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封門柳日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封門柳日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封門柳日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封門柳日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年輕時去京都是幸運的,京都會一直跟著你。 每個喜愛京都的人,可能理由都不同,不過能挖掘到自己的內在,並且和京都產生連結,我想正是可以不斷回京都,不斷深入京都的方式,訪談也進行了那麼多人了,我喜歡看著每個京都迷切入京都的方式,還有和京都產生故事的方式,都是那麼不同,也都很迷人。 這次的訪談對象以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icky大約七八年前已光顧這店,最初位於上環,由東京來的日籍大廚小原昌浩主理,牛的質素優質,調味準繩,加上價錢合理,氣氛恍如在日本地道的燒肉店,Ricky對她讚不絕口。後來她由上環搬來中環,仍不時捧場。 298 Nikuya Room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60號明珠行2樓 電話:3568 9298...

  • 封門柳日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1 20:35:39
    有 501 人按讚

    年輕時去京都是幸運的,京都會一直跟著你。

    每個喜愛京都的人,可能理由都不同,不過能挖掘到自己的內在,並且和京都產生連結,我想正是可以不斷回京都,不斷深入京都的方式,訪談也進行了那麼多人了,我喜歡看著每個京都迷切入京都的方式,還有和京都產生故事的方式,都是那麼不同,也都很迷人。

    這次的訪談對象以斯帖,在看她的訪談文字稿時,會想起了不少自己喜愛京都的面向,她喜愛日本寺院、庭園、歷史和古老文化,即使回京都也很多次了,總是還是喜歡逛寺院(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她喜歡重覆拜訪同樣的寺院(我也一樣),即使不諳日文,但因為有溫柔與溫暖的心,一樣可以和許多京都人產生交流與情感上的連結,這點也很令人感動。

    有一個專門在介紹京都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專頁-厭世京都(如果你喜歡京都傳統藝術,大推),有一次,在介紹伊藤若沖,我看到版主和以斯帖聊起了若沖和等伯等京都大畫家的故事和心之所嚮,這些都是對一般喜愛京都的人來說,可能較冷門或不熟悉的領域,看到兩人在版上的交流,總覺得有著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知音感。

    以斯帖訪談文字裡提到的許多寺院、老鋪、咖啡館等,甚至與京都有關的書,很多都是我的心頭好,也是百去不膩的地方,所以讀來特有感覺,至於對於裡京都的博大精深,更是我們一生都探求不完的地方,接下來就請大家好好欣賞以斯帖與京都相遇的詩意溫潤故事吧!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以斯帖,喜歡畫圖,高中參加過卡漫社,大學時期讀的是法文,擅長的科目大都跟文學有關,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科人,讀碩士時雖然研究所本身的研究方向多偏政治經濟,但我卻私心地以研究文化遺產觀光為論文題目,出社會後決定追從興趣進修了設計相關的課程,目前是平面設計師,努力朝網頁設計師邁進。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從以前就喜歡待在古老、有歷史感的地方,廟宇、教堂或清真寺建築裡有種令人平靜的氛圍,雖然我不是特別哪一宗教的信徒,但我想無論是哪個宗教的神明都沒有規定「異教徒」不能感受宗教建築的美好,所以比起東京,最先讓我對日本感到興趣的是京都。

    國三時第一次讀了夢枕貘的《陰陽師》後便對京都有著魔幻般的憧憬,其中充滿妖鬼的優雅古都和神秘莫測的晴明,在枯燥痛苦的求學生活裡為我點亮些許微光,平安京在我心中,就像書中說的一樣,像一道咒語,不斷召喚著我。

