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32 專輯推薦】
⠀⠀⠀⠀
#艾音樂:田馥甄《無人知曉》
——情感交融於時空流動的靈魂叩問
⠀⠀⠀
#專輯剖析 #喜歡歡迎分享收藏
(網頁好讀版已放至 @movie_record 主頁連結)
⠀⠀⠀
第32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即將於今晚揭曉,在公佈得獎名單之前,想來特別分享一下田馥甄的第五張個人...
【#金曲32 專輯推薦】
⠀⠀⠀⠀
#艾音樂:田馥甄《無人知曉》
——情感交融於時空流動的靈魂叩問
⠀⠀⠀
#專輯剖析 #喜歡歡迎分享收藏
(網頁好讀版已放至 @movie_record 主頁連結)
⠀⠀⠀
第32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即將於今晚揭曉,在公佈得獎名單之前,想來特別分享一下田馥甄的第五張個人專輯《無人知曉》。
⠀⠀⠀
《無人知曉》是 #田馥甄 進入新東家何樂音樂的第一次合作,找來金牌製作人 #陳建騏 操刀,為其量身打造一張專屬「田馥甄」風格的專輯,遊走在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文青女神,以其極具辨識度的嗓音,逐漸透過音樂世界,揭開對情感思辨與時空探索的神秘面紗。
⠀⠀⠀
⠀⠀⠀
「我把我的靈魂送給你,
或是一首歌,帶你潛進深海裡 ;
我把我的秘密借給你,
一些孤獨的,自言自語。」
⠀⠀⠀⠀
⠀⠀⠀⠀——田馥甄《或是一首歌》
⠀⠀⠀⠀
⠀⠀⠀⠀
身為馥甄長期以來的歌迷,從第一張個人專輯《#ToHebe》、《#MyLove》、《#渺小》、《#日常》到《無人知曉》,前四張專輯顯而易見、接近完美的專輯概念,成功讓田馥甄自S.H.E單飛不解散後的獨特形象明確豎立 ; 而《#無人知曉》的轉變,正是一張真正透過歌曲拉近彼此距離的專輯,首尾串連而循環探索的過程,更為貼近靈魂深處的捫心自問,多了幾分不完美的瑕疵,反而更為貼近當下所欲傳遞的真實與溫度。
⠀⠀⠀
初聽《無人知曉》整張專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除了撕心裂肺的情歌依舊,多了不少過去鮮少出現的曲風,復古電子、爵士、管弦樂、RMB到慵懶浪漫的頹廢元素,豐富專輯層次,逐漸模糊主流與非主流的界線,歌曲的多元面向宛如人生不同階段的自省叩問,透過音樂恣意展現不同時點的人生樣態,而呼之欲出的困惑,正是整張專輯欲傳遞的理念——無人知曉,那無法細數述說的情感省思,全都潛藏在歌詞與音樂裡,因而繼續循環播放著這張專輯,才發現它真正的奧秘。
⠀⠀⠀⠀
「時空」為《無人知曉》串連整張專輯的深度與廣度,近一步可區分成「時間」與「空間」,以情感流動作為主軸,從《#先知》探索未來科技時代下對愛的引頸期盼,再以《#田》勾勒大膽冒險的田式精神,如外星人座落於玉米田而深陷其中,”the myth of crop circles,you know”.
