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實踐國中學生死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實踐國中學生死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實踐國中學生死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實踐國中學生死亡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譚新強:疫情過後 印度的黃金年代來臨了! 文章日期:2021年9月17日 【明報專訊】早陣子跟一位極有智慧的大企業家吃飯聊天,他有一個觀察,兩千年前,政治和經濟上最重要的海域為地中海,一百年前為大西洋,過去五十年,最重要海域已變為太平洋,而他預測在未來五十年,重心將再往西移至印度洋。 從2018...

  • 實踐國中學生死亡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1:01:36
    有 84 人按讚

    譚新強:疫情過後 印度的黃金年代來臨了!
    文章日期:2021年9月17日

    【明報專訊】早陣子跟一位極有智慧的大企業家吃飯聊天,他有一個觀察,兩千年前,政治和經濟上最重要的海域為地中海,一百年前為大西洋,過去五十年,最重要海域已變為太平洋,而他預測在未來五十年,重心將再往西移至印度洋。

    從2018年5月起,美國在亞洲的駐軍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也正式改名為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Command,以此突顯南亞,尤其印度的重要性。從2007年起,當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牽頭成立了The 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the Quad),其他成員為美國、澳洲和印度,後來沉寂了十年,到了2017年,再由特朗普重新推動。前天拜登更宣布成立一個新的三方國防協議,跟澳洲和英國加強在AI、網路安全、量子計算等方面合作,以及協助澳洲建造核能推動潛艇。

    美中關係倘續惡化 擦搶走火風險升

    從中國角度來看,這些發展都當然是衝着中國而來的,這亦是事實。近年中國的國防支出也當然不斷增加,海軍軍艦數量已超越美國,中程導彈技術更非常先進,希望有足夠阻嚇作用。但我仍然擔心如美中兩方關係繼續惡化,且不斷在印太地區進行軍備競賽,擦槍走火的風險亦將上升。

    擔心此可能性的不止我一人,原來早在去年10月,美國大選前和今年1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將軍,曾兩度在沒有知會特朗普總統情况下,私自跟中國軍方領導通話,保證美國不會突然對中國發動戰爭!這個驚人披露又是由著名記者Bob Woodward和Robert Costa,在新書《Peril》中爆料的!特朗普當然勃然大怒,直斥此舉為叛國行為,暫時拜登仍說對Milley將軍保持信心,但要求Milley辭職的聲音已愈來愈大。本來我很想今個月去華盛頓參加從前我經常去的峰會,但因隔離時間太長,所以決定不去,後來主辦者亦因Delta Wave仍頗嚴重而再次從實體改回zoom模式。Bob Woodward固然是這個峰會常客,而今次的特別嘉賓正是Milley將軍,雖然只是經zoom,但我仍非常期待今次峰會,聽聽他們對現今全球局勢有何看法。

    不認同索羅斯指投資中國不符西方國安利益

    印太地區的地位提升,不止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經濟和投資上的重要性,也正在上升。無可否認,部分原因是在不少國際投資者眼中,據非正式統計,比例可能高達30%,中國已變成uninvestable,不止是政策不穩定而賺不到錢的問題,而是因為投不投資中國,已成為一個意識形態問題。索羅斯早前毫不客氣地點名直指Blackrock和Blackstone等,投資中國並不符合美國和其他所謂西方民主國家的National Security Interest!

    我當然完全不認同此觀點,我認為增加雙向貿易、投資,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人民、文化、資訊、學術和科技交流,才是確保世界安全的最好方法。但事實上,明顯不少資金已開始撤離中國,部分回流到美國,但不少仍留在印太地區,但選擇轉投到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

    今年美股有多強勁已不用多說,標普500指數已穩步升近20%。日本選擇硬推奧運,結果不止賠上數十萬人的健康和上千人性命,首相菅義偉亦要賠上政治前途;但市場反而以此為炒上的藉口,日經指數升上30,000點的31年新高,今年升超過10%。感應器製造商Keyence,股價在一年半內翻倍,創始人Takemitsu Takizaki更已成為新的日本首富。澳洲受惠於大宗商品的強勢,今年ASX 200指數也升了約13%。

    印度股市過去20年表現領先全球

    中國人最瞧不起的印度,今年表現更突出,Nifty指數升了超過25%。其實這也不是甚麼新奇的事,印度股市過去5年、10年,甚至20年的表現,都是幾乎領先全球的。非常慶幸,我們在過去十多年,一直在積極投資印度。

