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實證法學派分析法學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實證法學派分析法學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實證法學派分析法學派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焦糖哥哥-陳嘉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
實證法學派分析法學派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很讚,我一直盯著桌上的司康流口水,但實在不好意思跟同學搶點心吃。😂
我擔心教授誤會我去現場白吃白喝,所以寫了一份作業證明我有認真聽課。
=======研討會開始=======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時間:2020年12月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社會學家Max Weber於1920六月因感染大流行肺炎而過世,一百年後同樣遇到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紀念這位影響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家格外具有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人文社會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合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紀念研討會,讓現代學者透過知識上的交流與韋伯對話。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韋伯只是社會學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與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並列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如果更熟悉韋伯一些的人可能會知道其最著名的著作《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都是社會學經典,但較可惜的是,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或許也罕有機會去深度理解韋伯的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為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
這場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學者與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裴元領的論文<宗教是什麼?為研究韋伯宗教社會學的準備工作>以中國四書五經、易經、聖經、佛經、墨子、印度摩科婆羅多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來分析韋柏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的<從新社會學的角度談韋伯>認為社會學的關鍵在於創造力,而不是有多少學派、生產多少論文。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社會學誕生的那個年代,而是數位社會時代,這個年代你(妳)在網路上的「帳號」比自己是誰更重要。在(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的時代,人們認為「大眾不在乎真實」,但到了今天,則是「大眾創造真實」——假新聞、偽資訊都是現代人的集體創造。跟性愛機器人做愛算不算出軌?未來趨勢已經不是在爭吵性別、性向,而是當機器人成了人類更好的選擇而非替代品時,這些倫理問題怎麼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的<韋伯與奧斯華德:一個能量社會學的想像>從化學家奧斯華德的「社會能量學的一元論」與韋伯的「多元社會學觀點」的對立衝突切入。根據她的研究,韋伯不認為奧斯華德的化學概念可以推展到人文社會,只是現代的人反而開始重讀奧斯華德的能量學(能量的關係),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面臨能源、環境等新的問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賴曉黎的<從禁欲概念論尼采與韋伯的異同>研究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中,禁慾理想與韋伯禁慾主義之間的主要區別。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黃厚銘的<消失於社會學中的理論與經驗間關係之多元想像>認為思想史、理論研究不該只存在哲學、歷史學中,但不少人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只有「質性、量化、田野」三種方法。講者取三大家理論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來說明:涂爾幹的「社會事實論」是用一個理論來掌握一個實在,並從經驗中來驗證理論是否符合實在,或從經驗中產生新的理論。韋伯的「理念型」則建構出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認為社會學是具體事實的科學,所以最抽象的法則最沒有用處,沒有辦法套用於所有社會。韋伯的理念型和涂爾幹的普遍可以適用的想法與抽象概念抵觸。如果是這樣,那麽,馬克思學說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若將其核心精神從《資本論》中抽掉,只留下經驗證據,那這本書還能成立嗎?青年馬克思談了一個共產世界的理想狀態的理論,但《資本論》的實證經驗卻非如此。中山醫大醫社系副教授黃敏原的<韋伯的人論及其社會心理學考察>指出韋伯由理念引導世界圖像,認為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並舉「清教徒可望成為天職人,我們則必須是職業人」的新教倫理為例。
