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中文字形結構表 #分享下載 #認寫中文好幫手 #小一常用300字
突發:教育局今日25/2表示全港學校會進一步延長停課,直至學校復活節假期結束,但確切復課日期仍有待進一步評估。😓
大家又要繼續加油💪🏻! 正題:
認寫「中文」,對於時下好多小朋友都係一大難題,尤其依家讀國際學校/英文學校嘅小...
#DIY中文字形結構表 #分享下載 #認寫中文好幫手 #小一常用300字
突發:教育局今日25/2表示全港學校會進一步延長停課,直至學校復活節假期結束,但確切復課日期仍有待進一步評估。😓
大家又要繼續加油💪🏻! 正題:
認寫「中文」,對於時下好多小朋友都係一大難題,尤其依家讀國際學校/英文學校嘅小朋友越嚟越多,令佢哋可以接觸中文嘅機會相對減少咗好多!
英文來來去去26個英文字母組合,反而感覺仲易學!
「中文」 #字字不同 ,每個字形同意思亦不同,所以中文嘅「 #認 、 #讀 、 #寫 」實在要花更多時間去學與教!
.
小朋友認字嘅能力亦各不同,就好似我哋3個咁🧒🏻👦🏻👧🏻,一個認字好快、一個疑似有讀障、一個唔肯記,咁樣點教好?!
又唔能夠一味只靠「寫」!
所以一定要先教識佢哋點樣「認」字,透過認識文字結構,拆開續少部份俾佢哋認清字形,自然一步步輕鬆記住。😎
.
就正正因為歌c拉媽媽👩🏽好需要一個字形結構表幫佢哋👧🏻👦🏻🧒🏻認字。網上面又無咩呢方面嘅分享,所以決定自己 #DIY一個「 #中文字結構表 」每次同佢哋寫字前先同佢哋一齊喺「文字結構表」上搵配合到嘅拆字結構,慢慢、慢慢佢哋加深咗對字嘅認識,從而強化記憶同了解文字中嘅特徵,自然就記住啲「字」啦!🤩
另外,上網搵資料嘅時候見到有一個小一常用300字嘅字表非常適合幼稚園或者初小 參考,歌c拉重新整理過,由簡單字開始排😆方便佢哋3個👦🏻🧒🏻👧🏻睇!👀
.
今次歌c拉媽媽👩🏽 分享 「DIY中文字結構表」PDF file、小一常用300字表同埋加多個 20 頁5字短句📝習字紙,因為上次K1-P1工作紙分享時,有好幾位媽媽pm表示希望有多啲生活化短句俾小朋友寫吓😆,咁所以又諗咗20頁嘅5字短句俾大家!😆 可能大家都俾我上次嗰句「買米和廁紙」吸引咗!😂 如果想要可以
1. Like 👍🏻 歌c拉。3年抱3。1湊3 fb page
2. Like and Share 呢個Post(設定為公開)
3. 留言 「 #我想要DIY中文字結構表同埋5字生活短句!」, tag 2位或以上可能都想要嘅朋友仔 👭(轉粗體)
.
歌c拉媽媽👩🏽收到留言後,2-3天左右續一pm大家!😊 🙏🏻
由於歌c拉咩都一腳踢,所以請大家耐心等候,一齊加油!💪🏻
.
PS: 白板筆、透明膠套,文具店有得賣,大家可以睇吓!套入去之後用白板筆寫完可以擦,好方便!😁
.
.
🌼🌸🌼🌸🌼
記得 「 LIKE 」👍🏻同「追蹤」定
歌c拉。3年抱3。1湊3
www.instagram.com/threekids.gloria
.
歌c拉媽媽👩🏽稍後將會有更多不同類型嘅資訊分享,同埋好快又會有唔同嘅禮物🎁 giveaway咖啦!🙂
.
.
.
.
.
.
.
.
.
.
.
.
.
.
#學校停課 #香港人齊防疫齊抗疫 #香港媽媽 #媽媽博客 #本地媽媽 #親子博客 #親子blogger #在家學習 #全職媽媽 #繼續停課 #hkiger #momlife #hkkids #hklife #happylearning
小一中文pdf 在 那一年我們在曼谷 - 曼谷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曼谷幫親自走一趟 #免費落地簽懶人包】
🙋♀大家搞不懂去泰國要辦哪種簽證?#免費落地簽要排很久嗎?
