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寄生上流多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寄生上流多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寄生上流多頌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哥在 講客廣播電臺 主持的「#世界異家來作客#」節目,星期六晚上23:00pm 在FM 105.9 頻道,今天在我們每個月的「#文化萬花筒#」單元,我們要和韓語廣播主持人「陳玉純」一起來探討韓劇的特色和魅力,又是如和善用娛樂事業在行「文化輸出」之實呢?也要推薦幾部精彩的韓劇和大家一同分享,非常精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20的網紅夫妻知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基澤和妻子金忠淑及兩名孩子一同住在破舊公寓的半地下室裡,四人都沒有正職工作,生活朝不保夕。一天,長子金基宇的好友敏赫要出國留學,對方拜託金基宇暫時接手富裕朴家的家教工作,基宇靠著妹妹基婷的幫忙偽造名牌大學的學歷,順利成為朴家女兒多惠的英文家教。金基宇之後介紹妹妹基婷成為朴多惠弟弟朴多頌的藝術治療老...
寄生上流多頌 在 Danny Wen 溫士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0:58:06
哥在 講客廣播電臺 主持的「#世界異家來作客#」節目,星期六晚上23:00pm 在FM 105.9 頻道,今天在我們每個月的「#文化萬花筒#」單元,我們要和韓語廣播主持人「陳玉純」一起來探討韓劇的特色和魅力,又是如和善用娛樂事業在行「文化輸出」之實呢?也要推薦幾部精彩的韓劇和大家一同分享,非常精彩,...
寄生上流多頌 在 少女心文室 NEWS ROOM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7 13:50:01
🏡『《我的上流世界》&《寄生上流》6大驚人共通點!』 / 📺🎞️大家也知道我很喜歡看狗血或是上流系列的劇!最新開播的《我的上流世界》更新2集,本來很多人都以為是《Penthouse》+《天空之城》的綜合版,但完全不是喔!!氛圍也完全不像,我倒是覺得很有《寄生上流》的影子,詳細分析可以上滑看文章! /...
寄生上流多頌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1 01:50:13
《#游牧人生》沒有真正的道別,我們路上再見 (9.2/10) ⠀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接續上篇文章 因此雖然同樣是小人物故事,但不像《小偷家族》那種彰顯非典型家庭的人性光輝,或《寄生...
-
寄生上流多頌 在 夫妻知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2-16 10:59:54金基澤和妻子金忠淑及兩名孩子一同住在破舊公寓的半地下室裡,四人都沒有正職工作,生活朝不保夕。一天,長子金基宇的好友敏赫要出國留學,對方拜託金基宇暫時接手富裕朴家的家教工作,基宇靠著妹妹基婷的幫忙偽造名牌大學的學歷,順利成為朴家女兒多惠的英文家教。金基宇之後介紹妹妹基婷成為朴多惠弟弟朴多頌的藝術治療老師,接著一家人用計令朴家辭去原本的司機和管家,好讓父母也都能在朴家有份安定的工作。為慶祝小兒子朴多頌的生日,朴家人開車去露營了,金家趁機當起豪宅的臨時主人,大肆享受一番。忽然,前管家在大門前按鈴,說走得太匆忙,在地下室遺留下重要的東西,希望可以取回。慌亂的金忠淑讓管家進來後,金家接著發現前管家在豪宅內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偏偏朴家又取消行程提前返回,看似完美的計畫因為這段插曲,一夕之間逐漸失控起來。
寄生上流多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哥在 講客廣播電臺 主持的「#世界異家來作客#」節目,星期六晚上23:00pm 在FM 105.9 頻道,今天在我們每個月的「#文化萬花筒#」單元,我們要和韓語廣播主持人「陳玉純」一起來探討韓劇的特色和魅力,又是如和善用娛樂事業在行「文化輸出」之實呢?也要推薦幾部精彩的韓劇和大家一同分享,非常精彩,千萬不要錯過喔!
