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專科護理師研究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專科護理師研究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專科護理師研究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專科護理師研究所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5萬人心疼【護理師狂失眠!做惡夢「幫病人插管」嚇醒】— 面對新冠別忘了醫護的精神健康: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許多醫護人員為了避免病毒擴散,紛紛站上第一線救援,令人十分敬佩,但他們同時也承受了不少壓力。一名護理師就透露,自己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總是睡不好覺,有時候還會做惡夢,夢到病人在插管,竟然被嚇...

 同時也有4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居家運動術 #追劇也能動 下雨潮濕、烈日曝曬或是躲避疫情!我們時常不方便出門運動,該怎麼辦?漸漸在家待得愈久,肢體也愈來愈僵硬、痠痛!今天讓物理治療師劭玟、護理師詠荃,陪你一起在家動起來,一面追劇也能做唷!🤜🏻🤛🏼🔜🔜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為什麼不能躺在床...

  • 專科護理師研究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1 07:30:36
    有 84 人按讚

    1.5萬人心疼【護理師狂失眠!做惡夢「幫病人插管」嚇醒】— 面對新冠別忘了醫護的精神健康: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許多醫護人員為了避免病毒擴散,紛紛站上第一線救援,令人十分敬佩,但他們同時也承受了不少壓力。一名護理師就透露,自己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總是睡不好覺,有時候還會做惡夢,夢到病人在插管,竟然被嚇醒。不少網友看到後感到心疼,紛紛喊話鼓勵。
     
    護理師的PO文曝光後吸引1.5萬名網友點讚,不少人留言表示「謝謝所有在第一線辛苦的醫護人員」、「沒有人是特別勇敢,感謝您們的使命感」、「感覺壓力大到爆,加油,會過去的,一起努力」、「感恩佛心的護理人員。祝福妳們一切平安」[1]。
     
    ■不只倖存者和家屬 連醫護、救災人員也難逃創傷症候群 更需要細心關懷
    曾參與921地震心理復健的精神科專科醫師吳佳璇表示,突如其來的重大意外,往往讓罹難者與家屬瞬間天人永隔。而第一時間參與搶救的救災人員,往往最早抵達現場,看到毫無遮掩的慘劇狀態,當下又希望能夠救助更多的人,心中的焦慮緊張與痛苦,會促使他忘記自身安危與害怕,全力救助;但從第一線退下之後,眼前不斷浮現的現場情慘狀,也會增加救難人員陷入創傷症候群的危機。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醫護人員身上,尤其見到年紀彷如親人的傷者,想全力挽救卻力不從心、拚了全力也難回天的當下,那種揪心更是難以忘懷。吳佳璇說,救災人員及醫護人員也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必須特別注意,救災的人和醫護人員也要量力而為,維持作息正常,才能持續助人,也讓自己不要變成受害人[2]。
     
    ■珍惜醫護吧! 英研究發現近半ICU醫護可能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全球,無論是疫情輕重,守在各國最前線之一的便是醫護人員;然而,長逾一年的疫情不僅威脅前線醫護生理健康,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據英國13日發表一項研究,英國加護病房(ICU)醫護有近半可能罹患嚴重精神疾病,包括嚴重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
     
    據《路透》,這份研究刊載於《職業衛生雜誌》(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研究對象為英國9個加護病房(ICU)的700多名醫護,研究日期為2020年6、7月間,英國當時正準備進入新一波疫情高峰期。
     
    研究發現,有45%的研究對象出現嚴重心理健康障礙,程度至少已達4種嚴重精神疾病之1的臨床意義閾值,而研究對象在4種嚴重精神疾病中,具體分布情況為嚴重憂鬱症6%、嚴重焦慮症11%、創傷後壓力症候群40%以及問題酗酒7%。
     
    更令人心痛的是,研究發現,有8分之1以上研究對象表明,自己在受測的近2週內,有出現過「死一死更好」的自殘或自殺念頭。《路透》分析,英國加護病房醫護工作壓力大,除必須暴露在高風險環境中,人力及設備的資源短缺問題也造成影響,這種嚴重心理狀態可能對醫護的工作能力及生活品質帶來負面影響。
     
