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極致和地球的原始,作為對立與共鳴的混合體,並非單純景觀,而是如書名《Land Space》所示,由「Land(土地)」與「Space(太空)」所構成。生命和宇宙的法則,通過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系列相互譜出,為日本攝影師瀧本幹也的一生心血。
⠀
「Space」集結了於佛羅里達東海岸甘迺迪太空中心拍攝...
文明的極致和地球的原始,作為對立與共鳴的混合體,並非單純景觀,而是如書名《Land Space》所示,由「Land(土地)」與「Space(太空)」所構成。生命和宇宙的法則,通過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系列相互譜出,為日本攝影師瀧本幹也的一生心血。
⠀
「Space」集結了於佛羅里達東海岸甘迺迪太空中心拍攝的前沿影像。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嚴格規定下,瀧本使用五台無人攝像機,特意設置於煙霧飄起的方向,捕捉太空梭自蒸汽中發射的醒目畫面,從中湧現一股難以忽視的量體感,純粹的形式與結構的美佔據眼眶。
⠀
「Land」面對冰島、土耳其大地和夏威夷火山的純粹風景。構圖中沒有天空,失了比例線索,彷彿未知的星球。熔岩形成的硬質地形,以及覆蓋著苔蘚與雪的地面,躺著大地自古以來的寧靜與安詳。
⠀
長期追隨兩個系列的瀧本,最初並無計畫將之交會。「Land 和 Space 是對立的,Space 是文明,Land 是地球上亙古不變的風景。但若從相反的意義上來看,它們卻漸漸相似彼此。河流和船體的耐熱瓦、南極洲和太空航行器,在意識著兩者之間關聯的同時拍攝了下來。」他如此說道。
⠀
最終,太空梭的頂端形狀映照著尖石質地、噴射羽流呼應著火山口噴氣。當意義愈來愈發散,土地和太空的距離便愈來愈近,而生活於兩者之間的是人類。「當我拍攝的時候,感覺自己在這個星球上活著。我真切地居住在這個星球上,這般感受是相當重要的經驗。」
⠀
購買此書:https://moom.cat/l/8mToVv
⠀
日本攝影師瀧本幹也,1974 年生於愛知縣。曾參與許多廣告工作,並以電影攝影總指導身分為人所知,廣獲紐約 ADC 獎、東京 ADC 獎、坎城國際創意節獅子獎等。然而,商業攝影其個人攝影項目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如他所說:
⠀
「帶有訊息且能打動人心的照片,即是一張好照片。廣告和我的作品也是如此。不僅僅是為了很酷或空有創意,我更想拍攝帶有『讀後感』的照片。 在這個時代傳遞著什麼,我很重視這樣的意識。」
⠀
寧靜式火山地形 在 台東製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65日計劃】 No.162 #台東生活
台灣因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互相擠壓,造山運動發達、地形豐富多變化,沉積岩、火山岩等各式地質構造遍布,而 #全台最大面積的柱狀火山岩體 就位在長濱鄉一處岬角-#烏石鼻。
烏石鼻海岸的海洋資源充沛,除固定漁獲,每年二月釣白毛的季節更吸引眾多磯釣遊客,是漁獲豐饒、充滿魅力的小漁村,即便烏石鼻漁港規模不大,周圍獨特的海岸地景與海色風光交織成最富生命力的景象,於2009年獲漁業署評選,位列十大魅力漁港之林。
海岸上大小不一、星羅棋布的潮池與海蝕溝,每日漲潮、退潮之間,潮間生物與海生植物便在狹縫中,展現其靜似寒蟬卻又如翼箕張的生命之美。駐足在烏石鼻涼亭上,可遠眺碧藍如黛的無邊太平洋,一隻隻停泊在海面上的小漁船,那寧靜而遺世獨立的氛圍,滌淨療癒了眾多在城市喧囂打滾的心靈。
#台東製造 #地方生活 #365日
寧靜式火山地形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ivita di Bagnoregio, Italy || 義大利天空之城芝維塔
這座如今看起來像是漂浮在內陸裡的孤島,在兩千五百年前伊特拉斯坎人(義大利托斯卡尼一帶富強的古文明)建造時,可完全不是這種形貌。同時,這裡也是聖人Bonaventure的出生地。
芝維塔因為位在火山灰堆積而成的高原上,長期以來都深受地形侵蝕的威脅。 位在懸崖邊的建築常因此崩落到河谷裡,連聖人幼時成長的故居都不能倖免,成了受災戶。
17世紀的一場大地震迫使了政府建築與教會遷移,也加速了芝維塔的沒落。十九世紀時,今日橋所在的位置發生崩塌,造就了現在芝維塔的孤島樣貌。 從一旁高原的高度看過去,還真有幾分天空之城的味道。 一度被認為是衰亡之城(La città che muore)的芝維塔,現在因為它獨特的樣貌而復興。
我是從奧維多Orvieto搭客運而來,大概因為此地已成亞洲人的觀光熱點,車上要去芝維塔的都是亞洲人(一對日本情侶、一對台灣情侶、一個香港大叔),城裡還有旅行團的中國觀光客。 從車站到芝維塔大約要步行15分鐘,穿梭在寧靜的小鎮的街道裡也是不錯的體驗。
小鎮規模不大,半小時左右就可以大致走完。 由於過去相對與世隔絕得緣故,芝維塔的建築仍保持古風。 民家的房舍也都維持得很好,花草都看得出來有精心維護。在懸崖邊緣則可以看到一些已經崩毀的房子,提醒人們地質侵蝕仍是現在進行式。
如果就攝影來說,最著名的就是芝維塔的底部被早上的晨霧給淹沒,化身成天空之城的景象。 如果要拍到這幅畫就必須住在附近的小鎮,然後一大清早來拍。 我因為整體行程的緣故沒有如此安排,雖然有些惋惜,但只能說旅行就是人生的縮影 -必須有所失有所得呀!