⠀⠀⠀⠀
《#底里歇斯》是整張專輯最令人驚艷猖狂的一首歌,逗趣巧以Delicious諧音,金屬搖滾把田式風格發揮淋漓盡致,從靈魂探討肉身對宏觀宇宙的欲求,以歇斯底里的方式表露無遺,此刻我們無須壓抑,愛便是如此不受控制,才最著迷。隨後來到《#一一》,請來仙草影像 #陳奕仁 導演執導,以西洋鏡映照出市民工商、人生百態的真實樣貌,「我們把小聰明,我們把大道理,一一放開」,不僅呼應先前專輯的《渺小》,對於此時此刻我們所身處的位置與處境,試著拋開一切、盡情享受,臣服於生命自然之美,才是《日常》的真實體現。
⠀⠀⠀
此刻,只想躲進音樂的懷抱裡,但真實人生的樣貌總是顛沛流離,因而迎來《#皆可》的暖心撫慰,「看透了風景,淪為了風景,都可以」,盼求擁有萬事萬物皆可的豁達,幻化成無拘無束的自由,只願在脆弱之際能擁抱自己,如同迎來《#無人知曉》的情感,意外令人無限循環的情歌,MV請來 #比爾賈 導演執導,拓寬不被理解的情感邊界,相隔於宇宙不同星系的遙遠距離,「貪圖痛徹心扉,找不到施力點,你既是誰、又不是誰」,為這情感焦慮的網路時代,烙印無可抹滅而曾經愛過的證明。
⠀⠀⠀
愛了無數回,執著而期盼愛的到來,卻換來一次次的傷痕,《#諷刺的情書》正面迎擊對婚姻契約的無以為繼,「這並不是什麼塞翁的傳說,只是兩個隨風的靈魂錯過」,RMB曲風讓人浮現Hebe式的唱腔重現。接連幾首歌,以愛訴說情感多元面向的樣態,從暗戀、熱戀、失戀到單戀的高低起伏,是否開始覺得《#人什麼的最麻煩了》,這真是一首非常「甄」的歌曲,結合《矛盾》、謊言與對人際關係感到倦怠的開端,恣意佛系細數那赤裸又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最後來到悲傷五階段的最終回,從日出到日落、未來回歸現實,《#懸日》順從情感的依歸,「讓它落下、讓我放下、我沒放下、我想放下」,療癒而溫柔輕撫著不完美的愛情,如同專輯英文名《Time Will Tell》,那些無人知曉的隱晦情感與自我認知,時間會見證一切的蛻變,而立足於此時此刻,只想透過再現的《#或是一首歌》見證時空的輪迴流轉。
田馥甄透過音樂慵懶而知性唱出這些年的成長與省思,更為貼近內心世界的剖析,任憑時光溜走,只要你需要的時候,我把我的靈魂送給你,透過一首首田式音樂,「田」滿彼此的心。
⠀⠀⠀
(更新:恭喜馥甄拿下金曲歌后寶座🎉
如同馥甄所說,希望我們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樹洞。不一定要句句鉅細彌遺的傾露,只願能以各種形式達到共振的相知相惜。)
#金曲獎 #GMA32 #最佳女歌手 #年度專輯 #hebe田馥甄 #hebetien #田馥甄hebe #金曲歌后
對感到著迷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一直深信著那些曾經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遺憾,反而是加深生命厚度一劑良方。
縱使我們都明白千金難買早知道,但我們活著的一天,依然會努力的去彌補那些讓我們感到後悔錯過的人事物。
對於我來說我心中有一個沒有與人提起過的缺憾,就是在我的學生時期為什麼沒有將英文學好呢? 這種懊惱在它國旅行時感受更加深刻。
旅行對於我來說並不是走馬看花、買買紀念品、在觀光景點拍張照片僅此而已。
對於我來說搭乘當地的大眾交通工具、逛當地的超級市場、體驗當地人民的衣食住行這種日常到不行的旅行模式才是最令我著迷的。
但是因為我自身的英文能力有限,當在地人想深度交流彼此的生活時,卻因為語言的隔閡導致溝通有障礙,旅行的體驗也打了折扣。
老實說這十幾年來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再把英文學好,但是只要想到學生時期的嚴厲老師帶來的課堂陰影就澆熄了我的學習熱情。
直到前陣子因為疫情逐漸嚴峻只好24小時都待在家裡,快悶壞的我決定要趁著這段時間好好充實自己,也彌補了心中最大的遺憾,當機立斷報名了TutorABC線上課程。
第一堂課開始前我的心情非常忐忑,畢竟事先得知是外師授課,但是與外國人談話會令我非常焦慮,會怕說錯話、更擔心完全聽不懂外師在教什麼浪費了彼此的時間。
課程開始後,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外師的熱情逐漸讓我卸下心防,其實只要找到對的方法,開口英文其實一點都不困難,曾經的焦慮也不過是自己嚇自己的心魔罷了。
真心感謝 TutorABC 讓我重拾學習的熱情,也彌補了我心中長久以來的遺憾。
點擊網址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https://lihi1.com/bUX0w
