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寶塚霸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寶塚霸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寶塚霸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寶塚霸凌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奶媽 Naim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天海祐希,以及關於女人的『孤獨』三大魔考】 近來,因《#鬼滅之刃》主題曲〈紅蓮華〉爆紅的歌手 #LiSA 上節目,坦承過 30 歲一度深陷憂鬱,是大咖演員天海祐希的「一句話」將她從谷底拉出來。 那首充滿野蠻生長力量的〈紅蓮華〉一曲,即是承載著自己對天海祐希的感謝。 天海祐希告訴憂鬱中的 Li...

寶塚霸凌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4:01:03

【天海祐希,關於女人的『孤獨』三大魔考】(上集)  近來,因《#鬼滅之刃》主題曲〈紅蓮華〉爆紅的歌手 #LiSA 上節目,坦承過 30 歲一度深陷憂鬱,是大咖演員天海祐希的「一句話」將她從谷底拉出來,這首充滿野蠻生長力量的〈紅蓮華〉一曲,即是承載著自己對天海祐希的感謝。  天海祐希告訴憂鬱中...

  • 寶塚霸凌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07 08:51:51
    有 3,928 人按讚

    【天海祐希,以及關於女人的『孤獨』三大魔考】

    近來,因《#鬼滅之刃》主題曲〈紅蓮華〉爆紅的歌手 #LiSA 上節目,坦承過 30 歲一度深陷憂鬱,是大咖演員天海祐希的「一句話」將她從谷底拉出來。

    那首充滿野蠻生長力量的〈紅蓮華〉一曲,即是承載著自己對天海祐希的感謝。

    天海祐希告訴憂鬱中的 LiSA :「隨著年齡增長,意味著妳要背負著身為一名女性的孤獨,但即使如此,請一定要好好享受這份孤獨。」

    LiSA 說,天海祐希這句話深深打中她。

    /

    實際上不只 LiSA ,我也太理解天海祐希在說什麼,且我相信唯獨經歷過這種暗黑感受,你才有本事僅用「一句話」就能直探人心最深處的柔軟,不偏不倚,療癒擁有相同處境的人。

    天海祐希的人生,就是一連串體驗孤獨的旅程。

    不過,誰的人生不是如此呢?端看你有沒有提早感知罷了。

    /

    #天海祐希 在日本地位崇高。

    網路流傳幾句話:「全日本的男人,都要感謝天海祐希不喜歡女人」,我記得還有一句是:「天海祐希,不只是全日本女人最深愛的人,還是所有女人最想成為的人。」

    從頭到尾,天海祐希都是選擇自己想成就的事情去做。

    她不甘屈於傳統價值、隨心而已;她不可避免地遭遇主流社會的挑戰;她不得不面對同期其他演員們的嫉妒和比較。

    但她站穩身子,腳步鏗鏘,用時間與行動向眾人證明:

    我的存在就是一種證明,證明每個人都能擁有不同選擇,擇其所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優雅地消化不被理解的孤獨。

    /

    童年的天海祐希,最先體會到的孤獨和時下小朋友差不多,都是從「外貌」開始。

    她生的一副英氣面孔、方面細眼,和日本向來鍾情的小家碧玉、精靈大眼的容貌不太一樣,當初她提出想成為演員時,還被祖母懟回去,說她黑肉底、瘦巴巴像個牛蒡,勸她打消夢想。

    她的父親是商人,母親則經營一家美容院,家中長輩原本希望她繼承母志,成為一家美容院老闆,但母親鼓勵年紀尚小的天海祐希:「正因為是女孩,妳更應該去追求夢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母親告訴她,美容院倒閉沒關係,只求女兒健康快樂。

    天海祐希決定朝「寶塚劇團」為目標,花上 2 年時間精雕芭蕾舞技,盼能靠芭蕾專長考上劇團。別的小朋友 7 點開始練習,她 6 點就到;天寒地凍、電車停駛,她照樣在空無一人的練習室裡打磨舞技。

    天資聰慧加上不懈努力,她以第一名成績考進寶塚音樂學校,面試官直接告訴天海祐希的媽媽:「妳的女兒,她天賦異稟,百裡挑一。」

    小小年紀就有 177 公分的身高,天海祐希順勢被分配到「男役」,她沒有如自己預期的飾演女性角色,反而是女扮男裝飾演男角,這讓她曾憂心自己做不到。

    然事實證明,她只用了 6 年 4 個月的時間一躍成為寶塚「首席」男役,是天海祐希人生的第一波高光期,她原先不太自信的中性外表和氣質,居然成為助力,擄獲一票死忠追隨的女粉絲。

