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感謝大家抽空來到我跟瘋男的地表最狂春酒晚會
我從小就做著一些被大家看不起的事情
剛出社會的時候去當房仲
第一年過年回家的時候都被親戚數落
現在房市這麼差 賺得到錢嗎 別得失心太重
隔一年過年回老家的反應卻是
若青啊 現在航空城那邊可以投資嗎
多少錢可以進場啊
當我在去年開了直播公司
朋友說 ...
首先 感謝大家抽空來到我跟瘋男的地表最狂春酒晚會
我從小就做著一些被大家看不起的事情
剛出社會的時候去當房仲
第一年過年回家的時候都被親戚數落
現在房市這麼差 賺得到錢嗎 別得失心太重
隔一年過年回老家的反應卻是
若青啊 現在航空城那邊可以投資嗎
多少錢可以進場啊
當我在去年開了直播公司
朋友說 現在景氣這麼低迷又撞到疫情
開直播公司好嗎 又幹不過17跟浪那種大平台
我回他 我一直以來都沒想過跟其他人比較
我只要幹得贏去年的自己就行了
希望我未來都能順利倍增成長
達到奶茶自由薯條加大那種樸實無華且枯燥的生活
就在直播平台封測結束穩定之後
迪亞傳媒成立了行銷活動的部門
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
我找了很多網紅幫很多廠商做了各種行銷活動
從開幕會、座談會、線上推廣、新聞推播
也讓很多網紅朋友們在疫情中有多了工作機會以及曝光效果
感謝我們在俊哥一路上的支持在工作上幫了我很多很多的忙
還有謝謝我們的 #67防疫所 雖然我們看起來整天都在打桌遊 但其實大家在玩樂的同時還能讓資源串連起來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謝謝你們
但真的不要踩爆超粒方跟黑羽的桌遊盒子 那件事情我愧疚了兩個禮拜
但其實這都還不是我的夢想
我小時候希望自己可以當醫生
但沒想到讀書這麼難 我太過動了根本靜不下來 我媽都說我小時候超難帶的
但通常過動兒都是天才
就像瘋男 平常剪輯都幫他們字幕上低能兒
對 他們有時候真的看起來很低能
不好意思我更正一下 是天才中的低能兒
但我很愛他們🥰
好 回歸正題
掐指一算 我可能是沒機會當上醫生或醫生娘
畢竟我帥又多金的的醫生朋友們都結婚了
謝謝你們來 謝謝晶鑽的Aaron哥
提供了限量80組的保養品
早到朋友們都有拿到 再次感謝Aaron哥🙏🏻
所以
幫我自己訂了個新的目標
除了要圓夢開一間桌遊招待所以外
今年我想開一間牙醫診所自己當院長
應該沒問題吧 不然我要回電話給相親公司了🥲
最後謝謝我們的迪亞夥伴跟 @twoto.tw 的主播這麼的給力 在最好的年紀創造價值 啾咪
被私訊詢問到爆的禮服👉🏻 @ours.bride
讓我20號那天美翻全場~~禮服太美太精緻了🥰
還有一直被我們綁架的設計師 @manson.117 美到飛升上仙
#地表最強春酒 #OURSBRIDE #婚紗工作室 #禮服租借 #手工婚紗
封測廠意思 在 Aikyo 鄭若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首先 感謝大家抽空來到我跟瘋男的地表最狂春酒晚會
我從小就做著一些被大家看不起的事情
剛出社會的時候去當房仲
第一年過年回家的時候都被親戚數落
現在房市這麼差 賺得到錢嗎 別得失心太重
隔一年過年回老家的反應卻是
若青啊 現在航空城那邊可以投資嗎
多少錢可以進場啊
當我在去年開了直播公司
朋友說 現在景氣這麼低迷又撞到疫情
開直播公司好嗎 又幹不過17跟浪那種大平台
我回他 我一直以來都沒想過跟其他人比較
我只要幹得贏去年的自己就行了
希望我未來都能順利倍增成長
達到奶茶自由薯條加大那種樸實無華且枯燥的生活
就在直播平台封測結束穩定之後
迪亞傳媒成立了行銷活動的部門
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
我找了很多網紅幫很多廠商做了各種行銷活動
從開幕會、座談會、線上推廣、新聞推播
也讓很多網紅朋友們在疫情中有多了工作機會以及曝光效果
感謝我們在俊哥一路上的支持在工作上幫了我很多很多的忙
還有謝謝我們的 #67防疫所 雖然我們看起來整天都在打桌遊 但其實大家在玩樂的同時還能讓資源串連起來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謝謝你們
但真的不要踩爆超粒方跟黑羽的桌遊盒子 那件事情我愧疚了兩個禮拜
但其實這都還不是我的夢想
我小時候希望自己可以當醫生
但沒想到讀書這麼難 我太過動了根本靜不下來 我媽都說我小時候超難帶的
但通常過動兒都是天才
就像瘋男 平常剪輯都幫他們字幕上低能兒
對 他們有時候真的看起來很低能
