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寶寶用力後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寶寶用力後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寶寶用力後仰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陳鈺萍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所以產婦的情緒問題,應該可以藉著一個簡單的運動,有效地緩解一些。方式就是雙手的10個手指用力伸直,手臂伸直,抬起,掌心相對,放在身體的正前方,然後做擴胸運動,往身體兩側張開,頭慢慢地跟著往後仰,到手完全張開的時候,再用力吸氣,讓肋骨完全打開,胸廓張開、攤平。其中的關鍵,最重要的是10個手指頭一定要用...
寶寶用力後仰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所以產婦的情緒問題,應該可以藉著一個簡單的運動,有效地緩解一些。方式就是雙手的10個手指用力伸直,手臂伸直,抬起,掌心相對,放在身體的正前方,然後做擴胸運動,往身體兩側張開,頭慢慢地跟著往後仰,到手完全張開的時候,再用力吸氣,讓肋骨完全打開,胸廓張開、攤平。其中的關鍵,最重要的是10個手指頭一定要用力伸直張開,這樣整個筋膜系統才能夠完全打開伸展。還有就是要到手臂完全攤開、頭後仰以後,才用力吸氣,如果先吸了氣,胸廓就沒有辦法完全攤開了。
節錄自林兩傳老師臉書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drlionlin/posts/1187235784734306
產後哺乳,如果覺得有一邊泌乳比較不順,孩子比較不願意吸,也有可能是單邊結構鎖住的問題,也可以嘗試做做這樣延展的動作。若還是沒有改善,請就醫評估喔!就醫時要帶著寶寶一起,因為也有可能是寶寶的結構出問題。 請參考昌盛堂劉佳祐院長的治療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32020554880337&id=102375924511470
寶寶用力後仰 在 台灣女孩上海太太在加拿大的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包的下落】
新生兒爸媽每天要不厭其煩重複的事,就是不斷地餵奶、拍嗝、換尿布、洗屁股和哄睡。尤其大包像極了他爸,都是屎尿多的那種,光是便便一天就可以大個8 、9、10次沒問題。
太太至今雖然沒有打開尿布被小鳥的水柱直接攻擊過,但是便便攻擊從沒少過,有擦屁屁膏時慘遭噴屎、洗完屁屁還沒出廁所,又被大的滿身滿鞋。
男人也沒好到哪裡去,有次洗完屁股執意要讓兒子屁屁通風,不久後,男人褲子上就是黃泥滾滾,看他臉青一陣白一陣,太太在旁邊笑到前撲後仰。
這麼愛便便的大包,前兩天竟然一點下落也沒有,不過因為這兩天都是純母乳,月子中心有教過,寶寶母乳吸收的好,沒有排便也很正常,太太也不以為意。偏偏這下催狂魔阿公可急了,一直催著太太要帶他的金孫去看醫生。
直到今天一早,太太終於發現大包又有下落了,第一件事不是洗屁屁,反倒先通知擔心足足兩天的阿公阿嬤:「你們的乖孫棒賽啦!」阿公更是立刻放下手上的拖把,趕來確認大包尿布上珍貴的黃金。
只能說,這位金孫從出生前到出生後,不管什麼舉動都很牽動他阿公的心啊!🤣🤣🤣
#影片就來個大包用力製造下落的實況轉播吧
寶寶用力後仰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猜猜我是誰❤️]
快樂的媽媽這樣揹孩子!
這樣揹孩子媽媽也會開心喔!
林兩傳老師認證
就結構來說正確的揹孩子方式!
好孕長布巾購買請進~(≧∇≦) https://goo.gl/forms/HlcKdx0WEvuFhR042
=====================
以下轉貼自兩傳老師臉書[產後憂鬱與病態情緒]
情緒雖然是一種大腦的產物,但是很明顯的,身體的狀況同樣是會影響情緒的。這個問題非常複雜,到目前為止,我只歸納出兩個簡單的原則。
病態的情緒,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因動能不足而來的,另一類是因動能累積過亢而來的。動能不足的,常常表現出畏縮、恐慌、幽閉恐懼、甚至伴隨著胸悶、心悸、出冷汗及過度換氣症候群。動能過亢的,常常表現出憤怒、情緒激動及無法克制的暴力衝動。
我們人有自我評估的能力,像一個有問題的腳,即便還沒有踩地,我們也常可以知道這個坎跨得過跨不過,這個階梯上的去上不去,這個溝跳得過跳不過。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知道,某件事情是不是我們能夠承擔得起、某種狀況是不是我們能應付的。
生命動能不足的這一類,在結構上,問題主要出在於胸廓前方肋骨及胸骨的排列。這裡的結構如果出了問題,第一個會影響呼吸,容易出現胸悶,甚至過度換氣症候群的現象(這我以前在很多場合都講過了,臉書前面也有文章寫過),第二個會影響心臟及主動脈,這會造成心悸,及主動脈搏出血液的功能。
就主動脈搏出受干擾這一點,影響非常的大。因為這是身體所有微觀組織間物質流通交換的基本動能,主動脈搏出的共振如果受到影響,人常常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遇到事情容易退縮,不敢承擔,情緒容易憂鬱,在孤獨的場合容易恐懼。
動能過亢的這一類,常常問題出在背部,背部深層的肌肉僵硬,胸椎的動態不足,這樣會使得肩胛骨一直處在繃緊略上提的狀態,這是動物處在憤怒或準備戰鬥的狀態,交感神經容易興奮,情緒容易激動。因為不影響心臟及主動脈的搏出動能,所以無所畏懼,而被激動的情緒,需要找到發洩的出口。
產婦在哺乳的過程中,常常容易出現憂鬱症,在我的觀察中,也是因為出現了跟動能不足這一類人同樣的身體結構,因為哺乳常常需要彎腰低頭,抱小孩需要用力,上臂的屈肌系統過度收縮,會把肋骨繃緊卡住,於是胸廓前方結構就出現問題,結構出現問題,情緒就跟著出狀況了。
所以產婦的情緒問題,應該可以藉著一個簡單的運動,有效地緩解一些。方式就是雙手的10個手指用力伸直,手臂伸直,抬起,掌心相對,放在身體的正前方,然後做擴胸運動,往身體兩側張開,頭慢慢地跟著往後仰,到手完全張開的時候,再用力吸氣,讓肋骨完全打開,胸廓張開、攤平。其中的關鍵,最重要的是10個手指頭一定要用力伸直張開,這樣整個筋膜系統才能夠完全打開伸展。還有就是要到手臂完全攤開、頭後仰以後,才用力吸氣,如果先吸了氣,胸廓就沒有辦法完全攤開了。
我想自閉症跟過動兒,也同樣是這兩個典型的類別, 這種跟認知情緒有問題的小朋友,可以摸到脖子跟顱骨的張力不對,而這張力主要是由身體的軸線妥協代償而來的,所以很可能還是必須要借助結構的解決才能改善。顱骨的結構出了問題,對於腦不同區域的壓迫,雖然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是更根本的可能還是我上面提的生命動能的過亢與不足來的。
而這問題,可能與生產有關,催產素的使用,有時候是小孩子還沒有準備好要出來,我們強迫催促他出來的結果,也可能是產程中,由子宮底部推擠或是從陰道強迫牽拉吸引出來的結果。這等我弄清楚生產的細節,找到足夠多有問題的小朋友,嘗試解決過以後應該可以有答案。
林兩傳2019.01.30台灣桃園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3436887625/posts/1187235784734306?sfns=mo
===========================
所以小孩後揹,對媽媽跟寶寶來說,都處在結構正確的姿勢。🌸🌸🌸
#滿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