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文入門》可以看圖,裡面有優秀同學的作品(特優的隔壁班朋朋,我已徵求她的同意)
我自己這次小論文拿到優等,這邊整理一些我自己寫小論文的經驗和大家常有的問題。
然後因為自然科學類的小論文和社會科學類的差別有點大(社會科學包含問卷調查等),所以這邊主要以自然科學類為主。
1.不知道如何找題材
題材...
《小論文入門》可以看圖,裡面有優秀同學的作品(特優的隔壁班朋朋,我已徵求她的同意)
我自己這次小論文拿到優等,這邊整理一些我自己寫小論文的經驗和大家常有的問題。
然後因為自然科學類的小論文和社會科學類的差別有點大(社會科學包含問卷調查等),所以這邊主要以自然科學類為主。
1.不知道如何找題材
題材其實可以是自然科課程或探究與實作的延伸(隔壁班好同學做聖嬰現象)、新聞事件的剖析(例如:有人做硝酸銨的爆炸)生活中的議題(剛剛發現特優的有兩件做空污)
可以先確定自己想報的類別再去思考身邊有沒有好的題材
我自己是拿專題研究的內容去投稿小論文( ´▽` )ノ專題當時是因為高一觀測太陽黑子然後就開始好奇太陽的活動活躍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於是研究磁暴
2.要怎麼開始寫小論文
其實就跟國一學的科學方法一樣,有問題之後就是形成假說然後驗證他!可以藉由閱讀文獻資料或是做實驗來驗證
3.如何引用文獻
後圖是隔壁班同學的文獻探討表格(題目:聖嬰現象與臺灣東部近海漁獲之相關性,作者:李伃芳)是我覺得她作品的亮點!如果你找到的資料有些共通點就可以整理成表格比較
或者最簡單的就是「根據前人在....年的研究指出........」或是直接寫出前人的句子,然後要記得引註資料的格式!
4.如何訂標題
很多人會想說是不是要有什麼諧音雙關當標題(中小學科展常常這樣)但我們地科老師說高中不用玩這套,就完整陳述你的研究就可以了
例如:我們的題目是「影響磁暴因素探討——以 cycle22 為例」
5.類似的主題如何展現不同
這個真的很難🥺我覺得資料取得大家應該都差不多,但針對一份資料,你可以用其他呈現方式或是提出不一樣的論點(但我覺得這個比較偏社會科學能做的)
以我自己的歷史報告為例(不是小論文,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的例子)我當時是採訪賽德克族的學姊,然後我當時就有問除了風俗民情以外的內容,就是關於賽德克族人怎麼看霧社事件,最後提出「賽德克族後代對於祖先霧社事件的看法」
6. 如何寫結論
結論可以用列點式的!我自己覺得這是能囊括所有重點的方法!然後記得研究目的要跟研究結論對齊(研究目的第一點對到結論第一點)也能同時看自己的研究目的有沒有達成
7.研究背景介紹
如果做自然科學類的內容做到比較深的或比較少人清楚的領域,就需要研究背景介紹
像我們就花了2頁的篇幅在寫磁暴與太空天氣的內容
8.格式真的超重要
我們都戲稱小論文是格式第一的比賽,所以一開始打的時候可以就照著規定標號,然後最後全部打完再確認一次格式(有人說不會排版,我不確定是系統操作問題還是圖片的排版問題,因為小論文有很明確的排版方式)
圖片不會排版可以看曉明女中的那篇範例!
9.真的不知道怎麼下手?多看別人的作品!
我自己當時找了很多太空科學與太陽週期的小論文來閱讀,這是快速了解小論文寫法的方式,可以快速累積實力,也可以從中找到許多靈感
10.全程會花多久時間?
我自己這份小論文從開始撰寫到投稿歷時一個半月(因為有老師監督進度(;´༎ຶД༎ຶ`)前面的資料處理倒是做得蠻久的,從高一下就開始做到高二上,我覺得前面的資料處理和數據的收集比較花時間,撰寫的部分大約1~2個月左右,看你想要在上面投資多少時間
11.怎麼樣的小論文比較容易得獎
今天以這個問題作結,我覺得小論文是評審評哪一份寫得比較符合他的口味,再怎麼努力也是主觀的,很難有個客觀的標準說哪樣比較好,或者是沒有寫到這個加一分、寫到那個加兩分等等。這邊的內容純粹是一些我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參考,我不是評審,就供大家參考看看!