    才華盡顯,外貌加成,優秀飛躍的結果,天海祐希迎接了人生第 2 種孤獨感。

    她遭受寶塚劇團女孩們的嫉妒、陷害、霸凌,而且是很嚴重的欺負。

    /

    天海祐希從來沒有直說自己被同儕討厭,但從她撰寫的舞台回憶錄,以及旁人側面描述可以推敲得出:天海祐希遭受到的不只是說小話這麼簡單,還有更慘烈的造謠陷害、行為攻擊。

    根據天海祐希的回憶錄《明日吹く風のために》,入團首次舞台公演,她就找不到自己的皮鞋,只好跟朋友的哥哥借皮鞋,弔詭地是,全部成員只有她的皮鞋是消失的。

    她的劇服經常莫名被亂剪;她向同學和前輩求教時,很多人都不願意教她,只有當時一個當上男主角的學姊湶幸熱心指點,讓天海祐希點滴在心頭。

    根據曾經待過寶塚劇團的學姊回憶,某天看到天海祐希的手被包紮,她笑說是被熱水燙傷,但學姊知道內情並不單純。

    粉絲曾經分享去寶塚附近小吃攤吃飯,老闆娘告訴她絕對不會允許女兒進去該劇團,因為知道天海祐希在裡頭被欺負的狀況太誇張了。

    閒言閒語、無端造謠、胡亂栽贓,讓天海祐希陷入深沉的孤獨感,她內心不輕易相信他人,但又渴望他人喜歡自己,雙重矛盾夾擊。

    她最終頓悟了:「我以為只要我做到最好,這些閒言閒語就會消失,但最後我發現,討厭你的人,你的成功與努力都是礙眼。」

    「於是我釋懷了。」

    提前見到人性中的比較心與卑劣的一面,讓她更能輕易辨識出真誠,懂得英雄惜英雄。

    我相信天海祐希也是從第 2 個階段的孤獨感徹底體會到:做好自己的事情,用心對待珍惜你的人,畢竟看不慣你的人,你做再多他就是看不慣。

    可悲地是,那些人必然無法追上你,畢竟光是忌妒、陷害他人,就已經花上他們很多心力、沒時間好好照顧與進修自己。

    /

    越過每一重的孤獨,心靈都會更茁壯,天海祐希甩開外貌與人際關係的桎梏,反而越發適合演藝圈這種深水潭。

    離開寶塚後,她苦熬多年,終於憑著日劇《離婚女律師》《女王的教室》徹底大紅,從劇場藝術派直升主流一線大咖,而從《女王》之後,她所接的角色都是和激勵女性、人生導師的類型有關,舉凡《GOLD》、《結婚不結婚》等等,部部精彩又經典,拿獎拿到手軟。

    她戲外颯爽依舊,選擇做一個不婚主義者,可能與其過去經歷使然。

    2004年,天海祐希與歌手吉川晃司談戀愛,交往三年一度談婚論嫁,但就在此時兩人決定分手,分手原因不明;再此之前,天海祐希也跟足球員永井秀樹談戀愛,天天堅持回家做飯給男方吃,結果這段關係因男方的劈腿結束。

    天海祐希面對的第 3 重孤獨,是主流社會賦予女性的婚戀價值。

    她數度在訪談中鼓勵女性,如果沒有遇到適合的男人,大可不必踏入婚姻折磨自己,甚至要大家好好運動、維持身心健康,笑說:「男人會背叛你,但肌肉不會。」

    不過天海祐希強調,一輩子不婚,這是她自己的人生選擇,不是所有女性都要奉行的信條,而也是這種率直溫柔的言談,讓她成為女人們眼中的第一女神。

    /

    人生說到底,就是跟孤獨優雅共存

    天海祐希的灑脫,在於她早已清楚認知一件事,我們活在世界上就是與「孤獨」作戰,這份孤獨不見得是單身,已婚的人也會有孤獨,老人有孤獨,青少年也有孤獨。

    如何讓自己免於靈魂上的情感匱乏,說穿了,你真的只能靠自己。

    孤獨感,不是單身已婚這麼二元,它還包含著價值觀不被理解的痛苦、信念被人詆毀的難受,正因太多人害怕孤獨,才會強求自己服膺主流價值、被別人的眼光綁架,是的,他們害怕特立獨行所帶來的孤獨,甚至是無力。