    對此,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暨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格林博格(Neil Greenberg)分析,加護病房醫護要面對的是高死亡率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提供患者足夠的臨終支持,還要解決醫病溝通上的困難,這些事情對前線醫護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為所有醫護人員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3]。
     
    ■照顧別人別忘了照顧自己-給照護COVID-19第一線的英雄們
    從2021年5月11日起,台灣已進入COVID-19的社區防疫階段,全國提升到第二級防疫警戒。接下來由於雙北連日破百人以上確診。
    ►5月15日雙北升級第三級警戒。同時,醫療系統擴大開設專責病房、啟動責任醫院,開設戶外篩檢站。
    ►5月16日亞東醫院爆發台灣有COVID-19疫情以來最大的院內感染,共有18例確診,包含2位護理人員、9位病人與7位陪病者。
    ►5月19日全國升級進入第三級警戒兩週,最後5月25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第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14日。
    ►5月27日確診個案持續增加到6761人,死亡59人。雙北第一線醫療量能緊蹦,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甚至在個人臉書上,發出Hospital need help的呼籲。
    ►5月31日,雙和醫院三位護理人員被隔離確診的老翁砍傷,送至急診…
     
    ■照護COVID-19個案身心壓力更大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上千位醫護人員因為照護COVID-19的病患而受感染而過世。雖然COVID-19不像SARS致死率高,但是傳染力更高,特別是這些變種病毒。照護受感染的確診個案並非一般的醫療照護,醫療人員會面臨更大的身心壓力。
     
    ►例如:穿脫維持個人防護專備的穿脫維持,就是一個特別的壓力,常常為了避免穿脫所造成的浪費防護裝備,有些醫療人員甚至在穿戴時間不喝水、不上廁所。另外,擔心自己受感染,擔心自己將病毒傳給家人,也是常見的焦慮來源。照護COVID-19確診患者的狀況惡化、孤單過世,也可能因為過度投如而有挫折與自責,產生替代性創傷的症狀。
     
    ■避免工作倦怠耗竭(Burnout)
    這是一場長期戰爭。即便已經有疫苗發展出來,看來這是一場長期戰爭。所以工作人員要小心倦怠耗竭(Burnout)。心理學上這種職業耗竭包括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cynicism)和 自我效能降低(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 efficacy)。常常因為持續工作產生的的身心倦怠,士氣下降與消極,進而效能下降。
     
    ▶在這邊建議第一線醫療人員可以用「休、停、活、支、意」五種方法避免耗竭。
     
    ■小心替代性創傷 (vicarious trauma)
    第一線照護人員暴露在生死邊緣,也可能情感過度投入。這次COVID-19有些比例可能會成為重症甚至插管,對照護人員會有挫折感。這些個案也常常因為感染隔離,家屬無法在身邊。國外已經有許多例子,患者過世時沒有家人在旁,這時只有醫療人員陪伴。醫療人員也容易投射家屬或患者的角色,感同身受。
     
    「我們的歲月靜好,因為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醫療人員是對抗COVID-19病毒的戰士英雄,我們應該給他們適當的配備與資源,並讓他們適當的輪替與休息。面對COVID-19的戰役,沒有人是局外人,大家一起合力打贏這場仗[4]。
     
    ■各界支持、避免責怪才能增強抗壓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回憶起 17 年前的抗 SARS 戰役,同樣對於一線人員造成莫大的精神打擊。蘇東平指出,在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最佳良方。
     
    直接與病患接觸的照護者,應該盡量降低其危險因子,例如避免讓有精神疾病史、年紀較輕以及對COVID-19持有負面感受的工作同仁參與。無可諱言的是,正向、樂觀的對應態度,和社會與家庭的強力支持,可以增強醫護照顧者對抗急性壓力的侵襲[5]。
     
