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專家效度問卷格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專家效度問卷格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專家效度問卷格式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381的網紅孫弘岳-人力資源管理的世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心理學家警覺,AI即將取代測評這門好生意 . 2014年,由一群心理學家組成的國際測評委員會International Test Commission (ITC),主席曾在全球第九屆的研討會中,信誓旦旦地主張資訊科技不過是心理測驗的翻譜工具,不可能也不會取代傳統嚴謹心理測評。到了2019年,他們開始...
專家效度問卷格式 在 孫弘岳-人力資源管理的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理學家警覺,AI即將取代測評這門好生意
.
2014年,由一群心理學家組成的國際測評委員會International Test Commission (ITC),主席曾在全球第九屆的研討會中,信誓旦旦地主張資訊科技不過是心理測驗的翻譜工具,不可能也不會取代傳統嚴謹心理測評。到了2019年,他們開始發現,心理測評不再是心理學家的專利,這個市場已被電腦科學(特別是AI / 大數據)與生命科學 (例如DNA與遺傳工程)領域的人所分食 (嚴格說,應該是他們與心理學界的合作)。
.
由羅馬尼亞 布加勒斯特大學 心理學系Dragos Iliescu和盧森堡大學認知與測評中心Samuel Greiff等兩位教授,在最新的歐洲心理測評期刊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發文提醒,傳統的心理測評,很可能像CD唱片一樣,逐漸被互聯網的影音串流和下載所取代。
.
在過去,心理測評幾乎是用來評估個人性向能力、人格特質、態度與價值觀的主要工具。開發者透過嚴謹的方式將測評工具設計出來後,讓使用者連結他們的測驗平台進行評測,並為評測結果付費,或向機構使用者收取權利金。甚者,還會開班培訓解析測評結果的"認證專家",收取高額的學費與認證費。所以,心理測評常被認為是一門好生意。
.
有信/效度的心理測評,背後一定有其設計的原理與規則。既然有規則,在今天AI機器學習的時代中,都可以被電腦模擬。甚至運用心理測評的結果,來訓練機器,從個人在互聯網上的數位足跡、影音記錄、醫學報告等大數據中,找到更多顯著相關的"信號"來評測個人的心理狀態或行為傾向,而且這些信號大都非常地"誠實"。這在傳統的心理測評中,大概都是透過自評問卷的方式來收集。前提是,當事人願意如實回答問卷,或者沒有因為練習而改變作答的效果。當有更便利的預測工具出現時,少有人會去買傳統的問卷報告,如同Spotify、KKBOX、Apple Music等串流音樂服務取代CD的道理。今天只要當事人同意分享社交媒體的動態或貼文 (不考慮道德/隱私,在技術上並不一定需要當事人的同意) (例如: DeeperSense)、進行一段錄影面試(例如: Hirevue)、與聊天機器人進行交談 (例如: Paradox Olivia),或玩個遊戲 (例如: Pymetrics),AI就可以突破人為判斷的侷限性與偏誤,預測當事人的認知能力、態度與性格,也逐漸取代傳統的心理測評市場。
.
有人會問,為何過去的電腦做不到呢? 關鍵點在過去電腦沒有今天GPU的運算能力,還有多層次非線性深度學習的技術。今天人手一機的4G智能手機、綁定許多人生命的社交媒體,加上高品質影音壓縮技術與格式,就把對買賣雙方成本皆高的CD換掉了。因為CD本身沒有獨特的附加價值,就像CD換掉磁帶一樣。所以未來音樂發行,大概只能提供付費下載或被預定黑膠唱片兩條通路!
.
https://econtent.hogrefe.com/doi/full/10.1027/1015-5759/a0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