    早前印度確經歷過一波極嚴重的Delta Wave疫情,真正死亡人數可能高達400萬,甚至600萬,非常恐怖,但這一浪已基本上過去。已接種一針疫苗人數已超過5億,加上已被感染的,身體有抗體的人口比例或已高達80%以上!我再說一次,印度的衛生、健康和整體生活環境,當然都偏向差,在過去30年,出生和生活在中國,當然比在印度幸運得多,但若以投資者角度來看,結論是恰恰相反。

    原因很簡單,印度有不少真的純粹想賺錢的企業,過去政府雖然不算很好,但亦未有嚴重影響營商環境。現任總理Modi,雖然也有強人政治傾向,但最近針對刺激經濟政策,似乎總算走向正確方向,包括企圖提升企業盈利對GDP比例,推動數字化經濟、反貪腐、對抗氣候變化,以及廣納人才入政府,例如上任不久的通訊和鐵路部長Ashwini Vaishnaw,擁有豐富私人企業管理經驗,在3個月內已落實頗完滿通訊業重組方案,對Reliance、Bharti和最弱的Idea都有幫助。

    愈來愈多印裔人各領域取極大成就

    印度人非常聰明,但不少中國人誤會印度人只懂說話,但實踐能力沒有中國人強。這只是沒根據的種族歧視,我見到的是愈來愈多的印裔(和南亞)人士,在全球各地尤其西方,在各領域取得極大成就,包括科學、醫科、文學、科技、商界,甚至政界,數目肯定遠多於中國人。表表者包括微軟總裁Satya Nadella、Alphabet總裁Sundar Pichai、Novartis總裁Vasant Narasimhan、英國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的Rishi Sunak是下屆首相的熱門人物,亦是Infosys老闆的女婿。美國下屆總統選舉為時尚早,但兩黨的其中兩位熱門候選人極可能包括半個印裔的副總統Kamala Harris,以及共和黨的前聯合國大使,百分百印裔的Nikki Haley等!厲害嗎?

    從前印度的科技公司如TCS和Infosys等,都是以顧問和outsourcing商業模式為主,缺乏自我互聯網品牌,但現在時機已到。早前的送外賣企業Zomato,帶起了IPO熱潮,短期內上市的包括數碼支付公司Paytm、網上保險的Policy Bazaar、網上化妝品電商Nykaa、SaaS服務科技的Freshworks等,今年集資額或將達100億美元,超過之前3年的總和。有間網上教育公司Byju正在進行pre IPO融資,估值210億美元,全球最高,且50%收入來自美國,20%世界各地,印度只佔30%;Freshworks也同樣高度全球化。據悉Byju的很多商業模式,都是模仿中國的教育公司的,但如今看到這些中國企業的下場,不止唏噓,更嘆息完全錯過全球發展,教育大量學生,甚至影響他們思想的絕好機會!

    (中環資產擁有Infosys、TCS、Bharti、Reliance、Zomato、Microsoft和Alphabet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實踐國中學生死亡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7:40:08
    有 741 人按讚

    【跨國界白袍紀事:半世紀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史】

    在學生時代,就很好奇,為何台大的楊泮池校長(時任胸腔科主任),會對伊斯蘭教有所瞭解,甚至還會說幾句阿拉伯語。這對來自馬來西亞的阿金來說,格外的親切,因為這是我從小身邊所接觸的文化。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台大醫院的老師,都曾到過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際醫療交流。
    近期比較有聽說的是,台大和印尼的醫療交流,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還有利比亞、越南、蒙古國、瓜地馬拉。對於醫療人文關懷、台灣醫學史有興趣的朋友,或者對學醫有興趣的國高中生,可以來看看這本書。

    藉由國際醫療援助,不僅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也讓參與者有所成長與收穫!
    國際醫療交流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醫學的人道精神發揮到極致,
    Taiwan Can Help,台灣在半世紀以前就做到了!

