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寶寶體溫低哭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寶寶體溫低哭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寶寶體溫低哭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寶寶體溫低哭鬧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萬的網紅媽咪愛團購,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只有7天❗GIO一年一次下殺感恩價 炎夏降溫3度:推車涼墊、透氣床墊 下殺5折起👉 https://lihi1.com/jFcX5 #團購限時最低價_現在買最划算 #只有7天_全品項下殺5折起 #超過500位媽咪五星狂推 每到夏天編媽就一定會被 『GIO 何時開團』的私訊敲爆! 睽違一年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彼得爸與蘇珊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

寶寶體溫低哭鬧 在 柚子萱? (勛勛の媽)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30:09

#團購中 #JellyPop果凍涼墊 座墊/床墊 直接幫寶寶降溫-3~5度的神奇座墊🧊 🔺團購網址 https://p4.groupbuyforms.tw/9x4zn 🔺開團時間 06/28~07/05(23:59關團) 這個韓國大品牌 媽咪們應該認識吧😆 勛媽第一個入手的寶寶座墊 就是 #Je...

  • 寶寶體溫低哭鬧 在 媽咪愛團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5 12:02:47
    有 3 人按讚

    只有7天❗GIO一年一次下殺感恩價
    炎夏降溫3度:推車涼墊、透氣床墊
    下殺5折起👉 https://lihi1.com/jFcX5
     
    #團購限時最低價_現在買最划算
    #只有7天_全品項下殺5折起
    #超過500位媽咪五星狂推
     
    每到夏天編媽就一定會被
    『GIO 何時開團』的私訊敲爆!
    睽違一年 #全品項優惠下殺5折起
    獨家3D立體纖維材質+循環透氣舒適
    打造夏日消暑神器~直接降溫 3 度❄️
     
    夏天越來越熱
    尤其嬰幼兒代謝快、體溫高
    甚至熱到長疹子媽媽看了好心疼🥺
    推薦媽咪們趁著這波優惠
    推車涼墊、排汗床墊一次買齊!
     
    雖然現在只能待在家
    但其實推車涼墊外出、在家都好用
    推車、汽座、餐椅、嬰兒床、打地鋪
    小小一咖,就有多達五種不同用途!
    趁現在優惠價入手絕對划算👍
     
    #累積565則真實好評_口碑滿分不踩雷
    🙆‍♀️涼爽Q彈,讓寶寶推車再升級,更舒服好睡
    🙆‍♀️在安全座椅上的時間很長,就算車上開冷氣,但後向的安全座椅還是很悶熱,一次悶到後背跟屁屁都是紅疹,趕緊買了這個涼墊就沒有再發生過了!
    🙆‍♀️床墊很透氣,寶寶很喜歡
     
    讓寶寶久坐推車也不哭鬧的秘密武器👏
    快來看看👉https://lihi1.com/jFcX5
     
    -
    ✦ 逛逛嬰幼館,優惠別錯過❗️ https://lihi1.com/To8zS
    😷防疫懶人包2折起✅ https://lihi1.com/rrm0R/np
    😷首次下載App拿 $100✅ https://lihi1.com/xBJiO/np
    💚綁中信LINE Pay卡享5%回饋➡ https://lihi1.com/GAZc1/np

  • 寶寶體溫低哭鬧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1 15:49:11
    有 10 人按讚

    新生兒常見的15個問題

    1脫皮
    新生兒出生10~20天後身體會陸續出現脫皮,包括全身性脫皮。楊長佑醫師說明:「脫皮情形是為正常現象。主要是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時,他的皮膚浸泡在羊水裡,所以當他出生後就會慢慢有脫皮情況。」

    2新生兒毒性紅斑

    七成新生兒會發生
    新生兒毒性紅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然而這是不需要任何治療就會自行消褪的良性皮膚病。多在寶寶出生後幾天內發生,通常會持續幾天至幾個禮拜,楊雅淇醫師解釋:「症狀為多發性的在軀幹、臉上,出現1~2公分的白點、紅紅的基底,將近七成的新生兒會有這情況。」

