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不點同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不點同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不點同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不點同志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香功堂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天橋上的魔術師 . (#第一印象) . 不久前回父母家吃晚餐,姪子問我有沒有看過《天橋上的魔術師》?我說有啊。他說他也有看。我問他喜歡嗎?他說他其實看不是很懂,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會想要繼續看下去,覺得越來越好看(姪子目前追到第九集)。很開心姪子也喜歡這部作品,在串流盛行的年代,影集如果無法在第...

小不點同志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4:01:02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需要蔑視長輩,你總有一天會老的】  每一段似水年華,說穿了都是一場又一場的輪迴。  有句成語叫「物是人非」,講的是舊景依舊,但人已經不是原來的人、情感一去不復返,但這對我而言比較屬於「小情小愛」的部分。  再拔高一點去看,真正讓我最為動容的,往往是「物非情是」。...

小不點同志 在 卡洛林Caroline C.阿卡貝拉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20:17:11

新的洗腦歌給🥯們 「ㄋㄟˉㄋㄟˉ小不點之歌」🤣 希望大家會喜歡~ - 最後一張還有貝拉粉會收藏的照片🥰 - 前陣子遇到很多事情 會讓自己感覺很渺小很難受 也會擔心自己還不夠有能力完全的保護自己心愛的人 當下真的是氣到腦子都發燙了😅 - 以前我是個臭巨蟹座 很容易躲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中 但是也是透過不斷...

  • 小不點同志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2 20:40:00
    有 503 人按讚