    升高中的暑假和家人終於第一次踏上京都,從京都車站走出來的瞬間立即被其充滿現代感的外觀嚇到,不但不覺得醜,反而感到相當有趣,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應該是正在舉辦紀念新選組的活動,車站外貼了好大張的淺蔥色底的宣傳海報,讓高中時期身為卡漫社社員的我相當興奮。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目前至今去了11次(老實說是11還是12自己有點模糊)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每次去京都都會在心裡想說「嗯,來那麼多次,下次一定要去其他地方了!」
    但每一次計劃旅行時又會「不小心」看到跟京都有關的新消息,新開的咖啡店、甜點店,哪家老舖又重新轉型設計了新的產品等,或許其實是心中根本還覺得不夠吧,那些造訪過的、沒造訪過的店家,那些還未去參拜過的寺院,每一次總是會有還看不盡的遺憾,所以每一次又不斷「回家」。

    我自己非常喜歡參考各個寺廟的季節限定參拜行程,習慣先去觀光案內所看有什麼特展,每一間寺廟都有寶物,展出的時間也都錯開,每一個季節都有東西可看,這也是讓我非常期待去京都的原因。

    5.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不是說「年輕時去巴黎是幸運的,巴黎會一直跟著你」嗎?我想對京都來說也是一樣的。

    第一次去的時候,有種和偶像見面的迷妹心理,什麼東西和體驗都很珍貴,什麼嘗試都是第一次,我還記得連去餐廳吃飯時,把覺得設計得很漂亮的紙杯墊,小心翼翼的收進包包帶走,還有像去文之助茶屋吃蕨餅時拿到的火柴盒,到現在都還留著,這些細小瑣碎的事物彷彿連結我和京都的記憶,當然也包含與我前往旅行的家人的記憶。我到現在(前年)去京都時也依然不忘去觀光案內所收集好看的平面文宣,我想應該也有人跟我一樣,房間有一個地方都要拿來收藏那些紙張,也捨不得丟。

    這幾年下來,或許是自己也慢慢成熟,開始自己有能力可以花錢出國,京都對學生時代的我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旅遊資訊和消息更加流通,讓我感到自己似乎逐漸能和這座城市平起平坐了。讀文化人類學時,恰巧讀到了有關「部落民」的事情,我感到相當震撼,雖然我明白日本是個至今階級相當依舊嚴明的國家,雖然嘴上沒說,但部落民就像他們心中的潛意識歧視,範圍不只是京都,是整個關西地區都是如此。我後來也特別留意了部落民的居住地,去現場一探究竟,大概就在出町柳車站附近往北的區塊,確實,和熱鬧繁華的市區相比,和賀茂川旁的高級別墅住宅區相比,那裡特別顯得破落且安靜。

    後來在百萬遍手作市集前,我遇過兩次反對核武的團體在抗議連署,那時候台灣恰巧也經歷完太陽花學運,就和家人跑去連署了(笑)還得到兩隻可以動的紙鶴小禮物,成員都是老太太,很親切地示範給我看紙鶴要怎麼動。

    或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黑暗面吧,不想讓外人知道的地方,京都也是慢慢在我心中從高不可攀的夢幻都市逐漸走下天際,當然,我也因此更能用客觀的眼光看待京都。

    6.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去京都,沒遇到雪反而下起冷雨,我和媽媽去參拜真如堂,適逢淡季果然只有我們跟三兩外國人觀光客,真如堂的工作人員發現我們原來不是日本人,一位老先生立刻拿著英文解說走出來,一間間帶我們介紹。真如堂其實不大,參觀完本堂後去了其他間和室欣賞障壁畫,那麼冷的天氣裡,我們兩人包成粽子,老先生身上應該只穿了襯衫和毛衣,他講解認真,雖然英語算不上非常流利,但加上肢體語言和我對日文的一知半解,還算溝通愉快,講解到後來看到老先生的鼻涕都快流出來了,覺得有點不捨。

    其中,他講解一面障壁畫,一朵蓮花盛開,凋謝,枯萎,最後蓮花的種子遺落下來,而一旁不理解生死循環的白鶴則露出疑惑的神情,像是在說著「為什麼?為什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寒冷加上沒其他觀光客,總覺得特別能體悟畫中的情感。

    老先生講解完後親切地和我們道別,走進員工室拿起日清泡麵準備用餐,後來我二訪真如堂便沒有再看過他,希望他至今依然身體健康。

    7.在京都,你有認識到甚麼樣的人或事情,對你來說,很深刻或是意義重大的呢?