    楊長佑醫師也對此表示:「老一輩人常說紅斑是因為『胎毒』造成,不過這說法沒有任何醫學根據,而且沒有毒性產生。原則上只要保持乾爽、用清水清洗,就會慢慢消褪。」

    3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亦為新生兒常見狀況,多在出生3個月內發生。症狀為皮膚發紅、黃油油的薄片蓋在皮膚上,並經常沉積於頭頂、眉毛、或耳後的皺摺處,嚴重的會凝集結痂使皮膚龜裂、流出組織液。楊長佑醫師建議:「用清水清洗、盡量保持清潔,若有類似頭皮屑的薄片,則可塗抹一些嬰兒油讓其軟化再推掉。」一般而言,脂漏性皮膚炎多在數週以後會自行消褪,再發率很低;除非情況嚴重,才需輔以藥膏的局部塗抹來改善。

    4尿布疹

    分為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
    新生兒的皮膚較成人而言,皮膚厚度較薄,因而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潮濕悶熱及尿液、糞便的化學性刺激而產生尿布疹。楊雅淇醫師指出:「改善尿布疹的最好方法即是勤換尿布、盡量保持屁屁皮膚的乾爽。」

    特別是餵母奶的寶寶,出生第一、二個月的解便頻率高,甚至一天達到10次以上亦屬正常,因此父母要特別照顧寶寶的屁屁,一旦發現尿布溼了就必須換掉,並以溫水清洗屁屁後再徹底擦乾。此外,楊醫師提醒:「擦拭時,輕輕地按壓毛巾擦乾,而不是用力擦拭。如果屁屁出現紅疹,可請醫師開立具有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軟膏,塗抹在皮膚發紅部位,讓患部維持乾燥,隔絕水、尿液、或大便對皮膚的刺激。此外,亦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楊長佑醫師亦進一步補充:「一般而言,尿布疹可分為兩大類型: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的改善方式較簡單,即是保持腹股溝的清潔與乾燥,勤洗屁股、勤換尿布、保持屁股的乾燥。特別是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由於大便次數多,建議以洗屁股的方式取代溼紙巾擦拭;再者,頻繁使用溼紙巾擦拭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加重尿布疹情形。

    至於念珠菌的皮膚炎主要是黴菌感染,特徵是出現一顆顆突起的紅斑,時常伴隨一些水泡膿泡,不同於接觸性皮膚炎是皮膚一片泛紅。治療時,會使用抗黴菌藥膏治療。

    5血管瘤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有些嬰兒出生時不一定有,可能隔一段時間後慢慢發現臉部、肚子、或四肢出現一些胎記,也許是淺紅色、鮮紅色或暗紅色,除了臉部,也可能出現在後頸部、眼瞼、兩頰或兩眼中間的額頭等。楊長佑醫師分析:「若發生在臉部,可能是微血管擴張而非真正的血管瘤,多為良性,一般會在2~3歲慢慢消褪,7~9歲才會完全不見。」除此,有些孩子的兩眼中間長出像火焰的胎記,稱為「火焰痣」,不易消褪且需要觀察。原則上,除非同時長在特別部位,像眼睛、口腔周圍,才需要檢查是否合併其它神經併發症。

    6蒙古斑
    90%的東方新生兒有蒙古斑,其顏色為棕色或青色,好發部位在腰椎、胝椎處、屁股、下肢、背部、側腹,甚至於肩膀上,1歲內會漸漸消褪,父母不須過度擔心。

    7黃疸
    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情形,只是程度高低的不同。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3~5天達到頂峰,之後才逐漸下降。楊雅淇醫師表示:「東方人的黃疸退得比西方人慢,可能需要2~3週才會降到正常範圍,不過,依個別狀況不同,下降的時間點也不一樣。」

    原則上,黃疸太早出現或太晚出現、數值過高或膽紅素分類有異常等,皆為病理性黃疸,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生理性黃疸
    數值太高的間接型黃疸,會以特殊波長的藍光來照光治療。至於改善方法,則是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和熱量,避免讓他有脫水、吃不飽情況,楊雅淇醫師指出,像以前老一輩的人會讓嬰兒喝葡萄糖水,可是這會讓寶寶熱量不足,導致黃疸不易消褪,長牙了之後還容易蛀牙。