每位講者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卻帶給現場聽眾如沐春風的知識啟迪。只可惜礙於篇幅與我的知識有限,僅能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論文作為研討會代表,而與會學者豐富精彩的研究,大家可以按照論文題目搜尋拜讀。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在其論文<韋伯的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1895-1907>(Max Webers Konzeption einer “Wissenschaft vom Menschen”:1895-1907 )中提到,韋伯關於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形成,與他轉換人生跑道(由法學家轉變成國民經濟學家)有關。並且,這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從 1895 年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說首度提出,到1907到 1910 年已初步完成, 直到1910德國才成立社會學學會。講者在研討會上企圖論證韋伯的通才在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與貢獻,只是韋伯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跨界的強烈特色,也導致後人不斷地挑戰他的權威;但同時,各領域的學者得藉著韋伯的典範出發,才能開啟更多知識上的創新與可能。根據韋伯太太瑪莉安娜(Marianne Weber, 1926)的說法,青少年時期的韋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製作了一幅 1360 年的德國歷史地圖,並在 15 歲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再度寫了一篇長達 46 頁的論文<對印度日耳曼諸民族之民族性格、民族發展與民族歷史的一些考察 >。
但從小熱愛歷史的韋伯並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除了他的興趣廣泛外也有經濟上的考量——就跟我們尋常人一樣。韋伯 1882 年 5 月在海德堡大學註冊時,是以「法學」作為主修與職業學門 ,1884 年冬季學期轉讀柏林大學、1886 年通過第一次法學國家考試,直到 1889 年完成博士論文及1891 年完成任教資格論文完整了法學家訓練。所以,韋伯在 1892 年開始以私講師身份在柏林大學教授法學課程,並於 1893 年 11 月被任命為法學非教席教授。
韋伯的教職生涯並非一路到底毫無變動,這與德國的教育體制、韋伯個性與博學多聞都有關係,就像1893 年 6 月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就已經想要挖角韋伯去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 而韋伯在 1894 年 4 月初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接受聘任,前往弗萊堡大學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這也意味如果韋伯只懂法學,是無法受到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青睞的,假如他的底子不夠也無法輕易脫離舒適圈,獲得更好待遇的工作。
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二場演講,<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為何韋伯會特別提到政治呢?在還沒了解韋伯前,我原以為像他這樣的經典學者不會沾染政治領域,但在閱讀這兩篇演講稿後得知,在當時德國的學術氛圍,韋伯意識到政治立場干擾學術領域造成的困惱。他在演講中呼籲——一種學術倫理的規範性訴求——政治不屬於課堂、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在此摘引<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於學術倫理訴求的經典段落:「在文化團體以及政治團體的範圍內應該如何行動——這兩種完完全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他接下來問道,他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應該同時處理這兩者,那麼對這個問題的答覆就是:因為先知與鼓動家並不屬於課堂上的講臺。先知和鼓動家都被告知說:『要走上街頭去公開演說。』意思就是到容許批評的地方。」
擁有學者身分的韋伯排斥政治進入課堂上,但課堂外的韋伯卻希望透過候選而不競選的方式從政,來達到他參與制憲的目的。他在1918年12月25日寫給友人的信中,韋伯還信誓旦旦地認為:「看來,我在法蘭克福相當篤定能夠當選。」結果卻事與願違。韋伯也曾經感嘆地說,終其一生,他都是個「政治獨行俠」。從這兩篇演講稿中就能發現,韋伯身處學術領域與政治領域中,產生既熱愛又互斥的矛盾心情。
張旺山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韋伯一生始終對政治有一種「秘而不宣之愛」,因此,他對政治學的貢獻,也使得諸如《政治學的經典作家》(Klassiker der Politik)這樣的書,不得不將他列入政治學的「經典作家」之列。韋伯提出「正當支配的類型」的學說時,雖不是為了政治學而生,但卻影響了政治學領域,並被政治學者所用。C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曾依照韋伯的期望並提供優渥的條件,希望聘他為波昂大學的「政治學」講座教授,但後來韋伯基於私人理由選擇了到慕尼黑接 Lujo Brentano(1844-1931)退休後所留下的國民經濟學講座教授的空缺。1920 年夏季學期,韋伯甚至在慕尼黑大學開設了一門進階課程,課名就叫作「一般國家學與政治學(國家社會學)」。
我們廣為傳頌韋伯的博學多聞,但卻忽略了就是因為他懂太多、擁有太多知識,常讓他面臨抉擇的痛苦。在一封韋伯於 1887 年 9 月 30 日寫給他的大姨丈包姆加騰(Hermann Baumgarten, 1825-1893)的信中,韋伯就曾坦承:由於「種種實際上的利益――對這些利益的規制,乃是法律發展的基本課題呈現了種種的結合,而這些結合在我看來,用我們的科學的那些手段,是無法加以掌握的」。這意思是韋伯體悟到法律知識的極限,而將其排除在自己的興趣與職涯之外。
雖然講者一樣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但卻提供了韋伯豐富的知識之旅。韋伯在學術職涯上並非如我們習慣的教育體制,只能線性發展的刻板印象。在這意義下,韋伯的一生為台灣學者、學生帶來的啟示是:在求知、求學的旅程中,「修正」與「調整」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現象了。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擊倒,休息夠了爬起來就好。同時,韋伯的一生也提醒我們面對知識要謙卑,那是因為人擁有的知識都有極限與界線。即便博學如韋伯也不斷地受到各領域的專家挑戰,但知識就是憑靠在如此的堆疊中精煉與豐富。或許韋伯可以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但他卻未定義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所知所能有限。不過,韋伯逝世百年後其知識系統並沒有因為各種挑戰崩潰,反而留給社會學界與對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每一個人,可以憑著韋伯的典範達到他以前辦不到的事情,與少經歷他在肉體與精神上的煎熬。
最後,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韋伯學說與二十一世紀對話」只是第一個一百年,未來將會有兩百週年、三百週年與韋伯對話的學術研討會。雖然韋伯的生命逝去,但他卻能持續地啟發後人追求知識,熱愛生命與社會;死亡只是瞬間的終點,卻是邁向精神永恆的起點,韋伯的學問與精神永存在知識宇宙中。
實證法學派分析法學派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翻開司法胡鬧國民的一頁?
