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寶可夢種族值鑽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寶可夢種族值鑽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寶可夢種族值鑽石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萬的網紅有錢人想的都一樣,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何猶太人死也不會去考公務員? 美國70%的財富都掌握在3%猶太人的手裡,在每個人財產都縮水的年代,只有猶太人能繼續創造財富,你只有學會猶太富豪的不景氣生財術,才有可能擺脫一輩子窮忙到老死的命運! 面對不景氣,猶太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塔木德》是1000多年來由2000多位猶太學者集體編撰而成的...
寶可夢種族值鑽石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何猶太人死也不會去考公務員?
美國70%的財富都掌握在3%猶太人的手裡,在每個人財產都縮水的年代,只有猶太人能繼續創造財富,你只有學會猶太富豪的不景氣生財術,才有可能擺脫一輩子窮忙到老死的命運!
面對不景氣,猶太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塔木德》是1000多年來由2000多位猶太學者集體編撰而成的,是一部集宗教、律法、處世和經商法則的偉大經典。猶太人的致富聖經《塔木德》中有句格言:「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是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歡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祂。」
猶太人認為光靠勞務報酬,做一輩子的守財奴,永遠不可能成為大富翁。他們不做死命存錢的事,因為鈔票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錢」,它的價值也不僅止於面額上的數字,他們將鈔票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能讓錢持續源源不絕流進口袋的生財器具,因此他們仔細權衡每一筆支出,他們用錢買的不會是當下的需求,而是買進未來、買進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很多人討厭猶太人,說他們是一個視錢如命的民族,為了賺錢,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不過,與其說他們喜歡錢,不如說他們是「喜歡賺錢」,他們靠自己深謀遠慮的精明腦袋,逆轉了自己的命運,賺進令你瞠目結舌、多到數不清的財富權勢,並且樂此不疲。
猶太人擅長從困苦的日子中翻身致富,回頭看看台灣薪貧族的處境,不僅經濟市場哀鴻遍野,還要面對高失業率和高物價指數的衝擊,我們擁有的資產總額卻只比零多一點點。若是能從猶太人那兒擷取一些與眾不同的「賺錢」智慧,仿效他們「喜歡賺錢」的心態,轉換思維,或許就會發現經濟不景氣,其實沒有那麼糟糕,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費,只要懂得敏銳觀察、逆勢操作,賺錢的機會仍然無所不在。
為何猶太富翁死也不會去考公務員?
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為了追求穩定的生活和福利而去考公務員,為什麼猶太人死都不會去考公務員?猶太人雖然是全球最富有的民族,卻也是一直在流浪沒有自己國家的民族,這樣的危機感使他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一個警覺而奮進的狀態,也使得他們掌握了更多方式來抵禦風險。
對於猶太人來說,考公務員依然無法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這是另一種當螺絲釘的選擇,只不過這台機器從私人公司換成國家,然而,國家這台機器真的有如此穩固而萬無一失嗎?在歐債危機爆發之後,希臘和西班牙首先削減了公務員的薪水和福利,而加拿大和古巴各國紛紛裁減了數萬名的公務員,大環境的不景氣影響下,公務員優厚的福利會拖垮一個國家的財政,當這把隨時會開鍘的刀有可能伸往你的脖子,你還會往公務員這個坑裡跳嗎?
精明的猶太人認為,公務員的存在是為了節省交易費用,而無法創造出真正的價值,私人的財富可以透過更多的投資行為創造更多未來的財富,一個公務員所提供的服務,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高的價值獲得如此高的收入。他們也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在通過公務考試上,這對猶太人來說反而是生產力低下的行為。
公務員的職涯向上發展性和向外發展性差,環境安逸會讓人缺乏危機意識,也無法培養能力,在目前的經濟環境體制之下,就算是穩定收入的公務員,同樣逃不過高通膨把資產吃掉的命運,卻會因為政府財政日益困難,現有福利逐漸削減,當人力精簡,公務人員的工作量也會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當景氣越來越差,政府財政收入降低,公職環境更是看不到任何未來發展的機會。
猶太人會怎麼選擇?
