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實踐大學個人申請112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實踐大學個人申請112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實踐大學個人申請112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實踐大學個人申請112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馮智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耶魯歧視白人及亞裔 這宗可能是近年最有影響的教育公平判決,打兩年官司美國司法部終於有結果了:耶魯涉歧視白人及亞裔美國人。 申訴稱,耶魯大學的白人及亞裔入學招收標準要高於其它種族,這些大學還使用了非法的配額制度來限制白人及亞裔美國學生的數量,優惠非裔及拉丁裔等民族。過去配額制是用於鼓勵多元族裔收生...

  • 實踐大學個人申請112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4 05:05:17
    有 516 人按讚

    #耶魯歧視白人及亞裔 這宗可能是近年最有影響的教育公平判決,打兩年官司美國司法部終於有結果了:耶魯涉歧視白人及亞裔美國人。

    申訴稱,耶魯大學的白人及亞裔入學招收標準要高於其它種族,這些大學還使用了非法的配額制度來限制白人及亞裔美國學生的數量,優惠非裔及拉丁裔等民族。過去配額制是用於鼓勵多元族裔收生,讓更多少數族裔可以以較低分數入Ivy league。

    雖然美司法部判未有明言其他院校的配額制、降低門檻等做法是不合法,但看來司法部有意限制這些措施的濫用,以防歧視白人及亞裔。耶魯實踐這些措施時,應該是無限制地,多層強化了種族因素。判斷認為這些措施必須乎合以下原則:

    👉要求大學僅以“靈活,非機械的方式”將種族作為“加”因素。 Grutter v. Bollinger, 539 U.S. 306, 334 (2003)
    👉種族不能是“決定性的實踐”。 Gratz, 539 U.S. at 272 & n.19; accord Grutter, 539 U.S. at 337.
    👉換句話說,種族不能成為申請的“定義特徵”或決定申請人是否被錄取的“主要因素”。 Grutter, 539 U.S. at 317, 320, 337.
    👉此外,根據《平等保護​​條款》330條,“種族平衡”是“明顯違憲的”。 因此也違反了《民權法》第六章。
    👉招生計劃不能“給不屬於偏愛的種族和族裔成員的個人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最後,大學的“種族入學政策必須及時加以限制”。

    判決認為

    「對於絕大多數申請人而言,亞裔美國人和白人只有具有相同學術能力的非裔美國人申請錄取可能性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耶魯大學每年都會根據種族來拒絕數十名亞裔和白人申請人。

    儘管最高法院裁定,接受聯邦資助的大學可以會在某些有限的情況下將申請人的種族視為眾多收生因素之一,但司法部發現耶魯大學對種族因素的使用絕非限制性。 耶魯大學在錄取過程的多個步驟中都考慮到申請人的種族,這導致種族因素對申請人影響倍增,讓耶魯在種族上平衡。」

    //For the great majority of applicants, Asian Americans and whites have only one-tenth to one-fourth of the likelihood of admission as African American applicants with comparable academic credentials. Yale rejects scores of Asian American and white applicants each year based on their race, whom it otherwise would admit.

    Although the Supreme Court has held that colleges receiving federal funds may consider applicants’ race in certain limited circumstances as one of a number of factors,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found Yale’s use of race is anything but limited. Yale uses race at multiple steps of its admissions process resulting in a multiplied effect of race on an applicant’s likelihood of admission, and Yale racially balances its classes.//

    //Narrow tailoring requires, among other things, that a university use race only as a “plus” factor “in a flexible, nonmechanical way.” Grutter v. Bollinger, 539 U.S. 306, 334 (2003). Race cannot be “decisive in practice.” Gratz, 539 U.S. at 272 & n.19; accord Grutter, 539 U.S. at 337. In other words, narrow tailoring requires that race cannot be “the defining feature” of the application or “the predominant factor” that decides an applicant’s admission. Grutter, 539 U.S. at 317, 320, 337. Additionally, “racial balancing” is “patently unconstitutional” under the Equal Protection Clause, id. at 330, and thus also violates Title VI. In addition, an admissions program cannot “unduly burden individuals who are not members of the favored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 Id. at 341 (citation omitted). Finally, a university’s “race-conscious admissions policies must be limited in time.” Id. at 342.//

    https://www.justice.gov/opa/pr/justice-department-finds-yale-illegally-discriminates-against-asians-and-whites-undergraduate