廖緯民/中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中市)
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過程朝野激烈對抗;民間團體強力抗議。歷來民調顯示,司法造成民眾最大負面觀感的是「法官認知與社會脫節」。何謂法官認知?「認知」二字涉及學術上的知識論,不是簡單的議會表決問題或實務操作問題。
就這部分,英美法主張直觀案情的直覺判斷,其中行為分析是重點。德國法則強調學習法典過程中養成的理性認知,其中思維格式是重點。由於英美判例法源自一般老百姓的普通法(common law),所以向來尊崇個人的直覺,並在前例拘束原則上萃取法則,而嚴格遵從之。這個信念瀰漫整個英美學術思想,形成實證主義(empiricism)的傳統。英美系國家的陪審制,無疑是水到渠成、符合主流思想的。英美法即是庶民法;則柯建銘所謂「素人完全不懂法律」不是缺點,反而是重點。
司法院提出參審制,雖說是參考日本參審制,其實可見德國法的品味傾向。問題在於我國繼受德國法體例與原理,歷經百年以上,台灣法院今日在做事實與法律判斷時,猶無法熟習操作「涵攝」、「三段論」、「眼光流轉」等模式。這種認事用法,無法在實務上服人;其癥結在於華人式官僚體系的干擾。而前日本律師聯合會會長土屋公献律師也指出:「日前日本引進的審判員制度(即參審制),從根本來說是官僚審判制度。美其名曰國民參加司法,實質是利用國民來維護官僚審判制度,與陪審員制度(陪審制)截然不同,距離真正意義的國民參加司法尚遠。」
承上,陪審制是英美法學的精華、也是學術流派中實證主義的核心精神,卻未曾妥善交代,此次立法顯然欠缺智性。做為一種初始概念的主張,民間團體其實不需過多迎戰各種質疑;配套措施及事後修正才是建立新制度的重點工作。畢竟,中華民國的司法制度歷經一○九年也還是無法獲得人民的信任。司法院本於良知,必須說明:不嚴控官僚弊病、強化對法官理性思維的監督與究責,卻又提出可控可防人民見解的參審制是什麼道理?
