下──諾亞鮑姆巴赫透過此場戲道出現實生活的情緒比偽裝演戲更為真實的寓意。
     
    兩人搖搖欲墜的關係對比這場戲中戲更教人鼻酸、更值得落淚。情緒穿過景框,透向觀眾,看戲的我們立刻感同身受,角色頓時立體鮮明。從此細節探究,諾亞鮑姆巴赫的劇本、場面調度令人印象深刻,這場戲同時揭示片中角色處境,揭開往後風暴的帷幕。
     
    《婚姻故事》是一部匠心獨具的作品,諾亞鮑姆巴赫不斷透過場域符號映照角色心境,東岸紐約、西岸洛杉磯兩大城市的對比自然顯而易見,高大的亞當崔佛在擁擠的紐約反而怡然自得,嬌小的史嘉蕾喬韓森在寬闊的洛杉磯才有一片天地。甚至亞當崔佛在洛杉磯停車場的格格不入、小孩周旋在父母間的拉扯(趕時間與殺時間)、紐約地鐵與洛杉磯家中的對坐等細節,都不斷塑造角色的尷尬與對立,這點在過往諾亞鮑姆巴赫的作品《愛上草食男》中也有相同設定。班史提勒從紐約移至洛杉磯,中年人不合時宜的感觸油然而生。
     
    很多人會說諾亞鮑姆巴赫與伍迪艾倫的神韻極其類似,兩位名導同樣是出生於布魯克林的猶太人,在伍迪艾倫的作品中也總是能窺見紐約和洛杉磯的兩地對比,皆帶著知識份子的焦躁與呢喃(艾倫更偏好碎念),聚焦於個人對生活的不滿及渴望。
     
    伍迪艾倫的《曼哈頓》遙相對望諾亞鮑姆巴赫的《紐約哈哈哈》(也有賈木許《天堂陌影》的味道);我認為《婚姻故事》也有些許《安妮霍爾》的影子──不同的是,艾倫完全放棄洛杉磯,遠走而避之,鮑姆巴赫雖然委屈,但終究接納了洛杉磯(因為兒子)。
     
    事實上,除了伍迪艾倫,諾亞鮑姆巴赫與好友魏斯安德森也相互影響──我們或許可以將魏斯安德森的《海海人生》(諾亞鮑姆巴赫編劇)看作鮑姆巴赫執導《青春倒退嚕》的前身,兩片同樣以「紀錄片導演」做為主角,並帶出「拍電影」的人生代價──不論是錢財、青春、家庭還是婚姻生活,更宏觀來看是生命的消耗。只不過《海海人生》與《青春倒退嚕》場域分別在「海洋」和「紐約」呈現,但從劇本來看,無論是「原始」或「文明」,兩片都交出精彩敘事。
     
    話說回頭,《婚姻故事》中場域與心境相呼應的設計,真正精彩的還是在亞當崔佛於紐約工作室中,接到蘿拉鄧的那通律師電話。亞當崔佛聽著蘿拉鄧一字一句冷冽地描述事態發展,同時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踏下一層接一層的階梯,階梯的隱喻在此也可窺見導演筆觸(《小丑》、《寄生上流》也做了同樣設計),暗示離婚態勢的急轉直下和一觸即發,人物在錯綜複雜的場域中巧妙呼應剪不斷理還亂的事件,諾亞鮑姆巴赫精準地利用影像說故事。
     
    這場戲收在熙來攘往的紐約街頭,人聲、車聲鼎沸的大街讓「語言」喪失其功能(正如往後的言語爭執都毫無功能),諾亞鮑姆巴赫的鏡頭也瞬間與角色拉開距離,頗有《愛情,不用翻譯》結尾「失語感」的神來一筆,只不過地點從東京置換成紐約,人物從史嘉蕾喬韓森變成亞當崔佛。
     