    餵食不足造成母奶性黃疸
    另外,也有家長認為寶寶吃母奶會加重黃疸,楊醫師澄清:「此為錯誤觀念,通常是母奶餵食不足(如:次數不夠頻繁、哺乳時間不夠長),造成寶寶脫水、營養不足才會加重黃疸。此情況容易發在新手父母的第一胎,因為不懂餵食技巧。」正常來說,寶寶出生後一週內,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即是餵食不足的警訊,超過10%即是餵食不足所造成的脫水,會加重黃疸現象。

    楊長佑醫師亦補充,母奶餵食不足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與水分,無法增加腸道蠕動排出胎便,而且會讓腸道循環吸收胎便的膽色素而引起黃疸持續上升。此種早期的黃疸,反而鼓勵媽媽多餵母奶、增加餵奶次數,讓寶寶吃到足夠的奶水以降低早發型的母奶性黃疸。

    原則上,母奶性黃疸的數值沒有太高、未合併危險因子,例如溶血;而且醫師判斷在安全範圍內,都可持續哺餵母奶,不用改為配方奶。

    病理性黃疸

    依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

    黃疸太早出現(如出生一天內就快速竄升)或太晚消褪(黃疸持續2~3週)、數值過高、膽紅素分類異常、大便顏色異常(呈現越來越淺的黃色或灰白便)、合併肝脾腫大等,皆為病態性黃疸的警訊。楊雅淇醫師表示:「造成病理性黃疸因素有很多種,常見為感染、蠶豆症、先天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溶血等。」

    楊長佑醫師舉例,新生兒出生第一天的黃疸指數超過10mg/dL、黃疸值上升速度快、指數超過19.5 mg/dL或出生2~3週仍有黃疸,即為病理性黃疸。一般而言,會根據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例如:出生即有病理性黃疸,可能是血型不合、頭皮血腫等。而持續一週的黃疸則要擔心是感染造成,常見為泌尿道感染。

    此外,膽道閉鎖也會導致延遲性黃疸。楊雅淇醫師分析,膽道閉鎖的特徵是大便顏色會從黃綠色逐漸變成淺黃色、甚至灰白便,且寶寶的膚色會愈來愈黃,嚴重會合併晚期肝脾腫大,此狀況必須在兩個月內盡速開刀治療以免影響預後。

    基本上,寶寶吃得好、排尿與解便情形良好,黃疸指數通常不會太高。可是若發現寶寶的膚色出現變化,例如:眼白變黃,而且頭部、軀幹、大腿、小腿等膚色逐漸轉為黃色,代表黃疸指數很高,必須就醫檢查,抽血、驗膽色素濃度以確認是否需要照光、甚至換血治療。楊長佑醫師表示:「雖然換血治療對於嬰兒是極大的風險,然而若沒這麼做,膽色素會蔓延、沉積在腦部,造成孩子終生聽力受損或腦性麻痺。」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幽門狹窄好發2~4週寶寶
    楊長佑醫師補充:「幽門位於胃與十二指腸之間,而『幽門狹窄』會導致寶寶喝奶到一個程度出現嘔吐,且吐完奶後還是會想吃,經常好發於2~4週的寶寶。通常會以腹部超音波來做診斷。」

    原則上,5個月以前的寶寶在喝完奶後,父母應幫他排氣、打嗝,而正確拍嗝方式並不是拍背部,楊醫師解釋:「胃位於左上腹,應從背後的左上腹輕輕往上拍,此效果最好。另外,餵奶前可以在寶寶的肚臍周圍,以順時針方向按摩來消除脹氣,並減少溢奶的發生。」倘若溢奶頻率仍高、甚至有噴射狀吐奶,建議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而導致的溢奶,不妨採取少量多餐、改變姿勢或服用促進胃排空藥物與制酸劑來改善;若是幽門狹窄則要手術治療。

    9腸絞痛

    一天哭鬧>3小時;一週>3天,連續3週

    腸絞痛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

    腸絞痛也是經常在門診遇到的問題,楊長佑醫師表示:「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特別是兩個月大的嬰兒最常出現。」而好發時間在傍晚到半夜之間,嬰兒會出現不正常的哭鬧,並非起因於肚子餓或發燒;雙腿會因為腸絞痛出現捲曲、腹部呈現鼓脹,無論怎麼安撫都無法讓寶寶停止哭鬧,即是嬰兒性腸絞痛症狀。