    #天橋上的魔術師
    .
    (#第一印象)
    .
    不久前回父母家吃晚餐,姪子問我有沒有看過《天橋上的魔術師》?我說有啊。他說他也有看。我問他喜歡嗎?他說他其實看不是很懂,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會想要繼續看下去,覺得越來越好看(姪子目前追到第九集)。很開心姪子也喜歡這部作品,在串流盛行的年代,影集如果無法在第一時間就勾住觀眾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會被放棄。
    .
    對我來說,看劇就像是跟一個人交往,一開始的印象往往跟最終印象有所落差。我寧願交往的對象是第一印象普通,交往後越來越喜歡這個人的溫柔,也不要是一開始很喜歡,交往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對方其實是爛人一枚。
    .
    《天橋上的魔術師》越後面越棒,完全收服了我。
    .
    (#關於阿澤與阿卡)
    .
    《天橋上的魔術師》裡,青年派的 Nori、阿派、阿猴和小蘭都有故事,阿澤的篇幅最少。少年組合中,小不點、阿蓋、大小珮、特莉莎都有故事,阿卡的戲份最少。以戲來說,阿澤和阿卡的出場少,觀眾印象較淺,對演員來說自然覺得有些可惜。放在現實人生,阿澤和阿卡卻可能是這群人中最幸福的兄弟,平凡活著,安穩平安地長大,距離不幸最為遙遠。
    .
    (#關於點媽與小不點)
    .
    「不要聽,不要回頭看,金魚的泡泡就不會破。」
    .
    第九集,小不點跟著特莉莎的腳步,決定離開中華商場,途中點爸、阿蓋等人都喊著小不點的名字,小不點不為所動,執意離去,直到點媽喊了小不點,他才猶豫,原本的金魚泡泡,「啵」的一聲破掉了。第十集,小不點進入電影世界,點爸反覆看電影,小不點都不回應點爸的聲聲呼喊,直到點媽進戲院看片,小不點才有回應。
    .
    其實從第一集開始,就能看出小不點最在意的人其實是點媽。相較於點爸,點媽對 Nori 的偏心更為外顯。人都是如此,誰給的愛越少,你越是渴望從對方身上獲得愛。這種不對等的愛,一再出現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片中(人都是自虐的吧),阿蓋對小珮、阿派對阿猴、阿猴對小蘭,皆是如此。
    .
    回到第九集的金魚泡泡,我覺得金魚泡泡是一種「否認」機制,自我防備,躲在泡泡裡,就能假裝外面世界的暴力(無論是政治、肉體或是心理)不存在。但假裝暴力不存在,暴力並不會消失。《天橋上的魔術師》有很多人去了 99 樓,再也沒有回來,但是小不點回來了。我們可以說小不點的回歸是因為點爸的淚水(《父子關係》、愛的證明),我卻覺得小不點回歸的最大意義是:面對問題。
    .
    面對不對等的愛、面對失去、面對死亡、面對成長。 99 樓專門收藏孩子們的幻想寶物,小不點從 99 樓回來,代表他的心境的成長,不再那麼天真,更靠近成人俗世一步。
    .
    (#從99樓到101樓)
    .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他們的回憶。70、80 年代的台北人記憶是中華商場,新一代的台北人共同記憶,大概就是 101 大樓吧(例如跨年的璀璨煙花)。
    .
    (#演員群戲)
    .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演員群戲非常精彩,孫淑媚的角色情感幅度大,篇幅又多,特別吸睛;阿派(朱軒洋)、阿猴(羅士齊)、小蘭(盧以恩)、Nori (初孟軒)等年輕演員,表演也很出色,阿派的溫柔守護、阿猴的執著瘋狂、小蘭的出走焦慮、Nori 的傷心秘密,每個角色都各自懷抱著不同心情,對手戲來回激盪,擦出耀眼的戲劇火花。童星組,阿蓋(羅謙紹)的調皮搗蛋、大珮小珮(林潔宜和林潔旻)從單純的孩子到經歷死亡分離的悲傷、特莉莎(偉莉莎)的沈默與憂愁,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飾演小不點的李奕樵,除了驚喜還是驚喜,最後兩集的表演,火力全開,扛住角色的複雜性與戲劇張力,年底金鐘拿獎有望?
    .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客串演員組,鄭有傑、袁富華、萬芳等人,都在有限的篇幅裡,為影集增添更為豐富飽滿的色彩。
    .
    (#距離的美感)
    .
    《天橋上的魔術師》播映後,網路上引起很多爭論,好評讚美情節鋪陳細膩動人,幕後團隊重現舊時空的技術高超。負評則大略分成兩派,一派說節奏慢、看不懂、沒有主題;一派質疑為何要講白色恐怖和同志題材?質疑 80 年末沒有特務在中華商場走動、沒有影片說的那麼恐怖,並表示影集裡的中華商場跟自己的兒時記憶完全不同云云。
    .
    看不懂《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朋友,或許是不習慣沒有明確主題的作品,但我們把《天橋上的魔術師》拆成一集或兩集各別分析,便會發現它的主題很清楚,例如大珮在失去家人後,面對的是生死與內心的負罪感、小蘭與阿猴講的是愛情的執著與傷害、Nori和點媽訴說社會對多元性向的陌生與歧視,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與迫害等。若把《天橋上的魔術師》視為一個整體,它也有一個共通的主題貫穿其中(觀眾必須在看過幾集後,才會對作品的「整體性」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想法),關於消失與記憶:消失的人、建築、時間,是真正的消失嗎?或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人們的心中?
    .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是《光陰的故事》,它的目的不只是懷舊,不只是販賣某種美好的情懷,它有導演想要討論的議題,而劇中的中華商場,或許也不是人們渴望看到的中華商場,它可以是隱喻,可以是台灣的縮影,關於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人的故事。
    .
    很多人批評《天橋上的魔術師》販賣特定的政治立場。那麼《光陰的故事》就不是販賣特定的政治立場嗎?粉飾太平,說過往年代一切都好,難道不是一種宣傳?為什麼講到白恐、228 就是「又來了」的質疑與反對態度?講到過往多麼美好,就是「對嘛,這才是我想看的東西」?以前的影視作品不能講白恐不能談228,講了會被禁(就算觸及相關議題,也要很隱諱地談,讓觀眾自行體會過往時代的肅殺氣氛),現在開始有討論的聲音,又大肆批評導演販賣特定的政治觀點,要他不要談,不要說,不要講...
    .
    網路上也有不少人表示《天橋上的魔術師》裡的中華商場跟他記憶中的中華商場不同。每個人記憶中的中華商場都會相同嗎?我國小三四年級左右在中華商場碰到一位怪叔叔的經驗,難道會是所有人的共同經驗(少數人遭遇的經歷,就不真實存在嗎)?中華商場的共同回憶到底是什麼?只能是歲月靜好的模樣嗎?
    .
    有人說自己在商場出沒幾十年,根本沒像影集說的那麼恐怖。我也是成長於戒嚴與經濟起飛的時代,我也不覺得自己的生活特別的難過。為什麼我不覺得難過?學校規定不准講台語,我就乖乖不講台語、爸媽說不准談政治,我就不碰政治、上學穿著打扮不要搞怪不要翹課,我就好好地待在校園內、碰到警察不要起衝突要有禮貌,我都照辦。是啊,要活過戒嚴時代不難啊,乖乖聽話就好。但那不代表其他家庭沒有過痛苦的經歷,不代表影集中提及的事件不是真實的存在。
    .
    那麼,楊雅喆導演有沒有特定的政治立場?一定有,肯定有。每個人本來就有屬於自己的意識型態。很多人從事創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要傳達內心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意見能被聽見。當然啦,也有些創作者為了推廣作品,會迴避「敏感」的議題(例如避談政治),刻意隱匿內心的真正想法。但,那仍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展現。
    .
    《天橋上的魔術師》有沒有它誇大渲染的部分?如果聽過報導者的 Podcast ,其中一集有提到「老師,你會不會檢舉你爸媽?」這句台詞的出處,從訪談者的回應聽來,楊雅喆導演有為了增加戲劇效果,將事件的情境給放大,這是常見的戲劇手法,就像大部份的傳記片都會把主角的人生描繪的轟轟烈烈充滿戲劇性,不這麼拍,就吸引不了太多觀眾的注意。
    .
    《天橋上的魔術師》是爛作品嗎?我無法替其他人發言,就我個人來說,《天橋上的魔術師》距離我對爛片的認知,非常非常的遙遠,它的劇情看似鬆散實則縝密,劇中出現的台詞,往往是聽見的當下不覺得有何特別,幾集過後,才忽然意識到早前某句台詞原來另有涵義,而感到驚喜與佩服。台灣過去幾年不斷有厲害的台劇推出,《天橋上的魔術師》從導演到劇本到技術面到演員,通通沒有落拍,精緻且完成度高,將台劇推到新的高峰!
    .
    我把之前寫過的《天橋上的魔術師》短文,集結成一篇,再補充一些想法。只想說,台灣過去幾年不斷有厲害的台劇推出,《天橋上的魔術師》從導演到劇本到技術面到演員,通通沒有落拍,精緻且完成度高,將台劇推到新的高峰!
    #完整文章:https://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80594144