  • 實踐大學個人申請112 在 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02-06 00:45:33
    有 112 人按讚


    【留學帶給我的十件禮物】

    我11歲時就去美國接受教育,美式教育在我的成長經驗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腳色。如果我沒有留學,也許不會得到那麼多,也許不會成就現在的我。這邊整理了10件禮物跟大家分享。

      當還沒有小留學生這個詞的時候我就去留學,我是1972年首先踏入了美國的土地。很多人問我什麼時候去留學,我就說1972年,他們說啊,你看起來有那麼老嗎?實際上我是11歲的時候就去了。當然,也有很多人問我,如果你不去美國,還會得到一樣的成功嗎?美國在你的成長歷程中,留學的經歷對你有什麼樣的幫助、有什麼感觸?
      
      我當時是去美國的田納西州,是在一個天主教的學校,是去讀初中。整個城市沒有幾個中國人,整個學校只有我一個中國人,很多人在那個時候甚至沒有在真正的生活裡看過東方人面孔,但是他們對我伸出雙手歡迎,我得到的第一件最重要的禮物就是自信。

      因為我發現,美國的教育方式和台灣有著巨大的差異。我從小在臺灣長大,老師總是用懲罰的方式告訴我們這個做得不好,要怎麼懲罰,如果這個達不到誰又對你失望,總是用威脅、懲罰、失望等等的方式來希望我們能做得更好。我第一次看到美國這樣一個環境,它完全沒有這種負面的方式,而是用正面的教育,讓我能夠建立自己的自信。美國的教育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特別強的地方,所以它的教育方式就是鼓勵你在你的強項發揮得好的時候,給你足夠的鼓勵,讓你能夠得到一種自信。這不僅僅是對這一件事情的自信,而是對自己的自信,對未來的自信。

     而我的自信來自於,其實是件蠻可笑的事情:我記得有一次老師出了很多題目,在黑板上寫了1/7,說你們誰能夠換算出來?題目剛寫完我就舉手了,他說李開復這是什麼,雖然我當時的英文不是很好,我還是很快地回答了,0.142857。他說哎呀,數學天才。其實在臺灣的大家都知道,這是課堂上死背的東西,我可不是什麼數學天才。但當時他一誇,我就想也許我真的是數學天才。從此之後我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代表學校參加考試、參加全州的比賽等等類似於奧數這種比賽,都非常踴躍地參加,認為我一定是一個數學天才。

    當然後來我發現,其實我不是數學天才,當我進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我覺得我是田納西州的州立冠軍,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學天才,他們就把我分到天才班,拿到一個最後一名。很有趣的是老師當時說:「開復,你是最後一名」,我說「完蛋了,最後一名怎麼辦?」,但他給了我一個A-,我說「啊!?最後一名還有A-。」,他說:「數學雖然是最後一名,但還是很厲害,一定要給一個A-」。我終於發現我不是天才,但是老師給了我自信,讓我覺得自己有能力,就會努力地工作,就會做得很好,這是我的自信,是第一件得到的禮物。

    第二件得到的禮物是信任,當時強項數學是給自信,弱的科目像是化學、歷史我根本沒有學過、沒有讀完,勉強去考,但是發現很多生詞不認識怎麼辦,當時我很清楚地記得我的歷史老師跟我說,開復,我知道你今天做不完今天的考題,你拿回家做,你可以用字典,你可以花所有你需要花的時間,3、5個小時都沒關係,但是我相信你不會翻開教科書。當時,我是一個11、12歲的小孩,老師明知道你的書籍在旁邊,還說讓你慢慢做,也相信我不會翻開我的教科書,其實這是對我的一種誠信和對別人的信任,所以一定要珍惜別人對你的信任,這對當時的我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我得到的禮物就是一種無私的老師的教育。我這裡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我剛開始去讀初一的時候,上課我根本一個字都聽不懂,但當時我們的校長發現了這個情況以後,他就說每天中午你把午餐拿到我的辦公室來,我們一邊吃午餐,我一邊從小學一年級的英文課本教你。我記得當時打開第一頁,從簡單的字一個一個教我,一個學校的校長每天願意花中午的時間無私教我,一直到我上路。