    這件事應該要說從之前一次,京都遭遇很嚴重的颱風摧殘說起,有定期關心京都的人應該都知道嵐山淹大水以及平野神社倒塌的悲傷消息,那時候看到新聞覺得「哇,好嚴重喔我的天啊」,忽然想起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寺廟就在嵐山的山上,聽說連化野念佛寺都休息一天整理寺境,我突然非常擔心那間寺廟的情況。不會日文的我意外地找到寺廟的官網(而且還有英文版),於是我寫了一封英文信過去詢問狀況,不到一小時我便收到寺廟人員(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現任住持的父親)的回信,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他以流利的英文回覆,並表明十分感謝我的關心,他們只有境內倒了幾棵松樹,其餘建築和最著名的羅漢像們均無大礙。

    去年疫情剛開始時,日本有一陣子鬧口罩荒,我後來透過社群媒體聯繫上他們,得知他們沒有太多口罩可以使用,附近藥妝店也完全缺貨,雖然很想寄口罩,但台灣那時也禁止寄口罩到國外,所以我後來把手工布口罩寄過去,並隨信附上可以放不織布在裡面等說明,過了一陣子後便收到他們的道謝訊息,他們也在社群媒體上發出那三個口罩的感謝文(我自己是有點尷尬啦)。我想明年或後年,再次能造訪京都的時候,應該可以去跟他們真人相認一下了吧(笑)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自己喜歡冬天,老實說就是因為人比較少啦(掩面)加上還有冬季限定的甜點!

    有一次關於雪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曼殊院外面的弁天茶屋用餐,冬天客人很少,店裡面只有我跟家人,暖爐的熱氣和燃香的香味讓整個空間非常舒適,環境相當清幽,廚房內細小的聲音彷彿遙遠,我們坐在可以看到外面小庭園的窗邊,天氣晴朗,餐廳外通往曼殊院路上蒼茫灰濛的樹群被陽光刷上一層亮白,標準的冬日景象。老闆將我們的餐點送上後,此時外面突然下起雪來,第一次清楚地在陽光中看見雪花,真是如櫻花花瓣,一片片交疊著落下,身在室內的我們像是觀看著無聲電影,鏡頭跟隨輕如棉絮的飛雪於空中漫舞,只見雪花一下往右傾斜,一下往左飄移,順著某種節奏,慢慢停歇於石頭或青苔上,第一次發現原來雪的美,並非只有高山雪原那種遼闊,也有細緻優雅的時刻。

    順帶一提,弁天茶屋是主推蔬食的素食餐廳,雖然我是個無肉不歡的人,但他們的料理卻非常好吃,推薦給之後有興趣造訪的人。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我自己喜歡走美食+咖啡+寺廟(無限輪迴)的行程,美食跟咖啡應該不用多說,日本食物鮮少會讓人失望(當然是偶有踩雷),如果能對日本文學、古蹟、日本傳統美術或佛教藝術有更多了解並有興趣欣賞,我想應該會對這個城市更加著迷。

    例如說,在嵐山和宇治都有源氏物語的重要場景,可以或多或少感受並想像一下當時的風情,或著是在參觀寺廟時因為某一尊佛像雕刻令你感動,或著是因為看了動畫來到桝形商店街,探訪最接地氣的在地店家,看到江戶時代保存至今的和服等,我覺得一定會對京都更加喜愛。

    同樣,這裡貼文只刊出一半,有興趣的朋友請點閱網站文章詳閱全圖文,京都迷訪談計畫已經完成九篇,歡迎大家也回頭回味這些與京都產生連結的迷人故事。

  • 封門柳日文 在 Mandymanlovefoo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5 17:01:55
    有 2 人按讚

    「hōmu」在日文中有「❤️家❤️」的意思,餐廳裝修以原木為主💡予人溫馨放鬆的感覺🛋餐廳主打多款西日料理🇯🇵即叫即製😍且選用日本的材料😝
    ====—====—====—====—
    🍝松露卡邦尼扁意粉($96)

