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專題報告書 格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專題報告書 格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專題報告書 格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專題報告書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倫敦人妻先生手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對於60-64歲綜援受助人,需要參與就業計劃,否則會被扣200元呢單野,我想問的問題只有兩條: 人地鬧過嘅嘢,我就唔再鬧啦,咁好無癮,係咪先?我反而想問:呢單野其實算唔算「年齡歧視」? 拿,我萬珠沙華就最講道理架啦!首先,我地睇返政府統計處在2001年的「第二十七號專題報告書:長者及中年人的生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2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超雄議員動議 「調升最低工資水平至時薪33元或以上」議案的修正案 張超雄議員:多謝馮檢基議員提出這項"調升最低工資水平至時薪33元或以上"議案辯論。我們贊成這項議案所建議的時薪33元,因為那是按基本生活需要、綜援線、工人及其家人的需要而釐定的。以今天的通脹來說,時薪33元老實說是很基本的,可惜我...

專題報告書 在 乙烯的讀書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5:18:54

《專題研究工作坊》 關於青培的內容在圖片上面了,下面的文字區讓我講講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 (研究經過可以看 #科烯不等式) 在開始高中的專題以前 我一直以為科展跟專題是可以畫上等號的 相信很多人跟以前的我有一樣的感覺 國中的我在學校實驗室做的研究 最後參加了科展 國小羨慕同學做的實驗 最後也參加...

專題報告書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20:49:20

【歐洲與中國關係 I】 美國近期對於中國的態度日益強硬,在軍事或是經貿上不斷地對中國「秀肌肉」。 . 還記得地理課裡面提過的全球經貿三大板塊(東亞、北美、歐洲)嗎?在東亞,中國的市場、經貿互動的佔比是區域內最大的。 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已然成美國眼中的麻煩,然而對於歐洲而言,中國的到底是一塊肥肉還...

  • 專題報告書 在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27 08:00:00
    有 287 人按讚

    對於60-64歲綜援受助人,需要參與就業計劃,否則會被扣200元呢單野,我想問的問題只有兩條:

    人地鬧過嘅嘢,我就唔再鬧啦,咁好無癮,係咪先?我反而想問:呢單野其實算唔算「年齡歧視」? 拿,我萬珠沙華就最講道理架啦!首先,我地睇返政府統計處在2001年的「第二十七號專題報告書:長者及中年人的生活、健康及經濟狀況」,統計處白紙黑字寫明「長者是指六十歲以上人士」,咁換句話說,根據政府自己的定義,六十歲同六十五歲同屬長者,為什麼同樣作為長者,卻有差別待遇?這一點明顯是年齡歧視吧?泛民啊泛民,林鄭唔見你,唔緊要架,你叫你班助理唔好成日上網搵人鬧交,正正經經做實事搵齊政府近年用過的「長者」定義,然後同林鄭講句:依家唔見就法庭見啦!立法會唔講法,仲可以講咩?大家都係成年人,唔駛下下都「全面開戰」架嘛,你有證據、擺到明準備好司法覆核,林鄭呢個妹仔自然唔係「聽你講」,而係「跟你做」。

    另一條問題,係想問如果200蚊係象徵性的懲罰好少事,咁點解唔轉做參加計劃就獎勵200蚊「車馬費」?200蚊對窮人來說很少的話,對政府更少了吧,為什麼輪到政府唔肯俾?仲有,點解拎綜援...
    See More

  • 專題報告書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26 16:56:06
    有 16 人按讚


    【關顧有特殊牙科需要人士 促請兒童醫院開設「無障牙科」專科】
    智障人士因智力障礙,相比一般人較難學習保持口腔衛生的技巧,因此較常人容易出現牙患及口腔疾病;加上語言能力的限制,未能適切表達牙齒不適;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對牙科檢查或治療絕大部份均表現抗拒,加上牙科醫生缺乏「無障牙科」培訓,無法接受治療的情況十分常見,以致他們普遍牙患問題嚴重。

    按政府統計處於2014年發表的《第62號專題報告書》估計7-10萬位智障人士,智障人士只屬「無障牙科」的其中一類服務對象,其他的有特殊需要人士同因香港缺乏「無障牙科」服務而面對牙齒護理的困難。家長組織認為服務需要與提供之間,存在極大的空隙,因此一直倡議政府為「有特殊牙科需要人士」設立「無障牙科」政策[1],從預防保健教育、發展「無障牙科」的專業培訓及至發展「無障牙科」專科,全面支援他們的牙齒健康需要。