    ■抗疫之路,您不孤單-關懷醫護身心壓力
    在COVID-19疫情的籠罩之下,身處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所承受的身心壓力,往往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在臺灣,許多醫院為了幫助醫護人員紓解身心壓力,花費許多心思,而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簡稱奇美醫院)正是其一,當醫院院方全力相挺,醫護人員的身心獲得支持,態度就更有自信,工作也更無後顧之憂[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三立新聞) 護理師狂失眠!做惡夢「幫病人插管」嚇醒 1.5萬人心疼: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53204%E2%80%8B
    ∎[2] (康健雜誌)「普悠瑪翻覆意外》不只倖存者和家屬 連醫護、救災人員也難逃創傷症候群 更需要細心關懷」: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8264
    ∎[3] (自由時報)「珍惜醫護吧! 英研究發現近半ICU醫護可能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409565
    ∎[4]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照顧別人別忘了照顧自己-給照護COVID-19第一線的英雄們」: http://www.depression.org.tw/communication/info.asp?/74.html
    ∎[5] (Heho健康)「抗煞醫護猶存心理創傷!名醫蘇東平:面對新冠別忘了醫護的精神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81042
    ∎[6] (衛生福利部)「抗疫之路,您不孤單-關懷醫護身心壓力」:http://www.mohwpaper.tw/adv3/maz28/utx05.asp
      
    ➤➤照片
    ∎[4]
    ▶照顧COVID-19醫護人員的壓力
    ▶護理人員個人防護專備的穿脫維持
    ▶第一線醫療人員可以用「休、停、活、支、意」五種方法避免耗竭
    ▶避免耗竭五方法「休、停、活、支、意」
    ∎( ETtoday新聞雲 )「山根壓出口罩印!護理師「憔悴模樣」曝光 2萬人哭了:最美的臉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604/1999452.htm#ixzz6xqEnrLRi
    ▶受到本土疫情影響,全台醫護疲於奔命,幾乎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一名江姓護理師張貼了下班時的照片,臉上充滿明顯的壓痕,憔悴的神情曝光,讓上萬網友感到十分心疼。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醫護人員 #護理師 #醫護 #PTSD #精神健康 #替代性創傷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 奇美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 專科護理師研究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2 07:30:00
    有 56 人按讚

    📋 「長照的過去與未來」(高齡健康與長照系列講座-二月場):本次演講,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特聘教授吳肖琪教授分享長照體系的發展、現況,以及高齡社會的趨勢與策略方向。對於台灣長照政策的未來走向,她表示應朝向以人為本的周全式服務醫療照顧。
      
    以基層社區醫療網絡來看,如何讓高齡者於社區內就能滿足所需的醫療照顧,是在地老化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必須提升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的品質與管理,改善民眾過度依賴醫學中心的狀況。
      
    醫療需要整合式照顧,避免過多專科分化,例如有多重共病的長者,須同時面對與多位個案管理師聯繫的繁複溝通,也使得醫療照顧容易產生見樹不見林的盲點。應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照顧模式,而非以疾病為中心的處理,並考量家庭接送與照顧的可近性,以真正落實在地老化。
      
    在基層醫療角色,吳肖琪教授特別建議重新定位與賦能衛生所角色。衛生所在過去就已社區基層衛生政策單位第一線的守護者,從預防保健、健康促進、到高齡照顧都是在地最堅實的夥伴。
      
    未來應可透過公衛人員及公衛護理師的力量,建立在地從預防到醫療密實的網絡;並結合醫療院所提供整合式的照顧能力,以整合醫療和社區長照的福利與資源,發揮更大的效能。
     
    ▶完整報導,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主題探索 > 系列講座 > 長照的過去與未來:https://forum.nhri.edu.tw/r33/
     
    ▶講者 吳肖琪教授 簡介:
    吳肖琪教授現為 「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特聘教授,從1985年參與醫療網計劃起始浸濡於醫療政策領域,曾參與研議全民健保、長照立法、山地與偏鄉長照計劃等策劃與倡議。
     
    處事風格爽朗明快,1989年從醫療網計畫思考病人出院後的照顧問題,開啟對長照議題的啟蒙與關注。而後,申請國科會計畫赴澳洲進行博後失能者的社區照顧研究(1993-1995 年),因此在台灣尚未對長照議題有憂患意識時,自1996年起參與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投身改革至今。研究領域:醫療政策、長照政策、心理健康、醫療品質等。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國立陽明大學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國立陽明大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圖說
    講者吳肖琪教授(右二)與論壇長官合照。
    由左至右為許志成執行長(左一)、吳成文總召集人(左二)、張仲明副總召集人(右一)。

  • 專科護理師研究所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3 07:46:17
    有 27 人按讚

    今天上午十點半就要直播啦!請大家踴躍參與!別忘了告訴身邊的孕婦朋友喔!
    歡迎線上提問,周周老師會利用QA時間回答大家的問題^_^

    《生產講座線上分享》
    經驗超級豐富的周周老師要來辦直播啦!請正在懷孕的準家長們千萬不要錯過喔!