    🐄慢煮封門牛柳定食($128)

    🥐和式全日早餐($128)
    🐟選用原生態養殖鰻魚(無激素)
    🔥蒲燒鰻魚、🍳味噌炒蛋、🌭手工香腸、🥗是日沙律、🍞牛油吐司

    🇯🇵期間日本限定
    日本蛋及麵粉使用🍳
    🥞日本鬆軟梳乎里班戟($98)

    ☕️Baileys Frappe ($65)
    🍸自家製藍花檸檬蘇打($48)
    ====—====—====—====—
    .
    📌店名:hōmu by favilla
    📍地址:荃灣青山公路荃灣段398號愉景新城2樓2013號舖

    #mandymanlovefood荃灣

    #bestoftheday #foodporn #yummy #hkiger #foodpics #foodphotography #foodie #foodlover #hongkong #hongkongfood #foodinstagtam #gourmet #nomtastic #foodsplotting #hkeats #ilovesharingfood #hkfood #instafood #grammaster3 #hōmubyfavilla

  • 封門柳日文 在 林獻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11 16:38:33
    有 3 人按讚

    【武漢肺炎禍起中國殃及四鄰-中、日、台及WHO的對應】

    轉載日本醫療法人 輝生醫院理事長 王輝生
    京都大學醫學博士 文章

    去年冬天,源自中國的武漢肺炎,來勢洶洶,短短三個月就在全世界氾濫成災,4/11為止全球已有200多個國家受創,160多萬人感染,10萬多人死亡。疫情的發源地中國,在疫情萌芽初期,由於官方刻意隱瞞真相,益蓋彌彰,貽誤除疫良機,使得病毒有如水銀洩地般,快速漫延,無遠弗屆而殃及全球。

    *中國
    根據中國的醫衛專家,1/24發表在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論文:「中國首例新冠肺炎的患者是在12/1發病,其妻子也在五天後染上同一肺炎而住院,所以明顯有人傳人的跡象,而且夫妻倆人都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史」。而「中國疾控中心」於1/30發表在美國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論文中也指出:「去年12中旬武漢就發生人傳人的疫情」。由於肺炎的發病有其潛伏期,所以此次武漢肺炎的病毒應該是在去年11月就已經蠢蠢而動了。

    12/30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李文亮醫師在其微信的同仁群組中,轉發同院急診科艾芬醫師(疫情吹哨人)的PO文,善意地向親友們示警,但,竟遭公安人員的嚴重訓誡並被迫寫下悔過書,最後連自己也不幸染疫身亡。而「吹哨人」艾芬醫師則被疑似失縱。
    1/11武漢已經有7名醫護人員感染。但,1/11官方單位「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会」的通報還宣稱:「有41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但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的證據」「未發現醫護人員罹患相關病例」等等,以有報無,以大報小的事跡不一而足,官方企圖掩蓋疫情的斧鑿斑斑。

    中國民衆,甚至已隱然淪為重災區的武漢無辜百姓,始終被蒙在鼓裡,1/18武漢百步亭社區還歡心鼓舞地舉辦「第二十屆萬家宴」有四萬多個家庭共襄盛舉,同享盛宴。五天後餘香猶存,誰知官方一聲令下,晴天霹靂就面臨慘遭封城的噩運。

    直到1/19「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率團赴武漢調查後,真相才初見端倪。
    1/20鍾南山在武漢的記者會說:新冠肺炎有「人傳人現象」而且已經有醫護人員感染。這是中國官方首度確認「人傳人」,而且新華紀事也證實此事。1/21「武漢衛生健康委員會」才鬆口公布武漢共有15名醫護人員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緊接著1/23武漢就宣布封城,當時確診人數616人,官方卻故意加上「台灣省1人」成為617人,死亡17人。此時全中國及全世界才恍然大悟,知道武漢肺炎己然失控。據武漢的周先旺市長稱:在封城前已有500萬人離開武漢,只有900萬人留守武漢。而且,根據中國媒體報導,逃離武漢者中,有7515飛向台灣,約有6萬多人分赴海外各國,散播下全球大爆發的病毒種子。緊接著2/4温州封城,而海外温州人最多的集中地意大利也遭池魚之殃,淪為病毒在歐州肆虐的最大破口。

