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審查你被標註在內的貼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審查你被標註在內的貼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審查你被標註在內的貼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審查你被標註在內的貼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 敗選後的美總統川普再次推文開戰,威脅國會廢除《通訊規範法》第230條 ,否則就...

  • 審查你被標註在內的貼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10 07:00:50
    有 1,680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

    <單則精選>
    敗選後的美總統川普再次推文開戰,威脅國會廢除《通訊規範法》第230條
    ,否則就將否決國防授權法,也就是高達7400億美元、美國每年攸關軍事競爭力且是極少數必須通過的重大法案之一。

    川普過去數度對號稱社群媒體「免死金牌」的230條款,表達過強烈反感,特別是在他的推文被加註警語之後,他簽署了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國會立法「刪除或更改」 保護社群平台不被究責的《通信法》第230條,這條已經有數十年歷史的聯邦法律,內容是讓網路平台在決定刪除或保留網路貼文、照片、影像和其他內容時,能免於被究責,但近年無論美共和或民主兩黨議員都曾試圖廢除230條,要求科技巨頭能對仇恨言論或選舉當中充斥的虛假訊息加以監管。

    這些科技巨擘何嘗想要涉入監管,特別是政治相關領域,是自2016年總統大選後,他們才被迫加強言論審查。且臉書和推特一直有著截然不同的政策,華郵分析認為,顯然是此次敗選過後,川普及其支持者把責任再次歸咎於社交媒體,川普才會藉此做為安撫基本盤的利器。民主黨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說,總統似乎打算用剩餘的精力、委屈和自私,來填補他在剩下任期的每一天。他不認敗,無論是否會否決國防授權法,廢除230都不會是他最後一戰。

    {內文}
    (麥肯納妮/白宮發言人)
    總統對此是認真的

    堅不認輸的本屆白宮主人,在苦思多日後,決定發動另一場絕地反攻,12月1號晚間9點45分,美總統川普再度以推文開戰,點名《通訊規範法》第230條,根本就是美國送給科技巨擘免於被究責的禮物,任由這些公司獨享這種企業福利,卻對美國家安全與選舉道德產生重大威脅,所以川普說,如果這麼危險又不公平的230條,不能被徹底廢除,當今年國防授權法送到總統辦公桌上時,他將不得不明確地加以否決,文末並高喊「讓我們現在就奪回美國」。

    (麥肯納妮/白宮發言人)
    總統已經明確指出230條的重要性,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總統將一如既往地捍衛我們的軍事力量,確保我們獲得足夠的國防資金,因為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獲得2.9兆美元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並不是川普任內首次放話威脅要否決國防授權法案,這份粗估7400億美元的年度預算,是極少數每年都必須通過的重大法案之一,內容涵蓋部隊調薪到採購飛機,及如何提升與俄羅斯及中國等對手競爭的能力,所以一再被川普視為強有力的武器,而他昔日對號稱社群媒體「免死金牌」的230條款
    ,也早就表達過強烈反感,趁此機會開戰,也算是一種強烈表態。

    (Brett Tolman/前聯邦檢察官)
    我絕對認為他對此是認真的,他也應該如此,但肯定會有很多人說 嘿 你知道的,當你討論的是《國防授權法》時,你根本就做不到,讓我們面對現實吧,我的意思是,國會從來不會不好意思把任何事情包裹放進法案表決,並確保如果有一項法案要通過,他們會提出其他一些前提要件,這種事情一直在發生,我們親眼所見,所以你看,我不認為徹底廢除230是答案,但討論很重要,威脅很重要,這是一定的,它確實可以使國會朝著我們所需要的方向前進,至少我希望如此

    事實上,這位推特治國的總統對社群媒體的愛恨情仇早就不是秘密,今年五月,當推特破天荒對川普的兩則推文加註警語,雙方之間對於扼殺言論自由,還是善盡媒體監督之責的辯論,就已然成為兩條無法溝通的平行線。

    (《華爾街日報》新聞片段)
    在加註事件發生兩天後,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國會立法「刪除或更改」,保護社群平台不被究責的《通信法》第230條

    (美國總統/川普/2020.5.28)
    我簽的這個行政命令,要求制定新的法條,使社群媒體在審查內容,或者是進行任何政治活動時,不再適用《通信法》第230條免責保護,這是件大事

    川普念茲在茲的通訊規範法230條,其實是一條已經有數十年歷史的聯邦法律,讓網路平台在決定刪除或保留,網路貼文 照片 影像和其他內容時,能免於被究責,這條法律被認為是網路的基本法律之一,主要目的是促進言論自由表達,但近年來 ,無論美共和或民主兩黨議員,都曾試圖廢除230條,要求科技巨頭能對仇恨言論,或選舉當中充斥的虛假訊息加以監管,他們必須為此負責。

    (《華爾街日報》新聞片段)
    你可以把「網路內容審查」想成是出版一本書,如果書中包括了令人不適的內容,像是仇恨言論,出版商有責任在出版前將這些內容刪除,如果出版商未處理就出版並上架販售,書店不需要為書的內容承擔責任,因為書店在書的出版過程中沒有裁決權