    朋友、愛人、家人,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你,能找到一兩個,我就覺得人生實屬幸運,能夠和平相處就值得感謝。

    我總是喜愛那群溫柔不鋒利的人,左派右派都能融,即便自己有信仰,但也能溫柔地與不同立場的人對話。

    這才不是「沒想法」跟「鄉愿」,是我真的明白了,與其努力說服別人理解自己的觀點跟對錯,不如調整好自己,好好說自己的想法就好,不喜歡的人就不要理他呀(攤手)

    但基本上,通常這種人,很難有他不喜歡的人。

    如何面對孤獨與無力,這是一生課題,但解法似乎是像天海祐希對粉絲說的:「請拿應援我的態度應援你自己,你就會活出極致精彩的人生。」

    或許就是充實心靈、用心照顧自己、懂得放鬆一點的這份願力,可以緩解生活中的種種難題吧!

    #Adaymagazine

    https://www.adaymag.com/2020/11/30/amami-yuki-life-lesson-about-lonely.html

  • 寶塚霸凌 在 凌淑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28 19:55:39
    有 459 人按讚

    #凌某人閒聊 當一列火車翻過去

    台鐵普悠瑪脫軌事件已經進入調查程序,但這件事相信讓不少人聯想到2005年發生的日本JR West 脫軌事件,所以我們來談談西日本鐵道公司(JR West)福知山線事故吧!

    事情發生在2005年4月25日,日本福知山線列車在早晨九點十八分,以116公里的時速過一個大彎道時失速,列車衝出軌道撞進旁邊的公寓大樓,第一節車廂完全陷在大樓內部,第二節拗成L形、第三和第四節車廂完全脫軌,當場造成107人死亡,562人受傷。其中的99名死者(包含司機)集中在前兩節車廂。而在失速時,司機並未立刻按下緊急煞車,只使用了一般煞車系統,導致火車停不下來。年方23歲的年輕司機高見隆二郎,駕車的資歷僅十一個月,這很顯然是他個人的技術失誤造成的,可以結案了。

    是嗎?
    倘若JR West 事故就此結案,悲劇只會繼續發生。
    我們必須明白:當交通運輸系統發生重大意外時(無論翻船、墜機、火車脫軌),它不會只是單一原因造成的,必然是一連串事件的結合。
    於是,日本社會想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運輸安全委員會」展開調查。根據倖存者的訪談,列車的速度確實越開越快,在失事之前甚至急進急煞,還有一站火車停過頭。調查單位逐一過濾後,排除了機械故障和人為破壞的可能性──列車確實正常運作,鐵軌也沒有被人破壞──最後調查終於有了結論:

    1,環境因素:失事的地點是一個急彎道,簡直像死亡陷阱,但這個彎道的曲度其實原本沒有那麼大。1997年,JR West 把軌道從原本的全長600公尺,改成304公尺,造成轉彎的角度更急,以縮短行車時間,增加班次。(「災難要件1」形成了。)

    2,班次因素:由於福知山線的載客量很高,尤其在上下班通勤時間。為了消化這麼大的載客量,JR West 提高行車班次,並且把車班之間的「緩衝時間」取消。也就是,列車的誤點不是以「分鐘」來計,而是以「秒」來計。每一站只能停幾秒鐘的時間,一秒鐘都不能多。如果你每站多停3秒,那十站下來就誤點30秒,後面會越誤點越多,這是不可原諒的!所以司機完全沒有任何誤點的緩衝時間。(災難要件2)

    3,時空背景因素:2005年的日本鐵道法尚未規定所有列車軌道都要安裝 ATS 「自動列車停止系統」,失事的那個彎道就是還沒安裝的,導致失事時沒有任何保護裝置將火車停下來。(災難要件3)

    註:ATS為 Automatic Train Stop,算是舊有的安全系統,在軌道的定點(例如紅燈前面)裝置信號機,可以強制將通過的列車停下來。

    最近新聞很紅的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則是「自動列車保護系統」,有車載系統和無線系統兩大部份,可以全程監控火車速度,安全性相對提高。

