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為節省污水下水道0.91%的經費,竟然把工程管材較好的HDPE管改為PVC管。市府的短視近利,無視對嘉義這個城市應盡的責任,現在省小錢,未來花大錢。真是「會算不會除,糶米換蕃薯」,長遠來講實在得不償失。
嘉義污水下水道在2015年動工至2035年分3期完成,接戶數為8萬戶,總經費116.43億...
市府為節省污水下水道0.91%的經費,竟然把工程管材較好的HDPE管改為PVC管。市府的短視近利,無視對嘉義這個城市應盡的責任,現在省小錢,未來花大錢。真是「會算不會除,糶米換蕃薯」,長遠來講實在得不償失。
嘉義污水下水道在2015年動工至2035年分3期完成,接戶數為8萬戶,總經費116.43億元,中央補助92%的經費、地方負擔經費8%,每3年評估、調整一次。2021年以後發包工程中央補助87%、地方負擔13%。
污水處理廠2017/4/6動工2018/11/10完工。接管發包,第一期計劃39.89億,為污水處理廠及管線9標,管線第1標2億86千580萬元已完工。分支用戶第1標4億8千800萬元,2018/12/10開工,預計2021/8/11完工;分支及用戶第2、3標4億750萬元,2020/5/18開工,預計2022/8/6完工;分支及用戶第4、5標3億4千849萬元已決標,於2021/3月開工;分支及用戶第6、7、8、9標已公開閱覽,經費尚未到位。分支用戶第1標是由前工務處長李建賢向營建署爭取採用較好管材的HDPE,黃市長接任後,第2、3、4、5標改採PVC。
今天探討的話題,我們要先清楚什麼是PVC、HDPE,才不會落入人云亦云、失去主見的窘境。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簡稱 PVC)。氯乙烯經加成聚合反應得到的高分子材料。PVC 於1872年問世,1920年代後期商業化生產。
聚乙烯(Poly-ethylene,簡稱PE)是由乙烯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是一種熱塑性樹脂。PE於1933年問世,1950年代菲利普斯石油公司開發HDPE。
HDPE管以其高強的密度、柔韌性和化學穩定性著稱,其密度約為鋼的7倍,重量比鋼管輕,更容易運輸和安裝。HDPE有高強度、絕緣性好、耐腐蝕,不受電化學腐蝕過程的影響。大口徑HDPE管非常耐用、可靠,在地下使用壽命達50年至上百年,幾乎不需要維護,非常適合廢水處理的應用。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中,其都市基礎設施中,所有其他管道均出現破裂,唯有HDPE管在整個系統中的故障率是0。1999年的南投921大地震也是如此。
HDPE與PVC的差異:
1.HDPE管承受壓力的强度是PVC管的9倍。
2.在所有的工程塑料中,HDPE的耐磨性居塑料之冠,甚至超過許多金属材料如碳鋼、不锈鋼、青銅等,PVC則不具這個特性。
3.現在的自來水管均改採HDPE管來取代傳統的生鐵管或PVC管。自來水公司採用HDPE管已經有20多年了。PVC與HDPE性質不同,較不相融,但因是順水向的壓力流,以承插式套接方式處理是沒問題的。
4.HDPE管主要用於:工程供水系统,舊管線修復、更新及其他領域的工業用水管等。MDPE用於輸送氣態的人工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欣嘉瓦斯表示,早期管線用生鐵,後來有縣市嚐試用PVC,30年前他們就改用MDPE,防腐蝕、耐衝擊、防震、防石頭擠壓,管理與維護成本低。管接頭採電熔式相接,密合度高,保用50年以上。
5.HDPE管非常有彈性,一般的角度都可以彎曲而不用接頭。PVC管彈性較低,為了使PVC管變得有彈性,通常會使用「增塑劑」。PVC管歐美國家早已不使用,因掺氯有毒,燃燒會產生戴奧辛,常遭環保團體要求禁用。唯一的優點就是價格便宜。
6.各縣市政府與公家單位有越來越多採用HDPE的趨勢。
7.目前生產HDPE的廠商有台塑、南亞、桃園平鎮大地昌、新北土城弘勝興、台中大里華郁、台中大發、台中清水協羽、嘉義民雄雄宇、台南安定兆邑、高雄台聚、屏東市旭東...等11家以上。
