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國考參考書
Atypical 分享
先說我的國考成績真的用臉貼在地上飛過的🤣
所以我的分享可能跟大部分的人都超級不一樣
一開始會覺得分享我的準備過程很羞恥
畢竟考得很爛
但想一想
我的分享應該也有一定的價值
可以讓大家知道通過的最低限度在哪邊
也可以讓徬徨的考生們知道國考沒有那麼可怕
畢竟大家...
醫師國考參考書
Atypical 分享
先說我的國考成績真的用臉貼在地上飛過的🤣
所以我的分享可能跟大部分的人都超級不一樣
一開始會覺得分享我的準備過程很羞恥
畢竟考得很爛
但想一想
我的分享應該也有一定的價值
可以讓大家知道通過的最低限度在哪邊
也可以讓徬徨的考生們知道國考沒有那麼可怕
畢竟大家準備程度一定比我高超多,我這樣都會過了,一般人不失常的話沒道理不過
如果你也是不求第一頁只追求cp值
或是很徬徨想尋求一些安慰的
可以先把這篇收藏起來,搞不好哪天你就用到了
打個預防針我考那麼爛沒什麼好炫耀的
如果可以我也想認真準備
但那段時間心理狀況真的很差
以下我真的是超真實跟大家分享,非常赤裸
解剖組織胚胎:趙俊彥影片跟書+Peggy圖譜+FC
原訂計畫:刷個3、4遍
實情:我大概看了3/4遍
趙神講解剖真的很強很有條理,可是東西太細太多了我真的記不起來,而且我很不習慣趙神的平面圖,所以我還比較推冷門的FC解剖(解剖圖有深淺度,而且講義安排架構跟我學大體的時候比較像,所以吸收的比較好,但我大概也只細看了腹骨盆那章)
生化:合計小綠本,有認真看完1.5遍+考試當天早上翻了一小時
合計小綠本編排很讚,簡單明瞭。大推,沒時間看這本就對了(有人說東西太少,但我就是只求有過就好)
生理:何宣書內容+FC的題目
FC的書內文對沒有架構的人根本完全不行,尤其心臟生理那邊寫的超爛,一定還是要翻何宣來當工具書,然後何宣影片第一集我就看不下去,廢話太多,沒時間的人真的別看
藥理:FC超厚一本認真看過1.5遍,但完全記不起來,連題感都沒有,我自己覺得Cp值很差(分數應該是比完全沒念的病理還要低)不過不是FC的問題,是藥理本來就很難,大家也可以考慮去上藥理複習班~
微生物免疫寄生蟲:看FC+班上整理表格還可以
但我後來覺得真的要搶時間的話念表格跟寫10份歷屆加訂正比較好,表格真的很讚,考前翻的時候多了幾分
公衛:合計小紫本,我看了1/5本吧,寫得不錯但沒時間了
病理:有唸病理的人基本上都是想考第一頁,所以沒時間的我當然放棄😁可是會猜中大概一半,所以寫病理的時候都很開心
整理:
FC買藥理微免寄蟲(我個人推冷門的解剖也可買),啊生理你買了可以直接拿來墊泡麵
趙俊彥可買解剖,但我超不推買題庫(太多不重要的題目,還要花700對窮學生的我真的太貴)
合計大推生化綠本真的很讚
何宣生理也推買了可以當工具書
記得寫考古題搭配陽明歷年詳解真的讚(雖然我只來得及寫4份)
這篇文有夠長,希望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然後再次感謝家人朋友以及粉絲們的支持
我真的很幸運可以一次通過
如果想聽更多國考心路歷程,歡迎點選主頁連結收聽最新一集podcast!