    (普悠瑪這次的問題是火車有ATP系統,但監控端沒有監控系統,導致無法即時掌握ATP的狀態,必須仰賴司機口頭報告。)

    好,以上都是客觀因素,但這依然無法解釋為何司機高見隆二郎做出一系列闖紅燈、超速、急煞、停過頭、不使用緊急煞車等原因。到底司機當時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於是來到了極重要的災難要件4。

    4,惡劣的公司文化:JR West 對於違紀的司機員會送到稱為「日勤教育」的再教育營,凡是誤點、闖紅燈、停過站等等違紀事件的司機都必須再教育。
      但是,這個「再教育」不是真的教你如何改善操作技術,而是一種職場霸凌文化!

      一旦被送「日勤教育」,公司學長會集合起來凌辱、咒罵、譏諷、嘲笑違紀者,要求他們做一些很屈辱的工作:例如清鴿子大便,用牙刷刷馬桶等等,不然就是逼他們寫悔過書,一個小時就要寫完一頁,一直寫寫寫,搞到他們情緒嚴重創傷。
      曾有受過日勤教育的前任員工說,他只受過一次「再教育」就受不了,精神幾乎崩潰,最後他選擇離職。

    在列車失事的幾個月前,司機高見隆二郎才因停過頭而接受過日勤教育。

    ******

    於是整個綜合起來,我們知道2005年4月25日那天發生了什麼事。

    (事發十個月前,高見隆二郎因違紀而接受過慘痛的日勤教育)
    (事故當天8點53分:高見隆二郎從另一向開進寶塚站時不憤闖紅燈,造成ATS緊急煞車。違紀一次。)

    9點03分:
    列車從端點「寶塚站」重新開出,23歲的高見隆二郎駕車資歷11個月,由於進站時的闖紅燈失誤,列車出發時已延誤了15秒鐘。

    9點13分:
    列車不停靠下一站,於是司機以時速120公里衝過去,想趕回失去的秒數。
    在即將駛達伊丹站前,駕駛艙警鈴響起,車速過快。
    進伊丹站時司機來不及停下,造成火車停過頭三個車廂,必須倒車回月台。(違紀二次)
     
    9點15分:
    倒車讓誤點情況加重,司機從伊丹站出發時,已經延誤了1分20秒。

    9點16分:
    司機為了趕點,加速衝往下一站,此時全車旅客已明顯感受列車的疾衝狀態。

    (在此時,司機打電話給尾端的列車長,請求他不要把伊丹站過頭的事回報。
    列車長依規定必須立刻回報,但為了幫他,在回報時只說車子停過頭8公尺而不是75公尺,希望可以讓司機少受點責難)
    (此時有乘客敲駕駛艙的門,質問司機怎麼可以誤點?)

    9點18分:
    致命的彎道,致命的車速。

    司機很清楚自己之前闖紅燈一定會被通報,伊丹站的停過頭也會被通報。他慘了!他會被送日勤教育了!他違紀了!他不只違規一次,還違規兩次!他誤點了!旅客抱怨了!速度過快了!前面就是彎,轉不了彎!怎麼辦?快按煞車!煞車沒煞不住!快按緊急煞車──可是!按緊急煞車一定會被通報第三次!

    就這樣,他一直等到出事前四秒才扳下緊急煞車,但那時已經來不及了……

    司機臨死前,心中充滿的,是對制度的極度恐懼,而不是整個列車包含他自己的生命安全。

    當一間公司對績效的追求凌駕於生命安全之上,這就是結果。

    ***
    其實,即使在司機這麼慌亂的心理狀態下,如果軌道有ATS信號裝置,這樁災難還是救得回來的,無奈JR West 就是沒在這個彎道安裝,於是所有災難要件在此年此月此日此時此分此秒,同時到齊了。

    107人死亡,562人輕重傷。

    事後JR West 總裁面臨起訴,最後無罪開釋,因為這終究不是任何人能預知的後果。但,日本的鐵道法修正了,從此以後所有彎道都必須加裝ATS信號裝置。

    「日勤教育」則依然存在,JR高層相信這個訓練對員工「有所助益」,但他們會重新評估執行的內容和方式。

    *****

    我相信台鐵的公司文化不至於像JR West 那樣的嚴峻苛刻,但,Again,任何重大交通事故都不會是單一原因,必然是一連串事件結合的成果。

    普悠瑪脫軌的事件就靜待司法調查──內部制度的壓力、客觀硬體設施的不足,以及外在消費者的壓力,往往壓在所有第一線人員的身上。上頭的人感受到壓力可以往下要求,但下頭的人壓力卻沒地方可以推。