寧靜式火山地形 在 寄居芬蘭 Opiskelen Toista Vuotta Suomess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冰島自駕遊 Day 3
南冰島線:Jökulsárlón 冰川湖➡️ Vík 黑沙灘➡️ Reynisfjara
出發前最期待、回程上最難忘的景點就是冰島東南面的Jökulsárlón 冰川湖。即日來回Reykjavík 與Jökulsárlón 的行程和點滴如下:
早上7:30 出發,約下午1:30 到達Jökulsárlón。400餘公里路、5-6小時的駕駛很消耗體力,沿途只有一人駕駛的話建議中段預留約45分鐘的休息時間。路途上會經過兩個城鎮,其餘只見草地、野花、遠山、小河、綿羊和馬匹。正午時份不經過城市或油站就難以覓得熱食作午餐,因此記緊帶備足夠的乾糧出發,如鹹甜零食、自製的茄腿芝蛋三文治、果汁和水。
基於冰島的火山岩地形,一路所見的地貌各有千秋,必然會經過幾個大瀑布,瀑布前的公路停車處泊著十數輛遊客的小房車;越接近冰川湖又會出現疑似冰封的瀑布和湖,遠看已很震撼。對於這一切我們都按捺著好奇心,跟循我們airbnb host 的建議,先一路東行直往冰川湖,避免時間越耽誤遊人越多;路上的其他景點則在回程時按剩下的時間重點遊覽,方夠時間即日往返冰川湖和 Reykjavík 。準備到Vík 留宿或邊玩邊露營的朋友時間上當然充裕得多。
抵達冰川湖的一刻,預期之中的遊人如幟,但我仍被眼前的灰藍感動。其實不就是個大冰櫃,但同時想起我們由紛擾嘈吵、密集的城市,來到這寂寞偏離又原始的地域,長途跋涉加上一堆事前準備功夫,多不容易。清澈的湖面上緩緩飄流著許多灰藍灰白的冰塊,似是再不捨得冰川,終究還是要順著流水分離、飄泊、融化、化為無形。
遊客由停車場走到湖的另一邊近距離欣賞冰川湖就幾分鐘百步之遙,冰塊已由一邊過十尺高褪至停車場前散散落落、約一人高的小冰塊。這湖區本來是美麗但淡泊、讓人興奮但更適合寧靜。吵吵鬧鬧的三五成群,跟這環境很不相配。我們也是湊熱鬧的一員,想起「不打擾是我最後的溫柔」。我們沒有事先參考最佳的拍攝背景、姿勢,沒換上泳衣走進湖水、沒有把雙腳放進水裡探溫、沒有挑選晶瑩多角的冰塊拍照、沒有咬冰、沒有上電動小輪和獨木舟擠進浮冰之間、沒有航拍、沒有沿著登山徑上山露營。其實遊客做什麼都好,緊記要帶走自己的垃圾、保持安靜,注意自己的行為不應騷擾到周遭的大自然和動物。
離開Jökulsárlón約下午3 時許,先回程到Vík 吃午/晚餐。2小時後抵達Vík, 公路旁邊就是一個油站一家餐廳一間手信店,然而冰島在遊客資訊上很user friendly,這種遊客必經之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必定提供地圖,有一大個牌顯示你的位置和鄰近的公路圖,讓你可以計劃一下接下的景點走哪條路,約多遠。當然還有免費的洗手間,用完記得要保持清潔才離開。
這間餐廳只供應漢堡薯條餐和薯蓉羊髀沙律餐。選了羊髀餐,2850 ISK/約211 港元,不就是芬蘭學校飯堂的菜式,肉類多些而已。但半天都在駕駛,食慾滿足能讓人寬慰一些,為了有好心情繼續長途駕駛,錢省不了。
Vík的黑沙灘右方可見遠處幾支巨型嶙峋的黑石柱,手執冰島全國景點地圖的你瞬間明白,另一景點Reynisfjara 黑沙灘,就在咫尺之間。
從Vík 出發約15 分鐘車程就到達這全球十大漂亮的Reynisfjara 黑沙灘。來之前不知道沙灘的名氣,當下只陶醉在黃昏柔和的金光、沙灘上的卵石、連環拍打著沙灘的浪聲和不斷退去又回來的浪花之間。其他遊客似乎更喜歡的六角形的火山岩玄武岩石山,及剛才提過形狀被海水侵蝕得嶙峋怪異的巨型石柱。
附近還有更多石橋和瀑布,去不了,更想回到高床軟枕去睡。返回Reykjavík 已夜深11 時,累極並只能找到Domino 比薩做夜宵。
這兩星期首次夏遊北歐,一鼓作氣的學手機上的iMovie。簡單的影片剪接其實也很費時,就想記錄一下看過的風景:https://youtu.be/2UF7QwektKY
#jökulsárlón #vík #reynisfjara #iceland #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