猶太人的思惟受到宗教影響非常深遠,猶太教向來鼓勵人應該全力發展自己的能力,拒絕抹殺個性,他們主張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他們認為不合理的東西,甚至認為個人的力量是可以影響世界的。
《塔木德》裡會勸告猶太人應該擁有抱負和雄心:「凡是胸懷大志的人,最後總是會有所成就的。」從猶太教的觀點來說,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之民,是上帝挑選出來的,因而具有極高的素質,擁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力,他們對自己打從心底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其他民族的人,在這樣的民族性之下,他們不會選擇當一顆安逸被動等待命運的螺絲釘,景氣越糟,他們越要在危機中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
英國猶太人詹姆士年輕時把父親給他的一筆財產花光,他才覺醒要努力奮鬥,決心從頭做起。他從哥哥那裡借來一點錢,自己開辦一間小藥廠。他親自在廠裡組織生產和銷售工作,從早到晚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把工廠賺到的一點錢積蓄下來擴大再生產。幾年後,他的藥廠辦得有點規模了,每年有幾十萬美元的盈利。
但靈敏的詹姆士經過市場調查和分析研究後,覺得當時藥物市場的發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場前途光明。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各式各樣的食物。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毅然出讓了自己的藥廠,又向銀行貸得一些錢,買下「加雲食品公司」的控股權。
這家公司專門製造糖果、餅乾及各種零食,同時經營煙草,雖然規模不大,但經營類別不少。詹姆士掌控該公司後,在經營管理和行銷策略上進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將產品的規格和式樣進行了擴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等多個品種;餅乾除了增加品種,細分兒童、成人、老人餅乾外,還向蛋糕、蛋捲等發展。這樣就使公司的銷售額迅速增長。接著,詹姆士在市場領域上下功夫,他除了在法國巴黎經營外,還在其他城市設立分店,後來還在歐洲眾多國家開設分店,形成了廣闊的連鎖銷售網。隨著業務的增多,資金變得雄厚起來,詹姆士又隨機應變,把英國、荷蘭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購下來,使其形成大集團,名聲鵲起。詹姆士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當初對小藥廠經營前途不佳的理智分析,及時捨棄,從而轉向食品行業。可見,適時放棄也是商業經營中的一種高級智慧。
這就是猶太人。他們思想開放,崇尚自由,反對一切守舊的東西,更不會為一些僵化的觀念和傳統的做法所拘束。猶太人的性格不會被傳統的背景和勢力所嚇住,年老的拉比總是鼓勵年輕人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不要害怕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即使是冒險也是值得的。
他相信的是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他要做的就是推翻前人帶給後人的影響,而創建一個由自己主宰的國度。猶太人的思想是開放的,他們甚至沒有國家、種族和地域等等的限制。他們為了自己能夠生存和發展,走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這些便是現代商人的原型。
當機運到來的時候,猶太人就利用自己的技能,在沒有資本,沒有工具,也沒有錢的情況下,沿著社會階梯向上攀登。不考薪資優渥的公務員是暫時地放棄眼前的利益,但是猶太人著眼的永遠是為了未來得到更多的利益。當機會來臨時,不敢冒險的人永遠只是平庸之輩。
即使只能領死薪水,還是要先買房?
每個月固定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現在景氣這麼差,老闆不賺錢,我也沒錢賺,物價又那麼高,薪水都不夠用,不負債就偷笑了,怎麼可能擠出第一桶金?」
當你這麼質疑的時候,翻翻報紙、看看商業雜誌,就會發現,事實上,和你條件相當,卻成功賺到第一桶金的也是大有人在,但是為什麼那個人不是你?