不好意思我更正一下 是天才中的低能兒
但我很愛他們🥰
好 回歸正題
掐指一算 我可能是沒機會當上醫生或醫生娘
畢竟我帥又多金的的醫生朋友們都結婚了
謝謝你們來 謝謝晶鑽的Aaron哥
提供了限量80組的保養品
早到朋友們都有拿到 再次感謝Aaron哥🙏🏻
所以
幫我自己訂了個新的目標
除了要圓夢開一間桌遊招待所以外
今年我想開一間牙醫診所自己當院長
應該沒問題吧 不然我要回電話給相親公司了🥲
最後謝謝我們的迪亞夥伴跟TwoTo的主播這麼的給力 在最好的年紀創造價值 啾咪
被私訊詢問到爆的禮服👉🏻 Ours Bride 婚紗禮服
讓我20號那天美翻全場~~禮服太美太精緻了🥰
還有一直被我們綁架的設計師 @manson.117 美到飛升上仙
#地表最強春酒 #OURSBRIDE #婚紗工作室 #禮服租借 #手工婚紗 鄭若青
封測廠意思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晶圓代工廠不願意大幅擴充,IC設計廠商只好自己買設備確保產能,雖然類似的案例不是沒有,像蘋果過去就會買設備給代工廠,但發生在IC設計產業,還真的挺有意思的。
【半導體設備市場發出「異常」信號】
近幾個月,半導體行業的熱點和主題一直是產能吃緊和漲價,已經非常成熟的IC設計+晶圓代工產業模式,分工明確,效率越來越高,這在客觀上也推升了產能吃緊程度。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近期出現了一系列十分吸引眼球的「新鮮」事件。
就在昨天,業界傳出消息,IC設計大廠聯發科為了鞏固電源管理IC產能,自掏腰包16.2億元新台幣採購了一批半導體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搶產能。
由於5G需求大爆發,加上遠程辦公/教育需求持續旺盛,聯發科在2020上半年向力積電每月下單3000片12吋晶圓用於生產電源管理IC。進入下半年後,下單量快速拉昇到每月7000片,全年取得12吋電源管理IC用晶圓數量達到6萬片。即使如此,仍不能滿足客户訂單需求。基於此,預計到2021年,聯發科每月將從力積電獲得上萬片電源管理IC的12吋晶圓產能,全年取得電源管理IC晶圓數量將比2020年翻倍增長。
而聯發科的產能狀況只是整個市場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情況大量存在。
傳統上,只有晶圓代工廠、封測廠和IDM才會購買半導體設備用於自家的生產,而IC設計廠是無Fab模式,是不需要半導體設備這類重資產投資的,這也是當初產業由IDM分化為IC設計+晶圓代工模式的主要原因,即分工明確,提升了產業效率。
此次,聯發科採購半導體設備,在租給對應的晶圓代工廠的操作非常罕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當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狀況已經非常普遍,且程度很深,從而形成了巨量的市場空白。而量變必定引發質變,IC設計廠商權衡後,認為做出少有的購買半導體設備這一舉動,投入產出比依然為正,且後續帶來的收入非常可觀,只有如此,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見,市場對產能的需求是多麼的大而強烈。
除了聯發科這一吸睛的操作之外,近期還有多種因產能吃緊而出現的不同尋常事件,如三星晶圓代工業務部針對旗下的8吋晶圓廠進行自動化擴建投資,以提高生產效率。
一般情況下,業界12吋晶圓產線為全自動化生產,也就是在無塵室中藉助架設在高處的運輸系統移動晶圓盒。不過,8吋晶圓盒仍由工作人員用搬運車運送。
據韓媒報道,三星已經在部分8吋晶圓廠的產線測試自動化運輸設備。這樣的自動化升級,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據三星估計,如果要在所有8吋晶圓廠中導入自動化運輸設備,可能需要約870萬美元的附加投資。而且,這樣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不能絕對保證取得預想的生產效果。
此外,由於產能越來越緊張,很多小型IC設計公司到處找產能而不得,即使是加價也拿不到,因此還上演過一些很是讓人心酸的悲情場面。
可見,無論是IC設計的代表聯發科,還是晶圓代工的代表企業三星,為了產能,都在不惜血本,甚至不約而同地改變了各自原有的經營模式。與此同時,規模較小的IC設計和晶圓代工廠則沒有那麼強大資金實力,能夠在這一大波機遇中分得的蛋糕就比較有限了,甚至有被「擠壓變形」的風險。
