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
昨晚終於找回真正「深度睡眠」的感覺💕~手錶測到的心率還是跟前幾天一樣低於60,但這次很明顯感覺到我終於可以好好睡了!九點左右躺上床🛌,不用深呼吸、不用冥想、不用聞精油,完全沒有心悸,就這樣睡著了。而且前幾天冷氣開26度還覺得熱🥵,昨天下午開始覺得冷了,晚上甚至可以開28度睡覺,表示我身...
🔜D+4💪🏼
昨晚終於找回真正「深度睡眠」的感覺💕~手錶測到的心率還是跟前幾天一樣低於60,但這次很明顯感覺到我終於可以好好睡了!九點左右躺上床🛌,不用深呼吸、不用冥想、不用聞精油,完全沒有心悸,就這樣睡著了。而且前幾天冷氣開26度還覺得熱🥵,昨天下午開始覺得冷了,晚上甚至可以開28度睡覺,表示我身體的發炎狀況減緩,體溫也降回正常。
倒是半夜還是醒來兩三次,因為下體感覺怪怪的,我摸了一下傷口,很明顯並不是傷口在痛,畢竟前天就完全不痛了。但是一種不知如何形容、好像從體內產生的感覺,有點困擾🤔,不過既然很確定不是傷口發炎,就安心睡了吧!
今天早上起床檢查尿袋,跟我猜測的差不多,應該是昨晚睡前上大號的時候,不小心猛扯到導尿管了啦!造成了一小段時間的血尿,昨晚感覺怪怪的就是膀胱啦😅!不過這不影響傷口恢復,早上尿液就恢復正常顏色,沒事沒事👌🏼~而且尿中的螢光黃也代表開始排出多餘的維生素B群了,也是身體快速恢復的徵兆。
今天的感覺還是跟昨天差不多但又更好,而且終於能好好睡一覺之後,也終於有精神做一些比較細心、消耗腦力的事情——鋼筆畫插圖🖋!到這邊我知道一轉眼就會恢復了,因為鋼筆是我的時間快轉器啊🔄!寫著畫著就中午了,也才發現今天已是週末,真是山中無甲子啊😆~
吃完午餐排便後再看看傷口,跟昨天差不多,看不出來有流血,不過紗布上還是有少量血跡。大概整個傷口都還在非常緩慢的滲血,而地心引力讓血液集中在最下方。讓我聯想到化學實驗中,迴流反應和rotovap的的冷凝管🤓。以十幾公分的傷口來說,四天能癒合成這樣已經很棒了👍🏼,於是原本前幾天都用厚厚的紗布,今天用一塊就好,底下就開始用衛生棉擋。當初買的時候,姐妹還特別指定「靠得住28cm夜用一般流量型」,真的挺舒服的😌,而且添加抗菌配方更安心。基本上現在開始已經不太需要擔心感染問題了,只要不要再手殘扯到導尿管就好。我的「月經」快結束囉!可喜可賀❤️!
下午出去走走,把旅館走廊來回走了三趟,發現現在雖然躺著當然很舒服、坐著也不痛,可是走路完全是另一回事,就算像老人家一樣👴🏼慢慢拖著地板走,依然對身體造成很大的震動,也連帶震動到傷口而不太舒服。也能理解為何很多姐妹手術完一個半月才敢跑步,跟為什麼有些人跑步會跑到骨折了🤕️!因為受傷才能細細體會,原來跑步對全身的衝擊如此巨大💥☄️,等我恢復跑者身分以後,一定要更重視自己的跑姿、放鬆肌肉、物理治療、繼續減脂,而且避免過度訓練!
我就快要「薔🌹市🏙回↩️龜🐢」(強勢回歸)了!醫生請我明天回診,相信他看到我後會再把拆線跟移除尿管的時間提前的~接下來就當作是坐月子吧🧘🏼♀️!