因為你一直嚷嚷著不可能,同時卻不去檢討自己的收支和資產分配狀況,不改變消費習慣,不肯花精力做功課學習投資,還是讓每個月的薪水四處流散,你當然一輩子都不可能擁有第一桶金。
猶太人相當重視理財的概念,猶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透過各種方式來教育他們要謹慎使用自己的資源;例如,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自己專屬的糖罐子,每個禮拜一,父母會發給他們固定、每個人都相同的糖,做為一個禮拜的用量,要怎麼分配使用,由孩子自己決定,如果一下子就吃完了,那別人在喝著加了糖的咖啡時,你就只能喝苦咖啡,別人有甜食當零嘴時,你就只能舔手指乾瞪眼,不然就要向父母或其他兄弟姊妹提出協議,用自己的勞力或任何東西去換取更多的糖。
猶太人常說:「賺錢不難,用錢不易。」意思是說,每一筆花費都要仔細衡量,如果花出去的一塊錢,不能幫你賺進兩塊錢,那你就不該花這筆錢,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總是能把小錢變成大錢的原因。對於金錢的使用,要積極的規畫,徹底執行,才有可能迎接第一桶金,然後生出第二桶金,甚至變成不斷有金錢冒出匯集的聚寶盆。
擁有保值商品,才能對抗通貨膨脹
現在全球經濟處於頹勢,各個國家為了刺激經濟,會採取「量化貨幣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中央銀行開始狂印鈔票注入市場,使得你我手上的現金開始貶值,資產大縮水,連帶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年年飆升,開始通貨膨脹,薪資卻一直沒有跟著成長,換句話說,就是用你的薪水,可以買到的東西愈來愈少,手裡雖然捧著鈔票,但是你將會愈來愈窮。
面對眼前的經濟局勢,感覺投資什麼都會慘賠,所以多數人無可奈何地選擇安份的守住現金,認為至少還有利息可以賺,但是不要忘記了,這同時也是「負利率」愈來愈嚴重的時期,通貨膨脹率高過銀行存款利率,錢只會愈存愈薄,你的資產可能放著放著就蒸發掉了。
所以,要把現金換成可以保值的商品,像是土地、房產、黃金、鑽石,或是古董等等,其中,猶太人認為土地又比房子來得有價值,因為買了一間房子,只是和別人共同擁有房屋所在的土地,而且土地不會變動,屋子則會變舊損毀。黃金、鑽石雖然也有買賣價差的波動,但是幅度相對來說還是小的,而古董商品,因為藝術層面的價值,當然是時間愈久愈珍貴。
猶太富翁在經濟蕭條時,仍然可以繼續累積財富,就是因為他們讓資產彈性流動,從長遠來看,全球的景氣有一個循環週期,現在的景氣確實很低迷,但是將來反彈回來,中間仍有利潤,而且即使現在的企業普遍表現不佳,卻有在不景氣中依然火紅的產業,也就是說,如果你很認真地把現在的兩塊錢放在對的標的上,就有機會變成三塊錢,但是如果你把這兩塊錢緊緊的縮死在保險箱裡,那它就是兩塊錢,以後甚至變成不到一塊錢,當你驚覺自己居然一毛錢都沒享受到,就變窮了,到時候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猶太人會選擇到到國外打工嗎?
當景氣寒冬到來,失業率節節高升,每個人的所得薪資倒退回十多年前的水準時,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到國外打工,以當屠夫或是到農場採草莓付出勞力的方式賺取他們人生的「第一桶金」。對他們來說,在國外一個星期同樣是工作五天,每天可以朝九晚五準時下班,一個星期就可以賺到兩萬二,為什麼還要留在台灣領一個月兩萬二這樣讓人無法生存的低薪?
在台灣,很多年輕人一畢業以後就失業,經歷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找到的工作,也未必是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大家都在為了五斗米折腰,「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假日做到死」,一個月才領兩萬二,這是目前「窮忙族」的生活寫照,就像是一部巨大機器裡的一顆卑微螺絲釘,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只能勞勞碌碌混日子,當零件老舊破損,只能等著被汰換。
在這種普遍悲觀的氛圍底下,國外的自由悠閒生活和較高的待遇變成了年輕人心中一個美麗的憧憬,有些人是為了夢想而去國外,有些人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但是到異鄉討生活,不見得比台灣輕鬆。以到澳洲打工為例,景氣不好,澳洲的狀況也一樣差,尤其在歐債危機爆發之後,各國的失業率變高,許多年輕人也成為背包客到澳洲打工。當地規定,外來打工者不可以在同一個雇主下工作超過六個月,所以一段時間之後就要找新工作,若沒辦法找到,就只是從在台灣的失業族,變成在澳洲的失業族而已。
飛往國外打工一邊度假一邊賺錢的夢想就像是十九世紀中葉美國的淘金夢,當時發現金礦的消息從美國加州傳來,許多人認為這個機會千載難逢,於是紛紛奔赴加州。淘金夢的確很美,做這種夢的人也比比皆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湧進這座城市,當時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自然不能盡如淘金者的意願,變得越來越難淘。不但金子難淘,因為僧多粥少,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艱苦。當地氣候乾燥,水源奇缺,許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沒有一圓致富夢,反而喪身此處。
目前會選擇到國外打工的年輕人分成兩種,一種是憑藉著自己的勞力,瘋狂賺錢,只想要存錢帶回台灣;另一種是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存了一筆旅費就去旅行,認識不同的朋友,體會當地的異國文化。每個人固然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對於想要靠著到國外打工度假同時存到第一桶金就此翻身致富的人,擅長創造財富猶太人的想法顯然和你不同。
猶太人如何致富?