    *日本
    日本由於公共衛生環境及國民衛生習慣良好,所以少有大規模的傳染病發生,2003年SARS肆虐全球時,日本仍然屹立不搖,保持零病例。當1/16日本出現第一起武漢肺炎病例時,因為是境外移入,而且是一位由武漢來日的中國籍人士,所以政府淡然處之,對於此次武漢肺炎的對應,日本政府始終不太積極,甚至沒有大量篩檢疑似病例(一天不足千例),其原因不外有三:
    1:誤信WHO的報導,認為災情不嚴重,死亡率又不高而且WHO又言之鑿鑿地宣稱:疫情在可控制之中。所以日本上上下下都掉以輕心。
    2:習近平將於4月初訪日,這是繼2008年胡錦濤訪日以來,中國主席睽違12年的首次訪日,日本政府寄以厚望,所以,對於限制中國觀光客的訪日,顯得投鼠忌器而舉棋不定。
    3: 7月日本即將舉行東京奥運,這是睽違56年的舉國盛事,如果確診人士太多,恐難如期舉行,則經濟損失將難以估計。
    但,人算不如天算。
    3/5日本感染人士超過1000人,不得不正式宣布習近平延期訪日。3個小時後安倍決定加強邊境管制,針對中國及韓國入境人士實施2週的隔離措施。
    3/24全球感染人士高達375000人,許多國家先後表明無法參加,日本終於決定奥運延期一年舉行。
    從此日本政府已無後顧之憂,全力投入防疫救災,並大量篩檢疑似病例(一天可達萬例),
    以致確診人數急速攀升,4/7確診人士4231人,死亡98人,當晚安倍首相宣布「緊急事態宣言」針對東京、大阪等七大都市,柔性勸導這些區域的人民自律,非必要時盡量不要外出,但沒有強制性也沒有罰則。由於日本國民向來守法成習,隔天東京、大阪等地原本車水馬龍的繁華街,人數驟降了近七成。既然政府已經認真地動了起來,加上日本底氣十足,相信可以履險如夷,定能度過難關。

    *台灣
    由於在2003年有過SARS的慘痛經驗,又沒有WHO的眷顧,所以,面對疫災只能未雨綢繆地自力更生,反而,更加戒慎恐懼。加上蔡總統、蘇院長知人善任,超前部署,現任及即將上任的副總統、行政院副院長、疫情中心的指揮官等等都是公衛出身的專家,而且個個身經百戰,除災防疫顯得駕輕就熟,臨危而不亂。尤其是陳時中指揮官每日親上火線,公開透明地公布疫情,有條不紊地解疑釋惑,在其從容不迫的指揮下,防疫成了全民運動,旣穩定民心,又能有效地遏制病毒於境外。正當全球哀鴻遍野時,台灣孤枝獨秀,「馬照跑 舞照跳」,還行有餘力,能够義助別國於水火之中,陳部長實在居功厥偉。

    台灣自12/31起,就針對由武漢直飛入境的班機,啓動「登機檢疫」機制。
    1/7:將武漢的旅遊疫情列為第一級。
    1/20: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由疾管署長周志浩任指揮官。
    所以當隔天1/21台灣發生首例確診時,能够迅速應對,這是一個境外移入的個例,病人是由武漢歸台的台商。
    1/23升高疫情指揮層級,由衛福部陳時中部長入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親任指揮官,坐鎮統籌指揮。拒絕來自武漢的旅行團入境,也禁止台灣人赴武漢旅遊。
    1/24台灣開始管制口罩出口,由於當時台灣日産口罩只有140萬片,為了預防萬一而不得不為的臨時措施,但,還是遭到親中人士的肆意批評,甚至蘇貞昌院長還被謾駡為狗官。
    2/8徘徊於沖繩與台灣海域多日,不得入港的寶特瓶號郵輪,靠港基隆,陳指揮官果斷處置,上船篩檢,讓1709名台灣旅客下船居家隔離,化險為夷。