【播出時間】
全台收聽頻率如下:
FM105.9 台北 新北 基隆 高雄 屏東
FM105.7 桃園 新竹
FM101.5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FM104.3 雲林 嘉義 台南
FM106.9 花蓮 台東
FM102.9 宜蘭
每星期六晚上23:00pm-24:00pm
【網路收聽】
http://www.hakkaradio.org.tw/
【節目內容介紹】
根據網路大調查,台灣在最近兩個月的三級警戒中,高達百分之八十的人宅在家的娛樂就是「追韓劇」!而2021年上半年不含大陸地區的全球網路線上戲劇收視排行榜,前十名裡面韓劇「黑道律師文森佐」拿下第六名,而第十名則是由《寄生上流》導演「奉俊昊」所執導的「末日列車」。韓劇在短短的二十年從崛起到衝出亞洲,再到風迷全球,並且透過置入性的文化輸出,如何打破「語言」藩籬,在娛樂、文化、美食及觀光上的經濟效益大豐收呢?此外,韓劇的多元性,更是近來最被研究的學術議題,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在戲劇製作上參考和學習的呢?今天在我們每個月的「文化萬花筒」單元,我們要和韓語廣播主持人「陳玉純」一起來探討韓劇的特色和魅力,也要推薦幾部精彩的韓劇和大家一同分享,非常精彩,千萬不要錯過喔!
【播放歌曲】
1)英語:腎上線素/頌樂
2)客語: 放心去旅行/羅文裕
3)客語:去飛翔/曾仲瑋
#溫士凱玩樂廣播節目#
#廣播#
#客家#
#講客電台#
寄生上流多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末日列車》(Snowpiercer, 2013)是我看的第一部奉俊昊電影,第一次就愛上,之後只要有奉的電影,每部都看。如果你曾經喜歡2019年的《寄生上流》,那肯定也要再追看《末日列車》,其顛覆三觀與凸顯人性矛盾的驚駭,絕不亞於《寄生上流》帶給觀眾的衝擊。
《末日列車》是部末世預言故事,改編自法國漫畫 Le Transperceneige,討論社會結構、政治操作、還有黑暗人性等議題。
#末日列車上眾星雲集
《末日列車》的男主角寇帝斯(Curtis Everett),是由飾演《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的克里斯伊凡擔任,不過伊凡在《末日列車》的形象,與美國隊長的陽光英雄完全不同,是個充滿矛盾的黑暗人物,甚至,根本稱不上什麼英雄,而是個有種蟑螂堅韌生存本能,而且深諳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時勢英雄(時勢所造就的英雄,而不是真正的英雄)。
《末日列車》裡,其他演技精湛的演員還有 1) 在《寄生上流》飾演父親的宋康昊,2) 在《奇異博士》飾演上古尊者的蒂妲絲雲頓,3) 獲得奧斯卡四次提名的艾德哈里斯(也就是在HBO電視劇《西方極樂園 West World》裡的老威廉),4) 在《姊妹》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 奧塔薇亞史班森,以及 5) 以《駭人怪物》獲得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女新人獎的高我星。
其中,以蒂妲絲雲頓所飾演的梅森最為亮眼,是個跋扈狂妄又貪生怕死的權力應聲蟲,讓觀眾恨得牙癢癢,卻又讓粉絲不得不驚嘆。
.
#末日列車是冰封世界的諾亞方舟
在2014年的7月1日,酷熱的夏天讓全球暖化遇趨嚴重,科學家決定使用最新科技降溫地球,於是發射 CW7 製冷劑直至雲層。結果,沒想到 CW7 一劑就把地球給迅速凍成酷寒的冰河時期,除了少數逃到一列由威佛(哈里斯 飾)創造的環球列車之外,所有人類與文明都覆蓋在死寂的皚皚白雪。
全球只剩下威佛列車上的人類活著,簡直宛若奇蹟。這輛列車的創造者,肯定要如神一般的聰明有智慧,才能創造出如此永續燃燒且能源不絕的穿雪列車,因此,列車創造者威佛將自己神化,讓列車中的人類由衷崇拜,也甘心接受威佛的安排。
(倘若有天馬斯克成功帶著地球人前往火星,會不會在飛往火星的太空船上,也有神話馬斯克的宣傳影片,然後整艘火星太空船上,都是關於馬斯克的神話傳說呢?)
