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專題ppt 得 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專題ppt 得 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專題ppt產品中有1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土地研究員睇唔過眼】要做好規劃 先唔好虧畫 #肢解城市規劃 #8月專研 劉國勳尋日發表《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作為土地研究員,有幾樣嘢實在睇唔過眼。先撇開離哂譜嘅規劃內容(遲啲專題慢慢拆解),今日同大家睇地圖製作: 1) 底圖起哂格:ppt嘅地圖底圖好濛。枉我地怪錯部電腦load得咁慢...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
「專題pp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專題ppt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專題ppt 在 李晟綱 Li Cheng Ga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專題ppt 在 炸G先生? 男神製造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專題ppt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專題ppt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專題ppt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專題ppt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專題ppt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專題ppt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專題ppt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9:41:45
. 【考上醫學系,然後呢?】 這時候發這樣的文章可能會有點潑各位新生冷水,不過親身經歷之後覺得還是有點心理準備比較好🧐 . 很多醫學生大概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 「只要考上,就會一切順利了」 「考上之後,壓力就沒有這麼大了吧?」 . 這樣的想法其實一半對一半錯。 沒錯,你成功踏上了一條通往穩定且優渥...
專題ppt 在 李晟綱 Li Cheng Ga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2:25
補—————- 感謝林醫師的邀請,有幸能參加「前十字韌帶斷裂-從受傷到回場座談專題」 本來以為只是單純的小小分享會,沒查還好一查才知道是蠻重要的座談會🤣另外兩位前輩分享者一位是我的大學教練、一位是道館的學姊,而且都是奧運名人堂的成員🤔,讓我不禁緊張起來! 在這也要跟大家說~平時的積累都是日後舞台的...
專題ppt 在 炸G先生? 男神製造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3 10:04:02
👨🏻🏫 上次上台報告已是大三專題的時候,有點懷念呀⋯ 現在回想起來還滿感謝大學教授的逼迫🤣 規定PPT不能有文字,也不能看著PPT報告! #百人講師成就達成 #聯合培訓 #吸睛動態小撇步 #婕樂纖 #DQ團隊 #炸G戰隊 #炸G先生...
-
專題ppt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04 14:30:12「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0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專題ppt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14:30:13「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8上海街
41:26 如何裝備自己以參與保育事業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專題ppt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02 14:30:10「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專題ppt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土地研究員睇唔過眼】要做好規劃 先唔好虧畫 #肢解城市規劃 #8月專研
劉國勳尋日發表《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作為土地研究員,有幾樣嘢實在睇唔過眼。先撇開離哂譜嘅規劃內容(遲啲專題慢慢拆解),今日同大家睇地圖製作:
1) 底圖起哂格:ppt嘅地圖底圖好濛。枉我地怪錯部電腦load得咁慢。其實揀啱area係google map cap圖都應該唔會咁濛。成個ppt最清嘅係佢封面個嘜頭。
2) 篤錯站位:地圖上show到嘅四個北環線站有二個都篤錯位。凹頭站同牛潭尾站同立法會文件show嘅位置偏差差唔多成公里。唔洗georeference都見到有偏差。唔知劉國勳記唔記得,港鐵曾經向佢有份嘅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提交咗北環線擬議車站位置地圖。(註)
3) 亂畫shape:成個「新界北新中心」嘅shape起哂角,zoom近啲仲見到接壤中國嘅邊界畫到過咗界。
作為一份規劃建議書,最重要,最基本嘅地理資訊如區域邊界同車站位置都搞錯,點叫人信佢建議嘅嚴謹性?
喺現時政府一味強調「精簡」規劃程序,整份咁嘅倡議書原因相信大家心中有數。而政府究竟會真係點搞規劃程序?背後嘅潛在影響又會係點?就一定要留意我地呢個月嘅肢解城市規劃研究專題喇。
P.S. 我地研究社不時對內對外都會搞地圖工具workshop,大家只需幾個鐘就可以學到精準嘅地理資訊展示。
註:立法會CB(4)302/20-21(01)號文件 https://www.legco.gov.hk/yr20-21/chinese/panels/tp/papers/tpcb4-302-1-c.pdf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8月專題全集: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Podcast:https://liber-research.com/podcast/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專題ppt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私人營地的規劃隱憂】
講glamping就梗係要用個glam返小小嘅ppt template啦~
聽日「山問露營學講座系列」,同大家簡單講下私人營地嘅規劃問題。
去露營做到足leave no trace都可能會間接加速環境破壞?
有咩規劃漏洞令「生態保育農莊」可以破壞生態?
露營等郊野康樂逐漸旅遊化嘅現況同未來發展係點?
再次感謝 山問露營戶外用品租售 Decorum Tentals 邀請。同場仲有「香港山女」嘅阿山講無痕山林,期待!