美國作家索爾貝婁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對猶太人來說金錢是唯一的陽光,它照到哪裡,哪裡就亮。」最開始的時候,猶太人跟每個人都一樣,沒有金錢、沒有地位,甚至沒有國家。在這個世界上流浪的猶太商人是怎樣成為有錢人的呢?他們會用行動積極創造出自己的財富。
被譽為這個世界上最精明的猶太人會選擇到國外去打工嗎?他們不會。對於精明的猶太人來說,到國外打工只是賺錢的其中一種方式,絕對不是他們致富的選項。在他們的想法裡面,會認為到國外出賣勞力打工只不過是讓自己從一顆螺絲釘換到另一個地方當螺絲釘而已,他們不會只重視眼前微小的利益,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靠勞力賺錢。
有一個台灣的留學生在國外大學畢業後到澳洲工作,進入金融業從普通文書開始做起,他的第一份薪水大約是十萬台幣,後來他考到當地的金融證照,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加薪二萬,每個月是業績而定還有一至二萬不等的分紅,年終獎金另計,年假二十天。做了三年之後,他卻決定回台灣發展。
每個人都認為他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台灣的薪資環境比澳洲低那麼多,福利也有差,不繼續留在澳洲過著愜意的白領生活真是個笨蛋!但是他卻認為自己在澳洲頂多只是一個高薪勞工,雖然目前台灣大部分企業所提供的薪資、福利缺乏競爭力,但是為了累積經驗,他還是選擇回台灣充電,在台灣本土的金融業他可以學到好幾倍的經驗。
尤其是當金融風暴來襲,台灣政策更是鎖國封閉,種種不利的因素,會成為他發展的良機。他決定在台灣邊工作邊考國際金融證照,之後去新加坡或香港,而不會選擇再回到澳洲,因為他了解在同樣都是亞洲背景之下,在國外工作過的外語能力和經驗就變成他的優勢,這就是運用了猶太人的思惟,在最糟糕的環境中乘勢向上發展。
當初那個留學生繼續留在澳洲,也許會有不錯的發展,但是卻不會有亞洲金融業的經驗,能夠提供給公司的附加價值就少了一些。如果再過十年,他對公司來說依然只是一個外國人,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也不具有競爭力,只是住在國外的一顆螺絲釘,和一般時下的窮忙族本質上沒有不同。
猶太人雖然是視錢如命的一個民族,但是真正讓他們致富的思惟,不是你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掙了多少錢,不是靠著打工去賺人生的「第一桶金」,而是要看你能留下多少錢,把錢留住多久,以及你的「第一桶金」是否能夠幫助你生出未來的「一百桶金」。
寶可夢種族值鑽石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國金融時報》好文選讀
「直擊“維密秀”:中國式面子問題」
〜〜劉裘蒂:上海“維密秀”與性感無關,它是一場界定階級身份的盛筵。值得圍觀的不是超模,而是台下觀眾。
劉裘蒂 2017-11-23
為什麼遠道從紐約眼巴巴到上海看2017年的“維密秀”?我的目的很直接:想要親身體驗為什麼“維密秀”在中國這麼火?這個在西方已經逐漸失去了光澤的“維密秀”,為什麼在中國卻變成現象級的文化現象?
出發前我跟一些美國朋友提到我將要到上海去看第22屆“維密秀”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感到特別激動,有些美國朋友大概認為我“墮落”了!畢竟我是那個在20歲以前已經讀完尼采所有作品、混過華爾街的“女博士”,又是主張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為什麼會為一個被女性主義者批評為“物化女性”的內衣秀捧場?