    經濟部也整合業者,日夜研發,增産口罩製造機,4/1台灣口罩達到日産1000萬片的佳績,蔡總統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宣布捐一日産能的口罩1000萬片給災情慘重的歐美國家,對其災民伸出援手,各國佳評如潮。
    4/7安倍發布「緊急狀態宣言」後,蔡總統第一時間就用日文回應「讓我們攜手贏下這場戰爭,在台日合作下不管是地震、颱風都克服過來了,所以,這回定能再度一起贏得勝利並再次見面。We can win again!We will meet again!」。隨後又宣布將捐贈日本口罩,患難見真情,來自台灣的溫心厚意,日本人民感銘於心。

    *WHO:
    職司全球醫衛的WHO,其重責大任在於防疫及除災,而防疫除災,貴在「除之於未萌 治之於未亂」,儘速提供世人正確的資訊,及早示警世人以提高戒心,是WHO責無旁貸的義務。然而,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奥特加斯的twitter稱:「台灣曾於12/31致函WHO提醒武漢肺炎可能会人傳人」的信息。而,WHO竟然視若無睹。不但,對於中國的刻意隱匿疫情,置若罔聞,而且,尤有甚之,時時迫不及待地幫其擦脂抹粉。1/11「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剛發出「沒有人傳人」的不實通報,WHO不加查證就在1/14隨之唱和宣稱:「武漢肺炎沒有發現人傳人的明確證據」,明目張膽地為中國官方的報導背書。1/23中國的災情已經嚴重到宣布武漢封城,而WHO仍然不動如山,1/28譚得塞秘書長訪問北京,還極力讚揚中國的防災成就,應對得當,稱贊「中國疫情資訊透明,努力遏止疫情,全球應心存感激」,在大讚中國之餘,還肉麻兮兮地大拍習近平的馬屁稱:「習近平親自坐鎮指揮,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等等怠忽職守,令人嘆為觀止的言行,不勝枚舉。

    但事實勝於強辯,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疫情迅速在全球蔓燒。WHO終於在1/30不得不將武漢肺炎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還畫蛇添足地呼籲各國「不要對中國採取停飛或限制旅遊的措施」。守法而且深信WHO的歐、美、日諸國,仍然將其門户洞開,讓逃離中國的旅客到處流竄,埋下了今日疫情大爆發的火種。提油救火的WHO譚得塞秘書長,實難辭其咎。

    3/28WHO助理秘書長艾尔沃Bruce Aylward接受香港電視The pulse的節目視頻訪問時,當被問到「WHO是否重新考慮台灣的会員資格」時,竟然裝聾作啞的支吾其辭,甚至很不禮貌的關機走人。WHO上行下效,其惟恐得罪中共之心,昭然若揭。

    WHO前任秘書長香港籍的陳馮富珍掌舵10年。在任中唯中共之命是從,阻卻台灣入會不遺餘力,並在WHO中廣植中方人脈,WHO儼然已成為CHO(中國衛生組織)。她功在其祖國,所以卸任後榮任「中國全國政協常委」,2020/4/2又榮任清華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的首任院長。

    WHO的秘書長由前任的陳馮富珍到現任的譚得塞,都與中共沆瀣一氣,WHO內部上上下下無不安插著中共的鷹犬,助理秘書長Bruce Aylward的香港視頻訪談醜態只是冰山的一角,所以寄望WHO公平對待台灣,無異是緣木求魚。在中共陰影籠罩下,WHO已淪為政治鬥爭的角力場,在現有體制下的WHO,既使換了譚得塞還是會有第二個譚得塞出現。