    發生腸絞痛的可能因素很多,例如:代謝乳糖的酵素不成熟、賀爾蒙分泌異常等加快腸子的蠕動;另外,亦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神經發育系統不正常,或親子關係尚未建立默契等。楊長佑醫師表示:「在健兒門診腸絞痛是泛稱的病名,確診前除了找出病理原因,還得符合一天哭鬧超過3小時、一星期達3天以上,連續3個禮拜如此,才能說寶寶有腸絞痛的問題。」

    當父母照護時,若排除其它哭鬧原因像是肚子餓、發燒、生病等,一般而言不需特別治療,如果哭鬧得厲害,則可用溫毛巾在肚臍周圍熱敷,並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另外,也可變換寶寶的姿勢,像是將他抱直讓他趴在大人肩上,也能促進腹部空氣排出。不過,腸絞痛亦可能與脹氣有關,建議改善餵奶技巧避免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如果這麼做仍未改善,則考慮藥物舒緩。

    若有家族性遺傳的過敏性體質,寶寶可能會因為對食物過敏而造成腹部不適,因此,盡可能哺餵母奶以減少過敏情形,或暫時改喝水解蛋白的配方奶。原則上,腸絞痛是寶寶過度期的短暫表現,需要父母耐心地安撫。

    10鵝口瘡

    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

    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

    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發生鵝口瘡的機率滿高,不過楊長佑醫師表示:「鵝口瘡治癒率高,多數會自行痊癒。」之所以會長鵝口瘡,是因為即使正常人的口腔、腸道、皮膚亦存有少量白色念珠菌,可是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控制,所以繁殖速度不致於太快而引起疾病。不過,當身體出現一些狀況,例如: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像新生兒剛出生時免疫力不佳、哺乳器具不乾淨、或寶寶近期或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則可能導致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會有白色的凝乳斑,有時難以與奶垢區別。正常來說,楊醫師指出:「奶垢以沾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擦拭即可乾淨;可是鵝口瘡不僅不易被擦掉,有時還會流血。」感染輕微的鵝口瘡多半不會出現其它症狀,可是臨床上會伴隨疼痛,造成寶寶的胃口不佳、搔動不安、甚至拒絕進食。通常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不過也可能因為照顧者誤認為奶垢而不以為意,延誤治療時間並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

    注重奶瓶、奶嘴的清潔與消毒
    楊雅淇醫師亦進一步解釋:「鵝口瘡與奶垢的差別在於它不易被剝除,或剝除後容易出血。」如果狀況嚴重建議就醫治療,醫師會開立一些口服的抗黴菌藥物。此外,應加強奶瓶、奶嘴的清潔、消毒,甚至淘汰老舊的奶嘴。

    此外,餵奶前應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盡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至於餵母奶的媽媽,哺餵前先清潔乳頭與乳暈、保持衣服的清潔與乾燥,餵完奶後先餵寶寶喝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的奶渣。

    再者,寶寶的玩具應定時集體清潔。若鵝口瘡情況嚴重應就醫,通常醫師會開立一週以上的抗黴菌藥物治療,甚至白色斑塊消失後還需再服用3天才算是徹底根治。楊長佑醫師指出:「嚴重的鵝口瘡其黴菌可能由腸道排出,感染肛門口周圍的皮膚,因此亦要注意屁股周圍的肌膚,避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

    11淚眼汪汪

    按摩眼窩與兩側鼻翼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鼻淚管發育未完全、鼻淚管的構造狹窄,加上眼淚會正常分泌,一旦鼻淚管阻塞即會導致分泌物無法排出,所以造成寶寶淚眼汪汪、眼屎過多、眼睛腫的狀況。

    改善嬰兒淚眼汪汪的方法,建議大人按摩寶寶的眼窩以及兩側鼻翼。首先將雙手洗淨後,在兩眼的中間亦即鼻淚管的附近輕微按摩,楊雅淇醫師說明:「這情況會隨著寶寶長大,結構發育成熟而慢慢改善。」