細節管理-每個崗位的人都必須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好,不可有任何藉口,每一個細節都注意到了、做好了,才能成就大事。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理想要從細微的地方做起。細節來自用心、來自習慣,人通常都注重大事而忽略小事。願意把小事做到完美的人很少。
細節也許微不足道。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念想,其細節像沙礫一樣,很容易被忽視,但卻不可輕忽它。一件事的成敗,往往都是因一些小事所影響的結果。15世紀,英國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玫瑰戰爭」。1485年,國王理查三世和伯爵亨利之間為了爭奪王位發生一場激烈戰爭。國王理查準備親自上陣,以助軍威。決戰的那天,他命馬夫去找鐵匠給自己的愛馬裝上新的馬蹄鐵,他要騎著這匹愛馬上戰場。一早,馬夫牽馬去釘馬蹄鐵,鐵匠釘到第4支馬蹄時,發現釘子歪歪的不是很理想,鐵匠想從新燒製一支,但馬夫很急,一直催促鐵匠快一點完成,鐵匠只好順著馬夫的要求將就的釘了。後來,查理和亨利在博斯沃思原野交戰,奔跑打鬥中查理的戰馬忽然掉了一隻馬蹄鐵,馬與國王查理都跌倒在地上,打輸了這場戰爭,國王換人,亨利七世成為都鐸王朝的第一任國王。古英格蘭有了一首民謠唱著,「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支馬蹄鐵,丟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失去了一個國家。」市長是讀管理的人,讀管理的人最重視品質與細節,不是嗎?惠普創辦人戴維.帕卡德說的:「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密度是化學性質嗎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臉書開闢後的副作用之一,雜談不常寫了,大概是廢話直接打就好,不需要隔一段時間講一次。所以,最近幾周,大概每隔幾天,寫一小段人生心得讓上來好了,內容很雜很亂,想到什麼講什麼,要說為何會突然講這麼糙老的話,應該是前幾天巧遇研究所的學長吧,一晃眼十多年過去,笑談往事與閒聊近事,有不少的感慨。
反正人生早就進入下半場,想想十多年前遇到其他前輩,他們在我同樣歲數時,曾經講過什麼,現在自己又想到什麼,還真是高度重疊,哈哈。總之,作為一個多年教書匠,會想要留一點可以對人有意義的東西下來,至於到底有沒有幫助,就看人吧。
第一篇,想提一下,經驗為何很寶貴這種事。
遙想當年還是文青味滿身的年紀,跟前輩聊些產業問題,總是充滿衝勁與不屑,想說這麼單純的事情,為何老闆不去改,如此簡單就可以改善的,怎麼不去做呢,那麼多人難道都不曉得只要這樣那樣,成本就能降低,競爭力就提高了嗎?
剛出來闖盪的年紀,總覺得老經驗的令人不耐,非常容易認定,這個老頭必定是不想改革,只想靜靜的窩在自己的舒適圈,阻礙所有進步。(跟某些人好像喔)
拿著書本跟理論,查閱其他國家的技術資料,看到無數的改善法,就是沒人做,對這世界的不講理充滿憤恨。(好像某類人喔)
然後被講了一句:經驗無比重要,非常的重要,你以為可以的其實不行,你覺得走捷徑,實行後會發現在是繞遠路。
還好,當年低著頭聽進去,如果像這兩年的青年,滿臉不屑與憤怒,就再也沒人會告訴我「實況」了。我是說真的,許多業界混了多年的人,講到技術超級專業,然後覺得別人都不知道,認定其他人的改善方案都很蠢,大概都是這種情況。因為年少衝動,斷了自己成長的路,於是逐日宅化,最後變成一個老技術宅,這在中華民國教育體制中成長的菁英中,會有極大的破壞效果,後面幾篇講到教育再說。
為何呢?因為產業的運作,往往是當下的「最佳化」,一間工廠的所有人,如果依照現在的方案,就順順的過下去,你提出的效率化方案,絕對會被抵制。被抵制,不是你不對,是你沒有個案處理,而且提的方案多半「真的無用」,因為人家早就都做過了,再聽一次只會翻白眼。
用比較白話的說法就是,這麼簡單的改善法如果有用,為何整廠的人都不做,難道你最聰明,大家都很笨?還是只有你自己在乎最大效益,其他的人全部都是好吃懶做混日子的散仙?