你有英文沒學好的遺憾嗎? 免費體驗TutorABC一堂課程,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https://lihi1.com/xUGat
#TutorAB因材施教符合需要 #我在TutorABC學英文
對感到著迷英文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台灣,我的選擇」系列第14發:環境科學家馬耐德發現台灣的生物多樣性與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我來自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畢業於美國創價大學,主修環境科學,當時主要從事淡水魚和基礎漁業的研究。隨後我到加州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攻讀碩士,研究海洋及沿海資源管理。當時其中一位教授就是來自台灣,她告訴我:『你應該去台灣看一看。』很多旅居海外的台灣人都會這樣鼓勵外國人拜訪台灣。
而我後來也的確到台灣進行了一個海峽兩岸的研究,作為唯一一位環境科學學人,我必須要想一個能在台北和上海演講的主題,垃圾就是一個最明顯的題材。因為當你來到台灣,你會發現台灣街道上都沒有垃圾,這點讓我感到非常新奇,為什麼會沒有垃圾呢?當時我也發現並沒有什麼關於台灣廢棄物管理轉型的英文資訊,所以我就決定住在台灣,研究這個讓我很著迷的題目。那是2013年的事,後來我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助金在墾丁海生館擔任訪問學者一年,至此之後我就待了下來。大約六個月前,我開始在銳思碳管理顧問公司上班,我們負責協助大型品牌和他們的供應鏈設定並達成碳供應鏈目標。這是我們剛在台灣成立的新辦公室,公司的總部在香港,但我們想要把重心移到台灣,因為台灣是關鍵的供應鏈環節。我們認為台灣將在永續報告和減碳目標上持續成長,而且台灣真的是個好地方。
台灣有很多我很喜歡的優點,我覺得最棒但很少被注意到的一點是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台灣是亞熱帶島嶼,擁有非常豐富多樣的原生種和特有種,美麗的蝴蝶、螢火蟲、珊瑚、鯨鯊、鮪魚、熊……物種多到我三天三夜都講不完。而且就算不開車,也很容易親近大自然。我也喜歡騎單車,台灣的單車道做的非常好,還有優質的單車品牌和產品。我在台灣大多時候過的很不錯,沒什麼好抱怨的,食物也好吃。而且台灣人基本上對科學有充分的信任和熱忱,許多民選官員都曾經是醫生、科學家、工程師等等,連總統都曾發表過博士論文。台灣的前副總統大概是地球上最有資格帶領對抗新冠疫情的領袖。感覺上,台灣有很多科學家,當個理工宅男好像也很OK。」
✨馬耐德(Nate Maynard)連續兩年(2014及2015 年)榮獲美國傅爾布萊特獎助學金,現為「鬼島之音Waste Not Why Not」節目製作及主持人,及銳思碳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Why I chose Taiwan #14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holar Nate Maynard discover Taiwan’s and its key role in supply chains
"I’m from San Diego California originally. My undergrad was from Soka University of America; liberal arts with a concentration in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I work on fresh-water fishes mostly and basic fisheries. And then my Master’s program was at the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with a concentration in ocean and coastal resource management. One of my professors was Taiwanese, and she said: ‘you gotta go to Taiwan,’ as most Taiwanese people living abroad will tell foreigners.