但是當我走出上海賓士文化中心,我才領悟到我的預設錯了。我本來以為中國人看“維密秀”是基於一種“集體的偷窺欲”,反映出消費升級的過渡時期社會的獵奇心態。然而現在我甚至不認為這是一個中國“宅男的視覺盛宴”,因為其實它已經在極大程度上跟“性感”和“時尚”剝離,成為一種界定社會階級的消費性身份象徵。
11月20日秀後當晚,“維密秀”壟斷了微博的熱搜話題,成為現象級的全民輿論運動。其中最受矚目的三條是:#奚夢瑤摔跤# (熱議“維密秀”史上第一次摔跤);#有錢也不是萬能,王思聰看“維秘秀”幹站著#(說王思聰遲到了,所以站著看全場);#維密秀現場組織混亂# (洪晃發微博:“像逃難一樣,然後大家開始搶位置”)。
在我看來,這三個熱門話題都跟中國人“好面子”有關。
首先,關於王思聰站著看“維密秀”的謠言是假的,因為我就坐在他後面,他就坐在李小璐和關曉彤的後面。據估計上海“維密秀”來了12000人,其中有數百個在遮罩的VIP區席位。
但是關於王思聰“罰站”的誤傳,顯然是為了凸顯“維密秀”一票難求。根據報導和我看到的私售訊息,中國黑市黃牛票從10萬炒到35萬不等。“維密”的高管對我澄清:“維多利亞的秘密不出售僅贈與受邀者的表演門票,不授權任何協力廠商代理人出售門票。獲得門票的唯一途徑是通過特殊的邀請。”
往年的“維密秀”也有不少賣票的傳聞,但是沒有像這次中國買票管道與價碼的甚囂塵上。我問了很多朋友,砸錢看“維密秀”的心態是什麼?很多人說,土豪可以用來曬朋友圈,因為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說穿了,就是面子問題。
秀場在我周圍的有明星鐘漢良、鄭愷、李小璐、劉嘉玲、陳學冬,有網紅雪梨,有企業和投資大佬郭台銘、熊曉鴿。很多人跟我說,其實花10萬或35萬並不是為了看臺上走秀的完美身材,而是買跟鐘漢良排排坐、和李小璐摩肩接踵的“特權”。
所以在煞費周章的折騰過程中,當我數度懷疑看這場秀是否“值得”,我便提醒自己我免費得到的這張票,在黑市可能價值高達35萬……
1977年羅伊•雷蒙德在美國俄亥俄州創立了“維多利亞的秘密”品牌,當時是為了解決讓男人(他自己)在為妻子購買內衣時感到尷尬的問題。第一屆“維多利亞的秘密”時裝秀1995年在紐約的廣場酒店舉行。1996年納奧米•坎貝爾、斯蒂芬妮•西摩、和海倫娜•克裡斯坦森同台走秀,開啟了品牌與超級名模的聯繫。
“維密秀”的經典語彙:性感挑逗的內衣、15公分高跟鞋和一雙有時重達10公斤的天使翅膀(注:只有和“維密”簽約的模特兒才能成為維密天使,相當於代言人)。2003年海蒂•克魯姆戴了“維密秀”歷史上最大的翅膀,高達366公分。
“維密秀”的另一個傳統噱頭是重金打造的“幻想文胸”: 克勞迪婭•希弗1996年展示價值100萬美元的第一款幻想胸罩。超模吉賽爾•邦辰在2005年穿了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幻想胸罩,價值1250萬美元,由2900顆鑽石,22顆紅寶石和一顆101克拉大鑽石組成。
今年“維密”天使萊斯•裡貝羅穿著由Mouawad設計、費時350小時製作、價值200萬美元的“香檳之夜”幻想文胸,結合了裝飾性項鍊,以鑽石、黃色藍寶石和藍色托帕石造成虛實效應,並用近6000個寶石鑲嵌18K金點綴。但是夾雜在五花八門的各種造型之中,上海的觀眾並沒有為這個重頭戲驚歎喝彩。
因為衣服已經不是“維密秀”的重點,它們只是陪襯經過鍛煉的完美體格。
多年來“維密秀”在紐約或洛杉磯舉行,直到2014年首度跨出美國到倫敦,2016年在巴黎,上海秀是“維密秀”首度在亞洲舉行。“維密”為了攻下中國的市場,先要提高國人對品牌的關注度,而上海“維密秀”在中國自帶流量,畢竟這是在2008年奧運和2010年世博會之後,少數能夠讓全球觀眾聚焦中國的秀場。
中國對於自己的國際形象極為關注,有時甚至帶有“好面子”的情緒濃度。
更讓中國“長臉”的是,在55名入選的超模翹楚中,這也是歷史上華人最多的“維密秀”:劉雯、何穗、奚夢瑤、雎曉雯、謝欣、陳瑜 (法籍華裔),和第七名中國模特兒王藝,由網路選秀綜藝節目《天使之路》30位入圍者中脫穎而出。