😘剛好小編有3個同事在11/23~11/29之間去泰國玩,整理同事的經驗,做成懶人包給大家參考唷!立刻儲存這篇,快tag需要的朋友來看~
以下皆為廊曼機場的經驗~
1⃣1200元的單次觀光簽
✨同事S下週帶好友走曼谷幫福袋機加酒,她和朋友都辦NT1200觀光簽,你可能會覺得這樣是多花錢,但這是絕對不出錯、讓不清楚狀況的同行旅客安心的方法。
所以旅行社跟團一定是請你辦這個,在台灣就先辦好,不讓你的出遊有任何閃失👉http://bit.ly/曼谷幫教你自己在台灣辦泰簽
2⃣免費落地簽(實施到2019/01/13)
那麼我們一般自由行的背包客想省錢怎麼做呢?
就去排免費的落地簽吧!
✨曼谷幫同事V在廊曼機場回報:凌晨班機、早上班機,她衝很快排了40分鐘,#但不排除現在已經要等待2小時以上的可能😭
✨#最快的是 18:45抵達的 #虎航,同事K真的準備非常周全,衝最前面,花20分鐘出關,但不排除等待30分鐘以上的可能
🌈她分享2個小秘訣給大家:
✔先在台灣下載填好落地簽表格(全英文填寫),就算現場的表格尺寸有小一點,也可以幫助抄寫速度加快👉http://bit.ly/下載落地簽表格
✔務必在飛機上就填好入境卡,原本衝在同事前面的人因為沒寫入境卡就被打回票啦👉http://bit.ly/曼谷幫教你填出境卡
✔以上落地簽狀況是我們同事在11/23~11/29之前的情況,12月不會完全一樣,且碰到特殊節日一定要等比較久!請大家自行評估自己的時間與金錢啦~
3⃣525泰銖的電子簽證(eVisa)
✈如果你搭凌晨班機、早上班機,但不想排40分鐘以上,電子簽可以加速你通關的速度,可以先在台灣辦,#但辦失敗不會退錢:
🙁小編有辦這個但還沒使用,第一次辦的時候被退件,退件後有補件的機會,補件之後2天就過了,界面是全英文,中間等待過程會擔心,但也有網友跟我們留言說算順利,小編不算推薦,給大家自行評估。
✔建議出發至少10天之前辦理,不然你會非常擔心,甚至你要抵達泰國的時候他都還沒辦好,多花525,且距離出發時間24小時之前,網站無法補件
✔只能使用英文版的電子機票,中文版會被退,通常PDF機票轉換JPEG會有2張,2張都要拖曳附上。護照則是要拍綠色的封面和內頁資料,一樣是2張拖曳附上(用電腦才能拖曳,可以看後面圖片範例)
✔數字千萬要多檢查幾次,尤其是抵達和離開時間,一分鐘都不能錯,打錯又要補件多等2天
以上資訊同步更新到曼谷幫文章,轉貼給你為泰簽煩惱的朋友看吧👉http://bit.ly/曼谷幫教你自己在台灣辦泰簽
—————————————————————
➡️ http://bit.ly/曼谷機票最低只要五千八
小一中文pdf 在 強國大崩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叫d唔識字的差佬解釋下。要用英文!