再者,英美陪審制由於直接訴諸人本的直覺判斷,具有高度普世應用價值;台灣如果要查考人民的本土法意識,就應採用陪審制。歷來主張本土化政治目標、現在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接受此案,又是什麼道理?若皆無道理,那立法院中背離黨綱、同志翻臉、朝野反置的爭執就是一場鬧劇。
《國民法官法》真能開啟人民幽深而潛藏的智慧、或領略專家洞察之言?還是恐將翻開台灣司法胡鬧國民的一頁?其成敗存乎法官一心,司法院長官還請戒慎以對。
實證法學派分析法學派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大家好,我是苗栗縣議員曾玟學。這次要來參選時代力量黨中央決策委員,和我聯合競選的還有竹竹苗黨部的邱顯智律師(編號6號)、廖子齊 香山女兒前進議會(編號32號,新竹市議員)、連郁婷律師 竹北戰將監督縣政(編號42號,新竹縣議員)。
明後天(1/31-2/1)就是黨員投票日了。
之所以拖到今天才發這篇文章,是因為選舉期間這兩週是我上任以來苗栗縣議會第一次開臨時會。這兩天更忙著處理一件事時,也就是跟我同選區的議員要請法務單位調查我,並說「不排除」對我提告。
他之以想提告,是因為兩件事情:
第一,他在縣議會上講了歧視同志的言論,我們將他這段發言,連同我們自己質詢同性伴侶註記的片段,和我後來回應他的片段,一起放上網路。
第二,他主張我錄影、作秀,而我們將他的質詢影片放上網,並沒有經過他的同意。
大家看到這個說法可能很傻眼。首先,這位議員在議事堂上講這些歧視的言論,就是事實,本來就該接受檢視。
再者,很多人會想:開會不是本來就該直播的嗎?他為什麼會覺得自己質詢的片段,不能被放上網?現在還要要求法務單位來調查、甚至可能提告?
這裡必須幫這位議員解釋一下:
苗栗縣的議員們之所以不習慣自己的言論被放上網檢視,是因為苗栗的議會從來沒有直播。甚至,雖然有錄影,但錄音錄影規則明訂每個議員只能申請自己的片段,不能拿別人的,「因為這些議員可能不希望自己的片段被公開」。
聽起來很扯,但這就是苗栗縣議會。
這就是我每天和我的夥伴在戰鬥的地方。
--
2、很多朋友最近因為這支影片注意到我們,才紛紛來問我們說:玟學,你為什麼會跑去選苗栗?為什麼是掛時代力量選?
選舉期間,這樣的問題更多。因為在外界看起來,在苗栗這個地方掛時代力量參選,彷彿就是一個政治自殺的行為。
為什麼是時代力量?
大部分在地方關心政治的人,就會笑說你掛無黨籍還比較容易選上。他們也沒說原因,常常是笑而不語。
我的朋友們不大會問我這個問題,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其實已經在時代力量工作了兩年多,期間做過國會助理,也在地方黨部服務。他們大多也都知道,我一直有參政、參選的打算。
在加入時代力量之前,我在台灣智庫擔任副研究員,再更之前,我擔任民主鬥陣的總召。民主鬥陣是在318運動之後成立的青年組織,那也是我加入的第一個社運組織。在318運動之前,我雖然也一直關心各種議題,每次被動員的時候就會到現場,但我不大有時間長時間參與組織,因為我必須花很多時間打好幾份工來養活自己。
2014年318後,我加入民主鬥陣的運作,持續做各種議題的倡議,投入馬習會的抗爭。後來一路看著2014年柯文哲勝選、2016年時代力量進入立法院後,才對於進入體制內可以做到的事情,有更明確的圖像,也第一次冒出未來可能參選的念頭。
過去這兩年,會聽到有些朋友的朋友在問說:「欸,你們那個曾玟學,是不是真的很想選?他到底為什麼那麼想選?」
我都會直接回答說:「對啊,我想選」。因為我覺得台灣的民主化走到今天,下一步改革的關鍵就是各地的地方政治。而檯面上的地方候選人,看起來都不值得期待。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是由我們自己來促成改變?