.
#18年的環球慶生
#此段之後有雷_請謹慎閱讀_此段之後有雷_請謹慎閱讀
故事發生在列車進行到第十八年的第一天,元旦,一切準備迎接「開始」。
這是奉俊昊的幽默,尤其是在慶祝元旦開啟的時刻。此時,整個車廂明明是大屠殺,卻為了經過凱薩琳大橋 (Yekaterina Bridge) 而暫停殺戮,大家先來場迎接元旦的新年快樂歡慶會。但是,緊接著跨年的倒數,就是最殘忍的斧頭屠殺。
.
#奉俊昊的獨特幽默
又例如,正當身懷六甲的小學老師,微笑地歌頌著威佛的神聖偉大,並且與孩子們分享著熱呼呼水煮蛋的同時,則是另一場殺戮的開端。
這就是奉俊昊的幽默,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溫暖時刻,可能恰巧就是最瘋狂殘忍的煞那;看似相互理解的雙方,卻是衝突最為激烈的死對頭(整部電影的最後一車廂)。
就是這種矛盾的幽默,最讓我喜歡奉俊昊。那種幽默的嘲諷、看似有理的詭辯、還有溫情下的殘暴,血淋淋地揭示我們早已習慣的文明世界——充滿著假惺惺的虛偽。這種虛偽在《末日列車》,最具象的畫面,就是放在梅森頭頂的那隻破鞋子。
.
#懦弱的躲藏者
《末日列車》裡的寇帝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救世濟民的時代英雄,與《美國隊長》裡的超越式英雄迥然不同。
伊凡在 《末日列車》的前幾個車廂,會讓我們以為他是個憂鬱落魄卻又同時仁民愛物的理想領導者。此時,他有個好夥伴艾格,也有位精神指導(老人吉連,John Hurt 飾演),艾格與吉連如同推動寇帝斯大革命的左右手。
但是,當寇帝斯與列車工程設計師南宮民秀(宋康昊 飾演)來到車頭的門口,寇帝斯總算在極度懊悔與極度渴望的膠著矛盾痛苦中,吐露真心話。這一長串的內心獨白,才讓我們看清楚這位眾人拱捧的英雄,是如何地矛盾與無助。
(可惜伊凡雖然很想演得極致,但是我想像如果此時的主角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或是克里斯汀·貝爾,那戲劇的張力肯定會更強大,寇帝斯內心的一切矛盾與痛苦,肯定都能更能細膩地呈現在皮卡丘或是貝爾的面部小肌肉。)
.
#顛覆性的內心獨白
「你去過後區嗎?你知道我們上車時,後區發生什麼事嗎?情況一片混亂。對,我們是沒凍死,但我們連感激的時間都沒有,威佛的軍人過來把一切都奪走了。一千多人在鐵盒子裡,沒食物、沒有水,一個月後,我們吃掉虛弱的人。」
「你知道我最恨自己什麼嗎?我知道人肉的味道,我知道嬰兒最好吃。有個女人,跟她的寶寶躲起來,結果一些男人帶刀來,他們殺了她,搶走她的寶寶。接著一個老人,跟她非親非故,就一個老人,站出來說,『把刀給我,』大家以為他要親手殺了寶寶,結果他拿刀,砍下自己的手臂,然後說,『吃這個吧。如果你們這麼餓,就吃我的手,放過寶寶吧。』」
「我沒看過這種事,然後那些男人就把刀放下了。你可能已經猜到那個老人是誰了,而那個寶寶就是艾格。我是拿刀的男人。我殺了艾格的媽媽。然後一個接著一個,後區的其他人開始割掉手腳,貢獻出來,這簡直就像奇蹟,我也想這麼做,我試過了。一個月後,威佛的軍人拿了蛋白質棒來,我們從此就吃那個鬼東西。」
.