    我們也必須承認,常年以來的奧客文化確實在公共危險上推了一把。想想每年颱風天有多少人去敲航空公司櫃檯:「風又沒多大,為什麼不飛?」「我們假都請好了,為什麼不飛?」又有多少:「誤點都不用賠錢嗎?」、「哎呀我們一定要吵才有糖吃啦!」,「就算拗到幾百塊賠償也很爽」……

    福知山線事故發生後13年,台灣有了普悠瑪事故。若不想再見到更多悲劇,現在該是我們開始學的時候了。

    #連結是福知山線紀錄片 #中文好像叫重返危機現場的其中一集

    #分享時若欲包含中文部份請勾選_包含原始貼文

  • 寶塚霸凌 在 陳信諭 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22 17:40:17
    有 244 人按讚


    從日本鐵道災害中學習

    在一場悲劇發生後,我們能否盡快完成「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的制度準備?

    能否讓國人有打擊假消息和造謠媒體的共識?

    能否在報告公布後,儘速改善潛在的路線標準、安全防護系統,乃至人員過勞與訓練的諸多長期問題?

    這些都是災難後我們可以反思的,不要讓眾多的同胞平白犧牲!

    #從福知山線脫線事件看如何從災難中學習
    文: 陳信諭 醫師 、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台鐵普悠瑪蘇澳新馬事故屆滿24小時,在舉國同哀之際,由於事故原因尚待調查,雖有部分影片釋出並正調查ATP問題*,我們仍呼籲大家記得【停】、【看】、【聽】三原則,勿任意猜測、轉傳未確認消息,一切靜待正式調查結果。否則甚至會對受害者造成更大創傷。

    然而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台灣重大鐵道意外,過去並無專責獨立機構負責調查,相比美國於1967年改組航空安全局業務為獨立機關「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日本也在2001年改組航空事故調查委員會為「航空、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再於2008年改為「運輸安全委員會」。台灣「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預定於今年才提出草案,相形之下已經較慢。

    然而,從災難中學習,從打擊中進步,是成熟社會必備的條件。我們今天就要以日本「航空、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處理的一個案例,來看「組織文化」如何釀成重大意外!

    #一條爆量的通勤路線

    和關東不同,關西的京阪神都會圈,傳統上是「私鐵王國」,阪神、阪急、南海、近鐵、京阪等業者百年來各擅所長,串起了三大都市,並形塑郊區多樣的風貌。

    在日本國鐵民營化後,JR西日本相比JR東日本或東海,競爭壓力較重,必須在服務上急起直追。因此公司在「都市網路」內強化新快速服務,民營化後引進的207系、221系等新設計電車,也都是載客量大,加速優異的列車。

    發生事故的JR福知山線,原本是大阪聯絡山陰地方福知山站的中長距離路線,但在新線建立與近郊都市化下,靠近大阪方向變成通勤為主的路線。不過因為在寶塚站後和阪急寶塚線,在伊丹站後和阪急神戶線、阪急伊丹線路線類似,也面臨和私鐵王者阪急的競爭。

    福知山線歷史已久,存在老舊路線彎道多、月台長度無法擴建等問題。在無法增加列車節數下,JR只能把排點推到極限,將「餘裕時分」(用來追回誤點的緩衝時間)全廢,雖然自動列車停止系統是全線最舊的ATS-SW**,但仍將尖峰班次壓到兩分鐘一班。社內對駕駛員誤點的處罰也非常嚴格,對於準點的壓力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

    甚至在1997年時,JR為了縮短至尼崎的行車耗時,在塚口以南貨物站的改建工程中,將曲率半徑由原本較緩和的600公尺改建較彎曲的304公尺。

    終於,悲劇發生了。

    #福知山線悲劇發生

    2005年4月25日,在早上通勤尖峰尾聲的9點18分,一列由寶塚駛往同志社前的207系5418M車次快速電車,在塚口以南約1公里高速通過彎道時,前五節車廂以超過100公里時速衝出軌道。