我自己後來在每一次寫競選聲明的時候,都喜歡很老梗地引一段韋伯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那篇演講稿中的結語。這並不只是在耍帥或吊書袋,而是我真心相信:想要參選,並不是想獲取名利。我們這個國家,需要更多將政治作為一種志業的人,而我就想成為這樣的人。
因此在後來這兩年的工作中,我持續準備自己。研究所畢業後,看著身邊的朋友一一進到各政黨工作,我當時很快就決定想找一份時代力量在國會的助理工作。
雖然我對這個政黨不是沒有過質疑。老實說,我在2016年政黨票是投給綠社盟,因為當時綠社盟推出來的人選,很多都是我們過去一起在社運現場奮戰的前輩,我自己當時也在曾柏瑜的立委競選團隊當過志工。綠社盟在許多議題上,也表顯出更明確的態度。
但看到時代力量的委員在進入國會後,在各種議題的表現,就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我的疑慮。
當然這個黨還是有被質疑妥協的時刻,但在艱難的政治攻防中,許多重要的價值,委員們並未棄守。同時,看到許多過去的運動夥伴在時力的工作經驗,我還是願意相信:這是一個相對而言更能夠給年輕人機會的政黨。你能獲得黨內多大的支持,是看你的價值和實力,而不是看輩份、看派系、或看你爸媽是誰。
那時一起聊天的黨內朋友曾說:「這是一個年輕的政黨,還有很多可能。雖然還有一些讓人疑惑的地方,但大家應該一起來改變。」
後來,我成為國會助理,學習怎樣快速地吸收資訊、反應議題,必須在一個晚上準備好題目,隔天向老闆報告,並在短短半小時內改完簡報,讓老闆去質詢各個部會;我也學習怎樣促成各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的協商,透過我主責的公聽會,讓法案有所進展;我學習從密密麻麻、堆積如山的預算書中,找出各個部會怠惰、偷雞的證據
在地方辦公室上,我每天的工作,經常是一早六點起床送車、處理民眾陳情、舉辦黨部的各種議題講座和各區見面會、代表黨部出席各種宮廟、說明會、和各種鄰里行程,直到晚上八九點回家,有時有餐會還會聊到更晚。
當時我並不是候選人。我所跑的這些地方,也不是我後來的選區。我們做這些的目的,除了讓自己更深入地理解地方的聲音、看見更真實的「政治」,也是讓地方的人更認識「時代力量」,知道地方上也有這樣一群年輕人在共同努力。
--
3、2018年過年後,邱顯智律師和竹竹苗總幹事家維問我,有沒有意願來苗栗參選。
我那時的反應是跟後來很多朋友的反應很像,就是:這裡真的有可能選上嗎?
但他們詳細分析了這個選區的狀況,擘畫竹竹苗未來的發展,他們真心認為這一仗對時代力量是必要的,他們也相信我可以完成這件事情。那時候我其實剛看完邱顯智寫的《我袂放你一個人》那本書。
看到裡面的故事,就好像人生跑馬燈一樣,回顧了過去這些年我們經歷的各種運動,他告訴我:「竹竹苗會是一支互相信任、互相支援的團隊,我們不會放你一個人打這場仗」。我聽完覺得很感動。也不只是話語而已,那個同時,我的女友當時遇到一個麻煩的法律問題,對我們兩人都造成很大的壓力,但邱律師聽到就義不容辭說,這個案件他可以當我們的委任律師,幫忙處理。
這些讓我相信:這是一個把彼此當夥伴的團隊。
另外,我相信苗栗對時代力量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地方。過去幾年,我第一次參與強度那麼高的運動,就是在2013年,反大埔強拆、佔領內政部的運動。
苗栗的許多運動者和鄉親,曾經給過我啟蒙;現在,即便可能艱難,我們也應該貢獻一點力量,讓這股改變的力量延續。
這場選戰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身邊的朋友沒多說什麼,地方的人都說沒錢沒組織,在這種地方怎麼可能選得上?