    時間:3/13(六)1030-1130
    臉書粉絲專頁: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主持人:張文姝顧問(第一胎準媽媽)
    主講人:周竹宜(周周老師)
    分享者:第二胎媽媽范范

    主題:創造屬於自己的生產美好!
    內容重點
    1. 范范分享生產經驗與陪產的重要性
    2. 第三孕期到生產的準備
    3. 示範孕期適合的舒緩運動

    關於生產,大家會有哪些擔心呢?
    聽說生產很痛,減痛分娩是唯一選擇嗎?
    第二胎會跟第一胎一樣嗎?
    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生產或產後照護有什麼衝擊嗎?
    孕期不適症狀有什麼緩解方式呢?

    由文姝顧問以準媽媽的身分擔任主持人,請周周老師幫忙破解迷思並提供專業意見,當場並邀請最近剛生二寶的范范,分享最實際的心路歷程。相信透過交流與溝通,各位準家長對生產可以更為了解,也更能安心面對即將到來的全新生活!

    周竹宜老師簡介
    🔸現任:恩生助產所 護理師 & 耕莘護專兼任講師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護理研究所 兒科組理學碩士
    🔸曾任: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講師、護理科系產兒科臨床實習指導老師、
    境外婦產/婦兒醫院經營管理
    🔸證照:
    護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國際生育教育協會認證生育教育講師與分娩陪產導樂師、國際嬰幼兒按摩學會認證嬰幼兒按摩師

    #喬依哺育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周周孕育
    #生產講座
    #溫柔生產
    #順勢生產
    #生產準備
    #創造屬於自己的生產美好

  • 專科護理師研究所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01 18:10:23

    #居家運動術 #追劇也能動 下雨潮濕、烈日曝曬或是躲避疫情!我們時常不方便出門運動,該怎麼辦?漸漸在家待得愈久,肢體也愈來愈僵硬、痠痛!今天讓物理治療師劭玟、護理師詠荃,陪你一起在家動起來,一面追劇也能做唷!🤜🏻🤛🏼🔜🔜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為什麼不能躺在床上看電視?又該在什麼姿勢下看?
    🔸可以一邊追劇一邊進行的簡易運動!
    🔸當你看新聞看到無比焦慮的時候該怎麼辦?


    #影片大綱

    🔸你追劇的姿勢是正確的嗎?
    ▫為什麼不能躺在床上看電視?
    ▫如何選擇適合的椅子高度?
    ▫到底該怎麼好好地坐著?

    🔸簡易居家運動
    ▫弓箭步: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一腳向前跨出弓箭步並微蹲,前側腳大腿與臀部感覺到微微收緊,後側腳趾朝前,腳跟踩地,至小腿有些微
    緊痠感即可,鍛鍊過程中,身體應保持直立、肚子收緊、肩膀自然放鬆、下巴微收,此姿勢可以維持10秒,但切記要保持呼吸,10秒後前腳用力將身體帶回,換腳重複一樣的動作,此運動可以反覆進行10回。
    ▫擴胸運動:將雙手在身體的後方交握,將肩胛骨往後、往下夾緊,可以想像一下背中間有一張紙,而我們的肩胛骨要去把它夾緊的動作,
    這樣的動作維持10秒,保持呼吸。但當我們在做擴胸運動的時候,要擴展的是胸口的肌肉,而不是肚子,所以我們的肚子要記得收緊收好,肩膀則是往後往下夾的方向,下巴也要記得微收,此運動也可以反覆進行10回。

    🔸情緒焦慮時可進行的呼吸練習
    1. 吸二吐四的呼吸節奏
    2. 在吐氣的時候觀察自己並逐步放鬆身體
    3. 藉由呼吸練習將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黃詠荃。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黃詠荃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居家防疫 #居家運動 #追劇 #腰痠背痛 #知識+ #姿勢+ #神經很有事 #安全距離 #社交距離 #良好姿勢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 專科護理師研究所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2-24 17:46:22

    #正確戴口罩和洗手法 #影片示範 好不容易搶到口罩!但你戴口罩跟洗手的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勤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錯誤的方式可能會讓你的防疫作戰功虧一簣!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逐漸升溫,今天劭玟老師和護理師詠荃,就要教你正確戴口罩以及洗手的方式,也要告訴你什麼時候該戴口罩,什麼時候又該勤洗手喔!