以上!謝謝看到這裡的你(⁎⁍̴̛ᴗ⁍̴̛⁎)
希望多少有點幫助_(´ཀ`」 ∠)_
如果覺得有幫到你,可以分享給你所有的朋朋~
#108課綱#小論文#備審#學習歷程#乙烯分享#學測#申請入學
專題結論範例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薦序]
我的新書《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史與考古 李峰教授的推薦文。
〈從古代四川的歷史了解世界歷史的普遍過程〉
李峰
(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歷史和考古 教授)
欣聞胡川安先生大著《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即將由聯經出版付梓行世,這是一件喜事!胡川安先生從台灣來北美求學,八年寒窗,終於2017年完成他的博士論文(也就是這本書的英文稿),順利取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博士學位。回臺後工作之餘,及時修改並完成了此書的中文本,成爲他學者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這是我要首先向他表示祝賀的。胡川安先生命我作序,考慮到我和這本書有一些間接的關係,就不揣淺陋,欣然應允了。
我和胡川安先生認識,是他在麥吉爾大學的導師,著名的秦史學家葉山(Robin D.S. Yates)教授介紹的。那時川安是博士第三年,加拿大和美國制度相似,那就是要通過一個資格考試,才能取得作博士學位論文的資格。這種考試一般要選三到四個研究領域,而負責任的老師一般會指導學生選擇與下一步畢業論文有關係的領域,進行一到兩學期的系統學習,然後參加考試。葉山教授邀請我作川安中國考古學領域的指導教授,我接受了邀請。當時川安和我商定的總題目是“古代帝國的考古學”(Archaeology of Ancient Empires),目的是系統學習怎樣從考古的物質證據來研究帝國。在這個總題目之下我們設定了四個專題:1)“羅馬化問題”;2)帝國的比較考古學研究;3)“中國早期帝國的考古學”;4)“畫像石墓”。每個專題之下都有一個長長的書單。我過去常常用這種設方法指導學生,原因是它一方面可以涵蓋博士論文所需的一方面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將來工作後這個書單可以很容易地變化成一門課的内容。不同的是,我們的學生一般自己去讀這些書,然後考試即可。而川安方面則有葉山教授的嚴格要求,即學生必需階段性地和老師討論這些書的内容。這樣我們就約定每月見一次面,每次兩小時,共討論四次。地點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肯特大樓我的辦公室。
這樣,2012年秋季,胡川安先生每個月從蒙特利爾(Montreal)來紐約一次,共四次。每次往返要穿越美加邊境不説,乘坐灰狗巴士(也是我當學生時的常用交通工具)單程車程加上中途休息大約要九到十個小時,往返兩日,非常辛勞。這使我心中感到多有不忍。這也常常讓我想到哥大歷史上的一件往事,或者説是憾事。1947年著名的經濟學家波蘭尼(Karl Polanyi)被哥倫比亞大學所雇傭,那時的美國正是極右的麥卡錫主義興起的時代。波蘭尼的夫人因爲是前奧地利共產黨黨員,所以她被拒絕美國簽證。無奈之下,波蘭尼夫婦只好把家安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而波蘭尼自己則每周從多倫多乘飛機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大學上課。但是,波蘭尼在哥大期間以“古代帝國的經濟”項目申請到福特基金會的一大筆資助,設立了古代經濟史的講座。也正是這個講座開創了古代經濟史的研究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學者,其中就包括給他做助教,後來成爲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的摩西·芬裡(Moses I. Finley)。川安雖然年輕些,但是他那種爲了學術而遠程跋涉的精神也是非常可貴的。況且他每次到紐約之前,都會認真地將自己這一個月讀的書寫一份提要發給我,這樣我們見面時就可以集中討論那些最重要的或最直接有関的著作。我想,有了這種不畏艱難,孜孜不倦精神,他將來一定還會有作爲的。
2012年12月6日,我受麥吉爾大學邀請赴蒙特利爾參加胡川安先生的博士資格考試。同時擔任考試委員的還有葉山教授和麥吉爾大學研究中國文學的Kenneth Dean教授。不出所料,川安在考試中表現出色,特別是在我的一部分,他幾乎是圓滿的回答了我的所有問題。還記得考試結束以後,葉山教授對我和Dean教授講,他參加過哈佛等校的多次博士考試,哈佛的學生也做不到川安這樣的出色表現。做為老師是不會多誇自己的學生的,葉山教授能這樣講,可見情況特殊,他内心是十分滿意的。
胡川安先生這部大著,簡而言之,反映了美加地區博士論文的典型設計,即主題突出,行文流暢。整本書的目的是爲了解決一個主要問題(即Research question),而書裏的章節則是圍繞著這個中心的問題來展開的。這和中國大陸或台灣乃至日本常見的博士論文是不太一樣的,後者往往是對一個專題的有關資料的徹底清理,並在此基礎之上得出相關結論。
