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實施容積管制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實施容積管制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實施容積管制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好房網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意願會變高嗎? #都更 #容積獎勵 哭‼剛簽約就打房‼「雙北」重劃區討論社團超熱,快加入 → https://bit.ly/35CP4S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工務局、觀光旅遊局(10/21)】 #中正公園新建地下停車場爭議 #現地公告 上週詢問交通局時,智翔有提到對於公共建設的現地公告與民眾參與的想法,今天再把這題來詢問工務局,尤其,工務局已經於「桃園市公園適性發展推動委員會」中提出草案,但條文內容卻規定,在開工前14~21日前做現...
-
實施容積管制前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21 17:57:00【智翔的議會質詢-工務局、觀光旅遊局(10/21)】
#中正公園新建地下停車場爭議
#現地公告
上週詢問交通局時,智翔有提到對於公共建設的現地公告與民眾參與的想法,今天再把這題來詢問工務局,尤其,工務局已經於「桃園市公園適性發展推動委員會」中提出草案,但條文內容卻規定,在開工前14~21日前做現地公告,明顯無法提供民眾足夠的時間反應需求。
這也是智翔一再堅持,現地公告應改為「設計階段前」就在現地公告,以提供充足的前置時間蒐集使用者意見,請務必以跨局處、跨層級的思維來處理。
#人行道環境建置
同樣是老題目,上週交通局長說道人行道與人行庇護島的設置將配合工程局作業,這裡想請教工程局的問題是,每年內政部的考評計畫,只能算是抽查,像今年桃園區沒被抽到,是否在人行道環境的建置與維護就被放生?能否不僅針對區管道路,而是對桃園區的市管道路,邀請第三方公正單位來每年做評比。
將道路的人行環境主動通盤檢討,才能逐步來改善行人空間,智翔也知道這些道路規劃的準則內政部都有,只希望桃園市的行人空間也能一條一條地來改善。
#公共設施保留地加速容積移轉
之前詢問都發局關於公設保留地如何取得的問題,當時都發局長有提及未來有機會施行的代金制度,不過智翔也向工程局建議,是否可以請需地機關公告特定公設用地,然後集中受贈,讓行政上可以更加便利,工程局今天也回覆會再跟都發局討論作法,而有關容積移轉的政策其實牽涉許多專業與實務上的考量,智翔會持續關心。
#路面下減洪
近年來極端氣候導致強降雨變多,許多以往不會淹水的道路,無法再負擔現今強降雨的排水,因此新修訂的水利法施行細則規定了新建道路必須做出流管制,例如桃園區的龍慈路,便是桃園第一條路線下有減洪設施的道路,做法是在分隔島的下方埋水箱以儲備雨水。
而前些日子,不少強降雨讓春日路附近的居民向智翔陳情淹水的狀況,因此也建議工程局,是否對現有的既成道路,也來思考路面下減洪的可能性?但春日路畢竟車流量大,且為公路總局管轄,因此積水問題還請工務局與公路總局多加討論與協調了。
#火車站前商圈 #騎樓整平 #老城區活化
桃園車站前的商圈如何振興,與騎樓整平的施作區域,智翔認為應有更兩全其美的作法,其實在地商家與里長有做過許多建議,應該將振興的商圈區域,連同騎樓整平、人行空間與夜間照明一起來改善,這部分希望請工程局可以與經發局一起來討論看看。
另外老城區的活化,智翔認為七七藝文町其實是很好的人文與歷史區塊,若能延伸其效益,如開放設立民宿,或效仿台南的正興街一帶,做徒步區的規劃,也希望未來可以跟觀旅局做更多的參詳。
最後也提醒觀旅局,有關於虎頭山風景區的開發,依據「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19條,風景區位於山坡地,申請開發面積五公頃以上,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本案開發面積達18.98公頃,不可規避環評。
實施容積管制前 在 好房網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意願會變高嗎?
#都更 #容積獎勵
哭‼剛簽約就打房‼「雙北」重劃區討論社團超熱,快加入
→ https://bit.ly/35CP4S3
實施容積管制前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安全確有疑慮建物怎麼辦? 可望原容積重建】
長久以來,類似高雄鹽埕區的老舊房屋,一直為重建的問題困擾。也讓人擔心,萬一碰到大地震,恐造成重大傷亡。
政府有鑑於台南大地震,推動老屋健檢,但檢出問題如何解決?
今日特別召開協調會,找了高雄市建築公會理事長楊欽富及內政部營建署一起找解方。
高雄有很多民眾陳情:基地面積未達500平方公尺之「安全確有疑慮」之建物,如拆除後重建,並加計入容積獎勵仍小於原建築容積或樓層平面縮小,造成危屋原住戶重建興趣不高!致使舊屋危屋充斥都市景觀凌亂!
有些案件甚至建物鋼筋外露、鏽蝕嚴重,混凝土表面多處剝落龜裂等情形,更是令人擔心。
經與營建署協調後,可望由營建署向六都建築主管機關溝通協調,辦理相關法規修訂:
1.都市計畫法中簡易都更(小型都更)落實都市更新條例「實施容積管制前已興建完成合法建築物,其原建築容積高於法定容積者,得依原建築容積建築」精神。
2.將防災型都更之精神納入簡易都更(小型都更),擴大其適用對象,將結構安全、耐震強度是否對公共安全產生威脅列為示否適用此法之條件。
3.具特殊情形之建物經都審(設)會同意,得以原建蔽率建築。
4.檢討放寬容積移轉條件,以增加重建意願。
這也是老屋健檢政策以來,首次提出具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