    大致而言,新生兒常見的眼睛疾病包括新生兒結膜炎、睫毛倒插、鼻淚管阻塞等。如果眼睛出現大量黃綠色或出血性分泌物,且合併厲害的眼睛紅腫,應立即就醫。

    12呼吸有雜音

    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
    孩子呼吸有雜音主要與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有關。楊長佑醫師解釋,當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呼吸所吸進的空氣就會出現類似打呼聲,通常隨著年紀增長約3、4個月時,喉頭軟骨發育成熟,呼吸的雜音會慢慢減少。

    除此,楊雅淇醫師也分析:「新生兒呼吸的雜音類似喘鳴聲,也可能是孩子的鼻肉較肥厚,鼻道相對成人較狹窄,通常長大後會改善。」不過,也有少部分是因為是喉頭軟化、氣管狹窄等呼吸道異常所引起,通常長大後會自行緩解,可是如果情況嚴重則建議看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雷射治療。

    另外,有時寶寶的呼吸聲大、稍微咳一、兩聲就讓媽媽擔心寶寶感冒了,對此,楊長佑醫師說明:「由於寶寶的鼻肉肥厚,加上通道小,只要有一點口鼻分泌物就容易造成鼻塞、打噴嚏。」所以當家長發現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變多,不妨使用棉花棒輕輕擦拭,有時也可用吸鼻器清除鼻內的分泌物。此外,平常可按摩鼻翼兩側以舒緩寶寶鼻塞情形

    13舌繫帶
    老一輩時常擔心寶寶的舌繫帶過短,影響孩子未來的進食與語言發展,說話會大舌頭,楊醫師指出:「正常來說,舌繫帶過短不會延緩孩子學習語言的年齡,只是捲舌音會發得不標準。」至於父母在自行檢查時,可請寶寶伸出舌頭並檢查舌頭是否超出下嘴唇,若有則應屬於正常情形。此外,同時觀察寶寶伸出舌頭是否呈現W形或ω型,如果是,可能表示異常,建議帶至小兒外科評估。

    14臍帶

    注重臍帶的清潔護理

    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寶寶。

    通常臍帶在寶寶出生10~12天後就會自行脫落,正常而言,臍帶護理做得好,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沒做好,則可能在臍帶部位長出臍瘜肉,楊醫師說明:「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的寶寶,亦即溼肚臍,會不斷生出黏液無法乾燥,需要診斷治療。」因此,楊醫師建議父母照護新生兒臍帶,應用75%酒精從臍底部開始殺菌、消毒,如果還是長出臍瘜肉或肉芽腫,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15睡眠問題
    足月的新生兒睡眠時間每天約16~18小時,不會侷限在晚上,白天也會睡覺。不過,楊長佑醫師解釋:「他們的睡眠並非毫無規律,而是分成4~5段,一次睡4個小時,睡醒後就要吃奶,且晚上睡眠時間也比白天長。」

    3~6個月大的寶寶,睡眠腦波的特徵就漸漸與大人一樣,整天的睡眠時間亦慢慢減少並集中在晚上。到了1歲,一天睡不到14小時,不過白天可能需要2次的小睡。因此,楊醫師建議:「從嬰兒出生到週歲這段期間,培養他良好的睡眠習慣。」當孩子醒著時,就當做是白天,讓空間有明亮感、多跟小孩玩耍。當小孩睡著時則當成晚上,讓室內燈光盡量昏暗。此外,3個月前的寶寶可以抱睡,3個月後的孩子則盡量陪在他旁邊睡,而且避免養成嬰兒吃奶嘴睡覺的習慣。

    善用資源,照顧寶寶好Easy
    定期量體溫
    在照護新生兒時,還有哪些細節是新手父母要特別注意?楊雅淇醫師指出:「定期幫寶寶量體溫,一旦發現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情況,一定要立即就醫。」而發燒的定義即是分別兩次測量到37.8℃以上的體溫。不過,也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避免讓孩子穿過多、過厚的衣物,以免導致他的體溫過高。

    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

    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要立即就醫。

    另外,應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楊醫師解釋:「仰睡已被證實不會增加嗆奶危險。」有些家長認為讓寶寶仰睡,以後頭型會不好看,所以讓他側睡或趴睡,可是側睡與趴睡已被證實會增加嬰幼兒口鼻被悶住的機會,與嬰兒猝死症相關。