    更慘的是,彎道旁緊鄰著一棟9層樓公寓大樓,第一節車廂直接衝進大樓停車場,第二節車廂被壓扁在外牆上,不鏽鋼製車廂扭曲變形,車內瞬間成了人間地獄。

    搜救雖然馬上展開,甚至有許多居民義見勇為的用自家車馬上把輕傷者送醫,但前兩節車廂受損實在太嚴重,頸椎、內臟壓迫致死,甚至四肢切斷者不計其數。救援不眠不休持續進行三天後,才在大樓內挖出了23歲駕駛員高見隆二郎的遺體而告終,總計造成107死562人受傷,是JR民營化後迄今最慘烈的事故。

    #事後調查

    事發後,剛成立四年的國土交通省航空與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主導調查,分析行車紀錄發現列車嚴重超速,在上一站以列車極速120公里高速通過後,列車過彎時速高達116公里,遠高於70公里的彎道速限。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專業技術人員一版一眼,嚴守規範,為什麼這位司機會用這樣離譜玩命方式駕駛呢?

    當時,國鐵時代資深司機員大量退休,人力青黃不接,年輕的駕駛員高見隆二郎僅有11個月經驗。

    根據調查報告所述:事故當天,列車在前一站伊丹站停車時停過頭約72公尺,需要「倒退嚕」,導致誤點1分20秒。

    JR西日本的內規是,如果司機誤點超過1分鐘,就要接受一個月的「日勤教育」。內容包含上班時禁止和別人講話、禁止喝水和上廁所,甚至被學長罰掃廁所等霸凌。

    而高見在10個月前,上班三週時,就曾因為停車過頭100公尺,而嘗到「日勤教育」的苦頭。因此高見不但拜託列車長假報過站只有8公尺,同時一路「將車速推至極限以圖追回誤點的時間」。

    因為分心於先前失誤,高見看到彎道時,才發現車速過快,出軌4秒前才啟動煞車,而且還不是緊急煞車而是普通煞車(因為用緊急煞車要上報,會受處分),這時一切都太遲了,列車就這樣以百公里時速一頭撞進大樓。

    官方報告直接指出,JR西日本對司機的管理是出事可能原因之一,其他如舊式ATS-SW無法自動啟動減速,路線設計問題,列車側面防撞性等都是釀成重大傷亡原因。

    #事件後處理和對我們的啟示

    事故後,經過調查和安撫周邊居民,福知山線過了一個月多才開始復舊工事,55天才重新通車,期間JR每日損失3000萬日圓以上。通車時JR將號誌升級為ATS-P系統,並大幅調降沿線速限,也在其他各線全面完備化地上側速度照査機能,能在進入彎道前未減速時啟動緊急列車停止装置(EB)。

    JR西日本會長與社長在輿論抨擊下引咎辭職,29名幹部受處分,除了賠償遺族外,JR也買下了受創的公寓,拆除至4樓後,改建為紀念館與慰靈碑。剛剛於今年9月啟用。

    2011年,日本法院初審裁判JR西日本「日勤教育」不當,須賠償61位員工精神創傷。

    雖然不能說問題都被解決,但在公開獨立的調查下,JR西日本變態的企業文化被揭開,硬體安全標準快速提升,日本鐵道界與民眾對於「準點」的無限上綱也有所改變,「安全」被重視的程度終於重於效率。

    回到台灣,在一場悲劇發生後,我們能否盡快完成「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的制度準備? 能否讓國人有打擊假消息和造謠媒體的共識?能否在報告公布後,儘速改善潛在的路線標準、安全防護系統,乃至人員過勞與訓練的諸多長期問題? 這些都是災難後我們可以反思的,不要讓眾多的同胞平白犧牲!

    *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列車自動保護系統,具有全程速度監控之功能,若列車速度超過限速後,由制動裝置控制列車停止或減至安全速度。
    **ATS (Automatic Train Stop):自動列車停止裝置,沒有全程速度監控,當列車經過單個信號發射點時,若超速或冒進,緊急制動會將列車停下來。最基本的ATS-S(地上發射器型)是在紅燈或超速時,會對列車發出警訊要求停車。進階的ATS-P(數位制動曲線型),則有多個感測器,會計算一條制動曲線,讓列車在任何速度均可及時實行制動,並在紅燈前停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