以問題為導向的著作有目的明確,結構緊凑,主題一以貫之的優點。胡川安先生這本書的中心問題是:四川地區的古代文明是否是與黃河中游為中心的早期中國文明相區別的一個獨立的文明?如果是,四川地區是怎樣由一個獨立的文化區通過秦漢早期帝國的殖民逐漸變成中華帝國的一個組成部分?關於這個問題的前半問,我想現在研究早期中國文明的學者都會同意川安的觀點,即四川地區青銅時代的古代文明是一個有獨立起源,並自成發展體系的獨立文明。關於這個問題的後半問,不同于過去中國史學中已經固化的“漢化 ̶ 蠻夷化”的兩極視點,作者采取被征服者的視點,强調被征服者的主體積極性(Agency),從而揭示了一個複雜和動態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中本地人口對於作爲殖民者的秦漢帝國采取了多元的態度:有抵抗,有合作,也有消極對抗,更有人利用帝國所提供的安全保障和其他制度性的便利條件(如對更遠地區所謂“西南夷”的殖民)和商業機會,巧妙地提高了自己的社會地位,或謀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後一點上,特別是書中第三至四章對秦漢帝國治下的四川地區社會變遷和經濟活動的分析非常精彩,可以當作早期帝國的一部地方經濟史來讀。而書中第六章更是將前幾章四川地區在宗教和文化上獨特個性的討論落實到了物質文化的證據之上。這些均是本書的精彩之處。相信讀者會和我一樣從本書中學到很多知識。
更應該指出的是,本書所研究的問題有著廣闊的歷史普遍性,也可以説是人類歷史上最常見的一個歷史過程(Historical process)或現象。遠到古代腓尼基人和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的殖民活動或周人在山東地區對所謂東夷民族的殖民活動,近到明、清帝國在雲貴高原的殖民統治,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胡川安先生能用豐富詳實的文獻和考古資料來揭示這個過程中複雜的動態機制(Dynamics),從而提供一個典型的研究範例,這對世界史的研究也是有很意義的。如果說這部大著尚有什麽可改進的地方,那就是在大的歷史背景中的一種更强的比較視角。譬如,青銅器技術出現於西亞並逐漸在歐亞大陸傳播;中國的黃河中游社會在公元前三千年下半接受這個技術后,很快發展出了一個複雜和龐大的技術體系,成爲之後商、周國家的基礎。從這個大的背景看,四川地區無疑是這個大的體系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在由黃河流域傳來的青銅器技術的影響下實現了本地社會的飛躍,從而進入了早期國家時代。另如,秦漢帝國和羅馬帝國是非常不同的政體,其擴張過程和造成的影響也很不一樣 ——秦漢帝國的擴張主要表現在隨領土延申官僚體系的擴張。里耶秦簡表明秦帝國的地方官僚組織大量缺員,這種官僚體制在地方的擴張對於四川這樣實行嚴格殖民統治的地區社會一定有很深遠的影響。關於這些問題,作者均可以是在今後的研究中繼續探索。只要有一部好的研究著作,才可能有機會讓它變得更好!
2020年12月19日於紐約森林小丘家中。
--------------------------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1397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1397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1397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1397
專題結論範例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九宮格寫作術》x2本
❓你遇過靈感枯竭的時候嗎?雖然我本身有每週寫一篇讀書心得的習慣,但是仍然會有 #寫不出東西的時候。
🤔那種感覺就像是,你明明有話想講,卻找不到適合的方式說出來。或者是有太多話想講,卻覺得怎麼講都不對勁。直到我遇到一個好工具「九宮格寫作術」。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ers-block/
【《九宮格寫作術》是一本怎樣的書?】
一直以來我都是採取「自由書寫術」的寫作方法來抒發感想和心得,但有時候天馬行空的想法會帶著我越來越離題。更討厭的地方是,有時候越是想寫某個主題,就越容易卡住。因此,我想找個方法解決自己的這道難題。
偶然間,發現了最近出版的《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九宮格寫作術》這本書,開頭引言的這句話立馬抓住我的心:「人類有一種看到格子就想填滿的天性。」稍微瀏覽內文之後,認為這個言簡意賅的寫作框架,非常適合現在的我。
這本書的作者是曾任出版社編輯與記者的山口拓朗,他整理自己撰寫過3000篇文章的經驗,提供讀者一套簡單可行的寫作公式。讀完這本書並且稍作練習之後,我的感想是:「文章寫不出來不是你的錯,你只是沒有使用對的方法。」
本文除了整理書中的一個九宮格問答框架、四個萬用模板之外,也拋磚引玉分享我自己採用的三套寫作流程。希望對寫作仍抱持恐懼,或有寫作卡關障礙的讀者起到一些幫助。
以熱情書寫,用冷靜修改。
【一個九宮格問答框架】