想也知道可能性不大,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
舉一個我遇過的例子,產線生產出了狀況,不良率跳上去,在那邊熬了三個晚上,最後才找到解決方案。但這個解決方案不能根本性解決問題,因為問題出在製程技術的根本,理論與技術手冊,已經從20年前的厘米進到微米,但我遇到的是次微米的地方,還是拿電子顯微鏡看半天,用了好多化學法去測試才能肯定。
但你怎麼說明給一個整廠平均學歷高職的人聽?他們只想知道解決辦法,根本上的解決,要從原物料開始就要更細緻,台灣沒這能力,只能買日本進口的,中國貨根本不行,但成本高兩倍,對客戶說有屁用,他才不管。
跟老闆說呢?他是專科畢業,但一樣聽不懂你的奈米化性質問題,他只想改變供應的配方,進日本貨太貴了,股東同意反對各半,更重要的是原料進口商是大股東的自己人,說白了還有掏空危機,不過這不是我們能管的。
總之,技術上沒人知道你在講什麼,聽得懂的因為不在這行,給不了你意見。我最後是找現場的組長,討論製程稍微修正的可能,人家就非常不高興了,因為比學歷我強很多,但現場是他老大,他覺得我是在干預專業。後來還不是靠個人努力說服,自己半夜去找外勞,請他幫忙測試一下,拿出點成績後,再讓組長看。他看過後就領悟到那點微妙的差異,把製程的時間前後各調整了幾秒,下料的密度低一點,搞定。
沒有提出證據,或是小規模做點成績給人看,每個人都反對你。依照標準流程的各種做法,早就都自己試過了,就是行不通才會問你,結果你回答那種八股的換機台、換流程,是以為人家不知道喔,搞不好你現在看到的,就是換過的東西。
原料進口就算了,長期來說最好台灣自己有製造商,但這行業已經低利潤了,而且日本之所以能夠製造出平均粒徑夠低的粉末,也不是他們機台超棒,而是維修保固的能力好,使得產品的正負差不大。中國用同樣機台跟流程照著手冊生產,可以差到20%,這也是很厲害。
上面這些,也不是我跑去日本查的,是認識在日本做了二十多年的前輩,跟他聊過後指出應該是這種可能,他後來有email日本老同事去探聽,大致驗證。
簡單說就是,我沒有論文可以查,沒有文獻可以分享,更沒有什麼工研院學者背書,但事實就是所有資料都顯示,製程已經進入到次微米,甚至奈米尺度的影響開始浮現。任何一個看過我當時手上檢測資料的專家,都能指出類似的狀況,但因為他們沒在現場,所以提不出任何可以改變技術手冊的辦法。而我在現場,但沒有任何頭銜,足夠翻掉普遍性的結論。
然後就這樣過去了,船過水無痕。
多年以後回去看,供應商與技術支援的業界整個變了,查一查日本的狀況,顯然人家有發現問題,並在源頭做出改善,降低了成本。但這幾年的人,知道這些狀況嗎?不知道,因為手冊沒寫,台科大還是中國武漢工大,也沒出過類似的論文,反正可以用。
經驗為何無比重要,我經歷過好幾次類似的狀況,後來解決相關問題,就能夠用非常單純的調整製程時間,抓到解決辦法。來跟我學技術解決方案的廠商,只學到調整時間,我只能用乾淨跟不乾淨的解釋去講,不然聽不懂。他學了,拿去照做,一定會成嗎?八成不會,所以有廠商後來指著我罵,說我都亂教,一定有留一手。(苦笑)
舉一個例子給所有朋友,猜猜看為何我強調把清洗金屬離子的水槽,從每天換兩次,改成每天換三次,或是清洗過程多加一次,事情就解決了?這跟奈米世界的理論又有何關係?