寄生蟲圖譜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數據探勘發現老藥合併治療新策略】
生命科學系暨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阮雪芬教授與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所黃宣誠教授的合作研究團隊,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和科技部資助下,運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所資助LINCS計劃(Library of Integrated Network-based Cellular Signature)藥物擾動基因表現圖譜公開巨量資料,開發一系列計算生物與系統生物學分析方法,成功地找到具有新用潛力之已上市藥以及新穎癌症組合藥物治療。上述相關研究成果陸續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出版的權威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和Cell子期刊《iScience》。Cell與Science和Nature並列為世界三大頂級期刊之一。主要研究工作由博士生黃振綜(第一作者)和謝巧慧(第二作者)完成。參與研究的團隊成員還包括臺大醫院許文明醫師團隊和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歐陽彥正教授。
相較於傳統藥物開發環繞在「單一藥物結合單一標靶」之概念,近年來藥物實際上普遍具有之「多標靶藥理」特性(即單一藥物能結合多重標靶)逐漸受到醫學界重視,甚至對於某些疾病之有效治療是必需的。本研究團隊利用LINCS巨量藥物擾動基因圖譜資料(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剖析複雜多標靶藥理現象,藉以探索舊藥新用與組合治療之可能性,縮短藥物研發總時程。
首先我們利用藥物擾動基因表現變化強度大小之特點,開發一個衡量藥物之間相似度的新度量(metric),並證明這個新度量比其他常用度量能更準確地將已知相同作用機制之藥物分類在一起,成功運用它找到可能具有拓樸酶抑制劑活性的非抗癌用上市藥。
癌細胞生長除了仰賴自身致癌突變基因,也會高度依靠一些非突變基因之功能,這兩種現象分別稱為「癌基因成癮」(oncogene addiction)與「非癌基因成癮」(non-oncogene addiction)。我們藉由分析LINCS巨量資料,系統性揭示藥物誘發基因標記(gene-expression signatures),發現其與癌症特徵(cancer hallmark)以及藥物敏感性(drug sensitivity)息息相關,並進一步完成相關藥效評估試驗。本研究從非癌基因成癮之角度,提供新穎藥物與組合治療策略,在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上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是一種罕見兒童惡性腫瘤,其基因突變之高度異質性,使得標靶治療應用仍相當有限。此外高危險群患者其五年存活率僅不到40%。為尋找有效治療藥物,我們利用GEO公開資料庫(Gene Expression Omnibus),針對近千名神經母細胞瘤患者腫瘤基因圖譜資料進行整合分析,發現與高危險群相關之非癌成癮基因,並結合LINCS藥物誘發基因標記成功預測了一些具有潛力之新藥,並在老鼠體內驗證抗寄生蟲藥「耐克螺」(niclosamide)之抗神經母細胞瘤活性,並利用蛋白質體學闡述其作用機制。
文章連結:
1. 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18)30129-9
2. 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19)30136-1
3. http://doi.org/10.1158/1078-0432.CCR-18-4117
寄生蟲圖譜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上殺人最多的動物是哪一種?
蚊,可傳播瘧疾、登革熱等疾病,每年奪去非洲上百萬性命。WTO花了30年時間,終於研發出首劑瘧疾疫苗RTS,S,正在肯雅等國陸續為兒童接種,防疫持久戰暫告勝利。
瘧疾由一種叫瘧原蟲的原生動物引起,相比病毒和細菌,對付寄生蟲的疫苗更難研發,加上牠們會寄生在紅血球內繁殖,殺滅變得難上加難。
瘧疾的肆虐強大得改寫了人類的基因圖譜,如果你有修過高階生物學,讀過鐮刀狀細胞貧血症(SCD)那章,就知道這個因病得福的故事。正常紅血球是雙凹圓盤形,而SCD患者先天基因缺陷則呈鐮刀狀,大大降低載氧能力,也會堵塞血管做成器官衰竭,足以致命。但一物治一物,瘧原蟲無法寄生在鐮狀紅血球,令到這群貧血病患意外獲得了瘧疾的免疫力,SCD成了非洲人的優勢基因,只要捱得過貧血,你就敵得過瘧疾,可以繁衍後代,代代相傳。
但故事的真正起因發生在10000年前——人類農業革命。本來,蚊在自然界不是強勢物種,數目遠低於今日,但多虧人類開始水耕,大片漥地提供了繁殖的溫床,吸啜人類和家畜的血液飛躍暴增。人類慶祝了豐年祭不足百年,蚊疫便開始悄悄纏身。對當時的「狩獵主義部落」來說,這群農夫是中了棄矛取耙的詛咒。
但獵人也會被蚊叮,非洲人為了避蚊,就在身上塗泥為自己降溫和保護皮膚,獵人師法自然觀察到,草原上的斑馬比起原馬更少受到虻蠅的困擾,於是又嘗試在身上畫滿白色條紋,果真減少了蚊叮——因為黑白雙間造成蚊子視覺錯亂。
回顧這段歷史,人類豈止等了30年?
然而,到非洲人的存活率急升,下一個問題就拍門了。
有位非洲國王拒絕國際組織來救援饑荒,他這樣說:「人就是會死嘛,這是自然循環,死亡也是它的一部分,大自然的資源就是不夠養活那麼多人啊!如果你執意阻止了這些人的死亡,就會破壞自然平衡,資源會更加不夠分,大自然必會準備下一波更強大的反撲。」
國王說的是歪理嗎?他怎可以見死不救?可是他的子民沒有反抗他,因為如他所說,大家都接納了這是生命的一部分,他們對抗死亡的必勝之法,就是不斷地生育繁衍,像海龜產過百顆蛋,有99顆都是為海鷗預備晚餐。
醫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國王認為他的浮屠值四十九級。
保育人士在海邊放生了過百隻小海龜,覺得自己做了一樁大善事。
不一樣的生死觀,就產生不一樣的道德觀,善惡看似顛倒,但人類遺忘了——生死不念善惡。
作者
===========
最新小說《捉姦》已於序言書室和三聯商務書店有售。首作《地球另一端》可inbox網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