    像推特這類的社群媒體能夠得到《通信法》第230條保護,是因為它們被視為平台而非出版商,川普認為,一旦社群媒體決定像出版商一樣,擔起編輯的角色,就不應再被排除在法律責任之外。

    (美國總統/川普/2020.5.28)
    推特選擇「事實核查」的對象,或選擇不去「事實核查」的對象,或者推薦的對象,背後都有政治團體在後面操作,或是有政治考量

    於是川普總統在5月28號率先簽署行政命令,試圖去除或弱化美國給予推特 臉書等社交媒體的法律責任豁免,BBC分析稱,這項行政命令將僅止於象徵性,川普若想把它化為實際法律,無論修改幅度大小,都將會一條漫漫長路,更何況推特及臉書,過去一向不願干涉用戶留言,尤其是政治相關討論,是自2016年總統大選後,他們才被迫加強言論審查。

    (Facebook營運長/Sheryl Sandberg/2018.5.9)
    我們太晚發現這個問題,而且反應也太遲了

    (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2018.5.9)
    這些有心人與電腦生成的訊息,或是假消息發送,或者是刻意導向的同溫層,這樣的平台並不是健康的平台

    只是對於要不要把關,如何把關,推特和臉書,一直採取截然不同的政策。

    (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2020.5.28)
    我堅信臉書不該擔任內容真假的仲裁者 去判別每個人在網上的留言

    (新聞片段)
    查克伯格說,未來臉書將重新檢視,臉書現有關於公民運動,以及暴力的審查政策,對此 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則說,推特將繼續針對大選的內容進行事實核查,推特也對佛州眾議員Matt Gaetz推文加記了標註,同樣是「此推文違反了其讚揚暴力」

    (《華爾街日報》記者/Jeff Horwitz)
    推特似乎已下定決心,要在推特的平台上,就美國政治方面的言論設定某些規範,這原本是美國科技業,在政治上一直不去碰觸的敏感問題

    《華盛頓郵報》說,或許正因為此次大選過後,川普自己及眾多保守派支持者,再次把敗選責任指向了社交媒體平台,拿否決國防授權法來威脅國會廢除通訊規範法230條,無疑又成為川普安撫基本盤的一大利器。

    (舒默/美參議院少數黨領袖)
    總統似乎打算用剩餘的精力 委屈和自私,來填補他在剩下任期的每一天

    舒默一句話,完美詮釋了當前的總統川普,沒有人知道川普最後是否會真的否決國防授權法案,但廢除230絕對不會是川普的最後一戰,他也絕不認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dOw3E9QNM

  • 審查你被標註在內的貼文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3 22:10:01
    有 5,194 人按讚

    《民進黨繼續騙 學童食安沒保障!》

    #民進黨還在騙 昨天才否決營養午餐契約書註記瘦肉精提案!

    昨天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審查學校衛生法,我們提案校園採購營養午餐的契約書,應該載明瘦肉精。結果最後在民進黨委員們的聯手抵制下,這個提案遭到否決,也就是說,未來在營養午餐的契約書中,廠商不需要載明肉品是否含有瘦肉精,再加上民進黨反對就校園使用萊豬訂定罰則,等於是幫萊豬大開後門,而學童會不會吃到瘦肉精,教育部管不到、也不想管。

    #民進黨委員忍為萊豬很安全 根本不在意家長的擔憂!

    最好笑的是,民進黨的邏輯完全顛三倒四、自相矛盾,吳思瑤委員昨天才在委員會公開表示「萊豬的恐懼是被操作出來的」,結果今天民進黨臉書又要急急忙忙地澄清「校園有規定優先使用國產肉品」,如果對民進黨而言,萊豬真的那麼安全,那幹嘛還要要求使用國產肉品?不就是自己也承認,擋萊豬就是在保障食安嗎?

    昨天有許多家長團體就在立法院外,關注著院內的審查狀況,家長們都希望校園能夠明文禁止萊豬,更希望能夠把食品資訊標註完整、透明,讓家長能夠幫孩子多一點把關,很可惜在民進黨委員的心中,只有黨意沒有民意,顯然根本不在意家長們的擔憂。

    #不訂罰則、不要求公開透明 學童食安就是沒保障!

    昨天才否決了保護學童食安的提案,結果今天民進黨臉書就貼文表示「捍衛食安的決心不變」,還一直說教育部有規範校園使用國產肉品。問題就在於,學校衛生法裡面完全沒有明文規範,更沒有罰則,就連教育部一直拿來說嘴的「採購契約範本」,裡面也不需要載明任何瘦肉精資訊,請問家長要怎麼安心?要怎麼幫孩子把關?民進黨從頭到尾都在公然說謊、欺騙人民。

    避免民進黨選擇性失憶,這裡為大家註記,幫學校大開萊豬後門、拒絕照顧學童食安的立委:吳思瑤、陳秀寶、伍麗華、林宜瑾、范雲、張廖萬堅、黃國書、賴品妤。

    📣立即免費下載數位黨部!快把黨部收進你的口袋裡➡https://chichen.org/9SSJI

  • 審查你被標註在內的貼文 在 郭岱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27 16:32:02
    有 17 人按讚