整本書最精華的這個「九宮格自問自答框架」,就是讓你能把把「關鍵詞」和「關鍵問題」寫下來,讓原本霧裡看花的模糊資訊一一攤開在眼前。接著,你只要順著這些問句,進行回答跟填空就可以了。
我列出書中的第一個範例給你參考,如果你想分享一篇吃拉麵的文章,就可以自問自答這九個問題。如果你對怎麼提問也不拿手,則可以記下「7H3W 提問法」,透過練習把它活用在不同的主題上。
除了開頭提到人類喜歡「填空格」的天性之外,作者也說:「越懂提問的人,越能夠解出引人入勝的文章」。寫一篇文章,換個角度想,其實就是與目標讀者進行一場對話的過程。與其絞盡腦汁想寫出一篇曠世佳作,不妨從「對話式寫作」與自己來場輕鬆的對談。
【四種萬用模板】
進入本書的後半段,作者提供了四種寫作常用到的萬用模板,你可以拿這個模板套用在任何你想寫的主題上。例如社群媒體當道的數位時代,「結論優先型」的文章就非常吃香,它抓住了大家喜歡「先看重點」的心理。
我自己最喜歡的模板,則是列舉型。我在回顧與反思自己讀書的心得時候,總是喜歡用心智圖和條列式的方式,把重點先摘錄到紙上,最後再打字到電腦裡。使用列舉型,就能很快速精簡地寫出我想陳述的重點,再用總結的部分歸納自己的收穫。
額外分享一個作者的寫作心法,他認為「一篇文章就等於是給閱讀者的一份禮物」。當你套用模板整理文章的時候,記得讓整體的內容對讀者來說「有幫助」「覺得開心」「獲得成長機會」「讓人生更豐富」。畢竟,有誰不喜歡收到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呢?
【三套寫作流程】
自從經營閱讀前哨站部落格以來,我就需要面對三種不同的撰文型態:(1)社群短文、(2)心得長文、(3)專題探討。三種文章型態所需要的寫作時間各有不同,需要準備的內容質量也有差異。
流程中「豎起天線」的意思是當你對自己提問之後,潛意識就能從各種不同的觀點看待事物。在此也分享個人的小訣竅「讓睡眠祝你一臂之力」,把問題先寫下來,連睡覺時都能讓腦袋持續背景工作(詳見《為什麼要睡覺?》)。
雖然,我在過去寫專題性質文章的時候,採用過「事先提問」的概念,卻沒運用在社群短文和心得長文上面。這次整理完三套寫作流程之後,才發現這個自我問答的提問框架,其實同樣適合用在不同的寫作情境之中。
1社群短文: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很容易在撰寫社群短文的時候卡住。明明只要100到200字的短文內容,有時候折騰半天還寫不出來乾脆放棄。這個月開始採取九宮格問答後,在自我提問之後一口氣填空寫完,讓整體的寫作時間縮短了,內容也更讓人滿意。
2心得長文:雖然我維持著每週分享一篇讀書心得的習慣,但是仍偶爾為文思枯竭所苦。我得承認很多篇文章都是平日寫不到半個字,到了週末才全力趕稿。現在我調整的方法是把自我提問先寫下來,在有靈感的時候填空回答,最後再套用模板進行寫作。
3專題探討:有些專題性質的文章,如果要累積到最後一口氣寫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分享我之前〈電子書閱讀器心得〉與〈子彈筆記一年使用心得〉的寫作經驗,事先想好主題,寫下各種提問,將整體蒐集資訊的時間拉長,最後才密集整理資訊寫成文章。
【後記:我們缺的不是靈感,而是準備】
《九宮格寫作術》這本言簡意賅的工具書,提供一個提問的起手式。推薦延伸閱讀《自由書寫術》邁向流暢書寫不間斷的境界,也推薦《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學編輯與精煉內容。這三本書之間自成脈絡,成就了我現在的寫作方式。
我很喜歡一個設計師曾說過的話:「整理資訊能帶來精闢見解」。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自己對寫作更深一層的理解:我們並非真的「缺乏靈感」,而是我們缺少了「對自己的提問」以及「準備和蒐集資訊的時間」。
或許,每個人可能都有過「文思泉湧」的下筆如神時刻,但是回歸到一般的狀態之下,文章想要寫得又快又好,資訊蒐集不可少,沉澱思考省不掉。寫過許多文章、遭遇許多枯竭時刻之後,我不再期待萬中一遇的靈感爆發,而是踏實地提問、增加吸收、讓思緒沉澱,這才是我們自己能掌握的。
這篇文章獻給包含我自己在內的每個曾經遭遇「Writer’s Block」的創作者。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把內心雜亂的想法,沉澱成自己的意見;再把沉澱後的意見,整理成資訊、升級成文章。
我寫作是因為我不知道我在想什麼,直到我讀了我說的話。— Flannery O’Connor
【抽獎辦法】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1、抽出「2本」《九宮格寫作術》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寫作時曾遇到最大的困難?例如:「我覺得蒐集詳細資料最困難!」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6/23(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兩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6/25(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