  • 小不點同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2 23:45:09
    有 949 人按讚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需要蔑視長輩,你總有一天會老的】

    每一段似水年華,說穿了都是一場又一場的輪迴。

    有句成語叫「物是人非」,講的是舊景依舊,但人已經不是原來的人、情感一去不復返,但這對我而言比較屬於「小情小愛」的部分。

    再拔高一點去看,真正讓我最為動容的,往往是「物非情是」。

    縱使物換星移、改朝換代,人類的悲歡永遠相通,透過一些作品產生連結,讓後代與前朝有機會相互理解,最終發現:

    物不重要,情是根本,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

    /

    導演楊雅喆推出新作《#天橋上的魔術師》,故事從 80 年代西門町「中華商場」出發,從居民們的日常中望見他們的愛欲憎,也讓觀眾一窺當時候的社會與政治風貌。

    其中,還有一名神秘的「魔術師」負責穿針引線,讓角色看見他們內心的慾望,藉此反思自己。

    該劇每集都以「短篇」呈現,每幅短篇環環相扣,意即第一集的主角在第二集是配角,第二集的主角反而是第一集的配角。

    待整個劇集觀賞完,你就會明白每個角色都有他們的英雄征途要走,有他們各自的迷茫與不安,但同時他們也擁有克服己身心魔的能力。

    簡言之,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裡,每個角色都是「主角」。

    /

    有幸受邀看試片,思前想後,決定從第一集的〈99樓〉講起。

    這個章節主角是個小學生,名字叫「小不點」,家裡經營皮鞋店,有一個讀建中的優秀哥哥、一個精於做生意的潑辣母親,還有一個成天在家裡拉手風琴的懶散父親。

    我覺得第一集很像是個「概覽」,從小不點的兒童視角來看中華商場的眾生相,小孩子「看待任何事情都模模糊糊」的狀態,竟也營造神秘感。

    孩子們對成人間愛恨情仇的不在意與不理解,的確很適合拿來放在第一章,成為一個勾起觀眾好奇心的引子。

    劇如人生,大抵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回歸簡單。

    當聽到母親和鄰居們在討論某家兒子誤傷父親的八卦,在小不點的角度看來,他其實只感受到媽媽們很吵雜、經過火車聲音很大聲而已。

    與其在乎鄰居的家庭糾紛,還不如和死黨討論鬧鬼的廁所和任天堂電動。

    看著小不點與家人、同學、鄰居大哥的相處,觀眾同時會感到熟悉,發覺即便相隔幾十年,民風保守、科技不發達,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溫情都是一樣的。

    而這,才是導演楊雅喆試圖呈現給觀眾的核心價值。

    /

    日前專訪 #楊雅喆,他向我表示自己想拍的並不是時代劇,沒有打算特別聚焦什麼歷史紀錄,中華商場不過是一個物件,一個場景,他的焦點還是想要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不得不說,老百姓會煩惱的人事物,跟當下社會氛圍很難脫勾,這也造成後面劇集觀眾還是會見到一些關於同志、警察濫權等議題,層層包裹在每個家庭與愛情問題的背後。

    楊雅喆表示:「劇中很多情況拿到現代來看,大家會覺得好像有改善,例如性別平權與政治議題,但這些隱患都還在,未來搞不好還會重新發生也說不定。」

    每個時代都有課題,但重要且不變的永遠是人們內心善惡的拉扯,楊雅喆說:「即便看起來是舊時代,但裡頭天真小孩與徬徨青少年的情緒是共同的,這就是我最想做的,讓觀眾能在角色間找到自己的影子。」