    社群網路與智慧型手機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密不可分,世界各國也開始高度關注「網路霸凌」的議題,我正在思考如何運用自身觀察及經驗,來幫助那些可能遭遇到騷擾,而深感困擾的人。

    《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談過諸如「爆料公社」、「靠北系列」等抱怨專頁的崛起,有些粉專爆料的內容,因其新聞價值,被媒體採用進而報導,更引發熱議,每個事件中兩造,透過網路發聲討公道,訴諸輿論,已成為常見的媒體現象。

    本文要探討透過匿名臉書專頁來進行網路霸凌的樣態,透過剖析其手法,來提出自保的建議。 Netflix 紀錄片《 The great hack 》曾揭露有資訊公司不當取得個資作為他用,掀起隱私權風暴,現今氾濫的惡意匿名專頁也是透過搜集他人公開資訊,作為霸凌變造的材料。其實,要遠離網路霸凌,不使用網路就是最好的方法。

    ✅如何成立匿名專頁?

    攻擊者以假個資申請人頭幽靈帳號後,即可開始成立匿名的專頁,專頁的名稱也依照攻擊者喜好,發揮各種創意,天馬行空的命名,使用諧音來影射想霸凌的對象。

    有人成立匿名專頁是為了抒發個人不滿情緒,內容除了抱怨、謾罵,也會使用對方影像資料來進行變造、醜化。這樣的方式類似於網路「迷因」(meme)的創建過程,只是內容將「惡搞當有趣」,更企圖要在網路引發轉載。

    ✅匿名專頁霸凌樣態

    網路的匿名性會導致使用者責任感低落,尤其利用幽靈帳號成立的專頁,除非涉及美國所定義的刑案,管理者的個資不會被披露給警方,換句話說妨害名譽、網路霸凌被認為是民事案件,所以替這些匿名攻擊者大開保護傘,美其名是言論自由,實則縱容這類網路言論的暴力。

    (1)創造惡意的類迷因(meme):在行銷手法上,若可把想推廣的產品擬人化,開發梗圖、話題,就有機會獲得關注。匿名專頁則是會變造他人照片,以合成方式製作短片,或是 KUSO 內容,已達到刺激、污辱對方的效果。

    (2)孤立對方社交圈:對方的親友如果聲援,想幫助被霸凌者,匿名專頁可以透過分享、標註的方式來騷擾,目前觀察到的方式,包括了到對方臉書「截圖」轉貼至匿名專頁,再加註其惡意評論,分享對方親友公開個資,如臉書封面照片,以恐嚇的方式要對方不得聲援。

    (3)用疑問句取代肯定句:透過匿名專頁要打擊、霸凌他人,首先必須要能混淆視聽,所有的描述,放個問號,就足以讓讀者產生疑問,如「這公司難道是吃裡扒外的共諜嗎?」、「他精神到底有無問題呢?」、「教你的老師,不用出來道歉嗎?」,這個也常見於新聞下方留言區,擔心被告的酸民,大多會以疑問句來取代肯定句。

    (4)標籤化:若在網路上有直播的影片要十分小心,攻擊者可用備份的方式於匿名專頁上播放,並且看圖說故事。過去也常有詐騙集團會使用網友於網路的公開直播,作為訛詐、取信被害人的素材。

    ✅面對匿名粉專霸凌如何自保?

    教育部曾經宣導,如果遇到網路霸凌,有三步驟可以依循,包括:

    (1)嘗試和對方溝通,明白表達自己不舒服、受侵犯與被污辱的感受。

    (2)請對方停止霸凌行為,並刪除網路上相關的負面內容。

    (3)當對方視若罔聞,持續霸凌,請將相關畫面儲存作為後續措施的佐證。

    但這對於惡意匿名粉專,基本上沒用,他們也不怕臉書會揭露管理員的身份,臉書的審查人力也不足,「檢舉」也很難成立。最好的方法就是「封鎖」、「隱藏」匿名粉專的垃圾貼文即可!眼不見為淨,保持平靜的心情,繼續過自己的日子,這些霸凌者永遠無法得逞。

    另外社群網站中的貼文閱讀權限,全部設置為「好友」才能夠觀看,可防堵匿名專頁的攻擊者,取得個人隱私資料,來作為惡意攻擊的素材。

    ✅遠離網路霸凌

    教育部也提供了「三不」,讓自己不至於變成網路霸凌的共犯:

    ❎「不要」參加羞辱或孤立別人的線上惡意投票或社團

    ❎對於批評或欺凌別人的發文內容,「不要」按讚、回應或轉寄

    ❎若看到疑似不公義且請求網友人肉搜索的事件也「不要」加入

    ▶️▶️ 相關連結:你也被網路霸凌過嗎?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2247

    #網路霸凌 #仇恨言論 #歧視 #臉書 #匿名專頁 #小編 #歡迎分享 #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
    #Netflix #meme #kuso

    圖片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