#跪在引擎室的懦弱男人
故事最讓觀眾跟著疑惑與矛盾之處,就是這位眾人眼中的英雄,在面對權力與犧牲之前,相當無助脆弱。當他跪在代表權力與特權的引擎室,那一路革命的雄心壯志,頓時如同癱軟的陰莖,整個趴在獨裁特權的美味牛排腳底下。
如果不是南宮民秀的女兒衝進來跟寇帝斯要回最後一根火柴,敲醒寇帝斯幾乎已被牛排香與權力慾沖昏的傻頭,寇帝斯還真的會換個位置換顆腦袋,接下威佛的假神地位。
也還好,終究寇帝斯還是為了拯救譚亞(史班森 飾演)的兒子提姆,而斷了他的一隻手。雖然並非出於自願,但是,還好他還是在被迫斷手的儀式中,陰錯陽差地成為列車革命的一名英雄了。
《末日列車》 細節好多,多看一次多懂一點,真是百看不厭的讚電影。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39
#第35部電影
#2021年6月23日
#Snowpiercer2013
#末日列車
#奉俊昊
#多看一次多懂一些
#希望是克里斯汀貝爾飾演寇帝斯
寄生上流多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再過幾小時,第 93 屆 #奧斯卡 便要揭曉賽果。純以入圍最佳影片的 8 部電影來看,對我來說片單的確不如去年(實際上近年最強的大概也是《寄生上流》這屆),但也中規中矩,同時反映出美國近年社會透出的隱憂及創作者關心的視角,如女性、如移民、如非裔、如離散等等,傳統「老白男」的窠臼逐漸鬆動。
不過,今年入圍名單中,領跑的則是「老白男」代表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執導的《#曼克》,以 10 項大獎居首,但若以目前風向來看,《曼克》大概僅有機會在技術獎項奪魁,眾所矚目的大獎應該是陪榜姿態,但這無損《曼克》在我心中的好。我在 #Netflix 刷了 3 次,雖然不算多,但每次都有新發現,並懾服於片中精湛的技法工藝(私自想像若能在大銀幕觀賞該有多好)。
目前看完 8 部最佳影片入圍者,以下為我個人心中排序:《曼克》、《夢想之地》、《父親》、《游牧人生》、《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猶大與黑色彌賽亞》、《花漾女子》、《靜寂的鼓手》。
以下也分享關於《曼克》的短評,提供影迷參考,趁奧斯卡前的週日,還能補片一下。
——以下有雷——
名導大衛芬奇沉潛 6 年,在動蕩不安的 2020 年交出《曼克》。1941 年,劇場與廣播界的金童奧森威爾斯執導了震古鑠今的《大國民》,縱使《大國民》在 1942 年的奧斯卡僅拿下一座獎項,但時至今日,《大國民》在影史的地位已不辯自明。
當時的好萊塢有《亂世佳人》這類大製作電影,而《大國民》的出現,除了走出與這類古典好萊塢截然不同的道路之外,或許也代表當時的電影工業擁有的更多可能性,且將所謂深焦攝影(deep focus)的說故事方法烙下經典範本,是時代的拓荒者之一,打開了新視野。
《大國民》讓觀眾跟著記者視角,透過回憶錄的方式不斷帶出主角凱恩的過往,拼湊可能的人生模樣,更重要的是,片子從媒體帝國巨擘之中,反映美國自由資本主義以及英雄主義;而《曼克》在大衛芬奇的視野底下,聚焦於《大國民》的編劇曼克維奇,他嘴巴凌厲,酒氣熏天,但才華過人,以筆為戈,觀注政治,反映社會概況。大衛芬奇在杯觥錯影、吞雲吐霧間試圖梳理出《大國民》劇本的生成原因,大衛芬奇同樣在解構神話,從財團的資本面向,到個人的英雄樣態,都是《曼克》拆卸的細節之一。