    我還記得第二件事,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數學天才,差不多在十年級的時候把高中所有的課都念完了,我當時高中的老師跟我說,你接著應該讀大學的課程。我說可是開車要30分鐘,我現在還不能開車,老師說沒關係,我教這個課,每天我到你家接你,這個老師每次上課,每個星期三次,就來我家接我,讓我在我的11、12年級能夠修到兩門大學的數學微積分。所以,老師的態度也讓我非常非常的感動。

    第四件我在高中學到的事情是實踐。今天很多教育更多都是去背書本上的東西,背死書。但是我非常相信那句話,看過的你會忘記,聽過的你會記得,但是做過的你才真正的理解。所以,當時我非常感觸的是每一堂課都有那麼多實踐的項目,不會只教你一個指數是怎麼回事,會教你為什麼要學指數,如果你賺100元,每年10%的利率,10年之後你不只會有200元,會有更多錢,因為利息會升,這是指數的概念,會用真實的例子,如果你以後真的有超過200元,就會努力地學這個題目。

    另外一個實踐是我在高中參加了一個創業活動,辦的方法不太一樣,當時老師就說你們一群人創一個公司,要選誰是領導者,決定做什麼產品,大家一起來合作,把產品推銷出去,讓家長出錢資助我們,當股東,資助不是白拿的,到一年做完項目以後,要算上每一個股東應還他多少錢,要算股息等等,真的像一個公司來運營,那時我們感覺真的特別有意思。而且我們做的項目當時也很有意思,這也間接地代表了美國學校的一種開放和包容。

    當時學校把午餐的時間縮短,從1個小時縮到40分鐘,我們這些學生就覺得這很不好,我們要抗議。怎麼抗議呢?我們在這個創業活動中就做了一個T-shirt,T-shirt上畫了一個臘腸狗,畫得很長。這是一個不太激進的抗議,所有學生都非常想買這個T-shirt,我們印了很多很多,當年我們也成為了全州業績最好的一個公司,當然學校其實也非常包容我們的這種做法,並沒有打壓我們,允許我們把自己的聲音發出來,雖然最後午餐的時間還是沒有增加。

    高中畢業之後我申請了很多大學,我的SAT考得不是很好,數學雖然考了800分,但是我的英文還沒考到600分。所以,在當時能夠進哥倫比亞已經算很不錯,我心中想進哈佛,但是分數還是不夠,因此進了哥倫比亞。

    進哥倫比亞,我在那邊也學到很多事情。如果說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認為應該是興趣,這是第五件我得到的美國留學禮物。

    因為我進去的時候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我專業的選擇選了雙主修,數學和法律。很奇怪的兩個主修,數學我覺得我是天才,法學我覺得看電視上那些律師都很酷,尤其當時美國有一個節目叫做《輪椅神探》,我就覺得這是我的偶像。其實就跟今天的中學生一樣,其實很迷惘,並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職業是什麼,只是隨機選了兩個。

    讀了一年多以後才發現,其實我數學又不是天才,而且我覺得不是天才的人讀數學沒有什麼意思。跟那些人上課,他們那一班都是天才班,一共有7個人,我是第七名,前六個人每天都告訴我數學多美,我就想不出什麼地方美,就做一些題目而已,覺得不適合數學。法律每次上課就想睡覺,也不適合學法律。那就糟了,幸好,當時學校是允許換主修的,而且學校鼓勵我們自己選修課程。所以,當時我很幸運地選修了電腦,我覺得這個才是我真正有興趣的事情。

    學校有這種制度,讓我能夠改變我的主修,我真的非常感謝,還記得,我女兒去哥倫比亞讀書時,她跟我說,爸爸,有一個好消息,他們居然大三才要選主修,我說是啊,三十年前我去讀就是這樣,她說太好了,我從來沒想到有這種機會,她說我真的沒想好我要學時裝設計還是我要學經濟,還是我要學東亞文學。我說你就學兩年,兩年之後再決定。我真的非常感謝有這樣一個學校,有這樣一個寬容的環境,讓我在大三的時候做一個選擇,能夠追隨我的興趣。