    醫療交流的影響力,有時難以想像,也無法用量化數據來評估。
    不僅治療疾病、不只交流醫療技術,更是交流一份情感與友誼。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說:「台灣最成功的外交有兩個領域,一個是顧肚子——農耕隊,一個是顧身體——醫療。食物與健康都是民生基本需求,不因政治、種族而有所差別,台灣也因此得到了肯定與友誼。臺大醫院從1964年派出利比亞醫療隊開始,參與國際醫療交流已逾半世紀,見證了台灣的醫療外交,如果沒有留下紀錄,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回憶,但是寫下來,它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參與國際醫療交流,不只是協助政府達成外交任務、增進台灣能見度,也是善盡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而對臺大醫院來說,也因此得到較多主治醫師的名額,留下人才,如今有很多院長級的醫師,年輕時候都曾遠赴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他們願意離開舒適圈,接受挑戰、迎向未知,不只幫助別人,也讓自己成長,藉著在異國行醫拓展視野,增加歷練,後來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醫院的領導者,甚至衛福部長,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的典範。」

    =====
    目錄  
    推薦序1 讓無國界的醫療交流一直存續下去/侯勝茂
    推薦序2 極其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林芳郁
    推薦序3 醫療外交是值得推動的事/陳明豐
    推薦序4 國際醫療幫助他國,也有益醫師成長/何弘能
    總策劃序 讓回憶成為歷史/吳明賢
    前 言 推動國際醫療,展現台灣軟實力/婁培人
    結 語 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朱家瑜

    第1章 半世紀醫療外交緣起—利比亞
    利比亞醫療服務大事紀
    5位醫師負責兩百張病床,忙到沒日沒夜
    醫師必須「十項全能」,隨時互相支援
    有了台灣醫師,利比亞病人不用再遠赴義大利
    遇見火爆少年格達費
    歐洲進修,影響一生
    醫療外交尖兵,讓台灣名揚異域

    第2章 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中沙醫療團大事紀
    「愈是疼愛的孩子,愈要讓他接受訓練」
    自告奮勇,迎向充滿未知數的挑戰
    用實力贏得肯定,促成中沙醫療交流
    建立制度、培育人才,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文化衝擊大,尊重、包容創造雙贏
    共用杯子喝飲料,尊重不同風俗
    久旱逢甘霖,民眾淋雨狂歡
    什麼病都看,練出全才
    「聯合國」般的環境,年輕醫師快速成長
    接觸歐洲醫學發展,拓展視野
    學習承擔責任,從醫師蛻變為經營者

    第3章 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臺越醫療大事紀
    台灣醫療實力堅強,國際交流開步走
    臺大醫院技術轉移,越德醫院成為越南移植醫學重鎮
    病患重獲新生,視臺大醫院醫師為貴人
    傾囊相授不藏私,給釣竿也給漁網
    術前溝通,術後協助照顧病人
    團隊來臺大醫院受訓,深度學習有效率
    搶救心跳,面對複雜疾病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天在臺大醫院開刀,第二天在越南開刀
    肺臟移植難度高,最晚發展
    親自上刀,才是真正的學習
    傳授protocol,基礎工程第一步
    教整個團隊,不是只教一個人
    那一晚,真希望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
    從臨床到研究全面提升,交流更有意義
    學會變通,提供當下環境中最好的醫療
    為病人著想,提供多種選擇
    看到一張病床擠3個病人,才知台灣人多幸福
    臺越相隔千里,藉醫療交流搭起友誼之橋

    BOX 臺越交流幕後推手,從頭到尾全都顧
    BOX 「NTUH-HOPE」臺越醫療交流計畫

    第4章 千里外大漠醫療交流—蒙古國
    臺蒙醫療交流大事紀
    供需相符,資源才能發揮效益
    有呼吸器卻沒有供氧系統,基礎建設待建立
    腎臟切片過程驚險,病人痛到大叫
    完成蒙古國第一例內視鏡修補耳膜手術
    臺蒙醫師合作完成兒童聽損的基因研究
    蒙古國中風死亡率高,協助成立第一個腦中風中心
    手把手示範教學,醫護人員能力大增
    多管齊下,降低中風風險
    常見風濕性心臟病,像過去的台灣
    解決眼前的病痛,也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蒙古醫師認真學習,弄懂每一個「為什麼」
    學會技術也要發揮所長,才能真正造福當地民眾
    地大無法常就醫,設計適合的醫療模式
    護理師輪流支援,長達半年
    分享衛教經驗,發揮護理師強項
    突破語言障礙,交流更順暢
    從善如流,蒙古醫院也有活力走廊
    生殖醫學交流的經驗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打排卵針到懷孕後追蹤,從頭教到尾
    軟硬體同時到位,成功率才會提高
    傳承經驗,讓更多人受惠
    互派團隊,交流模式成功
    教技術容易,建立文化難
    病歷在病人手上,醫師難整合
    國際交流拓展視野,也看到城鄉差距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醫師能幫多少忙?政治改革才是根本