    另外,寶寶睡覺時,他周圍的口鼻要淨空,棉被蓋到胸部即可,兩側棉被則讓他墊在身體下,而床舖周圍不要有太多鬆軟的棉被或抱枕,以免不小心悶住寶寶的口鼻。另外,也不要將寶寶放在兩張併床的中間縫隙、或床舖靠牆邊的縫隙,這都可能造成寶寶翻身時被卡住,甚而壓到他的口鼻。

    與新生兒同睡的大人不可有抽菸、酗酒、或服用其它藥物,以免神智狀態不清醒,不小心翻身即壓到寶寶;另外,亦不可有其他年紀較長的小孩與新生兒同睡,楊雅淇醫師說明:「小孩容易忽略安全,可能玩耍時會不小心壓到寶寶。」

    做好防護以免寶寶被感染
    除此,由於新生兒的免疫力還未發展成熟,即使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但還是容易遭受感染,因此建議減少訪客、照顧者要勤洗手,如果親人有呼吸道感染,像是感冒,應戴口罩或避免與新生兒接觸。倘若媽媽有輕微感冒,可以戴口罩哺餵母奶,倘若患有嚴重流感,建議將母奶擠出來,再由別人以奶瓶餵食。

    許多新手父母在育兒時經常遇到各式的疑難雜症,不妨將問題記錄下來,利用返診或帶寶寶接種疫苗時,有系統的詢問醫師。此外,國健局所發的兒童健康手冊也有精簡、扼要、卻有很詳細的育兒知識,包括餵食的重點、環境的注意、新生兒篩檢、或副食品添加,父母不妨多善用手邊的資源,如此在照顧寶寶也更得心應手。

  • 寶寶體溫低哭鬧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1 09:20:04
    有 1,309 人按讚

    滿月時的驚嚇......

    爸媽養育子女也是很多坑的,坑裏也是很多未爆彈。

    幾年以前,新手媽媽小倩正學習如何帶好寶寶。她每天都辛苦地哺餵母乳。

    在寶寶滿月的第二天,原本早已會嘻笑的寶寶,突然不笑了,不管她怎麼逗他,他就是不笑!平時餓了,他都會大聲地哭,可是今天從早到晚,他也沒哭一聲,偶而半睜著眼睛,很快又閉上了,她把乳頭塞進他嘴裡,他就是不肯吸!

    這下媽媽急壞了,忙著給寶寶測了體溫,沒發燒,又輕輕搖了搖他,他好像處於熟睡中一樣,沒反應。

    孩子的爸爸也使出渾身解數,抱他、哄他、搖他,他就是不吭一聲!

    最後兩人的結論是”還是趕緊去醫院急診看看吧。”

    於是在關鍵時刻,寶寶到了兒科急診室。

    寶寶急診入院檢傷生命徵象檢查:體溫正常,呼吸頻率48次/分,心率150次/分,血氧飽和度:90%,精神倦怠。

    那天我上班,我先去看一下寶寶,我先問媽媽有關寶寶進一步的病史,媽媽說寶寶2天前開始出現嘔吐,每天3-4次,嘔吐物為胃內容物,有噴射性嘔吐。

    我看了一眼寶寶,處於昏睡中,臉色蒼白如紙,手腳冰涼,我心裡咯噔一下!

    我快速從頭到腳檢查一下,摸了摸他的前囟門,「飽滿!」

    心想不妙,這小孩病情危急啊!

    我立即啟動緊急救護團隊搶救!
    給氧
    建立靜脈輸液通道。
    裝上監視器。
    注射維生素K,驗血糖。
    實驗室檢驗及影像學檢查。

    緊急頭部電腦斷層顯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於是寶寶被送至兒科加護病房,經過急重症團隊搶救下,病情逐漸恢復穩定。

    那寶寶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我們根據病史詢問,探究其原因:
    「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是其禍首。

    早期的年代,大家都認為只有出生時低體重、有產傷的嬰兒或者早產兒,易出現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

    但現在有足夠證據顯示,即使身體完全健康的足月兒,也有可能出現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此會導致寶寶凝血異常,繼而發生顱內出血。