And I did go visit Taiwan for a cross-Strait research trip, and as the only environment person, I had to come up with something I could talk about in Taipei and Shanghai, and garbage was the most obvious thing. Because when you come to Taiwan, there’s no garbage, and I became fascinated: Why is there no garbage? I realized there really wasn’t much information in English about Taiwan’s waste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that’s sort of how I got hooked and decided I wanted to live in Taiwan. That was 2013. And then I got the Fulbright Fellowship and spent a year at the National Aquarium in Kenting....and they haven’t been able to get me to leave. About six months ago, I started working for a private consulting firm called Reset Carbon. We help major brands and their supply chains set and achieve carbon supply chain targets. This is a new office that we just set up in Taiwan. The company’s headquarter is in Hong Kong, but we wanted to pivot to Taiwan because Taiwan’s the key supply chain link. We expect to see Taiwan growing in terms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carbon reduction goals, and Taiwan’s just a nice place.
There’s a couple things that I really enjoy about Taiwan. I think the best thing that doesn’t get enough coverage is biodiversity. Taiwan is a sub-tropical island. It’s full of native and endemic species, beautiful butterflies, fireflies, coral, whale sharks, tuna, bears...I can list the animals for hours. It’s easy for me to go and get access to nature, even without a car. I also enjoy biking and Taiwan has excellent biking infrastructure, and great bike companies that make fine products. Most aspects of my life in Taiwan are pretty good. I can’t complain. Food is great too. I think there’s also a general trust and enthusiasm for science in Taiwan. I mean there’s a lot of elected officials that are doctors,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the president has published papers as a PhD. And you know, the vice president was probably the most qualified person on Earth to lead the COVID response. In Taiwan, it feels like the scientists are pretty well-represented, and like being a nerd is kinda okay." -- Nate Maynard
✨Nate Maynard won Fulbright Fellowship two times in a row (2014-15, 2015-16), now serving as a program host and producer of “Waste Not Why Not” with Ghost Island Media and a senior consultant at Reset Carbon.