#強勢回歸
#鋼筆畫
#鋼筆插圖
#靜態活動
#快速恢復中
導尿管移除訓練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結構治療 尿滯留(urinary retention)篇
解尿困難在孕期、產中、產後都不少見,產後或是移除尿管的4-6小時,無法自行解尿,都算是尿滯留。若沒診斷而加以注意與改善,膀胱處在過度膨脹低張力的狀態,有可能導致長期的解尿困難,而造成泌尿道反覆感染與尿失禁的後遺症。在產科的照護上,這有時會是棘手的問題。雖然大部分插上導尿管,休息2-3天會改善而逐漸康復,但有時可能需要花上一周甚至兩周的時間。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致病機轉不明,已知的危險因子孕期有子宮肌瘤、天生子宮畸形、骨盆腔沾粘、子宮反轉、先前就存在的解尿困難;產後的危險因子有第一胎、產程遲滯、器械輔助生產、會陰撕裂傷嚴重或會陰切開、麻醉、寶寶體重大於四公斤或胎頭較大、剖腹產、肩難產、以前有尿滯留的病史、徒手移除胎盤、缺乏活動或便秘…
看了這麼多危險因子,頭都暈了,先別急著對號入座。如 林兩傳 老師所說,身體的所有問題,都是結構旋轉造成的,那麼再回頭看這些危險因子,都可以化約為身體結構的改變,造成解尿無法順暢,那麼結構就有解了!
日前生產的產婦,從生產的前一周,就斷斷續續有產兆,但一直處於潛伏期。通常胎頭下降至一定程度,我會估計一周內就可能啟動產程進入活動期,她卻來回醫院多趟都沒進展。生產時才知寶寶被自己的臍帶絆住了,所以一直猶豫要不要往下衝(記得我們提過產程啟動胎兒的主動性嗎?)。因為胎頭卡在骨盆腔入口太長的時間,而且可能這段時間上上下下的試探,造成了骨盆筋膜的不平整,產生了許多皺褶,於是生產的前幾天產婦就開始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而且越來越嚴重。產中不用說都是靠單次導尿,產後依然無法自行解尿,於是插上尿管,一天後開始膀胱訓練卻失敗,於是插回尿管。
因為我們與結構治療中醫師們已經合作一段時間了,產婦產前也接受過 昌盛堂中醫診所劉佳祐醫師的結構治療,劉醫師確認尿滯留的狀態與產前是不一樣的。生產過程,胎兒與母體不斷互動,兩個身體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互相影響與調整。謝謝兩傳老師的提醒,在劉醫師的巧手調整之後,產婦回到醫院就自行解尿,然後就完全沒有解尿的問題了!
(而第一胎會陰完全無傷也是團隊合作的結果呈現!)
結構治療於產科的運用,再下一城!
#中西醫整合孕產照護
#結構治療婦產分部
#蠢蛋天團無極限
#好孕團隊關照生產的每一個細節
導尿管移除訓練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結構治療 尿滯留(urinary retention)篇
解尿困難在孕期、產中、產後都不少見,產後或是移除尿管的4-6小時,無法自行解尿,都算是尿滯留。若沒診斷而加以注意與改善,膀胱處在過度膨脹低張力的狀態,有可能導致長期的解尿困難,而造成泌尿道反覆感染與尿失禁的後遺症。在產科的照護上,這有時會是棘手的問題。雖然大部分插上導尿管,休息2-3天會改善而逐漸康復,但有時可能需要花上一周甚至兩周的時間。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致病機轉不明,已知的危險因子孕期有子宮肌瘤、天生子宮畸形、骨盆腔沾粘、子宮反轉、先前就存在的解尿困難;產後的危險因子有第一胎、產程遲滯、器械輔助生產、會陰撕裂傷嚴重或會陰切開、麻醉、寶寶體重大於四公斤或胎頭較大、剖腹產、肩難產、以前有尿滯留的病史、徒手移除胎盤、缺乏活動或便秘…
看了這麼多危險因子,頭都暈了,先別急著對號入座。如 林兩傳 老師所說,身體的所有問題,都是結構旋轉造成的,那麼再回頭看這些危險因子,都可以化約為身體結構的改變,造成解尿無法順暢,那麼結構就有解了!
日前生產的產婦,從生產的前一周,就斷斷續續有產兆,但一直處於潛伏期。通常胎頭下降至一定程度,我會估計一周內就可能啟動產程進入活動期,她卻來回醫院多趟都沒進展。生產時才知寶寶被自己的臍帶絆住了,所以一直猶豫要不要往下衝(記得我們提過產程啟動胎兒的主動性嗎?)。因為胎頭卡在骨盆腔入口太長的時間,而且可能這段時間上上下下的試探,造成了骨盆筋膜的不平整,產生了許多皺褶,於是生產的前幾天產婦就開始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而且越來越嚴重。產中不用說都是靠單次導尿,產後依然無法自行解尿,於是插上尿管,一天後開始膀胱訓練卻失敗,於是插回尿管。
因為我們與結構治療中醫師們已經合作一段時間了,產婦產前也接受過 昌盛堂中醫診所劉佳祐醫師的結構治療,劉醫師確認尿滯留的狀態與產前是不一樣的。生產過程,胎兒與母體不斷互動,兩個身體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互相影響與調整。謝謝兩傳老師的提醒,在劉醫師的巧手調整之後,產婦回到醫院就自行解尿,然後就完全沒有解尿的問題了!