    而「嗅覺」與「聽覺」的影射,在《婚姻故事》中也值得一提:當一行人在蘿拉鄧的律師事務所中對峙拉扯時,蘿拉鄧吹捧了亞當崔佛的執導作品,能將「吐司」香味具象化,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緊接下一場戲,亞當崔佛與律師在密閉空間商討對策,不尋常的靜默則透過滴答聲提示角色的焦急心境,「時鐘」聲響同樣具象化,也讓觀眾有了身歷其境的效能,強烈感受現場僵局。吐司與時鐘,我視做諾亞鮑姆巴赫的高明自捧(雖然可能也無此意)。
     
    此外,諾亞鮑姆巴赫在《婚姻故事》中,一如既往地成功掌握悲劇裡的喜劇元素,將兩者的轉折與戲劇性拿捏得恰如其份。諸如亞當崔佛開頭首度到洛杉磯,與妮可的妹妹在嘲笑英國腔調時,才終於「碰巧」發現離婚聲明;又或是近尾聲時,在過往取悅小孩的滑稽魔術中,「碰巧」失手將利刃劃開皮肉,頓時血花四濺,在純淨白門上留下血污(與白牆破洞的暗示相呼應)──正如同這場婚姻中的離婚官司,令人不忍直視,卻又無法忽視,只能胡亂止血,並留下疤痕,束手無策地倒下。
     
    悲劇總是在喜劇中誕生,人們也總是笑著笑著就哭了,諾亞鮑姆巴赫舉重若輕地將喜劇轉化成悲劇,刻骨銘心,血淋淋的烙印在角色與觀眾腦海中,揮之不去。且這些設計,並未有鑿痕過深、過於匠氣之感,因為這些正如同你我生活般,如此貼近。
     
    《婚姻故事》的好,說到底還是要歸功於如手術刀般的犀利的對白,以及兩位演員各自交出影史留名的演技。藍迪紐曼譜寫的原創配樂也有畫龍點睛、烘托情緒的效能,演技的部分以及蘿拉鄧揭露「父權」的台詞便不再贅述,畢竟每個人都能感受那樣的強大演出,且對此讚揚演技的文章應該也夠多了。
     
    而諾亞鮑姆巴赫曾說:「在寫作時盡量不分析角色,但我對我的生活有很好的分析能力,我認為生活是電影的素材。」細膩觀察自身經驗,同時用大量的生活細節堆疊出影像作品,且不顯得枯燥與乏味,正是編導的功力──最令人喜歡的是透過法律攻防,進而提煉出真實人性及失能的婚姻生活,如同《從前,有個好萊塢》以及《愛爾蘭人》,各自用細節換來強勁的敘事力道,不嫌笨重。
     
    觀看諾亞鮑姆巴赫的作品時,也總是能找到一些致敬:《紐約哈哈哈》我們感受到楚浮的《夏日之戀》,配樂則用了李歐卡霍在《壞痞子》中使用大衛鮑伊的〈Modern Love〉,也能在廢青們的家中看見楚浮《零用錢》的海報;而《親情難捨》中在對白中出現高達的《斷了氣》,這次的《婚姻故事》則能看見英格瑪柏格曼《婚姻場景》片名的壁掛和《芬尼與亞歷山大》的相似構圖。諾亞巴赫在小地方從來不吝於展現自己的品味與喜好,也替影迷增添另一層趣味。
     
    從首部劇情長片《瘋狂二十年華》開始,諾亞鮑姆巴赫的電影就流露出一股知識份子的氣質和獨有的焦慮,或許是爸媽皆為文學家的薰陶,培養出的深厚文學底蘊。而無論是剛畢業對未來徬徨的大學生,抑或是逐漸走向陌路的夫妻,都在諾亞鮑姆巴赫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中極俱可視性。而這次藏在《婚姻故事》底下的焦慮,終究是「愛」與「被愛」的本質;「自我實現」和「他者羈絆」的互動關係,諾亞鮑姆巴赫此次梳理「人」的核心,同時拆解「兩性」,透骨入心。
     
    最終,片尾重返「萬聖節」,在孩子獨白中念出開頭的告白信,完整收束,同時透過史嘉蕾喬韓森的溫暖善意(讓出孩子的一天),給出這對男女有可能的和解,並且於本該狂歡的節日提醒世人:該繫好鞋帶,拍拍鞋身,縱使曾經親情難捨,仍須各自轉身,踏往未知的遙遠彼方。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