    #防疫正能量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戴口罩的正確方法及時機。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及時機。
     
     
    #影片大綱
    🔸戴口罩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開:打開口罩包裝,檢查有無破損。
    ▫戴:兩端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至下巴
    ▫壓: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密:檢查口罩上下左右是否與臉部服貼密合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雙手不要接觸口罩表面
    ▫直接將用過的口罩丟入垃圾桶
    ▫或是朝外對折捲起用衛生紙包起回家再丟棄
    🔸戴口罩的正確時機
    ▫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時
    ▫進出醫療院所時
    ▫出入通風不良及密閉空間時
    ▫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內:搓揉雙手掌心內側
    ▫外:搓揉雙手手背
    ▫夾:搓揉雙手指縫
    ▫弓:將手指頭弓起,搓揉指節與指背
    ▫大:搓揉雙手大拇指以及虎口位置
    ▫力:將手指頭立起搓揉指尖位置
    ▫腕:搓揉雙手手腕位置
    🔸勤洗手的正確時機
    ▫吃飯前後
    ▫如廁前後
    ▫進入醫療院所前後
    ▫咳嗽、打噴嚏之後
    ▫接觸嬰幼兒及免疫力不全的人之前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Festiva Hsieh
     

    #防疫正能量 #口罩 #洗手 #口罩口訣 #開戴壓密 #洗手口訣 #內外夾弓大立腕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2019nCoV #全民防疫 #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 #知識+ #姿勢+ #台灣加油
     

    🙏🙏感謝辛勤的防疫人員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 專科護理師研究所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7-13 21:25:09

    #臉歪嘴斜 #顏面癱瘓麻痺 #快好自救法 顏面麻痺好焦慮?五招運動「乎你水」!顏面神經麻痺發生時,真的好沮喪!沒有「臉」面對別人,連踏出家門都覺得難為情!有沒有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儘快恢復呢?有的有的!照過來~由護理師培樺、宜婷現身說法,教大家臉部運動五大招,讓你天天做,快快好! 🔜🔜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影片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製作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鬼吹風?腦中風?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顏面神經麻痺有什麼症狀!
    🔸臉部運動五大招!
    🔸顏面神經麻痺的臉部照護!


    #影片大綱
    🔸顏面神經麻痺症狀
    ▫臉部不對稱
    ▫半邊臉部紋路消失(抬頭紋或法令紋)
    ▫患側因閉眼困難,導致眼睛乾澀、淚流不止
    ▫嘴角歪斜,說話不清楚
    🔸臉部運動五大招,對鏡練習以下動作:
    ▫抬眉:頭部固定不移動下眉毛抬高;亦可將手放置額頭上,眼睛向上看手,以輔助抬眉
    ▫閉眼:使患側眼睛閉緊,如有困難,可雙眼一起做
    ▫說「一」:說「一」的嘴型,兩側嘴角扯越開越佳
    ▫說「ㄨ」:說「ㄨ」的嘴型,嘴越尖越好
    ▫鼓氣:嘴巴鼓滿氣,如有漏風,則自小鼓氣開始練習,以不漏風為原則
    ▫依序進行1-5,每個招式維持十秒,重複3-5輪,每天至少3次
    🔸小提醒:動作進行時,臉部須有緊繃感,避免以手輔助,做完臉部有微緊微痠屬正常現象
    🔸臉部照護須知
    ▫臉部運動後,可使用溫毛巾敷臉部約10分鐘以幫助放鬆、促進循環
    ▫避免臉部吹風,外出可戴口罩及帽子保護臉部
    ▫勿揉眼睛,如有乾澀,可滴人工淚液,睡覺可戴眼罩保護眼睛
    ▫減少刺激性飲食,如酒、辛辣食物


    主講 :賴宜婷。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
    導演:汪雅惠。 @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謝劭玟 Festiva Hsieh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科 #腦神經科 #中風 #臉歪嘴斜 #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失調 #鬼吹風 #眼歪嘴斜 #臉部不對稱 #中風 #臉部運動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