在這次“維密秀”之前,就有不少因為種族意識而燃起的風波,包括美國超模吉吉•哈迪德數個月前遭中國網友批評“種族歧視”,因為她在妹妹上傳的社交媒體視頻中,拿著一塊佛陀形狀的餅乾,裝出眯眯眼的樣子。後來她很失望地表示今年將無法參與在上海舉行的“維密秀”。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成功地借由網路,行使抵制哈迪德來華的“話語權”。
而有些中國媒體報導,外媒借著這個活動的外國訪客簽證流程來“黑”中國。
根據我經歷的公安審核流程,當“維密”決定邀請名單之後,受邀者必須提供身份證明,然後由“維密”傳送給中國官方審核認證,才能正式納入名單。而真正的邀請函並不寄到國外的地址,而必須寄到嘉賓在中國下榻的酒店。邀請函加上兩張證件,包括已經被中國核准的那張,才能在“維密秀”的現場換取入場券。
我到了上海之後,發覺我的邀請函還沒到,“維密”總部的人員解釋情況有了變化,邀請函不能以快遞傳送,必須由本人憑著身份證件領取。我想,入場要憑著已經與主辦方註冊的有效證件,因此這個措施應該與公安無關,莫非是為了防止內賊勾結黃牛賣票?
隔天“維密”又緊急通知我,他們突然找不到我的邀請函,但是確認安排我坐在貴賓席,需要拿一個貴賓區專車入口的特別通行證。
當晚我的車把我落在貴賓區私密的B2入口之後,輾轉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到了取票的地方。入座不久以後,旁邊來了一個電視主持人,當場在做直播,他的座席號碼居然跟我“撞號”,很快我們就發現,我們兩個並不是僅有的例子,許多貴賓席的VIP也都有撞號的情況。
根據非官方的解釋,這是由於電腦自然生成劃位元時所出現的錯誤。但是加上邀請函的神秘失蹤,我不免想難道這其中另有貓膩?莫非內部有人透過這種方式向黃牛提供票源?
無論如何,有人認為“維密秀”滿足了中國“土豪”的原始欲望,它代表了一種國外的“高大上”,讓觀者覺得立馬時尚起來,融入國際主流。而黑市的價碼,似乎又提升了“維密秀”神秘的吸引力。
在我看來,“維密秀”在中國變成一個盛世奇觀,但是這個奇觀真正值得觀看的地方,並不是在臺上那個已經公式化的嘉年華會,而是台下和網路圍觀的中國觀眾。
這次的“維密秀”,無疑是我近年來在中國參加的正式活動中,出席的觀眾穿著最為考究的一次。邀請函上對於服裝的要求是雞尾酒服,但是許多男性穿著黑領結的小禮服,而不少女性穿長禮服和皮草,感覺是把家裡面最好的家當都穿出來了。
根據我在紐約為奢侈品牌辦活動的經驗,中國人對於服裝要求經常主動打七八折,但是這次我的感覺是大家卯足了勁,做出150%、甚至200%的超額表現。
據說觀眾在外面排了很長的隊,並且有爭先恐後的現象,因為我的入口是在貴賓席區,所以沒有看到這樣的景觀,我的感覺是對公眾秩序的評論,反映了在乎這個活動所代表的“國家形象”,這是一個值得講究的“面子”。
整場有六個環節,包括和法國時尚品牌Balmain合作的《朋克天使》鉚釘系列、《冬天的故事》、《女神們》、《遊牧的歷險》、針對年輕人PINK系列而製作的《千禧國度》主題。
去年無處不在的少數民族風,特別是誇張的中國元素,為中國線民詬病,比如超模艾爾莎•胡思卡扛著纏著腰身、從肩膀冒出來的龍頭。今年的中國元素比較簡約,集中在《青花瓷天使》的環節。在服裝史上,西方和中國設計師利用青花瓷元素已經是稀鬆平常,近乎窠臼。
“維密秀”的造型雖然絢麗,但是很少人會認為這場秀代表的是時尚的成就,觀眾其實是沖著超模的人氣和架勢而來。這次秀場的舞臺美學和時裝,沒有讓人認為這是中國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開場不到五分鐘,奚夢瑤跌了個踉蹌,這跤摔得絕對不輕,因為至少足足有30秒,她在地上爬不起來,加上背後戴的飾物十分沉重,直到走在她身後的巴西模特吉賽爾•奧利維拉過來攙她一把。
秀後奚夢瑤發了微博道歉:“對不起,大家失望了,謝謝所有人的關心,做模特7年,這條路上一路走來摔過無數次……但是我知道不管摔得多疼,我都一定要站起來,把路走完……未來的路很長,我會一直走下去……謝謝你們。”這條微博總共拿了100多萬個贊。
這兩天奚夢瑤摔跤前後的動圖,反反復複地在中國各種媒體中重播,引爆一連串的問題:她是被誇張的薄紗披風絆倒?還是地板材質太滑?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才站得起來?她走完余程的表情合適嗎?