    WHO的表現荒腔走板,相信WHO而按表操課的國家,都疫情慘重,無一倖免,已經釀成世界性的大災難,現在的主其事者,咎由自取,將來秋後算帳時,將難卸其責。此次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在面對防疫除災時「獨裁專制國家」或「自由民主國家」孰優孰劣,正在考驗著全人類的智慧。身為自由民主陣營的台灣,在沒有WHO關懷下,孤軍奮戰,卻反而交出亮麗的成績,傲視全球,儼然成為防疫除災的世界典範,身為台灣人,與有榮焉。

    結論:
    防疫除災是全民運動。政府加上民間
    的力量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力量。
    今年1/5在前衛生署駐歐代表張武修博士(監察委員)深謀遠慮的籌備號召下,有來自美、英、日、澳、紐西蘭、德、巴西、越南及台灣等台灣出身的醫衛人士,齊聚台北成立「全球台灣醫衛總會」(GTMA),總會長張武修博士,小生忝為副總會長。我們最大的宗旨是結合散居全球各地的台灣醫衛人士,集思廣議並在僑居國為台灣發聲,以促進台灣重返世衛組織為目的。

    當面臨疫情起伏時我們都適時地召開國際記者会,公布聲明稿,並以中、日、英、德、法、西班牙文甚至越南文散發,廣傳給僑居國的國會議員們及相關單位。小小投石 、不起浪花、也泛漣漪。殷盼我們的拋磚能引玉,期待海內外的台灣醫衛人士前來共襄盛舉,與我們並肩作戰,幫助母國台灣早日重返世界衛生組織。

    目前武漢肺炎的疫情,延燒方熾,其熊熊烈火逼出了傳播病毒的罪魁禍首,其熠熠火光也照亮了蛇鼠一窩WHO的真面目,譚得塞秘書長已成了衆矢之的及全球公敵。面對WHO大金主美國川普總統的痛責,譚得塞秘書長不敢反嘴,卻,柿子挑軟的揑,莫名其妙地拿台灣出氣,在記者會中花了三分鐘詆毀台灣,自曝其短,反而,將台灣長期以來飽受WHO不公平待遇的窘境,赤裸裸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無形中為台灣的重返WHO創下了空前的良機。炫麗的彩虹,永遠都在雨過天晴後出現。台灣加油!

    2020年4月11日於日本琵琶湖畔敬筆

  • 封門柳日文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20 19:15:10

    Ricky大約七八年前已光顧這店,最初位於上環,由東京來的日籍大廚小原昌浩主理,牛的質素優質,調味準繩,加上價錢合理,氣氛恍如在日本地道的燒肉店,Ricky對她讚不絕口。後來她由上環搬來中環,仍不時捧場。

    298 Nikuya Room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60號明珠行2樓
    電話:3568 929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12nn-2:30pm/6pm-11pm;星期日12nn-3pm 6pm-10pm
    詳情: https://bit.ly/3bMxsTM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4UgUIG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中環生拆大閘蟹做蟹粉小籠包月賣1,000隻!皮薄透餡爆汁小籠包是如何煉成的?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z56Yt3MxbkM)
    食日本菜學日文 中環正宗日式燒鳥 番荽牛油燒雞尾香噴噴 日文老師Peggy:女生讚好食講哀依斯最含蓄 (https://youtu.be/m-u3VfEXSZ8)
    中環牛角包|麵包大師逆市SOHO開分店 牛角包+牛腩三文治+酸種蛋撻 新產品經典Tropezienne(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F6IVOyi2FM)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中環美食 #日式燒肉 #封門柳 #中環日本菜 #名廚ricky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 封門柳日文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8-28 23:00:07