    家長組織知悉香港兒童醫院(下稱兒童醫院)將於2018年分階段投入服務,並正規劃醫療服務,我們促請政府承諾於香港兒童醫院開設「無障牙科」專科,為「有特殊牙科需要人士」提供牙科照顧及緊急治療服務。

    學前兒童牙科的空白
    對於學前(0-6歲)的特殊需要兒童,現時香港並沒有提供任何基本的牙科保健措施。預防牙患的根本是從口腔健康的工作開始,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更需要自小開始提供培訓及治療。兒童醫院設立「無障牙科」專科,除能填補服務空隙,更能為兒童牙齒健康扮演預防性的教育角色。

    學童牙科保健的不足
    儘管有特殊需要學童能接受衛生署的「學童牙科保健」,然而服務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學童牙科保健」為有特殊需要學童提供口腔護理指導、檢查及預防性治療,可是於治療過程中智障人士(尤其自閉症兒童)會出現不安的情緒及抗拒行為,未能完成治療。即使學童每年都參與一次「檢查」,卻無法改善他們的牙齒健康。

    「兒童友善環境」有助牙科治療
    兒童醫院以「兒童友善」(Children-Friendly)概念進行設計,對於特殊需要人士而言,一個友善的牙科治療環境增加他們的安全感,若配合接受牙科醫護人士的協助,更能減低他們對接受治療的恐懼。

    處理醫療複雜個案
    很多特殊需要的人士(如唐氏綜合症人士),除智障外,同時會患上各種疾病(如:白血病及心臟病),於接受牙科治療(如使用鎮靜及麻醉)期間需要其病歷和健康狀況的配合,增加治療程序中的醫療複雜性。我們希望兒童醫院參考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設立無障牙科部門,除了處理難度較高的兒童牙科治療個案外,更專門跟進對牙科有恐懼及心理壓力的特殊需要人士。

    兒童醫院作為第三層醫療服務的專科醫院,主力接收病況複雜、罕見及需要跨專科治理的個案,針對有特殊需要人士的牙科困難及治療複雜性,我們期望政府當局能於院內開設「無障牙科」專科,以長遠支援無障牙科的治療服務。

    關顧有特殊牙科需要人士
    促請兒童醫院開設「無障牙科」專科

    智障人士因智力障礙,相比一般人較難學習保持口腔衛生的技巧,因此較常人容易出現牙患及口腔疾病;加上語言能力的限制,未能適切表達牙齒不適;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對牙科檢查或治療絕大部份均表現抗拒,加上牙科醫生缺乏「無障牙科」培訓,無法接受治療的情況十分常見,以致他們普遍牙患問題嚴重。

    按政府統計處於2014年發表的《第62號專題報告書》估計7-10萬位智障人士,智障人士只屬「無障牙科」的其中一類服務對象,其他的有特殊需要人士同因香港缺乏「無障牙科」服務而面對牙齒護理的困難。家長組織認為服務需要與提供之間,存在極大的空隙,因此一直倡議政府為「有特殊牙科需要人士」設立「無障牙科」政策[1],從預防保健教育、發展「無障牙科」的專業培訓及至發展「無障牙科」專科,全面支援他們的牙齒健康需要。

    家長組織知悉香港兒童醫院(下稱兒童醫院)將於2018年分階段投入服務,並正規劃醫療服務,我們促請政府承諾於香港兒童醫院開設「無障牙科」專科,為「有特殊牙科需要人士」提供牙科照顧及緊急治療服務。

    學前兒童牙科的空白

    對於學前(0-6歲)的特殊需要兒童,現時香港並沒有提供任何基本的牙科保健措施。預防牙患的根本是從口腔健康的工作開始,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更需要自小開始提供培訓及治療。兒童醫院設立「無障牙科」專科,除能填補服務空隙,更能為兒童牙齒健康扮演預防性的教育角色。

    學童牙科保健的不足

    儘管有特殊需要學童能接受衛生署的「學童牙科保健」,然而服務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學童牙科保健」為有特殊需要學童提供口腔護理指導、檢查及預防性治療,可是於治療過程中智障人士(尤其自閉症兒童)會出現不安的情緒及抗拒行為,未能完成治療。即使學童每年都參與一次「檢查」,卻無法改善他們的牙齒健康。

    「兒童友善環境」有助牙科治療

    兒童醫院以「兒童友善」(Children-Friendly)概念進行設計,對於特殊需要人士而言,一個友善的牙科治療環境增加他們的安全感,若配合接受牙科醫護人士的協助,更能減低他們對接受治療的恐懼。