密度是化學性質嗎 在 唐安麒 Angel T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吃月餅🥮配濃茶🍵,有助消滯解膩,不過喝茶也要視乎個人體質。我準備好我最愛喝的AK玫瑰草本茶,消滯解膩,纖瘦小肚腩,大家準備好了嗎?☺️
-----------------------
中秋節,不吃過月餅又怎算應節。傳統上,吃月餅要配濃茶,我有朋友就愛喝濃得似墨的普洱😅。茶的確有調解消化、分解脂肪的效用,唐代著名醫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一書提到:「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還有指茶具有保健療疾的功效,茶還可與中藥配伍而製成藥茶,紓緩病症👍🏻
西方營養學也有大量研究證實,喝茶有助降血脂、血壓及血糖。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能降減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同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茶所含的鉀質,能促進排走血液中的鈉質,有效預防高血壓;而茶中的水溶性雜鏈多醣化合物,也有助降血糖。
此外,茶更有抗氧瘦身功效🥰 茶葉當中的茶多酚,含有強勁抗氧化物兒茶素;而茶多酚能抑制細胞中的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減少細胞中的三酸甘油脂和脂化膽固醇,刺激脂肪分解,幫助瘦身。
不過喝茶也有大學問,不同體質和季節,適合喝的茶類也不同。民間有所謂「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之說,一般飲用的茶葉,可經過其製茶的方法分為綠茶、紅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類,當中以綠茶、白茶及黃茶屬性寒涼,有清熱、生津功效;青茶則由偏寒涼至平性到微溫熱都有,需視乎甚麼茶種;紅茶及黑茶則味性溫熱,多有暖胃、散寒功效。至於花茶則用上茶葉與具有香氣的鮮花🌸拌和,根據茶葉而具獨特功效。
一般來說,陰性體質者適宜喝溫性茶如紅條茶、普洱,陽性體質者則宜喝涼性茶如龍井、碧螺春、壽眉等,至於台灣烏龍和鐵觀音則屬於平性茶,無論哪種體質人士也適合。
除了按體質和季節來選擇茶的種類,喝茶時也要注意要濃淡得宜和切忌過量。濃茶會影響胃酸分泌,刺激胃粘膜,影響腸道吸收鐵質,容易產生胃潰瘍。茶葉中的咖啡因更有興奮作用,喝高濃度濃茶會引起心跳加快、失眠😪等症狀。
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一種微量元素──氟。氟雖然是人體必須的化學物質之一,但其需要量每天約1.5毫克,而茶葉的氟含量比其他食品高出十倍之多。攝取過多有可能導致牙齒變色、四肢和脊柱疼痛等病症。所以喝茶解膩也不能夠過量,每天以喝不超過5克的茶葉量為佳。
我早已戒掉濃茶,踏入初秋,我愛喝青茶類的台灣烏龍,有潤膚、益肺、生津之效。而吃月餅則最愛配玫瑰花果茶🌹玫瑰花性質較溫和,有消脂瘦身、嬌嫩肌膚、消除疲勞等功效。吃月餅後來一杯暖果茶,清香幽雅,更能消滯解膩,纖瘦小肚腩。
#中秋 #月餅 #茶飲 #健康 #唐安麒
* 圖片來自互聯網
------------------------------
大家記得like我的YouTube Channel及Instagram啦😁
IG 名:DR.ANGELTONG
YouTube:https://bit.ly/3ic4LDT
------------------------------
密度是化學性質嗎 在 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些年你聽過的營養鬼話#12]
椰子油好棒棒!?
上週JAMA出現了一篇關於椰子油的文章(Ref 1),
讓我再次想起這個熟悉的鬼話”椰子油好棒棒!”
這些年來不知道聽多少人說過椰子油🥥有多神。
有一次到某生技的工廠觀光,
看見整架滿滿的椰子油,還有它們的宣傳影片,
那個宣傳影片的內容,
只能說我看了差點爆血管😤(脾氣很差),
然後那個產品居然還曾經出現在我娘家(遠目)
這篇JAMA的文章引用了今年發表的綜合分析(Ref 2),
而這篇綜合分析是搜尋了多篇椰子油的相關研究,
最後篩選出16篇做統計分析。
結果發現,椰子油與其他非熱帶性植物油相比,
會顯著地讓低密度膽固醇上升10.47 mg/dL;
高密度膽固醇上升4mg/dL。
而且即使把非隨機分組以及品質較差的研究排除掉,
這個結果仍然維持顯著。
同一篇綜合分析裡面也提到,
椰子油與其他非熱帶植物油相比,
對血糖、發炎、肥胖等沒有顯著的影響。
重點來了!
雖然椰子油讓高密度膽固醇上升了4mg/dL,
(這是很多椰子油支持者愛講的理論)
但別忘了它讓低密度膽固醇上升了10.47 mg/dL!