    假如你問京都人最喜歡的京都景點是甚麼,答案很可能不是清水寺、金閣寺,而是鴨川。鴨川是貫通京都市南北的一級河川,春天可以賞櫻,夏天有油菜花,人們在這裏散步、踏單車、野餐、談心⋯⋯與京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且每段各有特色,絕對值得花時間來一個鴨川旁的小旅行。
    出町柳站旁的烏龜石(飛び石)可以說是鴨川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別以為鴨川風景優美,原來以前也有過河水泛濫的時候,而這些大石就有穩定河床的作用。水位低的時候還可以供人渡河,站在河中央看風景,心曠神怡。欣賞完大自然景色,記得要步行5分鐘購買京都名物——不是生八橋、不是抹茶零食,而是出町ふたば(雙葉)的名代豆餅。這間創立於明治32年的老鋪,每天門口總是出現長長的人龍,而且都是以日本人居多。著名的名代豆餅採用北海道十勝紅豆作餡,略帶鹽味,甜而不膩,一洗和菓子予人「死甜」的印象,還會按照季節推出時令和菓子,本店的選擇比京都車站伊勢丹內的分店更多更齊。所有和菓子在店內新鮮製造,通常下午二三時便賣完,記得要提早去。
    再由出町ふたば步行10分鐘左右便是有名的下鴨神社,女生們一定要記得參拜裏面的小神社——河合神社。河合的日文是かわい(Kawai),跟「可愛」的日文かわいい(Kawaii)只差一個長音,原來真的有成全女生想變得更美的願望!這裏祭祀的玉依姬命被封為「日本第一美麗神」,負責保佑女性的健康、安產和美貌。想「變靚啲」,大家可以購買一個鏡繪馬,然後到鏡繪馬化妝室用自己的化妝品為繪馬上的臉蛋化妝,也可以使用那裏提供的顏色筆,非常有趣。看看其他人的作品,就會發現日本人好像天生都會畫畫似的,畫功都很厲害!
    雖說鴨川是個野餐的好地方,但是作為遊客要準備野餐用品也絕非易事。在植物園附近有一間小小的咖啡店,就提供「野餐用品出租服務」,基本的Picnic Basket套餐包括一壺咖啡和小餅乾,最多供6人享用,1.5小時只需¥1,000,就可以帶着可愛的藤籃野餐去。其他用品如矮枱和小圓櫈約¥150起,就可以打造充滿品味的野餐畫面,打卡一流。不過,店內不提供食物外帶服務,所以其他食物還是得自己準備。
    黃昏時分,則可以到三条大橋一帶的鴨川,感受鴨川熱鬧的一面。人們沿着河邊席地而坐,細心一看會發現每組之間的距離都是均等的,這叫做「等間隔之法則」,是京都人重視彼此私隱的一種體現。偶爾還有街頭表演,好不熱鬧。每年5月至9月,這一帶面向鴨川的食肆都會向外架起高高的納涼床,人們在這裏一邊乘涼一邊品嘗美食,是晚飯的好去處。覺得納涼床料理太貴的話,可以到酒吧淺酌一杯,或者到終極慳家的納涼床景點——星巴克三条大橋店,特別受年輕人和遊客歡迎。
    鴨川納涼床的開放期由5月至9月,但由於京都的夏天太悶熱,所以午餐只限5月及9月提供,記得留意。


    採訪:傅蕊雯
    拍攝:賴柏瑜

    京の生菓子・出町ふたば
    地址:〒602-0822 京都市上京区出町通今出川上ル青龍町236
    營業時間:8:30am-5:30pm(星期二休息)
    前往方法:從叡山電車出町柳站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

    河合神社
    地址:〒606-0807京都市左京區下鴨泉川町59
    營業時間:6:30am-5:00pm
    前往方法:京阪電車「出町柳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或京都市巴士「下鴨神社前」下車步行約5分鐘即可到達。

    Wife&Husband
    地址:〒603-8132京都市北区小山下内河原町106-6
    營業時間:10:00am – 5:00pm(不定休)
    前往方法:京都市巴士植物園前站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


    Starbucks三条大橋店
    地址:〒604-8004京都市中京区三条通河原町東入ル中島町113 近江屋ビル
    營業時間:8:00am – 11:00pm
    納涼床營業時間:5及9月:11:30am-10:00pm、6-8月:4:00pm-10:00pm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