    我在哥倫比亞讀了四年,就到了另一個學校去讀電腦的PHD。在這裡我也得到了更多,可能更多像是臺灣留學生出去的體驗,當然我的英文可能更好一些。但是我還是在這裡看到了很多震撼,讓我對教育和留學能夠得到的是有了一個深的層次的理解。

    第六個我得到的禮物就是平等,也就是老師跟同學之間是平等的,我當助教的時候有一個機會,給學生講課,當時我就覺得講得很好,因為我在很短的時間就讓這些學生學了很難的電腦技術,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好的工程師,我也是一個不錯的研究員,因此我肯定是很好的老師,但是很不幸的是學生繳回來的給老師的評語,讓我非常震驚,他們不但給我最低的分數,而且給我取了很多綽號,他們說開復的課叫做開復劇場,他一個人在上面演戲,我們全部都在下面睡覺,他們說開復來這兒,什麼目光接觸都沒有,每天眼睛只看著黑板,也不看著我們,我們在打瞌睡也不知道,他教的是最差的,沒有見過這麼差的老師。這種平等交流相當重要,我知道在很多學校都有學生評老師,但是往往都是很局限性的,而且學生可能不敢打分。在美國這樣的環境真的非常好,如果我還想做個老師,我需要一個當頭棒喝,我當時得到了棒喝之後,我也去好好地學怎麼樣做一個更好的老師。

    第七,我學到的是研究的真諦。做一個科學家,讀一個博士,真正核心是什麼呢?我的博士導師讓我跟他談了30分鐘,在30分鐘裡我得到的今天的兩項禮物都是他給我的,他當時跟我說的第一件事情,我問他,我來這邊讀博士,你對我的期望是什麼?他說我對任何一個人來這個學校讀博士的期望就是你要成為你論文領域的世界的第一人,我說你開玩笑嗎?我一個學生怎麼能夠成為第一人。他說我不是讓你成為電腦這個領域的第一人,但是如果你的論文寫的像是連續性語音辨識,全世界應該不會比你更好,如果有的話,你就不是真的達到了我的期望。他說我認為每一個博士生都應該有這樣的抱負,要不然就不應該來讀博士。這句話對我有重大的影響,因為後來其實我做了一些專案,我覺得湊合可以畢業,可以拿到博士,但是我後來總是想到這句話,真的要做到在個狹窄的領域裡達到第一人才可以停止。

    第八個禮物也來自於同樣跟他的對話,就是教育的真諦。我說好了,我盡力會做到一個狹窄領域世界的第一人。我又問他,我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畢業以後,我所帶走的就應該是世界第一的論文,我要在這個論文上面再發揚光大,找一個工作,繼續把這個領域做得更好,是吧。他說不對,我認為你其實在讀博士的過程中,你帶走的東西是做研究的精神,這才是教育的真諦,知道怎麼去解決一個問題,我們要教會你如何獨立地知道如何去解決一個尚未被解決的問題。如果你學到了這一點,那麼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認為你畢業之後,很可能不會繼續做語音辨識,甚至不一定會做電腦科學,但是如果你以後在面臨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能夠自己獨立的思考、分析、客觀、理解不同的觀點,去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你這個博士就是你可以終身擁有的、終身使用的,而且不僅僅是使用在你的這個領域。我後來讀了更多教育的書之後,我發現還有另外一句話跟他這句話是非常相似的,教育的真諦就是當你忘記一切所學到的東西之後,所剩下的就是教育。因為我們到底有多少人能夠背會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省會在什麼地方,我們多少人會背微積分公式,但是能夠讓我們獨立學習,這才是教育的真諦,而不是背會多少。

    第九個禮物是我的博士生導師,是得過圖靈獎的一個世界性的導師,我決定跟他做語音辨識,他給了我一個題目,我跟他做了一年左右。做了一年以後,我發現他給我的題目很好,但是他給我的解決問題的建議是行不通的。在美國這個環境長大,也讓我有足夠的勇氣挑戰我的老師,這可能也是在這樣一個寬鬆的環境之下,讓我有勇氣說出。而且我不是直接挑戰他,我是跟他分析,我喜歡你的題目,但是我不喜歡你的方法,我想試著不同的方法,我鼓足勇氣跟他說,語音辨識我想做,但是專家系統方法讀不下去,我想用統計的方法做語音辨識的問題。當他分析了我為什麼想用這樣的方法之後,他說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我記得法國的哲學家曾經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用我的生命來捍衛你說這句話的權利。這是很了不起的一句話,但是我導師的話“我不同意你,但是我很支持你”,更了不起。我更多是告訴你,在科學的領域裡人人是平等的,你有權利有你的想法,我有權利有我的想法,我希望你用你的方法、你的熱情去解決你的問題,我不認為我有權利告訴你一個尚未解的問題一定要用什麼方法來解答。後來也有記者問他,當時李開復挑戰你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他的回答也很簡單,他說在科學的領域上人人是平等的。

