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實習醫生薪酬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實習醫生薪酬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實習醫生薪酬表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無神論者的巴別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內文比Clap,謝謝!// 前言:醫療爆煲系列第三彈。自知永遠不可能成為受歡迎嘅時事評論員,原因係相比起講一啲大眾鍾意聽嘅人云亦云,我還是喜歡講一啲唔啱聽但堅信係正確嘅分析。好似今次醫療爆煲,除咗左膠,有邊個唔係將個焦點放咗去收回單程證審批權上面?但現實卻係,中...
實習醫生薪酬表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內文比Clap,謝謝!//
前言:醫療爆煲系列第三彈。自知永遠不可能成為受歡迎嘅時事評論員,原因係相比起講一啲大眾鍾意聽嘅人云亦云,我還是喜歡講一啲唔啱聽但堅信係正確嘅分析。好似今次醫療爆煲,除咗左膠,有邊個唔係將個焦點放咗去收回單程證審批權上面?但現實卻係,中共政府基本上係將單程證放響比真普選更高層次,除非你搞港獨革命成功,否則根本無可能攞得番單程證審批權──亦因為咁,所有話要透過收回單程證審批權黎解決目前醫療問題嘅政客、時事評論員,全部都係欺世盜名搵笨七。
其次就係大陸醫生問題。我明白好多人都怕果啲醫療失德嘅大陸醫生有日會醫死自己,但現實卻唔係你響香港醫生同大陸醫生之間,而係響有醫生同無醫生等死之間作出選擇。你話公立醫院無選擇所以堅拒輸入大陸醫生無問題,但點解唔比大陸醫生限定響私家醫院服務呢?btw新加坡而家就有8間中國大陸醫學院畢業生可以響果度免試執業,只要參考新加坡名單、限定大陸醫生響私家醫院行醫,抗拒大陸醫生嘅消費者自然會運用市場力量作出選擇(無人會想比錢幫襯一間成日醫死人嘅醫院),呢個唔係最好不過咩?
=====================
香港醫療人手短缺已是多年常識,但要討論一切問題之先,我們先要問的是:究竟香港還欠多少醫生?雖然食衛局曾預期至2030年,香港將出現1,000名醫生短缺,但以香港公營醫院在高峰期時常出現150%以上的超負荷率、醫護人員相對人口比例在發達國家相對偏低(每千人口1.9名醫生相比起英國的3.7名)、人口老化與專科細分化、以至私營醫療市場持續膨脹、年老醫生退休潮……就算保守估計,未來十年要有一萬名新入職醫生才能從根本性改善目前的「醫療地獄」。
上述的數字並沒有誇張。基於專科愈加細分各項「亞專科」,即使明天立刻就有一千個醫生分配到來,在撇除普通科醫生、填補退休空缺等七除八扣以後,每個專科部門可能也只能分得數個醫生而已。目前特區政府打算將兩間大學的醫科生名額增加至600名,但這些增加的醫學生供應至少要八九年後才從大學畢業,之後要再磨練成有經驗的專科醫生更要十多年時間,絕對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面對醫療設施迫爆問題,目前坊間的主流焦點都放在「源頭減人」,亦即要求政府立刻收緊單程證數量作為解決方法,甚至認為此乃目前醫療困局唯一「靈丹妙藥」。但單程證審批權問題本身已被中央政府視為絕不能觸碰的禁忌,自回歸以後一連三任特首或透過旗下智庫放風、或在競選時提出過承諾、甚或親身上京試圖洽商收回單程證審批權問題,但結果全部鎩羽而歸。撇開林鄭對單程證審批權立場模糊、沒有清晰表態的問題不說,就退一萬步而言,即使林鄭明天突然醒覺,加入爭取奪回單程證審批權行列,你道她就能突破前三任特首所不能的局限、一時三刻就能令中共突然讓步嗎?就算幸運地在漫長的談判後真能令單程證數目得以減少,香港能因人口減少而得以舒緩醫療困局也會是多年後的事,迫在眉睫的爆煲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方案。
關鍵仍在醫生供應
所以回到爭議起點,關鍵始終仍在醫生的供應問題。目前香港醫生界別,以醫學會會董佘達明為代表有一種說法指,香港的醫生供應不是不足,只是由於大量醫生流失往私人市場,致使6,300多名公立醫生要去照顧九成的病人,7,000多位私家醫生卻只照顧一成病人的私營市場,當然會出現供求失衡問題。香港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指若參考新加坡就特定大學進行免試執業模式引入醫生,也只不過會給予海外醫生藉此來港在公營醫院執業「過冷河」,待正式取得在港執業資格後,最終仍流失往私營市場執業。所以香港醫生界別的建議是政府應努力改善公營醫生的工作環境及增加福利薪酬、以及為外來執業醫生設立更嚴格的公營醫院執業年期限制。
我認為上述的講法都是被行業利益蒙蔽了客觀現實。隨著公營醫院輪候時間過長、加上醫療保險日益普及,不少香港市民早已將需求轉移至私人市場。換言之,假若政府真依醫生界別團體所言,提升福利薪酬以和私家醫院搶人,最終除了令醫療開支水漲船高外,也不過是將私家醫院的需求迫回公營市場而已。再者,海外醫生就算「過冷河」期滿後轉往私家市場執業,只要他們仍是留在香港醫療體系,其實就是分擔了醫療包袱:私家醫院因醫生來源得到擴充,在收費上自然就有減價空間、對公營醫院的挖角意欲自然也會下降了。真正在這種情況下會損失的,大概就只剩那些一直打算跳槽去私家醫院的醫生吧?
再進一步,若要從根本解決香港醫生短缺問題,有一個禁忌我們不能不觸碰,就是輸入大陸醫生。雖然英聯邦醫生重新免試會是一個選擇,但面對如此惡劣的公營醫療環境,會有多少人願意來港執業令人懷疑。我完全明白香港人因大陸各種醫療事故的恐慌連帶對大陸醫生的恐懼,但事實上新加坡目前就對八間中國大學的醫學院提供免試豁免,只要在2至4年監督期內表現令人滿意,就能領取執業註冊醫生資格,而多年來你也沒聽過新加坡的醫療系統因中國醫生而出過任何嚴重問題。香港人時常都有一種思考誤區,以為自己是從優質的本地醫生和「次級」的大陸醫生之間進行選擇,但實際上卻是在及時接受醫護和無了期等待排期之間的抉擇。
假若公眾真的對大陸醫生有無法移除的偏見的話,那何不交由私營市場的消費者作決定?香港政府大可以依循新加坡名單豁免海外醫生免試執業,但和香港醫學界建議相反,只容許他們在私家醫院進行實習、監督與審核。基於私家醫院的昂貴收費乃建基於醫院商譽,自然就會在市場壓力下針對醫生進行最嚴格的評審。再退一萬步而言,私營醫療服務是你情我願,始終信不過大陸醫生大不可直接不幫襯,而相信醫院亦會因應需求提供收費更高昂的「指定醫生服務套餐」。
香港醫療的兩大死結,單程證受政治因素所限而解決無望;大陸醫生卻基於業界利益及群眾恐慌被拒絕考慮。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醫療地獄」在可見的將來,仍將繼續一段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