對感到著迷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園的人間觀察>
當了媽媽後,我有很多時間都待在公園。
在豆豆一歲半開始托兒前,常有一天8小時待在公園的紀錄。現在只要沒下雨的話也是一週7天,天天去。
豆豆非常喜歡公園,除了可以盡情活動身體,接收大自然資訊外,我想有更大的因素是他非常喜歡與人交流。
我也漸漸發現公園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每天只要坐在長椅上,就有看不完的小劇場。
------------------------------------
上週的公園是這樣的。
豆在公園遇見了常一起玩的朋友M,M是外國小孩,說英文也說日文,接著來了一位與M同校的朋友T。T是日本小孩,但說著頗流利的英語。
「大家一起去溜滑梯吧!」豆說。
「我們不跟不會說英語的人玩!」T用英文回豆。
豆一邊用腦中僅有的英文單字與句型加上比手畫腳,想要繼續邀約T。
結果T用一種很戲謔的態度開始模仿嘲笑豆的英文發音,很大聲的說
「We don't like stupid and fat kid, stay away!」
就在我想著慘了豆肯定要大爆走了,接著就看他在腦海中努力翻找會說的英文字,然後說了一句
「thank you, baby!」
T愣住了,翻了翻白眼跑開。
回家時我問豆,他覺得T這人怎麼樣。
「我覺得他人蠻好的,雖然說什麼我聽不太懂。我想也許跟他說thank you他會願意跟我玩,就試試看!」
我忍不住笑了出來,其實想要暴走的是我而不是豆豆。這件事讓我領悟以後面對小孩的人際關係問題,我應該多給他一點信任和空間,觀察他自己會怎麼處理。
-------------------------------------
同樣的公園。
每天傍晚固定會有一對兄弟來玩,可以感覺他們非常想要與人交流,動作總是很大,但似乎無法用語言順利地對孩子們發出邀請。
後來看到豆豆和他們玩的時候很誇張的比手畫腳,兄弟顯得很高興,兩人用手語很開心的談話起來。
兄弟們發現了我是豆的媽媽,也跑過來想要跟我交流。
以前曾經因為著迷日劇「和我說愛我」而去學過一陣子手語,當時發現原來日語和中文裡連打招呼的手語都不一樣而印象深刻。
兩兄弟用非常美麗清澈的眼睛看著我,我猜是因為我戴著口罩,他們必須很仔細的觀察我的所有表情。
「晚安!」我摸索著記憶。
他們好高興,對我比了晚安後又比了一堆我看不懂的手語,然後拉著豆豆繼續溜滑梯去了。
天黑了,兩兄弟跳上腳踏車,用力的對我和豆豆揮手。
回到家吃完飯後,我打開youtube查詢了基礎日語手語,和豆豆一起學了幾句。
「下個禮拜遇到哥哥們,你可以這樣比。」
「知道更多的語言,我們就可以和更多人做朋友!」
兄弟們美麗的眼睛令我難忘,我覺得他們比看似聽覺靈敏的人們,更渴望以及願意聽見人們內心的聲音。
------------------------------------
老實說有陣子我會覺得待在公園的時間太長了,好像人生就這樣在長椅上空轉了。但待久了卻又發現一直讓我感到疑惑的人生難題,原來就像寶藏般的一個一個藏在那裡。
英文裡面有一句「we don't speak the same language」,字面上看似因為無法使用同一種語言,所以無法交流。但實際的意義是因為擁有不同的價值觀,而無法達到共識。
在公園遇見的兩件事,讓我領悟到自己一直以來對於「語言」的看法都太狹隘了。常因為自覺無法和別人說著同樣的語言,或礙於太多過往經驗生成的成見,就給自己關上了門。
兄弟們的眼睛給了我新的視野,原來要證明世界並不是那麼冷漠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先去成為一個願意為人開窗的人。
不管是不是說著同樣的語言,不管有沒有達到共識,其實都不是問題。世界上就是存在各種語言,多種價值觀意見所以才如此豐富有趣。
以上,本週公園的人間觀察小劇場。
-------------------------------------
<公園番外篇>
週日的B公園下午,遇到了豆的幼稚園小班同學南君。
南君是和爸爸一起來的,有鑒於上次和小春君爸爸無話可說的經驗,打完招呼後我就什麼都沒說。
後來聽到南君父子的對話
「媽媽今天晚上不在家,我們兩個人去外面吃飯吧!可是不知道要吃什麼好哩!」
「推薦你們去吃燒肉大王吃到飽啦!我家爸爸超愛去的!而且那邊的冰淇淋超~~~~級超級好吃的喔!」豆加入談話。
「真的假的!好!今天我們就來去燒肉大王大吃一頓!」
燒肉大王是我家附近的人氣餐廳,基本上沒訂位是吃不到的。我忍不住和南君爸說:
「要訂位不然吃不到哦!很人氣的!」
「什麼!!!我手機剛好沒電!!」
「你們幾點要去,我幫你訂位!」
「真的嗎!真是太謝謝妳了啦!」
幫他們訂位完畢後南君爸爸突然話匣子大開,唏哩呼嚕說了一堆事。
「幼稚園很多人就算傍晚才接小孩都還是來這邊玩喔!像是那個OO君,XX君都會來玩。小孩晚上電放不完大家可以來這邊一起玩喔!」
傍晚揮手道別時,豆豆特別囑咐南君千萬不要忘記點燒肉大王的「巧克力霜淇淋」以及「特製兒童咖哩飯」,南君霸氣地說他絕對要在那邊吃爆。
我也可以放下「爸爸們都很難聊」的成見了。
--------------------------------------------
想參考在家工作穿搭&公園穿搭可以去社團,6/12~18開團中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905779493040307
pic:豆豆的吹泡泡小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