    我從他這句話裡面所學到的,遠不只是人人是平等的,我學到的更多的是,很多人認為他這句話可能只是一種胸懷,是一種接受別人的思維。其實不是,我在他的指導下畢業之後,20多年之後我來回顧,其實我從他那兒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這句話,而這句話不僅僅是一種雅量,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態度,是一種做科學的態度,是一種做工程的態度。也就是說不只是一種雅量,而是一種很珍貴的領導力。如果你希望在一個公司,比如是在Google公司,對於最聰明的員工,你就要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支持他們用他們的方法做事情。如果你什麼事情都要很獨裁地告訴他應該怎麼做,這些聰明人就沒有辦法發揮他們真正的潛力。所以,一個真正的研究院也好,科學部門也好,一個產品部門也好,如果你真的想要讓這批優秀的天才能夠發揮他們的潛力,那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去支持他們。

    第十件我學的事情跟這個也是相當有關的,第十個禮物我認為就是,每一件事情我們不是只有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而是有很多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當時我的老師也跟我說得非常清楚,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有自己意見。其實很多東方的教育碰到一個巨大的瓶頸就是認為每件事情是非黑即白,一個人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人,一個科學的問題要麼是這兒解答,不然就是這麼解答,沒有想到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方法來看問題。比如我們常常舉的一個例子,在很多高科技的公司面試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很奇怪的問題,像是下水道的蓋子為什麼是圓的,我知道很多人都聽過很多詞。但是問這個問題的目的其實並不是有一個標準答案,你答對就可以進來,答錯就不能進來。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看你的頭腦不要被局限在一個框框裡,能夠有不同思維的空間。如果你的思想,你想的東西是有道理的,比如圓的好在地上滾,或者是圓的不容易掉下來砸到別人的頭,或者圓是最小的面積,比較省錢,這些都是最好的答案。那些答不出來,在反思我高中的時候有沒有背過這個題目的人,這些人很不幸沒有被這樣一種開放式的教育來啟發,來釋放他的思維的空間。所以,在今天的21世紀裡面,能夠接受各種不同的思維的方式,能夠理解任何的問題,可以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它,並不是有一個標準答案來定案,這不只是一個科學家的胸懷,而且是一個所有21世紀的人所需要學習的態度。

    這十個是我今天認為在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禮物。最後補充一下,並不是說今天不到美國就不可以得到這些東西,也不是說到了美國一定可以得到這些東西,因為東方的教育也在成長,美國的教育也各有不同,參差不齊,我是非常幸運從天主教的初中,到高中,到哥倫比亞,到卡內基•梅隆大學,碰到這麼多一流的學府,碰到這麼多一流的教師,但是今天我回頭想一下,如果真的問我剛才在文章開始的那個問題,如果我沒有留學,如果我一直留在臺灣或者是留在大陸,我有沒有可能得到這麼多禮物,成為今天我成為的人,我想我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文字來自我演講後主辦方整理的文字版)

  • 實踐大學個人申請112 在 Ochivaye Dreams 中東空姐 繼續流浪+尋夢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06-02 15:16:33
    有 68 人按讚


    謝謝傻的媽的轉載,請大家也多多支持傻的媽的網頁啊,有很多很多很多世界各地有趣的故事的~~

    #112 [在世界各地 的 香港女生(中東空姐)]
    《香港非凡女系列 - 香港女生的快樂夢》

    她,生長在一個很基層的家庭。爸爸媽媽從小的教導就是要讀好書,她也不知道讀好書然後要幹甚麼。小時候作文「我的志願」,只認識老師這種職業,那就寫當老師吧。小學的時候女生想教幼稚園,因為可以一起玩遊戲;中學的時候想教小學,因為小學生好像比較會思考;大學的時候不想當老師了,因為女生跑去了唸社工,以為當社工是受薪的義工,還可以帶著小朋友青少年老人家一家大細去吃喝玩樂去參觀可樂廠動植物公園麥理浩夫人度假村,好不快樂的工作。