    第5章 新南向攜手產業共進—印尼
    臺印醫療交流大事件
    響應新南向政策,深耕臺印醫療交流
    一封來自印尼的電子郵件,意外促成交流
    印尼醫師學習超音波,測量唇顎裂孩童的吞嚥功能
    長短腳的孩子經手術、復健,又能踢球了
    建構緊急醫療系統,搶救垂危生命
    想成功移植器官,不能只靠外科醫師
    團隊完整學習,才可能發展移植醫學
    台灣基層醫療普及,膽道閉鎖有機會治療成功
    膽道閉鎖的印尼幼兒,等不到未來
    兩個孩子來台移植肝臟,重獲新生
    兵分兩路,推動國際醫療
    遊戲中學習跨科合作,提升效率
    護理團隊快速補位支援,解決問題
    不只學醫術,更重要的是醫院管理
    藉醫療交流傳遞思想與行為的DNA
    把價值觀與信念留在異國,影響力難以估計
    培訓當地醫護人員成為種子教官
    分享制度與經驗,臺灣當仁不讓
    移植台灣經驗並非易事
    出發點單純,收穫反而出乎意料
    有能力,就應該回饋國際
    BOX 半世紀醫療外交耕耘,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
    BOX 善盡世界公民責任,讓他國因台灣而改變

    第6章 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臺瓜醫療交流大事件
    訓練當地醫護擔任種子教官,才能永續經營
    同步提升軟硬體,搶救新生兒
    看到助產士接生,彷彿時光倒流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臺大醫院代訓瓜國護理師,回國後就能開班授課
    不是幫忙接生,而是幫忙找出問題
    提升醫療水準,需要在地醫護自發投入
    先確保母子均安,再改善開刀技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在地醫護求知欲強,討論熱絡
    產婦集中,感染風險令人擔憂
    黃金1分鐘,從鬼門關救回小生命
    小孩不是大人的翻版,新生兒也不是兒童的縮小版
    交流新觀念,深化夥伴關係
    產房有兒科醫師輪值,值得台臺灣借鏡
    中醫醫人,上醫醫國
    生平第一次,由學員頒發感謝狀
    凡事起頭難,改善生產死亡率需30年
    臺瓜雙方共同努力,才看得到成效

  • 實踐國中學生死亡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31 10:01:00
    有 155 人按讚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採訪日本大分縣二戰時代平民的《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
    (我這幾天還擷取了部分我覺得特別的段落讓大家先睹為外。)

    這本書值得提到的地方很多,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部分有二。

    第一,就是日本對二戰的記憶其實很多人是從與美國作戰才開始逐漸清晰。
    但大家也都知道(不知道我也真的不能說啥了),早在1941年的太平洋戰爭開打前,中日雙方在1937年就已經爆發了全面戰爭。
    事實上,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之所以對美國占上風,一方面是蓄謀已久的出其不意,在珍珠港把美國太平洋艦隊炸了重傷,所以美國初期在兵力上是劣勢作戰。
    但另一方面,日本的海軍航空兵可是歷經中日戰爭的戰爭經驗,在見識以及實務操作上,跟承平已久的美軍根本不在同一水平。(兵器上也是,日本在中國戰場總結出許多實戰經驗或是刺激,所以誕生出名聞遐邇的零式戰鬥機,這款戰機在初期徹底完虐了美國戰機,甚至讓戰爭初期的美國人直呼不可思議。)
    但在本書中,即便日本陷入未預計的持久作戰,日本打當時的中國卻依舊是輕鬆愉快。(廣告一下,中日抗戰的部分故事,我會在德式中央軍的系列文提到,話說到此處,唉~~~真不知何時才能去中國取材呀。)
    因此學校教育依舊正常(相比後來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的學校教育可是每天都在呼籲要全民作戰,並且提升軍訓課的時數,更別提在戰爭後期因為人力短缺,甚至小學的高年級生都要進入到軍方單位做不同程度的工作,而國中以上更是直接入伍並在陸海空各方面執行了自殺攻擊)。
    而國內對於宋回國的陣亡士兵也特別的慎重其事,當日本軍人的骨灰盒送回故鄉,全村都會特別迎接並且對家屬表達哀傷跟致意(相比太平洋戰爭,海外日軍的陣亡消息已經多到成為見怪不怪的日常,骨灰盒送回來根本是無人聞問;就這麼解釋吧,中日戰爭時期,日軍的陣亡交隊來說頗為稀罕,大家也就鄭重其事,但太平洋戰爭卻讓死亡成為日本人的常態)。
    這種逐漸深入戰爭的轉變,不由得叫我唏噓。(但我幾乎無法同情日本人,因為無論是中日戰爭還是太平洋戰爭.......都是日本人自己先挑起來的。)