說到底,《曼克》是世人愛看的「小蝦米對抗巨人」的故事,曼克維奇是狂傲不羈,唾棄商業鉅子的編劇,奧森威爾森則是初出茅廬,亟欲證明自我的金童導演,兩者在片廠掌權的體制之中,不斷對立與斡旋,才有了曠世傑作《大國民》。大衛芬奇找到巧妙的切入點述說曼克維奇這位真實存在的人物,不刻意歌功頌德,反而聚焦於小人物在時代浪潮下的掙扎與失敗,大衛芬奇毫筆一揮,將人性的各種面向融於一爐。
而觀眾乘著《曼克》劇組匠心打造的時光機,返回 30 年代的好萊塢,橫跨在一戰後的經濟大蕭條、二戰時的風起雲湧,大衛芬奇遊刃有餘地刻畫紛擾的政經局勢,更在《曼克》後段花了篇幅勾勒加州選舉,並劍指官商間的操弄,與人心動盪,而當時代的政治概況回看今年,美國大選的擺盪與鬥爭,就有了某種趣味,《曼克》的出現能在美國大選中增添一絲解讀趣味。
至於手法上,《曼克》中隨處可見對於《大國民》的致敬。首先,兩部電影雙雙採用倒敘法,從這樣的形式來看,大衛芬奇對奧森威爾斯的挪移是顯而易見的。再來是分鏡,舉例來說,片中能看到主角曼克躺在病床上,從手中將酒瓶摔下,而後酒瓶在地上滾動,此處的剪接與攝影機運動對應到《大國民》,就成了主角凱恩躺在病床上,從手上將童年時的水晶球摔下而破裂,這是《大國民》的經典之一,「玫瑰花蕾」(Rosebud)就從這裡延伸而出。
最後是符號象徵,在《大國民》中,空間場域極為重要,冰冷的檔案室、夫妻間的餐桌距離,都暗示人與人之間的疏遠關係;在《曼克》中,主角曼克來到好萊塢權貴們的重要聚會,在此也出現了狹長餐桌,曼克在此發起酒瘋,而後被拒於門外,並被譽為「猴子」,此處的影像語言,與《大國民》遙相呼應,並對戲劇產生關鍵作用。而「猴子」一詞也是《大國民》中的經典台詞。
從這幾點來看,《曼克》巧妙掌握《大國民》的手痕印記,並準確在新的故事中賦予意義,並非為了「致敬」而「致敬」,大衛芬奇的導演功力依然無庸置疑。但平心而論,《曼克》並不是那麼容易入口的作品,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後設的趣味性,都要對於影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知曉箇中奧妙,但倘若能稍微理解《大國民》與當時的好萊塢狀況,《曼克》會是一部相當過癮的「影迷作品」。
《曼克》走到最後一幕,最後的台詞說道:「這就是電影的魔力。」替全片畫上最佳註解,在 2 小時 11 分鐘過去後,觀眾自然能明白,影像可以左右政治,干涉政權,而曠世傑作也可能僅是一個失勢、酒醉之人寫出來的奮力一搏,電影的魔力在《曼克》中展露無遺,並從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再度提煉而具現。大衛芬奇並不亞於奧森威爾斯,《曼克》是獻給編劇的作品,但在浪漫的說詞之中,觀眾望見的是不堪、醜陋與血淋淋的真實。
最後,有趣的是,1940 年走過 80 個年頭,當代電影產業的軌跡也發生巨變,尤其是在今年,串流大肆崛起,好萊塢傳統大型片廠應該沒想過,電影產業已經逐漸脫離電影院,人們在家中已然就是全世界,於是從今年的環境之中,Netflix 恰巧推出《曼克》,若用一種後設的角度解讀,《曼克》或許可說是大衛芬奇的《大國民》,藉以諷刺傳統掌權者,又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趣味。
圖片來源:Ringer illustration