(而第一胎會陰完全無傷也是團隊合作的結果呈現!)
結構治療於產科的運用,再下一城!
#中西醫整合孕產照護
#結構治療婦產分部
#蠢蛋天團無極限
#好孕團隊關照生產的每一個細節
導尿管移除訓練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上午,梅雨暫歇,
診區窗外,藍天白雲,又出現了久違的陽光,
印尼外籍看護,推著輪椅,
陪伴著客家老伯伯,進來診間。
「伯伯,為什麼你看起來,這麼幸福?」
伯伯微笑著,
望聞問,看起來,
跟一般安養院推來的病患,就是不太一樣。
80歲的老伯伯,除了看護,
還有老伴,兒子陪同看診,
真的,笑得很慈祥,燦爛,
臉上有某種光,
像穿透枯黃老樹的,陽光。
上次,面有憂容,拔完尿管,可自行解尿了,
今天,感染也好了,心情好,笑得可開心了。
可是,這位來自美濃的客家伯伯,
臉龐,眼角,嘴角,
散發出,無可言喻的幸福感,
就是那一道光,
在匆匆的診間,
倏然,吸引醫者目光,
抓住了我的眼神與思緒。
「你兒子很孝順,每次都陪你來喔…」
老伯伯,笑得更慈祥了。
「每次回診喔,都是我們這些兒子孫子們,輪流開車,回美濃老家,把老父親接來高雄,到醫院的...」
僕實誠懇的兒子,像以前樣的客氣語調,對著阿男醫生說。
我在伯伯面前,伸出了右手,
用力再比個「讚!」
老伯伯更開心地笑了。
回想,他們這家,
是個溫馨的客家大家庭,
常常回診時,
會出現美濃鄉親鄉音,
有時,高雄7-8個晚輩都一起來,
陪著老父親,老爺爺,
把診間都佔滿了,
一聽到醫生說: 「檢查正常,病情穩定!」
大家都會很開心,
呵呵地笑著,
每個人的臉龐,都閃耀著溫暖的祥光,
像客家老伯伯一樣。
「為什麼,你們的印尼看護,也看起來那麼幸福?」我好奇問著。
「她就陪著我老父親,老母親,住在美濃,一個月21K, 包吃包住,大家就像一家人,她來半年,還學會客家話了...」兒子說道。
「有沒有過勞? 有沒有欺負壓榨人家外籍看護呀?」我笑著問。
「沒有啦,看護,她就像我爸媽,住在美濃養老,怎麼會欺負她呢?
我們對她好一點,她就會對我父母好一點啊,哈…」
哈,難怪,
真是幸福的外籍看護,
生活在溫暖氣場,難怪臉龐若有祥光。
「台灣好不好? 台灣人好不好?」
「台灣人很好很好的...」
印尼看護也呵呵的笑著。
嗯,難得的,長期照護家庭。
當年,老伯伯,
是外院轉來定期置換尿管已半年的新病人,
在治療室,我意外發現,
移除尿管時,伯伯的膀胱,還有很強的收縮力,
「伯伯,膀胱還有力,應該可以訓練自己尿啊!」
「那,太好了,醫生,麻煩您了...」
家屬很客氣,又信任醫師。
信心+熱心+細心=> 善緣+氣場+奇蹟...
配合藥物治療與膀胱訓練後,很快,
老伯伯,從此告別尿管, 會笑了。
家屬說:「老父親,已經很久沒有笑容了...」
原來,面容像久臥安養院插著導尿管的老病人,
還好,重新找回了兒女熟悉的老父親的慈祥笑容,
一直到今天,已經超過5年了,
在美濃,不在安養院,安養天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有所養,
壯有所用,
兒有所孝,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忠恕之道,待人以誠。
誠僕的客家人,
祥瑞的家庭氣場,
給我們上了一課,
忠厚的台灣人
我們怎麼對外勞,
外勞就會怎麼對我們,跟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