【「悶燒」是南生圍起火的原因嗎?】
「悶燒」(smouldering, 美式smoldering) [1] 是指一種相對低溫、沒有火焰的緩慢燃燒。其實悶燒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例如燃點香煙(或香)時,香煙在火焰熄滅後仍在緩慢地燃燒,釋放濃煙;燒烤的碳火熄滅後,悶燒也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和一般的燃燒最大的分別是,悶燒的氧化過程是直接在物體表面上進行的,而正常燃燒是物體表面的物質首先被高溫氣化,再與氧氣混合產生化合作用,形成火焰 [2]。悶燒過程所釋放的熱,可以支持它在物體表面緩慢地傳播,但傳播速度很慢,只及正常燃燒的數十分一至數百分一。在足夠燃料和氧氣等條件下,悶燒可以維持數小時甚至數天之久。因為悶燒傳播緩慢又沒有明火,可以長時間不被察覺,當溫度等條件到了臨界值時,燃料分解氣化 [3],便迅速演變為明火的燃燒。事實上,家居火警經常由悶燒開始,例如未完全熄滅的煙頭點燃了窗簾,經過悶燒後變為火災。雖然悶燒比正常燃燒的燃點溫度較低,但始終需要一定的高溫和氧氣維持。多孔而易燃的物質—例如綿花、纖維、發泡膠和煤炭等—能讓更多空氣進入內部,導熱慢有助維持高溫,也提供較大的表面積,最有利產生悶燒。悶燒亦涉及更多不完整的氧化過程,所以比起正常燃燒,悶燒會釋放出更多一氧化碳及碳氫化合物煙霧等有害物質 [2]。
這兩天看了很多新聞報導,都好像說警方已找到證據,說明南生圍的數次火警可能是「悶燒」引起。消防處職工總會主席聶元風解釋「悶燒」時,說它是「表面無明火,因為溫度或熱力好高,慢慢燒起上嚟」[4],更加給人一種感覺,好像物體在環境過熱時就會無緣無故燒起來。必須澄清的是,他們說的所謂悶燒只是火災開始時的一種燃燒過程,它並不是指火災的源頭或機制,說「火災是悶燒引起」根本是說不通的,是辭不達意的說法。另外如果物體因為自身過熱或其他化學因素自行燃燒起來,便稱為自燃 (spontaneous combustion),它和悶燒根本完全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自燃是自發過程,不是由外來的火種引起的,而悶燒則很可能是由外來火種燃點。根據統計,大約有 90% 的野外火災成因是人為造成的,另外的 10% 大多源自雷電或火山活動,而生物質 (biomass) 因為自燃或自然摩擦而發生的火災就十分罕見 [5,6]。所以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引發野外火災的火種都是外來的(常見的是各類郊野使用者帶來的),而生物質因高溫而自行燃燒機會就很小。
一般人未必知道的是,在野外發生的悶燒的破壞力也可以非常驚人。雖然大型野外悶燒發生的機會不大,但只要有足夠的生物質,野外悶燒的確可以在地面上、甚至通過地底廣泛而緩慢地傳播。每年山林大火向大氣層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有相當部分是悶燒造成的。有證據顯示,有些悶燒可以暗中傳播,令兩個相隔防火線的地方同時起火,甚至在所有火頭被撲熄後一段長時間再度引發火災 [2,6]。
在一般縱火案中,罪犯通常是利用氣油等助燃物令火勢急促擴散,所以警方在南生圍事發地點沒有找到助燃物,縱火的機會便相對減少,但未必能完全排除。而且今年南生圍接二連三的火災,也確實多得有點奇怪,特別三月那兩次的火勢蔓延速度並不尋常。不過最近一次警方發現冒煙等悶燒的證據,的確顯示火勢可能以悶燒潛伏傳播了一段時間,才演變成大規模明火。引發悶燒的火種應該是外來的,例如可能是來自不小心的郊遊人士。報導說在出事地點找到蚊香 [4],可能是火種的來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進階參考
[1] Smouldering 的中文譯法很多,包括陰燃、隱燃及悶燒等等。
[2] Smouldering Combustion Phenomena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illermo Re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Vol 1, pp 3-18, Jan 2009.