    處理醫療複雜個案

    很多特殊需要的人士(如唐氏綜合症人士),除智障外,同時會患上各種疾病(如:白血病及心臟病),於接受牙科治療(如使用鎮靜及麻醉)期間需要其病歷和健康狀況的配合,增加治療程序中的醫療複雜性。我們希望兒童醫院參考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設立無障牙科部門,除了處理難度較高的兒童牙科治療個案外,更專門跟進對牙科有恐懼及心理壓力的特殊需要人士。

    兒童醫院作為第三層醫療服務的專科醫院,主力接收病況複雜、罕見及需要跨專科治理的個案,針對有特殊需要人士的牙科困難及治療複雜性,我們期望政府當局能於院內開設「無障牙科」專科,以長遠支援無障牙科的治療服務。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 專題報告書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5-23 09:48:44
    有 98 人按讚


    手語是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賦予的權利,手語必須確認為一種官方承認的語言,現在香港政府的做法,明顯違反公約和人權。

    聽障人士不𢤦得手語,帶來我們很多壞影響,其中也會造成與子女之間的溝通與相處的問題。

    //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14年發表的第62號專題報告書,有關殘疾人士資料,全港15萬5千名聽覺有困難人士中,只有3,900人懂得手語,僅2.5%。為何聽障人士中不懂得手語?原來政府推行融合教育後,大部分聽障學生都裝了人工耳蝸,跟健聽學生一同上課。主流學校不會教手語,全港只剩一間聾人學校,手語逐漸變成消失的語言。//

  • 專題報告書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2-11-02 12:51:09

    張超雄議員動議 「調升最低工資水平至時薪33元或以上」議案的修正案

    張超雄議員:多謝馮檢基議員提出這項"調升最低工資水平至時薪33元或以上"議案辯論。我們贊成這項議案所建議的時薪33元,因為那是按基本生活需要、綜援線、工人及其家人的需要而釐定的。以今天的通脹來說,時薪33元老實說是很基本的,可惜我們仍未能把最低工資調整到這個水平。再者,我們在訂定現時的最低工資時,所參考的物價指數其實落後了兩年,所以,現在的機制是相當有問題的。

    代理主席,我的修正案是有關殘疾人士的,當中主要分為兩部分。在第一個部分,我指出由於殘疾人士要接受生產力評估,所以,他們得到的工資可能低於法定的最低工資。或許讓我向大家提供一些普遍性的數字。老實說,目前,有關殘疾人士的統計是比較缺乏,最有公信的要算是政府統計處("統計處")在2007年、2008年進行的一項相對而言是較具規模的統計。儘管距今已是五、六年,但那是唯一的數據。統計處的第四十八號專題報告書指出,香港人口中約有6.2%至6.5%是殘疾人士,即大概有44萬人。為甚麼是大概?這是因為連統計處也承認,調查發現,智障人士的計算很明顯是有偏差,所以,他們最後惟有作一些估計。

    既然香港的殘疾人士佔了人口的6%以上,他們其實為數不少,但當中屬於經濟活躍的只佔13.2% -- 相對於整體人口,即有超過六成。在就業方面,只有11.8%殘疾人士有工作 -- 相對於整體人口,即只有五成殘疾人士正在就業。由此可見,只有極少數屬於經濟活躍的殘疾人士能夠就業。單憑這一點,我們已經可以說,殘疾人士找工作是困難,而即使找到工作,工資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這份專題報告書亦顯示,殘疾人士的每月收入中位數是6,800元,相對於當時整體人口的月入中位數10,100元,兩者之間有相當距離。推行了最低工資後,法例容許殘疾人士提出接受生產力評估。當時給予的理由很簡單,便是如果劃一推行最低工資,競爭力相對低的殘疾人士或其他人可能會失業,因為既然要支付更高的工資,老闆當然寧願聘請能力高的人,能力低的自然便較吃虧,可能會失去工作。

    容許殘疾人士接受生產力評估,是為了保障他們。如果殘疾人士主動要求當局評估他們的能力,一旦評估員經評估後認為他們在工作崗位的能力等於一般生產能力的八成,他們的最低工資便會打八折,即28元八折,他們會少收了一些;如果評估結果是七成,最低工資便打七折,即是連20元也沒有。

    老實說,很多殘疾人士感到這項安排是侮辱,對他們非常不尊重。為甚麼殘疾人士要面對被估評的壓力,然後工資要被打折?基本上,這是有違最低工資的精神。

    最低工資的精神,在於我們只要在社會上願意付出勞力,不論生產力、崗位、工作性質、男女老幼,拿回家的報酬應該足夠維持基本生活。可是,為何殘疾人士即使付出了勞力,拿回家的報酬也無法讓他們得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所以,生產力評估本身就有問題。

    日期:2012年10月31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11時正
    地點:立法會會議廳

    議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