    在香港土生土長,女生從來都沒想過要到外國讀書或移民,因為爸爸媽媽說那是有錢人才會做的事,「我們家沒有錢」是女生了解那些說話背後的意思。1997年的聖誕節,在街上看聖誕燈飾卻收到了基督徒派發的聖誕禮物,裏面有一本「突破少年」,然後看到了裏面一則廣告:

    你想到外國居住嗎?你想入住外國的寄宿家庭,在外地的學校讀書嗎?一年的時間,到外國文化交流和體驗生活,快來報名參加…….

    看了這則廣告,女生心中突然莫名的興奮起來,從來都沒有聽過文化交流啊,不是去外國升學,也不是去移民,但可以去文化交流體驗外國生活啊!然後女生興奮地拿著雜誌跟媽媽說,媽媽卻淡淡然的回答:「那你去報名吧。」於是,女生決定要報名參加,那個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心裏超級激動,就像已經申請成功一樣,為即將出發而興奮一樣。

    交了報名表,被邀請出席面試,那是一間位於港島區的中學,面試過程已經不記得了,好像是小組圍圈面試,用英文自我介紹之類。總之,那時候女生的英文爛到不得了,都不知道自己說了些甚麼。想不到,幾星期後卻收到了通知,女生入選了。立即跟爸爸媽媽報告了喜訊,那時候,媽媽的表情好像有點驚訝。

    就這樣,女生在2008年八月初啟程到美國作一年文化交流生,還記得出發前數天會考才放榜,同學對自己的分數和前景都十分徬徨,女生卻沒有所謂了,因為已為自己的來年作出了安排。那一年,女生的會考12分。

    就這樣,十六歲的女生第一次一個人出國,還要離開一個年頭那麼久。那一年,卻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女生是一個超級內向的人,平時都不多言,英語又不靈光,在外國生活卻打開了眼界。原來外國讀書是那麼的自由,攝影課和合唱團都可以是正規課堂;當老師說自修時間同學可以伏在課室地上看書;還有,課外活動原來有啦啦隊這種玩意,穿著短裙仔跳舞叠羅漢。

    一年後回到香港,女生變得外向了,因為女生發覺,在美國的時候英語不好才不能跟同學溝通,在香港講中文應該多主動跟人交流溝通啊。然後,女生回到舊校重讀中五,第二次考會考,英文跳了兩級,中文卻跳了三級,成玏在原校升讀預科。回港後的女生,課餘時候不斷參加課外活動,不斷做義工,不斷參加交流團,不斷認識新朋友。最後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卻因為多元化的課外活動而成功得到中學校長的推薦入讀大學社工系。

    在大學的三年時間,女生仍然是玩樂為主,讀書為次,每年的長假期短假期都不斷往外跑,到外地實習,到外地做義工,到外地參加交流團。在一次的實習當中,女生遇到了大學一位很資深的Career Counselor,他問大家五年內十年內有甚麼理想目標計劃,同學說要賺多少錢、升到甚麼級別、轉幾間公司,女生卻對這些數字完全不感興趣。女生跟Counselor說,她只想活得快樂。那時候女生心中還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為甚麼會那麼沒有大志。

    大學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學期,女生有幸到新加坡國立大學當交換生。發覺人家大學有潛水學會,立即報名去考潛水牌;發覺課外活動有啦啦隊,又跑去一起穿短裙仔跳舞叠羅漢。

    女生要大學畢業了,但是對自己的前路卻有點茫然。不知那裏來的念頭,原來自己真的很喜歡啦啦隊啊,為了能夠繼續參加啦啦隊,在新加坡做工也不錯啊。就這樣,女生開始在新加坡找工作,最後真的找到了一份社工職位。可是,工作卻要求女生星期三晚上返夜班,和隔週星期六全天當值,跟啦啦隊練習時間一模一樣,女生的啦啦隊夢就這樣破碎了。然後,女生看到報章介紹中東肚皮舞,色彩繽紛金碧輝煌的舞衣很美啊,於是,女生又找到了新的餘暇活動。