    「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多發生於出生後1個月左右。

    常見發生病因如下⋯⋯
    1)媽媽體內缺乏維生素K。
    媽媽缺乏維生素K,導致經胎盤給寶寶相對不足。

    2)攝取的不足。
    新生兒吃母乳量少且母乳中維生素含量低,初乳中幾乎不含維生素K。若加上媽媽攝取的蔬菜、水果也不夠,就會引起維生素K缺乏。維生素K缺乏出血是會發生在母乳喂養的嬰兒中。

    3)合成的減少。
    腸道細菌可合成一部分維生素K,但新生兒出生時腸道內無細菌,維生素K合成減少。

    臨床症狀可能有精神倦怠、突然煩躁、哭鬧不安,或者出現嗜睡、昏迷,還可能合併有噴射性嘔吐、全身抽搐等症狀,寶寶兩側瞳孔大小也可以出現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讓寶寶攝取足夠維生素K」

    現在寶寶應該在出生後就會有施打維生素K針劑,這是防止寶寶出現維生素K缺乏性的出血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另外選擇給寶寶飲用維生素滴劑也是有效的。

    雖然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很少見,但一發生就很危險且致命,這些都是需要緊急治療的。

  • 寶寶體溫低哭鬧 在 彼得爸與蘇珊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3-03 19:00:07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and_sus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nsusan/
    寄東西給我們⬇︎
    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5號2樓『 彼得爸與蘇珊媽 收 』
    ========================================================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and_sus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nsusan/
    寄東西給我們⬇︎
    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5號2樓『 彼得爸與蘇珊媽 收 』
    =========================================================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有一種冷是阿嬤覺得冷
    這句話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得出來
    不同時代的教育觀念落差
    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在教育cody上面所遇到的觀念落差
    =========================================================
    上一集⬇︎
    刮刮樂跌到谷底後今年超強運 | 彼得爸與蘇珊媽Vlog
    https://youtu.be/9sdxsqQI5fU

    熱門影片:
    彼得爸與蘇珊媽水中生產 | 溫柔生產 | 全紀錄 :https://youtu.be/6SqVOTw5buk

    cody有了一日褓母 | 今天爸媽放風去 Feat.古娃娃、喵喵:
    https://youtu.be/m8ETJJMSPyc

    孕婦畫肚皮迪士尼系列:
    https://youtu.be/Hg5JGpzoodw

    抓到了有個洞 | HRV交車:
    https://youtu.be/h8FqxkBpHxc

    Cody爸比媽咪先回家囉:
    https://youtu.be/WoS_mr07qIE

    susan水中生產經驗分享:
    https://youtu.be/sQSXpYOifmY

    彼得爸與蘇珊媽婚禮mv:
    https://youtu.be/pz3mfpYxj0I

    彼得爸與蘇珊媽求婚紀錄:
    https://youtu.be/dEQhWmkiDiE
    =========================================================
    拍攝工具⬇︎
    相機:canon 80D iphone 7 Gopro5
    麥克風:RODE video mic pro
    腳架:JOBY GorillaPod Focus & Ballhead
    空拍機:dji spark
    =========================================================
    剪輯工具⬇︎
    final cut pro
    =========================================================
    幫我們一起完成字幕吧⬇︎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wxjIrUCgWmOKN1oDqiL_lA&tab=2
    =========================================================

    彼得爸與蘇珊媽主題⬇︎
    vlog baby 成長 紀錄 GoPro 空拍 spark 親子 生活 旅遊 小孩 開箱 生活
    美食 餐廳 遊戲 DIY 手作 新手爸媽 日記 民宿 遊記 副食品 滿月 抓周 嬰兒 安全座椅 dji 日本 美國 上海 迪士尼 東京 大阪 運動 職棒 lamigo 兄弟 棒球 富邦 統一
    =========================================================
    在開始之前一樣先說結論
    就是每個長輩都是很疼愛小朋友的
    甚至大部分的長輩都願意付出體力心力全心的照顧我們的小孩
    所以我們一定要心存感激

    但兩代教養的觀念相差二、三十年
    加上社會的變遷、生活型態的改變
    照顧孩子多少就會產生摩擦。

    其實長輩和我們一樣都疼愛孩子,
    也都是為孩子好
    所以這時候技巧性的跟長輩溝通就非常重要了
    要如何避免和長輩爭論呢
    有時可以利用一個玩笑話、一個善意的謊言,都有可能輕鬆化解很多衝突。
    或是透過表人的嘴巴表達我們想說的話
    都是可行的方法