低密度膽固醇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很重要的一個危險因子,
因此如果有心血管相關的問題或高膽固醇的問題,
建議還是避免大量使用椰子油為妙。
在2016年的紐約時代雜誌中,
有高達72%的民眾認為椰子油是一種健康的食物;
相對地,只有37%營養學家贊同。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醫學博士Frank M.Sacks,
在一篇社論中寫道:
“這顯示了椰子油及其相關行業在市場上的巨大成功!
儘管已知椰子油會使低密度膽固醇上升;
而低密度膽固醇是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他們仍然宣稱椰子油是一種自然、健康的產品。”
沒想到不只台灣,在美國也是這樣的狀況…
有關椰子油的各種好處,不管是失智、減重或心血管,
各種”理論”幾乎都是以中鏈脂肪酸為出發點。
✨什麼是中鏈脂肪酸呢?✨
中鏈脂肪酸的定義為碳鍊長度6-12的脂肪酸,
以化學的角度來看,
因為分子量較小且是弱電解質,
在中性環境中很容易離子化,所以溶解度較佳,
這樣的性質主要是存在於碳鏈長度10以下的中鏈脂肪酸;
以生物的角度來看,
長鏈脂肪酸在吸收時需要與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
先經過淋巴系統再進入血液循環,
但中鏈脂肪酸被小腸吸收後,
可以接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因此吸收效率較高(Ref 3)。
霸特!
🌟中鏈脂肪酸的好處可以推論到椰子油嗎?🌟
椰子油當中最主要的脂肪酸為12個碳的月桂酸,
以碳鏈的長度來說的確是中鏈脂肪酸;
但是在消化及代謝的途徑中,
95% 的中鏈脂肪酸是直接進入門靜脈,
70-75% 的月桂酸卻是以乳糜微粒(chylomicron)的形式吸收,
此性質比較接近長鏈脂肪酸。
且因為碳鏈長度 >10,溶解度也不像其他中鏈脂肪酸這麼好(Ref 4)。
因此,中鏈脂肪酸的各種研究結果,
並不能直接推論到椰子油上。
🌱椰子油適合高溫烹調所以比較健康?🌱
我在生技公司看到的椰子油宣傳影片,
裡面不停宣傳椰子油對高溫穩定適合油炸,
這點其實跟豬油的擁護者表示豬油適合油炸是一樣的.......
不飽和脂肪經過長時間高溫烹調容易變為反式脂肪,
這就是初榨橄欖油不適合油炸的原因;
相對地飽和脂肪因為結構中沒有雙鍵的關係不會變異,
椰子油中高達90%左右是飽和脂肪,所以的確對熱穩定。
(延伸閱讀:認識飽和、不飽和、omega-3、omega-6、反式脂肪酸 https://goo.gl/ZGLrcx)
但是!
飽和脂肪跟反式脂肪一樣是讓低密度膽固醇上升的因子,
所以就算油炸後比較不會產生反式脂肪,
吃太多飽和脂肪同樣是不好的。
椰子油有高達90%是飽和脂肪,
已經是所有油中的冠軍了!!!(Ref 5)
關於椰子油的文章其實在2017年3月就有寫過,
因為相關研究實在太多無法全部在Facebook貼文分享,
所以想進一步詳細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這篇:
💁椰子油好棒棒? https://goo.gl/UaFGqB 💁
除了將熱騰騰的新文獻補充進去了,也增加了一些額外的內容~
Reference:
1. Abbasi J. Coconut Oil’s Health Halo a Mirage, Clinical Trials Suggest. JAMA. Published online April 08, 2020. doi:10.1001/jama.2020.5186
2. Neelakantan N, Seah JYH, van Dam RM. The Effect of Coconut Oil Consumption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Circulation. 2020 Mar 10;141(10):803-814.
3. W. M. A. D. B. Fernando, Ian J. Martins, K. G. Goozee, Charles S. Brennan, V. Jayasena and R. N. Martins. The role of dietary coconu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action.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5), 114, 1–14.
4. 4. Laurence Eyres, Michael F. Eyres, Alexandra Chisholm, and Rachel C. Brown. Coconut oil consumpt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humans. Nutrition Reviews Vol. 74(4):267–280.
5. 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18年版
#那些年你聽過的營養鬼話 #椰子油與健康 #營養麵包 #打破迷思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