    在新加坡當了兩年社工,生活太有規律了,女生發覺當社工都是不適合自己。看到中東的航空公司在新加坡招募空姐,在中東當空姐也不錯啊,制服還戴帽子圍絲巾很美啊,還有,到中東工作不是可以學真正的中東肚皮舞了。就這樣,女生很努力去參加不同的中東航空公司面試,最後成功考到了位於巴林的海灣航空。

    到中東生活後才發覺,原來在中東肚皮舞是艷舞,只在遊輪或夜總會才有表演,根本沒有公開的純藝術的表演場合。女生也找不到肚皮舞的小組課程,只有上門的一對一授課,於是女生的肚皮舞夢又破碎了。另外,女生上空姐訓練班的時候就發覺,當空姐其實是很沉悶的工作,不斷重複又重複那些檢查、接待乘客、派餐,整個腦袋都不用思考運作的,這樣子下去的話腦袋很快會生锈的。還有,巴林是一個超級無聊的國家,到處都是有錢人,他們的生活就是逛商場、到酒店High Tea、到Resort游水晒太陽,無聊到極點。於是,女生找到了新的興趣,不斷買廉價機票去外地旅行。

    當了兩年空姐後,女生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要去環遊世界。因為在那些短途旅行中,女生發覺其他背包客都沒有工作包袱的,他們的旅程是以月份來計算的,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旅行啊,隨著自己的心意而走動,不是按著景點時間來移動。另外,女生還發覺,有些全球性的技能還是必須學會的,像駕駛這回事,在巴林沒有私家車只能坐黃牛的士,生活超級不方便。於是,女生決定回香港考車牌,然後用一年時間環遊世界。

    回到香港才發覺,原來在香港考車是一件很煩複的事。考筆試一個時間,學車一個時間,考路試一個時間。既然如此,不如試一試在香港找工作,看看現在社福界的情況也好啊,還可練習一下自己的面試技巧。卻萬萬想不到,就這樣子找到了很多offers。

    女生從來沒有聽過Outward Bound這間機構,還以為香港只有烏溪沙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之類的宿營地方。第一次看到OB的網址,就覺得這是一份為自己度身訂造的工作,把戶外訓練和社會工作合併,不就是女生夢寐以求的工作嗎。就這樣子,女生當了四年外展教練,生活好不快樂。

    四年時間過得很快,因為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戶外和學生一起度過的。可是,雖然那是一份超讚的工作,幫助學生去發掘潛能,但當全部私人時間都給予學生,自己卻停滯不前時,女生知道是時候離職去繼續實踐自己的夢想了。那四年時間,女生沒有試過一個人背包旅行,因為她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個沒有工作包袱沒有限期的長途旅程。

    2014年的情人節,女生終於啟程了。「有些事現在不做,就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女生知道,訂下了的目標,一天不實現,下一個目標同樣也不會出現。

    用外展的學習模式去回顧自己的經歷,女生的人生意義就是要活得快樂。好好過好每一天,感恩生活所發生的每一件事、在路上遇到的每一個人。然後,好好活出自己的座佑銘:順其自然 知足常樂 活在當下 今生無悔

    女生沒有忘記社工的教導,因為助人自助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是換了另一種方式罷了。

    流浪 是我的夢想
    今次
    不再有工作的包袱
    真正的gap year

    一年時間
    到不同的地方
    與不同的人相遇 相知 相交

    然後
    把他們的夢想寫下來
    和全世界分享

    這就是我
    今年要成就的夢想

    Ochivaye Dreams
    夢想 成就中

    女生在家中找到了一個中式小掛飾,希望把它帶在旅途上,然後用它開始跟夢想專訪的追夢者交換禮物。最後,女生就可以收到好多好多份禮物,也可以送出好多好多份禮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chivaye Dreams 中東空姐 繼續流浪+尋夢去
    https://www.facebook.com/ochivayedream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故事可以啟發一百個人,甚至一千。

    分享你傻的故事:
    http://goo.gl/tqUmTn 或 inbox 我哋 (任何事,任何人,包括香港,包括你)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