www.era.lib.ed.ac.uk/…/…/Rein_SmoulderingReview_IRECHE09.pdf
[3] 例如是生物燃料受熱,透過所謂裂解 (pyrolysis) 過程產生木炭和揮發性高的易燃化合物。
[4] 例如蘋果新聞報導:南生圍火警、警指是「悶燒」非縱火
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526/20401865
[5] Causes and Effects of Wildfires
www.eartheclipse.com/…/various-causes-and-effects-of-wildfi…
[6] Combustion in tropical biomass fires: a critical review, Philip Stott,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24, 3 (2000) pp. 355–377
#南生圍 #火災 #悶燒 #縱火 #自燃
照片:明報
小一中文pdf 在 游蕙禎 Yau Wai Ch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慣用語言數據檢視香港文化轉變(下—教育)】
語言乃一方文化不可或缺的部份。上文提及中共意圖以人口政策,包括單程證和內地人才輸入計劃等將香港改頭換面,與此同時,港共政府著力以政策配合,令本地的粵語發展停滯不前,具歷史價值的建築或文物以發展為名拆卸銷毀,於這種情況下保留自身文化,甚是艱巨。而本地教育直接關乎文化傳承,故本文將集中探討教育部份。
理想的教育政策,尤著重語文課程設計。2017年最新版本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中,提及教學其一目的,是「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掌握規範的書面語,能說流利的粵語和能以普通話溝通」[1]。然而本地慣用語言課程,長遠以來缺乏系統,著重讀寫聽,說話能力次之,又如何有效令學生掌握流利的粵語?雖近年課程已稍強調學生聽說能力,並強調必須關注學生的懶音問題,但一般學生缺乏最基本的語音、粵拼系統知識,而此項知識對發音、語言學習尤為重要。他們必須倚仗如網上學科天地等額外的教學資源以習得拼音,而該批教學資源卻往往停留於二零零零年代的電子檔,與現今學生普遍使用的電腦器材不相容(按:筆者亦只因為大學主修中文,於音韻學課程中方習得粵語拼音,大學之前從未有機會習得粵拼系統)。既然學童早於小學時已能習普通話拼音,這一系統亦能全然套用於粵語教學,令學生自小熟悉正確發音、辨別入聲字,解決最基本的發音問題。與此同時,要他國人易於入門,拼音乃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授之拼音,方能掌握粵語中不同的發音部位和方法,降低學習門檻。發音如舌根音[ŋ]、舌葉音[dz][ts],若欠缺拼音加以說明,難以掌握正確發音方法。這點對於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人而言,尤為重要。
根據2016的統計數字,其他國家的移民人口亦有明顯增加之勢[2],社區中的少數族裔學習粵語的問題同樣令人關注。非在學的少數族裔固然需倚靠部份非牟利組織學習粵語,嘗試融入本地生活,少數族裔學童於本地課程中,仍然無法順利學習本地語言。教育局網頁中刊有關之英博士《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策略》,具體倡議如何以「浸入式教學」教授第二語言,並以海外例子以證之[3]。現實卻是,本地許多少數族裔學童被本地小學拒收,並著其報讀以少數族裔學生為主的小學。與此同時,本地中文教育文憑課程中,並沒有要求學生修讀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學生大多修畢文憑成為合約教師後,在職進修相關的短期課程[4],反映以第二語言授課的資源和人才嚴重短缺,加上欠缺有系統的粵音教學,少數族裔學童掌握基礎粵語已甚具難度,又何以追趕上普遍同齡學童的進度?這一惡性循環,使少數族裔遲遲不能融入本地文化和生活,故除正規粵音教學亟需引入小學教學外,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亦需投放更多資源培訓專科教師,以及度身訂造地制訂教材,方能有效使少數族裔掌握本地語言,融入社會。
此外,現有政策應積極考慮全面恢復以粵語授中國語文科,同時重設普通話科,令粵普兩語重新分流。取消普教中,並非要將一門語言排拒於外,而是要避免兩語相互混淆。先不論先前已有報告證明普教中無助學童中文能力更好,兩語之中不同詞彙,乃兩地文化相異之鐵證,縱然以普通話取得高分,在市中也不可能以「土豆兒」、「計算機」取代「薯仔」、「電腦」。而恢復普通話科,令學童不止能掌握兩文三語,透過提供相關提示和資訊,從比較粵普兩語中,了解語音流變,打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限,更能掌握本地語言。
撇除語言教學外,歷史科亦為文化保存之關鍵。歷史乃記憶的教育,故在學的課外活動宜加入更多本地歷史遺跡的參觀和考察,透過析述不同古跡的歷史背景,在學生「編年史式」的本地史學習中加入親身遊歷的記憶,方能更有效達致學科之目標。
教育改革僅為保存本地文化之一小部份,需同時配合城市規劃、遺跡保育以至移民政策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輕視自身文化,以一己之力保育和傳承當中的精神。
[1] 教育局 -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 (http://www.edb.gov.hk/…/c…/CLEKLA_20170513_for_uploading.pdf)
[2] 政府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 - 主要統計表 (http://www.statistics.gov.hk/pub/B11200512006XXXXB0400.pdf)
[3] 關之英著,《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策略》,載於教育局網頁 (http://www.edb.gov.hk/…/chi-e…/second-lang/SL_Strategies.pdf)
[4] 樂施會 - 中小學為非華語學生提供中文學習支援研究調查—內容撮要及政策建議,2016年1月 (http://www.oxfam.org.hk/content/98/content_24743t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