    所以我們有遇到哪些的觀念不同呢

    第一個,Baby手腳冰冰的趕快加衣服,穿越多才不會著涼

    這就是傳說中的。有種冷叫做「阿嬤覺得冷」!
    小baby手腳血液循環比大人差,容易受到外界溫度影響而降低
    但他們的身體溫度本來就比大人高

    若一直加衣服,會讓他們流更多的汗
    也可能會讓他們的皮膚出現熱疹
    此外還可能讓嬰幼兒體溫持續上升,造成誤判為發燒。

    最近寒流來襲超級冷的
    記得上次我們回台中的時候
    蘇珊家更是冷到不行
    我們拼命地幫cody多穿好幾件衣服
    晚上睡覺時蓋了大棉被還是感覺到非常的寒冷
    沒想到cody這個時候卻在流汗
    整個超傻眼貓咪的

    所以小baby的體溫真的比大人還高蠻多的
    我們可以適時地依照他們的狀況
    調整需要幫他穿衣服的量

    不能完全依靠我們自己的感覺就套上小baby身上

    第二個是寶寶喝完奶還需要喝水嗎

    大家如果有看我們之前的影片
    應該都很清楚的了解
    小baby需不需要喝水
    什麼時候需要喝水
    如果還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點這邊今去看看
    我們有蠻清楚的說明

    所以當長輩要小baby喝水的時候
    不妨告訴他們一些正確的資訊
    喝太多的水對小baby是沒有幫助的
    只會造成寶寶的奶量減少造成營養不足
    但也沒有完全不能喝辣


    第三個,趴睡頭型比較圓

    長輩常認為趴睡孩子會睡得比較安穩,頭型也會較漂亮。
    說真的我們在cody三個月左右
    白天睡覺時讓他試著趴睡
    真的睡得比較安穩。睡的時間也比較長。
    讓我們照顧起來輕鬆不少
    但趴睡相較於仰睡,嬰兒猝死風險較高,
    美國醫學會從二十多年前就建議新生兒採取仰睡,以降低猝死機會。

    孩子頭型雖重要,但即使不完美等頭髮長齊,也會有所改善
    至於仰睡睡不安穩,也還有其他更安全的作法,而不是選擇趴睡。
    最重要是孩子能平安、健康長大,
    相信長輩知道潛在風險後,也不敢鋌而走險。


    第四個孩子不要常常抱,這樣很容易被寵壞

    其實很多研究顯示,父母跟寶寶應該有多一些的肢體接觸
    像是親吻、擁抱、撫摸等,可以給予寶寶安全感
    同時也能建立寶寶對人的信任感
    所以真的不用擔心經常抱小孩會有被寵壞的問題~

    相信長輩聽到這些會很開心才對
    這樣他們就更可以無憂無慮地抱孫子了


    第五個,讓寶寶坐學步車

    相信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們
    在我們小的時候
    都是坐學步車長大的(也就是傳說中的螃蟹車)

    因為把小孩在學步車上,非常好照顧
    他會自己在上面玩耍不會哭鬧
    這樣父母可以較輕鬆
    除了可以少抱孩子,也不用擔心他會亂爬到其他危險的地方。

    但國外學者早已不建議使用學步車,是因為孩子乘坐學步車,容易發生摔傷或是夾傷等意外事件。
    研究也顯示學步車可能造成孩子O型腿及扁平足的產生,甚至脊椎側彎。
    如果學步車的高度和孩子無法配合,也易造成日後孩子習慣踮腳尖走路。


    當然大家還是可能有遇到很多不同的教養觀念問題是我們沒提出來的
    我們分享的都是我們實際上有遇到的
    但因為我們沒有跟長輩著
    小孩又自己帶
    所以遇到的問題相對的可能就比較少一些
    如果你們有遇到其他不同的觀念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們分享


    最後我知道要教長輩懂事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們就必須要花更大的耐心
    溝通及互相包容 =
    合作邀約⬇︎
    petersusan062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