    另一個讓我對本書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本書的描述可不是停在二戰的結束,而是持續記錄了日本平民在戰後(最起碼到韓戰結束,大批美軍撤離日本之前)的生活及心態。
    有一個特別讓我感觸的橋段,是日本在戰前以及戰爭時期的學校教育,不斷鼓吹要死命報效天皇以及為國贏得勝仗,但在戰後,教材卻立刻改成了讚揚美國民主政治以及廢除本來習以為常且行之有年的軍訓相關課程。
    老師們一時之間無法接受,他們覺得之前那麼信賴國家的宣傳以及徹底實踐國家教材的一切(那時的教師可以因為學生不符合所謂的「讓日本強大起來」行為,任意毆打學生,甚至可以會把學生的鼓頭直接打斷造成學生留下不良於行的嚴重後遺症),如今卻要翻轉及執行與以往相反的理念?那他們究竟先前所信的、所做的又是什麼?
    大部分學生雖然也有不小的疑惑以及震撼,但更多的是一種如夢似幻的解脫感。說起來殘酷的一點,會有這樣的解脫,是因為學生已經在戰爭後期持續的飢餓還有為軍隊進行高強度的勞動,而戰爭的結束,雖然沒能讓他們脫離飢餓,但最起碼結束了高強度但對戰局根本沒屁用的勞動。
    (談到學生以及幼童的狀況,我是挺難過的,畢竟他們是無辜的,卻要承受戰爭的苦果。但換個念頭來想,即便是這些年幼的學生,在日後的訪談中,他們覺得投入戰爭贏得戰果卻是在正常或是迫切想要完成的榮譽,因此他們早在中日戰爭時期就為著戰果歡呼,並覺得一切對中國的戰爭行為是理所當然。
    這樣一想,我起的一些憐憫心幾乎淡化絕大部分。但這些孩子真的是無罪的,畢竟他們只是聽大人的告誡以及投入到當時的社會氛圍中。那麼......又是誰該為那時的悲劇負責呢?)

    我相信不同人看這本書會有不同的想法,但無論如何,裡面紀錄的內容非常真實,因為這些平民也就像是你我一般,因此他們所說的,格外貼近人心,同時也觸及人心。

    說了這麼多,那麼......來抽獎吧!
    想獲得《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的朋友,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篇文章
    2.
    請在底下留言「我想知道被遺忘的人群有何記憶」,然後如果您願意,可以多分享你對二戰的日本有什麼人事物讓你比較印象深刻呢?
    (我個人對兩個東西比較有想法。
    一個是昭和天皇宣布戰敗的「玉音放送」,我當時第一次聽,感想是......這錄音品質也太爛了吧?根本聽不清楚他說啥?順帶一提,當時日本還有一些底層軍人想要阻止天皇宣布戰敗,因此有謀劃及進行破壞錄音的政變,這個歷史事件還有拍成電影「日本最長的一天」,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不過我先事先警告......這部片很悶呀。
    另一個同樣跟電影相關,就是描述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人才重要培訓第─江田島海軍兵學校,這種昭和時期的老電影有一種共同狀況......就是整個男性精力過剩,好像不大吼、不睜大眼、不激動,你就根本不配當人似的,以至於電影「啊!海軍」還出現了一個梗圖就是:很好!很有精神!)

    我們將在一周後公布抽獎結果,預計會有3-5位的幸運兒(出版社大方呀),各位如果心動,趕緊來試試手氣呀。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450

    #被遺忘的人群
    #臺灣商務出版
    #我雖然不對日本人同情但我選擇不贈恨他們_只希望人類多少能夠記取那瘋狂時代下的一點點教訓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