P.S. 山問現場會有本研搞乜郊野Tee同守護大嶼Tote bag寄賣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好似得返唔多位!)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5WdTM4LTjED6ee8KA
【第一場講座】
主題:「搞乜郊野:環保露營與私人營地」
日期:7月24日(六)
時間:2-4pm
嘉賓:
阿山(行山專頁「香港山女」版主)、
Kristy(本土研究社研究員)、
Caesar(本土研究社研究員)
簡介:
郊遊露營都係想親親大自然,但係我哋親近大自然的同時,會唔會唔小心破壞咗大自然呢?專題講座「搞乜郊野」分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由香港山女分享露營時所關注的環保問題,及無痕山林的概念。第二部份由本土研究社的研究員分享,疫情之下政府營地關閉,不少營友都會選擇私人營地,但是私人營地的開發會否涉及破壞郊野的行為?研究員將為大家仔細剖析!
專題ppt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參加這場『共好世代-跨世代共好大對談』之前,我還和學生們說我要去會會這一群很厲害的新世代。
其實這個禮拜以來,我一直在思索我該以什麼定位前去參與這場世代對談?
說起來汗顏,我的前半段人生一直是屬於努力裝乖型,我20歲前的人生沒有斜槓,也未曾為社會參與而努力。我傻呼呼的待在死讀書的狹小框架裡,直到進入大學後,我才見識到這個繁花似錦的世界。
那麼對於現場的under 20 的年輕學子們及與會家長,歲數 double 20 的我,該給出什麼樣的建議呢?
我想起我曾經教過的許多孩子的臉龐,尤其是那些被困在學業的單一價值框架裡,失去自我價值感的孩子們。
汲汲營營學業的好學生,對世界逐漸變得冷漠,失去熱情;被學業淘汰的孩子變得拒學,在生活中變得對立反抗。好多孩子收到成績單後,總是用哭泣、漠然、無所謂的表情以對,我也常看見不少孩子寫下她的不快樂、想自殺的念頭......
但我看到昨天台上這些神采奕奕、充滿自信的孩子們,他們用自己的視角與觀察,提出他們的質問;他們將眼光從「小我」的利益,放大成「大我」的需求。在看到問題、找方法、修正、精緻化、傳播的這些寶貴經驗中,他們獲得自我價值感與歸屬感。
這也是新課綱的精神,不再以記憶背誦的學習為主,而是透過「問題解決」的歷程:「觀察與定題」、「計劃與執行」、「分析與發現」、「討論與傳達」,從小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社會參與的種子。而這樣的孩子,我相信未來他的家庭與生活品質也會變得更好,因為他們始終能看見問題,提出修正方法,用成長型思維來面對他的人生。
席中,我聽到最令人訝異的回答,是來自資優班的孩子,她控訴著大人們總是用學習成績來評斷孩子的表現,彷彿只有考第一名的學生才是好學生,而忽略到教室裡其他弱勢的孩子,忽略了多元發展的重要性。
我很感謝這位學生,她從學習優勢的一端,看到教室裡許多的不公平,她也致力向大人們發聲。教室裡真的應該不該只有學業的單一價值觀,而是需要多元價值的評斷標準,才能讓每位孩子的天賦得以自由,進而喜歡自己,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感。
與會主持人,最後詢問身為家長與老師的我們,該如何支持並協助孩子進行社會參與的相關活動?
在上學期,我曾經讓孩子們進行社會課的主題報告,探討社會變遷下的獨居老人、少子化、弱勢兒童、新住民......等議題,一位女孩默默的飄來我的身邊說:「老師,我做完獨居老人的PPT後,我覺得好恐怖。」
我知道女孩所謂的「恐怖」,指的是她感受到這其中的現實殘酷,生活的辛酸,以及此刻的束手無奈。其實這些社會議題都確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只是孩子們從未發覺或曾深入探討過。
因此,大人的引導與支持,絕對是關鍵。帶領他們去看見問題,並持續保有熱情的深入探討。
其次,留給孩子長時間的探索是必要的。現代孩子的時間被塞得滿滿的,他們的生活常只有學校、安親班、補習班、手機電玩,難以有時間對社會問題感到好奇或熱情。
最後,有伙伴的支持與討論,才會有持續下去的動力。
所謂的「共好,」就是共同體一起好。未來的台灣,就得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少少的年輕人必須撐起一整個台灣的發展,我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不能生存得好。
因此,唯有「共好」,教好每一位孩子,教孩子去解決生活問題、看見他人的需求,大家一起好,整個社會一起好,我們孩子在未來的世界裡,才會生活得更好。
❤️《共好世代ー20 under 20》專題網址:https://site.parenting.com.tw/topic/20under2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