不被看好也就算了,我們在選戰過程中,還絲毫沒有避諱,成為我選區裡面唯一一個大聲喊婚姻平權,甚至還做QA、做懶人包,到地方上好幾萬人的臉書社團裡面狂撒的候選人,這又再度被很多人視為一個雙重政治自殺的行為。
但選舉結果出爐,大家都跌破眼鏡。
我的選區應選八席,我排第四。我們在竹南、後龍、造橋推出的宋國鼎律師也順利當選。
這個經驗也讓我們更加相信那句老話:「不是因為看見希望所以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所以看見希望。」
很多人喜歡說,你們就是不懂地方、不接地氣,所以才自以為不靠錢、不靠組織、高談理念就能選得上。但事實證明,這些人對「地方」恐怕才有誤解。「地方」的面向多元、迷人而美麗,用心去看、用心去和大家傳達你的想法,你就會看見:不管是什麼地方,總是有一群和你一樣期待改變的人,你該做的不是站在外頭觀望,而是走進來和大家共同前進。
--
4、上任一個多月,我們沒有懈怠,過去這兩週的臨時會,我們接續處理了石虎保育、河川污染、兒虐案處理、警察勞動權益等等議題。除此之外,我們還跟一群苗栗年輕人共同籌備苗栗首場婚姻平權遊行。
我們深耕地方,也放眼國家。今年五月之前,立法院就要重啟婚姻平權的修法戰場,目前行政院將要推出怎樣的專法、會不會棄守大法官揭櫫的「婚姻」保障,都還不得而知。我們每個人都該做我們能做的。很多人認為苗栗是一個「不可能」的地方,但愈是不可能,我們就愈應該從這裡出發。
這次參選本黨決策委員,我的想法也是一樣。
這個黨的價值或偶有搖擺;這個黨的組織,或許有時令人質疑。
但我在和竹竹苗的夥伴一起奮戰、也互相激辯的過程中,也看見了一套務實的實踐價值的方式,和相對理想的組織形式,重點是,這還能帶來勝選。
我希望將這樣的經驗帶入黨中央,和各地的夥伴溝通;我也希望將我在苗栗這裡的經驗帶往中央,讓更多人在他們以為的「不可能」中看見可能,在許多以為「別無選擇」的時候,勇敢做出選擇。
這就是我未來希望在這個政黨裡實踐的政治。
我是參選編號四號曾玟學。懇請支持。
—
我們的主張:
1、堅守主權立場,力抗中共政治話術:本黨應嚴守主權立場,在2020年選戰中,持續推動本黨揭櫫「追求國家正常化」路線。
2、力推同性婚姻權明確入法、重啟檢視《勞基法》修惡。
3、堅持黨內決策對等多元,建立黨決策機制原住民族、多元性別、及各少數族群保障機制。
4、推動黨務改革,善用科技平台,落實黨內民主:黨內決策透明化、明訂各地方主委產生機制、加強黨部與黨員連結。
政見詳細說明:https://goo.gl/i8qB2w
—
參選人簡介:
#競選編號6 邱顯智
現職:
時代力量新竹、苗栗黨部主委(2016 至今);
雪谷南榕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
學經歷:
時代力量新竹市立委候選人(2016)
洪仲丘案和關廠工人案義務律師團成員
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台北大學法學碩士
—
#競選編號4 曾玟學
現職:
苗栗縣議員
學經歷:
時代力量苗栗黨部頭份區主任
立法院法案助理
台灣智庫副研究員
台大風險社會中心研究助理
民主鬥陣總召集人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
—
#競選編號32 廖子齊
現職:
時代力量新竹市議員、時代力量新竹市議會黨團總召
學經歷:
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學士
時代力量新竹黨部香山區主任
竹塹文化資產行動前線成員
英國IFA國際芳香療法治療師認證課程講師
香山手工皂品牌創業者
外商公司法務
—
#競選編號42 連郁婷
現職:
時代力量新竹縣議員
學經歷:
執業律師
科技公司受雇律師
工研院法務專員
苗栗地院法官助理
東吳大學法律系
——
時代力量第二屆決策委員選舉資訊:
一、選舉種類:第二屆決策委員15名、候補3名。
二、選舉資格:凡2019年1月12日前完成入黨手續的黨員,均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三、選舉時程:選舉相關時程如下:
1/21(一) - 1/30(三)23:59止:為候選人回應時間,候選人可於網站上對黨員提出之問題進行回應
1/31(四)00:01 - 2/1(五)23:59止:發出投票單與投票
2/2(六)00:01:官網自動顯示票數統計結果
2/11(一):召開決策委員會,選舉黨主席四、投票說明:每位黨員可勾選不超過正選(15人)與候補人數(3人)加總之候選人(至多18人)
四、投票說明:每位黨員可勾選不超過正選(15人)與候補人數(3人)加總之候選人(至多18人)
競選公報及黨員投票網址:
https://goo.gl/abuQxo
————
邱顯智粉絲專頁:https://goo.gl/MzX1SM
廖子齊粉絲專頁:https://goo.gl/SGPdJE
連郁婷粉絲專頁:https://goo.gl/u5ofWB
曾玟學粉絲專頁:https://goo.gl/Lhy3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