中國線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分為兩派:奚夢瑤的死忠粉,認為她微笑站起來走完全場,代表了人生積極的態度和充分的敬業精神;反對派則認為她今後將與“維密秀”無緣,有人甚至斷定跌倒本身乃是不敬業所導致的基本功不足。
微信大V“她生活”發文批判奚夢瑤兼職(廣告、電視、電影)過多,把她的摔跤歸因於外務干擾,而缺乏模特的職業精神,因此走不了臺步。
相對而言,西方媒體的報導傾向於中性或正面,《人物》雜誌認為奚夢瑤以“全然優雅”的方式處理了這個難堪的意外;《E!娛樂訊息》讚美“模特兒奚夢瑤在“維密秀”中跌倒,但她的恢復100%完美無瑕。”
“維密秀”的執行製作人愛德華•瑞澤克在推特中表態:摔跤並沒有什麼丟臉的,能夠站起來並完成表演就是最大的成功。但是有些中國線民自聘為英文大師,把他的推文做了逐字解析,認為他事實上是捧幫助奚夢瑤的巴西模特兒,而不是讚揚奚夢瑤。這其實是對瑞澤克推文的曲解。
我認為中國網友對於“維密”高管推文的過度解讀,對奚夢瑤的過度審判,反映了自身的焦慮,因為群眾想要解讀的,不僅僅是奚夢瑤是否一跤從此斷送了模特生涯,而是這個事件所反映的中國“面子”。
有些中國網友指出,“維密秀”要錄製兩次,希望在11月29日(美國時間11月28日晚上)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CBS對全球聯播的視頻中,能夠刪除這段尷尬的情節。
為什麼要刪除?我認為不論是從新聞性和故事性來說,這個環節其實是最有看點的一分鐘。
當部分中國網友抨擊奚夢瑤“傻笑”和在臺上以愧疚的表情走完余程的姿態,《雅虎!網》的編輯卻說,奚夢瑤的笑容把一個讓人嚇到蒼白無力的場景,轉化為整場秀最好、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這似乎又反映了經典的中國式好面子,對比西方人鼓勵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
然而,當我們在熱議奚夢瑤的模特兒生涯,以及王思聰和關曉彤搶鏡之時,我們真正應該問的是:為什麼在長達十頁的“維密秀”主創和製作團隊名單裡面,除了一個製作助理和幾個負責超模的美甲師,幾乎看不到任何中國人的名字?
我認為在乎中國和中國人的國際形象本身是好事,但是先要搞清楚,我們在乎的是什麼?是純粹的面子問題?除了有“土豪”願意砸錢獵奇之外,我們給世界看的是什麼樣的“奇觀”?我認為真正的國際話語權,不是作為以一個消費者的心態砸錢就可以買到,也不是模特兒的國籍可以代表。
在中國線民斤斤計較哪個中國模特兒入圍“維密秀”的同時,為什麼沒有人問“維密”:在中國舉行的首秀為何部分環節不找中國設計師合作?張藝謀也在上海維密秀現場觀秀,但是為什麼舞臺美術沒有中國人(不必是張藝謀)的參與?
2017年的上海“維密秀”,只是一個移植到中國的壯觀事件行銷。而在這個奇景裡,中國人只是舞臺下的觀眾而已,不是背後創意的大腦。真正應該思考和議論的,不是中國人或西方選秀裁判喜不喜歡眯眯眼的問題,或是在走秀時跌倒丟不丟臉的問題,而是如何才能讓世界真正看見中國。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5189?full=y&ccode=2G172001
畫面來源:Clevver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