總體來看,這種產能嚴重吃緊的狀況,使得相關的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以及半導體設備廠這三方成為了最主要受益者。
晶圓代工催漲半導體設備
在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和半導體設備廠這一鏈條上,晶圓代工廠與設備商直接產生聯繫,而晶圓代工廠的火爆,直接帶動着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增長。據SEMI統計,今年9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達 27.5億美元,月增3.6%,年增40.3%,創今年新高,並創下連續12個月超過20億美元的佳績,還創下近 20 年來單月歷史新高。
SEMI 認為,2020年,隨着數據中心基礎建設和服務器存儲需求增加,加上疫情以及美中貿易戰加劇,供應鏈為預留安全庫存,帶動芯片需求提升,是帶動今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近期,台積電也針對資本支出做出展望,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將貼近170 億美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客户下單並未因疫情而減緩,需求相當強勁。
SEMI認為,這一波設備支出走強,佔晶圓製造設備銷售約一半的晶圓代工和邏輯製程支出貢獻最多,2020 年及 2021 年都維持個位數穩定增長;DRAM 和 NAND Flash 在2020 年支出將超過 2019 年,且在 2021 年增長幅度都將超過20%。
另外,晶圓廠設備包括晶圓加工、晶圓廠設施和光罩設備,預計 2020 年將增長 5%,受惠於內存支出復甦,以及先進製程與中國市場的大力投資,2021 年將大幅上升 13%。
按地區來看,台灣、中國與韓國都是 2020 年及 2021 年設備支出金額的領先市場,其中,台灣2020年設備支出在去年大增 68% 後,略微修正,預計 2021 年將回升,反彈幅度達10%。
由於台灣是全球範圍內晶圓代工業最發達的地區,這裏的半導體設備支出會明顯高於其它地區。而採購設備,本來都是晶圓代工廠做的,如今作為IC設計大廠的聯發科也加入這一採購大軍,無疑會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影響力。
IC設計廠商的重資產化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整個半導體行業一直是從單一的IDM向IC設計+晶圓代工這一分工合作方向發展,但最近幾年,特別是從2015年在全球掀起的半導體併購狂潮開始,整個產業似乎在從分散向整合方向演進。這其中,有相同業務模式公司之間的合併,也有不同業務模式公司的合併。與此同時,原本單一業務模式的廠商,也越來越多地在向複合業務模式方向發展。
典型代表就是台積電,該公司本來只做晶圓代工,但隨着市場地發展,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後,台積電開始導入封裝測試業務,因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
另外,就是有越來越多的IC設計廠商涉足晶片生產過程,特別是封裝測試領域,相比於晶圓代工,IC設計廠商進入封測業務的投入相對少,門檻也會低一些。它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同樣是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MOS圖像傳感器(CIS)領域,由於CIS在2019年出現了井噴,嚴重供不應求,促使一些CIS芯片設計廠商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建廠、購置封測設備,從原來的fabless業務模式,逐步轉型為fab-lite。
此次,在產能嚴重吃緊的產業大環境下,聯發科直接購買半導體設備租給相應的晶圓代工廠,似乎在從另一個角度詮釋着IC設計業的變遷態勢,以後很可能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現象。