    楊雅喆前置期進行嚴密田調,找過去住在中華商場的民眾訪談,並製作關於「中華商場歷史演變」的相關短片,要求劇組人員必須得看完影片才能進組。

    劇組有幾百人,年齡層 20 歲到 50 歲都有,特別對年輕一輩,中華商場無疑是陌生的。

    給工作人員們看影片,是希望他們能記住這個狀態,知道這棟建築的太陽東邊在哪、西邊在哪、鐵道在哪。

    「劇組人員們必須對那個年代、那個場景做資料,拍攝時才會更有方向,更容易有共鳴。」楊雅喆道。

    以〈99樓〉中三姑六婆在火車旁蜚短流長為例,這就是楊雅喆從田調中得來,中華商場住家和店面合一,一到三樓居民互相認識,人多的地方自然就沒有秘密。

    還有,早期住在中華商場的家庭孩子數量都多,原來是半夜父母被火車吵醒,沒事做只好生孩子。

    提到這裡,楊雅喆都莞爾:「火車是一個滿重要的輪廓,火車經過阿姨們講話會提高,火車都走了卻忘記把降回音量,家家戶戶牆壁薄,搞到最後大家都知道,這部分很有趣。」

    但旋即,楊雅喆反問我:「可是妳仔細想想,劇裡三姑六婆互講八卦的習性,放到現在職場大家還是看得到,我們常常聽到『某某圈子沒有秘密』,其實每個圈子都是呀。」

    「這就是人之天性,只是形式不同罷了。」

    /

    訪談結尾,楊雅喆溫柔地說,他希望這部劇能夠讓年輕人對長輩們有所理解,你以為長輩都是食古不化,殊不知他們曾經和你一樣,有風騷、有夢想、會為愛煩惱與受傷。

    民國作家蕭紅曾在《呼蘭河傳》描述童年生活的美好與糾結,我覺得和《天橋上的魔術師》有異曲同工之感,都是藉由回望過去展現對人性的悲憫。

    蕭紅在《呼蘭河傳》這麼寫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的走;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自然的結果。」

    「至於那些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繼續在人間被吹打著。」

    卸下年輕人與長輩的階級,我們都是禁受風霜雨打的人類,明明這麼渺小,卻努力在人間學習去愛、大步小步蹣跚朝前。

    想想也是挺勵志的。

    #Adaymag

    https://www.adaymag.com/2021/02/19/the-magician-on-the-skywalk.html

  • 小不點同志 在 圍爸喵爸的親子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8 08:59:46
    有 63 人按讚

    去年9月,小希開始去托嬰中心
    今年9月,小希開始去幼兒園

    但因為疫情,暑假放假延後了
    從七月中之後,就開始認真和小希出去玩耍
    安排各種外出玩耍行程
    玩很兇,不過也玩得很累XD 哈哈

    7月19日 去美麗島 看咖波 三刷動物園 看動物
    7月26日 逛婦幼用品展 買玩具
    7月31日 塩旅社 酷童嘉年華座談 同志家庭同樂+社區推廣
    8月02日 科工館 玩玩玩 同志家庭同樂
    8月10日 大魯閣奧斯丁 玩玩玩
    8月12日 左營護樹 保護地球
    8月14日 大魯閣奧斯丁 玩玩玩
    8月17日 車城海生館 看動物 看魚魚 玩水呀
    8月20日 台中旅遊 彩繪巷 科工館 咖波屋 大樹先生親子餐廳 玩玩玩 看恐龍 看咖波 同志家庭同樂
    8月21日 台中旅遊 國家戲劇院 臺灣美術館 下午茶 看美美的 跑跑跑
    8月22日 準同家聊天會 社區推廣 坐郵輪 看海看港
    8月23日 《蝴蝶朵朵》 聽繪本+社區推廣 同志收養座談 同志家庭同樂
    8月24日 小不點老師體能活動 動一動 騎士堡 玩玩玩+同志家庭同樂
    8月27日 駁二霍夫曼 我把動物FUN大了 玩玩玩+看動物
    8月29日 台東同志家庭分享 社區推廣
    8月30日 台東旅遊 海邊 小野柳 水往上游 美術館 玩玩玩

    從高雄到屏東,到台中,到台東
    和同志家庭見了四次面(座談、科工館、台中、騎士堡)
    從熟悉的科工館,到遙遠的海生館、台中科博館/戲劇院/美術館、台東美術館
    一起去我們沒去過的地方 做沒做過的事
    小時候,沒玩的,沒看的,一起來經驗吧!

    每天都在玩 整天和兩個爸爸在一起玩
    突然可以理解小希不想要開學 想要繼續和兩個爸爸混在一起
    為父也不想上班 也想每天都和老公和女兒繼續玩玩玩

    #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旅行一起學習
    感謝台灣各地努力的大家 讓台灣變得好好玩
    (感覺我們家可以當觀光大使?哈哈)
    #暑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