最近幾個月,聯發科曝光率一直很高,這與華為有着很大的關係。由於受到貿易限制,華為原有的美國晶片元器件供應鏈受阻,特別是手機處理器、電源管理和無線連接晶片,而這些正是聯發科的強項,因此,華為向其發出了大量訂單,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其產品的供不應求。
另外,還有消息稱,聯發科有希望拿下蘋果訂單,最有機會打進的是iPad或是iPhone 產品線,如果屬實的話,這將會進一步提升其2021年業績。或許,這也是該公司不惜花大錢購買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為其保證產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總之,如果能同時擁有華為和蘋果這兩大客户的話,前期多進行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嚐鮮
為了尋求產能支持,有些電源管理IC和MOSFET廠商正在考慮從8吋晶圓升級到12吋晶圓生產,不過,這種想法的可操作性不強,主要原因在於,用12吋晶圓生產MOSFET在技術層面沒有問題,但就目前的產業情況來看,成本難以接受。而起初的參與者,都屬於「嚐鮮」、吃螃蟹的。
此次,聯發科購買的半導體設備將租給力積電,主要是為了保證其電源管理IC產能。這裏就涉及到了「嚐鮮」的話題。具體來講,就是由於電源管理IC大多采用8吋晶圓製造,鮮少廠商使用12吋晶圓生產,因為12吋晶圓大多提供給邏輯製程使用,而力積電本來就具備DRAM技術,因此擁有12吋鋁製程產能,較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技術,而台積電、聯電在12吋生產大多以銅製程,相比之下不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因此,聯發科才會罕見採購設備回租給力積電,以鞏固其未來電源管理IC產能。
聯發科似乎有「嚐鮮」、開創新業務和模式的傳統。早在20年前,當時的聯發科在業內還是岌岌無名的晚輩,當時,該公司憑藉「一站式」的手機方案,即為手機客户提供主晶片和參考設計,從而解決了手機80%的設計工作,客户只需要完成後續的20%工作就可以了。一舉統治了山寨機市場,並由此打下了立足產業的基礎,才有機會發展壯大到今天。
目前,ASIC設計服務正在興起,聯發科的ASIC設計服務在業內也是一絕,也是較早投入發展該業務的半導體廠商。目前,在提供ASIC設計服務的企業裏,聯發科是數一數二的。不久前,有消息稱,當下在處理器市場熱得發燙的AMD將ASIC設計服務訂單交給了聯發科,也從側面展現出了其ASIC設計實力。
如今,聯發科又開始涉足半導體設備業務。可以説,該公司一直走在不斷嚐鮮的路上。
封測廠意思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發展半導體需要幾年?
高啟全說前兩年大領導前呼後擁的去參觀長江存儲,左右護法問:「中國半導體設備業還要幾年才能趕上美國的水平」。高啟全回答說:「50年」,其實這個意思是說不可能啦!
中國從2000年以後發展的重點產業,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基礎工業相對薄弱的台灣與韓國。汽車、造船、化工、面板、手機等,通通通成為中國的手下敗將,唯一的例外是「半導體」。但半導體是重中之重,被日韓稱為「產業之米」。沒有糧食,餓都餓死了,哪有發展的可能性!
為了快速跟上西方世界,中國寧可冒大不諱,肆無忌憚的用大基金補貼產業,希望趁著西方世界領袖醒來之前,打好基礎,至少立於不敗之地。但中國的決策高層,很難理解這是個必須上下串連設計工具、IC設計、晶圓製造、封測技術、材料設備,甚至最後一里路的零件通路。如果抱著大煉鋼、大躍進的心態發展產業,在半導體業是行不通的。面對西方世界全面性的包抄,大家說:「中國還需要幾年呢?」
顯然,硬碰硬的硬幹行不通,繞個彎還是北京前往矽谷最近的一條路,只是搞政治的人都是政治掛帥,走的不見得是合理的路線,因為這些不合常理的作戰模式,我們也都被迫在不合理的戰略中找出生存之道。弔詭的是:「一線大廠走的是光明大道,老二左支右絀、動輒得咎,老三以下的各憑本事,政府政策、中美關係的變化擺在後頭,反正天塌下來,有大哥、二哥頂著!
除了中美之外,還有不同的選項嗎?亂世出英雄,有變才能動,很多業者還是蠢蠢欲動,就看政府怎麼因應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